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實驗高中
Ⅰ 花卉的原生質體有哪些實驗
Furuta等利用電融合法誘導菊花和苦艾(emphasis:role=italicA.sieversianaemphasis)葉肉原生質體融合,獲得了比菊花表現出更強的抗銹病能力的屬間雜種。Varotto等將菊苣葉肉原生質體與一個向日葵胞質雄性不育系的下胚軸胞質體(經γ-射線照射處理)進行融合,獲得了胞質雄性不育的雜種材料。Rambaud等誘導二倍體菊苣(emphasis:role=)自身的原生質體融合創造了四倍體材料,其誘導頻率要遠遠高於用秋水仙素誘導。另外,利用一親本的原生質體與另一親本的微原生質體(微核或只含有細胞質的原生質體或者只含有幾條染色體的微核等,這種微原生質體可根據需要制備含有特定染色體)進行融合,從而只轉移某一條或幾條帶有優良基因的染色體,即只轉移親本的優良性狀。Binsfeld等將向日葵下胚軸原生質體與多年生向日葵屬植物emphasis:role=italicH.giganteusemphasis和emphasis:role=italicH.maximilianiemphasis的微核進行融合,創造了含有28條野生種染色體的雜種植株。由於原生質體是單細胞系統,沒有或較少受周圍細胞和微環境的影響,再生植株也是由單細胞發育而來,性狀易純化且穩定遺傳,所以向原生質體導入外源基因比向其他外植體導入外源基因有更大的優勢。
目前,雖然已經建立了很多種菊科植物的原生質體再生體系,但是同一種材料的不同栽培品種之間的原生質體再生能力差異很大,有的種上只是建立了某個品種的再生體系,但不一定是優良或目標改良品種;此外,在菊科中,還有一些重要作物原生質體再生困難。原生質體融合只能得到雜種細胞而未能得到雜種植株,或者雜種植株性狀較差(不育、生根能力差、生長勢較弱等),或者雖然轉入了親本的優良性狀但同時也帶入了親本的不良性狀等。因此,就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體細胞雜種的實用性是菊科植物原生質體融合中最大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採用不對稱融合和原生質體遺傳轉化等方法可以轉移某一或幾條染色體甚至某個外源基因,從而定向改造某些性狀,創造出性狀優良的材料;同時應將細胞融合(對稱、不對稱融合)、遺傳轉化等與常規育種方法結合起來,更有效地轉移優良性狀,創造優異種質,這也將是今後菊科植物原生質體研究的重點。
另外,還要充分利用原生質體單細胞這個特點,研究各種重要的生理現象和過程,解決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作為單子葉植物的蘭花,原生質體培養和融合與雙子葉植物相比所取得的成功非常有限,目前,已從卡德麗亞蘭、石斛蘭、蕙蘭、蝴蝶蘭等十幾種蘭花分離得到原生質體。外植體的來源有根、葉、原球莖、花瓣等,不同的外植體難度各有不同。蘭花原生質體的融合比原生質體的分離培養難度更大,成功報道很少,Neuman先後用蝴蝶蘭、石斛蘭、腎葯萬代蘭為材料,得到3%5%的融合原生質體;台灣的Chen:WH等從幾種蝴蝶蘭的根、葉、花瓣、原球莖得到了大量的原生質體,試驗證實,從試管苗幼葉能得到高質量的原生質體,存活率約90%,通過電融合,融合率達10%,研究者們還從酶液、培養方式及培養基的選擇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Ⅱ 關於植物花的實驗
三、試驗設計 3.1 生長發育節律觀察記錄(詳細生物學特性)(重點做這一塊) 1、將處理過的四種姜科花卉種植在蘭花中心,掛牌。 2、觀察記錄生長環境(光照、溫度、濕度、土壤、水分…) 3、分別觀察記錄各階段生物學特性(各器官性狀、顏色、長高寬度、有無紋、有無毛、粘液…),每周一次。在花芽分化及開花期間每2d觀察一次,並詳細記錄株高、葉片數以及花芽的分化情況。 3.2.1 設計影響花芽分化的因素 a:激素處理 不同生長調節劑(GA3、乙烯利、B9、矮壯素等)處理浸泡24h,種植並觀察結果。 用不同濃度的乙烯利浸泡種球24h,室溫貯存1個月後種植,觀察開花時間; 將種球用不同濃度的赤黴素浸泡24h,在10~12℃下貯存45d後種植,觀察開花時間; B9的處理法,從幼苗(或芽露出地面)開始,進行葉面噴灑不同濃度的B9。每隔15天噴一次,共噴4次,測量花芽數與開花率,測定花球高、花朵數、花期等數據。 由於應用矮壯素、多效唑和烯效唑等植物生長延緩劑,可有效控制花卉苗木的株高和株型,降低花梗高度,這一技術可以應用於株型整飾,在這暫不做研究。 生長調節劑 GA3 濃度(㎎/㎏) 10 20 30 乙烯利 3 5 8 B9 300 600 900 自然 b:溫度處理 溫度是植物成花的必要因素,主要體現在:(1)促進或抑制植物花芽分化與發育;(2)打破或延遲植物休眠;(3)低溫誘導成花;(4)超高溫抑制開花。此處我們主要研究低溫對花芽分化的促進作用。 由於對姜科花卉所需的誘導花芽分化的低溫不清楚,這里我們參考其他熱帶花卉低溫誘導的條件和四種姜科花芽分化大概時間時的自然最低溫度,適當設置低溫和誘導時間來探索適於我們引種的花卉。這里,我們設置成花所需要的適宜環境條件為①晝溫控制在25℃以下,夜溫控制在6~14℃;②保持70%~80%的相對空氣濕度;③光照適宜,保持環境通風良好,在此環境條件下,設計夜間低溫6~14℃,作用時間分別為30、40、50天。作用結束後,將處理過的根莖種植,並觀察記錄其生長發育情況。
Ⅲ 10高一生物/ //假如你正在一個花卉基地工作。有一天,你突然發現一種本來開白花的花卉,出現了
這個從題目可以得知
開白花的是隱性,紫花是顯性。我們需要得到純合子專的紫花花。
可以有屬兩種選擇
1,取開紫花的植株的花葯進行花葯離體培養,得到單倍體幼苗,用秋水仙素處理,待長大開花後保留其中開紫花的植株,再次進行隔離種植,因為是自花授粉,所以再培育的植株就是紫花純合體。
2,把這80株開紫花的花卉的種子分開來繁殖培育,並進行自花傳粉.等這80株開紫花的花卉的子代都開花後,看看是哪株的後代再沒有開白花的就選它們作種,.這樣你就可以得到開紫花的純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