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中秋宴插花

中秋宴插花

發布時間: 2023-06-29 01:35:34

Ⅰ 黿頭渚煙花大會2021時間中秋節燈會活動匯總

無錫的黿頭渚煙花大會煙花活動要來了喲,小夥伴們如果是想要去參加這一次的活動活動,可以先去了解到底是有哪些活動,之後方便大家參與起來呢,今年有不少燈會喲。

太湖黿頭渚

2021太湖黿頭渚中秋賞月水上音樂煙花大會

燃放時間:9月19日,9月21日,9月24日

今年的主題:《大美黿頭渚》

夜間游園活動

中秋佳節黿頭渚還准備了一系列精彩紛呈的夜間游園活動送給您(具體表演安排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中秋團圓夜

時間:9月19、21、24日

地點:徐霞客廣場

嫦娥奔月等中秋故事是每個人心中對於中秋的第一印象,黿頭渚利用高科技打造了一場虛實結合的中秋演藝為您奉上難忘的中秋盛宴。

月下燈謎會

時間:9月19、21、24日

地點:黿頭渚核心景區

月光之下,燈火輝煌樹梢上、水岸邊、草地中各色花競相點亮一個個字謎題寫在花燈之上邀請各位互動猜謎共慶中秋團圓佳節。

八月十五,煙花絢爛與家人朋友一起攜手出行在玩鬧嬉笑感受團聚的同時感受中華文化的傳統魅力來黿頭渚,收獲特別的中秋記憶。

梅園

2021梅園百合花文化旅遊節

時間:9月17日-10月24日

活動:

萬株百合.花海奇遇記|花夢騎緣.歡樂大巡遊|百合花夢.花澗民樂秀

花漾年華.復古音樂派|百合花海.親子歡樂跑|香約運塌古琴.百合花香道

百合花海光影藝術節

時間:9月30日-10月7日

活動:

夢幻星空.夜夜夜百合|歡度國慶.音樂燈光秀炫酷時尚.夢幻煙泡樹

穿越時空.花海民謠秀|復古傳奇.絢麗馬車派

咨詢電話:0510-85511676

秋天,去梅園遇見淡妝濃抹總相宜渣悄缺。

百合花色彩豐富各異,姿態高貴典雅。此次花展景區引進30餘個百合花稀缺品種,種植20萬余株面積近兩萬平,為華東地區大型百合花主題展。百合花為百合科百合屬球根草本植物,百合花莖剛直挺秀,葉色翠綠,花形奇特,色澤高雅,惹人喜愛。近期氣溫適宜,天氣涼爽乾燥,比較適合百合花的生長。預計9月中下旬初花期,中秋國慶可達最佳觀賞期。

活動項目

一、花夢騎緣·歡樂大巡遊

愛莎公主、糖果小姐姐、坐在馬車上的花間巡遊,配合一首首歡快經典的歌曲,演繹百合花間夢幻巡遊。一個個活潑律動的舞蹈快閃,將會把巡遊氣氛再一次點燃。

日期:

9月19日-21日、9月25日、10月1日-7日、10月10日、10月16日-17日

時間:

每天9:30、13:30、14:30

線路:積雪堂—楓香林—花澗小築—夢幻城堡

二、百合花夢·花澗民樂秀

古箏、二胡、笛子等樂器的聚集,藝術家們在湖心小島上傾情演繹,水霧彌漫下的小島彷彿遺世的仙境。

日期:

9月19日-21日、9月25日、10月1日-7日、10/10、10/16-17

時間:

每天10:30、14:30、15:30

地點:

湖心島

三、花樣年華·復古音樂派

民樂與爵士樂、電子音樂、二次元等風格的音樂混搭上演,「花田裡」樂隊用八九十年代的懷舊時代歌曲,為現場遊客譜寫一曲溫柔浪漫的搖擺舞曲!

日期:

9/19-21、9/25、10/1-7、10/10、10/16-17

時間:

每天10:00、14:00、15:00

地點:

荷蘭廣場

文創美食薈萃

一、百合花海·親子歡樂跑

當親子運動遇到百合花——色彩斑斕和趣味健康的結合,一場百合花海親子趣味跑將會帶來全新的游戲體驗,3KM的花海親子跑,游戲關卡循序漸進,沿途是百年前的榮氏建築,目光所至是一望無際的百合花,歡聲笑語、趣味橫生。

時間:10月10日9:30

二、相約古琴·百合花香道

宋代文人有四雅:點茶、焚香、插花、掛畫,為當時文人雅士追求雅緻生活的一部分。而關於東方美學體驗,景區准備了百合花香道、古琴展示體驗。光賞花不足以完全收集這份浪漫,做成香隨身攜帶可能是極致浪漫的體現。中秋和國慶,來感受這份東方雅緻美學。

時間:9/19-21日、10/1-7日

地點:琅琅亭平台

三、清新文如辯創·百合花定製雪糕

這個秋天最IN的打卡模式就是拿著百合花雪糕和百合花海來一張合影。梅園的點睛之筆念劬塔、標志性的風車、浪漫的百合花、音符構成當季梅園文創雪糕,外表粉嫩、身子軟糯,咬下去的時候就是清甜奶漿迸發的熱烈,聽說秋天和百合雪糕更配哦!

售賣地點:花澗小築

四、舌尖秋天·百合花美食薈萃

「打卡舌尖上的秋天」不容錯過,傳統美食桂花糕、桂花茶、桂花酒釀圓子、桂花藕等,滿足吃貨對於秋天味道的所有想像。桂花美食在師傅的手裡,已經超越了嗅覺的體驗,開始滿足吃貨味蕾的要求了。無錫老字型大小穆桂英熱爐月餅、桂花糖炒栗子、桂花糖芋頭、藕粉桂花糕??應有盡有!如何將梅園的秋天保存下來?做成美食就好了。

時間:9月17日—10月24日

地點:花澗小築、秦源小籠、小木屋等商鋪

花星球

無錫花星球·醉美星辰夜公園

營業日期:

9月5日~10月31日

每日亮燈:

18:00-22:30

遊玩地點:

無錫花星球

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胡埭鎮錢胡路1025號

溫馨提示:

疫情防控期間,嚴格執行防疫規定,掃碼、測溫請佩戴口罩、配合測量體溫、出示健康碼入園

《出遊須知》:

1、入園需嚴格遵守防疫規范掃碼測溫、規范佩戴口罩

2、觀眾持入場券入場,一人一票,撕毀無效

3、嚴禁攜帶易燃易爆物品進入活動現場

4、請服從工作人員引導指揮,遵守現場秩序

5、園內禁止攀爬,觸摸花燈,以防觸電

6、園內禁止追逐、打鬧、相互推拉

7、贈票、VIP卡、入場券在相應的活動時間內有效,過期無效

8、請保管好自己的隨身物品,以防丟失

9、請照看好小孩,老人,以免發生意外

10、禁止寵物入園

陽羨生態旅遊度假區

溪山金秋燈會

時間:9月19日-10月18日

地點:雅達·陽羨溪山

火樹銀花開遍,斜月照進人間!

這場溪山裡的金秋燈會,一定不要錯過哦!

花燈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自貢燈會的創作團隊傾情製作,他們不遠百里來到陽羨溪山,在長達一個月的製作時間里,給陽羨溪山編織光影夢境。

梁祝愛情文化節

時間:10月22日-10月24日

地點:隱龍谷溫泉度假村

9月是燈的海洋,10月是愛的傳說,一年一度的梁祝愛情文化節,緊隨其後!

巡遊表演、手作小鋪、特色美食、網紅桌游、潮玩集市,還有「愛情劇本殺」??

Ⅱ 關於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的來歷、傳說和習俗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由來
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如寧波、台州、舟山,這與方國珍占據溫、台、明三州時,為防範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襲擊而改「正月十四為元宵、八月十六為中秋」有關。此外在香港,過了中秋興猶未盡,還要在十六夜再狂歡一次,名為「追月」。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一書,而真正形成全國性的節日是在唐代。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至於中秋節食月餅這一習俗的形成則是在明代。明代文學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覽志余》中寫道:「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意」。明代史學家沈榜在《宛署雜記》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餅盛況時寫道「造面餅相遺,大小不等。餅中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書中還介紹了當時的製作工藝,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皇宮中供月使用的月餅「從下至上直徑尺余,重有兩斤。」後來隨著歷代的演變,月餅的品種及花樣越來越豐富,製作工藝更新,風味更多,八月十五吃月餅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古老而又非常有意義的傳統。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遊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傳說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葯自己成仙。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拚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於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

各地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台,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台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吃月餅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其它中秋節的習俗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岩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台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 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 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發辮狀,浸濕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游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游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在北方,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穀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陝西省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午飯多於校內聚餐。

熱點內容
6年茶花 發布:2025-02-08 10:17:17 瀏覽:731
如何挑選紫羅蘭手鐲 發布:2025-02-08 10:11:22 瀏覽:725
聰明的梅花鹿有什麼啟發 發布:2025-02-08 10:08:08 瀏覽:440
物語之情人節 發布:2025-02-08 10:05:51 瀏覽:676
閬中學花藝 發布:2025-02-08 09:52:11 瀏覽:72
鎮安百合酒店 發布:2025-02-08 09:50:54 瀏覽:523
咋吃牡丹油 發布:2025-02-08 09:37:14 瀏覽:313
麗景園花卉 發布:2025-02-08 09:31:18 瀏覽:525
畫康乃馨的畫大全大圖 發布:2025-02-08 09:29:51 瀏覽:164
杭州綠植維護 發布:2025-02-08 09:16:42 瀏覽: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