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器花藝
⑴ 插花怎麼做
(1)我國梅花插花的歷史 我國梅花插花的最早記載,至少應在魏、晉之際。據《荊州記》載:「陸凱與范曄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並贈詩雲:『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宋代,梅花插花之風甚盛。李嵩畫有《花籃圖》,在此畫中,一個精緻的藤籃中插有梅花、蠟梅、山茶、水仙、瑞香等花卉,技法豐滿、細膩。張道洽的《瓶梅》詩雲:「寒水一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橫斜竹底無人見,莫與微雲淡月知。」陸游作有「瓶里梅花夜來香」的詩句,戴復古作有「古瓶斜插數枝春,此即吾家勸酒人」的詩句,楊萬里作有「膽樣銀瓶玉樣梅,北枝折得未全開。為憐落寞空山裡,喚入詩人幾案來」的詩句。明、清梅插花及藝梅均步入鼎盛期。明代出現插花的專著,如張謙德《瓶花譜》、袁宏道《瓶史》等。《瓶史》中「花目」一節雲:「余之諸花,取其迎而易致者,入春為梅為海棠」;「品第」一節雲:「梅以重葉、綠萼、玉蝶、百葉緗梅為上」;「使令」一節雲:「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為婢」。《瓶史》很快傳入日本,並形成日本插花的流派之一——宏道流。清代以瓶供為主,如陳書繪制《瓶供》圖,梅花與牡丹交輝,更顯得梅花插花的清麗高潔。清代涉及梅花插花的著作也更豐碩,如《芥子園畫傳·梅菊譜序》就有「出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之句。其他還有陳淏子的《花鏡》、沈復的《浮生六記》等也涉及有梅花插花。近代,梅花插花應用在規模、風格上均有新的提高。如1949年在上海舉辦的梅展,據考證,可能是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屆包括梅花插花的正式梅展。1989年中國花協梅花、蠟梅分會成立後舉辦過九屆全國梅展,均設有梅花插花展區。
(2)插梅的構圖與立意 牡丹重姿、重彩,插牡丹必須顯出富麗堂皇;玉蘭潔白、清麗,插玉蘭要突出亭亭玉立之姿;桃杏嬌艷、繽紛,插桃杏可烘托熱鬧的氣氛……梅花,不以華麗取寵,而以韻格為勝,具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及風格。所以插梅的構圖與立意與眾花不同。
人們愛梅,不只是欣賞梅的外在風姿,更在於梅的「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的品格,人們視梅為堅貞、頑強、幸福及友情的象徵。因此,我們插花之前應先立意:或以冰中孕蕾、雪裡開花的梅花為主體,配以蒼松、翠竹,構成松、竹、梅「歲寒三友」圖;或以「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宋·陳亮)為題來歌頌威武不屈的精神;或以「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晉·陸凱)以寄予友人之情誼;或以「賞梅倍思親」來抒發親人團聚的願望;或以「喜迎佳節春意鬧」,象徵欣欣向榮的景象。關於梅花的插花藝術,《瓶史》中談到:十一月插紅梅,正月插梅花。花木搭配以梅花為主,再配迎春、瑞香、山茶。
(3)插梅的主要方式 插梅的主要方式可分花瓶式插梅、盆景式插梅和壁掛式插梅3種:
花瓶式插梅:花瓶深色、素凈者均可,銅質和陶瓷的古樸花瓶更能顯示梅花的高雅。切勿用華麗的花瓶,以免喧賓奪主。如瓶口太大而花枝擺動,可剪幾根短枝架設瓶口,也可將花枝基部的中間切開,使它能夾住瓶內的小橫木,以固定花枝。如花瓶較輕不易立穩,瓶中可投鉛、石等,以防倒伏。梅花有紅、白、綠等色,可一色單插,也可幾色合插,但必須以一色為主,以免紛雜。插梅時也可適當配些南天竹、文竹等,以調和色彩與層次。
盆景式插梅:一種插器是淺身闊口的水盆器皿,一種是用以製作小型寫意盆景的各種觀賞淺盆。用水盆器皿插梅,必須藉助於花插座(也稱劍山),這是由金屬鑄制而成的,圓形、三角形或方形平底,向上一面有較多針刺,用來固定花枝之用。根據自己的立意要求進行構圖,在插「歲寒三友」圖時,由於竹枝易乾枯,必須將它盡量低插,近於水面為好。若松枝過於笨重粗大,不能平穩放置,可先將其基部釘在方塊木板上。置於盤中後用卵石蓋壓木板,這樣就可固定松枝。如梅枝較粗,可在花枝下中間處,用刀切成十字形,切隙深度應比劍山的針約長兩倍,切好後再插。挑選好橫斜疏瘦的小梅枝,借古人詠梅的佳句名言為意境,創作寓意深刻的寫意盆景,置於書房幾案,以假亂真,同樣可收到極好的觀賞效果。其製作方法為:用濕棉花或濕紗布將梅枝基部纏繞,用塑料布包好後,根據立意要求,或直或斜栽於盆中,並適當點綴一些蕨類、小草等小植物和玩石、朽木之類的小配件,再用土鋪成起伏不定的山巒起伏,也可留些空白做水體,最後用苔蘚將土體全部鋪蓋;這樣,一盆梅花寫意盆景就製成了,只要經常在苔蘚上噴些水就可欣賞數日之久,花謝後可再換梅枝。
壁掛式插梅:採用竹器、陶瓷等懸掛式的花器。斜垂的梅枝,配以文竹或常春藤的長蔓,這樣剛毅的梅枝與搖曳的長藤在合適的背景前交相輝映,一剛一柔,別有風味。若梅枝不斜垂,可在適宜彎曲處,鋸1~2個缺口,用三角形硬木填塞鞏固其隙以符所需角度。
(4)插梅的保鮮技術 花瓶口小身高,水應盛至瓶身最寬闊處,使水與空氣有較大的接觸面。以雨水為佳,河塘水亦可,渾濁者須澄清方可使用。自來水中因有氯氣,須貯放數日再用。唯井水鹼性大,切勿使用。水溫應與氣溫相一致。為使瓶水不腐,可在水中加入0.1%的食鹽或1/4000的高錳酸鉀或適量的硫磺,並注意經常換水。
花枝浸入水中剪切,避免剪切時空氣侵入枝莖導管中,利於吸收水分。切口斜度越大越好,以擴大吸水面積,增大吸水量。在切口處多開裂縫,也可達到此目的。用厚報紙將梅枝上部包裹好,把切口浸入加了少許食鹽或明礬的沸水中10秒鍾左右,這既可排除切口細菌,又能將導管中所存空氣排出。或者將梅枝切口用火燒焦,使它局部炭化。
我國古代也有一些插梅保鮮措施,如宋代范成大雲:「花下不易焚香……至若濁氣煤煙,皆時殺花。」明代王象晉《群芳譜》載:「煮鯽魚湯可插梅。」清代陳淏子《花鏡》載:「梅宜用豬肉汁去油俟冷插花,且瓶不結凍,雖細蕊皆開。」明代《瓶花譜》載:「古銅壺龍泉均州瓶,有極大高三二尺者,別無可用,冬日投以硫磺,斫大枝梅花插供……梅花初折,宜火燒折處,固滲以泥。」又雲:「日置南窗下,夜卧置榻旁,俾近人氣,可不凍。」大家不妨一試。
⑵ 如何用插花裝飾新居
如何用插花裝飾新居
花藝是現在居室的裝修中一個充滿活力的部分,使用的花藝和其他的裝飾物不一樣,花藝是充滿生機的,是動態的裝飾物。下面,我為大家分享用插花裝飾新居的方法,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插花的形式
規則式:用碗或盂狀容器,使插花呈圓形對稱的形態,常為球形、半球形或傘形,風格端莊華麗;選材要求體態勻稱,花朵大小適中、用花量大、花形端正,月季、百合、鬱金香、康乃馨、唐菖蒲等均宜做規則式插花之用。規則式插花常用於重要或正式場合,如客廳、會客室等。
盆景式:容器宜淺而寬大,常借用山水盆景的淺盆;選擇姿態清雅的花枝或花草為主,掩以山石,石上綴以青苔小草,利用均衡的原理進行布置。此種形式選材不拘,著筆於意境的構思。
普通式:用通常的花瓶作為容器,選材甚廣,著重於色彩構圖,也結合姿態的要求造型,力求表現出絢麗的色彩和優美的線條。
容器的選擇
除花瓶外,人們日常生活所用的陶罐、瓷碗、玻璃器皿、竹筒、酒壇以及杯碟、羹匙之類均可作插花之用。一般來說,陶瓷及玻璃器皿能較好地保持清潔,水也不易變質,因而使用較多。容器應注意與花相互配合,若插小型菊花、石竹等體態輕盈、色彩鮮亮的花卉。
可選用晶瑩的玻璃瓶;插月季、百合、白玉蘭、鬱金香等典雅的花卉,則應選擇端莊、大方的花瓶;器皿上有圖案時應特別注意,若容器上的圖案與插花材料不協調,會影響插花的美感,但容器圖案太好,又會轉移人們視線,喧賓奪主。
因此最好選擇沒有圖案的器皿;此外,容器還應與居室空間環境相協調,矮小的房屋不宜採用過高的容器,寬敞高大的廳室,也不宜選用小型容器,中式房間應選中式古器瓶;走廊中採用竹器、陶器或瓷器,則顯得活潑生動。
插花的藝術處理
不論何種形式的插花,要給人以美感,主要在於其花材、容器、布置是否與環境相協調,是否符合調和、均衡等構圖原理。
插花的調和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所選花材要調和。選用一種花卉相對比較容易調和,若選用2至3種或更多的`材料,必須注意應以一種為主要材料,其花色、數量佔主導地位,其他材料則處於從屬或次要地位,作陪襯點綴之用。
常用的插花組合有:臘梅和南天竹、梅花與松枝、黑紅色玫瑰與滿天星、康乃馨與石竹、乳白色馬蹄蓮與金紅色鬱金香等,這些都是色彩與形態上結合比較好的實例。
其二,花材應與容器調和。花的色彩、大小、數量應與容器緊密配合。如素色細花的瓷瓶,插入淡雅的翠菊就有協調感;濃艷、球形的大麗菊就需要配釉色烏亮的粗陶罐,才能顯出其風采;淺藍水盂插以低矮密集的粉紅色雛菊;晶瑩剔透的玻璃頸瓶,插入扶桑花加飾文竹,並使文竹枝蔓纏繞於瓶身,都會表現出融洽協調之美。
插花的均衡是指其構圖給人以穩定平衡的感覺。對稱是最簡單的均衡,規則式插花就是採用對稱的構圖形式。不過大多數插花是採用不對稱的動態均衡。一般來說,色彩深暗濃艷、體積大數量多、質地厚實的花材給人重的感覺,通常放在中間或下方;色彩素淡、形態纖細、體積較小數量少、質地薄且柔軟的花材則使人感到輕盈,宜放在上部或邊緣。
;⑶ 東南亞設計風格的特點是什麼,體現在布藝上
中國傳統 穩重、優雅,傢具擺放有強烈的對稱性,常裝飾有雕飾、線腳,並以紅木傢具為主要傢具 以雕花隔扇、落地罩、漆畫屏風、字畫、手工藝品為主,博古架上擺設唐三彩、青瓷花瓶等古董 歐式傳統 室內布置、線型、色彩及傢具製作都吸取了傳統的「形」和「神」,又以各個國家的地域的不同風格而各具特色以各國不同時期的代表性飾品的擺放來體現這一時期的特色 有歐式陶藝品、古羅馬柱、西式茶幾、壁爐等 包豪司風格 注重功能與形式相結合,推崇無色效果 以黑色為主色調,風格簡潔、明了 田園式 來自鄉村、田野的靈感,推崇自然的生活模式 多採用木料、織物、大理石、花崗石、卵石、麻石、紅磚塊、杉木板、原木、藤器、竹簾、竹花盆、半成品陶器以及金色布藝 歐陸風尚 隨意、簡約、時尚,顏色富有個性,或熱烈、或寧靜、或舒適,個人主觀喜好反映明顯 以丹麥傢具為主,還有自然有創意的燈飾;傢具不多,但結構合理,還可自己動手做一些陳設品 新西式風格 以單一黃色為基調,天花板以白色、淡黃色為主,淺黃色牆面配白色傢具 灰蘭色掛畫,與牆面顏色相似的地毯,沙發、扶手椅樣式現代,鋪以大量的布藝裝飾,窗簾色彩豐富 中國古典風格 以宮廷建築為代表的中國古典建築的室內裝飾設計藝術風格,氣勢恢弘、壯麗華貴、高空間、大進深、雕梁畫棟、金壁輝煌,造型講究對稱,色彩講究對比裝飾材料以木材為主,圖案多龍、鳳、龜、獅等,精雕細琢、瑰麗奇巧。但中國古典風格的裝修造價較高,且缺乏現代氣息,只能在家居中點綴使用。 古埃及風格 古埃及裝飾風格簡約、雄渾,以石材為主,柱式是其風格之標志,柱頭如綻開的紙草花,柱身挺拔巍峨,中間有線式凹槽、象形文字、浮雕等,下面有柱礎盤,古老而凝重。光滑的花崗岩是鋪地慣用的材料,毛糙的花崗岩小塊多用於電視牆主背景上,又稱文化牆。 希臘古典風格 神廟建築體現了希臘古典風格單純、典雅、和諧的風貌。多立克、愛奧尼克、科林斯是希臘風格的典型柱式,也是西方古典建築室內裝飾設計特色的基本組成部分。多立克柱式粗獷、剛勁,基座有三層石階,柱身由一段段石鼓構成,呈底寬上窄漸收式,柱頭由方塊和圓盤構成,無飾紋。愛奧尼克柱式整體造型風格堅挺娟秀,比多立克多一個柱礎,縱向有凹槽24條,各凹槽的交接稜角上設計一部分圓面,最具特徵的是它的柱頭,左右各有一對華麗、精巧、柔美的卷渦式裝飾。科林斯柱式用毛莨葉作裝飾,形似盛滿花草的花籃式柱頭,規范而細膩,充滿生氣,其柱高、柱徑比例、凹槽都同於愛奧尼克柱式。古希臘風格的三種柱式常用於客廳的隔斷中。 古羅馬風格 古羅馬風格以豪華、壯麗為特色,券柱式造型是古羅馬人的創造,兩柱之間是一個券洞,形成一種券與柱大膽結合極富興味的裝飾性柱式,成為西方室內裝飾最鮮明的特徵。廣為流行和實用的有羅馬多拉克式,羅馬塔斯乾式,羅馬愛奧尼克式,羅馬科林斯式及其發展創造的羅馬混合柱式。古羅馬風格柱式曾經風靡一時,至今在家庭裝飾中還常常應用。 哥特式風格 哥特式風格是對羅馬風格的繼承直升的線形,體量急速升騰的動勢,奇突的空間推移是其基本風格。窗飾喜用彩色玻璃鑲嵌,色彩以藍、深紅、紫色為主,達到12色綜合應用,斑斕富麗精巧迷幻。哥特式的彩色玻璃窗飾是非常著名的,家裝中在吊頂時可局部採用,有著夢幻般的裝飾意境。 伊斯蘭風格 伊斯蘭風格的特徵是東、西方合壁,室內色彩跳躍、對比、華麗,其表面裝飾突出粉畫,彩色玻璃面磚鑲嵌,門窗用雕花、透雕的板材作欄板,還常用石膏浮雕作裝飾。磚工藝的石鍾乳體是伊斯蘭風格最具特色的手法。彩色玻璃馬賽克鑲嵌,可用於玄關或家中的隔斷上。 義大利風格 義大利風格充分發揮柱式體系優勢,將柱式與穹窿、拱門、牆界面有機地結合。輕快的敞廊,優美的拱券,筆直的線腳,以及運用透視法將建築、雕塑、繪畫融於一室,使其具有強烈的透視感和雕塑感,創造出既具有古希臘典雅的優美又具有古羅馬的豪華壯麗景象,體現出更接近人的個性解放以及人文主義思想的樸素、明朗、和諧的新室內風格。 巴洛克風格 巴洛克風格的主要特色是強調力度、變化和動感,強調建築繪畫與雕塑以及室內環境等的綜合性,突出誇張、浪漫、激情和非理性、幻覺、幻想的特點。打破均衡,平面多變,強調層次和深度。使用各色大理石、寶石、青銅、金等裝飾華麗、壯觀,突破了文藝復興古典主義的一些程式、原則。 洛可可風格 洛可可風格的總體特徵是輕盈、華麗、精緻、細膩。室內裝飾造型高聳纖細,不對稱,頻繁地使用形態方向多變的如「C」「S」或渦券形曲線、弧線,並常用大鏡面作裝飾,大量運用花環、花束、弓箭及貝殼圖案紋樣。善用金色和象牙白,色彩明快、柔和、清淡卻豪華富麗。室內裝修造型優雅,製作工藝、結構、線條具有婉轉、柔和等特點,以創造輕松、明朗、親切的空間環境。 新古典主義風格 新古典主義以尊重自然、追求真實、復興古代的藝術形式為宗旨,特別是古希臘、古羅馬文明鼎盛期的作品,或庄嚴肅穆、或典雅優美,但不照抄古典主義並以摒棄抽象、絕對的審美概念和貧乏的藝術形象而區別於16、17世紀傳統的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風格還將傢具、石雕等帶進了室內陳設和裝飾之中,拉毛粉飾、大理石的運用,使室內裝飾更講究材質的變化和空間的整體性。傢具的線形變直,不再是圓曲的洛可可樣式,裝飾以青銅飾面採用扇型、葉板、玫瑰花飾、人面獅身像等。 現代風格 現代裝飾藝術將現代抽象藝術的創作思想及其成果引入室內裝飾設計中。現代風格極力反對從古羅馬到洛可可等一系列舊的傳統樣式,力求創造出適應工業時代精神,獨具新意的簡化裝飾,設計簡朴、通俗、清新,更接近人們生活。其裝飾特點由曲線和非對稱線條構成,如花梗、花蕾、葡萄藤、昆蟲翅膀以及自然界各種優美、波狀的形體圖案等,體現再牆面、欄桿、窗欞和傢具等裝飾上。線條有的柔美雅緻,有的遒勁而富於節奏感,整個立體形式都與有條不紊的、有節奏的曲線融為一體。大量使用鐵制構件,將玻璃、瓷磚等新工藝,以及鐵藝製品、陶藝製品等綜合運用於室內。注意室內外溝通,竭力給室內裝飾藝術引入新意。 和式風格 和式風格採用木質結構,不尚裝飾,簡約簡潔。其空間意識極強,形成「小、精、巧」的模式,利用檐、龕空間,創造特定的幽柔潤澤的光影。明晰的線條,純凈的壁畫,卷軸字畫,極富文化內涵,室內宮燈懸掛,傘作造景,格調簡朴高雅。和式風格另一特點是屋、院通透,人與自然統一,注重利用迴廊、挑檐,使得迴廊空間敞亮、自由。 鄉土風格 現代人對陽光、空氣和水等自然環境的強烈回歸意識以及對鄉土的眷戀使人們將思鄉之物、戀土之情傾瀉到室內環境空間、界面處理、傢具陳設以及各種裝飾要素之中。大量木材、石材、竹器等自然材料以及自然符號得到應用,自然物、自然情趣的直接切入,室內環境的「原始化」,「返樸歸真」的心態和氛圍,體現了鄉土風格的自然特徵。此風格得到文人雅士的推崇。 構成風格 構成風格運用立體、平面、色彩三大構成原理,將簡潔的幾何形體,點、線、面。直、曲、折彎等數字造型模式,經過多種組合運用到設計之中,再賦予純凈的色彩原色,體現一種強烈的理性和象徵,帶有明顯的主觀精神。構成風格普遍受到年輕一代的歡迎,迎合了E時代人們追求強烈個性的心理。 所謂的歐陸風格泛指:歐洲大陸的的建築風格。 其中有:法式風格,德式、意式、英式、古希臘。 法國以浪漫為主體。德國以簡約為主體...... 義大利的磅礴,英式的園林,古希臘的圓柱 其實所謂的風格不單單指裝飾一類。更多的是指建築本身的風格。某些開發商其實並不懂什麼是歐陸風格,以為只要用點類似於柱式、拱券之類的建築元素就可以炒作,全然不知歐陸風格的建築應是由內而外、由表及裡的一個系統的語言符號展示,其結果只能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歐洲的建築師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歐陸風格。 建築往往代表著一座城市的文化背景,「建築風格是一種文化的沉澱,如果對文化底蘊缺乏理解,就會形神俱傷」
⑷ 說說喜歡籬笆的理由
古人雲:"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竹是高雅脫俗的象徵,竹枝桿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傲雪凌霜,深受中國人的喜愛,竹與梅、蘭、菊並稱為四君子,與梅、松並稱為歲寒三友。竹子無懼東南西北風。
籬笆又叫柵欄、護欄,是用來保護院子的一種設施,一般都是由木頭,棍子,竹子,蘆葦、灌木或者石頭構成,常見於我國北方農村以及歐美等地廣人稀的國家,用於保護院子。
竹籬笆古來有之,在如今的社會,竹籬笆也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增加了我們身邊的優質景觀。在庭院裡面架設一排的竹籬笆,翠綠草色的外表十分的清新美觀。
喜歡庭院綠化的花藝愛好者都喜歡用籬笆,開始的時候,大多人都是用水泥柱或者鋼材柵欄作為籬笆使用,而且還是冷冰冰的籬笆形象,失去該有的庭院綠化生態性,但是用竹籬笆,可以形成很唯美的庭院籬笆,增加綠化庭院的樂趣。
竹籬笆是一堵虛設的牆,它能輕松的圈出一塊美景,卻又不會阻攔欣賞美景的視線。它能將目光引至整體環境中那些美好的部分,又溫柔的提示遊人對這些美好給予敬意與保護。
竹籬笆更像是道路的伴侶,它隨道路蜿蜒,直到看不見的遠方。也許它看起來是如此的輕巧、簡單、低矮,卻鮮少有人會去翻越。
竹做籬笆,詩為牆,靜守流年,聞一院子的芬芳。春夏秋冬,各自成景。把簡單的日子,過成一首美好的詩。
⑸ 竹器創意花藝怎麼做
1、准備工具:竹子花器、小米果、鬱金香、小雛菊、剪刀。
2、首先我們在竹子花器裡面放入花泥,接著拿出一個小米果,用剪刀適當的修剪一下,然後插到花器邊緣部分。
3、繼續挑選一支鬱金香,用剪刀修剪一下根部,插到小米果前面部分,接著再修剪一支小米果,穿插到鬱金香裡面,豐富花器。
4、最後我們准備一些小雛菊,用剪刀將它們剪短,然後圍繞在小米果以及鬱金香旁邊,這樣整體會更加好好看,竹器創意花器也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