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民俗文化與花卉

民俗文化與花卉

發布時間: 2023-06-18 20:14:35

『壹』 花朝節是什麼時候具體習俗有哪些

花朝節是每年農歷2月13日-2月17日。

習俗:

1、祝神廟會,長江三角洲一帶多有花專神廟,舊時吳越花農屬家還常供奉著花神的塑像。二月初二花神生辰,許多地方,不少農人都要聚集於花神廟內設供,以祝神禧,東北一帶還講究用素饌來供奉。

2、游春撲蝶,古時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三五知己,賞花之餘,飲酒作樂,互相唱和,高吟竟日。

3、種花挑菜,花朝節這一天,各地還有栽花種樹的習俗;挑菜,就是挖野菜——白蒿、薺菜正是鮮嫩的時候。

4、曬種祈豐,花朝日,正值芳菲醞釀之際,家家攤曬各類種子,據說要湊其「百樣種子」,以祈豐收。

5、製作花糕,據傳武則天嗜花,每到夏歷二月十五花朝節這一天,她總要令宮女採集百花,和米一起搗碎,蒸製成糕,用花糕來賞賜群臣。很快就上行下效,宮廷坊上一時分外流行,每到花朝節就會製作花糕。

6、春會,大理山下的白族人民,則於農歷二月十四舉行「春會」,屆時家家戶戶門前以盆栽花卉搭成「花山」,形成花山櫛比的一條條「花街」。

『貳』 如何從花卉文化看民俗文化的傳承

1 民俗文化傳承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民俗文化是多姿多彩的。但在經濟全球 化的同化下, 在旅遊活動的負面影響下, 民俗文化的純凈性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 為了使多樣的民俗文化傳承下去,必須對民俗文化的文化內涵進行發掘及宣揚。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常重視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保護, 《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 (2001 年 11 月 2 日第二十次全體會議根據 IV 委員會的報告通過決議) 指出: 「人 類的共同遺產文化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 這種多 樣性的具體表現是構成人類各群體和各社會的特性所具有的獨特性的多樣化。 文 化多樣性是交流、革新和創作的源泉,對人類來講就像生物多樣性對維持生物平 衡那樣必不可少。從這個意義上講,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的共同遺產,應當從當 代人和子孫後代利益予以承認和確定。 〔1〕而各國民俗文化的多樣性正是世界文 」 化多樣性的一種反映。民俗及民間風俗,是廣大民眾所創造和傳承的文化現象, 〔 具有民族性與地方性的特徵。2〕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在歷史發展過程中,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這些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反映了不同民族、地區 的歷史發展軌跡,也是一個地區或民族文化不斷發展創新的根源。但在經濟全球 化、旅遊活動日益頻繁的今天,民俗文化受到了很大的沖擊,如許多少數民族地 區的民眾,尤其是年輕人,已不再願意穿著本民族的服飾;按古規,苗族的蘆笙 在每年春種秋收這一段農忙日子裡是不能吹奏的, 可在貴州雷山縣的一個苗族村 寨,倘若來了旅遊團隊,不論什麼季節,只要付上 300 元左右的人民幣,就可以 〔 觀賞到全套表演。3〕從中也引出了一個問題:如何做好民俗文化的傳承工作,從 而保持民俗文化的多樣化?要使民俗文化在一個地區、一個民族傳承下去,要做 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發掘並宣揚各種民俗文化中的文 化內涵。 2 花卉與民俗文化 在我國的民俗文化中,花卉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1 2.1 桂花與民俗文化 關於桂花,漢晉以來,有月宮桂樹之說。 《太平御覽》引《淮南子》雲:「月 中有桂樹。」進而有吳剛在月中伐桂的傳說。比喻科舉考中為月中折桂、蟾宮折 桂,且作為成語,至今使用。月亮和桂花的傳說還演化出中秋賞桂、飲桂花酒的 習俗。桂花除了與中秋節相關,在其他民俗文化中也有反映。如彝族剪紙中就有 〔 桂花的圖樣。2〕 2.2 菊花與民俗文化 重陽節的菊花包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重陽節也叫「菊節」、「菊花節」,重陽 節與菊花有關的民俗有賞菊、簪菊、飲菊酒、食菊糕等。 唐李欣《九月九日劉十八東堂集》詩:「風俗尚九日,此情安可忘。菊花辟 惡酒,湯餅茱萸香。」宋代《乾淳歲時記》記載:「都人是日飲新酒,泛黃簪菊, 且各以菊糕為饋,以糖肉秫面雜物為之。」〔4〕在這些記載中可略見古時重陽節飲 菊酒、簪菊、食菊糕的風俗。 重陽節與菊花的關系如此之密切, 是與我國民眾所創造出來的菊花的文化密 切相關的。菊花被認為是辟邪之物, 《續齊諧記》雲:「汝南恆景隨費長房游學, 長房謂之:?九月九日,汝當有大災厄,急令家人縫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飲菊 花酒,此禍可消。?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雞犬羊牛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 ?此可代也。?」〔5〕因菊花傳說有此辟邪之功效,所以重陽節簪菊、飲菊酒、食菊 糕等習俗一開始不免有辟邪的意思。菊花有葯用價值。 《神農本草經》將菊花列 為百草上品,認為「久服利血,輕身耐老延年」;菊花的葯用價值更被追求長壽成 仙的道教借用,認為菊花是食之可以不老的仙品,東晉道士葛洪《神仙傳》雲: 「康風子服甘菊花,柏實散,乃得仙。」 菊花除了與重陽節聯系密切,在其他民俗文化中也有反映。如壯族的壯錦花 〔 紋圖樣就有菊花等紋樣。2〕現在,菊花茶也是大眾普遍飲用的飲品。 2.3 牡丹花和民俗文化 牡丹的栽培歷史早在魏晉南北朝時就已有記載。傳說唐朝武則天冬日醉酒, 令百花開放,唯牡丹抗旨未發,被貶洛陽。牡丹不懼淫威,不畏權貴,不為困苦 2 〔 逆境所折服的品性,正與中華民族的氣節相吻合。6〕牡丹的國色天香,更寓意富 貴吉祥。錫伯族的門框、窗、屏風、相框上所雕繪的圖案就多有牡丹。壯族的壯 錦也有「鳳穿牡丹」等圖樣。土家族織的土花被面的花紋也包括了「蝴蝶撲牡丹」、 〔 「四鳳抬牡丹」等。2〕 2.4 石榴杜鵑和民族文化 除此之外,在我國文化中象徵多子多福的石榴是彝族剪紙的圖樣,也是苗 族蠟染的主要圖樣;象徵傲雪高潔品質的梅花是彝族剪紙的圖樣;象徵愛情和幸 福的羊角花(即杜鵑花)是羌族人民的最愛,也被羌族婦女廣泛應用為挑花和刺 〔 綉的花卉圖案。2〕 轉貼於 中國論 3 民俗文化的傳承 在我國民俗文化中,花卉包含著濃厚的文化底蘊。要做好民俗文化的傳承, 避免經濟全球化及旅遊活動等對民俗文化的沖擊, 就要在發掘這些民俗文化的同 時,做好民俗文化內涵的宣揚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兩點。 3.1 避免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而失去了民俗文化的多樣性 經濟全球化沖擊著多彩的民俗文化。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發掘並宣揚 民俗文化對民俗文化的傳承很有意義。比如,現在情人節玫瑰花、聖誕節的聖 誕樹等西方民俗文化的象徵物在我國年輕人中間有一定的影響力。 但中秋節的桂 花、重陽節的菊花等中國民俗文化的象徵物卻在人們心目中慢慢地淡化。長此以 往,很容易造成民俗文化被同化的現象,同時失去本國民俗文化的底蘊,也失去 民俗文化創新的根本。在中秋節、重陽節這些傳統節日來臨之際,如果報紙、電 視等媒體適時宣揚桂花、菊花等內在的民俗文化內涵,有條件的公園適時組織桂 花展、菊花展,對民俗文化的傳承將會起到有益的促進作用。 3.2 避免旅遊活動對民俗文化的沖擊 在我國的一些旅遊地,「旅遊經營者們往往對旅遊者持一種迎合的態度,旅 游者喜歡什麼,他們就提供什麼,藝術品、手工藝品,甚至某些建築樣式和風格 〔 都以遊客的趣味為標准, 缺乏恰當的引導和可貴的守護精神」。3〕這樣做的後果, 3 就是造成民俗文化的扭曲、失去真我,旅遊者看到的也不再是真正的民俗。在旅 游活動中,應讓旅遊者看到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並使旅遊者了解這些文化的內 涵。在廣州的茶樓喝茶應可以喝到菊花茶,而不是八寶茶;去彝族看到的剪紙中 應有石榴、桂花、梅花圖樣,而不是玫瑰花的圖樣;欣賞羌族的挑花和刺綉應可 以看到羊角花(即杜鵑花)的圖案,而不是鬱金香的圖案。而且,導游應講解相 應的花卉的民俗文化內涵。 這樣, 遊客不僅會對當地的民俗文化有所了解、 尊重, 認識多樣化的民俗文化,而且當地的民俗文化會得以傳承、繁榮。當然,在避免 旅遊活動對我國的民俗文化的不良影響的同時,也要尊重外來遊客的民俗文化, 〔 就拿菊花來說,在德國、法國等國家,菊花是葬禮上用的花。 7〕如果在接待來自 這些國家的遊客時,遇到旅遊地適逢菊花展,或預計參觀壯錦時會看到菊花花紋 圖樣等情況,都需要導游事先向遊客說明我國的民俗文化,說明絕非有心冒犯, 並徵求遊客的意見是否去參觀,以表示對外來遊客的民俗文化的尊重。 我國的民俗文化絢麗多姿,要在全球經濟化的大潮中,在旅遊業蓬勃發展的 現代, 避免民俗文化逐漸式微, 甚至消亡; 保持民俗文化的多樣性, 並不斷繁榮, 就需要我們發掘出民俗文化的內涵,讓人們了解民俗文化豐富的內涵。這樣,處 於這種民俗文化氛圍的當地人會珍惜本地的民俗文化,發展本地的民俗文化;而 慕名而來的旅人則會欣賞到地道而多彩的民俗文化,尊重這種民俗文化。如此, 民俗文化才能保持其多樣性。

『叄』 中國有哪些用花習俗

由於受幾千年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響,中國形成了許多用花的習俗,而且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區,有各自特有的習俗。

從用花的顏色看,在我國紅色被視為喜慶、美滿、吉祥和尊嚴,因此在禮儀、生日、慶典和各類民俗活動中,多用紅色花。白色花表示衷悼,如選白菊花、白百合、馬蹄蓮、松柏枝等,用於送葬、掃墓,以體現庄嚴肅穆。黃色花則視為皇家和佛教的色彩。

除顏色外,花枝數的多少,也有約定俗成和規定。在我國民間習慣中用「9」這個數,認為較吉利,象徵天長地久,常用於為老人祝壽。又認為「10」是全數,十全十美,常用於祝賀朋友新婚、生日或看望產婦,寓意幸福美滿、生活和睦。「8」是「發」的諧音,寓意財源茂盛,開張大吉大發,常用於商店開張誌喜,公司成立和大廈落成。「6」也是吉數,即事事順利。「2」是「偶數」,寓意「成雙成對」。對於單數如3、5、7,較少用。而「4」則是忌諱數,往往不用。

此外,使用鮮花還應考慮不同的場合、對象。為老人祝壽,可送一盆長壽花,祝長者不老,或送一盆萬年青,表示青春常在。如果是為年輕朋友慶賀生日,可送一束月季花、木本象牙紅、石榴花,寓意前程似錦,年華火紅。婚禮或結婚紀念日,選擇的花卉常有:並蒂蓮、芍葯,表示花開並蒂、芍結雙花、相親相愛。也可選百合花,表示百年好合。喬遷之喜多送文竹、君子蘭。節日期間看望親朋好友,可選一盆金果滿樹的四季橘或大麗花。去醫院看望病友,宜送唐菖蒲、香石竹、月季、晚香玉等,配於文竹、滿天星,以祝願其早日康復。表示懷念、婉惜之情的多送菊花等。為了「投其所好」,通常還可以根據送花對象,選擇其喜愛的花。
僅以漢族為例作一簡要介紹。

(1)用花顏色的習俗

人們喜用紅色花表示喜慶如常選紅色的牡丹、紅色的月季、紅色的蜀葵、香石竹等,用於婚禮、生日和慶典的場合;白色花表示哀悼,如選白菊花、白百合、馬蹄蓮等,用於送葬、掃墓;黃色花被視為皇家和佛教的色彩,如將黃色牡丹、黃色月季、黃色芍葯、黃色菊花等,用於宮廷插花中。

(2) 不同節氣的用花習俗

中國民間有很多節氣,在不同節氣用花有所不同。如清明節常采折嬌柔的柳枝和明媚的桃花用於掃墓;五月初五端午節,常采折有香味的菖蒲和艾蒿等草葯,扎在一起掛在門上,驅蟲辟邪;九月九重陽節,以賞菊、飲菊酒表示祝賀。另外,民間還常用柏枝來插花,以象徵冬至的到來。

『肆』 在中國傳統文化當中,有哪些用花的習俗

花的習俗可以從顏色方面和數量方面來看,不同的情況要用到的習俗是不同的,而且某些場所是絕對不能用錯的。

三、選擇花朵數量也是有習俗的,9常被用作天長地久的象徵,所以求婚時的鮮花數與9往往分不開;10是完美的象徵,慶祝時候往往會用到;8和6都是順利的象徵,在開業慶祝或祝願順利時常被使用,其他數字的使用則比較少。

『伍』 禮儀花卉的起源、作用、花材及應用形式

禮儀花卉的起源與作用

禮儀花卉的起源同禮儀一樣,是由習俗形成的。 傳遞感情,寄情鮮花,古時已經開始了。

代表東方古代文明的禮儀之邦中國,在禮儀花卉的應用方面,可以追溯到久遠的古代。考古發現,距今7000年前的陶器上已經有植物萬年青的圖案, 足以說明古人已用花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了。這種花卉圖案除了裝飾作用外,還可能是某種感情和願望的寄託。據史料記載,夏~東周(公元前21~3世紀),對花、草和樹木賦予了象徵意義。如:蘭草氣味芬芳不以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氣若蘭千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用以比君子(《猗蘭操》,《離騷》、《蘭》)。合歡消忿,萱草忘憂(三國,魏,嵇康《養生論》)。芍葯可以分株,一名離草,故朋友相別贈以芍葯,表達依依惜別之情。離別贈芍葯是古代中國最風行的花卉禮儀。

古代花卉禮儀並非中國獨有,在古希臘,由於戰爭頻繁,涌現出了一批批戰斗英雄,人們用鮮花迎接凱旋歸來的壯士,把最能表達崇敬之情的鮮花送給他們。每年到了兒童節(Anthester)這一天,孩子們都會頭戴花冠慶祝自己的節日。這些可謂西方禮儀用花開始的代表。

先民們形成了良好的花卉禮儀的習俗,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花卉文化財富。花卉禮儀的形式歷經數:千年延續到現在,盛行不衰。並逐漸國際化。這一發展過程,經受了時間和空間的考驗,表明花卉禮儀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禮儀花卉具有無窮的魅力和獨特的作用。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們愛花。不僅因為她五彩繽紛,奼紫嫣紅,而且因為她具有一種象徵美(意蘊美)。我國歷代對花卉進行吟詠的歌賦不勝枚舉,流風遺韻,千古不衰,如: 牡丹: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艷,獨占人間第一香。 蘭花:不以無人而不芳,不以清寒而萎瑣。 氣若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 菊花:寧可抱香枝頭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高士其說:花代表了人類的許多感情:真摯的友誼,純潔的愛情,崇高的信仰;花體現了人類的許多精神;堅韌不拔,傲然不屈;神聖貞節;花象徵了人類的許多願望:幸福和平,自由獨立,健康快樂。這些花卉的無聲的語言,抒發和寄託了人們豐富的情感。正是如此,將花卉作為禮物,是其它任何禮品都無法替代的。花卉是時尚的高雅禮品。

禮儀花卉的花材

花卉是人類朋友,她不僅美化了我們周圍的環境,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感情,陶冶了人們的情操。尤其在現代社會,花卉更成為交往中的一種高雅禮品。對花卉進行包裝,構圖創作等一系列的加工,使之成為有價值的商品的基礎是花材。現代禮儀花卉中的花卉材料主要包括花、葉、果等。

1、花:禮儀花卉中最常用的材料是花,主要是指鮮切花,如:月季、菊花、唐菖蒲、康乃馨、百合、鬱金香、非洲菊、香豌豆等等。目前市場上的鮮花品種上百種。人的情感與花是相通的,花中融進了人類的感情。如:月季(玫瑰)是愛情的象徵;菊花象徵了高潔;康乃馨(香石竹)是母愛之花等等,不勝枚舉。

3、果:果實是豐收與喜悅的象徵。觀果類品種主要有乳茄、金銀花、紫珠、金橘、南天竹等。

禮儀花卉的應用形式

花卉在禮儀交往中的作用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加深而越來越大,並成為社會交際中的一個重要工具。花卉在禮儀交往中主要有以下幾種應用形式:

1、花束:包括普通花束和新娘捧花。主要使用各類包裝紙、絲帶等配材,對組合好的鮮花進行各種不同風格的包裝,單手可握,雙手可捧。可用於迎送客人、訪友、慶典儀式上的獻花、饋贈禮品、結婚等場合。

2、花插:使用針盤、花瓶等容器將花材固定在花泥等固定物上,形成不同的風格。可用於辦公室、餐廳、接待處、飯店前台、會議室等場所。

3、花籃:使用各式花籃,在籃內放入花泥,將鮮花插於花泥上,創作出不同風格的插花形式。可用於饋贈禮品、舞台擺放、廳堂裝飾、慶典開幕以及追悼會等場合。可分為禮品花籃、慶典花籃、裝飾花籃、悼念花籃等幾個類型。

4、裝飾花;包括胸花、頭花、腕花、肩花等。一般用於出席各類大型集會、重要會議、晚會、開幕式、結婚典禮等場合佩戴於胸前、頭上、腕上。只需較少的花材和配葉,製作出典雅大方的花型,起到裝飾的效果。

5、禮品盆花:對種植於花盆中的觀花、觀葉、觀果等花卉,進行禮品的包裝,使之成為饋贈品。主要應用於拜訪親戚、朋友時作為禮品。

大蒜在花卉上的應用


大蒜含有大蒜氨酸,經大蒜酶水解成大蒜辣素,作為植物性農葯應用於花卉生產上,具有多種用途。


1.促進發芽將大蒜去皮搗爛,與涼開水按1∶3的比例塗抹玉蘭、桂花、茶梅、臘梅等芽眼,可提前5天~7萌發嫩芽。塗抹花卉修剪造成的剪口,可防止剪口乾枯,促進萌芽整齊。


2.防傷口腐爛紫荊、連翹等木本花卉根莖部分乾枯腐爛後,用利刀削平,深達木質部,將病菌周圍好皮切成60℃的光滑斜面,以露出黃綠相間的形成層為好,再用大蒜瓣直接塗擦傷口,並使其附著一層大蒜液,7天~10天塗抹1次,有防腐爛的作用,在夏季效果更好。


3.防治蚜蟲將大蒜搗碎,加水1份拌勻,再加水50份,攪拌均勻,隨配隨用。將其均勻噴灑在花卉葉片背面,可有效防治花卉蚜蟲。若在其中加入適量大豆粉或洗衣粉等附著劑,則效果會更好。


4.延長插花的花期將大蒜搗碎後放於清水中浸泡12小時,連同水燒開,冷卻後過濾,即成大蒜浸出液。將插花在10%的大蒜浸出液中浸泡10秒~20秒,可延長插花的花期。


不同花卉保鮮劑的不同作用


花卉,尤其是鮮切花,采後為了保持最好的品質,延緩衰老,抵抗外界環境的變化,常常採用花卉保鮮劑予以處理。花卉保鮮劑包括一般保鮮液、水合液、脈沖液、STS脈沖液、花蕾開放液和瓶插保持液等。在採收處理的各個環節,從栽培到批發、零售、消費,都可以使用花卉保鮮劑。許多切花經保鮮處理後,可延長花卉壽命2一3倍。花卉保鮮劑能使花朵增大,保持葉片和花瓣的色澤,從而提高花卉品質。

大部分商業性保鮮劑都含有碳水化合物、殺菌劑、乙烯抑制劑、生長調節劑和礦物質營養成分,下面分別評述它們的作用。

碳水化合物:是切花的主要營養源和能量來源,它能維持離開母體後的切花所有生理和生化過程。外供糖源,將參與延長瓶插壽命,起著維持切花細胞中線粒體結構和功能的作用。通過調節蒸騰作用和細胞滲透促進水分平衡,增加水分吸收。蔗糖是保鮮劑中使用最廣泛的碳水化合物之一,果糖和葡萄糖有時也採用。

不同的切花種類或同一種類不同品種是適宜保鮮劑中糖的濃度不同。如在花蕾開放液中,石竹最適濃度為10%,而菊花葉片對糖敏感,一般用2%,月季高於1.5%易引起葉片燒傷。最適糖濃度還與處理方法和時間長短有關,一般來說,對一特定切花,保鮮劑處理時間越長,所需糖的濃度越低,因此脈沖液(采後較短時間處理)中的糖濃度高,花蕾開放液濃度中等,而瓶插保持液糖濃度較低。

殺菌劑:在花瓶中生長的微生物種類有細菌、酵母和黴菌,這些微生物大量繁殖後,阻礙花莖導管,影響切花吸水,並產生乙烯和其他有毒物質而加速切花衰老。為了控制微生物生長,保鮮劑中可以加入殺菌劑或與其他成分混用。

乙烯抑制劑:硫代硫酸銀(STS)是目前花卉業使用最廣泛的最佳乙烯抑制劑,在植物體內有較好的移動性,對花朵內乙烯合成有高效抑製作用。有效地延長多種花卉的瓶插壽命。STS需隨用隨配,配好液最好立即使用,如不馬上使用應避光保存,它可在2030℃的黑暗環境中保存4天。

生長調節劑:生長調節劑用於花卉保鮮劑中,它們包括人工合成的生長素與植物內源激素。植物生長調節劑可單獨使用或與其他成分混合用。它可以引起或抑制植物體內各種生理和生化進程,從而延緩切花的衰老過程。其中,細胞分裂素是最常用的,它主要能抑制乙烯產生,應用時可噴布或浸蘸,最適濃度為10--100ppm,浸蘸 2分鍾即可,如時間過長,也會產生不良後果,香石竹對此處理效果最佳。

全光照噴霧扦插育苗技術在花卉上的應用


對許多價值大、難生根的優良花卉品種,採用常規的扦插育苗方法,不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繁殖速度慢,成活率不高,數量少,供不應求。為了提高扦插成活率,降低花卉成本,我們採用全光照噴霧扦插育苗技術,有效地解決了花卉品種生根難的問題,成活率均達95%以上,同時還縮短了花卉培育周期進行批量生產,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現將具體的做法總結如下:

1、插床的建立及設備安裝

插床應設在地勢平坦、通風良好、日照充足、排水方便及靠近水源、電源的地方。按半徑.6m,高40cm做成中間高,四周低的圓形插床。在底部每隔1.5m留一排水口,插床中心安裝由國家林業局科技情報中心引進的全光照自動間歇噴霧裝置。該裝置由葉面水分控制儀和對稱式雙長臂圓周掃描噴霧機械繫統組成。插床底下鋪15cm的鵝卵石,上鋪25cm厚的河沙,扦插前對插床利用0.2%的高猛酸鉀或0.01%的溶液多菌靈進行噴灑消毒。

2、插扦時間

5月下旬-9月中旬。

3、扦插品種

三角梅、茉莉、米蘭、橡皮樹、荷蘭海棠、芙桑、月季、菊花、一串紅、萬壽菊、金魚草等木本、草本花卉10餘種。

4、插穗剪切及處理

扦插木本花卉時,採用帶有葉片的當年生半木質化的嫩枝做插穗,扦插草本花卉時,採用帶有葉片的嫩莖微插穗。剪切插穗時,先蔣新梢頂端太幼嫩部分剪除,再剪成長8-10cm的插穗,上部留2個以上的芽,並對插穗上的葉片進行修剪。葉片較大的只需留一片葉或更少,插穗葉面積一般留10皿2左右,葉片較小的留2-3片葉,注意上切口平,下切口稍斜,每50根一捆。扦插前將插穗浸泡或其部浸泡在0.01%-0.125%的多菌靈液中,然後,基部速蘸1 000x10號ABT生根粉進行處理。

5、扦插及插後管理

扦插深度2-3 cm,扦插密度400-500株/畝。扦插完後,立即噴1次透水,第2天早上或晚上噴灑0.01%的多菌靈溶液,避免感染發病。在此之後,每隔7d噴1次,開始生根時,可噴灑濃度為o.1%磷酸二氫鉀,生根後,噴灑磷酸二氫鉀的濃度可為1%,以促進根系木質化,與此同時還應隨時清除苗床上的落葉枯葉。

採用此項技術育苗,三角梅、茉莉、米蘭25-30d後開始生根,生根率達90%以上。橡皮樹、芙桑、月季、荷蘭海棠15-20d後開始生根,生根率達95%以上,菊花、一串紅、萬壽菊、金魚草7-10d生根,生根率達98%以上。

6、移栽

移栽時間宜在晚5:00以後,早10:00以前,陰天全天可移栽。為了提高移栽的成活率,在栽植前停水3-5 d煉苗,要隨起苗隨移栽,移栽後將花盆放在遮陽網下遮蔭,7d後澆第2次水,15 d以後逐漸移至陽光下進行日常的管理培植。

『陸』 花朝節歲時習俗是怎樣演化的

花朝節,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流行於東北、華北、華東、中南等地。是我國古代一個十分重要的民間傳統節日。

花朝節節期因地而異,這與各地花信的早遲有關。有的農歷二月初二舉行,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舉行。節日期間,人們有各種傳統活動。

據傳說,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年間,有位名叫崔玄微的花迷,遠近聞名。

在一個早春二月之夜,崔元徽於園中品茗賞花,忽見一群容貌艷麗的女子來謁,其中有個小巧玲瓏的姑娘,自稱「石氏」,但大家都叫她「醋醋」。

女子們稱要藉此地與風神封姨相見。封姨也稱「封家姨」、「十八姨」、「封十八姨」,是神話傳說中的風神。

正說話間,來了一位明眸皓齒的少婦。眾人起身行禮,並恭稱封姨。

崔元徽命人敬上酒菜果餚,盡地主之誼。眾女謝過之後,把盞暢飲,高聲談笑。

宴席間,封姨不意碰翻酒盅,醋醋的紅羅裙被弄臟。醋醋本是石榴神,她粉面含怒,拂袖便走。眾女子相顧驚慌。

封姨板起面孔,恨恨地說:「小奴婢竟敢無禮!」夜宴不歡而散。

原來這些美女皆是花精,她們要在人間花苑迎春怒放,可是那位叫封姨的風神出頭阻撓。花精們本想借機向封姨求情,不料醋醋壞了事。如今眾花精都埋怨她,只好求助於崔元徽。

次日晚間,醋醋姑娘飄然來到崔元徽面前,要他准備一些紅色錦帛,畫上日月星辰,在農歷二月二十一五更時懸掛在園中的花枝上,到時必有奇異景象。崔元徽依言行事。

到了二月二十一日五更十分,果然狂風大作,飛沙走石,天地一片昏暗。但見大樹在狂風中搖曳,枯枝頃刻間全部被狂風撕扯而去。可是令人驚奇的是,崔元徽園中枝上的花卉因為有了彩帛護住,不搖不動,依舊爭奇斗艷,燦然如常。

當夜,眾花精又變成一群麗人來花園里向崔元徽致謝,還各用衣袖兜了些花瓣勸他當場和水吞服。

崔元徽吃了麗人的花葯,從此神清氣爽,後來延年益壽至於百歲。因他年年此日,懸彩護花,最終登仙。

崔元徽懸彩護花,終成仙人,此事眾口相傳,以致人們對花越來越喜愛,終於流成習俗,成為了我國古代一個十分重要的民間傳統節日花朝節。

由於我國各地氣候差異較大,因而花朝節的節期也因各地花信的早遲而異。

中原和西南地區以農歷二月初二為花朝;江南和東北地區以二月十五為花朝,據說這是與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相應,稱「花朝」對「月夕」。此外,還有一些地區以農歷二月十二或十八為花朝節。

花信是古人在每一候內開花的植物中,挑選的一種花期最准確的植物代表。古人把應花期而來的風叫「花信風」,意即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

風應花期,我國便產生了「二十四番花信風」節令用語,它也是我國廣大地區表示氣候變換的體現。我國南北氣候條件不同,南方比北方提早幾天為節日是合理的。

《黃帝內經》說「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根據農歷節氣,每年從小寒到穀雨,共8氣。每氣15天,一氣又分3候,每5天一候。8氣共是24候,每一候應一種花信。24候便成了24種花期的代表。

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大寒一候端香,二候菊花,三候山礬;立春一候迎春,二候櫻花,三候望春;雨水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驚蟄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薔薇;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蘭;清明一候桐花,二候麥花,三候柳花;穀雨一候牡丹,二候茶花,三候楝花。

從小寒開始,每一候花信風便是候花開放時期,至穀雨前後,就百花盛開,萬紫千紅,四處飄香,春滿大地。楝花排在最後,表明楝花開罷,花事已了。

經過二十四番花信之後,以「立夏」為起點的「綠肥紅瘦」的夏季悄然來臨。

花朝節在全國盛行,據傳始於唐代武則天執政時期。武則天嗜花成癖,每到農歷二月十五花朝節這一天,她總要令宮女採集百花,和米一起搗碎蒸製成糕,用花糕來賞賜群臣。上行下效,從官府至民間就流行起了花朝節活動。

在唐代,人們把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二月十五的花朝節、八月十五的中秋節這三個「月半」被視為同等重要的歲時節日。

至宋代,花朝節的日期有被提前至二月十二或二月初二的,花朝節日期還因地而異。至清代,一般北方以二月十五為花朝,而南方則以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

至於「花神」,相傳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傳說她善於種花養花,被後人尊為「花神」,並把花朝節附會成她的節日。明代末期文學家馮夢龍的《灌園叟晚逢仙女》,講了一個花神懲治惡霸、扶助花農的故事。

大宋仁宗年間,江南平江府東門外長樂村中位名為秋先的老者,他妻子亡故,膝下無兒女,因自幼酷好栽花種果,把田業都撇棄了,專於其事。日積月累,便建成了一個大花園。

秋先是個花痴,不僅對自己滿園的花呵護備至,對別處的花木也常常流連忘返。

城中有一名張委的宦家子弟,為人奸狡詭譎,殘忍刻薄,常常和手下一班如狼似虎的奴僕及幾個無賴子弟危害鄰里。

一天,他帶了四五個家丁及惡少,游盪至秋先門前。

秋先老人正在澆灌完盛開的牡丹,於花前獨酌。不想張衙內破門而入,一番尋釁滋事,最後竟把個好端端的花園子踐踏得只蕊不留,狼藉遍地。

待風卷殘雲後,秋先走向前,望著滿園零落的花蕊,心中凄慘,頓時凄然淚下。

正哭之間,只聽得背後有人叫道:「秋公為何恁般痛哭?」

原來是一個女子,年約28歲,姿容美麗,雅淡梳妝,卻不認得是誰家之女。

秋先將張委打花之事說出。

那女子笑道:「我祖上傳得個落花返枝的法術,屢試屢驗。」

按照她的要求,秋先取水出來,發現殘花果然重上枝頭,而且各種花瓣色彩摻雜,比從前更好看了。

這件稀奇事很快就傳到了好惹是生非的張衙內耳朵里,於是再次上門施展辣手摧花,還找借口給秋先套上了枷鎖。

惡少們一直打砸至晚上,忽然捲起一陣風,化作一位姿容美麗的紅衣女子,原來,她就是花仙。

只見花仙長袖翻飛,掀起一股刺骨的冷風,將張衙內一夥像螻蟻一樣吹走。狂風大作,張衙內本人也一頭栽進了沼池。

後來,花仙又施展法術,把秋先老人從牢獄中解救了出來。

在這個故事裡,花仙已經成了正義和力量的化身,寄託了人們對美好事物與正義力量相結合的心願。

明代以後的花神形象,愈加栩栩如生。她風姿嫵媚,手持我國的花魁芍葯、牡丹,或手提盛有這兩種花的花籃,安詳地守衛著善良勞動人民心中的美好宿願。

相傳花朝節是「百花生日」,民間認為花朝日晴,主全年百花繁盛。各地還有「裝獅花」、「放花神燈」等風俗。節日期間,人們結伴到郊外游覽賞花,稱為「踏青」,各地還有「裝獅花」、「放花神燈」等風俗。

北京以農歷二月十二為花王誕日,幽人雅士,賦詩唱和,並出郊外各名園賞花。山東省商丘等縣,以花朝日之陰晴,占卜全年小麥、水果的豐歉。

在江蘇省虎丘,人們去花神廟,殺牲祭神,以祝仙誕。閨中女郎剪五色絹帛粘在花枝上,謂之「賞紅」。

賞花是生活中的一種雅興,我國古代在賞花方面積累的民俗文化成果尤稱豐富,舊時流行於各地城鄉的花朝節習俗就是一例。

農歷二月仲春,正值芳菲盛開、綠枝紅葩的時節,為花朝節的活動提供了繁麗豐碩的天然背景。這一天花販在出售蒔花時,照例用紅布條或紅紙束縛花枝,許多養花人家亦將彩帛紅紙等懸掛在花枝上,謂之「賞紅」或「護花」。

眾多的花農花販及從事其他種植業的農民,率於此日會集花神廟前,殺牲供果以祝神誕,或演戲文娛神,引得成群結隊的遊客前來觀看,形成熱鬧的廟會場景。

傳說花神專管植物的春長夏養,所以,祀奉她的就不僅僅限於花農了,還包括耕種莊稼果蔬的農人。

長江三角洲一帶多有花神廟,舊時吳越花農的家裡還常供奉著花神的塑像。二月初二花神生辰,許多地方,不少農人都要聚集於花神廟內設供,以祝神禧。

人們紛至沓來,就此形成廟會。這天夜裡,要提舉各種形狀的「花神燈」,在花神廟附近巡遊,以延伸娛神活動。

古時,每逢花朝,文人雅士邀三五知己,賞花之餘,飲酒作樂,互相唱和,高吟竟日。撰有名劇《桃花扇》的清初文學家孔尚任,也曾寫有「竹枝詞」形容花朝踏青歸來的盛況:「千里仙鄉變醉鄉,參差城闕掩斜陽。雕鞍綉轡爭門入,帶得紅塵撲鼻香。」

宋代時開封一帶的花朝曾流行「撲蝶會」,是當時民間頗有趣味的游藝活動。

花朝吉日,正值芳菲醞釀之際,家家攤曬各類種子,據說要湊其「百樣種子」,以祈豐收。預卜的方法很簡單:是日忌雨,晴則帶來百物豐熟的吉兆。

唐代的節日文化與飲食文化都十分發達。據傳武則天嗜花,每至夏歷二月十五花朝節這一天,她總要令宮女採集百花,和米一起搗碎,蒸製成糕,用花糕來賞賜群臣。這種糕有著花瓣的馥郁和穀物的芬芳,很快就上行下效,宮廷坊上一時分外流行。

總之,作為農耕民族,我國古人歷來對大地上生長的植物有著深厚的感情。熱愛花的民族多是熱愛美和生活的民族。「一樹梨花落晚風」、「一枝紅艷露凝香」等,正是中華文化孕育出淡淡的幽香。

熱點內容
康乃馨如何裱花視頻 發布:2025-02-08 20:14:28 瀏覽:287
百合小說排行榜 發布:2025-02-08 19:59:51 瀏覽:909
鮮花喪事 發布:2025-02-08 19:56:41 瀏覽:111
綜漫之櫻花雪舞 發布:2025-02-08 19:55:51 瀏覽:804
強效櫻花瘦 發布:2025-02-08 19:41:00 瀏覽:605
藍玫瑰多錢一朵 發布:2025-02-08 19:40:51 瀏覽:143
全民怎麼買鮮花 發布:2025-02-08 19:40:47 瀏覽:690
貓砂種植綠植 發布:2025-02-08 19:39:12 瀏覽:583
卧室可以養的花卉 發布:2025-02-08 19:33:08 瀏覽:160
大型綠植綠蘿繁殖 發布:2025-02-08 19:21:30 瀏覽: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