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花語
⑴ 辛棄疾簡介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為金兵所佔。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任職期間,採取積極措施,招集流亡,訓練軍隊,獎勵耕戰,打擊貪污豪強,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堅決主張抗金。在《美芹十論》、《九議》等奏疏中,具體分析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對誇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協投降的謬論,作了有力的駁斥;要求加強作戰准備,鼓勵士氣,以恢復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主和派的打擊,曾長期落職閑居江西上饒、鉛山一帶。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南宋上層統治集團的屈辱投降進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熱情洋溢,慷慨悲壯,筆力雄厚,與蘇軾並稱為「蘇辛」。《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負不能實現而產生的消極情緒。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辛棄疾生平大事記】
(華中科技大學 徐漢明 編)
一一四○年(宋高宗趙構紹興十年)一歲
五月十一日(公歷五月二十八日)辛棄疾生於山東歷城四風閘。
[父辛文郁早年逝世,由祖父辛贊撫養。祖父在亳州譙縣(今安徽亳縣)做金國的縣令,當辛棄疾到了讀書年齡時也跟到譙縣。亳州有個叫劉瞻的人,長於作田園詩,當地負有時名,辛棄疾拜他為師,與黨懷英同學。]
一一五四年(宋紹興二十四年)十五歲
由濟南府保薦到燕京參加進士考試,考試雖然失敗,但給了他一個觀察敵情的機會。
一一五七年(宋紹興二十七年)十八歲
第二次參加進士考試,借機更加了解了敵情。
一一六○年(宋紹興三十年)二十一歲
祖父辛贊逝世至晚當在本年。
一一六一年(宋紹興三十一年)二十二歲
在濟南南部山區組織一支兩千多人的隊伍舉行起義,後投歸耿京起義軍,委任為掌書記。
一一六二年(宋紹興三十二年)二十三歲
正月,耿京派賈瑞、辛棄疾等人奉表南歸,十八日到達建康(今南京市),當天被皇帝趙構召見,授辛棄疾右承務郎。
被召見之後回起義軍營,途中得知叛徒張安國等人殺害耿京投降金人,辛棄疾等帶騎兵五十直闖有五萬人的金營,活捉叛徒張安國交朝廷治罪。
南歸後,任江陰簽判,協助地方官處理政務。
一一六四年(宋孝宗隆興二年)二十五歲
江陰簽判任滿去職。
一一六五年(宋孝宗乾道元年)二十六歲
向孝宗趙眘奏進《美芹十論》。
任廣德軍通判。
一一六六年(宋孝宗乾道二年)二十七歲
任廣德軍通判。
一一六七年(宋孝宗乾道三年)二十八歲
任廣德軍通判。
一一六八年(宋孝宗乾道四年)二十九歲
任建康府通判。
與建康行宮留守史正志、軍馬錢糧總領葉衡及趙彥端、韓元吉、嚴煥等人來往,參與游從宴會,酬答唱和,開始歌詞創作活動,確定了以後長短句的寫作方向。
一一七○年(宋乾道六年)三十一歲
在延和殿受孝宗皇帝的召見,進奏《阻江為險須藉兩淮》及《議練民兵守淮》兩疏。
召對之後,調任司農寺主簿。
把收復大計寫成《九議》給宰相虞允文。
與在朝中任職的張木式 、呂祖謙來往,相與游從。
一一七二年(宋乾道八年)三十三歲
春,由司農寺主簿調滁州(今安徽滁縣)知州。因滁州連遭災荒,人煙冷落,城郭蕭條,居民逃荒在外。到任後,寬征薄賦,恢復市場,使荒陋的面貌很快改換過來。
把滁州新市場的一處建築取名為繁雄館。又修建奠枕樓為當地居民登臨娛樂的場所。
有奏議上朝廷,論敵我形勢,但得不到朝廷的反應。
一一七四年(宋淳熙元年)三十五歲
春,離開滁州,到建康留守葉衡幕中做了幾個月的參議官。
秋,登建康賞心亭,寫下了著名的詞篇《水龍吟》(楚天千里清秋)。
秋冬之交,葉衡入朝為相,辛棄疾因葉衡的推薦而被皇帝召見,召見之後,便留在臨安(今杭州)做倉部郎官。
一一七五年(宋淳熙二年)三十五歲
六月任江西提點刑獄,節制諸軍,討捕於四月起事的茶商賴文政。七月,離開臨安到江西接任。經辛棄疾的策劃和部署,賴文政親身到辛棄疾處投降,被押到江州處以死刑。因滅茶商軍有功,加秘閣修撰職名。
一一七六年(宋淳熙三年)三十七歲
秋冬之際,改任京西路轉運判官,到襄陽就職。
一一七七年(宋淳熙四年)三十八歲
春,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使。冬,江陵駐軍中的統制官率逢原縱容其部曲毆打當地百姓,辛棄疾上疏論奏此事,建議對橫行的軍人和統制官加以懲處,因率逢原在朝廷有得力的後台,奏章未被採納,反以帥守與駐軍不能協同為由,被調任隆興府(今江西南昌)的知府兼江西安撫使。
一一七八年(宋淳熙五年)三十九歲
本年暮春被召往杭州做大理少卿。經呂祖謙介紹,與陳亮相識,成為好友。
下半年,被調任湖北轉運副使。
一一七九年(宋淳熙六年)四十歲
三月,改作湖南轉運副使。自湖北調任湖南時,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餞行,辛棄疾賦《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向朝廷奏進《論盜賊札子》。
秋,調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
一一八○年(宋淳熙七年)四十一歲
對湖南土豪劣紳欺壓鄉民的武裝組織鄉社進行整頓。
創置湖南飛虎軍。
冬,秘閣修撰被改為右文殿修撰,並再次任隆興府知府兼江西安撫使。隆興府遭嚴重旱災,到任後,立即採取措施,舉辦救荒工作。
一一八一年(宋淳熙八年)四十二歲
七月,因舉辦救荒工作有功受獎,升為奉議郎。
春初,在江西信州上饒興建帶湖新居庄園。高處建舍,低處辟為稻田。主張「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因此把新居特取名為「稼軒」,並以此作別號。
十一月,由於諫官王藺的彈劾,官職一並被削奪。
冬,帶湖新居落成。罷官後,回到上饒帶湖新居。
一一八二年(宋淳熙九年)四十三歲
閑居上饒家中。
一一八三年(宋淳熙十年)四十四歲
春,友人陳亮來信,說秋後來訪,但後來因陳亮被誣下獄沒有來成。
一一八五年(宋淳熙十二年)四十六歲
與信州守鄭汝諧常有來往,酬唱甚多。
一一八八年(宋淳熙十五年)四十九歲
正月,第一本詞集《稼軒詞甲集》由門人范開編定印行。
在與上饒接壤的鉛山縣境內的期思渡修建了一座別墅,取附近一清泉名為瓢泉。瓢泉附近是一座連綿百多里的名山,主峰叫鵝湖,山下有座寺院叫鵝湖寺。南宋著名學者朱熹、呂祖謙、陸九齡、陸九淵等曾在這寺院里辯論過哲學方面的問題,是學術史上有名的勝地。辛棄疾常和他的朋友去鵝湖寺遊憩。
冬,友人陳亮來訪。辛棄疾與他鵝湖同游,瓢泉共欽,長歌相答,極論世事,兩人縱談十日,成為南宋詞壇上著名的鵝湖之會。有《賀新郎》一詞,寫與陳亮縱談的喜悅和陳亮去後依依惜別的心情。從此以後,他們書信往來,彼此唱和,交誼日深,直到陳亮逝世。
一一九二年(宋紹熙三年)五十三歲
被起用為提點福建路刑獄公事,春初赴任。
九月,福建路安撫使林枅[木千干ji]死,辛棄疾兼代福建路安撫使,直到年終。
是時,與在建陽閑居的朱熹往來,游從甚繁,並常向他徵求處理福建政務的意見。
向朝廷上疏,建議推行經界(清查地畝所有權與均平賦役負擔)和改變鹽法。
年末,得知皇帝要召見他。
一一九三年(宋紹熙四年)五十四歲
因皇帝要召見,正月初從福州啟程,途經建陽同朱熹會晤。到杭州,陳亮也特地跑來相會。
被皇帝召見,奏進《認荊襄上流為東南重地疏》,就長江上游的軍事防禦提供了幾點意見,但沒有受到重視。奏對之後,留在朝廷做了半年的太府卿。
秋,職名被提名為集英殿修撰,派做福州知州兼福建路安撫使,重到福州。
一一九四年(宋紹熙五年)五十五歲
友人陳亮逝世。
七月,由於諫官黃艾的彈劾,被罷官,只給一個掛名的閑散差事,主管建寧府武夷山沖佑觀。
八月,回江西上饒,繼續他的退休生活。
九月,因御史中丞謝深甫提出彈劾,職名由集英殿修撰降為秘閣修撰。
一一九五年(宋寧宗趙擴慶元元年)五十六歲
閑居上饒家中。
春,在鉛山期思的新居全部落成。
十月,由於新御史中丞何澹再次提出彈劾,秘閣修撰的職名被削奪。
一一九六年(宋慶元二年)五十七歲
帶湖居宅失火,全家移居鉛山期思瓢泉新居。
九月,又有朝廷言官提出彈劾,主管建寧府武夷山沖佑觀的空名也被削奪。到此,生平所有的各種名銜被削奪得乾乾凈凈。
(辛棄疾在這之前和之後的閑居生活中,大部分時間是在同一些士大夫階層的人游山逛水、飲酒賦詩中消磨掉的。表面看來澹泊冷靜,放浪林泉,不關心世事,實則胸中燃燒著炎炎烈火,不忘恢復失地,借歌詞為陶寫之具,抒愛國憂民之情。)
一一九八年(宋慶元四年)五十九歲
恢復集英殿修撰,又主管建寧府武夷山沖佑觀。
一二○○年(宋慶元六年)六十一歲
三月,友人朱熹在武夷山中逝世,辛棄疾為文往哭之。
一二○三年(宋嘉泰三年)六十四歲
六月,被起用為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
是時,與在紹興三山閑居的愛國詩人陸游往來,辛棄疾谷為陸游建一新舍,陸游沒有接受,新舍未做成。
年末,宋寧宗召見,臨行前去三山向陸游告別,陸游寫長詩一首送行。
一二○四年(宋嘉泰四年)六十五歲
正月,寧宗趙擴召見,辛棄疾陳述對付金人的意見,主張北伐,要有一段時間做充分的准備,提出應把用兵任務交給元老大臣。
三月,派任鎮江知府。到鎮江後積極為對金用兵作準備,預制了一萬套軍服,計劃招募一萬名士丁。
一二○五年(宋寧宗開禧元年)六十六歲
六月,調任隆興知府,未到任,又因諫官彈劾,新令撤回。
秋,懷著滿腔憂憤返回鉛山。
一二○六年(宋開禧二年)六十七歲
春,被起用做浙東安撫使,辛棄疾上疏辭免。
五月,朝廷正式發布伐金的命令,各路軍隊在韓侂胄指揮下都潰敗下來,失敗的原因,不出辛棄疾的預見,魯莽從事,准備不夠。
十二月,進龍圖閣待制,派知江陵府,未就任。南宋向金求和,朝廷又召辛棄疾到杭州秦陳對時局的意見,擬任兵部侍郎,一再力辭,不肯出山。
一二○七年(宋開禧三年)六十八歲
召對之後,春,從杭州回鉛山。八月,身染重病,在鉛山家中養病。
秋,金人以索取韓侂胄的首級作為議和條件,韓侂胄大怒,再次對金用兵,並想請辛棄疾出來為他聲援,任辛棄疾為樞密都承旨,令他疾速到臨安赴任。詔令到鉛山,辛棄疾病已沉重,卧床不起,只得上章請辭。
九月初十日,民族英雄、愛國詞人辛棄疾帶著憂憤的心情和沒有實現的志願離開了人世。死後葬鉛山縣南十五里陽原山中。
⑵ 關於桃花的傳說有什麼
在桃花的花語和傳說中,誇父追日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誇父在臨死前,把神木變成了桃林。後來,人們認為桃木具有驅鬼、辟邪的功效,於是製作桃木板,上書春聯,喚作桃符,或者製作桃木劍掛在門上,祈求平安順遂。
民間年畫上的老壽星,手裡總是拿著桃-「壽桃」,過生日做壽時要蒸桃形的饅頭,或實心、或空心裏面填餡,做成圓饅頭狀,在頂都捏出桃尖,用竹刀或刀背從上至下軋出一個桃形槽來,將桃尖略微彎曲,再染成紅色,上籠蒸熟,「壽桃」就做成了。在老人生日那天,獻給老人,以祝福老人健康長壽。
桃花的花語
1、愛情俘虜
桃花時常與愛情一起出現,因此桃花的花語中擁有愛情俘虜的含義。桃花外形小巧,顏色緋紅,像是美麗女子臉頰上的兩朵嫣紅的胭脂,含羞帶怯嬌艷動人。如此,用桃花來代表一段不期而遇的美麗愛情再適合不過了。
2、美好生活
美好生活也是桃花花語之一。東晉詩人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繪了一個與世隔絕、芳草鮮美的桃花林,這種烏托邦式的地方成了無數仁人志士心目中的理想國。自此以後,大家紛紛用「桃源居」、「桃花塢」等名詞指代住所,用桃花這個美好的意象代表心中悠閑恬靜的理想生活。
3、學生弟子
在桃花的花語中,還包含了學生弟子。俗話說「桃李滿天下」,此句中的「桃李」用來指生機勃勃,風華正茂,未來擁有無限可能性的莘莘學子,說一位老師學者「桃李滿天下」,則是贊頌他擁有著極高的學術素養與人格魅力。
⑶ 歷史人物的故事
這個命題不太成立吧。趙雲並沒有受到諸如排擠被雪藏,所以談不上不被重用。前期劉備沒根據地時,趙雲就是劉備的重要將領,到後面劉備據荊益兩地後,無非是趙雲沒有成為一方封疆大吏,難道這就算不被重用了?論地位,趙雲肯定比不得關張,畢竟恩若兄弟的待遇可是關張的特殊待遇,馬超本身就有地位,且來投後立了大功,黃忠斬夏侯奪漢中。這四人作為軍中領軍人物無異議。而封疆大吏的挑選上啟用魏延不是趙雲,劉備也沒看走眼。可見劉備的確是慧眼獨具。畢竟黃忠也沒有當封疆大吏嘛,劉備是只選合適的。所以最終結論就是:劉備勢力擁有的名將太多而已。
死之其二就是胡軍兒,胡軍兒武功也十分高強,曹操對此人也敬佩三分。在一次出征中,被劉備軍中招遠埋伏,胡軍兒為護曹操,被趙雲斬與馬下。曹操為此心痛不已。更有當時青州有名的四將,在戰役中與趙子龍對陣一一落敗。更有曹營之說,聽子龍二字,如聽鬼差抓人,驚嚇不已。
那趙雲的武功又出自何處呢?武功世家還是高人指點,歷史自有分曉。據歷史記載,趙雲小時,對武就有極強的天賦,也曾拜訪過一個叫童淵的高人。童淵仙風道骨一身白衣,在趙雲眼中有一種仙人的感覺,此時的童淵也打量著趙雲,看出趙雲之武術天分,心中自由計算。毅然收下趙雲為徒,傳授武功。趙雲天資聰慧,並能夠學以自用。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槍法,並在公孫瓚的戰役中運用此槍,從此走上三國名將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