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疫病
1. 杜鵑花的瓣疫病有哪些症狀
(1)症狀:瓣疫病或稱杜鵑花花瓣枯損病,原僅在山茶中發現,現在杜鵑花中亦發現此種病害。首先在色彩鮮艷的花瓣上出現小的灰色或淡白色斑點,而後病斑漸漸地擴大至整個花瓣。斑點有時單個發生,有時數量很多,通常出現於花瓣中央或基部,結果使花瓣組織乾燥變硬,在較潮濕區花瓣組織會軟化,另一病症是組織的顏色會發生變化,特別是開白色花的杜鵑花,受害植株葉脈的色彩也比健康植株的葉脈顏色深(見彩圖)。
(2)病原:此病由真菌Ovulinia:azalea所感染引起的。Ovulinia在花疫病中產生硬而黑色的菌核體,這些菌核為小的黃褐色,杯狀結構,單獨或群體疊復存在,具有阻擋構造,因此在開花的春季可在無株感染時生存於土壤的表面,孢子在扁平物上生出子囊盤,從有許多狹窄的子囊盤上孢子擴散到空氣中,再掉落到花芽上。這些孢子在花芽上迅速擴散,進而為害花的組織。尤以春季開花季節,真菌活性最高,產生孢子使花期受害最嚴重。特別是栽培於園林中的落葉類杜鵑花,受影響最大。它不僅會使花失去鮮艷的顏色,被破壞的花很快在2~4天內變枯。一般為害期在4~5月,尤以盛花期最為嚴重。非花期時孢子潛伏於杜鵑花植株旁的土壤表層或覆蓋物及廄肥中。
(3)防治方法:當病害發生時,可先去除10厘米左右的表土然後再加上無病害的土壤。此病害只為害花,因此嫁接的接穗就不會有引入此病的危險,如在開花期進行嫁接,務必去除花蕾,這樣可抑制此病的發生。苗圃生產可將花蕾全部摘除或換土後再進行銷售。一旦患病便較難防治,不過,可清除土壤表皮的覆蓋物進行燒毀。
最好的防治方法是保持栽培場所的環境衛生,包括所有患病植株花朵的摘除及燒毀。菌核不會在同一季節為害,故當花瓣掉落時不必馬上清掃,但務必在蛻變前加以清除或燒毀。摘芽也是一個方法,但需連續5年,因菌核生命期長達5年。另一種方法是,開花前,用塑料薄膜覆蓋地面並用金屬釘釘牢於地面,覆蓋物可避免孢子散播於空氣中,進而感染植株。開花後再將覆蓋物去掉。
還有就是使用化學葯劑,如酵素、土黴素、陶斯松粒劑、克菌丹等噴施在地面上。噴施時不要連續使用同一葯劑,最好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2. 丁香花病了
這有可能是丁香花斑病 【別名】 丁香花疫病,細菌性疫病。 【分布】我國主要發生在東北地區,北京、安徽等地也有發生。 【症狀】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還危害枝條和花序。枝條上出現黑色條紋,花序發黑變軟。葉片症狀有4種類型: (1)點斑:開始發生於下部葉片,成褪綠斑點,不久成褐色,以後病斑中央為灰白色。 (2)星斗斑:在圓形病斑外伸一或數根褐色線與另外小點斑相連構成星斗狀。 (3)花斑:點斑有時不斷向外擴展,形成同心輪紋,中心灰白色,最後,在圓斑周圍生出波狀線,使圓斑似花朵型。 (4)枯焦:全葉變褐色,乾枯卷縮於枝桿上,遠觀似火燒一般,嚴重時,全灌叢牯死。 【病原】病原為細菌,丁香假單胞桿菌(Pseudomona syringae),屬假單胞桿菌屬。菌體單生,桿狀,一端生1-2根鞭毛,能在水中游動,沒有莢膜。革蘭氏染色反應陰性。好氣性,代謝是呼吸型。過氧化酶反應陽性。營養要求不高,供給簡單的有機碳素化合物和其它無機鹽,一般能都生長,接種在煙葉上可以引起過敏性的枯斑反應。 【發病規律】病菌在病枝病葉上越冬,來年溫濕度條件適宜時,進行裂殖繁殖。病菌的傳播和侵入都要依靠水,溫暖潮濕條件下病害發展快,因此,低窪積水的圃地及多雨年份發病重。紫色丁香比白色丁香抗病。 【防治方法】 (1)園藝防治:不在低窪排水不良的地方建立苗圃及栽植丁香,遇雨及時排水。引入苗木時嚴格檢疫,防止將病株帶入無病區。 (2)葯劑防治:發病初期噴施0.5%~1.0%波爾多液,或試用14%膠胺銅300倍液,或50%消菌靈l 000倍液;也可噴1次1:1:100波爾多液。也可在灌叢下撒漂白粉或硫磺粉。
願它早日康復! 祝你好心情!
3. 大花蕙蘭疫病的特徵是什麼
一般在高溫多濕的夏季(6~8月)或通風不良的溫室中發生。疫病可侵害蘭花的幼苗和成株,心葉最易受害。該病一旦發生,若不及時處理,會很快傳染到根系、假球莖,引起根腐、猝倒,甚至徹底摧毀苗株。其傳染的主要途徑是由孢子通過澆水時飛濺的水珠傳播和擴散。蘭株葉表面及植體的水膜,或者基質內太多的水分,均有利於疫病菌的萌發和侵入。如果有傷口存在,更是提供了病原菌入侵的捷徑。蘭花的葉片雖可感染疫病,但主要是經根及莖基部的傷口侵入,造成根的腐敗和葉片的脫落。
大花蕙蘭疫病病株
4. 鳳仙花病害防治 養護鳳仙花必備手冊
鳳仙花俗稱指甲花,相信大家都見到過,是很熟悉普遍的一種花卉植物,花色濃艷,花多大,現在也有很多人選擇種植來裝點家居,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鳳仙花的病害防治: 鳳仙花的病害防治: 鳳仙花立枯病: 【症狀】立枯病主要侵染根莖部,致病部變黑或縊縮,潮濕時其上生白色霉狀物,植株染病後,數天內即見葉萎蔫、乾枯,繼而造成整株死亡。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拔除病株後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0%多福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1200倍液。 鳳仙花褐斑病: 【症狀】鳳仙花褐斑病又稱風仙花葉斑病,病害主要發生在葉片上。葉面病斑初為淺黃褐色小點,後擴展成圓形或橢圓形,以後中央變成淡褐色,邊緣褐色,具有不明顯的輪紋。嚴重患病的葉片上,病斑連片,導致葉片變得枯黃,直至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6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75%百菌清1000倍液防治。 鳳仙花疫病: 【症狀】鳳仙花主要為害莖部,初期根莖處呈現油漬狀暗綠色條狀斑塊,迅速擴展後變為黑褐色不規則形,嚴重時莖、葉全部變黑,植株很快倒折、根頸部凹陷致植株倒伏死亡。在濕度飽和且持續時間較長條件下,病部長出稀疏白黴,即病原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40%三乙膦酸鋁(乙磷鋁)可濕性粉劑200倍液、70%乙膦·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400~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劑700~8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2%克露或克霜氰或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60%滅克(氟嗎·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鳳仙花白粉病: 【症狀】白粉病主要發生在葉片和嫩梢上。一般在6月開始發生,7月份以後葉面布滿白色粉層。隨後,在白粉層中形成黃色小粒點,顏色逐漸變深,最後呈黑褐。 【防治方法】將病葉、病株清除,集中銷毀,減少傳染源,發病期間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12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在32℃以上的高溫下避免噴葯,以免發生葯害。 鳳仙花輪紋病: 【症狀】鳳仙花輪紋病危害鳳仙花葉,使葉周圍產生周緣深褐色的大型圓病斑。病斑表面有明顯的同心輪紋。後期病斑中部變灰褐色,散生黑色小粒點。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開始噴葯,每隔7~10天噴一次,連噴2~3次。常用葯劑有: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 鳳仙花是很多人選用來美化家居的花卉品種,主要是鳳仙花花多大,花色濃煙,點綴效果很不錯,如果你也喜歡鳳仙花可以選擇布置在家居窗檯等地方,但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以免影響鳳仙花的觀賞價值。
5. 花卉得了疫病有哪些表現
疫病為害一串紅抄、菊花、雞冠花、矢車菊、鳳仙花、長春花、芍葯、牡丹、百合、鬱金香、香石竹、人參、常春藤、丁香、蘋果、桃、枇杷等多種花木。主要為害莖部,條件適宜時病害發展迅速,能造成大量花卉死亡。
受害初期感病部位出現水漬狀暗綠色斑點,並逐漸擴大往上蔓延,後期發展為黑褐色斑塊,嚴重時整枝整株莖部變黑並腐爛,導致上部葉片先黃後枯,全株枯死。潮濕時腐敗部產生稀散的白黴。在高溫多濕、地勢低窪、栽種過密、通風透水差和連作地發病嚴重。植株一旦發病就會很快傳播和蔓延,引起大片發病。如遇大雨,此病就會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