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質量標准
A. 盆栽植物質量分級是什麼
盆栽植物產品質量標准由盆花產品質量標准和盆栽觀葉植物產品質量標准兩部分組成。
盆花首批制定了金魚草、四季海棠、蒲包花、溫室鳳仙、矮牽牛、半支蓮、四季報春、一串紅、瓜葉菊、長春花、國蘭、菊花(小菊)、仙客來、大岩桐、四季米蘭、山茶花、一品紅、茉莉花、杜鵑花、大花君子蘭共20種觀花盆花的產品質量標准。盆栽觀葉首批制定了香龍血樹、馬拉巴栗、綠巨人、白鶴芋、綠帝王、花葉芋、紅寶石、綠蘿、美葉芋、金後、朱蕉、變葉木、袖珍椰子、散尾葵、蒲葵、棕竹、南洋杉、孔雀竹芋、果子蔓、大王黛粉葉共20種盆栽觀葉植物的產品質量標准。
為了便於操作,產品質量等級劃分採用形質等級(公共標准)和規格等級(品種特定標准)相結合的方法。形質等級根據產品的整體效果、花部狀況、莖葉狀況、病蟲害及破損等指標進行分級,所有的品種均按這個標准來衡量,所以稱之為公共標准。規格等級以花蓋度、株高、冠幅/株高、株高/盆徑、葉片、芽數、花量等數量指標進行分級,每一個品種都有自己特定的標准,因此也稱為品種特定標准。形質等級和規格等級均分為3個等級,即一級、二級和三級,而不符合這三個等級的產品都作為等外品處理。
質量標准梯度較大。其中,一級要求很高,相當於國外的一或二級標准,在我國只有部分龍頭花卉企業才能達到這個標准。如果達到這一標准,從質量上就可以直接出口進入國際市場。二級標准,國內具備足夠的技術和管理到位的大部分企業均能達到。三級標准,是多數花卉企業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的標准。
B. 綠化工程花木的類型有哪些,質量要求分別是什麼
1總則
1.1 為了對城市綠化植物種植工程施工技術和質量進行控制,提高城市綠化種植成活率,建造城市優美園林景觀,節約園林綠化建設資金和資源,突出本土城市園林綠化特色,確保城市園林綠化工程施工質量,創建良好和諧的城市生態環境,制定本規范。
1.2 本技術規范適用於建標〔2002〕135號所規定的各類綠地的綠化植物栽植工程。包括施工前准備,種植材料和播種材料,種植前土壤處理,種植穴、槽的挖掘,苗木運輸和假植,苗木種植前的修剪,樹木種植,大樹移植,行道樹種植,水生植物種植,草坪、花卉、地被種植,垂直綠化,屋頂綠化,綠化工程的附屬設施等項目。作為昆明地區園林綠化施工組織和檢查驗收時的技術標准。
1.3 為綠化工程配套的構築物和市政設施工程,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1.4 城市園林綠化植物栽植工程的施工除符合本規范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強制性標準的規定。
折疊編輯本段2常用術語
2.1 綠化栽植工程:樹木、花卉、草坪、地被、藤本植物等的植物種植工程。
2.2 喬木:主幹明顯而直立,植株高大的木本植物。
2.3 灌木:無明顯主幹或主幹甚短,植株相對低矮的木本植物。
2.4 常綠樹:終年具有綠葉的樹木,包括常綠喬木和常綠灌木。
2.5 落葉樹:在秋季或者冬季休眠落葉的樹木。
2.6 藤本植物:莖干細長,不能直立,攀附或垂掛在大樹或它物質上生活的植物。
2.7 地被:主要指覆蓋地面作用的草本或灌木,一般高度為45厘米。
2.8 草坪:主要指覆蓋地面作用的草本植物,一般以禾本科植物為主。
2.9 花卉:指在綠地中開花的各類植物。
2.10 垂直綠化:是泛指用攀援植物裝飾建築物外牆和各種圍牆的一種立體綠化形式。
2.11 種植土:理化性能好,結構疏鬆、通氣,保水、保肥能力強,適宜於園林植物生長的土壤。
2.12 客土:將栽植地點或種植穴中不適合種植的土壤更換成適合種植的土壤,或摻入某種土壤改善理化性質。
2.13 種植土層厚度:植物根系正常發育生長的土壤深度。
2.14 種植穴(槽):種植植物挖掘的坑穴。坑穴為圓形或方形稱種植穴,長條形的稱種植槽。
2.15 規則式種植:按規則圖形對稱配植,或排列整齊成行的種植方式。
2.16 自然式種植:株行距不等,採用不對稱的自然配植形式。
2.17 土球:挖掘苗木時,按一定規格切斷根系保留土壤呈圓球狀,加以捆紮包裝的苗木根部。
2.18 裸根苗木:挖掘苗木時根部不帶土或帶宿土(即起苗後輕抖根系保留的土壤)。
2.19 假植:苗木不能及時種植時,將苗木根系用濕潤土壤臨時性填埋的措施。
2.20 修剪:在種植前對苗木的枝乾和根系進行疏枝和短截。對枝乾的修剪稱修枝,對根的修剪稱修根。
2.21 定干高度:喬木從地面至樹冠分枝處即第一個分枝點的高度。
2.22 魚鱗穴:為防止水土流失,對樹木進行澆水時,在山坡陡地築成的眾多類似魚鱗壯的土堰。
2.23 浸穴:種植前的樹穴灌水。
2.24 疏剪:將枝條從分枝的基部剪除稱疏剪或疏枝。
2.25 短截:從枝條上選留一合適的芽後將枝條剪短,以刺激側芽萌發。
2.26 分枝點高度:喬木從地表面至樹冠第一個分枝點的高度。
2.27 成活率:樹苗種植後成活株數占種植總數的百分比。
2.28 非植樹季節植樹:正常植樹季節以外的時間植樹。
2.29 軟容器囤苗:將苗木種入軟容器(軟容器為可降解的材料)中,掩入土中常規養護,移植時連同軟容器一起埋入土中。
2.30 木箱移植:指移植大樹時,根部帶土塊重量較大,為確保移植過程土塊的完好,採取用木箱包裝移植。
2.31 縮根法:在大樹移植前1~2年,將根系按預定移植時的大小,環樹挖60~80cm寬的溝,將根切斷,再還回鬆散的營養土,使其在根的斷口處癒合生新根,利於移植時成活。
2.32 修坨:指土球或木箱移植時對土球,按規格標准修理整形。
2.33 掏底:對土球底部進行挖去土壤和斷根。
2.34 腰繩:在土球高的中間部位,纏繞草繩。
2.35 雙股雙軸:指土球包裝時,草繩兩根並用纏繞兩層。
2.36 鐵板條:用0.1公分厚鐵板加工成寬3cm,長60~100cm 左右的代孔鐵條,用於連接木箱板用,也稱鐵皮(俗稱鐵腰子)。
2.37 原土壤:樹木在原栽植地的土壤。
2.38 觀賞面:樹冠具有較美的觀賞的一面。
2.39 後期養護:植物定植竣工後(或三次澆水後)的養護管理,一般養護時間為一年。
2.40 打包:將土球用蒲包裹嚴,用草繩捆緊。
折疊編輯本段3施工前准備
3.1 城市園林綠化工程必須按照批準的綠化工程設計方案及有關文件施工。施工人員應掌握設計意圖,進行工程准備,施工方有義務提出施工的最佳時間建議。
3.2 施工前,設計單位應向施工單位進行設計交底,施工人員應按設計圖進行現場核對,若有不符之處,應提交設計單位變更設計。
3.3 根據綠化設計要求,選定的種植材料應符合其產品標准及設計要求的規定。
3.4 工程開工前應編制施工計劃書,計劃書應包括下列內容:
3.4.1 施工程序和進度計劃;
3.4.2 各工序的用工數量及總用工數量;
3.4.3 工程所需材料進度表;
3.4.4 機械與運輸車輛和工具的使用計劃;
3.4.5.施工技術和安全措施;
3.4.6.施工預算;
3.4.7.大型及重點綠化工程應編制施工組織設計。
3.5 城市建設綜合工程中的綠化種植,應在主要建築物、地下管線、道路工程等主體工程完成後進行。
折疊編輯本段4種植材料和播種材料
4.1 苗木質量要求
4.1.1 苗木本身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綠化美化效果,為此苗木質量應符合苗木出圃質量標准和設計對苗木質量的要求。具體要求如下:
4.1.1.1 喬木的質量標准:樹干挺直,不應有明顯彎曲,小彎曲也不得超出兩處,無蛀干害蟲和未癒合的機械損傷。樹形完整(沒有特殊要求,不準用斷頭苗)。樹冠豐滿,枝條分布均勻、無嚴重病蟲危害,常綠樹葉色正常。根系發育良好、無嚴重病蟲危害,移植時根系或土球大小,應為苗木胸徑的8~10倍。
4.1.1.2 灌木的質量標准:根系發達,生長茁壯,無嚴重病蟲危害,灌叢勻稱,枝條分布合理,叢生灌木枝條至少在4~5根以上,有主幹的灌木主幹應明顯。
4.1.1.3 綠籬苗的質量標准:苗木應樹型豐滿,枝葉茂密,發育正常,根系發達,無嚴重病蟲危害。
4.1.1.4 露地栽培花卉應符合下列規定:
(1)一、二年生花卉,葉簇健壯,色澤明亮。
(2)宿根花卉,根系必須完整,無腐爛變質。
(3)球根花卉,根莖應健壯、無損傷,幼芽飽滿。
(4)觀葉植物,葉色應鮮艷,葉簇豐滿。
(5)水生植物,根、莖發育應良好,植株健壯,無病蟲害。
4.1.1.5 草坪的質量標准
(1)鋪栽草坪用的草塊及草卷應規格一致,邊緣平直,雜草不得超過1%。草塊土層厚度宜為1~5cm,草卷土層厚度宜為1~3cm。
(2)植生帶厚度不宜超過2mm,植生帶材料應為為可降解的環保材料,種子分布應均勻,種子飽滿,發芽率應大於90%。
4.1.1.6 地被植物應根系發達、完整,植株生長健壯,無病蟲害。
4.1.1.7 藤本(攀援)植物植株形態完整,根系發達、完整,植株生長健壯,無病蟲害。
4.2 植物種子的標准
播種用的植物種子均應註明品種、品系、產地、生產單位、採收年份、純凈度及發芽率,不得有病蟲害。自外地引進種子應有檢疫合格證。發芽率達90%以上。
折疊編輯本段5種植前土壤處理
5.1 種植或播種前應對該地區的土壤理化性質進行化驗分析,根據所要栽培的植物種類採取相應的土壤消毒和土壤改良技術措施,土壤消毒和土壤改良所使用的材料和葯品應為無污染的物質。
5.2 綠地地形整理應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地形應自然流暢。
5.3 平整土地後,應採取實壓或灑水等措施以防止塵土飛揚,污染環境。
5.4 園林植物生長所必需的最低種植土層厚度應符合表一的規定。
折疊表一園林植種植必需的最低土層厚度
序號 植 被 類 型 土 層 厚 度 (cm)
1 草本花卉 30
2 草 坪 30
3 地 被 30~50
4 小灌木 50~60
5 大灌木 80~90
6 淺根喬木 100~1200
7 深根喬木 1500或者以上
5.5 綠地應按設計要求構築地形。對草坪種植地、花卉種植地、播種地應根據所栽植植物的種類進行土壤肥力的調整,一般翻耕土壤深度為25~30cm,耙細整平,去除雜物,平整度和坡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5.6 栽培土壤的改良物質應該由不污染環境的材料組成,所有材料不能影響該地環境中生物的生存。
折疊編輯本段6種植穴、槽的挖掘
6.1 種植穴、槽挖掘前,應根據設計圖紙,仔細分析地下管線和隱蔽物埋設情況,嚴格定點放線,確定種植穴、槽位置。
6.2 種植穴、槽的定點放線應符合下列規定:
6.2.1 種植穴、槽定點放線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位置必須准確,標記明顯。
6.2.2 種植穴定點時應標明中心點位置。種植槽應標明邊線。
6.2.3 定點標志應標明樹種名稱(或代號)、規格。
6.2.4 行道樹定點遇有障礙物影響株距時,應與設計單位取得聯系,進行適當調整。
6.3 挖種植穴、槽的大小,應根據苗木根系、土球直徑和土壤情況而定。穴、槽必須垂直下挖,上口下底相等,規格一般應符合表二、表三、表四、表五的規定。
折疊表二常綠喬木類種植穴規格(cm)
序號 樹 高 土球直徑 種植穴深度 種植穴直徑
1 150 40~50 50~60 80~90
2 150~250 70~80 80~90 100~110
3 250~400 80~100 90~110 120~130
4 400以上 140以上 120以上 180以上
折疊表三落葉喬木類種植穴規格(cm)
序號 胸 徑 種植穴深度 種植穴直徑
1 2~3 30~40 40~60
2 3~4 40~50 60~70
3 5~6 60~70 80~90
4 4~5 50~60 70~80
5 6~8 70~80 90~100
6 8~10 80~90 100~110
折疊表四花灌木類種植穴規格(cm)
序號 冠 徑 種植穴深度 種植穴直徑
1 200 70~90 90~110
2 100 60~70 70~90
折疊表五綠籬類種植槽規格(cm)
序號 苗 高 深×寬 種植方式
1 50~80 40×40 單 行
2 50~80 40×60 雙 行
3 100~120 50×50 單 行
4 100~120 50×70 雙 行
5 120~150 60×60 單 行
6 120~150 60×80 雙 行
竹類種植穴規格:竹類種植穴深度比盤根或土球深20~40cm,種植穴直徑比盤根或土球寬40~60cm。
6.4 在土層乾燥地區應於種植前浸穴。
6.5 挖穴、槽後,應施入腐熟的有機肥作為基肥或者是無污染的各類肥料。
折疊編輯本段7苗木運輸和假植
7.1 苗木運輸量應根據種植量確定。苗木運到現場後應及時栽植。
7.2 苗木在裝卸車時應輕吊輕放,不得損傷苗木和造成散球。
7.3 起吊帶土球小型苗木時應用繩網兜土球吊起,不得用繩索縛捆根頸起吊。重量超過一噸的大型土球應在土球外部套鋼絲纜繩起吊。
7.4 土球苗木裝車時,應按車輛行駛方向,將土球向前,樹冠向後碼放整齊。
7.5 裸根喬木長途運輸時,應覆蓋並保持根系濕潤。裝車時應順序碼放整齊;裝車後應將樹干捆牢,並應加墊層防止磨損樹干。
7.6 花灌木運輸時可直立裝車。
7.7 裝運竹類時,不得損傷生長點和竹芽。
7.8 裸根苗木必須當天種植。裸樹苗木自起苗開始暴露時間不宜超過8小時。因特殊原因,當天不能種植的苗木應進行假植。
7.9 帶土球小型花灌木運至施工現場後,應緊密排碼整齊,當日不能種植時,應噴水保持土球濕潤。
7.l0 珍貴樹種和需反季節移植苗木,應在合適的季節移植起苗並用容器種植,待工程開始時使用。
折疊編輯本段8苗木種植前的修剪
8.1 種植前應進行苗木根系修剪,宜將劈裂根、病蟲根、過長根剪除,並對樹冠進行修剪,保待地上地下平衡。
8.2 喬木類修剪應符合下列規定:
8.2.1 具有明顯主幹的高大落葉喬木應保持原有樹形,適當疏枝,對保留的主側枝應在健壯芽上短截,可剪去枝條1/5~1/3。
8.2.2 無明顯主幹、枝條茂密的落葉喬木,對干徑10cm以上樹木,可疏枝保待原樹形;對干徑為5~10cm的苗木,可選留主幹上的幾個側枝,保持原有樹形進行短截。
8.2.3 常綠喬木可適量疏枝。枝葉集生樹干頂部的苗木可不修剪。具輪生側枝的常綠喬木用作行道樹時,可剪除基部2~3層輪生側枝。
8.2.4 常綠針葉樹,不宜修剪,只剪除病蟲枝、枯死枝、生長衰弱枝、過密的輪生枝和下垂枝。
8.2.5 用作行道樹的喬木,定干高度宜大於3m,第一分枝點以下枝條應全部剪除,分枝點以上枝條酌情疏剪或短截,並應保持樹冠原型。
8.2.6 珍貴樹種的樹冠宜作少量疏剪。
8.3 灌木及藤蔓類修剪應符合下列規定:
8.3.1 帶土球或濕潤地區帶宿土裸根苗木及上年花芽分化的開花灌木不宜作修剪,當有枯枝、病蟲枝時應予剪除。
8.3.2 枝條茂密的大灌木,可適量疏枝。
8.3.3 對嫁接灌木,應將介面以下砧木萌生枝條剪除。
8.3.4 分枝明顯、新枝著生花芽的小灌木,應順其樹勢適當強剪,促生新枝,更新老枝。
8.3.5 用作綠籬的喬灌木,可在種植後按設計要求整形修剪。苗圃培育成型的綠籬,種植後應加以整修。
8.3.6 攀援類和蔓性苗木可剪除過長部分。攀援上架苗木可剪除交錯枝、橫向生長枝。
8.4 苗木修剪質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8.4.1 剪口應平滑,不得劈裂。
8.4.2 枝條短截時應留外芽,剪口應距留芽位置以上1cm。
8.4.3 修剪直徑2cm以上大枝及粗根時,截口必須削平並塗防腐劑。
折疊編輯本段9樹木種植
9.1 樹木種植是城市綠化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種植時應統一標准,注重施工質量,使植樹工程納入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管理軌道。
9.2 本技術規范適用於本市用於建標〔2002〕135號所規定的各類綠地樹木種植工程。
9.3 本規范適用於種植干徑15cm以下的喬木,高4m或土球直徑1.3m以下常綠喬木質量技術標准。
9.4 樹木種植前的准備
9.4.1 重點材料的准備:如特殊需要的苗木、材料應事先了解來源、材料質量、價格、可供應情況。應根據樹木的習性和當地的氣候條件,選擇最適宜的種植時期進行種植。
9.4.2 做好現場准備。
9.5 苗木質量要求
9.5.1 苗木本身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綠化美化效果,為此苗木質量應符合苗木出圃質量標准和設計對苗木質量的要求。具體要求如下:
喬木的質量標准:樹干挺直,不應有明顯彎曲,小彎曲也不得超出兩處,無未癒合的機械損傷,無嚴重病蟲危害。樹冠豐滿,枝條分布均勻、常綠樹葉色正常。根系發育良好、移植時根系或土球大小,應為苗木胸徑的8~10倍。
9.6 種植
9.6.1 定點、放線
9.6.1.1 定點放線要以設計提供的標准點或固定建築物、構築物等為依據。
9.6.1.2 定點放線應符合設計圖紙要求,位置要准確,標記要明顯。定點放線後應由設計或有關人員驗點,合格後方可施工。
9.6.1.3 規則式種植,樹穴位置必須排列整齊,橫平豎直。行道樹定點,行位必須准確。樹位中心可用鎬刨坑後放白灰。
9.6.1.4 孤植樹定點時,應用木樁標志樹穴的中心位置,木樁上寫明樹種和樹穴的規格。
9.6.1.5 自然式種植,定點放線應按設計意圖保持自然,自然式樹叢用白灰線標明範圍,其位置和形狀應符合設計要求。樹叢內的樹木分布應有疏有密,不得成規則狀,三點不得成行,不得成等腰三角形。樹叢中應釘一木樁,標明所種的樹種、數量、樹穴規格。
9.6.2 挖種植穴、槽的質量標准
9.6.2.1 挖種植穴、槽的位置應准確,嚴格以定點放線的標記為依據。
9.6.2.2 穴、槽的規格,應視土質情況和樹木根系大小而定。一般規定:樹穴直徑和深度,應較根系和土球直徑加大15~20cm,深度加10~15cm。樹槽:寬度應在土球外兩側各加10cm,深度加10~15cm,如遇土質不好,需進行客土或採取施肥措施的應適當加大穴槽規格。
9.6.2.3 挖種植穴、槽應垂直下挖,穴槽壁要平滑,上下口徑大小要一致,挖出的表土和底土、好土、壞土分別置放。底部應留一層鬆土。
9.6.2.4 在新墊土方地區挖樹穴、槽,應將穴、槽底部踏實。在斜坡挖穴、槽應採取魚鱗坑和水平條的方法。
9.6.2.5 挖植樹穴、槽時遇障礙物,如市政設施、電訊、電纜等應先停止操作,請示有關部門解決。
9.6.3 客土、施肥
9.6.3.1 樹木生長、發育都離不開土壤,因此土壤好壞影響著樹木的成活,具體要求如下:
(1)種植樹木所必須的最薄的土層應視樹木規格大小而定,一般土層填埋不得低於原樹木根系生長點。
(2)種植前對土壤進行勘探,化驗理化性質和測定土壤肥力。
(3)對不宜樹木生長的建築棄土,或含有害成份的土壤,必須進行客土,換上適宜樹木生長的種植土。
(4)如設計規定或有特殊要求還可摻入部分營養土,以改良土壤結構和增加肥力。
9.6.3.2 為供給樹木養分,促進發育生長,可採取施肥措施,一般要求如下:
(1)施肥所需肥料應是經過充分腐熟的有機肥。
(2)施肥量應根據樹木規格、土壤肥力、有機肥效高低等因素而定。
(3)施肥的方法:將有機肥攪碎、過篩與細土拌勻,平鋪坑底,上面覆10cm種植土。
9.6.4 裝運、卸苗和假植
C. 綠化養護方案及措施有哪些
綠化養護方案及措施包括草地的養護管理、園林樹木的養護管理、花卉的養護管理和運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
1、草地的養護管理
草坪植物的修剪次數依不同的草種、不同的管理水平和不同的環境條件來確定:考慮到草種、季節、環境等因素,將草坪高度控制在5cm以下。根據草坪草的生長狀況進行適當追肥。草坪適時進行澆灌,每次澆足澆透,澆水深度不低於20cm。
2、園林樹木的養護管理
園林樹木的養護質量標準是:園林樹木樹冠基本完整,主側枝分布均稱、數量適宜、修剪合理,內膛不亂,通風透光。花灌木開花及時、正常,花後修剪及時。綠籬、色塊枝葉正常,整齊一致,綠地內無死樹。園林樹木施肥量應根據樹木大小、肥料種類及土壤肥力狀況而定。
3、花卉的養護管理
園林花卉的養護質量標準是:根據不同花卉植物的生態習性、生物學特性、應用要求和周圍環境狀況,進行養護管理,使其適時開花,花繁色艷。宿根花卉萌芽前及花謝後及時去除殘花、殘枝和枯葉,並加強肥水管理。花壇、花徑和各種容器栽植花卉應及時灌水。及時中耕除草。
4、運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
目前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在園林中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近幾年不論是新材質的應用還是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都給園林綠化事業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採用新的高效低毒農葯,既解決目前園林綠化管理工作中亟待解決的許多難防治的病蟲害,又比較環保,對環境污染小。
園林綠化現存的問題:
1、園林綠化的養護得不到重視
目前環境污染愈加嚴重,雖然相關部門強化了管控與治理力度,但仍舊是投入大而產出低。綠化則是較為長效的手段,並得到廣泛地認可、使用。但部分地區仍舊重視建設而對後期養護較為疏忽,使得養護管理效率和質量都較為低下,很多景觀都無法實現預期的綠化效果。
綠化工程想要順利完工,必須滿足相關綠化標准和居民對其具有的宜居性的要求。此外,工程的設計和施工雖然重要,但後期養護同樣關鍵。若綠化養護無法落實到位,植物的成活率便很難保證,其生長勢較差,形態方面也無法實現造景效果。
2、綠化的養護工作缺乏專業團隊
人們對於綠化養護的認知仍舊是簡單勞作,認為只要可進行勞動便能勝任,沒有必要進行養護培訓。該觀念嚴重製約了綠化養護整體水平的提升,使得養護隊伍整體素質偏低。再加上相關管理規章、制度不夠明確,責任不能實現有效落實,使得養護工作變成了無人負責的狀態。
3、占綠、毀綠現象仍舊嚴重
現階段,園林綠化相關的保護法律仍不完善,綠化相關部門雖有職責,但其管理的許可權和執行上受到較多條件限制,因而導致較多佔綠、毀綠現象的發生。例如,有人只顧個人利益,為開設店面而毀路伐樹;在部分小區內,有人將綠地樹木拴上繩子來方便其曬衣物。
還有的人將綠地破壞掉種菜。此外,相關部門並未對古樹、名木等進行有力保護等等。這些破壞綠化的現象多而雜,使得養護單位很難進行執法保護,進而導致綠化遭到較大破壞。
D. 如何加強園林花卉的養護管理
一、園林花卉養護和管理的意義
城市中的園林具備很多功能,同時還包含不同方面的內容。由於園林的首要原料是花卉和樹木,而且是以達到生態效益為主要目的。
二、制定相關的質量標准
園林花卉工程管理與養護工作的質量對工程的整體質量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管理人員必須重視制定有關的質量管理標准,針對園林花卉工程不同的養護管理項目,依據對應的標准實行質量檢驗,從前提與基礎方面出發,對園林花卉養護管理工作的質量實行管理與控制。
三、提高培育種子的技術水平
1、提高種子的發芽率
並非光照越強,就越有利於種子的發芽。恰恰相反,適當的光照才會促進種子的發芽,因此遮光也有利於促進種子的發芽。對於某些植物的種植,需要黑暗的環境促使其萌發,因此減少光照才是最適宜的。
2、利用土壤為花卉的種子提供培育基礎
花卉種子發芽的情況與土壤的特點相聯系,比如細碎度、干濕度等。掩蓋在種子土壤中的虛碎有利於促進種子的破土過程,但是種子的大小和土壤掩蓋的程度有一定的聯系,種子越小,覆蓋土壤的厚度也會越小,反之會變大。
四、確保花卉生存狀態的維護
不僅應該保證園林花卉的存活率和生長率,還需要有效的管理花卉的生活狀態。應做好對花卉的驅蟲、防寒防凍工作,提高花卉的觀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