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園花卉卷
❶ 《芥子園畫譜》前面幾頁「畫學淺說」「六法」「三病」等一系列文字內容有沒有白話詳說
這個還是要有些文言文的功底的,既然這樣--就放下這本書--現在的資訊這樣發達--技法與理論書--多得是--
《芥子園畫譜》--畫法集大成者--是很不錯的,但,「過」,便顯得僵化,過於程式化了,再,限於當時的印刷技術--現在看來--是有很多的不令人滿意的地方--,建議還是----
❷ 芥子園畫譜的作者簡介
芥子園畫譜的作者:王概(生卒年未詳),初名匄,一作改,亦作丐,字東郭,又字安節,秀水(今嘉興)人。久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市)。王概從龔賢(1618—1689)學山水畫,用墨濃重,善作大幅及松石等。
王概兼擅治印、刻竹,並善詩文,著有《澄心堂紙賦》稱於時。康熙四十四年(1705)作《采芝圖扇》,現藏故宮博物院。
《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稱其作品:「雄快以取勢,蒼健或過之,而沖和不足。人物、花卉、翎毛之類,都有味外之味。」王概在中國繪畫史上有名,主要是曾應沈因伯之請,以明李流芳課徒畫稿為基礎,率先編繪中國畫技法圖譜——《芥子園畫譜》。
(2)芥子園花卉卷擴展閱讀
王概曾應李漁之婿沈因伯之請,與其兄王耆,其弟王臬在沈因伯保存的明末畫家李流芳原有四十三幅畫稿的基礎上,補繪完成《芥子園畫傳》,後經李漁的幫助,刻印出版。
王概在中國繪畫史上有名,主要是三十五歲時曾應沈因伯之請,以明李流芳課徒畫稿為基礎,為《芥子園畫傳》編繪山水集,率先編繪中國畫技法圖譜——《芥子園畫譜》。
初集山水譜5卷,於清康熙十八年(1679)木版彩色套印,譽滿藝林;二集為蘭、竹、梅、菊4譜,8卷,由諸升、王質繪,王概與兄王蓍、弟王臬論訂;三集為花卉、草蟲及花木、禽鳥2譜,4卷,王氏兄弟編繪。二、三集均於康熙四十年木版彩色套印。四集人物畫譜,系嘉慶二十三年(1818)書坊以丁皋《寫真秘訣》,及《晚笑堂畫傳》等人物畫譜中的圖繪編成。
清光緒間巢勛(嘉興人)又將《芥子園畫譜》重摹增編,在上海石版印行,流傳益廣。《芥子園畫譜》介紹中國畫基本法較為系統,雖間有舛誤,但淺顯明了,便於初學者參考。
❸ 《芥子園畫譜》和《芥子園畫傳》有什麽不同
沒什麼不同,《芥子園畫譜》就是《芥子園畫傳》的又一稱謂!
❹ 芥子園畫譜的作品目錄
序
畫學淺說
初集
卷一樹譜
畫學淺說
設色各法
樹法
葉法
夾葉及著色鉤藤法
諸家樹法
諸家葉樹法
諸家雜樹法
諸家松柏樹柳法
蕉桐花竹蒹葭法
卷二山石譜
石法
皴法
山法
諸家巒(巒)頭法
坡徑磯(磯)田石壁法
流泉瀑布石樑法
水雲法
卷三人物屋宇譜
點景人物
中號點景人物
極小點景人物
極寫意人物
點景鳥獸式
牆屋式
門徑法
城郭橋梁法
寺院樓塔法
界畫台閣法
舟檝(楫)式
器具法
摹做諸家橫長各式
摹做諸家宮紈式
摹做諸家摺扇式
卷四名家山水書譜
二集
卷一蘭譜
畫蘭淺說
畫蘭起手撇葉式
雙鉤葉式
撇葉倒垂式
寫花式
點心式
雙鉤花式
寫蕙花式
摹做諸家蘭譜
卷二竹譜
畫竹淺說
畫竹起手發竿點節式
發竿式
生枝式
發竿生枝式
布仰葉式
布偃葉式
布葉式
結頭式
垂梢式
橫梢式
出梢式
安根式
摹做諸家竹譜
卷三梅譜
畫梅淺說
畫梅起手畫梗式
畫梗生枝式
枝梗留花式
老榦(干)生枝留花式
畫根式
畫花式
畫千葉花式
畫須(須)蕊蒂式
畫花生枝點芽式
花萼生枝點芽式
全乾生枝添花式
全樹式
摹做諸家梅譜
卷四菊譜
三集
卷一花卉翎毛譜
卷二花卉草蟲譜
卷三摹仿諸家花卉草蟲譜
❺ 芥子園花譜
《芥子園畫譜》(亦稱《芥子園畫傳》)是一部中國傳統繪畫的經典課本。近代現代的一些畫壇名家如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園畫譜》作為進修的範本。所以「芥子園」這部書的名氣很大。《芥子園畫譜》自300多年前出版以來,不斷拓展出新,康熙年間的「王概本」、光緒年間的「巢勛本」為世人學畫必修之書。
「芥子園」是清初名士李漁的居宅別墅之名。其婿沈心友家中,藏有明代山水畫家李流芳的課徒稿43幅,遂請嘉興籍畫家王概整理增編90幅,增至133幅,並附臨摹古人各式山水畫40幅,為初學者作楷范。篇首並編「青在堂畫學淺說」,因得李漁的資助,於康熙十八年(1680年)套版精刻成書,即以「芥子園」名義出版。這是《芥子園畫譜》第一集。接著王概又受沈心友之託,與他的胞兄王蓍胞弟王臬,共同編繪了「蘭竹梅菊」與「花卉翎毛」譜,就有了第二、三集。那是康熙四十年(1701年),用開化紙木刻五色套版印成,世稱「王概本」。在當時觀之較為精緻,但印數很少,只能印幾百部。
《芥子園畫譜》此後一再翻版,逐漸漫漶。到光緒年間(1875—1909年),需要這部畫譜的人很多,而原書因多年翻版,已磨損得不能再印。那時,有一個叫巢勛的畫家,也是嘉興人,他臨摹了前三集,並增編一批上海名家的畫作,同時又編繪了一集人物(即《芥子園畫譜》第四集),於光緒二十三年在上海有正書局以石印法影印出版,世稱「巢勛臨本」。這套《芥子園畫譜》雖是黑白版本,但比「康熙版」豐富得多了,從此《芥子園畫譜》得到更廣泛的流傳。
❻ 零基礎自學國畫從《芥子園畫譜》開始,芥子園畫譜版本推薦
什麼樣的教材才更適合現代人學畫畫呢?我認為還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傳統畫譜,如《芥子園畫傳》!不少成功的畫家的入門教材幾乎都選用了她,如齊白石入門教材就是《芥子園畫傳》。《芥子園畫傳》好就好在是對傳統的中國畫進行歸納總結,特別是第二集《蘭、竹、梅、菊譜》編寫得最為精彩,無論是畫法、畫理都闡述得很到位,至今未見那本畫譜能超越。我認為學習繪畫不學《芥子園畫傳》是很難把住中國傳統花鳥畫正脈的,所以,我堅持將《芥子園畫傳》作為花鳥畫教學的首本教材。
《芥子園畫譜》山水
如何自學水墨畫?
1:你看中國古代的國畫大師有多少學過素描?
2:你先從看下國畫大師的紀錄片,感受下創作過程,然後在研究筆墨紙硯和國畫工具的講究和用法,舉個例子,齊白石最開始學習畫國畫是從芥子園開始的,但是芥子園是清朝開始流行的,木刻印刷,所以畫質可能不是很好,但是說白了,還是屬於白描的范疇,所以你可以盡量收集中國白描圖譜,人物白描圖譜,花卉白描圖譜,第一步就是從白描開始。國畫分2種,一種寫意,一種工筆,所以畫白描不管是對寫意還是工筆都是非常重要的。
繪畫的第一步就是臨摹,不管是齊白石,還是張大千,還是徐悲鴻,這些大師從學國畫開始,都是從臨摹開始,沒有捷徑可走,比如張大千臨摹石濤的,幾乎亂真,所以臨摹的好不好,還是實力的證明。
然後從工具開始,筆,我一般用的是大白雲,大中小各一隻,墨水,宣紙,宣紙分3種,生宣,半生半熟宣,和熟宣。生宣畫寫意,熟宣畫工筆,對於初學者,宣紙比較貴,這里推薦下毛邊紙,非常劃算,適合練習!書畫書畫,學習國畫,也不能疏忽字的練習,字寫的不好,完全可以把一幅好畫給毀了,所以不管是字還是畫,都是同時學習。
《芥子園畫譜》山水
《芥子園畫譜》山水
零基礎自學國畫,應購買哪些書籍,從什麼方面開始學習?
目標是寫意山水,零基礎,感覺工筆好像比寫意容易學,可以先從工筆開始學習,但是不知道要買什麼類型的書,最好有書名的推薦,不想先學素描,用鉛筆畫畫跟毛筆畫畫感覺完全不一樣,希望能推薦一下比較詳細適合初學者的書籍
初學者買半生不熟的宣紙作為練慣用。或者毛邊紙也可以。很便宜的那種。三塊錢一百張吧大概有。然後毛氈一塊,毛筆的話就兼毫的大白雲就可以了,然後墨水。一個扁的盤子。一個筆洗。基本上工具就全了。然後需要理論的話。芥子園畫譜裡面都有。注意看文字標注。各種筆法,如何用墨。裡面都有講的,就先這樣。
《芥子園畫譜》
《芥子園畫譜》是一部中國傳統繪畫的經典課本。近代現代的一些畫壇名家如黃賓虹、齊白石、潘天壽、傅抱石等,都把《芥子園畫譜》作為進修的範本。
《芥子園畫譜》
《芥子園畫譜》,又稱《芥子園畫傳》,中國畫技法圖譜。在中國的畫壇上,流傳廣泛,影響深遠,孕育名家,施惠無涯者,《芥子園畫譜》當之無愧也。
《芥子園畫譜》
《芥子園畫譜》出世,備受時人贊賞。光緒十三年,何鏞在所作後序中寫道:「一病經年,面對此譜,頗得臥遊之樂。」並題聯雲:「盡收城郭歸檐下,全貯湖山在目中。」
《芥子園畫譜》
《芥子園畫譜》
畫畫是日積月累的,在邊學習邊聯系的基礎上,多翻牆去看國外的作品,買各種你喜歡的畫家的畫集和書,眼界和思維也是提高技法的一個重要方法
芥子園是清初著名劇作家、名士李漁金陵別墅之名。李漁為明代遺臣,入清後絕意仕進,優游於山水亭榭之間。其才氣既高,復以不擅繪事為憾。謂「餘生平愛山水,但能觀人畫而不能自為畫」。時漁婿沉心友經營芥子園甥館,刊行圖書,遂以明末畫家李流芳所繪冊頁為基礎,延山水畫名家王概增輯編次,三易寒暑,於康熙十八年書成,意在使「世間愛山水者,皆有山水之樂」。是為初集。初集刊行後,頗受歡迎,一時紙貴。李漁稱此集「上窮歷代,近輯名流,匯諸家所長。」其藝術價值不言自明。李漁謝世後,芥子園三易其主,然遐邇爭購如故,沉心友見狀,出其翁婿所藏花卉蟲鳥、名雋諸作,不惜重費,請王概及其同為名家的兄弟王蓍、王臬「重理舊緒」、「經營臨寫」,錢塘畫家王質、諸升等襄助其事,完成二集、三集,並於康熙四十年同時梓行。
《芥子園畫傳》描摹傳神,鐫刻精工,刷印神巧,完全地保留了原畫作的神韻,每一幅畫都是窮極人事、巧奪天工的佳作。這是名畫家描摹、名刻工鐫刻的完美結合。王概,字安節,康熙間秀水人,寓居金陵,工詩善畫,以山水畫名於世。其兄王蓍,字宓草。工詩歌,善畫花卉翎毛,得黃荃遺法。弟王臬,字司直。三兄弟均善繪畫,並著有《學畫淺說》等。
《芥子園畫傳》是繼《十竹齋書畫譜》之後用餖版彩色套印的又一部大型畫譜,初印本用開化紙,五色餖版套印,濃澹深淺陰陽向背,不失原稿色澤神態,色調絢麗奪目,氣韻自然生動,「一幅之色,分別後先,凡數十版,有積至逾尺者;一版之工,分別輕重,有印至移時者」,代表著清代前期凋版彩色印刷的高峰,在我國印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版本學家趙萬里先生稱之「初印本用開化紙套色精印,絢麗奪目。此書為畫學津梁,初學畫者多慣用之」。
《芥子園畫傳》的產生,對中國繪畫史的影響和貢獻是無法磨滅的,300多年來覆刻重刊數十次,至今仍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為人推崇,我國許多近現代的著名畫家,如齊白石老人,自幼即以《畫傳》作參考,接受系統的基礎訓練。此書問世後很快就傳到了海外,在乾隆間還出現了日本翻刻本,對浮世繪等日本近代繪畫產生深遠影響。
《芥子園畫譜》,初集5卷(青在堂畫學淺說、樹譜、山石譜、人物屋宇譜、摹彷諸家畫譜);二集為蘭、竹、梅、菊4譜,由諸升、王質繪,王概與兄王蓍、弟王臬論訂;三集為花卉、草蟲及花木、禽鳥2譜,4卷,王氏兄弟編繪。
《芥子園畫譜》山水
《芥子園畫譜》山水
《芥子園畫譜》山水
《芥子園畫譜》山水
《芥子園畫譜》山水
《芥子園畫譜》學山水建議從《芥子園畫譜》的臨摹開始《芥子園畫譜》自清康熙十八年(1679)初版後,便成為清代影響最大、版本最多、印量最大的中國畫教材,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對於中國畫初學者而言,它仍是無可替代的經典教材
素材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