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粉彩花卉
1. 「粉彩」到底有哪些特點呢
在《陶雅》中有這樣的記載「康熙彩硬,雍正彩軟,軟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紅為淡紅,綠為淡綠,故約軟彩也。」它說得很清楚,把彩里添上了粉,使它的紅變成了淡紅,有了過度,使它的綠變成淡綠,也有了過度,這就是粉彩的一個功效,它實際上是在五彩的顏料里加了一種叫玻璃白的物質,使它的彩呈現了過渡的顏色。
2. 雍正粉彩團花蝴蝶紋碗是什麼樣的
雍正粉彩團花蝴蝶紋碗清雍正年間粉彩瓷的代表作品。造型為直口圓唇,腹緩收成小平底,圈足。白釉,釉質細潤。飾團花五組,每組畫不同姿態的一對彩蝶,襯以花卉紋,其中蝶翼上的脈絡清晰可辨。色彩絢麗,層次分明。
3. 大清雍正年制款粉彩花卉紋膽瓶帶火漆的有假貨嗎
我們先看一下火漆印的製作,火漆印是用松脂和石蠟加顏料製成的物質,稍加熱就融化,並有黏性,用來封瓶口、信件等。火漆好做但是印章難以仿製,所以火漆印一般假的很少。問題是人們會鑒別火漆印的印章紋飾嗎,如果不會鑒別,做一個假的你也看不出來,這是問題的關鍵。一般珍貴文物的進、處境都有火漆印。你說的問題具體要看是什麼火漆印。謝謝
4. 雍正瓷器,為什麼是清代審美巔峰
清雍正時期為時雖然短暫,但經濟發展,社會安定,政府財力雄厚,國內外市場活躍,制瓷工藝突飛猛進,在繼承康熙朝制瓷工藝的基礎上,又有了許多創新、變化和提高,不僅品種多、題材廣泛、造型多樣,而且原料的選擇和加工也比以前更講究。雍正時期官窯其質量之精美,花色品種之豐富,藝術水準之高超,都是清代其他各朝所無法比擬的。
雍正在做皇子的時候就是個文藝青年。
1709年,他被老爹康熙封為和碩雍親王,賜居圓明園。為此,他自號圓明園主,每天吟詩作賦,修習佛法,鑒賞古玩。
他最樂此不疲的就是請宮廷畫師為他和他的妻妾畫像,但他不喜歡正襟危坐給畫師當模特,而是像導演般設計劇情和情節,要求畫師畫出意境和神韻。
從後來留傳的《雍正行樂圖》、《雍正十二美人圖》等系列畫像來看,在他指導下完成的畫像簡直可以稱為「電影劇照」。畫面中,他裝扮成書生、漁夫、外國人等,這些生動的「角色扮演」一掃宮廷畫呆板的晦澀氣息。
有些盤、碗類小件器物玲瓏剔透,在施彩的紋飾周圍,側視往往可見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暈」。雍正粉彩瓷器的裝飾題材以花鳥、山水、人物圖案為主,尤以花卉見長。它吸收了中國傳統繪畫中的「沒骨」技法,突出陰陽向背,濃淡相間,層次清楚,富有立體效果。
雍正在位期間,勤政之外,他將大多數時間花在養心殿造辦處,親自參與器物創作,要求嚴苛,精益求精,儼然患上了完美主義強迫症,從而為雍正朝文物傳世稀少但都是極品埋下了注腳,成就了清代瓷器審美巔峰之作。
雍正這一朝代雖然只有十三年,但制瓷工藝和成就卻達到了清代官窯的頂峰。其質量之精美,花色品種之豐富,藝術水準之高超,都是清代其他各朝所無法比擬的。
5. 清宮雍正粉彩瓷
粉彩是我國瓷器釉上彩繪的一種獨特裝飾方法,也是景德鎮傳統彩繪瓷品種之一,因彩料中含有玻璃白粉而得名。這種「玻璃白」粉實際上是一種含氧化砷的玻璃白,由於砷的乳蝕作用,使所有顏色都「粉化」成不同深淺濃淡的色調。一個色可以分出多種色階,描畫紋飾可以更加細致入微。
粉彩出現於清代康熙晚期,最初是受琺琅彩製作工藝影響而創造出來的。其燒制溫度較五彩瓷低,約700℃-750℃左右,在烤花爐內完成。色彩較五彩更為豐富,最多達數十種以上,顏色淡雅,具有紙面繪畫般的藝術效果。
粉彩瓷器在藝術效果上獨樹一幟。裝飾上更多地吸引了中國繪畫的表現方法,以淡雅柔麗為特色,粉潤柔和見長,感覺上比五彩要柔和細膩,因此又有「軟彩」之稱。
早期的康熙粉彩還處於初創階段,主要是民窯、產品流傳最少,圖案和施彩的風格比較簡朴,紋飾以龍鳳,花卉,仕女為主。施彩濃重,多數無款。粉彩瓷器發展到雍正時期極為盛行,景德鎮御窯廠出於雍正帝的愛好和宮廷陳設、使用的需求,大量燒制粉彩瓷器。它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成為釉上彩的主流。無論顏色和描繪技巧都有了長足和進步,並形成了自已獨特的藝術風格和特點。粉彩至乾隆朝仍有很大發展,各種表現手法綜合運用,紋飾趨於繁縟,尤以色地粉彩居多。
雍正粉彩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佔有很重要的歷史地位。素以精巧細膩著稱於世,具有高貴,華麗,艷頁不俗,細而不繁的美感,達到了粉彩瓷器的頂峰。從清宮中收藏的大批官窯作品來看,可謂恰如其分。綜合分析,雍正粉彩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胎與釉
雍正粉彩的胎土普通堅硬潔白,結構細密。胎體輕重適度,達到了所謂「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銷」的地步。即使是大件器皿,胎體也是上下勻稱一致,不顯厚重,修胎規整。器物底足極為光滑滾圓,谷稱」泥鰍背」。釉面光潔,釉質瑩潤,勻凈,多數為純白。
二、造型
雍正粉彩的造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總體風格是秀麗清巧,無論是大小器皿都製作精工,講究細部處理,反映了當時制瓷工匠的高度技藝和非凡的創造力。從宮中的藏品看,以生活用瓷最多,同時還有一定數量的陳設瓷。主要品種有:盤、碗、碟、杯、尊、罐、壇、缽、各式瓶、花觚、筆筒,各式茶壺、茶具、方房用具等。整體上以輕巧俊秀的小件器皿居多,形體多種多樣。造型上注重線條變化,每件作品都特別富有生氣,做到比例協調,高矮適度,恰到好處,真可謂增一分則拙,減一分則陋,既有繼承傳統式樣,也有借鑒其它工藝品的器型,還有許多取材於自然界的花果形態等,可謂博採眾長。
三、色彩與紋飾
雍正粉彩的顏色具有鮮而雅,粉而柔的特點。色彩豐富多變,同一種色又有濃淡、深淺之分,色彩周圍往往泛有七色光。施彩方法以油料調色,釉色秀麗溫潤。紋飾上採用中國傳統繪畫的沒骨法渲染,突出畫面的陰陽、濃淡,富有立體感。紋飾題材內容廣泛;尤以植物花卉紋居多,常見的有:牡丹、月季、海棠花、蓮花、桃花、玉蘭花、三秋、九秋、落花流水、過枝花、團花、松竹梅等。當下藏品出手及藏品送拍甄選,壹伍貳,伍陸,貳捌,陸玖零肆。伍女士 致力民間藏品出手渠道建設。動物紋有:龍、鳳、魚、鳥、蝴蝶、蜜蜂、蝙蝠、仙鶴、鹿、馬等。人物紋有:嬰戲、仕女、漁樵耕讀、教子圖、歷史戲曲、神話故事等。其中畫仕女最具特點,體型修長,神態優美,栩栩如生。雍正粉彩畫面多是清雅宜人,注重細部描繪,千姿百態,出神入化。描繪技巧上,多採用寫實手法,紋飾工整、細膩,層次清晰,運筆自然,流暢,其精者達到了「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程度。
四、款識
雍正官窯粉彩瓷器主要是書寫青花雙圈六字楷書款「大清雍正年制」。寫篆書款和四字楷書款極少。青花色調純凈,字體非常工整,筆法清秀有力,結構嚴謹,多為宋槧體正宗小楷,時代特徵明顯。
目前,傳世的清代雍正粉彩瓷器,在故宮博物院中收藏很多,為了便於人們更系統地了解雍正粉彩瓷物時代特徵,現從中挑選出八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加以簡要的介紹和賞析。
1、雍正粉彩仕女盤
高2.6,口徑17.1,足徑13.4厘米。盤口微直,斜壁,折底,圈足。盤內以粉彩為飾。繪有一秀麗的女子和一童子圍缸身觀魚,後長案上擺有盆景,花觚。周圍還繪有罐、洞石等物。所繪女子採用中國傳統人物畫的寫實技法,身材修長,眉目清秀,神態生動,體現了當時崇高纖弱女子的風氣。
2、雍正粉彩西廂人物大盤
高6,口徑37,足徑22厘米。盤製作規整,胎體較輕,胎質細膩,胎壁薄厚均勻。以粉彩為飾。口沿錦地六開光,開光內繪折枝花卉,盤心主題圖案繪一男女似在話別,身後有一侍女雙手端一酒壺,身前有一童子執鞭牽馬,一老者扶車等候。空間襯以山石,花卉,樹木,畫面明朗大方,人物構圖巧妙,服裝綺麗,神態逼真。通體以綠色為主,紅、黃、藍、紫、黑、金色點綴,色調鮮艷,是雍正粉彩的早期佳作。
3、雍正粉彩花蝶紋碗
高6.8,口徑13.5,足徑4.7厘米。造型圓潤,古樸。足內青花楷書六字款「大清雍正年制」。通體以粉彩為飾。腹部繪有五組圓形團蝶在花中翩翩起舞。每一組蝴蝶上所施的色彩都不相同,彩繪鮮艷。此碗畫面具有較強的裝飾性,繪畫變板滯為生動,且趨於寫實,具有極高的欣賞價值。值得一提的是此碗在民國時有仿造,造型相同,但在色彩上遠不如雍正的作品柔和自然。
4、雍正粉彩皮球花碗
高5.8,口徑15.3,足徑5.8厘米。造型輕盈秀麗,制瓷工藝講究,釉面潔白潤澤,足內有青花雙圈六字楷書款「大清雍正年制」。通體以粉彩為飾,繪有皮球花27朵,花上施紅、黃、綠、藍、紫、黑等色,採用工筆畫的技法,繪畫細膩,色彩搭配和諧,畫意清親,具有很強的裝飾性。
皮球花又稱團花,雍正粉彩瓷器中大量使用,組合形式多樣,也有團龍,團鳳,團蝶,團菊等不同題材的團花圖案。
5、雍正粉彩福壽人物茶壺
高14.2,口徑7.1,足徑8.1厘米。提梁形柄,彎流,蓋無鈕內凹。此壺做工精緻,形體飽滿。通體以粉彩為飾。蓋面繪有三壽桃,桃施黃彩,桃尖點以粉紅彩,葉施綠彩。壺腹兩面紋飾,一面繪一男子手持一壽桃;另一面繪一老者佇立,老者左手持靈芝,右手持杖,空間繪洞石花卉和紅蝠紋。顏色濃淡清晰,人物神態自若,色彩豐富,畫意吉祥,雅俗共賞。
雍正茶壺善於隨形變換,裝飾上除了粉彩外,還有五彩,鬥彩,琺琅彩和顏色釉等品種。
6、雍正粉彩花蝶瓶
高37.6,口徑4.1,足徑11.6厘米。造型高大優美,線條流暢自然,工藝水平高。通體以粉彩為飾。繪有折枝桃花一株,桃花栩栩如生,畫面採用寫實手法,吸引了工筆花卉的技藝,繪工精緻,紋飾纖細,布局協調清晰。彩色富麗,突出了粉彩特徵,桃花用粉白色渲染,綠色為葉,黑色為莖,赭黃色為桿,蝴蝶點紅、黑彩。整體突出粉紅色。此瓶紋飾與器型結合的非常完美,具有極高的藝術欣賞價值。足內青花雙圈六字楷書款「大清雍正年制」。
7、雍正粉彩牡丹紋盤口瓶
高27.5,口徑6.3,足徑8.6厘米。造型既舒展,又秀美典雅,形體比例適度,線條柔和,曲直有致。足內青花雙圈六字楷書款「大清雍正年制」。通體以粉彩為飾。滿繪折枝牡丹花,牡丹花上施多種色料,花色真實逼真,光澤柔和,花瓣層次分明,牡丹花或盛開,或含苞欲放,描畫得精工細膩。整體紋飾具有中國畫的藝術魅力,是雍正粉彩的代表作品。
8、雍正粉彩八桃天球瓶
高50.6,口徑11.9,足徑17.7厘米。直口,圓腹,圈足。足內青花篆書六字款「大清雍正年制」。欲稱「天球瓶」。通體以粉彩為飾。瓶身繪有桃樹一株,枝上結有碩大的蟠桃八個,桃樹旁繪一株月季花陪襯。蟠桃用紅彩渲染,樹葉上施綠彩。此瓶構圖新穎別致,如同一幅沒骨花卉畫,畫境吉祥優美,是一件典型的宮廷陳設瓷。
雍正朝桃紋一般常見繪八枚蟠桃,乾隆朝繪九枚,故有「雍八,乾九」之說。
上述幾件藏品反映出雍正粉彩從康熙粉彩朴實自然特色發展成追求宮廷藝術裝飾感的特色。其畫意手法表現出宮廷裝飾,突出莊重、典雅、優美的「富貴氣象」。
總之,雍正粉彩瓷器工藝是雍正瓷器工藝的一種集中體現,它所反映的中國古代瓷器工藝處於高峰時的面貌,令後世的人們深深地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