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日本花藝書籍

日本花藝書籍

發布時間: 2023-07-15 21:18:49

插花技巧書籍

插花技巧書籍推薦

插花,或花道之初,就是希望通過這門藝術、生活方式,來陶冶和共鳴。我為大家整理的插花技巧書籍推薦,希望大家喜歡。

1、 《四季花傳書》:

【作者】: [日]川瀨敏郎

【出版】: 浦睿文化 / 湖南人民出版社

【內容簡介】

日本當代花道第一人川瀨敏郎

川瀨敏郎的插花經過歲月的磨礪,從年輕時代華麗的形式美精煉到後期侘寂美學的質朴。在作品中強調一種「不依託於外在」的缺、拙、澀之意境,正如日本花道回歸人的內在,呈現完整的生命之美。

茶花紫羅蘭、水仙、芭蕉、朝顏……川瀨敏郎以每月一花的形式,花了2年時間,從歷史、文化、藝術、美學的角度闡述他的花藝。同時從四季不同花草的插法,到花剪的使用、器皿的選擇,細致入微地介紹了生活中的插花指南。

2、《一日一花》:

【作者】: [日]川瀨敏郎

【內容簡介】

在東日本大地震後,川瀨敏郎從2011年6月開始的一年,用古老、質朴、布滿歷史痕跡的器皿當做花器,依據時節到山野里找最當令的花葉,融入花器中,並持續在網上連載「一日一花」專欄,廣受好評後匯編成這一冊精美的圖鑒。

366個作品野趣中充滿了寧靜和雅緻,在「空」和「寂」中給人一種生命的啟示。在《一日一花》中, 川瀨敏郎著力於詮釋「最高的技巧即沒有技巧」,在不著痕跡中傳達「素」之花極致的自然姿態。

3、《瓶花譜 瓶史》

【作者】: [明]張謙德袁宏道著 / 張文浩孫華娟編著

【出版】:中華書局

【內容簡介】

插花,不單充滿技術細節,其中亦有細膩的趣味。明張謙德《瓶花譜》、袁宏道《瓶史》,堪稱中國古典插花藝術典籍的雙璧。《瓶花譜》分品瓶、品花、折枝、插貯、滋養、事宜、花忌、護瓶等八節;《瓶史》分花目、品第、器具、擇水、宜稱、屏俗、花祟、洗沐、使令、好事、清賞、監戒等十二節。二者文字和觀點不乏重合處,但因循承續中各有千秋。本書附有專業學者校點、注釋、翻譯和點評,並配以精美插圖,圖文相得益彰。

4、《拈花》

【作者】:薛冰

【出版】:山東畫報出版社

【副標題】:四時瓶插今古花道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是介紹中國傳統插花藝術以及花道。不同於市面上流行的花藝展示和技法,中國古代傳統插花,又名「瓶花」,有著獨特的'傳統和講究,本書首次系統梳理了中國的插花理論和插花文化史,對插花藝術的源流和意趣,都有獨到和詳盡的闡發。

所謂花道,其主體並非花材或插花作品,而是一種表達情感的創造。任何植物、任何容器都可用來插花,任何人都可能漂亮地完成插花創作。

花道通過線條、顏色、形態和質感的和諧統一,以求達到「靜、雅、美、真、和」的意境,首先是一種道意;目的在於逐步培養插花人的身心和諧,培養插花人與社會、與自然的和諧。日本花道先後產生了多種流派,每個流派雖各有千秋,但在這一點上是相通的。當代插花也認為,插花是用心來塑造花型、用花型來傳達心態的一門造型藝術,它通過對花卉的定格,表達一種意境,以體驗生命的真實與燦爛。

插花的本旨,是各人按照自己的心意,重新安排花卉的形態與組合。人以萬物之靈自居,慣欲令天下萬物,皆為我所用。偉人以改造世界、改造他人世界觀為己任;窮酸文人則只能改造些野草閑花,或曲折為盆景,或剪裁為瓶花。人心不同,性情各異,所愛非一,本來無所謂程式;然而正是程式的出現,完善、打破與重建,使插花成為一種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

5、《中國插花史研究》

【作者】: 黃永川

黃永川,台灣嘉義人,一九四四年生,先後畢業於台灣師范大學藝術系及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一九七九年考取公費留學英國大英博物館,從事博物館學及美術史之專題研究,除擅長美術文物史及國畫創作外,兼治中國插花藝術史論。

插花為中國傳統生活藝術,影響日韓甚深,卻被國人所忽略。黃氏深感於此道之重要,潛心研究,史論與技術並行,先後著有《中國古代插花藝術》《中國古典節序插花》《中國茶花之道》《中國插花藝術》《瓶史解析》《瓶花譜解析》《采芹齋花論》等書,部分被選譯為英日文等傳世。

【出版】: 西泠印社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以斷代史的體例,從先秦詳述至清代,既旁徵博引其他古籍,又有具體的花器、花品、插花技術的介紹,史料夯實。

這里摘引一段,作者復興傳統花藝的心念由此可見。

「插花藝術為中華民族最優美的文化表現之一環,其肇端始於六朝時代,盛行於唐宋兩朝,迨至明季以降,花學成立,並傳介於日韓諸國,惜自清代政經衰疲而一蹶不振,至今國人提到插花,竟至完全陌生的地步,令人惋惜!」

6、《文人花》

【作者】: 黃永川

【出版】: 山東畫報出版社

【內容簡介】

插花藝術在中國歷史上原是重要的生活藝術之一,但歷來從事者多,研究者少,因此明代人說:「幽棲逸事,瓶花特難解,解之者,億不得一。」明代以後,尤其萬曆以降,研究漸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張謙德的《瓶花譜》與袁宏道的《瓶史》,這也成為中國古代插花藝術的兩部最經典也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既是對前代中國人對插花藝術的總結之作,更是反映明代文人插花的「聖經」式著作。

7、《中國插花》

【作者】: 北就插花藝術研究會「中國插花」編委會

【出版】: 清華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系統介紹中國插花藝術的專著。它較一般插花著作有如下特色:一、以簡練的文字、優美的歷史畫頁,表述了中國插花的產生、發展歷史簡況;二、對中國插花的風格、特點、構圖與陳設作了精闢論述;三、把我國聞名於世的插花經典著作《瓶史》、《瓶花譜》全文首次介紹給讀者;四、在100幅彩色插花佳作中,既有我國古代傳統插花的繼承與借鑒;又有強烈現代氣息的創新與發展。

8、《中國傳統插花系列教程》

【作者】: 王蓮英

【副標題】:研習初級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插花系列教程-研習初級》,本書主要講述中國傳統插花的概念,基本構圖形式及其示範,基本構圖形式在盤花、瓶花、籃花、缸花、碗花、筒花中的應用等相關內容。

9、《花道的美學》

【作者】: [日] 吉田泰巳

【出版】: 南京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花道形成於日本中世,而佛教與花道戚戚相關——佛教不僅對於插花藝術,對於現在被認為是日本傳統藝術的能、歌舞伎、茶道、庭園建築等而言,都是其精神上的寄託。優秀的插花作品,都表現得非常寂靜,稍不留意就很容易會被忽略。但是,看似平凡毫不顯眼的作品,其深處卻隱藏著作者那洶涌澎湃、跌宕起伏的意念,當我們與這種精神意念相遇的時候,就能發現古典插花作品的本質。插花藝術的本質就在於表現生命短暫而艷美的鮮花在凋謝時的心境。

10、《日式花道》

【作者】: 安琪拉· 澤野 (小原流花道大師)

【出版】: 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

【內容簡介】

《日式花道》不是一本詳盡無遺的教科書,也不能把讀者變成花道大師。本書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向讀者這門藝術,幫助讀者更好地欣賞花道的設計,以便讀者可以自己完成簡單的造型。

《日式花道》中所展示的所有花道作品均拍攝於英國,所用花材來自於周邊的花店、倫敦的考文特花卉市場以及安琪拉·澤野自己的花園。因此讀者在當地找到這些迷人的花和枝丫並不困難。但別忘了,想要完全重新再做一個同書中一模一樣的造型是不可能的,因為不存在兩個一模一樣的插花造型。每個人在作品中都融入了自己的個性。作者衷心希望讀者能和我一樣,在製作花道作品中得到樂趣。

除了極富意境的美的享受之外,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發就是花材的來源與造型的獨特性。學習其信手拈來的花藝創作的自然與從容,而非具體的一招一式,將精髓融入到生活中慢慢實踐,才會出來自己的真知與創作。

;

㈡ 花藝設計之日本花道

日本花道流派知識「花道」又稱「華道」,「華」乃「蓮華」之簡稱。古人在佛前供奉人工制「蓮華」,稱「供華」, 「花道」就是從「供華」演變而成。隨著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與佛教相關的儀式及裝飾美術,也同時傳入日本。將天然花草放在器皿中做裝飾,是日本人與生俱來 的愛好。人工制「供華」缺乏生氣,日本人很自然地想到用天然花草做替代。插花技術大約始於奈良時代(西元八世紀)。但真正發展,應該是在平安時代(西元十 二世紀)。平安貴族將唐朝流行的「鬥草」技藝和式化,改成「花合」和「草合」以插花技藝的高低,睹輸贏。並將宋代的「鬥茶」技藝也改成日式「茶合」。

「插花」剛開始時並無章法,只是將花草放入瓶中,叫「投入花」。隨著人們不斷研究,在南北朝時代(十四世紀),出現了「立花」,就是把開著花的枝條 垂直插入花瓶內。在室町時代,「立花」技藝在貴族的推崇下,向「花道」方向邁進了一大步。室町中期(一四四五年),富阿彌氏編出了第一部「立花」法式書 「仙傳抄」。「立花」己不再是「供華」,而成了貴族前客廳里的一種擺飾。

室町中期出現了一名花道大國手-專慶,他在頂法寺六角堂的池坊創立了「池坊流」立花流派。「池坊流」一直延續至今。到了江戶時代,天皇更讓插花高手出席「大立花御會」。在僧侶和町人中的插花高手,視出席該御會為無上的榮譽。

室町中期,大德寺一休和尚的弟子珠光,在草庵的小屋內設置茶室,並用「投入花」裝設茶室。珠光編寫了第一部「茶事法式」,而茶室內的插花便稱作「茶 花」。桃山時代(十六世紀中葉),日本茶道始祖千利休使「茶花」得到普及。「立花」過於豪華,屬貴族的玩物,而「茶花」則較平民化。

至於現在最為人道的「生花」,卻是在江戶時代(十七世紀),受儒家思想影響才產生的。「生花」講究「三才五行」,即以天、地、人,金、木、水、火、 土來命名花形。「生花」還採用了矯枝技術,使花草樹枝更增添了曲線美。「生花」廣受歡迎,連「立花」始祖的池坊流後人也不得不在生花上下功夫。

明治末葉到大正時代,出現了「盛花」。「盛花」是在「生花」的基礎上,加進西洋多彩鮮艷的花草。「小原流」、「安達式」就是「盛花」的主要流派。「生花」流派眾多,有「遠州流」、「古流」、「未生流」、「草月流」等上千流派。

歷經數百年,普通的插花行為形成了一種「道」,「花道」象「劍道」「空手道」、「茶道」、「書道」、「香道」、「陶藝道」……一樣,學習技藝的同 時,更注重品行人格的修養。立花書院壁龕的裝飾花。是池坊專慶在室町時代創造的。採用的是松樹、桃花、竹子、柳葉、紅葉、扁柏等。之所以稱為立花,是從草 木升高的姿勢而採取豎立的形態。要用鐵絲來調整花木素材的姿容,其意圖在於再現一種自然的景緻。生花使花保持生命力的表現方法,使用的是鮮花。

江戶時代中期,作為招待客人的生花已經誕生,它主要被放在壁龕上。和投入法、盛花不同之處在於茶花的器具象徵著大地。生花主要表現的並不是花木局部 的美,而是其伸展開來的生命力。品格高尚、絢麗、端莊是生花的特徵。投入插花法在深深的花器里插上花枝,使其保持自然形態,就像是隨意投入似的,所以取了 這個名稱。有吊在壁龕上、掛在柱子上和放在壁龕下面三種形式。盛花用水盤或籃子,將鮮花裝滿這些器具,由此而得名。明治末期,由於西洋花的栽培和西洋建築 的增加,才想出這種不限於壁龕裝飾的盛花插花法。其流派有小原流、安達式等。盛花可以說是現代插花藝術的主流。

日本插花分為日本花道和現代花藝兩類,日本花道又可分為各個流派比較有名的有池坊流、草月流、小原流等20多個,全日本的大小流派據說了2千多個, 流派之間是不舉辦比賽的,因為沒有可比之性。代表現代花藝的是日本 花藝設計 師協會(NFD)和日本花丁間協會。現代技藝的作品則以西洋花藝為主,同時也融 合了東方插花手法,突出表現為花型條塊狀多、花型碎、色彩豐富。雖然花藝師在造型時對花器花材都做了精心的選擇和修飾,但由於手法巧妙和創意獨特,在最終 作品成型時,卻給人一種雖為人做、宛如天成之感。

參考文獻:1台灣花卉園藝月刊2林圓觀 1992 四季壓花3林輝慶 1988 花卉欣賞栽培

㈢ 學習花藝,有什麼推薦的書籍嗎

前期看花藝素材大全,有很多的花材介紹,有很多的花材習性,很好的一本書。回進階的書籍可以看看Pim Van Den Akker的書答,有7本,都是很好的花藝設計書,比較全面。還有上屆花藝世界盃冠軍Alex Choi的書也是很好的一本書。還有花藝三劍客的本傑明的書也很好,有很多本,可以搜索一下。最後是花藝第一人的書籍,Daniel Ost的書,也可以看看。

㈣ 有沒有什麼花藝設計類的書籍可以推薦

1《花藝裝飾設計·創意圖鑒——鮮花空間裝飾200例》

2《花藝禮品設計300例——禮品鮮花》

3《從一朵花開始學花藝:自然,自由,自創》

4《京都日常花——日本市井花藝軟裝聖經》

5.秦莎《我的插花日記》、《我的插花故事》適合日常家居插花。

6.郭少靜《我的插神頃畫生活》適合日常插花。

7.曾焱冰《愛就是在一起吃好多缺高好多飯》游扮陸適合餐桌花藝。

8.凌宗涌《花藝大師到你家》適合空間布置。

9.Florist編輯部《花禮設計圖鑒300》台灣版本,有些小貴很但是很值得欣賞。

10.川瀨敏郎的《一日一花》,日本花藝。

11.唐秋子《花藝設計師成長手冊》

12.施慎芳《FanFanの新手花藝課:手作美好花時間》

13.廖佩玲《FreeStyle時尚花設計》

14.橋口學《花束製作的基礎&應用》

15.張加瑜《圓形珠寶花束》

僅做參考,個人只是愛好!具體情況還是要看你需要什麼!

㈤ 學習了《花卉藝術》你收獲了什麼

學習心得
"花卉栽培與觀賞藝術"公選課是一門以介紹花卉植物為對象、主要介紹花卉的分類、植物生活習性、生態學特徵、生長發育規律、生長發育與環境條件的關系、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技術、栽培設施的學科。
通過一個學期"花卉栽培與觀賞藝術"課程的學習,讓我們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有關於花卉植物的分類、生長繁殖過程等相關知識。花卉與我們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本學期花卉學的學習,使我對花卉學有一些個人的收獲和心得體會。
我們是通過網路平台來學習花卉課程的。老師課上通過網路給大家准備的豐富課件和圖片資料,還有視頻,還通過自己的實地拍攝讓我們大家大開眼界,加深了我們對花卉的認識及研究。,當中有很多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比如吊蘭,月季,木棉花,還有仙人球等。我們通過老師對它們的介紹,可以在今後中可以學會如何養殖。花卉課後激發我養花的興致,學習了花卉栽培與觀賞藝術"公選課,使我對它本身的概念和內容都有了一個全新、深刻的認識,花卉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價值,比如經濟價值,葯用價值,社會價值。這是我通過做花卉作業認識到的。 在課外,為了滿足對花卉的喜歡及好奇心,我還去了農大觀賞了向日葵。同時,在我們製作葉脈標本的實驗課中,我感受到了樂趣,不斷激發我對花卉研究的熱情。老師還用製作好的標本來獎勵我們。這是我第一次動手製作標本,很好奇,也很難忘。
網路教學作為一種學習途徑,能充分開發高質量的網上教學資源,採用豐富多彩的建構型多媒體網路教學課件進行教學,將應用性、科學性很強的護理學科特點的內容展現給學生,達到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習效果,學有所獲之目的,能使我們了解到不同的關於花卉的知識,拓展我們的視野,使我們更接近教學的實際目標。 但網路教學不比傳統的教學。傳統的教學是教師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學生在教師眼皮下面,受到教師各方面的管制,因此學生能很規律、認真地完成應學的學習任務。但是網路教學沒有了管制,自由了,有的只有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了。許多同學通過電腦聊天、游戲,真正能做到克服誘惑只搞學習的人廖廖無幾,而且老師也不知道學生在下面到底在做什麼。實行網路教學還是存在一些弊端的。所以網路課程也需要監督。
課程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我們會利用所學知識繼續不斷地研究和探索,在實踐過程中去逐漸加深對花卉的認識和了解,然後進行更多的創新和補充。
最後感謝老師對我們這一個學期來的教育和關心,我們今天所學的知識將會一生受用。

㈥ 將自然融入生活——八本自然生活入門書籍推薦

推薦幾本適合休息時候閱讀的自然生活書。這些書有豐富漂亮的插圖,文字也簡練優雅,讀起來輕松愉悅,身心舒暢。

它們分別是: 《京都山居生活》、《與蟲在野》、《我的小法餐》、《 水果的秘密》、《入門級水彩小插畫·植物小花》、《日本傳統色》、《 減糖生活》和《讓房間更美的乾花花藝》。

這些書從不同側面闡釋了將自然融入生活的方法,融合著博物學知識、行動指南和創意靈感。

很多方式我已經踐行過,並且從中獲得了美的享受和心靈的平靜。我會簡要介紹一下自己的推薦理由,也會結合自己的實踐提供一些入門建議,無需大動干戈也能快速地為生活增色,打開廣闊的自然之門。

如果對某一個領域感興趣,可以參考行動指南,盡快入門,開始自己的探索旅程。不建議求全責備,畢竟我們的精力是有限的。然而無論如何,都請尋找一種方法與自然建立聯系,因為自然是我們心靈能夠安穩棲息的唯一凈土。

這是一本山居生活隨筆集。

作者是一名英國貴族,在日本結識了現在的丈夫(也是這本書的攝影師),兩人一起定居在日本京都鄉下一棟百年農居里,作者在這里開辟庭院,栽種了一百五十多種香草。

這本書記錄了作者與香草為伴的詩意生活,夾雜著一些美好瞬間的記錄和生活中的哲思體驗。

夏日天靜晝長,聽得到薄荷、羅勒、迷迭香、薰衣草······勃勃生長的聲音;秋之七草隨風搖曳的時節,用古法調制花草茶,製作手工皂,釀造梅子酒。閑時在薄霧籠罩的清晨步田園深處,與暮色四合的河畔觀賞流螢點點。

作者觀察著日本與英國生活的不同,我們可以跟隨著她看到生活中的很多細節差異和感悟。

全球化和網路時代,每個人都跟作者一樣在探索一個日新月異的世界。無論身處何處,都努力發覺這個世界的美,積極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是這本書給我精神上的重要啟示。

1、買香草盆栽:迷迭香、百里香和羅勒

2、喝花草茶:迷迭香+玫瑰

3、采購一瓶單方精油,選擇喜歡的味道,放入加濕器中

4、用百里香煎一次牛排:https://www.xiachufang.com/recipe/100051307/(親測好吃的牛排煎法,注意牛排厚度)

5、觀察羅勒開花,等待蜜蜂的光顧,採收羅勒種子,來年種植

6、用羅勒做一次青醬

這是一本觀蟲隨筆集。作者是一名昆蟲愛好者和作家。這本書記錄了作者觀察與拍攝昆蟲的經歷和哲思感悟,坐標在雲南。前半本是散文,後半本是拍攝的照片與時間記錄。

作者如此解釋本書的標題

在野,是一種姿態,外逸,逃出框定。這種姿態可以讓我一下子就棄了糾結著的小我,沒入自然中,與自然融為一體,看花時變花,看蟲時為蟲,像是天地小了,心胸倒開闊大氣起來,所有煩憂都被山風吹走。

觀蟲並不是單純的滿足獵奇之心,與男孩子捉蟲子嚇唬女同學,或者為了比賽捉蛐蛐截然不同。它是以一種謙卑,純凈,審美的眼光看自然。放下自我的框架和傲慢,融入其中,感受世界的遼闊與美麗。

我驚訝於一隻蒼蠅的魅力,它給了我別樣的審美。它從糞堆里爬出,惹人討厭地飛來飛去,」嗡嗡「地叫著追逐臟臭的東西······然而它也會在雨後美人蕉葉上停留,讓一個人忽然察覺:我們看世界的眼睛可不可以濾去成見,單純的觀察它,發現其臟臭之外非同尋常的美

養植物就意味著要跟這些小精靈為伍。面對害蟲,像蚜蟲、紅蜘蛛你恨不得將它們趕盡殺絕。面對蜜蜂、草蛉、瓢蟲(吃肉的)等著則欣喜萬分。不過脫離實用主義和人類中心主義的角度,你才能看到它們真實的樣貌,它們與人類一樣是自然鬼斧神工的創造,是奇跡般的存在。

1、養一盆植物,一定要露天養殖。早晚去觀察一下它,也許你會發現一些神奇的小生命不請自來。

2、如果可以的話,配備一個微距相機,你會驚嘆於昆蟲的神奇結構。或者為手機購買一個微距鏡頭,當然手機本身就很棒更好了。你會發現你的家裡,真的不只是你自己。

3、寫一篇自然觀察日記,觀察一株植物。

4、多去自然中走走,公園郊區,帶著目的去觀察,記錄這個地方一年四季的變化

5、可以在夏天的時候采購瓢蟲卵,觀察其生命周期,如果植物長蚜蟲了更是必備的選擇。

采購這本書是因為看了《邱瑞秋的巴黎小廚》(B站可以觀看)。很喜歡瑞秋做飯時的態度,生活有的時候就需要這樣的氣概,簡單、有一點粗暴,但創意十足,自信滿滿。

作者邱瑞秋是英國人,在世界頂級烹飪學校——法國藍帶國際學院學習,在自己的小公寓之中,開了巴黎最小的私廚餐廳,致力於用現代的和易於掌握的方法在家烹飪法式大餐,證明法式大餐不再是只能在高級餐廳享用的奢侈品。

這是一本帶有心得體悟的食譜。每一款食物,都是作者依據時令食材變化創造的,融合著傳統與現代的精髓。正如作者對巴黎美食的評價 :

簡單、隨機應變和對食材的理解是關鍵

這也是這本書想要傳遞的美食理念。

這本書上的菜,想要照著菜譜完全復制是有難度的,首先是食材不易獲得,接著是調味料,雖然可以采購,但是重復利用的機會很低。不過正如作者的理念一般,我們要做的也是將傳統的烹飪方法與當地新鮮的食材結合起來。中式的調味料和食材搭配法式的做法,也許會出現完全新鮮的味道,當然有可能是珍饈,也有可能是煉獄。重要的是,回歸食材本身,回歸季節與時令,回歸自己的味覺和感受,而不是執著於中餐、西餐、日料的差異。細心搭配,經過不斷的嘗試,你會創造出獨屬於自己的食譜。

1、買一個烤箱,采購乳酪和黃油

2、拌一款沙拉, 高顏值是先決條件,注意配色

3、用烤箱烤一次青占魚:https://www.xiachufang.com/recipe/106079238/(親測好吃的食譜)

4、采購一個帶蒸籠的雪平鍋,真的很好用,適合烹飪輕型料理。一鍋在手中西日餐都可以。

5、用烤箱燒烤,可以烤紅薯,烤栗子,烤羊肉串,烤蝦。

這是一本水彩博物圖鑒,是《盛口滿的手繪自然圖鑒》系列的一本,本系列一共有七本,好像只有五本出版,我都有采購,不過最喜歡的還是這本《水果的秘密》,因為喜歡吃水果。

作者是著名的博物學家,畢業於日本千葉大學生物學專業,外號「螳蜥先生」。

這本書的畫風我很喜歡,水彩加上簽字筆,畫風干練寫實、構圖新穎,色彩明快。書中不僅僅只是介紹水果的知識,也有相關的動物和昆蟲介紹。讀起來興趣盎然,總是激起我想要動手研究一下上海食材的沖動。尤其是最近,網購的發達,大大豐富了食材品類的多樣性,光是橘子就有十幾種,形態,外貌、時令等都不相同,讓人很想深入的研究一番。

1、觀察一下你經常吃的自然食物,記錄一下它的具體名字(產地+品種+上市時間),作為東北人也在努力學習:不是所有的綠葉菜都叫青菜。

2、可以的話給你愛吃的食物,畫一張素描或者一副水彩或者拍一張大特寫。你會發現它與你平時看到的截然不同。

3、了解本地食物,最好可以去產地轉一轉,了解食物的生命周期

這是一本水彩花卉入門書籍,裡面的花按照季節排序,每一篇都有繪畫過程,畫法簡潔清新,只需准備基礎的材料就可以跟著作者開始四季鮮花之旅了。

作者藤川志郎,原本是一名園藝雜志編輯,在三十五歲後,對繪畫產生興趣,一邊畫畫一邊寫作。

正是因為植物自己不會動也不會表達情感,才會越看越覺得它想表達什麼

嘗試了很多畫材,還是覺得水彩最詩意也最生活。總覺得電腦繪畫不適合表現生活之美,似乎缺少了靈動和自由的氣息。水彩最易學習和上手,不過進階比較艱難。跟國畫一樣,水彩很適合寫意和表現內心情感,不描摹形式,只是單純的觀察水色也很美。

書中的畫法,無論是否學習過繪畫都可以很快上手,其實每個人都會畫畫,反而學習了很多技法和知識以後,會發現自己突然不會畫了。放下對技術的執念不用糾結沉澱、暈染、疊色、留白等等,只需要關注輪廓和色彩就好了。

一旦開始畫之後,就要忘記你要畫的對象是花。因為一旦你認定你畫的是花,那麼你畫的就只是你腦海中的花了。

忘記眼前所畫的事物,專注於觀察,不要被名字束縛,重要的是感受自然和形式美。

1、買一盒水彩,三支水彩筆,一本水彩本

2、隨便找一朵花,無論是路邊的野花還是家裡面養的,或者去花店選購。一邊學習書中的畫法,一邊觀察和探索手邊的花的形式(輪廓和色彩變化)。

3、按照四季去搜集身邊的花(公園、郊區、路邊等等),拍照記錄,用水彩探索照片。

4、在牆上放一組相框,依據時令繪畫,並且放到相框里欣賞。

這是一本文化色彩書,兼具文學性和歷史性,介紹了日本傳統色的名稱、典故和意象。傳統色是基於日本人對於色彩的獨特感受而形成的顏色,其色名大多取自植物、動物及自然現象,這些色名詩意而唯美,不同於歐美水彩多以成份命名,像喹吖啶酮 金、淺鈦黃、鉻天藍等。

本書作者長澤陽子是日本傳統色研究專家,在這本書中她巧妙地將日本四季和傳統色彩結合起來。

淺茜色、東雲色、瓶窺、鈍色、赤朽色、萱草色、留紺色·····這些典雅的色名與繽紛的顏色所塑造的世界,不僅透露出人與自然的互相關照、人對四季變換的細膩感知,更生動的描繪出古往今來人們的生活情趣和審美之心。

我們可以跟隨著這些色彩在歷史的長河中遊走,感受人類對美的發覺和體悟。

書中插圖與《水彩小插畫·植物小花》是一個畫風,簡潔清新,即使不閱讀文字,只是看插圖也頗有情致,體驗自然與文化之美。

1、可以的話買一套吳竹或吉祥水彩。結合書籍對色彩的介紹,一邊體驗顏料的特質,一邊體驗文化美感。

2、做色卡

3、用單一顏色作畫,充分了解色彩的屬性(透明度、沉澱、擴散性)

4、嘗試臨摹書中的插圖。

這是一本減糖生活方式宣導書,書中有介紹了減糖的原理和好處,提供了有實際操作性的食譜,並且貼心地標明了日常食物的糖分含量。

作者水野雅登是日本AKIBA水野診所院長,由於父母都是糖尿病患者,以及自己身體狀況愈加糟糕,展開了以減糖療法為核心改善身體的研究,幫助了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擺脫了對胰島素注射的依賴。

無論是減糖、減脂、輕斷食等等健康理念,似乎都在提醒著我們,身體需要休息,不要過量地攝入能量,減少對精緻食物的依賴,回歸自然食材。

我很喜歡看這類健康書籍中的食譜,我不太喜歡用健康生活來指引自己,主要是我會產生反彈心理。但是將這些食譜融入日常生活,嘗試更健康的食材和烹飪方法,我倒是很有興趣。這本書提供的食譜頗有參考價值,烹飪方法簡單,易於實現,提供很多靈感,幫助我創造屬於自己的健康餐單。

1、根據食譜做一餐減糖餐。

2、為三餐選定一款健康食譜,作為日常食譜的替補

3、忘記你在進行健康管理,將食譜自然而然地添加到生活中,否則很容易功虧一簣(親身實踐,每一次想著最近吃的都滿健康的,接著就忍不住點了一份炸雞或者小酥肉,搭配可樂)

4、創造自己的食譜,重要的是把自己喜歡的食物,和有益的食物引入到日常生活中。

這是一本乾花花藝指導書,介紹了乾花的基礎處理方式,提供了各種個性豐富的乾花設計方案,有造型簡單的,也有充滿創意的。

枯萎並不是終點,而是另一種美的起點

每周收一束鮮花,或者隨手在路邊買一束花已經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過總是渴望新的花材,也讓我很苦惱,然而我當鮮花乾枯後所呈現的獨一無二的美同樣吸引我的目光。

醞釀出夢幻及懷舊風味的乾花。

經歷時間變化的溫和色調,帶來與新鮮植物完全不同的感覺

鮮花總是長得差不多,然而乾花卻各有各的個性。鮮花帶給我生命的活力像清晨,乾花帶給我深沉的頓悟像夜晚,兩者相輔相成,帶給我全面的美的體悟。

1、在花點時間或者其他鮮花平台采購一束花。家門口的花店也可以,不過我感覺有的比較貴。

2、花枯萎之後觀察乾花。

3、嘗試用乾花插花,體驗乾花之美。

自然生活是在現有的生活之中,打開一個口子,讓我們到另一個世界裡透透氣,當我們感到壓力、桎梏、沖突的時候,可以短暫的逃到自然的世界裡,這些方法陪伴我度過很多難關。

這里介紹的每一本書都打開了一扇門,門後是寬廣的天地,你可以選擇走進一扇門,看一看別樣的風景,當返回生活的時候也許會獲得不一樣的靈感和頓悟。從這些世界汲取元素,添加到現實生活中,可以增添生活的樂趣,為乏味空洞的生活增添一抹芳香的調味料。

㈦ 日本式插花藝術有哪些知識

日本插花又稱華道、日式插花,屬於插花***floarr***中的一種,日本傳統的插花藝術,它是『活植物花材』 造型的藝術。 日本的花道以池坊流歷史較為悠久,具有五百多年的傳統其發源地據說為聖德太子下命建造的六角堂。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1***日本式插花概論
日本式的插花,雖然傳自中國,但這種藝術在日本卻得到了高度發展,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特徵的藝術形式之一——花道。

日本花道發展蓬勃、流派特別多,且各具特色。要了解日本式插花各流派的特點,可先從其插花的基本造型開始。

日本式插花的造型原則上以三主枝為骨幹而構成的。最長的花枝為第一枝,次長的花枝為第二枝,最短的花枝為第三枝。三主枝高低不一,分別作用於上段、下段和中段,然後加上裝飾的枝梢,達到造型上的立體化。由於三主枝在表現插花形態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又稱為「役枝」,並分別代表著天地人三才。

天地人在構成花型上也發揮了定位作用。上段役枝的位置在「天」,下段的役枝的位置在「地」,而中段役枝位置則在「人」。這種以天地人三線條構成的花型,稱為「三線形式的插花」或「三角形式的插花」。

由三役枝的位置和作用不同,就把插花的造型分為真、行、草三種。「真」取立姿形態,表示端正靜肅的美感;「草」取潦草形態,表示自由奔放的美感;「行」取「真」與「草」的中間形態,表示寬舒快暢的美感。

概括而論,日本式插花以象徵天地人的三役枝構成基本花型,並以真行草三方面求取花型的變化。

日本式插花的主要流派有:池坊流、草月流、小原流、古流、巨集道流、遠州流、松月堂古流、未生流等等。各流派對上述三大主枝的叫法並不統一。
***2***日本式插花流派簡介
①池坊流「池坊」稱插花為「立華」,並把作用於上段的役枝叫「真」,中段的叫「副」,下段的叫「體」。池坊插花的特色是:「真」強壯有力,「副」從後角插入,「體」在前面紮根,全部役枝組合成輕松舒暢的花型。此外,輔助真、副、體的其他枝梢,統稱為「對待」。

池坊插花按照彎曲的「真」枝角度,決定對後角的「副」枝角度,以及對前角的「體」枝角度,並依照角度的大小,把花型分成真、行、草三種,而真行草三者又各自三種變化:真有真之真、真之行、真之草,行有行之真、行之行、行之草,草有草之真、草之行、草之草。

真的花型大多使用筒形花瓶,以插口至花瓶外緣的寬度與真枝彎曲度,來決定真之真、真之行、真之草三種變化。

行的花型使用薄面、寬口、壺狀等花瓶,與真的花型一樣,它也是以插口至花瓶外緣的寬度與真枝彎曲度,來區分行之真、行之行、行之草的。不過行的花瓶比真的花瓶口徑大一些;真枝的彎曲度也可以加大,花貌也就較有動感。

草的花型使用的花器分為水盆與雙層的筒、舟、月、掛等所謂草本花瓶。使用水盆時,像真與行一樣地區別草之真、草之行、草之草;但是使用草木花瓶時,則要依照真枝的下垂度來決定。

②草月流草月流是日本式插花現代化、大眾化的代表,插花時特別講究心正意誠的精神,內涵著崇高的理想,型態要生動,色調要調和,布置要適合,這就是草月流插花與眾不同的特色。

草月流花型分「基本花型」和「應用花型」。基本花型是花型構成的原則,分為縱長插法的「立真型」,橫長插法的「傾真型」,水平插法的「平真型」,低於水平插法的「垂真型」等四種。「應用花型」是由「基本花型」中花枝位置與角度變化所得,要考慮到花材、花器、擺放位置及裝飾環境的調和。「應用花型」是插花者表現自己個性與構想的重要手段。

草月流插花中以三枝主枝構成花型輪廓的主體,第一主枝為「天」***或稱真***,第二主枝為「地」***或稱副***,第三主枝為「人」或稱「控」。「天」是主枝的中心,也是決定其他主枝及作品大小的基準,「天」的長度依花器口徑加高度而定。大致上大型花型是口徑加高度的兩倍,中型是一倍半,小型則相等。「天」決定後,「地」是「天」的四分之三長,「人」是「地」的一半或四分之三長。主枝以外的花枝,通稱為從枝,能起到輔助主枝的作用,使作品趨於完美。
***3***日本式插花發展淵源
池坊自小野妹子之後,人才輩出。如十五世紀中期的池坊專慶.當時為了欣賞其優美的插花,群眾大批雲集而至。十五世紀日本室町時代完成了立華樣式,從立華產生出生花、盛花以及投入等樣式。立華通常以七個或九個主枝構成.名稱為真、正真、副、諱、見越、控、流、胴、前置。到十六世紀出了建立插花理論的池坊專應、專榮、專好。接著在十七世紀出了第二代池坊專好。其後在十九世紀初期,出現池坊專定。池坊插花發展至今已有四十五世。

中國文人插花對日本插花影響也很大。特別是明朝的《瓶史》一書傳到日本.許多人揣摩研究,形成和發展了很多插花流派.小原流也是其個的一個。同時,日本插花對藝術的內在思想採用中國儒家思想。例如,把三個主體花枝看成是天、地、人之宇宙。又如,創辦於明治時代的未生流.崇尚自然,富於寫實手法.其中包含了中國的陰陽五行思想。

草月流插花是日本近代新興的插花流派.注重造型藝術.把無生命的東西賦予新的生命力,具有獨創精神.是日本新潮流的代表。

日本插花的流派眾多,號稱有三幹流之多。

總之,不論是中國插花、日本插花.都屬東方插花的范疇.它是以線條的變化為主.將人的思想轉嫁在插花之中,表現出東方人的細膩、富於內含的特點。

㈧ 關於花藝的書籍有哪些

由黃永川所著的《文人花(共2冊)》是中國插花藝術的經典文本,也是日本花道的所推崇的最為經典的文獻,一為袁宏道《瓶史》、張謙德《瓶花譜》的注釋解析,一為《瓶花別冊》,是黃永川撰寫的一個歷史回顧和使用技巧,佐以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的插花作品和點評;黃永川的整理,依託台北故宮博物院大量珍貴的明代美術資源,對明朝時期插花的總體面貌,有最為廣泛而細致的呈現。同時,作為多年浸淫於中國插花史研究的權威人物,也是最理想的該書註解人。

作為中國人還是要銘記中華花道的,這是我們最古老的藝術文化。學習好了日本和歐美的,最後還是要回過來發展我們自己的花道藝術,這才是真正的文化傳承。

㈨ 花藝零基礎需要看什麼書

這幾年市面上的花藝書層出不窮,國內國外都有,但是要說真正適合零基礎的讀者的,就屈指可數了。

愛好花藝、但是零基礎的讀者,如果想從書本開始啟蒙,什麼樣的花藝書適合他們呢?

個人以為,首先要有入門的比較全面的理論知識,其次是簡單的造型指導,另外,如果能在設計上有較好的審美引導,就更好了。

本著這些前提,我從已讀過的60本花藝書中,選擇了3本書。風格上都是偏西式的。

1 《神保豐的花藝基礎課:零基礎也能獨自完成專業級插花》

充滿花藝理論知識的一本書。

全書共分5個章節,第一、第二章從最基本的工具介紹和說明,到花材的相關知識、處理技巧,羅列了製作層面上必須的基本理論知識。

第三、第四章是從設計層面出發,大致闡述了花藝設計中幾個要素,比如點、線、面等,並配以圖片說明,對於零基礎的讀者也是比較簡單易懂的。

第五章則是幾個基礎造型的插花演示,有最基本的古典造型,也有略帶設計感的作品。

從目錄即可看出,這本書理論知識覆蓋的面比較廣,循序漸進,內容也很專業,非常適合零基礎的讀者對花藝有大體並正確的了解。

這本書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實際例子的說明比較少。沒有相應的實踐做同步支持,所以僅僅看理論也許會有無法完全理解的地方。

2 《花藝秘譜——美國新銳花藝工作室自然風插花106》

與上一本書的正統學院風正相反,這本書更關注於插花實踐。

同時西式花藝,美國人的風格,相比歐洲,少了一份精緻,更狂野自由一點。

作品沒有太大技巧性,很多都是幾個步驟就可以完成的。比較適合零基礎愛好者自學模仿練手。

這本書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對於花材有逐一的標明,認真看完,對市場上的花材一定可以認識地比較完整了。

3 《Flower Work Textbook》

個人非常喜歡的一本,目前好像還沒有中文版,仍然想推薦給大家。

如果說上一本書是照著圖片找花藝感覺,那麼這本書就是更正規的造型教材。全書一共37個造型,涵蓋了基礎造型、節日造型、桌花、婚禮,很是全面,還帶有製作步驟,對於零基礎而言能夠十分系統地了解西式花藝造型。

除此之外,所有造型的設計亦十分值得一看。

花藝就是美,審美至關重要。零基礎也許對此還一頭霧水,覺得有花即是美,無法具體判斷好壞。

這本書的作品無論是色彩還是花材搭配,以及技巧上的精細,都可以給到零基礎讀者一個良好的花藝審美啟蒙。

以前第一次推薦此書時,已經有很多人問何處有買,我是在日本的書店直接購買的,大家可以去某寶網搜索看看。

以上3本,個人覺得比較適合想自學的零基礎花藝愛好者。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ヾ(=・ω・=)o

熱點內容
諾言花語 發布:2025-02-07 02:19:07 瀏覽:973
雙魚花花語 發布:2025-02-07 02:18:35 瀏覽:442
我驕傲我是一朵蒲公英 發布:2025-02-07 02:09:52 瀏覽:781
翠博花卉 發布:2025-02-07 02:09:07 瀏覽:988
皺紋紙梅花的做法 發布:2025-02-07 02:07:28 瀏覽:982
匯雅花店 發布:2025-02-07 02:06:37 瀏覽:915
梔子花怎麼土培變水培 發布:2025-02-07 01:44:58 瀏覽:495
歐洲人荷花 發布:2025-02-07 01:42:03 瀏覽:755
玫瑰汽車旅館西瓜影音 發布:2025-02-07 01:41:28 瀏覽:975
七夕帶對象 發布:2025-02-07 01:16:14 瀏覽: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