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淵源
⑴ 日本花道與中國花道的異同
2009年伊始,有幸認識了來自台灣的陳春珍老師,(國際花藝文教基金會董事,日本花藝設計師協會常務理事,日本花藝設計師協會講師,日本池坊華道講師正教授一級。)她給我們帶來了日本古老的池坊華道,讓我領略了日本插花藝術的魅力,感悟著日本花道的精神。我學習日本花道,並非崇洋媚外,旨在領略日本的插花藝術,拓展自己的插花技藝。在學習過程中,我常常思考這樣的問題:日本花道,與中國傳統式插花又有何淵源?為什麼日本花道發展得如此系統有為?中國傳統插花的發展之道在哪裡?經過學習和大量資料閱讀之後,在日本花道與中國傳統插花之差異方面,我有一些心得,與大家共討。一、歷史淵源在500年前的唐朝,日本的聖德太子把中國佛教插花帶入日本,並由小野妹子潛心研究、積極傳播,形成了日本的第一個插花流派——池坊華道。自此,日本的插花藝術(日本稱之為「花道」)開始繁盛起來,並形成了如今的3000多個派系。中國的傳統插花藝術,萌芽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羅虯的《花九錫》、袁宏道的《瓶史》、沈復的《浮生記》更是中國插花的歷史力證。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插花,是日本花道之父,從日本花道技藝中,可窺得中國傳統插花的神似之處。但是,由於歷史原因,不斷的戰亂,使得中國插花藝術在後來的發展中並未一帆風順。而日本,倒是興興旺旺,使插花藝術在全日本成為了一種全民普及性的技藝,與茶道同為日本婦女的必學之道。二、從民族性來思考兩者的發展在看到日本花道與中國插花不同的發展之路後,我更多考慮的,不是歷史原因,而是民族性的問題。為什麼日本能把拿來的文化發展起來,並且很好地發展起來了呢?而中國的插花藝術,蠻可以是世界插花界的龍頭老大,可如今,卻讓人排在了日本之後,為什麼?排除我們的民族情緒,不去討論日本民族的殘忍、殺氣騰騰、性急而度量小之缺陷。我們可以看到,在日本,有一種獨特的精農主義,它使日本人重視教育,崇尚科學,並不斷革新,精益求精。它使日本人性格中有一種永不服輸的傾向。成功的唯一出路就在於不斷完善自我, 充分發揮意志力的作用。日本人在這方面幾乎做到了極致。這就不難看出,日本花道何以發展得如此系統和廣泛了。而中國呢?近年來,我看到全民性的關於民族性的大討論,聽到的大多是貶詞。首先是中國的天然主義,這種天然主義形成了中國文人的儒雅,而這份儒雅又創造了中國插花的藝術性,使中國插花充滿了靈氣和情感。然而,又是這種天然主義,讓中國人信命由天,從而讓歷史蒙上了恥辱,也讓花藝發展受到了阻礙。其次是中國的個人主義,輕視知識,輕視努力,輕視文化,輕視群眾與團體生活,這也讓插花藝術的發展受到了阻礙。三、花藝特點之異同同:日本花道與中國傳統插花都以線條為主,講究意境,崇尚自然,兩者同屬於東方式插花。異:日本花道更系統。如今的3000多流派,雖源於池坊,卻各有特點。日本花道有家族性,固能將流派很好地繼承和發揚了下來。而中國插花藝術,重新發展的歷史不長,現如今依舊派系不明,分類混雜。但是經過幾代花藝人的努力,中國插花,也正以不容忽視的姿態重振著中國藝術在世界上的地位。四、一些想法在接觸了日本花道之後,令我有不少感觸。1、 我們應該放棄自己「父」之尊,努力學習日本花道,從中挖掘東方插花之精髓,豐富中國傳統插花之意蘊。2、 索源。從中國現存的文獻資料出發,發掘中國傳統插花的歷史。從源頭上分析中國插花的特點,注意整理和分析,讓中國插花更系統更豐富。3、 增加交流。這里的交流,並不僅僅是指與日本花道的交流,也包括與國際插花界的交流,融匯東西方的藝術精華,再創輝煌的中國插花藝術。但,更重要的交流,我認為是國內插花界的交流。也許是我在插花界的了解不深,總感覺中國插花界地域感很強,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搞自己的培訓和商業發展,使得插花藝術更滑向了商業化,淡薄了藝術性。最後,我想說,我更喜歡中國傳統插花,不僅因為她是日本3000多流派的花道之「父」,更因為她擁有天然的高貴與沉穩氣質,擁有中國傳統文化崇尚自然、師法自然又高於自然的精神。雖然自己微不足道,但我也希望能夠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中國插花藝術的發展唱傳承與創新之歌。
⑵ 插花有怎樣的文化淵源
花藝是裝點生活的藝術,是將花、植物經過構思、製作而創造出的藝術品。花藝最重要的講究與周圍環境和氣氛協調融合。這其中,居家插花是一種常見的、備受人們喜愛的飾家藝術。所以我來談談居家插花吧。閑暇之餘,信手拈來,「被遺忘的角落」,也可以是發揮想像力的好去處,桌上擺花、牆角擱花、空中懸花、落地置花等。
居家插花講究的是空間構成,一件花藝作品,在比例、色彩、風格、質感上都需要與其所處
的環境融為一體。 插花總體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中國、日本等國為代表的東方風格插花,另一種是以歐美國家為代表的西方風格插花。這兩種風格有著較明顯的區別。
中國和日本等國的東方式插花,崇尚自然、朴實秀雅,富含深刻的寓意。其特點為:
1、使用花材不求繁多,只需要插幾枝便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造型較多運用青枝、綠
葉來構線、襯托。常用的有銀柳、火棘、松樹等。
2、形式追求線條、構圖的完美變化,崇尚自然、簡潔清新,講究「雖由人作,宛若天成」之境。遵循一定的原則,但又不拘成法。 3、插花用色樸素大方,清雅絕俗,一般只用2-3種花色,簡潔明了。對色彩的處理,較多運
用對比色、特別是利用容器的色調來反襯,同時也採用枝葉的襯托。
西方風格的插花,注重色彩的渲染,強調裝飾 的豐茂,布置形式為幾何形體,表現人為
的藝術美和圖案美。它的特點如下。
1、用花數量多,有繁盛之感。一般以草本花卉為主,如香石竹、扶郎花、百合、馬蹄蓮得月季。
2、形式注重幾何構圖,講究對稱型的插法有雍容華貴之態。常見半球型、橢圓形,金字塔和扇面形狀,亦有將切花插成高低不一的不規則形狀。
3 、色彩力求重艷麗,創造出熱烈的氣氛,具有豪華富貴之氣。花色相配,一件作品較多彩取向個顏色組合在一起,形成多個彩色的面塊,因此有人稱其為色塊插花。亦有將各種花混插在一起創造了五彩繽紛的效果。
⑶ 台灣插花三主支的關系
台灣插花的流派有二種,主流是中式,沿源於中華傳統繪畫文化風格,一種是日式風格.
中式插花專風格講究每一屬種花型的外型構成主要的骨架, 骨架的構成有其意義與象徵,
代表著不同類型的內涵,理想,形式,意義與淵源,更代表著形態構成的種種"機能".
這些機能架構即是由一件作品的主要三主枝:主花、客枝、使枝所構成.這就是三者的主關系.
除此尚有從枝來陪襯或彌補主枝之不足.花型是以花相為基礎,三主枝中以使枝動態最大,
意象最明顯,故花型分類以使枝動態離子午線的角度來分.如直立型為0度至30度;
傾斜型為30度至60度;平出型為60度至90度;倒掛型為大於90度;以及平鋪型.
除此之外的綜合型乃為運用基本型互相搭配的雙株型態.
⑷ 中國傳統插花所使用的容器包括
中國傳統插花所使用的容器包括盆、碗、瓶、缸、筒、籃。
傳統插花,北京林業大學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傳統插花是以花枝為材料的一種生活藝術。
據考證,傳統插花藝術萌芽於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經歷漢代的初始期、南北朝的發展期、隋唐的興盛期、宋代的極盛期、元明的成熟期、清代後期的衰落期等各個階段。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崇尚自然簡約之美,善於用線條造型和不對稱構圖營造詩情畫意的境界,充分表現出中華文化的民族特色和傳統中國人的審美意識。
這種古老的藝術以群體傳承的方式,見證著中國歷代王朝的興衰、傳統文化藝術發展的進程以及歷代風土民情的變遷。它早已成為民眾寄情花木、以花傳情、借花明志、裝點生活的重要載體。
中國是東方式插花藝術的起源國,自隋唐時期始,中國傳統插花傳入日本,對日本花道的發展影響巨大。
而其追求線條美、崇尚自然、注重意境美的創設、簡約環保的創作技法等,對近現代西方插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⑸ 日本式插花藝術有哪些知識
日本插花又稱華道、日式插花,屬於插花***floarr***中的一種,日本傳統的插花藝術,它是『活植物花材』 造型的藝術。 日本的花道以池坊流歷史較為悠久,具有五百多年的傳統其發源地據說為聖德太子下命建造的六角堂。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1***日本式插花概論
日本式的插花,雖然傳自中國,但這種藝術在日本卻得到了高度發展,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特徵的藝術形式之一——花道。
日本花道發展蓬勃、流派特別多,且各具特色。要了解日本式插花各流派的特點,可先從其插花的基本造型開始。
日本式插花的造型原則上以三主枝為骨幹而構成的。最長的花枝為第一枝,次長的花枝為第二枝,最短的花枝為第三枝。三主枝高低不一,分別作用於上段、下段和中段,然後加上裝飾的枝梢,達到造型上的立體化。由於三主枝在表現插花形態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又稱為「役枝」,並分別代表著天地人三才。
天地人在構成花型上也發揮了定位作用。上段役枝的位置在「天」,下段的役枝的位置在「地」,而中段役枝位置則在「人」。這種以天地人三線條構成的花型,稱為「三線形式的插花」或「三角形式的插花」。
由三役枝的位置和作用不同,就把插花的造型分為真、行、草三種。「真」取立姿形態,表示端正靜肅的美感;「草」取潦草形態,表示自由奔放的美感;「行」取「真」與「草」的中間形態,表示寬舒快暢的美感。
概括而論,日本式插花以象徵天地人的三役枝構成基本花型,並以真行草三方面求取花型的變化。
日本式插花的主要流派有:池坊流、草月流、小原流、古流、巨集道流、遠州流、松月堂古流、未生流等等。各流派對上述三大主枝的叫法並不統一。
***2***日本式插花流派簡介
①池坊流「池坊」稱插花為「立華」,並把作用於上段的役枝叫「真」,中段的叫「副」,下段的叫「體」。池坊插花的特色是:「真」強壯有力,「副」從後角插入,「體」在前面紮根,全部役枝組合成輕松舒暢的花型。此外,輔助真、副、體的其他枝梢,統稱為「對待」。
池坊插花按照彎曲的「真」枝角度,決定對後角的「副」枝角度,以及對前角的「體」枝角度,並依照角度的大小,把花型分成真、行、草三種,而真行草三者又各自三種變化:真有真之真、真之行、真之草,行有行之真、行之行、行之草,草有草之真、草之行、草之草。
真的花型大多使用筒形花瓶,以插口至花瓶外緣的寬度與真枝彎曲度,來決定真之真、真之行、真之草三種變化。
行的花型使用薄面、寬口、壺狀等花瓶,與真的花型一樣,它也是以插口至花瓶外緣的寬度與真枝彎曲度,來區分行之真、行之行、行之草的。不過行的花瓶比真的花瓶口徑大一些;真枝的彎曲度也可以加大,花貌也就較有動感。
草的花型使用的花器分為水盆與雙層的筒、舟、月、掛等所謂草本花瓶。使用水盆時,像真與行一樣地區別草之真、草之行、草之草;但是使用草木花瓶時,則要依照真枝的下垂度來決定。
②草月流草月流是日本式插花現代化、大眾化的代表,插花時特別講究心正意誠的精神,內涵著崇高的理想,型態要生動,色調要調和,布置要適合,這就是草月流插花與眾不同的特色。
草月流花型分「基本花型」和「應用花型」。基本花型是花型構成的原則,分為縱長插法的「立真型」,橫長插法的「傾真型」,水平插法的「平真型」,低於水平插法的「垂真型」等四種。「應用花型」是由「基本花型」中花枝位置與角度變化所得,要考慮到花材、花器、擺放位置及裝飾環境的調和。「應用花型」是插花者表現自己個性與構想的重要手段。
草月流插花中以三枝主枝構成花型輪廓的主體,第一主枝為「天」***或稱真***,第二主枝為「地」***或稱副***,第三主枝為「人」或稱「控」。「天」是主枝的中心,也是決定其他主枝及作品大小的基準,「天」的長度依花器口徑加高度而定。大致上大型花型是口徑加高度的兩倍,中型是一倍半,小型則相等。「天」決定後,「地」是「天」的四分之三長,「人」是「地」的一半或四分之三長。主枝以外的花枝,通稱為從枝,能起到輔助主枝的作用,使作品趨於完美。
***3***日本式插花發展淵源
池坊自小野妹子之後,人才輩出。如十五世紀中期的池坊專慶.當時為了欣賞其優美的插花,群眾大批雲集而至。十五世紀日本室町時代完成了立華樣式,從立華產生出生花、盛花以及投入等樣式。立華通常以七個或九個主枝構成.名稱為真、正真、副、諱、見越、控、流、胴、前置。到十六世紀出了建立插花理論的池坊專應、專榮、專好。接著在十七世紀出了第二代池坊專好。其後在十九世紀初期,出現池坊專定。池坊插花發展至今已有四十五世。
中國文人插花對日本插花影響也很大。特別是明朝的《瓶史》一書傳到日本.許多人揣摩研究,形成和發展了很多插花流派.小原流也是其個的一個。同時,日本插花對藝術的內在思想採用中國儒家思想。例如,把三個主體花枝看成是天、地、人之宇宙。又如,創辦於明治時代的未生流.崇尚自然,富於寫實手法.其中包含了中國的陰陽五行思想。
草月流插花是日本近代新興的插花流派.注重造型藝術.把無生命的東西賦予新的生命力,具有獨創精神.是日本新潮流的代表。
日本插花的流派眾多,號稱有三幹流之多。
總之,不論是中國插花、日本插花.都屬東方插花的范疇.它是以線條的變化為主.將人的思想轉嫁在插花之中,表現出東方人的細膩、富於內含的特點。
⑹ 什麼是插花作品的意境
中國藝術插花的意境
插花藝術從其特點和藝術形式上通常分為東方插花藝術和西方插花藝術兩種。西方插花側重於以大量的花材插成裝飾效果好的圖案式,突出人為的理性的整齊的造型。
東方插花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其風格主要以體現花材的自然美、線條美和意境美為主要目的,其中意境的創作是中國插花藝術追求的最高境界,它根源於中國古老的文化藝術,體現了中國哲學思想中儒、道、佛文化所追求的自然境界,融入了中國詩、畫的文化內涵。
因此,意境的美是中國插花藝術對世界插花藝術的貢獻,也是中國插花設計創作中的難點。意境的深淺又是衡量中國插花藝術水平的最重要的標准。
一、意境的詮釋
中國藝術插花的重點就是意境的創作,按照現代《辭海》的解釋,意境是文藝作品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
因此,可以將藝術插花中的意境理解為:插花創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與按照主題所插出的插花造型共同構成藝術插花的意境,二者相互依賴,缺一不可。
插花人人可為,而作品的效果卻千差萬別。在我們所能欣賞到的插花作品中,有的作品讓人看了印象深刻,流連忘返;而有的作品卻不能給人留下印象。有的作品自然朴實,簡單、素雅,卻能讓人有美的感受;而有的作品雖然五彩繽紛,卻引不起人們的興趣,也即意境的差別所為。
一件優秀的插花作品,必須有創新的造型。正如香港著名插花藝術家鍾玉冰所說的插一盆好看的花並不難,因花朵本身已很美,但要將一些沒有艷麗色彩或特殊形態的花材,插出特色,令人留下難忘的印象,則須花更多心思。
做到這一點還只能算插花造型的優秀設計,更深層次的的美是在作品的主題引導下讓人產生與作者思想感情共鳴的東西,甚至受到啟迪,產生景外之景,弦外之音,兩者有機地結合才能達到較高的藝術境界。
正如《瓶史》中論及呈於象,感於目,會於心,而口不能言,口能言之而意不能解,劃然示我意象之表也,就是對藝術插花中意境的最好的詮釋了。
二、意境的形成
古人雲:欲知大道,必先知史,知之越多,愛之越深。因此,研究中國藝術插花中意境的形成,除了了解其文化根基外,必須了解其誕生的歷史,才能更好地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插花較早的國家之一,六朝時的史書已有關於佛前供花的記載,也是中國最早的插花記錄,在隨後的歷史長河中,插花隨著時代的變遷形成了不同的類型,包括早期的佛教插花、民間插花,之後的宮廷插花及文人插花。
其中,文人插花以其深刻的含義,結合清雅優美的線條造型,確立了它在中國插花藝術中的主導地位,並成為東方插花藝術的代表。
文人插花不單把花材看成是表現形式美的要素,而是以花傳情,借花明志,讓花成為表達情感意趣的傳遞者。插花作品也不僅是一件裝飾品,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作者自由充沛的心源和外界接觸時突然的領悟。
中國歷史上許多的詩人、畫家都涉獵過插花領域,如南齊的畫家謝赫、唐代詩人李白,宋代詩人楊萬里、陸游,明代造園家計成等都留下有關的詩句、繪畫及理論著作。
對東方插花形成作出傑出貢獻的、有名的插花專著《瓶花三說》《瓶花譜》《瓶史》則分別由明代的戲曲家高濂、畫家張謙德和文學家袁宏道完成,書中對花的含義、花的養護、插花的造型、手法都有詳細的說明,並由此奠定了中國插花早期較系統的理論基礎。
或許正是因為他們的介入,中國插花一開始即按詩、書、畫的創作原則行事,並刻意追求詩情畫意般的藝術境界。
三、意境的創作
意境,是藝術家審美的再現,是與生活形象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在有限的作品中表達無限而深遠的內涵。有景外之景,意外之意。插花創作被稱之為藝術創作,就是因為作品內涵之深遠,意境之深邃。
中國的藝術插花崇尚自然、師法自然並高於自然,善於利用自然花材的美來娛人、感人。不僅重視花材的形態美和色彩美,而且更注重所表達的內容美,即意境美。講究借物寓意,以形傳神,耐人尋味和遐想。
中國文學中直接與花有關的內容很豐富,古人常賦予花一定的精神含義。如用菊花臨秋獨放、梅花傲雪凌霜怒放,象徵著毫無畏懼的品格;蘭花高潔幽香,是淡泊名利的君子之花,象徵名士的高風亮節;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純潔無邪;松柏挺拔堅強,代表一種堅貞不屈、頑強向上的精神;報春花、迎春花寓意春色滿園,春光明媚;君子蘭代表君子之交,友誼萬古長青等等。
如將梅、竹、菊、蘭組合用到插花中藉以表達內心不畏嚴寒、高風亮節、潔身自好的感情,是古代文人非常喜好的。現代人賦予花的一定的語言,通過合理組合或諧音表達意境,也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中國民俗常喜歡吉祥,花意常伴吉利,如用百合寓意百年好和、萬事如意;水仙為水中仙子,神聖高潔;桃花預示好運將至,有大展宏圖之意;大麗花是大吉大利、大喜之兆的含義;萬壽菊象徵健康長壽;常春藤寓意白頭到老;勿忘我乃花中情種;萬年青比擬青春常駐;富貴竹為大富大、貴好運不斷等等。
藝術的境界在於美,所以中國藝術插花創作時,在確定了創作方向後,插出美的造型才能體現出美,表達出完美的意境。
創作者在確定了創作方向後基本上應對將要完成作品的造型的雛形在頭腦中有個初步的形象,此時可再經過細致的形象思維,運用繪畫原理在大腦中構圖,調整出花材最佳的比例、位置。最後定形整個作品的細部,然後可將具體的造型,以白描的方式畫到紙上,也可直接插做。
藝術插花一般只是作者藝術修養的凝聚和反映,所以創作的內容方向,不需要過多考慮環境和用途,重要的是作者想要表現什麼,能夠表現什麼,能夠表現得多深,從而決定所能創作作品的意境的深淺。
所以對於有一定插花技藝的創作者而言,創作方向的准確定位是最重要的,它可以最終決定作者是否能創作出意境奇、高、遠作品的重要的一步。
根據中國藝術插花意境的內涵,創作方向的確定可以主要從文學所包含的內容里、現實中的自然景觀和人造景觀里及構成插花的花材、器具等方面考慮,通過對它們的運用或從中得到的啟發激發創作的靈感。
(6)插花淵源擴展閱讀
藝術造詣
插花既不是單純的各種花材的組合,現代藝術插花不過分要求花材的種類和數量的搭配,但十分強調每種花材的色調、姿態和神韻之美。用一種花材構圖,也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不同的構圖以及與不同花材花器的組合,達到的效果則是完全不同的,這也就是藝術插花的表現力。
藝術插花最講究的是作品的意境,而對花材和花器的選擇幾乎沒有限制。插花構圖注重立體感和空間感,要留空白,以給人想像的餘地。藝術插花通過搭配組合,可以把非常不起眼的材料組織成具有高雅情趣的藝術品。這也是插花的魅力所在。
一件好的作品之所以有較高的藝術魅力和生命力,是由於作者能捕捉自然界最美的瞬間,進行藝術加工。既不是自然美的重復,也不是對他人作品的模仿,而是經過作者精心創作,具有獨特個性和表現力的作品。
藝術插花的作者,須善於觀察自然,敏銳地捕捉自然界花卉植物最美瞬間,積累花卉的形象,注意熟悉花卉的豐富語匯,具備一定的美學理論基礎知識,熟悉繪畫音樂,這樣才能不斷地創作出真善美的作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插花
⑺ 東西方插花藝術的特點有何不同
東方式插花主要是以農耕文化為底蘊的以一種悠久的古老文明為淵源的具有含蓄、抽象版的插花權形式。主要包括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東方插花也可以稱為典型的河流文化縮影,突出對線條、結構地崇拜,以簡潔明快為特徵來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其構圖布局高低錯落,俯仰呼應,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暢。
西方式插花則是以游牧文化為底蘊,以粗曠、豪放為主要特徵,極具征服感、隨心所欲、無拘無束的插花形式。由於歷史淵源的原因,西方插花結構氣勢龐大、顏色鮮艷而且用花量多。
⑻ 宋人花事——花器小賞
上次有幸參與了「 活動:宋人的日常花事 」(可戳鏈接了解一下),不如對雅緻的宋人花事中花器進行小賞。
插花作為宋代文人的四般閑事之一,在書房之內,可少不了插花的點綴。書房雖小,書擺放有序,書案之上筆、墨、硯台、鎮尺等,小小的香爐中焚著香餅,一旁精美的花瓶中插著花卉。
真是一方雅緻寧靜的小天地。
宋代可謂是插花發展的鼎盛時期。各式各樣的花也陪著各式各樣的花瓶。
從材質上看,陶、瓷、金屬、石、木等皆可作花器。按花瓶的體量來區分,大個的自然是擺在廳堂等空間大的地方,小的置於書桌、案幾上作為點綴。
花瓶和其他用途的瓶有不少相似,曾經用來裝酒、水或者其他物品的容器,有的也用來插花。比如放置在廳堂的大花瓶,可能就是來自於糧嬰食瓶。
小花瓶在宋之前,各種式樣的長頸瓶使用的很廣泛。插花也是它的用途之一,唐墓壁畫中就有手持長頸瓶插花的形象。
宋人所用的體現著雅趣的小花瓶,隨著傢具和室內陳設的發展漸漸興盛。
當時人們稱作「梅瓶」、「膽瓶」、「玉壺春瓶」等名稱的器物中,有一些便是作為花器來使用。(因為稱呼使用的廣泛,每一個稱謂里包括了不同用途的瓶瓶哦!)
膽瓶就有指放在幾案或枕屏旁邊的插花小瓶。
當時的人們很可能將長頸鼓腹、形狀有些像垂膽的瓶都視為膽瓶,可以說是一大類瓶的指代。
膽瓶造型優雅,線條簡單,鼓腹容水,修頸容枝,瓶口小而微侈。正好插置花枝。
本來作為酒具的玉壺春瓶在當時長的與大型膽瓶很像,除了用來盛裝美酒,也可以用來插花。
一般花瓶陳設,為了放置的穩固,還會給它加上一個器座。
宋人花瓶的一個重要來源便是用古器插花和製作仿古器的花瓶。
宋人好古,但卻不是將古物束之高閣,而是讓它們的古意融於自己的生活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花觚了吧。觚作商周銅器為酒器,如今見到的宋至明清的瓷器中的花觚,正是取自「觚」的造型。
插花中花朵保鮮也很重要,當時的人們對銅瓶插花的好處就已經有了認識。古銅器插花能夠「花色鮮明如枝頭,開速而謝遲」。這其中的科學道理呢?轉引如下:
另外,插花之前將花枝進行處理,也是能夠有助於花朵綻放的更久。
瓶花與佛教的香花供養有很深淵源,除了演變出室內陳設擺放的瓶花外,用於禮佛和祭祀的瓶花一直發展延續,明清時期的「五供」就有瓶花一對。
當然啦,也不要以為宋人的花事都是如此的清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更多的還是文人志趣。平時生活中,花團錦簇式的裝點也是受歡迎的。
ps:奈何知識儲備太少,美圖也找不到,用極簡主義參考講座內容和文章進行一下小賞吧!
⑼ 日本插花的文化淵源
日本插花人才輩來出,如源池坊自小野妹子之後,如十五世紀中期的池坊專慶.當時為了欣賞其優美的插花,群眾大批雲集而至。十五世紀日本室町時代完成了立華樣式,從立華產生出生花、盛花以及投入等樣式。立華通常以七個或九個主枝構成.名稱為真、正真、副、諱、見越、控、流、胴、前置。到十六世紀出了建立插花理論的池坊專應、專榮、專好。接著在十七世紀出了第二代池坊專好。其後在十九世紀初期,出現池坊專定。池坊插花發展至今已有四十五世。
中國文人插花對日本插花影響很大。特別是明朝的《瓶史》一書傳到日本。許多人揣摩研究,形成和發展了很多插花流派,小原流也是其個的一個。同時,日本插花對藝術的內在思想採用中國儒家思想。例如,把三個主體花枝看成是天、地、人之宇宙。又如,創辦於明治時代的未生流.崇尚自然,富於寫實手法.其中包含了中國的陰陽五行思想。
總之,不論是日本插花、中國插花.都屬東方插花的范疇.它是以線條的變化為主.將人的思想轉嫁在插花之中,表現出東方人的細膩、富於內含的特點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