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供佛的插花圖片

供佛的插花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8-17 03:53:32

『壹』 供佛用什麼鮮花,佛前供花注意事項

佛.前供花,是將鮮花用器皿供於佛.前,此為佛.門儀式之一。將世間最美好的獻給諸.佛.菩.薩,而佛.菩.薩慈.悲,便會以種種方式啟迪我們。
鮮花供.佛必須具有顏色好、清香、柔.軟、細滑等特性的鮮花就可以了。比如蓮花、睡蓮、百合蘭花等,不過也不是所有的花都能供佛的。
《蘇悉.地羯.羅.經供花品》卷上,明確列舉了許多花不能供佛。例如臭花、刺樹所生花、苦辛味花或無名之花等,不得作供花。因此類花難以令見者喜悅、吉祥。
佛.經上最重視的是蓮花,世間的花以蓮花最為尊貴,因為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花開時美艷動人,氣味芬芳,姿態庄嚴,卻生長在污泥之中,而且蓮花的花與果實是同時成熟的,這也是蓮花的尊貴特別之處,所以蓮花是首選。
佛.前供花注意事項
花代.表因,所謂「花開結子」,是以佛.前供花來提醒眾生播種成.佛.之因、求成.佛.之果——以一切利他善行、自凈提升、發露懺.悔、大願精進等等,鋪就轉凡成聖之路,所以供花是代.表修好因、修.善因,才能得到好的果報。
供.佛的花要插的清凈庄嚴,但也是可以修剪的,比如有些花較早凋謝,就可以把這部分修剪掉,但是凋謝過後不要馬上扔進垃.圾桶。
花可以放在樹根處,供養這棵樹,等幹了以後在扔到垃.圾桶里,總之最好維持花的新鮮度才有恭敬之意。

『貳』 給菩薩供什麼花/給菩薩供什麼花

除了燃香,還有一種更文明、更文化的供佛方式,鮮花供佛。其實,經論里有很多的鮮花供佛而獲大功德大利益的依據,《蘇悉地羯羅經供花品》、《除蓋障菩薩所問經》、《大智度論》、《文殊菩薩問事經》、《中阿含經》、《大方廣不思議境界經》、《法句經華香品》、《百緣經》、《大品般若經》等均有非常精確的記載、描述。
在北方,過去供佛一般用人造假花,原因可能是由於氣候原因,鮮花較少,難以做到四季不斷。
南傳佛教國家,氣候不同,四季鮮花常開,很多信眾喜歡每天採摘鮮花供佛。
佛經記載,供養佛陀共有五十二種,其中供花最普遍。
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交通的便利,種植業的發達,南北幾無差距,北方的鮮花也是四季常有。
還是鮮花供佛似乎更好一些。香火也很好,但是會受場地、消防、環保等等方面的限制,特別是在一些風景區,煙火太大,確實有煞風景。
鮮花,細香,一盞心燈,幽靜典雅,更能讓人的心安靜下來。似乎更符合修行的本意。
也不是什麼花都可以供佛,《蘇悉地羯羅經供花品》卷上,明確列舉了許多花不能供佛。例如臭花、刺樹所生花、苦辛味花或無名之花等,不得作供花。因此類花難以令見者喜悅、吉祥。
作為供佛之花必俱「色好、多香、柔軟、細滑」等特性。《大智度論》卷上說,「如是諸天光明,見佛身清凈大光明,各持天華來諸佛所。以此諸華色好多香柔軟細滑,是故以此為供養」。
佛法是心法,鮮花美麗,但終歸是表法的手段,無論是南傳還是北傳佛教,供花的外在方式都是一樣的。
但供花如果能引伸到我們日常生活中,藉以此手段提高文化修養、心靈境界就更為殊勝。依照佛陀的本懷,以平常心,以鮮花供佛的形式來體悟佛法之真諦、義理。反觀自心的是非、真偽、善惡及丑美等。
介紹幾種供花的作意和觀想方法,以報答信眾一片虔誠。
一、擇善法觀
插花、選花時用心挑選經論里講的「色好、多香、柔軟、細滑」特徵的花,用心選擇,搭配,擺放。
二、相好庄嚴觀
鮮花庄嚴、美麗,香味潔凈、吉祥,觀想諸佛菩薩相好光明,生起歡喜心和稀求心。
三、無常觀
如果前兩個忘記掉的話,這個千萬不要忘記,佛陀不需要凡夫的鮮花供養,我們供養鮮花是為了庄嚴我們的內心,庄嚴道場,利益大眾。
定睛細看正在盛開的美麗鮮花,但卻好景不常,無論多麼燦爛妙香的鮮花都會頃間凋謝、枯萎。我們的人生也是如此,風華正茂的時候,多少憧憬、夢想、期待,不甘心,僥幸心,富貴、健康、名利。然而所有這一切都猶如這些鮮花一樣,瞬息即逝。人生就是如此形色匆匆地過一遭,從生到死,長大、衰老,綻放然後殘敗。
這一條,太重要了,多少人道理都懂,但就是不甘心,就是覺得自己還能活上個幾百年,還有時間和資本在世間撈幾票,還有僥幸心,對世間的五欲的貪著的賊心就是沒有死盡。不知道生命就如同這些鮮花,再漂亮,過幾個夜,就徹底完蛋。
四、功德觀
鮮花供佛可獲無量功德。《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記載,凡誠心、歡喜供養佛者,必得安樂、大福等,並迅速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關於佛前供花而獲無量功德之事,很多經典都有記載,根據《百緣經》卷六,以華奉迦葉塔,依其功德可生於天道、得金色身。《大品般若經》卷二十一記載,釋迦牟尼佛於前世修菩薩行時,嘗求五莖青蓮花供養燃燈佛,而受來世成道之記。
五、戒香之觀
香花供佛時,鮮花的香味隨風飄逸,自然令供花人思維起修行者發出之戒德馨香。所以信徒們供花時常作如此觀想:世間之花雖有花色之美與花香之芬芳,卻比不上一個由修行近道、守戒而煥發出來的戒德馨香。

鮮花供佛真正用意不僅在那些外在之美,更在於深觀法要。庄嚴佛殿,以獲功德;通過思維、作意、觀想至人生之苦、空、無常教法,進而令供花者理解「花香不如戒香,德花勝於色花」,從而激發修行者勇猛精進,嚴持戒律,廣修福慧。
以上文位元組選自新明法師《鮮花供佛》。九華山半出美宿主人逸墨編輯整理。

『叄』 3.佛教究竟對中國插花產生了怎樣的作用

「須臾佛到,抄知童子心時,有一女持襲瓶盛花,佛度光明,徹照花瓶,變為琉璃。」(東漢·康孟祥譯《修行本起經》)這里提到了瓶中插花供佛的意象。「其像端正姝好,如佛無有異,人見莫不稱嘆,莫不持花、香、繒來供養者。」(《道行經·曇無竭品》「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南史·晉安王子·懋傳》)受教義影響,佛教獻花一開始多為蓮花,經過多年與本土風俗的融合,才逐漸出現了牡丹花卉獻佛的方式。

傳入中國的佛教與中國本土的宗教、倫理觀逐步融合、傳播,而這些佛經中所包含的意象也得以出現在人們的思想中。自此,民間插花通過參與佛事活動逐漸染上了一層神秘的宗教色彩,寺廟插花由此發展。

『肆』 插花藝術起源於中國,它在中國古代是什麼形式呢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這是戰國時期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詩句,所謂「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就是把江離、白芷、蘭花等高潔的花草系結掛在身上。這也許是以花飾身,以花表志的較早表現。

秦漢時期,花卉在人們的生活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據記載,西漢惠帝時,孝惠皇後將四季花木移放到室內,並在卧榻、茶幾、桌案上擺放鮮花。在東漢的墓道壁畫中描繪了一個陶質圓盆,盆內均勻插著6朵小紅花,陶盆放在方形幾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幾架三位一體的形象。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插花事例。

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古代的插花源於佛教的供花形式。據《南史·齊晉安王子懋傳》記載:王子懋年少時染病,眾僧人用銅盆盛水,把蓮花浸入其中,使花兒幾天不敗,以此供佛,結果王子懋的病很快好了。這個故事充分說明南北朝時已有插花的雛形。

明代是插花的成熟期!

特別是明晚期追求參差不齊的天然之美,講究俯仰高下、疏密欹正的姿態之美,雖然是實物,但插花作品已具有了山水畫的意境美。

清代插花則體現了人們崇尚自然的精神!

在尺幅之間展現自然廣闊,形式上也變得多樣,發明了寫景式插花、組合插花和諧音式插花三種形式。

『伍』 好看的空酒瓶插花供佛可以嗎

這個沒有問題的。要知道,這些只是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恭恭敬敬、誠心誠意才是最關鍵的,所謂「心誠則靈」就是這個意思。

熱點內容
韓式花語 發布:2025-02-04 13:55:37 瀏覽:106
小店預訂鮮花 發布:2025-02-04 13:49:59 瀏覽:873
羊雀花盆景 發布:2025-02-04 13:49:50 瀏覽:47
品茶嘗荷花 發布:2025-02-04 13:48:27 瀏覽:372
情人節俗話說 發布:2025-02-04 13:47:49 瀏覽:941
插花樣品 發布:2025-02-04 13:38:45 瀏覽:357
蘭花標本 發布:2025-02-04 13:38:36 瀏覽:100
漂在天空中的一朵雲有多重 發布:2025-02-04 13:30:12 瀏覽:491
丁香醫生說的都是假的 發布:2025-02-04 13:30:00 瀏覽:473
復工花店 發布:2025-02-04 13:24:14 瀏覽: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