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搬遷
① 我正在要問,移民搬遷的戶主的老農舊房是否要拆如果不願拆,國家是否收回移民房
需要進行拆遷的,將實現搬遷與脫貧銜接、生活與生產同步、安居與樂業統籌。
以陝西省為例,把移民搬遷與推動新型城鎮化、培育職業農民和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美麗鄉村、加快二三產業發展等相結合,綜合考慮搬遷安置、基礎配套、綜合服務、產業發展、上學就醫、文化娛樂等多個方面,實現搬遷與脫貧銜接、生活與生產同步、安居與樂業統籌。
按照優先搬遷貧困戶和避災戶、同步推進生態和其它搬遷的思路,區分輕重緩急,分年度輪候安排,進行有計劃搬遷。其中,陝南地區2016年基本完成避災搬遷,2018年基本完成扶貧搬遷;關中和陝北地區2018年基本完成扶貧和避災搬遷;全省在2020年前完成其他本輪規劃的各類搬遷。
(1)插花搬遷擴展閱讀:
移民搬遷的相關要求規定:
1、少數不具備集中安置條件的搬遷戶,可採取插花安置、梯次搬遷、投親靠友等方式分散安置。分散安置在對象上有嚴格規定,僅適用於無能力、無條件實施集中安置和不能離土謀生以及全家外遷的。
2、原址重建、修補、改造房子不屬於移民搬遷的工作范圍,可以向住建部門申請,看能不能享受危房改造相關政策。
3、對在經過認定的老村莊插花建房,新、老戶數達到一定規模的,算集中安置。少量戶的插建屬於分散安置,要報鎮政府批准後建房才能享受搬遷政策。
② 易地扶貧搬遷要拆舊房,無房怎麼辦
看了題主所說的這個問題,想要表達的意思應該是易地扶貧搬遷要拆除老家的舊房,那老家沒有房子怎麼辦。在這里阿麗想說,對於貧困戶來說,選擇了易地扶貧搬遷,當地政府部門會統一在鎮或者縣里修建房子,等貧困戶拿到搬遷房的鑰匙後,老家的舊房就要騰退回收,這也是易地扶貧搬遷要遵守的基本原則。
搬遷房與農村舊房只能選其一,「魚與熊掌」不能兼得。
好多貧困戶說我想要扶貧搬遷房,因為搬遷房位置好,交通便利,如果在縣城的話,一套搬遷房價值都在20~30萬元以上,而自己只需要出不到1萬元就可以得到。但同時貧困戶又不想放棄老家的舊房,因為農村是他們的根,是退路,把自己的根斷了,多少有些不舍,這些我們普通人都可以理解。但扶貧搬遷是國家層面的政策,必須要遵循「一戶一宅」、「騰舊住新」的原則。一戶一宅是農村住房的基本政策,如果貧困戶不但在城裡分得扶貧搬遷房,而且老家的房也不回收,是違反「一戶一宅」的,也就失去了公平,讓其他千千萬萬的老百姓何以信服,因為說到底農村人的貧困戶與非貧困戶之間的生活水平相差不會太遠,「一戶一宅」是針對所有農村人,而不是部分農村人。
對於老家舊房拆除的搬遷戶來說,如果是年輕人,那回農村時可以和自己的父母一起住,而且當父母百年以後,自己還可以繼承父母農村的房子,只要房子不倒就一直可以居住的。同樣的,如果是老年人,想回農村住了,也可以回自己兒子的農村房子居住。當然現實中老年戶進行搬遷的並不多。
總結起來,易地拆遷搬遷會分配新的安置住房,貧困戶不用愁無房住。要說拆除老家舊房,那是政策所在,合情合理,所有搬遷戶都得遵守。如果自己偶爾想回老家居住,也可以和自己的親人居住一起,現在農村空心化嚴重,不愁沒地方住。
易地扶貧搬遷,通常情況下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僅限農村),自有農村房屋經有房屋鑒定資質的鑒定機構鑒定並報縣級住建部門認定,屬於D級危房,經貧困戶戶主本人書面申請,共同生活人(一個戶口本)全部簽字同意,向鄉政府申報易地扶貧搬遷,免費入住安置房。本縣安置房有4-5層樓,也有1層的單家小院。按共同居住人口人均25平方,水電網全部到戶,只要拎包入住即可
同時,還要簽署原宅基地復墾書面協議。
本縣在執行過程中,採取的是易地扶貧搬遷戶入住9個月以上,且在安置點過了一個春節後,開始對易遷戶的原宅基地拆除舊房子,復墾。
當然,交通不便的偏遠村,拆除進度很快;條件相對好點的地方,進展慢。部分易遷戶有「甘蔗兩頭甜」的想法,既要住寬敞明亮的新房,老屋場(宅基地)還要留著,本縣內各鄉鎮,同一鄉鎮內各村,拆舊復墾工作進度參差不齊。當然也有個別易遷戶一看要拆老屋場,退了易遷安置房的也有。
題主這個問題: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本身就沒有房子(沒有登記在戶主和共同生活人的名下的房子屋),經鄉村兩級實地踏勘後,向縣扶貧辦,住建局等單位報批後,直接拎包入住安置房。
本身就是「無房戶」,哪有舊房可拆?
我外公就分到易地安置房!
我們這兒貧困戶一般都可以分的到,比如
五保戶,或者家裡沒有勞動力的,或者家裡子女精神有點問題的並且年紀都比較大的等都分到了房子
其實不用擔心拆了房子分不到房子,我們這里是房子都已經建好了!需要入住的要求是如果你有你之前住的房子必須給拆除了才可以領去新房的鑰匙,好像我外公還交了7000塊錢,為什麼要交這錢具體不是很清楚,好像說進去住了可以退的,那7000塊錢!為什麼要拆了之前的老房子才可以分到房,聽村裡某領導說,這是明文規定的,擔心領了鑰匙不進去,導致安置房空閑浪費!說的挺有道理,我外公把他老房子拆除了!政府還要去現場拍照的!
至於分多大的房子,是看你一家有多少人!一口人,30平吧,具體不記得,就一個房一廳一廚一衛,兩個就是兩個房,三口人就是三房,都只有一層,如果家裡有四口或者5口人!是兩層樓,還有陽台!
不管是一口人的房子還是四五口人的房子都修的很漂亮,綠化路燈都不錯!現在哪裡開始開發項目,讓貧困戶們可以就近就業!我爸爸一直感慨,共產黨確實好!沒錢有低保,沒房子還分房子![呲牙][呲牙][呲牙]
易地搬遷和拆舊是兩個方面的內容,易地搬遷分為插花搬遷和整村搬遷,搬到政府統一安排的集中安置房或者自行解決的分散安置房,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集中安置每人補貼2.5萬元,自己分散安置每人補貼2萬元,非貧困人口隨貧困人員集中安置每人補貼1.2萬元。整村搬遷就是必須搬,然後舊房拆除,按照三個等次補貼。住宅補貼:按房屋建築面積測量後,一等為可以居住,玻璃窗戶等設施齊全的,補貼200元/平米。二等為有居住設施,但不太齊全的,補貼150元/平米。三等為有房但幾乎不能住的,補貼100元/平米。然後院子面積另算補貼,20元/平米。有的地方院內的樹、廁所、儲物房等也是另算補貼,各地標准不同。
如果無房,就是只搬遷入住新房,不拆舊不領取舊房補貼。
搬遷出去的人員通過幫扶人員及其他渠道,可以採用務工+種植(養殖)或者自主就業、創業、企業帶動等不同模式,脫貧致富。
信息共享,我等你!我是一名農村基層幹部,你願意和我共享民生百態嗎?
我們的地方搬遷出去了,老房子拆了,有些脫貧戶就業安置不正常,有時要回老巢,就沒有避風躲雨的地方了,最可憐的這類人了,
異地搬遷分兩種:一是異地搬遷集中安置,由政府統一規劃,統一修建,農戶直接入住。二是異地搬遷分散安置,就是離開原地基在交通便利,水電通達,環境好,有利於發展,且經過土管部門審批劃定的地方修建。不管是那種情形,只要搬住進新房,都要將舊房拆除,舊宅基地復墾騰退。當然政府也會按政策按標准給予一定的賠償。
我覺得這個異地扶貧搬遷戶。以後沒有土地怎麼辦?到了大城市生活怎麼辦?靠什麼生活?老人幹不了活怎麼辦?國家就沒有想像以後去城市生活,怎麼生存怎麼生活。
異地搬遷,扶貧是不能再舊址上建房。國家幫你建房子,不會拆除你的舊址。你可以繼續住些,只是房子歸村裡集體經濟所有了。你是不是搞錯政策了,建議你再去看一下政策,異地搬遷扶貧不需要一定拆除舊址。
像提問所說的這種情況,在易地扶貧搬遷之中根本不會發生,或者換一句話說,如果你沒有房子的話,就不能享受易地扶貧搬遷,反之,享受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搬新房後是要將舊房拆除的。
易地扶貧搬遷必須滿足三個條件:1、易地扶貧搬遷對象必須是建檔立卡貧困戶;2、搬遷對象必須是自願;3、搬遷對象必須是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方,遷出區域主要為自然條件嚴酷、生存環境惡劣、發展條件嚴重欠缺且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農村貧困地區。
以上三個必須條件,缺一不可。像你所說沒有房,就不符合第三個條件,即:「 搬遷對象必須是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地方 」,既然你不符合此條件,就說明你不適用於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不會對你實行易地扶貧搬遷。
假如你已經享受到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並且已住進了扶貧安置房,那麼就說明你是因居住環境惡劣而導致的貧困,對你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就可以解決你因居住環境惡劣而導致的貧困問題,同時還改善了你的居住條件,有利於你脫貧致富。
「搬新房拆舊房」是易地扶貧搬遷的一項基本政策,在易地扶貧搬遷實施前,會將此政策告知貧困戶的,只有貧困戶同意之後,才會對他實施易地扶貧搬遷,所以說享受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住進了新房之後,說沒房可拆的理由不成立。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在精準扶貧之中,有些貧困戶的確是沒有房子居住,那麼為了解決他們的住房問題,會在建易地扶貧安置房時多建一些房子以安置他們,不過這不屬於易地扶貧搬遷的范疇,屬於住戶保障的范疇,我們不要理解錯了。
綜上所述,像提問所說的這種情況,在易地扶貧搬遷之中不會存在,因為它不符合易地扶貧搬遷條件,符合易地扶貧搬遷條件的,在入住新房後是要將舊房拆除復墾的。
易地扶貧搬遷拆舊換新沒房住者都安排到安置點,表面上看是件好事,享受了國家政策住上了新房,其實給他們增加了諸多不便,種糧食育小菜要往返很遠路程,大部分是老年人極不方便,老人生病還不允許死在安置點,老房子被拆了死都沒地方!安置點房子面積小老房子里的農用工具沒地方放,因此農村出現了不平等拆遷政策,不願拆遷的還保留老房子,安置房大部分閑置只有少部分離家近的選擇,拆舊換新集中安置所遇問題值得思考。
③ 請問什麼是「吊庄移民」和「插花移民」
「吊庄移民」就是把特困區或因為建設需要的移民整體(按照村莊)集體搬遷到有條件安置的地區。而「插花移民」則是投親靠友,分散安置移民。
如寧夏的經驗:有些周邊環境較好,貧困人口較少的地區,就鼓勵其投親靠友,小村變大村,化整為零、分散安置,也叫「插花」式移民安置。
吊庄移民工作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遷出地一定是生存條件惡劣、自然資源貧乏、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而遷入地一定是土地資源豐富、地勢平坦、有灌溉條件的灌區。
(3)插花搬遷擴展閱讀
吊庄移民:將自然環境惡劣,生存困難的偏遠地區的村民「整體」搬遷到條件比較好的城鎮周圍。
易地移民:自然環境比較惡劣地區村民「部分」搬遷到適合生存的其它地區。區別不一定要搬遷到城鎮周圍。
縣內移民:自然條件有好有壞的縣,在本縣內條件比較好的地方就地安置。
④ 請問插花性搬遷是什麼意思,謝謝!
您好!插花式搬遷是異地扶貧的一種方式。我國有些地區,土壤貧瘠,自然環境惡劣,政府想了多種方式扶貧都沒有取得明顯的效果,只好將這些地區的貧困人口全部遷往異地。但是,如果把這些貧困人口集中遷往某縣某鄉某村,當地又承受不了,於是,只能像插花一樣,在甲地安置兩三戶,在乙地安置兩三戶,在丙地安置兩三戶……簡言之,就是將這些貧困人口分散安置到不同的地方,使他們脫貧。謝謝閱讀!
⑤ 易地扶貧搬遷的安置方式有哪些
分為集中安置、分散安置、「交鑰匙」工程。集中安置包括進城入鎮安置(城市、縣城和建制鎮規劃區新建房或購買商品)、農村安置(依託中心村、農村新型社區、產業園區、旅遊景區等連片新建續建的集中安置社區)。分散安置指少數不具備集中安置條件的搬遷戶,採取插花安置、梯次搬遷、投親靠友等方式,在有一定集聚規模、基礎及公共服務設施條件好、有增收致富條件的地方進行分散安置。「交鑰匙」工程安置主要分兩類,一類是針對搬遷對象中鰥寡孤獨、殘疾人等特困單人戶和兩人戶,凡符合集中供養條件的,可通過「一院兩制」等方式,按人均20平方米的標准建房,納入敬老院、養老機構等由民政部門實行集中供養;另一類是針對有一定勞動能力的特困群眾,不符合集中供養條件的,按照人均20平方米的標准,由政府集中建房,實行「交鑰匙」工程免費提供住房,在建設方式上,可採取集中安置配建、整合閑置國有資產改建或統籌社會福利項目共建等多種方式建設。在面積控制上,可根據特困群眾意願,採取廚房、衛生間等公共設施共用的辦法相對擴大住房面積、但最大不得超出人均25平方米的規定。
⑥ 請問什麼是「吊庄移民」和「插花移民」
簡單說,「吊庄移民」就是把特困區或因為建設需要的移民整體(按照村莊)集體搬遷到有專條件安置的地區。而屬「插花移民」則是投親靠友,分散安置移民。
如寧夏的經驗:
有些周邊環境較好,貧困人口較少的地區,就鼓勵其投親靠友,小村變大村,化整為零、分散安置,也叫「插花」式移民安置。
吊庄移民作為政府開發性扶貧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將那些生活在南部山區乾旱高寒山區的部分絕對貧困人口搬遷到引黃、揚黃灌區,以便從根本上改變其極端惡劣的生存環境,解決溫飽問題,進而脫貧致富。吊庄移民工作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遷出地一定是生存條件惡劣、自然資源貧乏、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而遷入地一定是土地資源豐富、地勢平坦、有灌溉條件的灌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