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鎮花卉
Ⅰ 蘭花開的果實有什麼用
蘭花的果實是蘭花繁殖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一般人工成功的很少,因為蘭花種子自身不能供給蘭花發芽生長的營養,要依靠菌類。
蘭花葯用:
1 滋養陰液,生津潤燥,治療惡性腫瘤放療後致口乾煩渴後遺症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蘭草,氣味辛、平、甘、無毒。」「其氣清香、生津止渴,潤肌肉,治消渴膽癉。」「……治消渴生津飲,用蘭葉,蓋本於此。」近代醫學科學採用鐳(鈷 60 )對部分惡性腫瘤或癌症手術後進行放療,取得一定的療效,但對腫瘤附近的組織器官造成某種程度損害及功能的影響。如鼻咽癌,唾液腺惡性腫瘤(粘膜表皮樣癌),食道上、中段癌等的放療,致使口腔的各種腺體,尤其是腮腺、頜下腺、舌下腺三對大唾液腺及上消化道粘膜腺細胞的損壞,造成腺體的分泌大量減少,出現咽干灼熱,舌燥唇焦,口渴引飲等上消渴之症狀。筆者採用蘭花治療惡性腫瘤放療後致該症42例,療效甚佳。其中鼻咽癌16例;喉癌3例;舌癌1例;唾液腺惡性腫瘤4例;食道上、中段癌,食道賁門癌18例。如治療一鼻咽癌放療患者,潮安縣彩塘鎮人,男,54歲,鼻塞、鼻腔輕度出血年余,頸部淋巴結腫大,經上級醫院CT及鼻咽頂部腫瘤組織活檢,確診為鼻咽癌。於市醫院進行鐳(鈷 60 )模治療。療程結束致咽干口渴,唇舌乾燥,終日飲水,服羚羊角粉,金釵石斛,麥冬等葯物煎水服月余,未見明顯改善。1999年10月就診,採用鐵骨素蘭花根100g,卷柏30g,野菊花20g,水煎服,日1劑,服10天。症狀明顯好轉,連服45天,顯奇效,症狀消失。
根據臨床經驗,不同部位及器官的惡性腫瘤放療者配與部分中草葯,效果更佳。如喉癌的放療患者,素與山豆根、白茅根、蒲公英並用 〔1〕 ;食道癌放療患者,應與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夏枯草、靈仙等合用 〔2〕 。
2 清熱涼血,養陰潤肺,治乾咳久嗽,肺咯血
現代中醫葯研究,建花全草具有清熱涼血,養陰潤肺功效,臨床常用於肺結核咯血,調治久嗽乾咳不止之症 〔3〕 。如治療11例肺結核輕、中度咯血的患者。他們分別都服用中西止血葯物,甚至肌注仙鶴草針,垂體後葉素等未能收效,採用建蘭花鮮根50~100g,搗爛榨汁或水煎服,日2次,4~6天顯效 〔2〕 。又如治療不明原因的乾咳不止的患者,採用蘭花蕊30~50朵,水煎,放冰糖,日2次,服3~5天顯奇效。這符合《本草綱目》中的「蘭草主治生血,調氣,養營,除胸中痰癖」之論。
3 順氣和血,利濕消腫,治尿道感染,婦女白帶
據《本草綱目拾遺》記載:「黃蘭花者名蜜蘭可以止瀉止白帶,利水道,殺蠱毒,消癰腫,調月經,久服益氣輕身不老,通神明。」現代中醫認為蘭花根有順氣和血,利濕,消腫等功效。治療泌尿系感染,婦女白帶過多之症。曾採用蘭花根50g,茅根30g,冬瓜皮30g,水煎服,連服6~10天,治療18例尿道感染療效顯著。婦女白帶過多採用蘭花根50g,天門冬30g,百合30g,農家散養土雞1隻,共燉,服湯食肉,2~3天1次,連服2~3次,治療15例,顯效 〔1〕 。
4 疏肝解郁,調和氣血,治頭暈目弦,神經衰弱
現代葯理研究,蘭花的芳香成份—芳香油,使人心曠神怡,清除宿氣,解郁消悶,提神醒腦。曾用於治療12例頭暈目弦(梅尼埃綜合征),收效。處方:蘭花蕊30g,菊花15g,麥冬15g,仙鶴草20g,水煎服,日1劑。連服4~6天。這根據《本草綱目拾遺》中的「素心建蘭除宿氣,解郁。」「蜜漬青蘭花點茶飲,調和氣血,寬中醒酒」記載。
再者採用蘭花根50g,美人蕉頭20g,徐長卿20g,水煎服,日1劑,連服10~15天,治療神經衰弱24例,痊癒20例,好轉4例 〔4〕 。案例:患者,潮安縣金石鎮人,男,48歲,失眠健忘心悸年余而就診,患者頭昏,耳鳴,全身乏力,夜不能入睡,精神萎靡反復1年多,經體檢心肺,肝脾無器質性病變,化驗檢查三大常規,正胸片,B超等無出現異常,診斷為神經衰弱,曾服用三溴合劑、谷維素、五味子糖漿等葯物,未見明顯好轉。給予蘭花根50g,徐長卿20g,美人蕉頭20g,水煎服,放冰糖,日1劑,服5天好轉,服至15天,則入眠安睡,頭昏耳鳴消失,患者感激萬分。
5 其他葯用
筆者又根據「蘭葉稟金水之氣而似有火,人知其花香之貴。而不知其葉有葯方,蓋其葉能散久積陳郁之氣甚有力, 即今之載置右者」之記載,治大便秘結,大小腸滯積,舌苔厚膩,咽干肺燥,口臭難聞的患者22例,採用秋蘭花20~30朵,蘭葉50g,水煎後,待微溫沖蜂蜜30g服,連服2~3次獲奇效。這符合肺與大腸相表裡之論。也曾用鮮蘭根50~100g,洗凈,搗爛敷患處,治療跌打損傷,皮下出血,肌肉腫瘤,二次即愈,治療8例等 。
水平有限,請諒解!
Ⅱ 潮州花卉批發地方在那
潮州金石花卉市場:金石鎮金石大道対面金石車站那裡(潮汕公路交界路口);另外金石大道進去也有私營花木場;庵埠鎮文里花木場(潮安區安南路附近);庵埠梅林湖景區花木場:在新潮汕公路梅林湖景區入口處;潮安大道花木場位於佳寶集團大廈附近。饒平縣湘橋區楓溪區。。應該也有。。請其他人補充吧!
Ⅲ 潮安區的經濟
2012年,實現生產總值334.77億元,比2011年增長11.8%,增幅高於全市1.2個百分點,高於全省3.6個百分點;人均生產總值2.79萬元,比增11.2%,增幅位居全市首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9.5億元,增長17.7%;農民人均純收入9302元,比增13.4%。2013年上半年,實現生產總值172.03億元,比增12%,增幅位居全市首位,高於全市1.5個百分點,高於全省3.5個百分點;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47億元,比增15.6%;財政總收入10.89億元,比增18.5%。
潮安區域經濟實力在粵東位居前列,居全省第八位,發展活力排名第四位。2010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241.89億元(現行價,下同),比增14.5%。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件、中國名牌產品4項、廣東省著名商標43件、廣東省名牌產品38項;省級工程研究開發中心、科技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共23家;中國高新技術企業10家;有2家企業入選省「自主創新100強」,9家企業入選省「現代產業500強」。
潮安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食品、印刷包裝、陶瓷、五金不銹鋼、皮塑製鞋、服裝等地方傳統支柱產業特色鮮明,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2008年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全國食品工業強區」。同時,還擁有「中國烏龍茶之鄉」、「中國名茶之鄉」——鳳凰鎮,「中國五金不銹鋼製品之鄉」——彩塘鎮,「中國第一食品名鎮」、「中國印刷包裝第一鎮」——庵埠鎮,「中國衛生陶瓷第一鎮」——古巷鎮和「中國陶瓷重鎮」——鳳塘鎮等六塊區域國字型大小品牌。庵埠鎮、彩塘鎮分別被省定為「食品產業集群升級示範區」和「不銹鋼產業升級示範區」。有2家企業獲省「百強民營企業」稱號,8家企業獲市「優秀民營企業」稱號。雅士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實現我區上市公司零的突破。
潮安農業自古就十分發達,素有「綉花式農業」之稱。初步形成獨具特色的茶葉、水果、花卉、淡水魚、優質糧、無公害蔬菜等農業產業帶。全區現有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54家;國家級無公害農產品41個、綠色食品5個、有機食品4個。鳳凰單樅茶地理標志順利注冊為集體商標,江東無公害蔬菜基地和鳳凰金鵬紅茶分別被上海世博會指定為「粵菜特許供應基地」和「潮府館茶葉特許供應商」。
2011年,全區完成生產總值298.8億元、人均生產總值2.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5%和13.1%,高於全市、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08億元,增長26.8%。稅收總收入22.38億元,增長16.3%。
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81.85億元,增長24.7%。重點項目建設扎實推進,年度39個重點工程項目完成投資12.8億元。外貿出口逆境前進。全年海關出口總值8.79億美元,增長19.11%,超額完成市下達的外貿出口任務。加工貿易企業內銷增長達到8%,完成市下達目標任務。庵埠食品產業被認定為第一批「廣東省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範基地」。內銷市場不斷做大。全年內銷產品產值551.08億元,增長21.8%。居民消費不斷擴大,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2.74億元,增長18.4%。
2011年轄內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243.61億元、貸款余額54.78億元,分別比上年初增長16.4%和24.4%。農村信用社改革繼續推進,小額貸款公司健康運行。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在崗職工人均工資收入2.91萬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200元,分別增長17.7%和21.77%,增長幅度為近年來之最。
2011年三大產業比例由2010年的5.8:59.5:34.7調整為5.7:60:34.3。新興戰略性產業長足發展。有3家企業13個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項目列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項目計劃。工業支柱產業主導地位進一步鞏固。有5家企業入選省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龍頭企業。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607.34億元,增長1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57.88億元,增長33.2%;工業六大支柱產業規模以上企業累計完成產值220.83億元,增長37%。特色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新增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全縣現有農業龍頭企業23家,其中,國家級3家、省級8家、市級15家。鳳凰單叢茶被列入全國首批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農業組織化程度提高,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23家,累計達到80家,會員總數8983人,帶動農戶2.96萬戶,被省評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縣。旅遊商貿等服務業發展加快。成功創建廣東省旅遊強區,「情趣潮安」特色旅遊品牌進一步打響,旅遊服務水平和接待能力全面提升。全年接待海內外遊客16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9.6億元,分別增長14.3%和14.6%。新增「農超對接」平價商店2家,卜蜂蓮花潮安店建成營業。
自主創新向更高層次邁進。實施各級各類科技項目計劃48項,列入市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導向計劃項目43個。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家、市級工程技術中心3家,累計達到12家和11家。列入省自主創新100強企業2家。縣校「產學研」合作繼續深化,「產學研結合示範基地潮安示範區」項目獲省科技廳立項。
2014年潮安區(原潮安縣)入選2013年中國縣域經濟最具競爭力百強縣。 (一)茶葉基地茶葉基地以鳳凰鎮、鐵鋪鎮為主體,20世紀90年代初中期主要發展白葉單叢,20世紀90年代後期起大面積推廣鳳凰單叢十大香型,特別是推廣茶樹嫁接換種技術大面積改造老劣茶園,提高優質化水平,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1997年引導建立萬畝鐵鋪茶葉基地。2001年,廣東翼龍集團有限公司引進植物提取設備,開展茶葉多功能提取項目,生產茶多酚系列產品,開拓茶葉生產工業化的路子。2002年,省府批准建立潮州鳳凰農業現代化示範區,示範區以茶葉的現代化生產為主,在鳳凰東興、福南、福北建立1.7平方千米(2600畝)標准化茶園。
(二)水產基地
1992-1996年,是潮安縣水產業發展的全盛時期,水產養殖面積達26.7平方千米(4萬畝),歸湖鎮養殖面積最大。由於種植糧食作物的經濟效益低,不少農田被連片開挖成池塘,發展淡水養殖業,在農業龍頭企業廣東金曼集團的帶動下,養鰻業發展很快,1996年全縣養鰻面積達到2平方千米(3000畝)。之後隨著金曼集團經營虧損和國際市場價格的波動,養鰻面積也出現周期性波動。1996年水產養殖主要走優質高產的路子,面積減少至13.3多平方千米(2萬多畝),引進了羅非魚等優質魚。
(三)蔬菜基地
潮安縣的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江東、浮洋、鳳塘、磷溪等鎮,產品主要銷往潮州市區、汕頭,少量銷往深圳、廣州和周邊城市。江東蔬菜基地種植大棚蔬菜,面積1.3萬平方米(200多畝),主要品種有甜椒、苦瓜、青瓜,產品主要銷往深圳。大山叫水坑香黃瓜反季節蔬菜基地,利用高寒山區種植香黃瓜,產品主銷潮州、汕頭等地。浮洋潘劉大冬瓜基地,20世紀90年代全盛時期種植冬瓜面積0.2平方千米(300多畝)。1997年引導和建立金石萬畝大芥菜生產基地。
(四)水果基地
20世紀90年代初期,受市場價格拉動影響,水果基地發展很快,荔枝、龍眼、生柑、橄欖、青梅等一批傳統水果生產基地迅速發展。隨著生產供求關系的變化和外地水果市場的沖擊,生柑生產開始萎縮,生柑面積高峰時期13.3多平方千米(2萬多畝),到2005年只剩下3.3平方千米(4919畝)。1994年引進了台灣新世紀番石榴,推廣面積較大,產量和經濟效益比較理想。
1997年引導發展登塘萬畝荔枝基地。1998年連片開發文祠1.9平方千米(2800畝)山地建成創辦了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場,種植荔枝、龍眼、橄欖等水果,配套養豬、養魚,立體經營,發展生態農業,成為潮安縣起點高、規模大的水果基地。1998年,桑浦山腳開發潮州柑種植園2.7萬平方米(400多畝)。2002年,鐵鋪鎮建立台灣青棗生產基地1.3萬平方米(200多畝)。
(五)花卉基地
花卉基地主要分布在潮汕公路兩旁,金石、龍湖地段,2005年面積已經發展到6.7平方千米(1萬畝)。
金石翁厝村花卉專業村,家家戶戶懂得花卉種植技術,由於受土地資源的限制,翁厝村土地無法滿足村民生產的需要,許多農戶到周邊地區租地種植花卉,在翁厝村的輻射帶動下,金石、龍湖、沙溪等鎮涌現出許多種花專業戶,逐步形成萬畝花卉基地。
金石鎮是省級花卉專業鎮,是粵東最大的花卉生產基地,2013年金石鎮政府正規劃一個近萬畝的花卉種植交流基地。
(六)畜牧生產基地
畜牧業生產以生豬、家禽為主,生產模式逐步從家庭副業農戶小規模養殖向養殖大戶專業養殖轉變。2005年上市量5000頭以上的養豬場有文祠雄盛養豬場、文祠運生養豬場、文祠建成養豬場以及浮洋金勝養豬場。 潮安的工業生產,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潮安境內便有簡陋的陶器製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潮安的手工業、陶瓷業、建築業、工藝美術、食品、五金等行業,不斷發展起來,且依行業的地域分布,分別逐漸形成專業性的生產區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扶持私營工業和手工業、合作化和公私合營企業的發展,1958—1960年「大躍進」和此後3年多的調整,工業系統出現較大變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潮安工業出現了歷史性的轉變,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技術水平有了較快的提高。1986—1991年,潮安工業進一步深化改革,市潮安工農制衣廠等一批骨幹企業或引進的先進生產線相繼擴建、組建、投產,工業生產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好勢頭。
潮安縣恢復建制後,工業生產進一步發展,逐步形成以食品、印刷包裝、五金不銹鋼、陶瓷、服裝、皮革製鞋等六大支柱產業為主的工業發展格局。
1992年,全縣鄉鎮工業企業產值23.23億元,上交稅金6118萬元,國有、集體工業企業產值2.22億元,稅金1088.52萬元。其中,陶瓷、服裝、食品三大行業總產值13.41億元。
2005年,全縣工業企業產值225.72億元(其中國有、集體工業企業產值3460萬元),上交稅金39743萬元(其中國有、集體工業企業上交稅金169.56萬元)。其中,陶瓷、服裝、食品三大行業的總產值為100.30億元。全縣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由1992年的35%增至2005年的45%,至2005年,全縣共認定省級以上重點高新技術企業19家。已擁有中國名牌產品2項,廣東省名牌產品14項,中國馳名商標1件,廣東省著名商標12件。鄉鎮地方經濟特色突出,庵埠鎮被授予「中國食品第一名鎮」稱號,彩塘鎮被授予「中國不銹鋼製品之鄉」稱號,古巷鎮被授予「中國衛生陶瓷重鎮」稱號,鳳凰鎮被授予「中國烏龍茶之鄉」稱號。 潮安外貿進出口除1999年外(1999年以後採用海關數據統計,當年出現較大幅度下降),從1992—2005年,對外貿易保持逐年增長趨勢。
1992年9月以前,潮安沒有具有進出口權的地方性公司,對外貿易業務需到潮州市或周邊地區辦理。1992年9月,經省政府批准設立潮安縣進出口貿易公司,為全縣第一家從事綜合性進出口貿易的國有企業。
2005年,全縣外貿進出口總值46111萬美元,是1992年的12倍,年均增長21.1%;出口總值33669萬美元,是1992年的13倍,年均增長22.2%;進口總值12442萬美元,是1992年的9倍,年均增長18.8%。1992—2005年實際利用外資累計49949萬美元。
Ⅳ 兩山一古寨 爍古又耀今
潮安 歷史 悠久,人文鼎盛,風光綺麗,素有「潮人首邑」之美稱。北部鳳凰山群峰疊翠,蘊藏著鳥髻第一峰、天池仙境、高山茶園等自然生態和畲族「發源地」;南部桑浦山文化薈萃,梅林湖古海蝕石群被譽為「稀世之寶」,是韓江三角洲滄海變桑田的 歷史 見證;位於韓江中下游的龍湖古寨,更是保存著100多座古建築,堪稱「潮汕古建築博覽」,承載著歷代先賢創立的潮文化 歷史 長卷。
如何用區域文化激活經濟潛力、釋放發展動力?潮州市潮安區以鳳凰山、龍湖古寨、桑浦山為重要節點,著力塑造三大人文景觀帶,深入挖掘優質潛力,激發發展內生動力,把自然、生態、人文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優勢,推動高質量轉型發展。
撰文:紀金娜 安宣
大鳳凰山
三產融合發展,構建生態文旅特色圈
群山競秀,萬壑爭流。潮安北部的鳳凰山,擁有峭拔雄偉的峰巒山色、絢麗多彩的畲寨風情和奇香卓絕的單叢茶。以鳳凰山區為核心,涵蓋文祠、歸湖、赤鳳、萬峰林場等片區,潮安北部形成了大鳳凰山生態文化 旅遊 區。
這片山脈間,不僅擁有中國烏龍茶之鄉、中國畲族發祥地、全國十大魅力茶鄉等美譽,還形成單叢茶製作技藝和以「習尚風雅,舉措高超」著稱的潮州工夫茶文化,以及畲族祖圖、畲歌、畲族招兵節等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文化,更是革命戰爭時期「兩縱」的根據地,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去年底,首屆中華畲族發源地潮州鳳凰山文化節的舉行,讓海內外畲族宗親代表首次齊聚「尋根問祖」。
山勢巍峨,雲霧繚繞,植被茂盛,蔥翠欲滴。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和自然環境,使鳳凰山培育出馳名中外的單叢茶。在海拔約1000米的鳳凰鎮鳳西和烏崬村,至今仍保留一片佔地約萬畝的古茶樹茶園,是廣東唯一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古茶樹群。2019年,潮州鳳凰古茶樹茶園被評為「中國最美茶園」。早在2014年,原農業部就評定鳳凰單叢茶文化系統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數據顯示,鳳凰鎮茶葉種植面積7萬多畝,年產茶葉500多萬公斤,年產值10億元以上,涉茶人口超過90%。這片葉子,成就了一個產業,富裕了一方百姓。
大自然的饋贈,讓鳳凰山巒散發獨特魅力:春賞杜鵑漫山遍紅,夏日清享避暑氧吧,秋觀雲海氣勢如虹,深冬可遇霜雪結冰。縱情山水間,茶亦能醉人。當前,棋盤櫻花茶園棧道已建成、鳳凰單叢茶博物館試運營、東興村「鳳凰谷」項目推進中……鳳凰鎮正通過「單叢茶」與「 旅遊 」這兩張重要名片,使良好的生態 旅遊 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蘊相結合,促進三產融合發展。目前,潮安區正在籌劃第三屆國際潮州鳳凰單叢茶文化 旅遊 節活動。
今年4月,鳳翔峽 旅遊 景區被評定為國家3A級 旅遊 景區。走進鳳翔峽景區,可見「扶陰聽瀑」「晶廉濺玉」等瀑布組成獨特的自然生態水系瀑布群,呈現鳳凰山脈峽谷壯秀景色。如今,大鳳凰山生態文化 旅遊 區已形成鳳凰山生態 旅遊 區、鳳翔峽 旅遊 區、幽峪逸林 旅遊 區、鳳溪 旅遊 區等生態 旅遊 景區。潮安區更是將「文祠鎮赤水村——歸湖鎮獅峰村——鳳凰鎮鳳凰山天池景區、鳳翔峽」串珠成鏈,打造「潮安新農村茶鄉之旅」,並被認定為「廣東省鄉村 旅遊 精品線路」。
大鳳凰山生態文化 旅遊 區涉及「四鎮一場」,如何突出差異化布局,打造各自特色?筆者獲悉,鳳凰鎮片區通過整合鎮區茶商貿和茶生產、茶文化資源,圍繞茶旅小鎮建設,構建具特色的茶文化 旅遊 度假區;文祠鎮片區正以潮式精耕農業為主體,整合畲族文化、生態林地等資源,開發潮派農庄休閑、民族文化體驗、生態休閑、水果採摘主題等產品;歸湖鎮片區將挖掘金舟島、竹洲島等江洲小島資源,突破溪美鄉村 旅遊 發展瓶頸,重點發展沿韓江 旅遊 休閑度假帶;赤鳳鎮片區將整合順德居古建築文化資源、白雲古寺佛教文化資源、三舟寮紅色 旅遊 資源、峙溪河生態 旅遊 資源等,開發特色鄉村 旅遊 項目;萬峰林場片區則以森林度假為主題,開發高端度假、山地休閑、戶外運動等產品。
龍湖古寨
保育活化 歷史 建築,提升人文 旅遊 環境
滔滔奔騰的韓江水,孕育著千年潮文化。潮安區以龍湖鎮龍湖古寨為核心,串聯江東鎮、東鳳鎮、浮洋鎮,結合古巷鎮、登塘鎮、鳳塘鎮等,形成龍湖古寨人文景觀帶,與潮州古城密切聯動,成為潮人文化 旅遊 展示帶。
在韓江中下游西岸,江水池塘環抱龍湖古寨,寨中央直街形似「龍脊」。在龍湖古寨 旅遊 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吳福昌的帶領下,筆者漫步於這座始建於南宋時期的古寨內,千年老榕樹盤根錯節隨處可見,巷陌縱橫,名宅巨祠無數。吳福昌介紹,在這個面積約1.5平方公里的古寨中,藏有宗族祠堂、名宦府第和商賈富紳豪宅100多座,不少有五進、十進之深。這些建築既體現了宋、元、明、清各 歷史 時期的不同建築風格,又薈萃了木雕、石雕、嵌瓷、彩繪、貝灰塑等典型的潮汕民間工藝精華,堪稱「潮汕古建築博覽」。
明清時期,這里是潮州府重要的貿易商埠,繁榮的商貿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涵養出獨特的民俗文化,包括舞龍、舞鯉魚、英歌舞等。如今逢年過節,寨內依然舞龍狂歡、英歌起舞。此外,龍湖燉糕、龍湖酥糖、書冊糕等傳統小吃譽滿海內外,先後被評為「廣東名小吃」「廣東名小吃金獎」。目前,龍湖舞龍、龍湖酥糖、龍湖燉糕都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如何加強對龍湖古寨 歷史 文物的保護,全面提升人文 旅遊 發展層次?今年來,龍湖鎮實施古寨北門廣場和南門廣場的整修優化、原農貿市場整治綠化、建設200個停車位的臨時停車場、實施方伯第和阿婆祠兩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築的修繕工程等多個項目。此外,龍湖鎮還規劃完善古寨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包括復原古寨牆、修復建築外立面、新建停車場、公共環境藝術等。隨著沿韓江濱江棧道美化、綠化,特別是南粵古驛道之龍湖古寨「古碼頭水文化公園」建設已竣工投入使用,今年10月龍湖古寨將迎來廣東省2020年南粵古驛道定向大賽(潮州潮安站)活動。隨著龍湖古寨周邊環境提升,遊人往來,原本靜謐的古寨逐步熱鬧起來。
值得一提的是,為加強龍湖古寨 旅遊 管理力度,龍湖古寨 旅遊 發展有限公司在原有股東的基礎上增加股東——龍湖經聯總社,進行股權變更,使龍湖經聯總社絕對控股。公司成立董事會,龍湖經聯總社派員參與公司管理,更好地對古寨保育開發和利用。
目前,潮安區正把龍湖古寨與左聯文化(洪靈菲)、非遺文化(泥塑、木雕、刺綉等)、中醫葯文化(太安堂、井裡村)串聯,策劃「海濱鄒魯,非遺研學」之旅。同時拓展紅軍長徵文化公園暨中央紅軍長征紀念館、綠太陽生態 旅遊 度假區、白水岩古跡、世田紅色村,策劃「長徵文化,紅色典範」之旅,以此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爭創省級鄉村 旅遊 精品線路。
桑浦山
挖掘打造名勝古跡,融合做優特色產業
在潮安南部,位於潮汕揭「金三角」地帶的桑浦山,薈萃了海洋文化、岩洞文化、宗教文化和溫泉文化的精華,東山湖溫礦泉是我國三大低濃度、重碳酸鈣泉之一,梅林湖古海蝕石群被譽為「稀世之寶」,是韓江三角洲滄海變桑田的 歷史 見證。
古老的桑浦山,經歷多次大型的海陸變遷,海蝕和斷岩形成了奇特的自然景觀,呈現出「雄、奇、靈、秀、」的風格。滄桑變遷,時光荏苒,這里留下了眾多的 歷史 遺跡和人文景觀,不僅有明代狀元林大欽墓、宗山書院等,也有甘露寺等眾多廟宇,宗教文化發達,形成桑浦山人文景觀帶。
按潮州市城市總體規劃,桑浦山與周邊地區被劃入潮州市中心城區—高鐵組團。規劃提出,以桑浦山作為生態核心,強化桑浦山城市綠肺功能,塑造中心城區—高鐵組團發展的標志性生態景觀。目前,桑浦山片區正以潮州市潮安區界山為基礎,通過名勝古跡的挖掘打造,生態廊道綠道網和服務驛站建設,打造桑浦山文化 旅遊 區。
桑浦山下,太安堂醫養小鎮加快建設步伐,並對原東山湖溫泉度假村進行改造升級,引進豪生集團酒店進行管理,打造以展現中華文化為主題的 養生 溫泉。經過改造升級,東山湖溫泉度假村豪生酒店於去年10月開業。今年春節前,投資3億元的太安堂中醫葯 科技 館已完工,將打造成為太安堂數字中醫落地的高端體驗中心和中醫體驗館。
8月4日,20條廣東省工業 旅遊 精品線路出爐,包括太安堂智能化全自動中葯提取線在內,串起揚航食品廠及廣東南馥茶葉非遺生產性示範基地,形成的「潮州中葯匠心之旅」線路入選其中。據太安堂醫養小鎮相關負責人曾漫路介紹,太安堂融合推動中醫葯文化、溫泉 養生 文化和工業 旅遊 的發展,今年把創建國際康養中心作為重點工作,結合小鎮整體規劃,整合豪生酒店、月亮灣、溫泉 養生 中心、 養生 公寓和別墅等,形成完整的 養生 生態鏈,融入桑浦山人文景觀帶發展。
如今,整個東山湖特色產業園區已基本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為桑浦山片區提供集生產、生活、休閑 娛樂 等為一體的產城融合「新門戶」。基於現有基礎資源,桑浦山片區正朝一個集商務 旅遊 、購物 旅遊 、休閑度假 旅遊 和宗教 旅遊 於一體的綜合 旅遊 度假區發展。
接下來,潮安區將深入發掘桑浦山人文生態潛力,強化對梅林湖自然保護區的生態保護和優化提升、白雲岩風景區的整治改造,賦新宗山書院等 歷史 遺存,結合金石鎮花卉產業的獨特優勢,將「桑浦禪泉」生態韻味與人文景觀、特色農產業有機結合起來,真正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社會 效益統一結合、相互轉化。
■一線走訪
鳳凰小鎮打造茶旅融合發展「3.0版本」
紅泥小火爐,庭院茶樹蔭。原本因年久失修而灰塵蒙蔽、破落殘舊的古民居,經過修繕後作為潮州鳳凰單叢茶博物館,成為鳳凰鎮文化 旅遊 一個新的標志性打卡地。目前,潮州鳳凰單叢茶博物館已建成進入試運營階段,並對外開放接待遊客。
「博物館由東興村大夫第祖屋與守信公祠組成,通過改造翻新,融入木雕、嵌瓷、彩繪等潮州民間工藝元素。」廣東鳳凰谷文化創意有限公司負責人、鳳凰單叢茶博物館館長魏琪敏介紹稱,除了文化與文物展示,館內還設置了單叢茶研學教育基地、茶主題文創中心、茶樂園、潮文化「大家」工作坊、潮式生活體驗館等。
潮州鳳凰單叢茶博物館修繕完成,是「鳳凰谷」項目的一個縮影。走進「鳳凰谷」項目部,魚兒暢泳石板通道間隙,陽光透過落地窗灑進室內,露天小院里竹藤桌椅顯得文藝十足。項目部原是荒廢了近30年的老厝,新修後重煥生機。在項目部,筆者看到了鳳凰谷文旅項目規劃藍圖,項目佔地總面積約150畝,計劃3年總體建成。依託東興村豐富自然優勢及保留完整的人文 歷史 古村落資源,項目將單叢茶文化融合特色民俗,主要包含了鳳凰單叢茶博物館、鳳凰民俗文化陳列館、鳳凰文創商業街、茶山文旅酒店、後河民宿客棧、鳳凰谷花海樂園、生態茶園休閑觀光區等。
事實上,「鳳凰谷」是撬動鳳凰茶旅小鎮突圍崛起的一個支點。潮州鳳凰茶旅小鎮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曾愛文稱,鳳凰谷文旅項目通過依託鳳凰鎮後河村保護良好的茶園、山林地,結合省級古村落的活化利用,推進三產融合發展,而打造鳳凰茶旅特色小鎮,就是要將茶產業、茶文化、茶 旅遊 進行有機結合,達到茶葉立鎮、商貿活鎮、 旅遊 旺鎮的目的。
曾愛文介紹,鳳凰茶旅小鎮規劃總用地面積為3.3平方公里,建設用地面積1950畝,總體定位是依託全省最大的「鳳凰單叢茶」品牌效應和潮州工夫茶技藝的文化特色,推動單叢茶種植業向生產營銷、民俗文化、休閑體驗等產業鏈高端環節延伸,大力推進茶葉一條街、茶博會、茶企總部發展,搭建鳳凰單叢茶文化展示、體驗平台和潮商創投平台,形成對外交流窗口。
除了「鳳凰谷」項目外,鳳凰茶旅特色小鎮首批若干項目也正落地實施中。鳳凰下埔黨建文化公園和濱江文化長廊已全部完成、鳳凰單叢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順利推進中、如意溪橋出入口景觀提升工程已開工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整治創建項目有序推進等。其中,棋盤村櫻花茶園棧道完成後,吸引眾多遊人前來。綠色茶園環繞、木棧小道彎曲、櫻花綠植遍布……該條棧道全長約1公里,利用溪流走向鋪設,並點綴種植櫻花樹,成為鳳凰茶旅小鎮加快三產融合發展的又一特色亮點。
目前,鳳凰鎮將發展生態文化 旅遊 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引擎和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系列措施優化生態環境,以打造茶旅小鎮為抓手,發掘利用鳳凰資源稟賦,促進生態、茶業、文化、 旅遊 融合發展,積極打造茶旅融合發展「3.0版本」。
■大美潮安
鄉村生態游成遊客心中「詩與遠方」
青山掩綠樹,碧水繞村流。乘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越來越多有顏有料的精品鄉村在潮安大地涌現,如「網紅」獅峰村、「紅色」世田村、「生態」叫水坑、畲族李工坑等。每逢假期,潮安鄉村人氣旺盛,成為遊客心中的「詩與遠方」。
這兩條市級鄉村 旅遊 精品線路,涵蓋了鳳凰山、龍湖古寨、桑浦山三大人文景觀帶中的特色 旅遊 點,串聯 美食 體驗、康養體驗、民俗體驗、新業態文化體驗。依託自然環境優美、 旅遊 資源豐富的稟賦,潮安區全力推動美麗潮安品牌化發展,以鄉村生態游為特色,用區域文化激活經濟潛力、釋放發展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