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版畫花卉
『壹』 版畫的特點有哪些
版畫是造型藝術中主要畫種之一,其特點是作者運用刀和筆或其他手段,在不同材料的版面上進行刻繪或通過一定的化學處理進行製作,並可直接印出多份原作。
版畫與印刷是不可分離的,所謂的「版畫語言」就是繪畫利用某種印刷手段產生出來的藝術品種,而不是某種印刷手段去復制繪畫。傳統木刻只是版畫中的一種,據考我國為木刻版畫的故鄉。歷史上木刻多用於重製圖畫,繪、刻、印分工,稱為復製版畫,後來發展成為獨立的藝術形式,由作者自畫、自刻。
版畫以它的種類之多樣、形式之豐富、面貌之多彩及其獨有的藝術特色為其他畫種所不能比擬,同時本身也有局限性,現代工藝、科技為版畫的發展提供了極為廣闊的天地。
(1)絲網版畫
版畫的一種,也稱絲漏版畫、絹印版畫,屬孔版畫類。利用絲網孔將油墨顏料直接漏印在紙上,原理同「油印機」印法,是現代工藝用於藝術創作的版畫品種,為20世紀的新型版畫,國際上早已流行,近幾年已開始在我國普及。
絲網版畫的特點是印刷原理和製版方法簡便易行,版面可大可小,同版能反復使用,水色、油色均可印刷,色彩豐富響亮,能隨意重疊變化,技法多樣,能表現各種肌理及色彩勻齊的渲染漸變效果,特別是版面上形象與印刷出的畫面形象一致,沒有正反差別,較容易掌握,操作。
(2)紙版畫
版畫的新品種之一,以紙為版,利用紙張的多層拼貼重疊、光滑粗糙之分,吸油吸水性能的不同來表現各種肌理、紙味以及內容,並通過手工或機器印刷,產生出其他版種無法替代的具有獨特藝術魅力的畫面。
紙版畫的主要特點是材料簡單、製作簡便、易於推廣普及;製作方法隨意多樣,表現力豐富、多變;既能水印,也可油印,也可兩者相互套印。紙版畫以凹凸版為主,印刷原理基本同銅版畫,也可集凹、凸、平、孔版於一身結合印刷,具有「刀味紙感」的特色。
(3)銅版畫
版畫的一種。因所用的金屬材料以銅版為主,故名;現流行的鋅版畫、鉛版畫也屬此類。15世紀、16世紀時銅版畫開始在歐洲流行,1715年由義大利人郎世寧來北京傳教而傳入我國,銅版畫藝術在我國才有所發展。
製作方法主要有干刻法、腐蝕法、飛塵法等,故又有腐蝕版畫、鏤蝕版、雕刻銅版等名稱,現統稱為銅版畫。其中以腐蝕法較為普遍,先在金屬版面上塗一層防腐劑,用刀或針刻畫,再用酸性腐蝕液,刻去部分經腐蝕即成為凹線,故稱凹版,印刷時將油墨填處凹線中,並擦拭去版面上多餘的油墨,通過銅版機滾筒的壓力,使四線中的油墨印到紙上去,形成凸起的線條,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
(4)石版畫
版畫的一種。由舊世紀末遜納菲爾德發明的石印術基礎上發展而來,最初傳入中國在1876年,20世紀50年代石版畫藝術曾在我國得到充分的發展。
石版畫主要根據油與水不相容的原理構成印刷版面,先用含有油質的葯墨在石版或特製的鉛皮上作畫,然後在版面上塗一層酸性阿拉伯樹膠;因為版面上畫有葯墨部分只接受油墨而拒水,沒有畫過的部分相反只接受水而拒油墨,經調墨上版可復印多張,能完全保持原作的精神。石版畫受其材料,印刷機限制,在民間很難推廣普及。
(5)麻膠版畫
版畫的一種。在黃麻布的底子上塗上以樹脂乾燥油和軟木屑混合物壓制而成。原是作為鋪地板和牆壁用的建築材料。因版面沒有縱橫紋理,刻作版畫方便,其製作過程、方法與效果都和木版畫相似。
我國現有的塑料版畫也屬於此類,工業、建築上用的薄型板材均可用於刻畫,且質輕平薄,不用作底,易於任意截取,保管,其不足之處是幅面較小,易老化,較傷刀。
(6)獨門版畫
版畫都應是復數的,唯獨幅版畫只有一張原作,主要是這張原作通過拓印工序,同時畫面具有版畫味,故名。
製作方法是用油墨或油畫顏色直接在平滑的底版上面作畫,在顏料未乾時放上印刷紙用手工磨版或在印刷機上印刷,經過壓力,使底版上的畫印到紙上去即成。獨幅版畫有很大的隨意性,能利用各種版材、顏料、場合,包括作者的情緒,即興發揮、創作,常有意外的特殊效果。利用水油分離印出的肌理畫面也屬此類。因水油流動使任何肌理不能重復相同的畫面。
(7)版畫藏書票
藏書票是一種帶有藏書者名的小型美術作品,因多採用版畫形式製作,也稱版畫藏書票。藏書票與我國蓋在書上的藏書印章異曲同工,是書籍收藏者的一種藝術標記。
藏書票15世紀源於德國,20世紀30年代初傳入我國,20世紀80年代在我國再度興起,有了很大發展,於1984年成立了中國藏書票研究會。藏書票表現的內容極其廣泛,飛禽走獸,花卉草木,山川河泉,古玩文物,人像屬相,歷史神話等均可入畫、寫意。寫實、具象、抽象、變形誇張、精雕細描各種藝術手法可各顯其巧。
藏書票的製作、印刷同各種版畫技法一樣,具體尺寸一般在0.080.1米左右,形式多樣,小型精美,被譽為版畫珍珠、紙上寶石。藏書票活動離不開書和書主,以及與之相關的讀書、愛書、藏書、求知、求美的聯系,所以說藏書票是一種具有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藝術品。
『貳』 繪畫的種類
繪畫的種類有很多,下面具體講講:
這邊也給大家推薦下「輕微課」,這個網站上非常多的繪畫教程、繪畫素材,也有專業的繪畫課程,學繪畫的小夥伴可以去上面找到很多有用的繪畫學習資源哦!
一、水墨畫
1.水墨畫中又包含彩墨畫。水墨畫一般僅用水與墨即黑白兩色來創作,彩墨畫則屬於進階的水墨畫。
2.水墨人物。水墨人物與寫意人物類似,但筆法上有較為明顯的不同,水墨人物更多的用大手筆。
3.水墨山水。水墨山水與寫意山水相比,筆法上更加細膩,當然,顏色是最重要的區別之一。
4.彩墨花鳥。彩墨畫與西式水彩畫有點類似,顏料是他們的最大不同,但退暈漸變的手法是比較類似的。
二十二、彩鉛畫
是一種介於素描和色彩之間的繪畫形式。它的獨特性在於色彩豐富且細膩,可以表現出較為輕盈、通透的質感。
『叄』 中國木版年畫的著名產地有( )、( )、( )、( )、( )、( )等。
中國木版年畫的著名產地:天津楊柳青、山東濰坊楊家埠、蘇州桃花塢、以及廣東佛山、 四川綿竹、河南朱仙鎮、河北武強、陝西漢中、山西臨汾等。
2006年5月20日,朱仙鎮木版年畫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7日,木版年畫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9年11月,木版年畫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發展歷史
木版年畫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文化藝術形式,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年畫中門神的歷史最為悠久,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守門將軍」的門神雛形。唐代以來佛經版畫的發展和雕版技術的成熟、宋代市民文化的發展都大大促進了木版年畫的繁榮 。
北宋時期出現了專門售賣年畫的「畫市」,當時稱為「畫紙兒」。而汴梁(開封)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加之雕版印刷技術的成熟,刻印年畫取代了手繪門神畫,並且官辦與民辦作坊齊開,多達三百餘家。宋金時期,已經出現了「四美圖」這樣的精美絕倫的木刻版畫,它是現存最早的木版畫 。
道光年間,在李光庭著的《鄉言解頤》一書中,正式提出了「年畫」一詞,從此,所謂「年畫」就擁有了固定含義,即是指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換的年俗裝飾品。經過近千年的發展,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間年畫達到了鼎盛階段。
『肆』 民間木版畫的歷史演變
追本溯源,談及古代漢族民間木版畫,就得從人類文化發展的過程來看。如果沒有受到印章與碑石雕刻等啟發,以及具備了紙、墨和摩拓的基礎,木版印刷的出現是很困難的,即使出現,也不會一開始就那樣完善。 就中國現有的歷史資料看,在我國,隋唐以前,還沒有印刷術。當時的文學和繪畫都是直接書畫於紙上的。直到隋唐出現了印刷術之後,才有了佛經木刻。到了宋朝,隨著手工業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改革,特別是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雕版印刷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版畫藝術的領域進一步擴大。由唐、五代的單純佛經木刻進而擴展到文學藝術、經史、醫學、技藝、雜類各領域。《梅花喜神譜》則是花卉畫譜的先導。
雕刻印刷的程序是照事先畫好的稿子刻在木版上,然後以紙印刷著彩,或者套色印刷。《四美圖》是宋代版畫的代表作。在構思上,作者獨具匠心,集漢晉時期的王昭君、班姬、趙飛燕、綠珠這四位我國歷史上著稱的美人於同一畫面,富有戲劇性色彩。畫面上四位美女都是唐朝的裝飾,雍容華貴,婀娜多姿,邁著輕盈的步履在庭院里漫步、觀賞。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人物之間的流眄盼顧使畫面前呼後應,渾然一體。此外,作者還在人物後面以欄桿、花石作背景,更加烘托出畫面的華麗。同時,作者在框上精心安排了鸞鳳和蔓草的圖案作裝飾,使畫面更加豐富。
唐代的雕版印刷製品已經非常精美,有可能是最早的遺物,便說明了這一前因後果。一千多年以來,木版印刷在中國發展很大,並且普及於漢族民間,從雕刻文字印刷到雕刻畫畫印刷插圖和畫張,成為一種廣泛傳播物的復制手段。可以說,在中國出現近代印刷術之前,亦即清代前期西方的鉛印、銅鋅版和石印還未傳入時,木版印刷是印刷的一統天下。 由於古代和現代漢族民間的木版畫屬於「復制木刻」的性質,所以隨著近代印刷術的興起,這種印刷手段已不再被採用,由原來的泱泱大河變成了涓涓細流,僅僅被當作一種獨特的藝術樣式為人們所看重,其范圍顯然是大大地縮小。特別是近現代的民間木版畫,雖然仍有一部分人使用和欣賞,但為數不多,較多是當作一種民族文化遺產,進行整理和研究。從這方面說是非常可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