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字插花圖片
⑴ 中國插花歷史悠久,那傳統的插花風格有何特點
中國是東方式插花的發源地,中國的傳統插花也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我們的祖先自古以來就酷愛自然,鍾情於山水和花鳥,給它們賦予別樣的意趣。 我們也是對鮮花的欣賞和應用最早的國家之一,距今五六千年的中原地區的仰韶文化遺址中出土的不少彩陶盆上有五瓣、四瓣花紋, 連綿不斷, 富於裝飾性。這是當時人們對野生的薔薇、菊花之類花卉仔細觀賞或栽植後才創作出來的圖案, 也含有祈求豐收之義。有的考古學家認為, 這種以花卉的圖案為主要特徵的文化, 與以龍紋圖案為主要特徵的文化南北結合,便是花(華) 與龍的結合, 合成我們中華民族的前身。這即是今日我們所說的“華夏”子孫說法的來源。因為“華”是花字的古寫。
在這一時期,愛花之風盛行一時, 插花從佛前供花擴展到宮廷和民間。佛前供花仍以荷花( 蓮花) 為主, 樸素簡潔, 大體上為三枝錯落插制。宮廷和民間插花用花的種類也日趨豐富, 常以牡丹為主, 配置較為考究, 如牡丹只能配以梅、蘭、荷花等, 而且對花材賦予個性、格調、品性和思想內涵。宮廷插花對插花所用的工具、容器、水、擺放的場合、欣賞的方式等提出了一整套嚴格的規定和要求。唐中期插花藝術的發展日趨成熟, 並隨著文化、宗教等的交流開始傳入日本, 對日本花道的產生及發展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⑵ 佛頂珠桂和日香桂有哪些區別詳細介紹
佛頂珠屬常綠灌木,抗逆性香花,其長勢旺盛,樹冠緊湊,分枝短密;高0.5-2.0米,葉片墨綠色,網路明顯;呈長橢圓形,平均長6.0厘米,寬2.6厘米,長寬比2.30左右;葉面內凹,呈『V』字形,葉緣有鋸齒,雌蕊退化,不結實;花淡乳黃至純白色;從8月中下旬開始放花,盛花期從九月上旬至次年元旦春節期間,花序密繁,頂生花序獨特;花期長達半年之久。新梢及嫩葉紫紅色,與老葉墨綠色可形成鮮明的對比。佛頂珠(學名:Osmanthus fragrans'Xiaoye Fodingzhu'):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對生,單葉,葉片革質,全緣,兩面通常具腺點;具葉柄。花兩性,雌雄異株或雄花、兩性花異株,聚傘花序簇生於葉腋,頂生的短小圓錐花序;苞片2枚,基部合生;花萼鍾狀,4裂;花冠白色或黃白色,呈鍾狀,圓柱形或壇狀,裂片4枚,花蕾時呈覆瓦狀排列;雄蕊2枚,著生於花冠管上部,葯隔常延伸呈小尖頭;子房2室,每室具下垂胚珠2枚,花柱長於或短於子房,柱頭頭狀或2淺裂,不育雌蕊呈鑽狀或圓錐狀。果為核果,橢圓形或歪斜橢圓形,內果皮堅硬或骨質,常具種子1枚;胚乳肉質;子葉扁平;胚根向上。染色體基數X=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