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葯花語子
A. 苦楝花花語是什麼
苦楝花的花語是: 望向遠方,只為一眼就能看見,人海中你溫暖的笑顏。
苦楝花,中葯名。為楝科植物楝和川楝的花。楝分布北至河北,南至廣西、雲南,西至四川等地。具有清熱祛濕,殺蟲,止癢之功效。常用於熱痱,頭癬。
(1)中葯花語子擴展閱讀:
故鄉莆田湄洲灣常見一種樹——苦楝。它屬落葉喬木,樹形龐大,樹冠優美,是夥伴們少時的天然樂園;更以其葳蕤枝葉年復一年蔭護鄉民。
每年春分節氣,一場春雨一場綠。苦楝飽吮甘露,舒展筋骨,羽狀復葉邊緣呈鋸齒狀向上生長,無論是農家牆角、花生田畔,抑或山嶺塘沿,那一簇簇、一片片、蔥綠、翠綠、黛綠或淺或深,或深或淺,繁復暈染出一幅幅寫意水墨畫,悠然在眼前樸素詩意地流淌。
一株株灰褐色高大且粗糙的樹干擎撐著黛綠的枝椏,盛滿白中透紫的小花,蓊鬱秀雅;花瓣兒掛著晶瑩的雨珠子在微風中打著顫兒,繼而四下彎曲分散;花蕊呈墨紫色豎棒狀,花蕊頭似小喇叭口,花圍呈淡紫,蕊心呈鵝黃,張滿了花粉,引來蜜蜂嚶嚶嗡嗡,貪婪吮吸著生命的酒釀。
苦楝下,空氣中彌漫紫色的香氣,在鼻翼間氤氳升騰,久久不能彌散,讓人仿若置身於一條紫色夢幻長河不願醒來。
立夏已到,小滿漸至。墨紫花蕊逐漸中空,受粉後的雌蕊結出苦楝子。一顆顆苦楝子外皮青綠圓潤,由起初綠豆大小逐漸變成指頭模樣,一撥撥男孩子攀爬樹身採摘當子彈丸子,互擲逗玩。
樹底下女孩們細心侍弄晃落在地面的苦楝子,用舊毛線串結成新穎別致、大小不一的手鐲、項鏈、耳環等飾品,互相佩戴媲美。
時令大暑,正是花生收獲季。鄉民將地里拔起的花生或聚攏成堆,或分撥捆紮,有的乾脆置於苦楝下直接採摘,有的用人力車運至家中土埕尾。一棵棵苦楝亭亭如蓋,宛如一把把大涼傘穿透陽光的照隙,一道道濃蔭下,鄉民全家老小齊上陣,分摘花生莢,忙得不亦樂乎。
一葉知秋。泛黃苦楝葉子一片片在風中飄零;橙黃苦楝子累累掛滿枝頭,不時引來小麻雀啄食;暮色時分,鄉村炊煙裊裊升起,勾勒出一幅雋永含蓄的畫來;入冬之後,苦楝樹葉子全然褪盡,軀干通身皴裂,兀自孤立、喑啞不語。
參考資料:網路-苦楝花
B. 紫丁香的花語是什麼
紫丁香的花語為:光輝、初戀、純潔
花語:光輝(Bright)丁香花擁有天國之花的光榮外號,也許是因為它高貴的香味,自古就倍受珍視。因此丁香花的花語,也是配得上天國之花外號的光輝。
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受天神所祝福,有光輝的人生。由於太聰明,而有喜歡走捷徑的毛病。希望在追求的過程中,別忘了最終的目的。
(2)中葯花語子擴展閱讀:
紫丁香,是我國的名貴花卉,開花時為淡紫色,會散發淡淡的香氣,所以稱之為紫丁香。它的花期較長,喜歡潮濕的土壤環境,觀賞性極佳。另外它生長可高達3到5米左右,是庭院里種植的名貴花卉之一。紫丁香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可以入葯,因此在很多花卉當中,也是大眾比較喜歡的一種。
紫丁香的功效很多,它的葉子入葯後,味道有些發苦而且性寒,有清熱和防燥濕的作用。制葯後可以用來治療腹瀉。另外,對於痢疾等等有一定的治療功效。
在使用之後,在很短期內就可以見到效果,而且治療效果也比較顯著。另外由紫丁香製成的葯很安全,沒有任何的毒害作用。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1、清熱燥濕
另外,它還具有清熱解毒等作用。特別是體內積熱毒,很難排除體內,就容易郁結,因此利用紫丁香便能夠起到清熱和解毒的作用,很多葯品都會有這種成分,特別是夏季,人們更更容易產生心熱等現象, 對於這種產生的和燥熱能夠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2、止咳定喘
紫丁香還有止咳的作用。特別是用於治療反復性咳嗽效果更加明顯。此類葯物對胃部可以起到一定的清理的作用,在咳嗽非常頻繁的情況下,使用此類葯物有良好的止咳作用。特別是對於胸悶氣喘,包括痢疾等都有很強的功效。
C. 萱草象徵忘憂,花語是什麼
早在康乃馨成為母愛的象徵之前,我國也有一種母親之花,它就是萱草花。萱草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肉質,葉狹長,細長的枝頂端開出桔紅或桔黃色的花,十分艷麗,它不僅供人觀賞,花蕾叫金針,也可作蔬菜供人食用,在我國南北方廣為栽植。 萱草又名"諼草"、"金針"、"宜男草"等,《救荒本草》叫它"川草花";《古今注》稱之為"丹棘";《說文》記載為"忘憂草";《本草綱目》名之為"療愁"。在英名day lily是"一日百合"的意思,點出了萱草花期只有一天的短暫。 萱草在我國有幾千年載培歷史,萱草又名諼草,諼就是忘的意思。最早文字記載見之於《詩經﹒衛風﹒伯兮》:"焉得諼草,言樹之背"。朱熹注曰:"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另一稱她忘憂,來自《博物志》中:"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曰忘憂草。"詩經疏稱:"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北堂即代表母親之意。古時候當遊子要遠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母親減輕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唐朝孟郊《遊子詩》寫道:"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王冕《偶書》"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嘩。"陶潛的飲酒詩:"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歷代文人也常以之為詠吟的題材,曹植為之作頌,蘇東坡為之作詩,夏侯湛為之作賦,一一的點出萱草在生活中的地位。 萱草又叫做宜男草。民間有一傳說,當婦女懷孕時,在胸前插上一枝萱草花就會生男孩,故名宜男。唐玄宗時,興慶宮中栽種了多種萱草,有人作詩譏諷說:"清萱到處碧鬖鬖,興慶宮前色倍含;借問皇家何種此?太平天子要宜男。" 萱草既可入葯,又可作菜餚。北方人喚作黃花菜,廣東 人叫做金針﹔《本草綱目》載曰:"今東人采其花而貨之,名為黃花菜。"拉丁學名的種名fulva,就是"黃褐色"的意思。又其花絲細長,狀如古時金針,又名金針菜。 歷代醫書討論萱草甚為詳細,《本草注》謂:"萱草味甘,令人好戲,樂而忘憂。"晉代嵇康在《養生論》中寫道:"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蠲通"捐",是拋棄之意)。《本草求真》謂:"萱草味甘而氣微涼,能去濕利水,除熱通淋,止渴消煩,開胸寬膈,令人心平氣和,無有憂郁。"清同治期間,稱著江南的費伯雄於《醫方論》說:"勞者,五臟積勞也。傷者,七情受傷也。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憂愁太過,忽忽不樂……萱草忘憂湯主之。" 1993年王楚翹、范斌等報導《萱草花治療失眠症的臨床與實驗報告》,認為此葯有鎮靜安眠作用,且少有副作用,對各種原因引起的失眠症,尤其是肝功能障礙伴有失眠者,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葯物。 萱草花有葯食同功的雙重功能,不但營養價值極高,且有極好的健腦效果,在 日本 稱為健腦菜,並列為"植物性食品中最有代表性的健腦食品之一"。另外,據吳李久華在《延壽考》中雲:"嫩苗為蔬,食之動風,令人昏然如醉,因名忘憂"。《群芳譜》記載:"春食苗,夏食花,其雅牙花的跗皆可食。但性冷下氣,不可多食"。《中葯大辭典》載其含有生物鹼、黃酮類。據測定每100克干製品中含蛋白質9.14克、脂肪0.4-0.25克、糖分50-60.2克、鈣300-463毫克,並含有維生素A、B、C及多種微量元素。 葯食俱佳的金針菜,傳說與神醫華佗有關。華佗生在社會混亂瘟疫流行的東漢末年。有一年,華佗到 江蘇 泗陽行醫時,忽然曹操派人來請華佗為他治療頭疼之疾。華佗不從,曹兵以刀相逼。當天夜裡,華佗轉輾反側不能入眠,朦朧中見一仙人,吩咐華佗如此這般,然後把金針向他懷里一扔,便飄然飛走。華佗醒來,果然在胸前摸到一把金針。翌日華佗含淚向送別的人說:"今有一束金針,送與你們解救災難!"說完手一揚,一束金光,飛向四面八方。眾人隨著金光望去,只見漫山遍野長滿了葉青青,花黃黃的植物。人們采其花蕾煮水喝下去,慢慢地止住了瘟疫。金針菜從此傳遍各地,經過人們的嘗試,不僅能治病,而且還是一道可口的菜餚呢!萱草在現代化學染料出現之前,還是一種常用的染料。另外,萱草對氟十分敏感,當空氣受到氟污染時,萱草葉子的尖端就變成紅褐色,所以常被用來監測環境是否受到氟污染的指針植物。
D. 石斛的花語是什麼
石斛,又名仙斛蘭韻、不死草、還魂草、紫縈仙株、吊蘭、林蘭、禁生、金釵花等。莖直立,肉質狀肥厚,稍扁的圓柱形,下面就一起去來看看石斛的花語是什麼吧
石斛的花語
慈愛、勇敢、歡迎、祝福、純潔、吉祥、幸福。
石斛的簡介
石斛,又名萬丈須,中國歷史最悠久的中葯養生品之一,在我國現存最早的葯物學專著,成書於東漢的《神農本草經》就有記載:“石斛—味甘平。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一名林蘭(御覽引雲,一名禁生,觀本,作黑字),生山谷。”《本草綱目》、《名醫別錄》等古代醫學名著更是推崇有佳,被歷代名醫奉為“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厚腸胃,輕身延年”的上醫良葯,有極高的葯用價值。
石斛蘭,蘭科植物之一,原被歸入柄唇蘭族,但現已獨立成為一族,石斛蘭的主要品種有霍山石斛、金釵石斛、密花石斛、鼓槌石斛等。可入葯,名為石斛,對人體有驅解虛熱,益精強陰等療效。隨著花卉產業的興起,石斛蘭也成為了一種觀賞植物。石斛蘭的栽培方式一般為盆栽。由於石斛蘭具有秉性剛強、祥和可親的氣質,被譽為父親之花。石斛蘭的植株由肉莖構成,粗如中指,棒狀叢生,葉如竹葉,互生於莖節兩旁。花葶從葉腋抽出,每葶有花七八朵,多的達20多朵,呈總狀花序,每花6瓣,四面散開,中間的唇瓣略圓。許多品種的瓣邊均為紫色,瓣心為白色,也有少數品種為黃色、橙色。
石斛的園林價值
石斛,蘭科植物之一,主要分布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帶,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島嶼,我國大部分分布於西南、華南、台灣等地。石斛蘭的主要品種有金釵石斛、密花石斛、鼓槌石斛等。可入葯,名為石斛,對人體有驅解虛熱,益精強陰等療效。隨著花卉產業的興起,石斛蘭也成為了一種觀賞植物。石斛蘭的栽培方式一般為盆栽。由於石斛蘭具有秉性剛強、祥和可親的氣質,被譽為父親之花。石斛蘭的植株由肉莖構成,粗如中指,葉如竹葉花葶從葉腋抽出,每葶有花七八朵,每花6瓣,四面散開,花瓣邊均為紫色,瓣心為白色。
石斛,蘭科植物之一,對人體有驅解虛熱,益精強陰等療效,隨著花卉產業的興起人們發現它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因而歸入洋蘭的范疇,逐漸從草葯圃跨進到大花園中去,成為當今非常時興的新花。石斛蘭的植株由肉莖構成,粗如中指,棒狀叢生,葉如竹葉,對生於莖節兩旁。花葶從葉腋抽出,每葶有花七八朵,多的達20多朵,呈總狀花序,每花6瓣,四面散開,中間的唇瓣略圓。許多品種的瓣邊均為紫色,瓣心為白色,也有少數品種為黃色、橙色。
石斛屬為蘭科中最大的一個屬,包括約1100種植物,主要分布於熱帶亞洲和太平洋島嶼。中國約63種石斛屬植物,供作葯用的石斛屬植物39種。從垂直看海拔100~3000米的高度都有分布
石斛屬植物為附生植物,生境獨特,對小氣候環境要求十分嚴格。多生於溫涼高濕的陰坡、半陰坡微酸性岩層峭壁上,群聚分布,上有林木側方遮陰,下有溪溝水源,冬春季節稍耐乾旱,但嚴重缺水時常葉片落盡,裸莖渡過不良環境,到溫暖季節重新萌發枝葉。常與地衣、苔蘚植物以及抱石蓮、伏石蕨、卷柏、石豆蘭等混生。
石斛以其密集的須根系附著於石壁砂礫上吸收岩層水分和養料,裸露空中的須根則從空氣中的霧氣、露水吸收水分,依靠自身葉綠素進行光合作用。因此,石斛受小氣候環境中水分,尤其是空氣濕度的嚴格限制,分布地域極為狹窄。野生石斛是國家重點二級保護的珍稀瀕危植物,禁止採集和銷售。
E. 忍冬草的花語
忍冬草又名銀藤、鴛鴦藤、左纏藤、金銀花。我為大家收集整理的花語,歡迎大家查閱。
金銀花的花語:
有鴛鴦成對、厚道之意,是白羊座守護花。
金銀花是著名的庭院花卉,花葉俱美,常綠不凋,適宜於作籬垣、陽台、綠廊、花架、涼棚等垂直綠化的材料,還可以盆栽。若同時再配置一些色彩鮮艷的花卉,則濃妝淡抹,相得益彰,別具一番情趣。
金銀花的相關故事:
據說從前浙江一山村裡,有一對活潑可愛的孿生姐妹,大的叫金花,小的叫銀花。她們性格相同常形影不離。一日金花突然渾身發熱,遍體紅斑。大夫說是「熱毒病」,無法醫治,銀花聽後哭得死去活來。金花叫她趕緊離開,免得傳染。她說:「我不怕,一定要和你在一起。」並日夜侍候在床前。不久,銀花亦發病卧床不起。她倆對爹媽說:「這是天意,我們死後,定要變成一棵能治『熱毒病』的草葯,以便救治患這種病的人……」說到這里姐妹倆同時合眼離世。爹媽按她倆的意願,含淚把她倆合葬在一起。
翌年的春夏,她倆墳上竟然生出一棵綠葉山藤,漸漸茁壯成長……3年過去了,藤蔓茂盛粗壯,夏天開出先白後黃、黃白相間的花朵,人們採花入葯,用來醫治熱毒病,果然神效。從此,人們便把這種花稱為「金銀花」。
金銀花名字由來的傳說一:
很久以前,欒川一帶痢疾大流行,因得不到及時治療,死者不計其數。當地有個財主認為這是發財的機會,便僱用了幾名葯工,開了個葯房,抬高葯價,牟取暴利,害得老百姓叫苦連天,怨聲載道。
一日,不知從何處來了兩個孿生姐妹,長得天仙一般。姐姐金花,發髻上別一支亮閃閃的金簪;妹妹銀花,發髻上別一支亮閃閃的銀簪。不知誰幫的忙,一夜間就在山坡上建起了一座小竹樓和一道籬笆小院,院里還長著青枝綠蔓的花草。鄉親們都驚奇地圍在院外觀看,姐妹倆忙招呼大家進去,並說她們剛從外地遷來,以醫為生。鄉親們無比歡欣,忙扶老攜幼前來就診。說來也奇,那些捂著肚子來的人,經倆姐妹銀針一紮,疼痛立止,再服些院中鮮花熬成的湯液,病竟全好了,一時間,倆姐妹的名聲遠揚,就診者絡繹不絕。
財主因葯房門前日漸冷落,氣得暴跳如雷,便帶著一幫人上山,揚言要火燒竹樓,搶走姐妹倆。這時,竹樓里卷出團團濃霧,遮得天昏地暗,等煙消霧散之時,竹樓上姐妹倆已蹤影全無,只有那些花草還在爭艷斗奇。藤蔓上開著金銀二色的喇叭花,頗似金花、銀花頭上的簪子。財主氣得七竅生煙,令人將花草全部拔掉用刀剁了。這時,突然颳起了大風,那風將零碎的花草枝蔓拋向高空,又撒向大地各處。緊接著,雷電交加,大雨如注,直澆得財主及隨從們抱頭鼠竄。
這些花草就是忍冬藤,它落地生根,不多日便爬滿山岡、大地,並先後開出由白變黃的花來。人們都說那就是金花、銀花的化身,於是取名為「金銀花」。
這雖然是神話,但金銀花清熱解毒,葯到病除的秉性素來被歷代醫家所推崇,卻是事實。它的藤、葉、花均可入葯,對多種致病菌、病毒有抑製作用。可謂中葯里的廣譜抗生素,被冠於清熱解毒之首。
金銀花名字由來的傳說二:
一千五百年前,中州大地一個叫黃池(今封丘縣)的地方,居住這一位懸壺濟世的姓黃的神醫,他生養了一對如花似玉的`雙胞胎女兒,姐姐叫小金花,妹妹叫小銀花,這一家人樂善好施,深受當地人們的愛戴。
一天村上突發一場可怕的瘟疫,並在全村蔓延,小姐妹見村民飲了自己父親花了數日心血配成的解毒湯仍不能化解這毒瘟,眼睜睜被這疫病痛苦的折磨數天後死去,更是心疼父親天天心急如焚愁白頭的樣子,便背著爹爹到青龍鎮(注:今封丘縣黃德鎮蔣西村)的葯神廟前叩拜,發誓願姐妹同心化作良葯來解這惡疾。葯神仙為其姐妹誠心打動,便應允了她們的請求,把她們化作了株同蒂並開花的植物。黃神醫夜間夢見一仙翁要他到葯神廟前采仙草救民,第二天一早便到廟前採摘自己孩子化成的花茶,回到家裡,按神仙的指引煮成茶分給鄉親們喝,果真葯到病除。
後來鄉親們得知救命的葯茶是小金花小銀花姐妹兩個用自己性命換來得時候,紛紛到要神廟謝拜,為紀念這對善良的小姐妹的救命之恩,把那株仙葯樹叫金銀花,又稱:「二花」。
為永記這黃家濟民救世的恩德,把自己居住的村落更名為黃德村,就是現在河南省封丘縣的黃德鎮。至今,黃德鎮的人們仍為紀念這小姐妹每年舉辦熱鬧的廟會來感謝金銀花姐妹的功德。
傳說玉皇大帝得知此義舉,甚為這對小姐妹感動,就封小姐妹為金銀花花仙子,伴葯仙永久守護者那片她們熱愛的家鄉,如今,黃德鎮的鄉親早把金銀花茶推介到九州和海外,把這神奇的珍貴花茶和這段美好的傳奇故事讓更多的人分享。
金銀花名字由來的傳說三:
古時候,有一個村裡,一對善良的夫妻,妻子懷了雙胞胎,生下一對可愛的女兒,一個叫金花,一個叫銀花。她倆長得如花似玉,聰明伶俐,父母疼愛,鄉親、鄰居們也非常喜歡這對姐妹。
兩姐妹都到十八歲了,求親的人絡繹不絕,幾乎踏破門檻。可姐妹倆誰也不願出嫁,生怕從此分離。她倆私下發誓:「生願同床,死願同葬!」父母也拿她倆沒辦法。
誰知好景不長,忽然有一天,金花得了病,這病來勢又凶又急,渾身發熱,起紅斑,卧床不起。請來醫生給她看了病,醫生驚嘆地說:「哎呀!這是熱毒症,無葯可醫,只好等死了!」
銀花聽說姐姐的病沒法治,整天守著姐姐,哭得死去活來。
金花對銀花說:「離開我遠一點吧,這病過(傳染)人」。
銀花說:「我恨不得替姐姐得病受苦,還怕什麼過人不過人呢?」
金花說:「反正我活不成了,妹妹還得活呀?」
銀花說:「姐姐怎麼忘啦?咱們有誓在先:生同床,死同葬。姐姐如有個好歹,我絕不一個人活著!」
沒過幾天,金花的病更重了,銀花也卧床不起了。她倆對爹媽說:「我們死後,要變成專門治熱毒病的葯草。不能讓得這種病的人再像我們似的乾等死了。」
她倆死後,鄉親們幫著其父母把她倆葬在一個墳里。
來年春天,百草發芽。可這座墳上卻什麼草也不長,單單生出一棵綠葉的小藤。三年過去,這小藤長得十分茂盛。到了夏天開花時,先白後黃,黃白相間。人們都很奇怪,認為黃的就是金花,那白的是銀花。想起兩姐妹臨終前的話,就採花入葯,用來治熱毒症,果然見效。
從此,人們就把這種藤上的花稱為「金銀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