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江浙插花田

江浙插花田

發布時間: 2023-08-10 07:33:08

A. 歷史上的金朝在當時世界上的科技等方面的地位怎麼樣

自公元十世紀以來,遼金在祖國近一千年的歷史里,佔了三百多年。地域雖是半壁,但影響深遠。當時的許多史實,對今天有直接間接的關聯。讓我們簡單介紹遼金在祖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作為學會集刊的緒引。

一、遼金是祖國歷史上的兩個重要朝代。

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各民族團結友愛互助合作的大家庭。包括漢族在內共有五十多個民族,分布在祖國各地。這五十多個民族,都是我們國家的主人,也都是源遠流長,對祖國歷史文化有過光輝貢獻的。

在歷史記錄中出現過的民族,如東胡、烏桓、鮮卑……在以後的朝代里不見了,不是他們沒有留下後人,是史書里改用了別的名稱(包括自稱、他稱),或是分散在其他各族了。這些分化、結合等變化過程,屬於民族史研究的課題,也是中國通史的重要內容。

十至十三世紀在祖國北方,以契丹、女真為主建立過遼(907—1125)、金(1115—1234)朝廷,遼金是祖國歷史上的兩個重要朝代。

契丹源於東胡、鮮卑,以後分散在漢、蒙、滿等族,就現在的了解,保存契丹傳統更多的是達斡爾族。達斡爾人供奉的庫烈兒佛,就是遼亡不肯降金的契丹首領。

女真源於肅慎、靺鞨,以後有的分散在漢族、蒙族,而直接承襲女真的是滿族。今天滿族姓富的,在清朝稱富察氏,就是《金史》記載的蒲察氏,在當時是很重要的一個大姓。金皇族完顏氏(當時有改譯姓王的),清朝仍稱完顏氏。今天滿族的王姓、汪姓就是金朝、清朝的完顏氏。

我們不是說達斡爾族沒有契丹以外的成分,滿族沒有非女真的人,正如他們也有分散在漢族或其他兄弟民族裡那樣,他們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曾不斷地吸收過本族以外的成分。全國各地特別是華北地帶,在漢人張、王、李、趙、劉姓里邊,有契丹、女真族的後人,現今雲南龍陵、保山等縣有蔣姓,故老相傳,本姓來自耶律氏。可能他們的先輩是契丹人,元代隨蒙古軍南征,就在那裡屯戍,一直住下來的。在北方的就不用多說了。

為什麼說遼金是祖國歷史上的重要朝代呢?

契丹和後梁太祖朱溫同年開國,遼金兩朝和五代兩宋南北相峙三百多年,遼金在經濟文化上雖有落後的一面,但在軍事、政治上卻長期占優勢地位。就當時實際情況看,可以說遼金是中國史上的第二次北朝,對於祖國的歷史文化,特別是民族融合、經濟文化的交互影響和發展前進,起著極其重要的承前啟後的作用。

元朝人修遼金史,也是把它們擺在正史行列里處理的;宋朝亡了,又把宋史加入,修遼、金、宋三史。

平常說「唐宋元明清」,那隻是習慣上代表時間的順序,並不是說歷史上沒有遼金這兩個朝代。也不表明這兩個朝代不重要。恰恰相反,這兩個朝代在祖國歷史上就一些關鍵性的變動和承前啟後的意義說是很重要的。

我們可以說遼金和五代兩宋是分立的,若說遼金是割據政權,就不夠恰當。唐朝人對南北朝就直接寫《南史》、《北史》,不區別誰是割據政權。唐朝人的態度比較公允。遼金是祖國歷史上又一次的北朝。當時南北雙方都是用南朝、北朝相互稱呼的。

石敬塘後晉,劉崇北漢,都受遼卵翼,不用說。趙宋開國,實際上是由於抗遼的兵力,沒有周世宗的振作抗遼,哪裡來「黃袍加身」。王安石變法,當然屬於宋朝內政,但各項政策的總要求,則無一不是面向北方的。這在當時宋廷的君臣討論對答中,可以看得明明白白。我們要縱觀祖國大地幾千年歷史進程中的轉折,就不能放鬆對於遼金的注意。

元明清直接承襲宋遼金,清入關前還自稱「後金』。

所以說遼金在祖國歷史上是兩個重要的朝代,也屬於變動較大的階段,在某些意義上可以說是劃時代的變動。遼金三百年是祖國幾千年歷史上很重要的三百年。

二、遼金三百年中祖國歷史發生的重大變化。

在這三百年期間,祖國歷史發生過很大變化,最顯著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草原上建置城寨,溝通了長城南北。

遼代開國初期,在草地上建立城寨,安置據點,形成新興的聚落。這些新興聚落,給祖國北方大草原帶來了定居的農業戶口,這一道新的曙光改變了草原面貌。略微後一點,他們在長城以南,又設立了馬城、遼城一類的聚落,就溝通長城南北,從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說起了積極促進作用。

遼金以前,北方草地和中原農業區存在著很大的差別,遼金以後,差別縮小了,遼代當時,長城以外,向北去「封域雖長編戶少,隔山不見兩三家」(蘇頌《蘇魏公詩》),人煙稀少。向東北方面,也是人少,州縣少,「所謂州者,當契丹全盛時,但土城數十里,居民百家及官舍三數椽,不及中朝一小鎮,強名為州」(許亢宗《奉使行程錄》)。遼金以後,人口多了,州縣城鎮也多了。

現在除了我們保留的牧場草地,長城南北,可以說沒有什麼區別了。

應當說明,契丹是草原游牧民族,中原漢地,屬於傳統的男耕女織的小農業,遼代在草地開辟插花田,引進農藝技術,也運進糧食,對中原提供肉食(羊)和傳統小農業所需用的耕作動力(馬、牛)。女真族原來兼營以狩獵、採集、畜牧為主的原始農業,取代遼宋以後,很快適應了遼宋留下的較高的生產力水平。蒙古人進入中原以後,元太宗想把中原耕地變成牧場,遭到耶律楚材的反對,沒有實行,一直沿續到近代。遼金時期就有這樣重大的變化。我們這里還應當補說一句,拓跋魏遷都洛陽時,曾經把石洛以西、河內以東黃河南北的千里耕地改成牧場,他們的試驗沒有成功。我們放眼祖國江山,從歷史長河來觀察祖國的農牧業和南北文化,遼金是一個重要時代。這個時代為祖國南北統一準備了條件,鋪平了道路,近一千年再沒有出現過分裂,因而也可以說,按歷史事實看,遼金之前屬一段,遼金之後屬又一段。宋遼金時期是祖國歷史上再一次的南北朝。也是歷史上一條分界線。

第二,開發建設了祖國東北、北方,穩定了祖國疆域。

漢唐在祖國歷史上屬於強盛的朝代,特別是唐朝,在東北、北方的威勢很盛,信譽很高,但統治政策,大體上是間接的,雖然設過黑水府、松漠都督府,但地方和中央的關系還比較鬆弛。在遼代就大大不同了。

宋遼雙方有過一段較長的和平分立。在這個分立期間,遼得以開發了北方、東北,大大增強了北方、東北各族人民對於祖國中央的向心力,對於穩定祖國疆域,直接起積極作用。如遼代在五國部、烏古迪烈部設節度使試行改土歸流。(統和初年,耶律延寧在烏古節度使任內「路不拾遺,安人得眾」)金朝也幾次在烏第河流域招撫用兵。這為元、明、清在奴兒乾地帶的統治,奠定了穩固基礎。明朝修建永寧寺,就是在遼金石幢的台地上建立的。大石西遷,把中原的制度文化帶到西域,為元朝、清朝在西邊的開發建設作了准備。

由於南北和平,不僅遼金經營了北方、東北,宋也得以分出力量經營西南和海外交通,可見除了穩定祖國北方、東北疆域而外,對酉南和海外友好往來也起了間接促進作用,這都緊緊聯繫到近一千年的歷史。有些事對於今天來說,也具有一定的意義。

第三,政治思想和制度的承襲及其發展。

讓我們先就朝廷施政上的指導思想看,秦皇、漢武同是有為的帝王,他們的時代,同屬歷史上的鼎盛時代,但他們的設想和做法,概括講,無非是「西通西域,為斷匈奴之右臂;東滅朝鮮,為斷匈奴之左臂(《史記·匈奴列傳》、《漢書·匈奴傳》)。「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過秦論》)。這種想法的基礎和要求,可以總結為「蕃漢對等,保衛漢地」。

經過了魏晉南北朝以後,一直到唐太宗,局面開展了,視野放寬了,改變了思路,刷新了施政的指導思想。實際是接受了拓跋魏、北齊、北周二百多年的歷史現實。新的指導思想,一反秦漢傳統政策。這次大轉變是一個持續了差不多兩個多世紀的歷史進程的結局。「兼包蕃漢,一視同仁」不是輕易得來的,而是經過了一段艱苦的歷程,有過慘痛的教訓。唐太宗對他的左右大臣說:「自古(帝王)皆貴中華(漢),賤夷狄(蕃),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通鑒·唐紀》貞觀廿一年五月)這個話是否已得落實,或落實到什麼程度,屬於另外問題,但唐太宗這個政策思想,直接影響到當時的施政方針是明顯的。唐太宗的蕃漢兼包、一視同仁的政策思想,具體表現在以下兩點:

1.朝中文武臣工,特別是武臣,使用少數民族,不分彼此;

2.尊重民族地區傳統,不多直接干預。

唐朝這個施政方針的變動,在遼朝基本得到實現。也就是在前一次南北朝得到的教訓,在後一次北朝里實現了。

遼或契丹在合並渤海(女真先輩建立的區域政權)之後,仍沿渤海舊制,設中台省,置左、右、大、次四相,用渤海舊官和契丹人交叉起來擔任這四個職位。雖契丹人掌實權,但對渤海上層很尊重。在回鶻部落里,仍用回鶻首領當首領,有的把契丹人安置進去任副職,有的不設契丹副職。其他具體措施也貫徹這種精神。總之,遼從建立朝廷,就是上接唐朝,金從建立朝廷,就是上接遼宋,諸如田賦稅收、用人考試等等基本沿前朝制度。

在遼金時期里,不僅全套繼承前代的各項政治經濟制度,就連記錄朝廷活動的制度,如起居注、日歷、實錄、國史等等,也和以前朝代一樣,沒有中斷。在保存當代朝廷檔案方面,也完成了承前啟後的任務。

三、遼金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幾件具體事例。

前面我們是概括著講的,宏觀的。遼金為元明清積累了經驗,遼金是元明清大一統的孕育時期。這個時期的很多事連接著今天。若就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具體事例、具體細節作微觀的分析,更會發見遼金研究的現實意義。

首先,遼朝設官分南北,北面官治牧區,南面官治農區,因俗而治,分別按具體情況辦事,兼容、平等(至少形式是平等的),起了安定團結的作用。金朝的禮樂政刑,往往因仍遼舊。特別在金初,沿襲遼朝也給以後留下了榜樣。

從遼金以後,北京作為京城建都。近一千年來,北京一直是全國政治中心,代替了以前那些古老的都城:長安、洛陽、汴梁。這是幾千年歷史上一個變動,這個變動,包含著許多歷史內容:軍事的、經濟的、文化傳統的。若不研究遼金史,怎麼認識這些歷史事實,怎麼理解這些歷史上的變動呢。我們今天的省,源於元朝的行中書省。元行中書省,則是沿襲金朝的行台尚書省。

關於經濟方面,遼代由於農牧結合,出現定居放牧的萌芽,草地上通過插花田形式開展多種經營,在朝廷屬於生財有道,同時也豐富了人民的經濟生活。遼代在渤海灣沿岸制鹽,產量高,鹽價賤,向宋朝走私,一直牽制著宋朝的河北鹽政。從東北向北京運糧的海道是遼代開始的。今天的鞍山鐵礦,從遼金時代就開采過。

文化方面,遼金時代有的部門很有成就。金朝修的盧溝橋,現在不是還仍然作人行大道用么!不僅建造結構表現當時科技水平,就是橋欄上雕的那些大大小小的石獅子四百八十五個,神態活現,不重復,是多麼精緻的藝術品。

河北宣化遼墓墓頂所繪的星象圖和遼代歷法,表明當時天文、歷算知識已經很高。遼金醫葯很出色,有一種麻醉劑,因當時常用杖笞刑罰,醫生們為解除其痛苦,發明一種受打不痛的葯丸(地龍丸),很受歡迎。詩人范中作詩說:「咬蠟誰知味最長,一杯水酒地龍香,年來紙價長安貴,不重新詩重葯方。」還有一種防凍劑,效果很好,今天還可以試驗臨床使用。金代名醫劉完素的實踐總結和理論,在今天中醫學界或中西醫結合方面,都享有崇高的地位。金代數學上的成就,也屬於需要整理發掘的領域。

遼金建築,今天保存的許多實例,如山西大同上、下華嚴寺,應縣木塔,河北薊縣獨樂寺,遼寧義縣奉國寺,都是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古跡,也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遼瓷燒制的工藝技術,更是常被人們稱說的。

遼版《大藏經》是精校本,其中加入了遼人作品,印刷技藝也很高,「紙薄字密」。有精裝本,有普及本,比宋藏(即開寶藏)優越很多。今天重印《大藏經》,當然要參考採用遼藏。

金代學者王若虛關於文、史、哲方面的若干論述,不論就內容或方法看,比起唐宋人的同類著作來,都可算作上品。在今天仍然值得作為文化遺產整理研究。女真人李直夫的雜劇,也算得上是出色的創作。

遼代的四旦二十八調,沿隋唐以來的龜茲七聲;遼代的大樂十聲,就是今天的大樂十字譜。不研究遼金,怎麼能懂得音樂方面的古今沿革?

四、我們的任務。

我們只要把遼金在祖國歷史上的地位和現在的研究情況一比,就顯出了我們的任務很重。

長期以來,由於各種原因,遼金史研究沒有能得到應有的重視。遼金在中國通史中的比例,也不很相稱。就全國范圍說,遼金史研究的隊伍,比起別的斷代史來還顯得薄弱,這些現象都應盡快扭轉。

愛國主義是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動力。我們要廣泛宣傳提倡愛國主義,振興中華。作為史學工作者來說,就應當作出歷史方面的貢獻。但是近年出版的通史包括知識性的讀物在內,並沒有能很好的滿足這一方面的要求。中學歷史掛圖三十八幅,配合中學課堂教學的,沒有遼金圖。有的高等院校歷史系,沒有遼金史的課。我們的國家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對祖國歷史的發展都做出過貢獻。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就應當沿著這一方向加強工作。

社會上不少人對遼金的歷史知識,是由《楊家將》、《精忠傳》一類戲劇小說傳播的。作為古典文藝,我們可以從中了解這些作品反映的時代以及人們反抗民族壓迫的情緒和要求,就歷史事實說,則有不當,如將少數民族人物不加分析一律加以醜化就很不妥。我們有責任寫出科普讀物,向廣大讀者介紹遼金歷史的知識。而這項工作,目前尚待從頭作起。

遼金兩代在祖國歷史上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尤其對開發建設祖國邊疆顯得突出。我們今天的疆域是歷史上長期以來形成的。我們要加強邊疆史地的研究,其中從東北到西北這一遼闊地區的沿革,就是遼金史的重要內容。

近年遼金史研究已經成為一個國際性的課題,有些國際學術會議,如在義大利舉行的中國法制史討論會(1981年8月)就有西德福赫伯教授(Herbert Franke)《金朝女真習慣法和漢人法律》、卡爾本格爾教授(Karl Bunger)《多民族社會中的中國遼朝法律情況》等論文。作為正常的學術交流,我們還應當進一步開展。

總之,我們要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深入細致的研究遼金史上的各種問題,還要大力開展普及宣傳教育工作。我們希望大家共同努力,開創新局面,作出新貢獻。

B. 四川雜交水稻制種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雜交水稻是轉基因嗎

雜交水稻制種生產是四川的優勢產業之一,長期以來,優越的自然條件,嚴格的制種操作規程、先進的制種技術使得我省雜交水汪慶稻生產在全國保持優勢地位。全省雜交水稻制種創造了全國「四個第一」:一是面積第一,據四川省種子協會統計全省雜交水稻常年生產面積穩定在30萬畝左右,最高年達到54萬畝以上,佔全國水稻制種面積的30%以上;二是平均畝產第一,我省雜交水稻生產穩定在200kg/畝,多年制種平均單產220kg/畝以上,而謹培全國平均水平僅為180~190kg/畝;三是國內省際調劑量第一,每年我省調出雜交水稻種子5萬t以上,佔全國省際間調劑量的60%;四是雜交水稻種子外貿銷售居全國第一,雜交水稻種子出口1.2萬t以上,佔全國出口總量55%以上,出口對象從東南亞擴大到非洲、歐洲。四川生產的雜交水稻種子以質量優良、商品性好形成獨特的「川種」優勢品牌,「川種」的產銷對全國乃至東南亞的水稻種子供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隨著近幾年雜交稻種種子數量供大於求,制種比較效益的逐年下降,我省制種基地面積迅速下降,傳統水稻制種優勢受到新的挑戰,我省制種基地發展面臨比較大的問題。
一、雜交水稻生產面臨的問題
1.基地面積穩定困難據省種子站統計,我省制種基地面積2006年曾達到困晌握近55萬畝(見表1),以後開始逐年下降,2008年下降到最低谷,不到26萬畝。2009年制種雖然略有恢復,但仍難滿足企業生產需求,特別是在2009年種子銷售較好,庫存不多的情況下,制種面積也增加不多。分析農民不願制種,基地落實困難,主要有以下原因:
(1)制種成本快速增加影響了制種基地農戶生產積極性據省種子站組織巴州區、東坡區及梓潼縣種子站對雜交水稻制種基地農戶生產成本的抽樣調查(見表2):畝制種成本由1995年的513元增加到2008年的1523元,增加了196.9%,其中尤以勞動力價格上漲最快;制種產值由1413元增加到1898元,只增加了34.3%,而制種收益卻由899元下降到375元,下降了58.3%。表明我省雜交水稻制種基地農戶呈制種成本迅速上升、畝收益逐年下降的趨勢。
據省種子站組織眉山三豐種業和洪雅川農高科對本企業生產基地農戶雜交水稻制種與本村水稻大田生產比較效益調查:2005年,水稻制種比水稻大田生產畝增收496元,而到2008年下降到僅增收67元。制種和大田生產已差別不大,制種的比較效益大幅下降影響農戶制種積極性,進而影響我省雜交水稻制種基地的穩定和發展。
(2)制種風險限制種子生產穩定發展目前,種子生產很大程度受到氣候影響,巴州區得陽村2007年因災而造成全村每畝平均收益減少270元。當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時,無論企業還是農戶都不能獨立承擔其造成的損失,這不但使企業、農戶經濟上陷入困境,而且還可能引起社會不穩定。在沒有建立應對種子生產風險機制時,這種情況限制了制種基地生產的穩定發展。
(3)基地基礎設施落後,限制生產能力發揮德陽、綿陽是我省雜交水稻種子主產區,自然氣候條件十分適合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其生產能力佔全省的70%左右。「5.12」汶川特大地震對制種基地水庫、排灌設施以及其它基礎設施造成很大破壞。綿陽市種子站2008年6月統計震後全市制種基地損毀排灌渠系14 684m、水池(塘)2座、道路5 333.41m、排灌站及設施5處。同時,我省雜交制種基地大多是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業生產基礎設施落後,極大限制生產潛能提升,迫切需要項目支撐改造以提高生產能力。
(4)農村勞動力缺乏,制約制種基地擴大。從東坡區、巴州區3個制種村勞動力資源調查中發現:本地從業勞動力2009年比1995年減少一倍,勞動力年齡構成到2009年已經主要以50~60歲居多,60歲以上更是接近1/3。據省種子站到遊仙區忠興鎮安樂村基地的調查,受地震災害的影響,制種大戶普遍由於擔心無法僱到人工而調減了近一半的制種面積。農村勞動力缺乏成為制約勞動密集型為主的雜交水稻制種生產主要原因之一。
2.制種基地管理困難近年,由於雜交水稻制種基地落實困難,不但基地面積下降,同時也增加了基地管理的難度:一是由於在種子生產環節中行政措施的弱化和農民制種積極性的下降,導致雜交水稻制種生產中隔離條件比過去有一定下降,一些地方存在不服從統一規劃的「釘子戶」,不時有「插花田」出現,給種子質量埋下了隱患。二是非法制種現象開始抬頭,基地承包戶或其它組織私制、濫制的現象屢有發生。三是制種基地套購、串換種子的不法行為有所抬頭。四是基地規劃布局不合理,一些沒有制種優勢的地方仍在制種,而制種適宜區則出現村、鎮競相抬價,個別企業互相搶奪基地的現象,特別是在2009年的基地落實中綿陽市、眉山市尤為嚴重,擾亂了基地的正常管理。
3.企業收儲融資困難種子企業每年種子收儲期間需要大量資金兌現農戶,資金收回卻要到下年5~6月份經營季度結束。而各類銀行認為種子行業風險大,一般對種子企業很少發放貸款,少數貸上款的企業其費用支出也很大。企業融資難不但限制種子行業的發展而且影響制種農戶的種款及時兌現,近年因不及時兌現種款而影響農村穩定的情況時有發生,爭取金融支持已成為種子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的迫切需要。
二、對策建議
種子是農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糧食安全」首先必須保證「種子安全」。面對當前制種潛在危機,關鍵要調動企業和農民積極性,建立完善的自然風險應對機制,保持我省雜交水稻種子產業優勢地位,確保我省及全國「用種安全」。
1.實行制種生產補貼國家為鼓勵糧食生產實行種糧補貼、良種補貼、農機補貼、農資補貼等一系列惠農政策,增加農民種糧收入,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種糧積極性。然而,良種繁育這一農業基礎性生產卻沒有得到國家任何有針對性的優惠政策,制約了農戶制種積極性。建議國家盡快出台種子生產補貼政策,從根本上解決農戶種子生產積極性不高的問題,進而建立穩定的種子生產基地,有效地對基地進行管理和控制,確保種子生產安全。
2.建立種子生產保險制度建議將種子生產納入農業政策性保險品種,保險金額按2 000元/畝產值計算,保險費用由財政、企業、農戶共同分擔,以財政負擔為主體,解除農戶後顧之憂,保證制種生產基地穩定發展。
3.完善基地管理有關法律、法規
種子法律、法規對種子生產管理的規定有待明確、細化,增強其對基地布局、管理的針對性和操作性,做到依法管理和有效治理基地。
4.加強種子儲備要嚴格按照「國家救災備荒種子儲備貸款貼息資金管理辦法」的要求,切實增加種子儲備金的數量並及時到位。儲備企業要做到儲備品種、數量、質量三落實,確保儲備種子儲得住、調得出、不出問題。
5.加大對制種基地基本建設投資
雜交種子生產基地基礎設施普遍較差,沒有抵禦自然災害能力,限制了生產潛力發揮,建議按照安全用種需要規劃基本制種基地,加大資金投入和項目支持力度。
6.創新基地管理模式和生產技術
多年來,種子企業組織種子生產大多是委託農村集體組織或其它經濟組織採用「公司+農戶」的方式進行,很多種子企業沒有一個可以自己控制且穩定的生產基地。要制定相關政策及辦法,鼓勵制種企業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建立穩定的種子生產基地。要加強科研製種高產技術攻關,積極探索母本直播技術、機械化制種等技術,降低制種生產成本,提高制種收益。
(通聯:四川省農業廳種子站成都610041)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C. 水稻葉片上有白色斑點是怎麼回事

水稻葉片上有白色斑點是水稻條紋葉枯病,先在心葉下一葉基部出現褪綠黃斑,後擴展形成不規則黃白色條斑,老葉不顯病。秈稻品種不枯心,糯稻品種半數表現枯心。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實。拔節後發病 在劍葉下部出現黃綠色條紋,各類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所以結實很少。
條紋葉枯病的發生與灰飛虱發生量、帶毒蟲率有直接關系。春季氣溫偏高,降雨少,蟲口多發病重。稻、麥兩熟區發病重,大麥、雙季稻區病害輕。
防治方法
綜合策略: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採取「切斷毒源,治蟲防病」的防治策略,狠治灰飛虱,控制條紋葉枯病。
具體措施
(1)調整稻田耕作制度和作物布局。成片種植,防止灰飛虱在不同季節、不同熟期和早、晚季作物間遷移傳病。忌種插花田,秧田不要與麥田相間。
(2)種植抗(耐)病品種。
(3)調整播期,移栽期避開灰飛虱遷飛期。收割麥子和早稻要背向秧田和大田稻苗,減少灰飛虱遷飛。加強管理促進分櫱。
(4)治蟲防病:抓好灰飛虱防治:結合小麥穗期蚜蟲防治,開展灰飛虱防治,清除田邊、地頭、溝旁雜草,減少初始傳毒媒介。
水稻管理技術有哪些?
1、切實加強田間水分管理。分櫱期要堅持淺水勤灌,以水調氣、以水調肥,促進多發根、快分櫱。對麥草還田的田塊,栽後5天要及時放水露田,排除有害氣體,機插秧田塊,由於移栽秧苗葉齡較小,在促早發的同時,要防止群體爆發過頭,掌握適期脫水擱田。直播稻要把好立苗關,堅持濕潤立苗,淺水勤灌,促進早發、穩長。要密切關注苗情發展動態,及早指導農民因苗擱田,做到「苗到不等時,時到不等苗」,一般在移栽後20-25天,地力好、發苗旺的田塊,在全田莖櫱數達到預期高產穗數的80%時即要脫水擱田,並適度重擱;發苗不足的田塊,適當推遲擱田,適度輕擱,要求在幼穗分化初期(7月20-25)全部結束擱田。擱田程度要求達到田間土壤沉實不爛糊,田塊中央土壤人走不陷腳,田面水稻發白根,且全田葉片挺起,葉色明顯褪淡落黃;控制高峰苗在高產理想穗數的1.3-1.4倍。
2、 科學運籌分櫱肥。分櫱肥要求施早、施准,確保適時達到穗數苗。既要防止過晚施用,又要防止過量施用,防止群體爆發,增加中期控苗難度。一般移栽後7-10天,追施第一次分櫱肥,一般畝施尿素7-10公斤。過一周以後,看苗酌情補施平衡肥,一般畝施尿素3-5公斤,促進全田平衡生長。針對部分田塊移栽推遲,秧苗素質下降以及僵苗不發等情況,要及早施防僵苗專用肥,促進苗情轉化。
3、按苗情施好穗肥。水稻穗肥根據施用時間和作用,分為促花肥和保花肥,促花肥是指抽穗前30天施用的肥料,保花肥是指抽穗前15-20天施用的肥料,其作用是減少穎花退化,一般雜交秈稻施保花肥,粳稻保花肥、促花肥都要用。穗肥施用時間,促花肥在7月下旬,保花肥在8月上旬,相隔10天左右。肥料種類以尿素加鉀肥最好,粳稻一般田塊促花肥每畝用尿素10公斤加鉀肥5公斤或45%三元復合肥15公斤,隔10天再用尿素7.5公斤。對前期施肥足,擱田不及時,總苗偏多,長勢偏旺的田塊,要減少租改氮肥用量;因前期僵苗不發,群體不足的田塊,以及葉色落黃的田塊,穗肥要適當早施並加大肥料用量。
4、打好水稻病蟲防治總體戰。水稻進入拔節孕穗期,將是二代二化螟、紋枯病、稻飛虱、縱卷葉螟、稻瘟病等多種病蟲齊發,危害損失最大絕睜的階段。打好水稻病蟲防治總體戰對奪取水稻豐收十分重要。各地要按照植保部門提出的防治時間、葯種和方法及時防治。
5、葉面補肥增粒重。在水稻後期結合病蟲害防治,採取肥葯混噴進行葉面補肥,以確保水稻生長後期養根保葉,增強抗逆性,促進灌漿,提高稻米產量和品質。
6、濕潤灌溉活熟到老。水稻中後期水漿管理上,除孕穗、弊宏判抽穗揚花期田間要保持淺水層外,其餘時間要採取間歇灌溉方式,盡量保持清水硬板,結實期要乾乾濕濕,保持根系活力,延長葉片的光合功能期,後期切忌斷水過早,防止葉片早衰。
7、加強抗災措施。水稻後期是台風多發季節,災害發生後,對倒伏的水稻田採取排水、輕扶、防病治蟲等補救措施,對倒伏即將收獲的水稻及時排水、收割。

D. 什麼是插花田

插花田是分布在他人大片田地中的田叫插花田。插花山也是這個道理。由於歷史的原因,別的村的田和地或山,確定在本村田和地或山中央的情況是很普遍的,後經過改變或調換,有的村插花田沒有了,有的還繼續存在。

E. 玉米抗倒粗縮凈什麼時間用

玉米粗縮病是一種由灰飛虱傳播的病毒病,5~6月正是灰飛虱第一個盛發期,因此早播玉米要特別注意預防粗縮病。

一、玉米粗縮病症狀粗縮病在玉米整個生育期均可感病,典型症狀:植株嚴重矮化、節間縮短、葉片密集叢生。受害葉片比正常葉片黑綠、寬短、硬脆,葉背葉脈有隆起。

二、發生規律灰飛虱在北方一年發生4~5代。以若蟲在田邊雜草叢中、稻麥根茬及落葉下越冬,以背風向陽、溫暖潮濕處最多。12月至次年2月最冷時若蟲鑽入土縫泥塊下不動。3月開始活動,由越冬場所遷到已萌芽的草地和麥田。一般情況下一年有春季和秋季兩次數量高峰。灰飛虱耐低溫能力較強,對高溫適應性差。其生長發育的適宜溫度在25℃左右。隨著小麥的成熟收獲、玉米播種,灰飛虱轉移到玉米上危害,對播種早的玉米危害最重,另外,靠近果園的地塊、插花地塊受害也較重。

三、防治措施玉米粗縮病目前尚無特效葯劑防治,一旦發病基本上無產量。因此,治蟲是防病的關鍵措施。

1.重視拌種或種子包衣。可用40%甲基異柳磷按種子量的0.2%拌種或包衣。同時加入2.5%適樂時或20%三唑酮(按種子量的0.1%拌種)兼防玉米黑粉等病害。

2.清除地頭地邊雜草,破壞灰飛虱產卵棲息的環境。

3.玉米出苗後集中防治一次灰飛虱,可畝用10%吡蟲啉15~20克噴霧防治灰飛虱。同時可加入抗病毒葯劑病毒A或植病靈2號30~50克(毫升)對水30公斤混合噴霧防治。7~10天一次,連噴2~3次。

注意事項:成方連片的大田要噴四周形成保護帶,保護帶寬3~5米。插花田和靠近果園的地塊要全田噴霧,同時注意對溝邊、地邊雜草的防治。

熱點內容
男孩子和茶花 發布:2025-02-05 02:33:15 瀏覽:476
成都花店微信 發布:2025-02-05 02:33:06 瀏覽:787
丁香怎麼吃 發布:2025-02-05 02:31:06 瀏覽:595
牡丹333真偽 發布:2025-02-05 02:29:52 瀏覽:866
路邊的綠植 發布:2025-02-05 02:28:33 瀏覽:551
石斛金蘭花 發布:2025-02-05 02:04:51 瀏覽:589
嘉嘉的花店 發布:2025-02-05 02:01:43 瀏覽:722
夢見偷花卉 發布:2025-02-05 01:30:38 瀏覽:150
荷花酒查真假 發布:2025-02-05 01:26:17 瀏覽:492
東山縣鮮花 發布:2025-02-05 01:17:21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