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文化的名詞解釋
『壹』 [花卉與中西方文化]花卉文化
●中國花文化包括花卉文學、花卉畫、花卉工藝品、插花藝術、花卉食品、香花療法等一系列可以相對獨立的文化領域
●園藝生產落後的結果是,我們做城市綠化和景觀工程的時候,有時就沒法按照設計進行標准化建設
●中西方花文化最直觀的差異體現在用花的形式上,中國人喜歡梅蘭竹菊,而西方傳統中的典範之花是玫瑰
●我們對花文化的研究和對花卉的相應開發還不夠,這一問題應引起社會的重視
A
花草經過歷史文化的浸染,早已被賦予各種象徵意義,不懂花草,有時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問題
中國不僅是世界上花卉種類最為豐富的國度之一,亦為世界花卉栽培的發源地。中國人馴化、培育、利用花卉的歷史極其悠久。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由於花卉與中國人生活的關系日益密切,自然的花卉也就不斷地被注入人們的思想和情感,不斷地被融進文化與生活的內容,從而形成了一種與花卉相關的文化現象,和以花卉為中心的文化體系,這就是中國花卉文化。它包括中國花卉文學、中國花卉畫、中國花卉工藝品、中國插花藝術、中國花卉食品、中國香花療法等一系列可以相對獨立的文化領域。
為什麼要談花文化?我們喜歡花,並不表示我們就懂花。花草經過歷史文化的浸染,早已被賦予了各種象徵意義,不懂花草,有時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問題。我舉個例子,曾有個房產商給新樓盤做綠化,我一看就發現有問題,因為他在每戶門前種一棵石楠樹,而石楠樹在江南文化區多是墓地用樹,作為一般的景觀樹還勉強,種在家門口就不妥。什麼地方什麼場合栽什麼花,用什麼花,其實是有講究的,類似還有寺廟普遍種的植物,一般家庭也是不種的。也許有人會說,這不算什麼,花木不就是花木嗎,但是,從提升人們生活品質的角度來說,研究花文化是有必要的。
此外,研究花文化,還是為了創造更多的物質和精神財富。1992年,我參觀了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家大型園藝公司,叫“Lone Star Growers”,白宮冬季的用花就是這家公司提供的,國內到目前還沒有一家園藝公司能達到它的先進程度。園藝生產落後的結果是什麼呢?比如我們做城市綠化和景觀工程的時候,有時就沒法按照設計進行標准化建設。這家公司有“色彩部”,生產各種顏色的應時鮮花,比如很普通的紅色聖誕花,1992年一盆就可以賣8美元,利潤是很高的。甚至連山野里的野草,這家公司也會專門栽培並做出商標,然後批量化生產,也能賣4到5美元。我特意去查了它生產的野生植物種類,其中有一些甚至在南京紫金山上也有分布。可見我們身邊的植物資源還有很大的利用空間。
B
食用花卉、葯用花卉,成為中國人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生命行為,並演化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中醫葯學
先來說說花卉食品。食花作為一種神奇而迷人的飲食文化,曾經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隨著社會的發展,這一現象在一些國家消失了,而在中國則發展成為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不僅在平民百姓家裡時有鮮花食品擺上餐桌,寺院素齋中也常見鮮花的成分,這種美味佳餚甚至還進入皇宮御膳,成為宮廷菜餚的一個重要類別——花卉鮮果菜。公元前300年左右,屈原就有關於食用木蘭、菊花的詩句,此後兩千多年間,人民開發出了許多美味的花卉食譜,比如桂花、菊花、金銀花、玫瑰花、槐花等,都是百姓熟知的食譜內容。雲南地區有食用杜鵑花與白花羊蹄甲的傳統,當然並非所有種類的杜鵑花都可以食用。重慶有一家花卉餐廳,所有菜餚都與鮮花有關,布局類似生態餐廳,服務員也都經過精挑細選和職業培訓,營造了餐廳整體的氣氛。
再來看香花療法。在中國豐富的花卉資源中,有許多種類具有多種多樣的葯用價值。中國人用這些葯用花卉防病治病,成為他們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生命行為,並演化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中穗芹醫葯學。香花療法則與中醫葯學上以花卉入葯而防病治病的途徑不一樣,主要是利用正在生長、開放的鮮花,根據病情選擇不同的品種,或種植慧族啟於庭園,或盆栽於室內,讓病人密切接觸,從而發揮其康復作用。香花療法是中醫養生學和中醫康復學上的一個重要方法,它與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興起的“園藝療法”頗為相近,但有關的文學記載和應用歷史比後者更為悠久。比如,目前被廣泛應用的香花療法中,解郁的有牡丹花、芍葯花、桃花、梅花、茉莉花、蘭花、桂花、紫羅蘭、木芙蓉等,可適用於情緒不樂、抑鬱寡歡的病人;
寧神的有菊前如花、百合花、水仙、蓮花、蘭花、茉莉花等,可適用於煩躁易怒、性急、失眠等症;
增智的有菊花、薄荷、茉莉花等,可使人思維敏捷,有利於兒童智力發育;
散寒的有丁香花、梅花等,可適用於虛寒症狀等。
C
以花卉為題材的文學作品、中國花卉畫等,是把花卉的自然美轉化成了文學藝術美
首先來看以花卉為題材的文學作品。中國歷代以花卉為題材的詩詞歌賦、小說、戲劇等文學形式不可勝數,其中數量最大、成就最高的是詠花詩詞。《詩經》中提到的花花草草,不計重復竟多達132種;
《楚辭》里,屈原也描繪了大量花木香草。不過,這些都是只是以片言只語借花草比興寄託,並無以詠花為主的篇章;
直到六朝時代才出現典型的詠花之作,詠花詩這一門類才繼田園詩、山水詩之後正式形成,從此歷久不衰,後來更擴充到詞中。歷代許多詩人的詠花名篇以及他們與花的佳話和軼事被《全芳備祖》、《廣群芳譜》等收藏匯集,一直流傳至今。迄於清代,前人留下的詠花詩詞粗略統計不下3萬首。
除詩詞外,以花為題材的小說、戲劇作品也頗多名篇佳作。如明代湯顯祖的《牡丹亭》,劇中以花名作為唱詞問答,其中《冥判》一折,就涉及花名近40種。《聊齋志異》里也頗多花仙、花精等形象。在中國古典小說中,吟詠花卉最為豐富亦最為成功的當首推《紅樓夢》,曹雪芹繼承借鑒了以往詩詞歌賦、小說、戲劇中經常出現的花木題材,並加以發展和妙用,諸如富貴的花、清幽的花、斗寒的花、遲謝的花、結子的花、解語花、並蒂花,以及鮮花著錦、澆花葬花等情趣迥異的境界,喜則以花為戲,悲則以花志痛,把花卉的自然美轉化成了文學的藝術美。
再來看中國花卉畫。花卉自古即是中國畫有力的中心題材,無論是錯彩鏤金的工筆重彩,還是講究筆墨韻味、自然清新的水墨花卉,均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不同的花卉組合具有不同的涵義,構成中國花卉畫中約定俗成的象徵意義。比如荷花與梅花組合而成的花卉吉祥圖案象徵“和和美美”,插在瓶中的牡丹象徵“富貴平安”,這些是與漢語有關的中國花卉文化,與西方人的花文化不同。
D
花卉被賦予了人的感情和期望,中西方花文化最直觀的差異體現在用花的形式上
下面我們來看看中西方花文化的一些異同。西方人非常推崇中國花木,英國有一本園藝書,開篇說“歐洲的花園,如果沒有中國的植物,特別是,如果沒有中國的常綠杜鵑,就不能稱之為花園”,可見中國花木在世界園藝的地位,但我們還沒有把這一點好好利用起來。
中西方花文化最直觀的差異體現在用花的形式上。比如中西方的花園是完全不同的,以巴黎盧森堡宮門口的花園為例,除了草坪以外,四周完全用應時的花卉布置。而中國的花園喜歡利用各種自然景觀來創造一個微縮的自然環境。再比如墓園規劃,西方人喜歡在墓地種植名貴花卉,因為在他們的宗教信仰中,人死後想要進天堂,墓園作為人生的歸宿也一定要是一個非常美麗安詳的地方,所以西方人喜歡在墓地種植中國山茶花、南天竹、中國月季、桂花等花木;
而中國人的墓地往往栽植石楠樹、刺柏等耐寂寞、耐乾旱的植物,是因為多數中國人只在清明掃一次墓,這就要求墓地植物不需打理也能養活。
要了解花卉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受歡迎的程度,從藝術作品中可知一二。中國人顯然喜歡梅蘭竹菊;
而西方傳統中的典範之花是玫瑰。在西方符號學中,玫瑰是心靈、宇宙之輪的中心,以及神聖、浪漫、情愛、完美無瑕的象徵,聖母瑪利亞就被稱為“天堂中的玫瑰”;
此外玫瑰還與永生有關,羅馬玫瑰節期間,人們常將玫瑰花瓣撒在死者的墓上,羅馬皇帝也頭戴玫瑰編成的花冠;
盛開的玫瑰常用來表示凡人終有一死,紅玫瑰還具有吐出的鮮血、殉難、死亡與再生的象徵意義。花的語言,或者說象徵意義,與花卉包括植株的形態有關。比如石榴在西方具有**、生命力的象徵,但在中國是多子多孫的象徵。英國畫家羅塞蒂在一幅作品中描繪了女神普羅塞耳皮娜手握一個咬過的石榴,她每年春天重返人間,使大地回春、萬物復甦。
中西花文化也有一些相似性。花幾乎在世界各地都是美麗、春天、青春和溫柔的象徵,同時也常常代表純潔、和平、思想的完美、生命的短促和天堂中的種種快樂。中西方人都喜歡將花與女性聯系起來,因此許多女孩都以花卉來命名。中國的女孩名字中常帶有“桂”、“蓮”、“蘭”、“菊”等,而西方人則喜歡用“玫瑰”、“百合”、“紫羅蘭”、“鬱金香”等為女孩取名。花的世界與人類世界的緊密聯系還可以從中國花卉的名稱中體現出來。君子蘭、仙人掌、羅漢松、美人蕉、湘妃竹等都是以人命名的植物,中國的古人是根據傳說、花卉的用途和外觀來為花卉命名的,花卉被賦予了人的感情和期望。
E
我們對花文化的研究和對花卉的相應開發還做得不夠,中國花文化應該得到社會的重視
比如,玫瑰花可以泡茶、入葯,還可以做成玫瑰醬,現在有專門種植玫瑰花的苗圃,但多是粗加工後把原料賣掉,如果能把花卉深加工,市場潛力會很大。有些城市綠化大量選用不適合當地氣候水土的植物,不但成活率低,而且經常需要在嚴冬時節給植物進行特別保溫,這些都大大增加了綠化成本。再比如,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州花是魯冰花,德州專門有一個部門在做魯冰花的推廣工作,一旦達到相當的影響力,就可以充分開發潛在的效益。南京的梅花資源也還有很大的發掘空間。
上世紀90年代,我無意中發現了一本關於靈芝的專著,靈芝是中國的,但這本書是一個加拿大人寫的。後來我與書的作者在一次會議上見面,他告訴我,其實他對中國文化所知甚少,只是在中國旅行的時候了解到靈芝,回國後就開了一家關於中醫養生的診所,種植並推銷靈芝產品,收入十分可觀。他有兩個主要的銷售渠道,一個是紐約的世界癌症研究中心,另一個是東南亞地區,比如中國香港。也就是說,中國人竟然會去買加拿大生產的靈芝產品。可見研究中國花文化大有可為,中國花文化應該得到社會的重視。
有一種盲人花園,以紐約的“海倫·凱勒盲人花園”為例,充分考慮盲人遊客具體的身體狀況和獨特的生理條件,突出“花香”,並培植擁有特殊形狀或長有粗大葉脈的植物為主,以便失明者撫摸,同時,為了讓失明者進一步了解花園里的植物,在絕大多數的花草樹木旁邊都立有“標示”牌,上面印著盲文。建設這種花園,有助於提升盲人的生活品質。義大利有一座專門為休閑度假而建設的花園城市Cervia,以各種各樣的大小花園為賣點,它只有2萬左右的居民,但僅2007年就吸引了383萬的過夜遊客。
『貳』 花卉名詞解釋
1. 露地花卉:凡整個生長發育周期可以在露地進行,或主要生長發育時期能在露地進行的花卉均屬此類。2. 花卉裝飾: 花卉裝飾是利用切花或盆花及其藝術造型對室內和建築物環境所做的美化布置3. 光周期及光周期現象;植物通過感受晝夜長短變化而控制開花的現象稱為光周期現象。也有人給光周期現象下了個廣義的定義,植物通過感受晝夜長短而控制生理反應的現象4. 扦插: 扦插也稱插條,是一種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莖、葉、根、芽等(在園藝上稱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後就可栽種,使之成為獨立的新植株。在農林業生產中,不同植物扦插時對條件有不同需求。了解和順應它們的需求,才能獲得更高的繁殖成功率。5. 花卉抑制栽培: 開花期比自然花期延遲的稱為抑制栽培。6. 春化作用及春化處理;春化作用:最初的定義只指為了促進花芽形成,對發芽種子給予一定時間的低溫處理,但其後不僅對發芽種子,還指對生長的植物給予低溫處理也能促進花芽形成。春化處理:有些花卉需要低溫條件,才能促進花芽形成和花器發育,這一過程叫做春化階段,而使花卉通過春化階段的這種低溫刺激和處理過程則叫做春化作用。7. 分生繁殖:將叢生的植株分離,或將植物營養器官的一部分與母株分離,另行栽植而形成獨立新植株的繁殖方法。8. 花卉促成栽培:利用技術措施,使花卉提早開花或推遲開花的栽培方法稱為促成栽培。例:春天開花的鬱金香,利用促成栽培,可提早在春節開放,這樣既增加了花的價值,也豐富了人民生活。促成栽培使多種花卉周年供應,也可使多種花卉在同一時期開放,不但增加收入,而且美化了室內外環境。9. 上盆和換盆:上盆;當播種的花長出4-5片嫩葉或者扦插的花苗已生根時,就要及時移栽到大小合適的花盆中,這個操作過程叫做上盆。換盆;花盆也叫翻盆,隨著花卉植株逐漸長大,需要將花卉有小盆移到較大的盆,這個過程叫做換盆。10. 長日照和短日照花卉:長日照花卉;這類植物要求較長時間的光照才能成花。否則在較短的日照下,便不能開花或延遲開花。短日照花卉;這類植物要求較短的光照就能成花。短日照花卉每天需要12個小時以內的日照,經過一段時間後,就能現蕾開花。如果日照時間過長,就不會現蕾開花。11. 一二年生花卉:在當地栽培條件下,春播後當年能完成整個生長發育過程的草本觀賞植物稱一年生花卉;秋播後次年完成整個生長發育過程的草本觀賞植物稱二年生花卉。12. 花期調控:花卉生產中,為配合 市場需要,經常使用人工的方法,控制花卉的開花時間和開花量。常採用控制溫度·光照·水分·養分等措施,計算好播種·扦插·修剪·打頂的時間,適當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以滿足花卉的開花和成花的要求,達到花期調控的目的。這是盆花生產的關鍵技術之一。13. 無性繁殖:無性繁殖是指不經生殖細胞結合的受精過程,由母體的一部分直接產生子代的繁殖方法。在林業上常用樹木營養器官的一部分和花芽、花葯、雌配子體等材料進行無性繁殖。花葯、花芽、雌配子體常用組織培養法離體繁殖。生根後的植物與母株法的基因是完全相同的。 用此法繁育的苗木稱無性繁殖苗。14. 花卉學:花卉的定義包括狹義與廣義兩個方面,狹義概念:「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卉」是草本植物的總稱,狹義的花卉,僅指草本的觀花植物和觀葉植物。15. 花芽分化階段:花芽分化:植物由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化的過程。
『叄』 什麼是花文化
中國是詩的王國,更是花的國度。全世界約有花卉3萬種,原產於我國的花卉就有1萬—2萬種。世界許多國家特別是歐洲國家為此贊譽「沒有中國的花卉,便不成花園」。賞花、愛花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各種花以其獨有的方式深入中國人的文化生活,中國的文化傳統也賦予了她們不同的文化品格。古往今來,許多名人不僅觀賞花的秀韻多姿,而且更在贊美之餘,還要品嘗花的美味,領略大自然的精靈,在食文化中留下了許多千古佳話。當然也寫下了不少流芳千古的佳句。這足以說明國人對花有著剪不斷情,解不開的節!
中國花文化情結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人欣賞花,不僅欣賞花的顏色、姿容,更欣賞花中所蘊含著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陶淵明之「採菊東籬」、林靖和之「疏影橫斜」、周敦頤之「出污泥而不染」、孔夫子之「蘭當為王者香」、蘇東坡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中國繪畫的一大半兒就是畫花卉。有的人窮其一生,就是為了把一種或幾種花畫好。畫好一種花是不容易的。中國有多少以花命名的女人?中國有多少花被女子用做名字?這在外國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
1、花的認識
同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樣,中國人民也天生愛美,愛花,視花為美,與花媲美。因此視花為美的化身,美好幸福的象徵,已成為世界共同的語言。然而,中國人對花的認識和情感並不僅限於此,而是有更為深刻的認識和濃厚的情感。在中國人看來,花是有靈之物。人們賞花,除了常識它那靜態的外部形態美之外,還善於觀察欣賞它那動態的生命變化之趣。另外,中國人還認為花是有情之物,不僅娛人感官,更撩人情思,能寄以心曲。中國人對花的這種看法和情感是觀花之後由悟性而得來的一種藝術境界。對花產生了更深一層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寄託。因此,中國人世世代代愛花賞花就是認為花能使人賞心悅目.花能暢神達意,花能陶冶情操。花中蘊含看文化,花中凝聚看中華民族的品德和節氣。
2、花的文化內容
花文化無疑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困此花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也必然隨看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興衰而起落。中國花文化從一出現起,就深受中國繪畫,書法,文學,藝術,造園工藝等傳統文化藝術的影響並隨之而發展,所以中國花文化是在濃厚的傳統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當然也是與古代的神話傳說有看密切的關系,與歷史上儒、道、佛、諸家思想密不可分。
從考古遺跡中證實,在沒有文字的原始社會里,特別是舊石器時代晚期,我們的遠古祖先將大自然中美麗的花草樹木引入生活中來,在粗製的石器上刻劃各種花朵的紋樣,甚至染上漂亮的色彩,用來美化生活,這可能就是中國花文化的最早表現形式。到新石器時代(距今上萬年以前〕文化也有了進一步發展,在當時花以實用和美化相結合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花卉的文字記載,最早始干公元前11世紀商朝甲骨文中。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花卉在中國人民生活中物質上和精神上都起著相當大的作用,特別是花卉賦於感情色彩和象徵意義。標志著中目花文化開始走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殷。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一公元220年),百了插花藝術的萌芽。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中國花卉應用的技藝已很高超,對花的鑒賞也十分高雅,開始步入較高層次的藝術享受和藝術創作境界。至隋,唐和兩宋時期,中國花文化的發展已進入昌盛和成熟階段。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隨著大唐盛世的百業興旺,宋代穩定與繁榮,帶來了中國花卉業的空前絕後發達,舉國上下種花。賣花,賞花和插花蔚然成風。據傳。當時點茶,掛畫,燃香和插花合稱「四藝」,成為社會上特別是文人士大夫階層文化修養和風雅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期,花卉的科技書籍,花卉的文學作品,花卉工藝品和花卉繪畫以及盆景,插花等藝術品層出不窮。成績輝煌,可稱中國史上花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
明清兩代,是中國各類花卉著作甚多且內容全面豐富,科學性較強的時期。標志著中國花卉栽培和應用理論的日臻完善和系統化。
清未以來至新中國成立前夕,由於統治者的軟弱腐敗,帝國主義的侵略,中目連年戰患,國力下降,經濟衰退,花卉業停滯,花田幾盡荒蕪。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隨著目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城市園林建設逐漸受到重視。花卉業得到空前發展,花文化又呈現百花芥放的新局面。花卉成為社會重大節日和社交活動中必有之物,成為城市的象徵和標志。成為大眾文化娛樂活動的一部分。成為居家住戶美化生活的一部分。5000年的中華民族歷史,創造了豐富燦爛的中國花文化,中國花文化成為東方古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根植於中華沃土裡,生長於大眾生活之中,並深得其他姐妹文化藝術的素陶和影響而茁壯成長起來。中國花文化具有濃厚的傳統文化基礎,富有民族風味的特色,內容廣泛豐富,表現形式多姿多彩。中國花文化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描述歷代社會生活中各種花事活動的情景,諸如各朝各地的花市,花展,花節盛況,藉以展現繁榮歡樂的社會歲月風貌。
⑵直接表見或描繪各種名花異卉的瓊姿仙態之美,以展示大自然的美景,使人獲得美的享受。生活的樂趣。
⑶介紹古今名人賞花贊花或育花的種種趣事,以此增加人們的生活知識和樂趣。
⑷以花為題,借花傳情,或闡述人生哲理,起以教育作用,或表示祝願,希望和祈求,或表達個人的種種心態與冥想。
⑸介紹花卉栽培的知識,信息。經驗以及科學新方法,新技術等等供人們學習參考中目花文化的表現形式十分豐富,按大類劃分有花卉的專業科研與教育,有直接的花卉商品產銷,有園林中的各種應用,還有更多是以文學形式,以繪畫。雕塑,盆景,插花,歌曲,舞蹈等眾多藝術形式表現出來的。活潑多樣,令人喜聞樂見。具體的有花書,花詩,花畫,花歌,花舞,花膳,花飲,花織錦,花工藝品以及花節,花神,花會,花語等等,各具特色。
3、賞花情趣與特點
中國人視花有靈有情。隨著科學文化的進步與發展,丟弄了那些封建迷信和宗教色彩,而用充滿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憧憬美好幸福未來的情感附之於花。藉以謳歌社會和人生中的真,善、美,從而形成了特有的審美觀。首先,表現在用花,贊花和賞花的著眼點上,中目人既重花卉外形之美,也重花的興謝枯榮的內在之美,更喜追求由觀花而得的心靈感受的韻味之趣,以達到賞心悅目的快感。這種審美情趣說明中國人贊花、賞花的目的是雙重的既要求有裝飾美化的實用效果,又要求有暢神達意的精神享受。從中得到啟示,激勵以及情操的陶冶,所以無論以何種形式表現花的美,特別是花卉造形藝術方面,人們極其注重形式與內涵的統一和諧之美,與許多傳統文化藝術一樣,要求以形傳神,形神兼備。其次表現在用花,贊花。賞花的表達方式上,中目人既喜歡有直接客觀的描,訴,詠,唱、觀等方式表現或欣賞花卉自然之美與裝飾效果,但更喜歡借花明志,以花傳情的表現主觀的感受之情,故而常將花寓以多種吉祥美好的象徵意義,使花人格化甚至神化,然後採用比興寄託的手法,以此通過聯想而意會其深遠的意義。
『肆』 花卉文化的人文屬性
花卉對於需求者主體的功能需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擺飾功能 很多花卉的功能已經不局限於欣賞功用。更重要的是用來美化居室,表達心理的宏大願望。如月月紅的擺放,不僅是要讓花卉表徵自己的心願,也讓別人同樣感受一樣的心願。
此外,通過花卉還可以發揮其重要功能。花卉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另一種全息式語言。
花卉文化特徵 花卉文化一旦形成,就特別顯示出以下主要特徵:
交際勵志性花卉文化,其本質意義已經不局限於上述主要傳統特徵。它還能發展當代社會人特別注重交際的作用。通過這種花卉文化精神的傳遞促進作用,使人們生活的更健康,更和諧,更有情趣。而這些變化完全是藉助於花卉這個無聲的語言內省地完成的,也是最有說服力的語言。因為,人人無法拒絕對美好事物,美好品質,美好人生的期盼與追求。花卉文化因不同的花之文化向不同的人們傳遞不同的高級文化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說,發展好花卉文化其實也是促進社會文明和諧發展的助推器。例如,在各種交際為,為適宜對象送上得體的花卉,一方面,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標准,同時,也傳遞和寄託送花人的美好祝願或者對對方美好品質或者行為的很好的承認。
『伍』 花卉的栽培技術及花卉文化
1.澆水
平時澆花不要沒事就澆水,盆土稍微干一點沒關系,花盆最怕的事情就是每天都濕乎乎的,特別是那些花盆比較大,比較深的花盆,很多時候雖然表面幹了,其實盆底還是濕的,所以經常澆水就容易造成爛根的情況發生。
2.盆土
一般來說從花卉市場買回家的花,都帶有盆土,剛買回家不要急著換土換盆,一般需要在家養一段時間適應了之後再換盆,換盆的時候最好帶著原土換盆,這樣基本上不會傷到根系,也就沒什麼問題了。
一般來說普及率比較高的花卉養護的難度都比較低,像銅錢草、吊蘭、綠蘿、長壽花、滴水觀音、豆瓣綠、鴨腳木、吊竹梅等等都是非常好養的花卉了,總之在買花的時候還是需要了解下花草的習性,這樣也會有針對性的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