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花卉熱菜

花卉熱菜

發布時間: 2023-06-15 12:58:09

⑴ 西餐擺盤裝飾一般常用那些花

【1】羅勒Basil:香草之王

羅勒葉子很嫩,不耐熱,常用於塗抹麵包、製作沙拉、製作青醬義大利面,或用在熱菜上也多用於擺盤。

羅勒是公認的香草之王,如果你熱愛做西餐,請一定要記得種一些羅勒,它會為各種菜餚增加不同的風味。羅勒喜歡夏天,越熱越愛,也長得越好,特別是最著名的義大利甜羅勒,雖然它也會在炎熱的夏季長花莖,但花莖本身可以食用,可以剪下做各種日用品,也可以作為羅勒葉的替代品來烹飪。

(1)羅勒的歷史

1、選擇餐具要符合食物特性

2、餐盤大,易塑造菜品樣式

3、食材紋理和材質一般遵循軟對硬、粗糙對順滑、乾燥對黏稠等

4、食物擺放要整齊,不可超出盤子邊線

5、附加內容不要過多

6、主體食物突出,忌喧賓奪主

7、注意飲食衛生

⑵ 唐朝人「 」以花為飯」,生活竟然還能如此高雅

《長安十二時辰》里頭,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小細節。 右相林九郎除了在府中運籌帷幄,還順便搞了點兒個人小愛好,那就是「 」養花」。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這養花可是有大學問,澆水,施肥,播種,氣溫,濕度等工序與條件缺一不可,但養花除了我們熟知的「 」觀賞作用」以外,在唐朝還兼具另一種極為特殊的用途,總結來說就四個字: 以花為飯。 在唐朝, *** 的鮮花不僅外相喜人,還被文人雅士們視作不可多得的美味食材。 但眾所周知的一點,並非所有鮮花都能吃,有的花,兼具養生,但有的花,食之則有毒。 如水仙花,好看是好看,卻含有多種生物鹼,人直接食用會導致頭昏腹瀉等一系列不適症狀,然而在外科醫學中水仙花又是鎮痛劑的基礎原料。 水仙花 再比如夜來香,初聞不會有任何不適,只覺得香氣沁人心脾,但久聞則必會頭昏腦漲,所以對於食用花朵這件事來說,並非所有的花都適合直接食用,反而要謹慎的進行篩選。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鮮花具備「 」有毒」與「 」無毒」之分,唐朝時的文人雅客們,究竟如何食花呢? 如果以菜式來劃分,那麼無外乎以下兩種: 第一,冷盤。 興許現在去很多大酒店吃飯,在熱菜正式上桌之前,都會有幾道開胃小碟,其中不難見到有鮮花妝點擺盤。 但在唐朝,鮮花的作用並不止於點綴,反而往往在冷盤中充當主要食材。 如大詩人劉禹錫,曾酷愛一道冷盤握檔,名為: 菊苗齏蘆菔。 (齏:jī,菔:fú) 這道菜名看似文藝的很,其實所需食材非常簡單,菊苗,自然就是菊花的嫩葉,至於蘆菔嘛,就是咱們現在所說的蘿卜。 菊花 所以這道冷盤其實就是用切碎的菊花苗拌蘿卜絲,現在的叫法,就是「 」菊花蘿卜絲」~ 想來以蘿卜的清脆,再搭配菊花苗的沁人心脾,必然是十分爽口。 菊花蘿卜絲(參考圖)因蘆菔一般是指白蘿卜 至於這道菜為何會是唐時文人的最愛,則來源於後唐時期的一部小說,名為《雲仙散錄》,是由後唐文人馮贄(zhì),其中生動描繪了大詩人劉禹錫以一碟「 」菊苗齏蘆菔」,換取白居易一碗「 」六班茶」的趣事。 《雲仙散錄·換茶醒酒》:樂天方入關,劉禹錫正病酒。禹錫乃饋菊苗齏蘆菔鮓,換取樂天六班茶二囊以醒酒。 這「 」六班茶」,為白居易所創之名茶,飲之有解酒的功效,因此劉禹錫在頭天晚上喝大了以後,第二天早上便去找白居易,哥倆見面分外熱絡,而為了醒酒,劉禹錫便拿出自己的最愛——「 」菊苗齏蘆菔」,換一碗白居易的「 」六班茶」,如此便留下兩位大詩人之間的千古趣聞。 此故事足以說明,起碼在唐朝時的文人墨客之間,其實是十分喜愛以花為食材的冷盤,尤其是用菊苗調拌而成的菊苗齏蘆菔,更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開胃涼調。 據說是現代人復原的「 」菊苗齏蘆菔」,把菊花苗和蘿卜切成一樣細的絲,我是看不出來,大家能看出來嗎? 說起以花為食材做成的涼調,還有一道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菜餚。 正是在唐宋時期大放異彩的「 」金齏玉鱠」。(齏:jī,鱠:kuài) 晚唐時期的大文豪皮日休,曾作詩盛贊金齏玉鱠: 共君無事堪相賀,又到金齏玉鱠時。——《新秋即事三首》 而這一道用鮮花與鱸魚調制而成的美味,更是江南一帶百姓最愛的下飯美食之一。 如白居易所作《鹽商婦》,便生動描述了沿江漁民以魚鱠下飯的場景: 何況江頭魚米賤,紅膾黃橙香稻飯。 展開來講,金齏玉鱠作為「 」鮮花入菜」的代表美食,不僅在唐朝盛行,就連宋朝,也是一等一的著名美食。 《舌尖上的中國》里的「 」金齏玉鱠」 首先按照《太平廣記》里頭的說法,金齏玉鱠的主要食材之一,便是鮮花。 然作鱸魚鱠,須八九月霜下之時。收鱸魚三尺以下者作干鱠,浸漬訖,布裹瀝水令盡,散置盤內。【取香柔花葉,相間細切,和鱠撥令調勻。】霜後鱸魚,肉白如雪,不腥。所謂「 」金玉鱠」,東南之佳味也。——《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三十四·食》(能食、非食附) 文中所說的「 」取洞皮褲香柔花葉」,便是採摘鮮花的嫩葉,切成粗細相當的細絲,然後與鱸魚干相互調拌均勻,如此便做成了東南地區久負盛名的極品美味,金齏玉鱠也。 現代版的「 」金齏玉鱠」 這道獨特的美食不僅在唐代倍受文人喜愛,在宋朝同樣為文人騷客所追捧,如大詩人陸游,便曾對金齏玉鱠不吝稱贊: 《夏日》:未說盤堆玉膾,且看臼搗金齏。 甚至在隋朝時期,金齏玉鱠還是一份貢品,由江浙一帶的吳郡進貢給隋煬帝,納簡在品嘗這道奇特的涼調以後,隋煬帝當場贊不絕口,金齏玉鱠之名就此名揚天下。 《大業拾遺記》:吳郡獻海?干鱠四瓶……並狀奏作干鱠法。帝示群臣雲:「 」昔術人介象於殿庭釣得海魚,此幻化耳。亦何足為異?今日之鱠,乃是真海魚所作,來自數千里,亦是一時奇味。」 如上,鮮花入菜,製作涼調的歷史,由於唐朝時期穩定繁榮的經濟環境,與文人墨客的獨特品味,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流行與發揚,卻並未因為唐朝的衰亡而就此消失,反而在之後的朝代,如宋朝得到了完整的繼承,但通過以上的列舉,也足以看出古人對於「 」鮮花」的鍾愛,在古人眼裡,鮮花不止是一種觀賞物,更可入食,因而成為餐桌上不可多得的佳餚。 那麼說完了冷盤,開完了胃,咱們再來說說鮮花作為一種食材,在唐朝時的另一種吃法: 第二,熱菜。 熱菜能用到的烹飪方式,那可就是千變萬化了。 可油炸,可烹煮,可熬粥,還可腌制,比如前幾天我還吃到過一瓶雲南當地的「 」玫瑰花醬」,只是那個醬,太甜了,實在是甜到齁,我只吃了一勺就忍不住咳嗽。 但在唐朝,當時的人們更注重於鮮花本身具備的養生功能,因此腌制的菜式較為少見,主要的烹飪方式無外乎兩種: 一,油炸。 說來也很奇妙,可能有的朋友會問,這花兒一炸,還能吃么? 我可以非常負責任的告訴大家,能吃,而且味道十分好,因為家庭緣故,我很小就喜歡吃一種炸薄荷葉,雖然薄荷葉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屬於「 」花」,但這類有著奇特芬香的植物,用熱油滾過一遍以後,足以保留原本的清爽口感,甚至脆而不膩。 油炸薄荷葉 仍然是大詩人皮日休,在吃飯果腹之餘,最喜歡吃一種用油炸鮮花做成的小食,名為: 煠菊。 (煠:zhá,同炸。) 這道菜餚非常簡單,就是將鮮嫩的菊花葉用油炸一遍,成為一道美味的輔食。 或蒸一升麻,或煠兩把菊。 用以閱幽奇,豈能資口腹。 ———《吳中苦雨因書一百韻寄魯望》 油炸菊花 二,燉煮蓋澆。 有的朋友可能就會問了,這燉煮好理解,無外乎將鮮花撕成花瓣,下到粥里一起煮,可這「 」蓋澆」又是什麼鬼? 誒嘿,唐人食花之奇妙,就在於蓋澆二字,即我前文所說的「 」下飯菜」。 具體的表現為,將鮮花與豬肉一同熬煮,借著鮮花的香味,所煮出來的肉有一種獨特的香氣,具體是什麼香氣,因為咱也不是唐朝時候人,所以我也描述不出,但說起蓋澆飯之前,我先來說一則歷史冷知識。 其實蓋澆飯,並非現代發明,反而在兩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已出現,而且比現在的食材更為天然,不會有那麼多的佐料與添加劑。 煎豬排蓋澆飯 《禮記·內則》中便詳細記錄了周朝人如何製作蓋澆飯,當時的名稱還不叫蓋澆飯,而是叫做: 淳熬。 《禮記·內則》:淳熬,煎醢加於陸稻上,沃之以膏,曰淳熬。 唐朝經學家孔穎達,對這一記載作疏雲: 淳熬者,是八珍之內,一珍之膳名也。淳,沃也,則沃之以膏是也。熬,謂煎也,則煎醢是也。陸稻者,謂陸地之稻也。謂以陸地稻米,熟之為飯,煎醢使熬,加於飯上,恐其味薄,更沃之以膏,使味相湛漬,曰淳熬。——《禮記正義》 首先,是這「 」煎醢」,說白了,就是煎肉,將煎好的肉搭配素材,再熬煮成湯菜,是為「 」熬」,而為了不使其味道太過平淡,便會在熬煮過程中加入豬油,是為「 」淳」,隨之蓋在米飯上,便是一道色香味俱全,引人垂涎三尺的「 」淳熬」。 (醢:hǎi,肉醬) 所以不管稱呼如何變化,相信各位看到也就明白了,這不就是一道現在隨處可見的「 」煎豬排蓋澆飯」嘛~ 煎豬排蓋澆飯 那與唐朝人又有何關系呢? 答案便是,經過千百年的發展,唐朝會吃的能人們,又在淳熬之中加入了鮮花,於此,這道歷經千百年的名吃,就又演變成一種新的形式,正是赫赫有名的「 」芍葯淳熬」! 這芍葯,正是被稱為「 」花中宰相」的芍葯花,性微寒,味未酸,食之有通便功效。 鮮艷怒放的「 」芍葯花」 在唐朝,便將芍葯花加入到淳熬之中,製作成一道老少皆宜的「 」升級版油煎豬肉蓋澆飯」,兼具美味與葯理,實在不得不令人感嘆一句,還是唐朝人會吃呀~! 《為並州長史張仁亶進九鼎銘表》:芍葯淳熬,滌瀡隨膏餌,御九州之美,順四時之和。 總結來說,鮮花在唐朝時作為一種常見的食材,主要的料理方法為涼調,熬煮,乃至做成蓋澆飯這三類。 但除此之外,因鮮花的 *** 與特性,本身就是可以生吃的,如我國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老師,每日三餐必生吃鮮花,她也自述長期生吃鮮花能使自己常駐容顏,南方一帶也常用鮮花釀酒,如桂花酒,或做成日常飲品,如菊花茶等,不一而足,憑我一文,自然也是難以詳盡。 但這些製作方法,其實早在千百年前的唐朝,就已經出現,甚至毫不誇張的說,古人在美食方面的創新與鑽研,絲毫不比我們現代人差,興許最大的不同之處只是做飯用的炊具或者燃料不同,但歸根結底,對於美食的熱愛,我國五千年來,不論古今,皆是淵源流傳,一脈相承。 這也反映出我們常說的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同時往深了說,也體現出中華民族對於大自然的熱愛,取之自然,食之自然,以花為食,別有一番人文生趣,以及千百年來積淀而成的文化風雅,成為有別於其他人類文明的傳奇象徵。 最後一句話收官: 我為生在中國而驕傲,更為中國美食而自豪! —————— 關注作者:錢品聚,了解更多歷史與文化趣聞,帶您發現更大的世界~! —————— 參考文獻: 《雲仙散錄·換茶醒酒》:樂天方入關,劉禹錫正病酒。禹錫乃饋菊苗齏蘆菔鮓,換取樂天六班茶二囊以醒酒。 《新秋即事三首》:共君無事堪相賀,又到金齏玉鱠時。 《鹽商婦》:何況江頭魚米賤,紅膾黃橙香稻飯。 《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三十四·食》(能食、非食附):然作鱸魚鱠,須八九月霜下之時。收鱸魚三尺以下者作干鱠,浸漬訖,布裹瀝水令盡,散置盤內。【取香柔花葉,相間細切,和鱠撥令調勻。】霜後鱸魚,肉白如雪,不腥。所謂「 」金玉鱠」,東南之佳味也。 《夏日》:未說盤堆玉膾,且看臼搗金齏。 《大業拾遺記》:吳郡獻海?干鱠四瓶……並狀奏作干鱠法。帝示群臣雲:「 」昔術人介象於殿庭釣得海魚,此幻化耳。亦何足為異?今日之鱠,乃是真海魚所作,來自數千里,亦是一時奇味。」 《吳中苦雨因書一百韻寄魯望》:或蒸一升麻,或煠兩把菊。 用以閱幽奇,豈能資口腹。 《禮記·內則》:淳熬,煎醢加於陸稻上,沃之以膏,曰淳熬。 《禮記正義》:淳熬者,是八珍之內,一珍之膳名也。淳,沃也,則沃之以膏是也。熬,謂煎也,則煎醢是也。陸稻者,謂陸地之稻也。謂以陸地稻米,熟之為飯,煎醢使熬,加於飯上,恐其味薄,更沃之以膏,使味相湛漬,曰淳熬。 《為並州長史張仁亶進九鼎銘表》:芍葯淳熬,滌瀡隨膏餌,御九州之美,順四時之和。

⑶ 吃花菜有哪些注意事項

1、為了減少維生素C和抗癌化合物的損失,先將花菜用沸水焯一下,再急火快炒。炒花菜時,加入少許牛奶,會使成品更加白嫩可口。

2、燒煮和加鹽時間不宜過長,才不致喪失和破壞防癌抗癌的營養成分。製作冷盤不家醬油,如果偏好醬油的口味,可以少加生抽。

3、花菜最好即買即吃,不要放置太久。

(3)花卉熱菜擴展閱讀:

挑選花菜的小技巧:

可挑選花球附有兩層不黃不爛青葉的花菜。花球鬆散、顏色變黃,甚至發黑、濕潤或枯萎的質量低劣,食味不佳,營養價值下降。

一條是花球的成熟度,以花球周邊未散開的最好。

二是花球的潔白度,以花球潔白微黃、無異色、無毛花的為佳品。

所以在選擇花菜時,要挑選整體堅固、收緊,中央茂密、呈濃綠色(白花菜則是乳白色)的,就是品質好的花菜。總體來講選購花菜時,應挑選花球雪白、堅實、花柱細、肉厚而脆嫩、無蟲傷、機械傷、不腐爛的為好。

⑷ 食用玫瑰花怎麼做熱菜

富貴玫瑰抄肉
准備材料:襲
帶皮五花肉:一斤
西蘭花:適量
八角:適量
桂皮:適量
薑片:適量
製作步驟:

1 五花肉用放有薑片和料酒的熱水煮至8成熟,撈起拭乾。
2 在表面上抹上老抽上色,燒熱少量油把皮炸至大紅化撈起,用清水沖去表皮的炸油,瀝干。
3 王花肉修整切成3.5CM的方塊。
4 再切去4個直角,切成8邊形。
5 用刀從內向外繞圈把肉塊片切成不斷裂的薄片,再盤繞成玫瑰肉。
6 把肉塊入進大碗里,加入香料、醬油、糖和味精,上鍋燉約45分鍾取出,泌出肉汁留用。
7 西蘭花用油鹽水焯熟,瀝干擺盤,肉汁調開,加入生粉水調薄芡,澆在玫瑰肉上即可。

熱點內容
守望先鋒黑百合白天鵝 發布:2025-02-09 03:55:39 瀏覽:854
茶花白棉蚧 發布:2025-02-09 03:32:26 瀏覽:229
買牡丹畫 發布:2025-02-09 03:22:17 瀏覽:223
紫色百合花圖片 發布:2025-02-09 03:22:09 瀏覽:150
適合盆栽的木本植物 發布:2025-02-09 03:18:32 瀏覽:688
南溪花卉公園 發布:2025-02-09 03:16:21 瀏覽:640
冬天紫羅蘭枯萎 發布:2025-02-09 03:07:07 瀏覽:667
三花卉寫生 發布:2025-02-09 03:05:21 瀏覽:504
櫻花紅破之笑紅塵 發布:2025-02-09 02:45:34 瀏覽:714
描寫梅花的語句 發布:2025-02-09 02:45:03 瀏覽: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