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花藝東信
❶ 日本知名漫畫家「工作室」的創作環境存在著怎樣的差異
我們都知道,日本比較著名的漫畫家一般都有屬於自己的工作室,有一個屬於自己工作空間的話,不僅會讓自己在平時的日常創作中,有一個比較舒適的環境,能夠創造出更加優質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有利於激發自己的創作靈感哦。那麼日本比較知名的漫畫家在工作的時候,有著什麼樣的創作環境呢?接下來就由我來給大家分析一下吧
最後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海賊王》的作者尾田的工作室吧,每天的工作是自從被曝光之後,絕對是算得上所有動漫工作者中最雜亂,但又最有感覺的一個工作室了,我本身是非常喜歡這種凌亂卻又,感覺是亂中有序的工作室。看來那些有才華的人還真的是喜歡凌亂的房間啊。
❷ 日本花道與中國花道的異同
2009年伊始,有幸認識了來自台灣的陳春珍老師,(國際花藝文教基金會董事,日本花藝設計師協會常務理事,日本花藝設計師協會講師,日本池坊華道講師正教授一級。)她給我們帶來了日本古老的池坊華道,讓我領略了日本插花藝術的魅力,感悟著日本花道的精神。我學習日本花道,並非崇洋媚外,旨在領略日本的插花藝術,拓展自己的插花技藝。在學習過程中,我常常思考這樣的問題:日本花道,與中國傳統式插花又有何淵源?為什麼日本花道發展得如此系統有為?中國傳統插花的發展之道在哪裡?經過學習和大量資料閱讀之後,在日本花道與中國傳統插花之差異方面,我有一些心得,與大家共討。一、歷史淵源在500年前的唐朝,日本的聖德太子把中國佛教插花帶入日本,並由小野妹子潛心研究、積極傳播,形成了日本的第一個插花流派——池坊華道。自此,日本的插花藝術(日本稱之為「花道」)開始繁盛起來,並形成了如今的3000多個派系。中國的傳統插花藝術,萌芽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羅虯的《花九錫》、袁宏道的《瓶史》、沈復的《浮生記》更是中國插花的歷史力證。由此可見,中國傳統插花,是日本花道之父,從日本花道技藝中,可窺得中國傳統插花的神似之處。但是,由於歷史原因,不斷的戰亂,使得中國插花藝術在後來的發展中並未一帆風順。而日本,倒是興興旺旺,使插花藝術在全日本成為了一種全民普及性的技藝,與茶道同為日本婦女的必學之道。二、從民族性來思考兩者的發展在看到日本花道與中國插花不同的發展之路後,我更多考慮的,不是歷史原因,而是民族性的問題。為什麼日本能把拿來的文化發展起來,並且很好地發展起來了呢?而中國的插花藝術,蠻可以是世界插花界的龍頭老大,可如今,卻讓人排在了日本之後,為什麼?排除我們的民族情緒,不去討論日本民族的殘忍、殺氣騰騰、性急而度量小之缺陷。我們可以看到,在日本,有一種獨特的精農主義,它使日本人重視教育,崇尚科學,並不斷革新,精益求精。它使日本人性格中有一種永不服輸的傾向。成功的唯一出路就在於不斷完善自我, 充分發揮意志力的作用。日本人在這方面幾乎做到了極致。這就不難看出,日本花道何以發展得如此系統和廣泛了。而中國呢?近年來,我看到全民性的關於民族性的大討論,聽到的大多是貶詞。首先是中國的天然主義,這種天然主義形成了中國文人的儒雅,而這份儒雅又創造了中國插花的藝術性,使中國插花充滿了靈氣和情感。然而,又是這種天然主義,讓中國人信命由天,從而讓歷史蒙上了恥辱,也讓花藝發展受到了阻礙。其次是中國的個人主義,輕視知識,輕視努力,輕視文化,輕視群眾與團體生活,這也讓插花藝術的發展受到了阻礙。三、花藝特點之異同同:日本花道與中國傳統插花都以線條為主,講究意境,崇尚自然,兩者同屬於東方式插花。異:日本花道更系統。如今的3000多流派,雖源於池坊,卻各有特點。日本花道有家族性,固能將流派很好地繼承和發揚了下來。而中國插花藝術,重新發展的歷史不長,現如今依舊派系不明,分類混雜。但是經過幾代花藝人的努力,中國插花,也正以不容忽視的姿態重振著中國藝術在世界上的地位。四、一些想法在接觸了日本花道之後,令我有不少感觸。1、 我們應該放棄自己「父」之尊,努力學習日本花道,從中挖掘東方插花之精髓,豐富中國傳統插花之意蘊。2、 索源。從中國現存的文獻資料出發,發掘中國傳統插花的歷史。從源頭上分析中國插花的特點,注意整理和分析,讓中國插花更系統更豐富。3、 增加交流。這里的交流,並不僅僅是指與日本花道的交流,也包括與國際插花界的交流,融匯東西方的藝術精華,再創輝煌的中國插花藝術。但,更重要的交流,我認為是國內插花界的交流。也許是我在插花界的了解不深,總感覺中國插花界地域感很強,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搞自己的培訓和商業發展,使得插花藝術更滑向了商業化,淡薄了藝術性。最後,我想說,我更喜歡中國傳統插花,不僅因為她是日本3000多流派的花道之「父」,更因為她擁有天然的高貴與沉穩氣質,擁有中國傳統文化崇尚自然、師法自然又高於自然的精神。雖然自己微不足道,但我也希望能夠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中國插花藝術的發展唱傳承與創新之歌。
❸ 日本花道學習自中國,並自立門派。這句話對嗎
日本花道學習自中國,並自立門派。
日本花道雖然流派眾多,但所有流派其實都源自其中一個最古老的流派——池坊,池坊是日本花道的本源所在,因此如果要比較和中華花藝的區別我認為應該選擇池坊作為代表來進行比較;其次是題目中的中國花道,具體來說不應該叫做中國花道而是「中華花藝」,這是台灣專門研究中國插花史的黃永川教授總結中國歷代插花而創立的一個插花流派。所以要比較中日插花的相似與區別,具體下來就是比較池坊和中華花藝的相似與區別。
日本花道起源於中國的佛前供花,但之後其實已經完全不受中國的影響而獨樹一幟,所以中日插花的相似點只有在插花工具上是基本相同的,池坊和中華花藝用到固定花材的工具有劍山和卅兩種工具,但由於卅的使用方法難度較高,所以現在最為普及的固定工具還是劍山。
中國的插花雖然發端得早,也有不少插花的專著,比如袁宏道的《瓶史》,但遺憾的是,這些專著始終把插花一事停留在「技」這一層面,沒有向上生發,所以中國其實沒有「花道」這一稱呼,只有花藝。
而日本人則把插花這一藝術活動上升到了「道」的體悟的層面,這就像「庖丁解牛」故事裡面所說的「技進於道」,也就是藉由插花這一工夫來進行體道,日本的茶道、箭道等等在本質上都和花道一樣,插花只是手段和路徑,最終目的是「悟」。
❹ 要不要考花藝師證書
學習花藝的人的想法大致分兩種,一種是覺得花藝是一門手藝,必須拿到相關的證書。還有一種認為花藝確實是一門手藝,因此熟練掌握手藝,比那證書更重要。因此拿不拿證書並不重要。
在我剛開始學習花藝的時候,學校就問過要不要考證書。結果班裡90%的人選擇了不考。而我是剩下10%里的一個,我選擇了考證。
其實拿不拿證書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但是我個人認為,手藝很重要,證書同樣重要。是一個能夠證明自己的身份通行證。
自從從公司辭職,到現在也有一年的時間了。在這一年裡,學到了很多東西,參加過學校的3.8婦女節的活動。幾乎跑遍了整個北京,去給各單位進行花藝講座,沙龍活動。10天左右的活動,從早上4,5點一直忙到晚上9,10點都是正常的。從備貨到布置現場,收場,那個時候真正明白花藝行業並不是清閑的工作,是把女人當男人用的體力活。但是,就是這樣的高強度工作下,我也沒有覺得這個行業厭煩,反而看著這么多人喜歡擺弄花,認真的問我一些相關問題,最後跟我拍照,跟我說謝謝的時候,那種成就感也是前所未有的。通過這場活動,我更加堅定我的花藝師這條路。
這一年,前任老闆,一直跟我聯系,希望我能回到公司,覺得花藝是小眾的行業,一個女孩子想做好,有所成就太難太難,一直在否認我的選擇。但是,我都拒絕了老闆的邀請,我選擇這條路的時候,我是經過了深思熟慮,並不是一時從動。哪怕以後我失敗了,我也得看到一個結果,而不是因為害怕未來,中途放棄。
日本花藝師協會不僅在亞洲,在歐美和澳洲,紐西蘭等國家和地區也頗具影響力。NFD資格證書在世界29個國家都被認可,並且可以成為從業憑證。日本花藝師協會作為日本花藝的集大成者,其所鑒定的NFD花藝師資格證,不僅日本的頂級花藝師爭相考取,世界各國的頂尖花藝師也以考取其資格認證為榮。
我選擇今年下半年,去日本學習花藝,並拿到這個證書。但是,不只是為了拿到這個證書,更是為了學習不一樣的教育體系吧。很多人看到這里會說,中國有很多不錯的花藝學校,在中國也能考證,為什麼非要花那麼多的錢,跑去日本學習。覺得我是燒錢,瞎折騰。
中國確實有很多好的花藝培訓機構,也有很多頂尖的外交來授課。學費雖然貴,但是比起去日本會便宜很多。但是我認為感受不到他們國家的文化和精神。即使外交教的再好,有些東西是存在局限性的,能了解的東西是有限制的。很多好的花藝培訓機構,每年會舉行學員去國外見習的活動,去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文化。
花藝起源於中國,但是真正發展起來的是日本,我想去日本親身感受一下,日本人對花藝的理解是什麼樣的,對鮮花有著什麼樣的精神和嚮往。
證書,是證明自己的身份證。去當地親身體驗和感受,是我對未來自己花藝師這條路上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規劃。到了日本,我會經常更新文章,把我感受到的,學習到的東西記錄下來。在我還有精力,還有夢想,還有嚮往的時候,去體驗我想做的所有事情,不斷糾正,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
在30歲,從新選擇一個行業,等於是從零開始,不安感,不確定感,茫然感,迷茫感……這些感覺有的時候讓我一整夜一整夜睡不著,所以我要更加努力去行動,既然選擇了,就要去努力去做好。哪怕最後失敗收場。
❺ 世界著名的花藝流派有哪些
世界著名花藝主要有八大流派:
1.法式自然系花藝流派
2.英式花藝流派
3.德式架松花藝流派
4.美式花藝流派
5.日式花藝流派
6.中式插花
7.韓式茶插花
8.泰式插花
❻ 花藝設計之日本花道
日本花道流派知識「花道」又稱「華道」,「華」乃「蓮華」之簡稱。古人在佛前供奉人工制「蓮華」,稱「供華」, 「花道」就是從「供華」演變而成。隨著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與佛教相關的儀式及裝飾美術,也同時傳入日本。將天然花草放在器皿中做裝飾,是日本人與生俱來 的愛好。人工制「供華」缺乏生氣,日本人很自然地想到用天然花草做替代。插花技術大約始於奈良時代(西元八世紀)。但真正發展,應該是在平安時代(西元十 二世紀)。平安貴族將唐朝流行的「鬥草」技藝和式化,改成「花合」和「草合」以插花技藝的高低,睹輸贏。並將宋代的「鬥茶」技藝也改成日式「茶合」。
「插花」剛開始時並無章法,只是將花草放入瓶中,叫「投入花」。隨著人們不斷研究,在南北朝時代(十四世紀),出現了「立花」,就是把開著花的枝條 垂直插入花瓶內。在室町時代,「立花」技藝在貴族的推崇下,向「花道」方向邁進了一大步。室町中期(一四四五年),富阿彌氏編出了第一部「立花」法式書 「仙傳抄」。「立花」己不再是「供華」,而成了貴族前客廳里的一種擺飾。
室町中期出現了一名花道大國手-專慶,他在頂法寺六角堂的池坊創立了「池坊流」立花流派。「池坊流」一直延續至今。到了江戶時代,天皇更讓插花高手出席「大立花御會」。在僧侶和町人中的插花高手,視出席該御會為無上的榮譽。
室町中期,大德寺一休和尚的弟子珠光,在草庵的小屋內設置茶室,並用「投入花」裝設茶室。珠光編寫了第一部「茶事法式」,而茶室內的插花便稱作「茶 花」。桃山時代(十六世紀中葉),日本茶道始祖千利休使「茶花」得到普及。「立花」過於豪華,屬貴族的玩物,而「茶花」則較平民化。
至於現在最為人道的「生花」,卻是在江戶時代(十七世紀),受儒家思想影響才產生的。「生花」講究「三才五行」,即以天、地、人,金、木、水、火、 土來命名花形。「生花」還採用了矯枝技術,使花草樹枝更增添了曲線美。「生花」廣受歡迎,連「立花」始祖的池坊流後人也不得不在生花上下功夫。
明治末葉到大正時代,出現了「盛花」。「盛花」是在「生花」的基礎上,加進西洋多彩鮮艷的花草。「小原流」、「安達式」就是「盛花」的主要流派。「生花」流派眾多,有「遠州流」、「古流」、「未生流」、「草月流」等上千流派。
歷經數百年,普通的插花行為形成了一種「道」,「花道」象「劍道」「空手道」、「茶道」、「書道」、「香道」、「陶藝道」……一樣,學習技藝的同 時,更注重品行人格的修養。立花書院壁龕的裝飾花。是池坊專慶在室町時代創造的。採用的是松樹、桃花、竹子、柳葉、紅葉、扁柏等。之所以稱為立花,是從草 木升高的姿勢而採取豎立的形態。要用鐵絲來調整花木素材的姿容,其意圖在於再現一種自然的景緻。生花使花保持生命力的表現方法,使用的是鮮花。
江戶時代中期,作為招待客人的生花已經誕生,它主要被放在壁龕上。和投入法、盛花不同之處在於茶花的器具象徵著大地。生花主要表現的並不是花木局部 的美,而是其伸展開來的生命力。品格高尚、絢麗、端莊是生花的特徵。投入插花法在深深的花器里插上花枝,使其保持自然形態,就像是隨意投入似的,所以取了 這個名稱。有吊在壁龕上、掛在柱子上和放在壁龕下面三種形式。盛花用水盤或籃子,將鮮花裝滿這些器具,由此而得名。明治末期,由於西洋花的栽培和西洋建築 的增加,才想出這種不限於壁龕裝飾的盛花插花法。其流派有小原流、安達式等。盛花可以說是現代插花藝術的主流。
日本插花分為日本花道和現代花藝兩類,日本花道又可分為各個流派比較有名的有池坊流、草月流、小原流等20多個,全日本的大小流派據說了2千多個, 流派之間是不舉辦比賽的,因為沒有可比之性。代表現代花藝的是日本 花藝設計 師協會(NFD)和日本花丁間協會。現代技藝的作品則以西洋花藝為主,同時也融 合了東方插花手法,突出表現為花型條塊狀多、花型碎、色彩豐富。雖然花藝師在造型時對花器花材都做了精心的選擇和修飾,但由於手法巧妙和創意獨特,在最終 作品成型時,卻給人一種雖為人做、宛如天成之感。
參考文獻:1台灣花卉園藝月刊2林圓觀 1992 四季壓花3林輝慶 1988 花卉欣賞栽培
❼ 花藝的流派
花藝抄流派: 花藝流派繁多,按區域劃分,有歐洲花藝,日本花藝,西方現代花藝,中國傳統花藝等。
日本花藝代表:千景花藝(草月流)千景花物語的藝術設計總監飯冢千景老師把日本草月流花道與歐洲花藝設計結合起來,形成了個人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千景花藝。
日本池坊流花藝是日本花藝的起源,是日本所有花藝流派的基礎。
西方現代花藝是技法與材料的結合。相比傳統花藝來說,現代花藝作品的造型、設計方式、花器搭配等更加靈活多變,可以說它在設計與創作方面有無限可能。
中國傳統插花是日本插花的始祖,唐朝時期中國插花開始傳向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