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古花卉紋樣

古花卉紋樣

發布時間: 2023-07-24 23:22:33

❶ 這是古代的哪一種花卉紋飾

這個碗上的花紋是纏枝蓮紋,
也稱串枝蓮和穿枝蓮,
纏枝蓮是以蓮花為主體,
以蔓草纏繞而成的圖案。
纏枝蓮紋最初興起在宋代,
到了元、明、清這三代就非常盛行。

梅花紋樣寓意

梅花紋樣寓意

梅花紋樣寓意,梅花在每年的春冬兩季開花,花朵顏色繁多,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梅花是在冬天盛放的鮮花,我和大家一起來看看梅花紋樣寓意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梅花紋樣寓意1

瓷器梅花紋寓意也是一種美好祝福的意思,梅花紋是喜聞樂見的傳統美好寓意之一,梅在古代所代表的是:福、祿、壽、喜、財等多方的寓意,也是一種長壽的象徵,因為梅有老樹新開的一種寓意,因此選擇這種花紋也成為很多瓷器中比較理想的方向,其實這種花紋也根據朝代的不同在外形上的表現手法也不同,這是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因此呈現的梅花效果也會有很大的不同。

其實瓷器梅花紋寓意還是很直觀的,這也是一種很美好的祝福寓意,不過在釉色和手法上也就根據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區分,但是每一種梅花的表現都栩栩如生,具備非常真實的效果,所以選擇這種花紋才是瓷器中比較理想的一個方向。同時作為一種花紋還需要了解到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比較直觀的一點就是每一瓣梅花的效果表現的更有特點,無論是在顏色還是在細節上都處理的更好,從而展現了更好的效果,由此可見這種花紋所展現出來的效果也非常不錯,在選擇瓷器的時候更要慎重。

梅花紋樣寓意2

梅花的簡介

梅花,又名梅,別名:春梅、干枝梅、酸梅、烏梅,薔薇科、杏屬小喬木,稀灌木,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片卵形或橢圓形,梅原產我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許多類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觀賞,還可以栽為盆花,製作梅,與蘭、竹、菊並稱為「四君子」。還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

梅花的花語是什麼?

梅花的花語是凌霜斗雪、迎春開放、風骨俊傲、不趨榮利、堅強、忠貞、高雅。

梅花的象徵寓意是什麼?

1、五福的象徵寓意

梅花五瓣,便是象徵五福。梅花的第一瓣象徵著人類最渴望的和平,第二瓣象徵快樂,第三瓣象徵順利,第四瓣象徵長壽,第五瓣象徵幸運。它的存在是一種精神,它身體的任何一個部分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象徵意義,真正的做到「為自己代言」。

2、吉祥幸福的象徵寓意

在我國民間,梅花被寄寓了傳春報喜、吉祥平安之意。古人認為梅具四德:初生蕊為元,開花為亨,結子是利,成熟時為貞。後人則認為梅花五瓣象徵五福,即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

3、高潔孤傲、堅忍不拔的.象徵寓意

梅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象徵著堅韌不拔,奮勇當先,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作為歲寒三友之一,自古以來,人們都對它贊賞有加,歷代文人都留下了動人的作品來贊美梅花的精神品格,「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的崇高品格和堅貞氣節,它不與百花爭春的高潔之美。因而,梅花又有作為品格堅強、高風亮節之人的象徵

4、美人的象徵寓意

因梅花的生長特點,使它有霜美人、冷美人等諸如此類的稱呼。有詩「家住寒溪曲,梅花雜暖春,學妝如小女,聚笑發丹唇」,多以梅花形容嬌俏少女。

5、友誼的象徵寓意

古往今來的詩人們還將梅花作為友誼的寄託。陸凱《荊州記》中寫道「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他自江南寄一枝梅花贈與遠方的范曄,梅花寄託了兩人深厚的友誼。大詩人蘇軾也有詩句雲「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消魂」。

梅花以它的堅貞不渝、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梅花是歲寒三友之一,自古以來,人們都贊美她的傲雪精神,她的孤獨的不與百花爭春的高潔的美。所以,她象徵高潔、堅強的人。

小結:梅花是代表著高傲,有著不畏嚴寒而開放,是象徵著堅強的花朵。梅花的精神,給人傳遞的是正能量,一種堅持的精神。對於梅花大家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面評論,一起來探討!

梅花紋樣寓意3

梅花的寓意和象徵

1、五福福氣

在梅花的寓意象徵意義中,有著五福的福氣的寓意,它的五朵花瓣,分別代表了長壽、富貴、康寧、終命和好德。因此在梅花盛開時也就象徵著五福的福氣即將到來,會為人們帶來好運,使其幸福。

2、高潔隱士

因為梅花多在寒冬盛開,伴隨著皚皚白雪綻放著自己的高潔之美,所以它還象徵著高潔隱士,有著高尚人格的寓意。常常對於那些隱居山林有著高尚品格的人,就可用梅花來進行形容,表示對其的稱贊。

3、堅毅氣節

其實堅毅氣節也是梅花的一種寓意象徵意義,它不和一般的花在溫暖的春季開放,卻要在忍受寒冷天氣以後開花,因此也就體現了一種堅毅不拔的氣節。在我國更是用梅花來象徵不屈不饒、堅毅自強的民族精神。

4、吉祥喜慶

和其五福福氣的寓意象徵意義極其相似,梅花還有著吉祥喜慶的象徵寓意。因為梅花盛開之後就會迎來萬物復甦的春季,代表了一種生機與喜悅,所以它也就有了吉祥喜慶的寓意,是報喜傳春的代表花卉。

❸ 纏枝紋的盛行於明代

纏枝紋是明代最具表現力和融合性的代表性植物紋樣,分析了纏枝紋的基本概念;論述了纏枝紋兩種最基本的構圖形式,即「S」形和「冏」形構圖樣式,這兩種基本骨骼形式能夠適應多種主題花卉的表現;從吉祥文化入手,闡明纏枝紋是把人們的吉祥寓意通過纏枝紋樣物化在各種生活物件上了;雖然纏枝紋還融會了異域優秀的紋樣,但它始終沿著本民族傳統藝術的主脈而發展變化,使其吉祥的寓意代代相傳。 植物紋樣在我國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從新石器時期的簡單植物陪襯紋飾到隋唐時期植物紋樣第一次大發展,植物紋樣逐漸展現出靈活、生動的裝飾面貌。隨著宋元時期花鳥繪畫的重視和發展,加之明清吉祥寓意和世俗文化的浸染,促使植物紋樣在明清時期又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呈現出豐富多樣而又一脈相承的時代特徵。明代是中國吉祥文化高度發展的時期,「明代的紋樣,在傳統圖案的基礎上,凝練升華,達到了高度的樣式化,具有濃厚的裝飾美。如果說漢代的紋樣是我國古代前期工藝文化成熟的縮影,那麼,明代的紋樣則是我國古代後期工藝文化結晶的標志。」
纏枝紋正是明代這一特殊時期,最具表現力和融合性的代表性植物紋樣。它在前代紋樣的發展基礎上,在明代吉祥文化的充分浸染下,延續極具特色的傳統構圖樣式,加之豐富多樣的構成要素,演繹出鮮明、直觀的時代特色,體現出中國傳統裝飾紋樣極具生命力和包容性的突出特點。 纏枝紋樣是中國漢族傳統裝飾紋樣的一種,又稱「纏枝花」、「萬壽藤」,在明代甚為流行,一般說來它是藤蔓型卷草紋的延續和深化,其基本構成是使植物的枝莖成藤蔓狀,骨骼呈曲線形或圓形分布,以波浪形、回轉形或蝸旋形等枝莖樣式進行扭轉纏繞,並配以葉片、花朵或果實,其中花朵和果實為表現主題,而枝莖和葉片則為骨骼陪襯。關於纏枝紋的概念界定有很多,田自秉先生對纏枝紋有這樣的解釋:纏枝花是以花莖呈波狀捲曲,彼此穿插纏繞,……有永遠常青、連綿不斷的吉祥意義……因纏枝的花朵不同而有各種名稱,以牡丹為花頭的叫「纏枝牡丹」,以蓮花為花頭的叫「纏枝蓮」,以菊花為花頭的叫「纏枝菊」,以牡丹、蓮、菊等多種花為花頭的叫「纏枝四季花」。
《說文》對「纏」字的解釋是:「纏,繞也,從糸廛聲」,所以「繞轉纏綿」是纏枝紋樣的一大特點。如圖1所示為明代典型的圓形骨骼纏枝紋,附有葉片和花朵的枝蔓自由穿插繞轉,形成了互相纏繞而不牽絆的繁盛狀態。這種紋樣形式是在延續前代傳統紋樣形式的基礎上,在不同的時代環境背景影響下不斷發展演變而來的。 纏枝紋是明代流行的裝飾紋樣,其組成形式繁復多樣,但從紋樣的發展演變來看,明代纏枝紋樣與前代植物裝飾紋樣中的忍冬紋、卷草紋有著共同的一個特點,就是以某種植物的藤蔓或枝葉進行繞轉,雖然用以繞轉的素材不盡相同,但是它們的基本形都是在傳統的構圖法則影響下發展變化的,即太極圖式構圖法則(「S」形)和「冏」形構圖樣式(如圖2所示)。
太極圖陰陽魚構成的動感「S」形被南宋易學家張行成(生卒年不詳)載入《翼玄》中之後[3],更加確定了這種「S」型的構圖法則,被古人認為是最優美、最合矩的格式圖。從明代纏枝紋樣圖像資料可以看出,其構圖法則就是在太極圖中的「S」形構圖的基礎上,經演變而發展豐富起來的。如圖3所示為明代的纏枝牡丹紋、纏枝菊花紋、纏枝西番蓮紋等常用樣式,雖然起伏回轉的枝莖在花朵和葉片的掩映下顯得忽隱忽現,但仍然能夠看出其整體走向呈現「S」形,植物莖葉以固有的弧形自然形態,經過繞轉,形成波形不同、動感各異的「S」形框架。加上與此相適應的俯仰相對的花朵,形成了花繁葉盛、枝轉葉舞的紋樣形式。在構圖上,明代纏枝紋樣中還能看到冏形構圖法則的身影,冏形是我國傳統圖案構成的典型代表(如圖2右圖所示),「主要特徵是從一個圓圈的邊緣向中心展開三個鉤線或者是四、五個鉤子(最早是三個鉤子)。三個鉤子又發展為三組同樣式的紋樣,……三個鳳形、三支花、三支果。」雷圭元先生這里所說的幾組「同樣式的紋樣」和「沿圓圈邊緣向中心展開」的構成特點,與纏枝紋樣中出現的沿枝莖分布的葉片的生長動勢非常類似(如圖1中心圖案所示為)。同樣式的葉片、勾狀小莖、花朵,以及其他圖形元素組成的「同樣式的紋樣」,沿著扭轉的枝莖展開分布,與俯仰有序的主花、回轉起伏的枝莖相呼應,形成生動有序的冏形構圖形式。
由此可見,明代纏枝紋樣的構圖形式是將太極圖「S」形的構圖特點和冏形構圖法則完美融合的體現,在傳統構圖法則與自然植物形態的相互映照之間,不僅使人驚嘆於前人的創造意識,也感嘆纏枝紋樣這一藝術形式所具有的極強的構成能力,纏枝紋的構圖形式就是對傳統紋樣藝術精神靈活變通的繼承和發展。 明代是中國吉祥文化發展的高峰時期,同時也是內外文化碰撞的交流時期,纏枝紋作為這一特殊時期廣為流行的裝飾紋樣,以其回轉纏繞的構成形式、豐富有序的組合法則,明確生動地表達出明代百姓熱愛生活、渴望幸福的世俗心境。特別是明永樂、宣德時期由於鄭和七下西洋,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地區的友好關系,而東南亞地區受伊斯蘭文化影響較深(如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伊斯蘭國家),帶動了融合伊斯蘭裝飾特色代表性紋樣的多種工藝品(特別是陶瓷用品)的外銷,實現了豐厚的經濟效益。
人們渴望吉祥的心理由來已久,盡管在不同的歷史時期表現各異,但從古至今未曾停息。在遠古時期,由於對生存環境的諸多未知,人類寄託「吉祥」的期望於各種神秘力量的庇佑,庇佑自己和種族能得以生存和幸福,這種對「生命」的基本渴求便是人類早期的吉祥意識。正是在這種意識的驅使下,帶有祈福意義的圖案紋飾開始出現,正所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逐漸增強了對生命的掌控能力,此時表現在紋樣上的「吉祥」寓意也在隨之而變化,變的更為豐富和具體,早期紋飾上經常出現的神秘幾何紋樣和兇猛野獸,也逐漸讓位於輕松活潑的祥花瑞草等植物紋樣。在明代,纏枝紋樣成為集祥花瑞草於一身的典型代表,它以通俗易懂的寓意表達成為人們祈福求祥的最佳代言。纏枝紋更是一種載體,把人們喜歡的各種討人喜愛的花草通過其骨骼形式,物化在各種器皿或其他生活物件上了。
明代是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繁榮的一個時期,手工業、商業高度發展,市民階層逐漸壯大並成為不可忽視的消費群體。對於處在社會中下層的市民階層而言,他們的情感表達方式是通俗而質朴的。因此反映在裝飾紋樣當中,就是較為直接的寓意表達形式,也就是一方面,在纏枝骨骼上採用了簡單直白的添加形式,即直接選取有某種吉祥含義的花卉形式來寄託人們的美好情愫;同時另一方面,在組織形式上,通過突出主題要素,即以突出花朵和果實、弱化枝莖和葉片的形式來說明吉祥和富貴就隱藏在日常不起眼的重復環繞的生活之中,表達人們對連綿源長、幸福久遠生活的渴望。這種通俗易懂、一目瞭然的形式極大地迎合了市民階層的審美需求。如圖3所示為以象徵富貴華麗的牡丹為主題而成的纏枝牡丹紋、以象徵出世悠閑的菊花為主題的纏枝菊花紋、以象徵外來文化的西番蓮(西番蓮紋在西方紋樣中的特殊地位就像是中國的牡丹紋一樣)為主題而成的纏枝西番蓮紋,這些紋樣都反映出吉祥文化對纏枝紋樣構圖形式上的影響。
明代纏枝紋靈活的構圖形式和組合方式不僅能迎合本土文化,還能在新的市場需求背景下,迅速融合異域文化特色,既豐富了本土裝飾藝術,又為當時的對外貿易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如纏枝紋樣與伊斯蘭植物裝飾紋樣特色的融合,由於伊斯蘭地區宗教信仰的限制,他們更習慣以緊密連貫的植物花卉形式作為紋樣裝飾,而這種裝飾特色恰好與纏枝紋樣繁復、纏繞的特點有著共通之處。因此,在明代纏枝紋樣又成為當時商貿往來中深受外籍商人青睞的一種裝飾形式,大量外銷的明代青花瓷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纏枝紋樣的特點是花朵相對較大,葉片相對較小,枝莖成曲線且不斷延長。這種「盤曲錯節、豐富飽滿而又連續不斷的構成」[6]樣式能夠把各種吉祥寓意的花朵結合在纏枝紋里,是吉祥文化的可視化載體,符合當時明代各階層人們的心理需求。考慮到明代對外商貿的往來,又將外來的圖案樣式特別是伊斯蘭紋樣融會進纏枝紋的表現形式中,這種新的樣式吻合了當時的市場需求,也為明朝的經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纏枝紋樣是明代最具活力和包容性的裝飾紋樣,從極富盛名的青花瓷裝飾到日常必備的織物裝飾,從平民百姓的常用物品到王公貴族乃至異域人士的收納珍玩,隨處可見纏枝紋樣那靈活生動、婀娜多姿的影。
從整個紋樣演變過程來看,纏枝紋樣的構成形式在當時是深受歡迎的,雖然接受了來自異域的圖案風格,但進入本土之後便被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了。纏枝紋這種紋樣形式能夠根據諸多外在因素去改變和豐富自身,卻始終保持著本民族傳統藝術的主脈而發展變化,因為不變的是民族傳統、風俗習慣,加入的是時代風貌、異域特色,正是在這種兼容並進的中國傳統藝術精神下,纏枝紋樣才得以使其連綿不斷的結構形式真正做到生生不息,使其吉祥的寓意代代相傳。

❹ 唐朝時期的紋樣有哪些,具體分類有什麼

唐朝的紋樣豐富多彩,富有時代特色,不同階段流行也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一、聯珠紋

聯珠紋由一個個的小圓珠組成,圓珠或排成條帶等形狀,或圍成一個圓圈,用以包圍主題紋樣,成為聯珠圈。內置紋樣的構圖方式可單獨可對稱。從6世紀中葉直到7世紀80年代(隋、唐前期),聯珠紋是中國最重要的裝飾題材之一。該紋樣受薩珊波斯影響較大,無論是那一串圓珠還是以鳥獸作為主紋的圖案都很有西方色彩。

另:團花和寶相花的區別

團花和寶相花的形態雖然頗為相似,甚至將其歸為同一分類也未嘗不可,但它們在氛圍、風格、構圖和寓意等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區別。寶相花的特點是端莊、對稱,多少有些呆板,團花則顯得較為活潑,和寶相花圖案具有宗教的寓意相對比,團花的寓意基本上是世俗的。團花的基本寓意是和諧、團圓、圓滿和大福大貴。

❺ 古代花紋的紋樣及名稱是什麼

主要紋樣有:魚紋、鹿紋、狗紋、人面紋、花卉紋、網紋、水紋、海貝紋、編織紋、火焰紋及歷象日月星紋等。

艾虎用艾做成的虎。舊風俗端午節佩戴艾虎,認為可以辟邪除穢。《山堂肆考·宮集》卷十一:「端午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虎,粘艾葉以戴之。」陳文靘《歲時廣記》卷二十一:「王沂公端五帖子雲:『釵頭艾虎辟群邪,曉駕祥雲七寶車』。」

寓意紋樣:

E端傳說中的一種神異之獸,日行一萬八千里,懂得四方之話,知道遠方之事。形如狻猊,有角,印章「E1端」鈕,以角的不同,分單E2端,雙E3端與斜E4端三種。

卐紋古代的一種符咒、護符或宗教標志。通常被認為是太陽或火的象徵。在古代印度、波斯、希臘等國家中都有出現。婆羅門教、佛教、耆那教等均使用。卐字在梵文中稱為Srivatsa(室利靺蹉)意為「吉祥之所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寓意紋樣

❻ 花卉紋樣廣泛應用於我國的傳統什麼,什麼,什麼等物體上

1、新石器時期,勞動者創造了彩陶藝術,不僅造型別致,而且紋樣獨特,實用美觀,藝術之光生生不息。主要紋樣有:魚紋、鹿紋、狗紋、人面紋、花卉紋、網紋、水紋、海貝紋、編織紋、火焰紋及歷象日月星紋等。先民們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可視物象,按照自己的理解,巧妙地組織運用到各種器皿器物上,形成了莊重大方、自然諧調的裝飾花紋,開創了一代風格。

2、商、周奴隸社會時期,青銅藝術為其魁首。無論是造型多樣的食器、酒器、樂器等,還是各種紀念性陳設器皿,都裝飾著精美的花紋圖案。有的還直接借用動物形象作造型,如大象尊、四羊尊等。常用的裝飾紋樣有:饕餮紋、夔龍紋、夔鳳紋、蟬紋、玉帶紋、重環紋、鱗紋、乳丁紋、竅曲紋、雲雷紋、渦紋、冏紋、四瓣花紋及象形文字紋。圖案適應鑄銅工藝製作要求,多為非常工整的陽紋或陰紋圖案。紋樣精細,組織嚴緊,具有神奇感。考古學者稱之謂「燦爛的青銅藝術」。

3、戰國、秦漢時代,鐵器興起,金銀錯和漆器等新展起來,營造業大興,磚石雕刻也興旺起來。裝飾圖案的題材更為廣泛,較之以前有巨大突破。主要裝飾紋樣有:怪獸紋、蟠螭紋、虺紋、龍鳳紋、各種動物(鹿、馬、牛、羊、虎、雁、魚……)紋及四神紋等。「四神紋」也秒「四靈紋」,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龜、蛇)四種動物形象作標志。青龍為我國傳說中的東方之神,朱雀為南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它們標志了四個方向。又標志了四種顏色:青龍—表色;朱雀—赤色;白虎—白色;玄武—黑色。此外,人物紋空前繁多,突出的是漢畫象石、畫象磚、瓦當,題材直接反映了人類生活、生產、戰爭的場面。筆簡意繁,以少勝多,為以後各代的裝飾開辟了新途徑。

4、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社會動盪不安,佛教藝術興旺起來。圖案同樣也受到了宗教的影響,這時期的題材、內容許多都與佛經故事有關。常用的紋樣有:忍冬草(即金銀花,也稱:寶花,四季常青不枯,取其吉祥之意)、蓮花紋(別名「芙蓉」、「鞭蕖」等,取其出污泥而不染和「守—莖—花之節」之意,是美德的象徵)、玉鳥紋(玉鳥也稱迦陵頻迦,吉祥鳥,傳說人是玉鳥脫生出來的,故而圖案中常有人面獸身之圖像)、鹿紋(亦曰「天鹿」、「白鹿」,祥瑞的象徵)。人物圖案中出現了「飛天」仙人形象,表達了美好的理想,人的力量。

5、隋、唐、五代,處於封建社會中期,對外文化交流增多,工藝美術的門類也空前發展。絕妙的唐三彩、宋瓷、絲綢、金銀製品等等上的裝飾圖案也出現了繁花似錦的局面。唐代紋樣豐盛飽滿,富麗豪華。宋代紋樣秀麗,靈巧。常用的紋樣有:卷草紋、寶相花(以蓮花和牡丹相結合的圖案,採用了完美的理想化的構成方法)、海石榴、花鳥紋、華蓋紋、聯珠紋、綬帶紋、人物紋等。荷花和牡丹花非常之多。此外還有茱萸(中)紋、柿蒂紋、幾何紋等。裝飾手法有寫實的、誇張變形的,並採用了花中套花,葉中套花,果中套花等理想化的方式,構成巧妙、氣韻生動,敷彩絢麗,唐、宋是我國傳統圖案發展的重要歷史時期。

6、元、明、清封建社會末期圖案,保留了民族特點,吸取了外國工藝之長,花色品種,裝飾風格產生了變革。景泰藍就是當時的新工藝,瓷器、織錦、磚雕、木雕等也較前有了很大進步,裝飾題材增加了很多。動物圖案常見的有獅子、孔雀、蝙蝠、鹿、鷺鷥、羊、鶴、鷹、錦雞及神奇的麒麟。花卉果實題材有梅花、荷花、菊花、牡丹花、蘭花、牽牛花、竹子、松樹、靈芝、桃、石榴、枇杷、梨、杏、葡萄等。相互借用和結合的理想化的手法也更為廣泛多變。如禽鳥與花卉組合,昆蟲與花卉組合等,強化了裝飾情趣。此外,尚有器物形象構成的圖案也甚為流行,如:古玩、金石、陶瓷器、鍾、鼎、杯、盤、壺、碗、瓶、書畫等,具有典雅之風,稱為「博古紋」。還有用八種佛教用供器組成的「八吉祥」(也稱佛八寶),用道教持物組成的「道八寶」等等。這個時期的圖案多為吉祥圖案,應用范圍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泛程度。日用品、服飾、建築、商品上處處可見。

我國古代傳統圖案紋樣來源大致可分三個部分。其一,來自民間工藝:陶瓷、刺綉、窗花、藍印花布,蠟染、剪紙、雕刻、編織等,這是勞動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發揮創造的,一般比較朴實、粗獷、鄉土氣息濃郁。其二來自宗教藝術,如宗教傳說和神話傳說,廟宇、石窟中的壁畫、藻井、龕楣、塑像服飾、基座、建築、雕刻以及各種供器裝飾。最典型的敦煌圖案,是佛教傳統圖案的精華部分。它是我國的能工巧匠吸收外來文化所發揮創造的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這些圖案構圖嚴謹,富於理想。其三是來源於封建帝王、王公貴族、富豪商賈等所佔用的陳設品、日用品、服飾、首飾、建築……這些工藝品圖案是為了滿足奢侈者的物質生活和空虛的精神生活而精心設計的,並沒有專門的作坊由專人監督製作的,所以圖案非常精細,色彩富麗豪華。除了如前所說的那些傳統圖案外,相當一部分是福、壽、祿及文人字畫、詩歌為題材的裝飾圖案。多數採用了「米」字格和「九宮」格等格律形式。以上三部分紋樣,組成了我國傳統圖案的主流。

❼ 清代瓷器上的花卉有哪些畫法

明清時期,文人畫占據繪畫主流,文人繪畫時強調畫家的主觀創造,個體意識較濃,喜歡以物喻人,以物詠志,因此對瓷器繪畫有巨大影響。作為一種圖案,瓷器繪畫中既有純粹裝飾意味的植物紋樣,也有借鑒文人畫以物喻人、以物明志的植物紋樣,如松竹梅、梅蘭竹菊等等。

歲寒三友

松竹梅為「歲寒三友」,備受文人推崇,是文人畫鍾愛的題材。


① 清乾青花松竹紋盤口瓶


② 清羅天池松樹竹石圖軸

松,為常綠喬木,百木之長,經冬而不凋,多比喻堅貞高潔的節操。


① 清乾隆 青花竹石紋碗


② 清趙焞夫 竹石圖軸

竹,多年生常綠植物,清高而有節,性堅韌,寧折不屈,開懷大度。


梅,為落葉喬木,花朵早春先葉開放,耐寒開花。

這三種植物組成的歲寒三友圖常被用於文人畫中象徵君子的高鳳亮節。明代瓷繪上松竹梅常與洞石欄桿構成庭園景緻,清代瓷繪松竹梅紋比較喜歡刻意追求寫實效果。

四君子

梅蘭竹菊並稱「花中四君子」,也是文人極喜愛的植物,明清兩代瓷器當中也大量繪制該主題。竹和梅的寓意,上面已經提到。



蘭花最令人傾倒之處是居幽處而香氣素淡,象徵著一種不求仕途通達、不沽名釣譽、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盪胸襟,疏遠污濁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質。

菊花凌霜飄逸,特立獨行,不趨炎勢,為世外隱士。菊花作為士人人格的象徵,成為君子自得自樂、儒道雙修的精神象徵。

植物紋的流行跟社會主流風氣關系很大。明代是我國發展的集大成時期,植物的題材非常豐富。清代瓷器中的植物紋樣也非常廣泛,自然界中有的植物幾乎在瓷器上都有所反映,加上繪畫技巧進一步成熟,以及瓷器胎釉更加潔白細膩,使得瓷器上的紋飾襯托的更加精緻與生動,達到了明代無法企及的高峰,極大地增加了瓷器的美感,形成了富麗堂皇的藝術效果。可以說,清代是我國瓷器植物紋表現裝飾的黃金時代。

結語

明清瓷器是我國瓷器裝飾藝術的兩大高峰,我們在欣賞古代陶瓷藝術作品的時候,既要注意整個瓷器裝飾藝術的發展脈絡,也要結合當時的社會風氣和文化風尚,才能深入理解瓷器藝術的深刻內涵。

❽ 團花紋飾有哪些

團花紋飾最為普遍,都是以圓形作團,分飾於胸前、兩肩側、後背、胯膝等處,古代的團花紋樣多有象徵與寓意,最常見的團花紋有雲蝠團花紋、富貴牡丹紋、連雲壽紋、坐龍紋、團鳳紋、山河飛鶴紋、團鶴紋、蝠壽紋、榮花紋、魚躍水蒼紋、山河紋及團花紋(寶相花、纏枝花、獨科花)等。

❾ 宋朝紋樣特點

宋代服飾大致有官服、便服、遺老服等三式。宋代官服面料以羅為主,政府因五代舊制,每年要贈送親貴大臣錦緞袍料,分七宋代靈鷲球紋錦袍等不同花色。官服服色沿襲唐制,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官服服式大致近於晚唐的大袖長袍,但首服(冠帽等)已是平翅烏紗帽,名直腳襆頭,君臣通服,成為定製。宋代官服又沿襲唐代章服的佩魚制度,有資格穿紫、緋色公服的官員都須在腰間佩掛"魚袋",袋內裝有金、銀、銅製成的魚,以區別官品。"方心曲領"也是朝服的特徵,即朝服項間套上圓下方的飾物。宋代官員公服、制服之外的日常便服,主要是小袖圓領衫和帽帶下垂的軟翅襆頭,依然唐式,腳下卻改著更便於平時起居的便鞋。宋代遺老的代表性服飾為合領(交領)大袖的寬身袍衫、東坡巾。袍用深色材料緣邊,以存古風。東坡巾為方筒狀高巾子,相傳為大文學家蘇東坡創制,實為古代幅巾的復興。
宋代民間首服也有種種流行。男子流行襆頭、幅巾,女子則流行花冠和蓋頭。婦女發式和花冠,是當時對美追求的重點,最能表現宋代裝束的變化。唐及五代的女子花冠已日趨危巧,宋代花冠再加發展變化,通常以花鳥狀簪釵梳篦插於發髻之上,無奇不有。

宋代工藝紋樣重寫實。宋瓷紋樣中,特別是花鳥一類,大量出現寫實紋樣,形成宋瓷鮮明的裝飾風格和時代特徵。工藝紋樣的寫實風氣,大致形成於唐末五代之際,這個變化當初主要從絲織品中反映出來。絲織品的花卉紋樣由過去平列圖案式的布局,發展為寫實折枝,即所謂的「生色花」。到了宋代,刺綉和緙絲等,更注重生色花,並把它提高到一個空前的水平。這個風氣也影響到同時代的金銀器、建築彩繪和陶瓷等工藝門類。宋瓷上的寫實花鳥紋樣,屬於花卉題材的主要有:牡丹、芍葯、蓮荷、菊花、葵花、梅花等;禽鳥魚蟲題材以孔雀、鷺鷥、雁雀、蜂蝶、鴛鴦、魚鴨等較為常見。為適應陶瓷工藝的特點和裝飾性的需要,往往保留花鳥生動自然的外形特徵和生長運動姿態,動用點、線、面結合的方法,將其簡化處理為平面形象。在構圖形式上,很少出現嚴格對稱的形式,而多採用繪畫式的均衡構圖。均衡構圖是一種運動的形式,它的特徵是支點兩邊形態不同而分量相等,因而富於變化,顯得生動活潑。如宋代定窯、磁州窯常見的雙花窖樣,在一個平面上,兩花對置,但形態卻不相同,或上或下,或仰或俯,或一花盛開,一花含苞待放。

希望能夠幫到您!

熱點內容
體現雨中一朵花的細節描寫 發布:2025-02-06 10:38:20 瀏覽:819
鮮花壁紙手機壁紙圖片 發布:2025-02-06 10:28:30 瀏覽:356
飛車櫻花大禮包地址 發布:2025-02-06 10:27:40 瀏覽:970
比喻七夕 發布:2025-02-06 10:23:24 瀏覽:377
盆景宿舍 發布:2025-02-06 10:13:54 瀏覽:926
綠蘿盆栽養護方法 發布:2025-02-06 09:59:12 瀏覽:751
北碚櫻花跑 發布:2025-02-06 09:39:11 瀏覽:371
綠植變枯萎 發布:2025-02-06 09:37:36 瀏覽:912
廈門鮮花市場 發布:2025-02-06 09:30:22 瀏覽:312
水粉畫玫瑰花 發布:2025-02-06 09:26:44 瀏覽: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