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樹插花
㈠ 關於茶的古詩20首
1、山泉煎茶有懷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譯文:坐著倒一鼎清涼的水,看著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細末如塵。手端著一碗茶無需什麼理由,只是就這份情感寄予愛茶之人。
2、飲茶歌誚崔石使君
唐代:皎然
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縹沫香,何似諸仙瓊蕊漿。
一飲滌昏寐,情來朗爽滿天地。再飲清我神,忽如飛雨灑輕塵。
三飲便得道,何須苦心破煩惱。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飲酒多自欺。
愁看畢卓瓮間夜,笑向陶潛籬下時。崔侯啜之意不已,狂歌一曲驚人耳。
孰知茶道全爾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譯文:越人送給我剡溪名茶,採摘下茶葉的嫩芽,放在茶具里烹煮。白瓷碗里漂著青色的餑沫的茶湯,如長生不老的瓊樹之蕊的漿液從天而降。一飲後洗滌去昏寐,神清氣爽情思滿天地。再飲清潔我的神思,如忽然降下的飛雨落灑於輕塵中。三飲便得道全真,何須苦心費力的去破煩惱。
這茶的清高世人都不知道,世人都靠喝酒來自欺欺人。愁看畢卓貪圖飲酒夜宿在酒瓮邊,笑看陶淵明在東籬下所做的飲酒詩。崔使君飲酒過多之時,還會發出驚人的狂歌。誰能知飲茶可得道,得到道的全而真?只有傳說中的仙人丹丘子了解。
3、品令·茶詞
宋代:黃庭堅
鳳舞團團餅。恨分破、教孤令。金渠體凈,只輪慢碾,玉塵光瑩。湯響松風,早減了、二分酒病。
味濃香永。醉鄉路、成佳境。恰如燈下,故人萬里,歸來對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譯文:幾只鳳凰在鳳餅茶上團團飛舞。只恨有人將茶餅掰開,鳳凰各分南北,孤孤零零。將茶餅用潔凈的金渠細心碾成瓊粉玉屑,但見茶末成色純凈,清亮晶瑩。加入好水煎之,湯沸聲如風過松林,已經將酒醉之意減了幾分。
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氣持久。飲茶亦能使人醉,但不僅無醉酒之苦,反覺精神爽朗,漸入佳境。就好比獨對孤燈之時,故人從萬里之外趕來相逢。此種妙處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惟有飲者才能體會其中的情味。
4、滿庭芳·茶
宋代:黃庭堅
北苑春風,方圭圓璧,萬里名動京關。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煙。尊俎風流戰勝,降春睡、開拓愁邊。纖纖捧,研膏淺乳,金縷鷓鴣斑。
相如,雖病渴,一觴一詠,賓有群賢。為扶起燈前,醉玉頹山。搜攪胸中萬卷,還傾動、三峽詞源。歸來晚,文君未寐,相對小窗前。
譯文:北苑茶山春風浮動,茶餅形狀萬千,方的如圭器,圓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貴。茶餅被研磨地粉碎,進奉御用,可謂有功社稷,可與凌煙閣中為國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並列。這茶又能戰勝酒醉風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腦,排憂解愁。
纖纖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盞,茶盞綉著金邊,紋色如鷓鴣鳥的羽毛。司馬相如雖有渴疾,一觴一詠,引來群賢賓客。相如起做燈前,酒興文采,風姿挺秀。竭盡胸中萬卷詩篇,文辭充沛,猶如三峽落水。相如酒醉,很晚才歸家,文君並沒入寢,兩人相對,坐在小窗前面。
5、巽上人以竹間自采新茶見贈酬之以詩
唐代:柳宗元
芳叢翳湘竹,零露凝清華。復此雪山客,晨朝掇靈芽。蒸煙俯石瀨,咫尺凌丹崖。
圓方麗奇色,圭璧無纖瑕。呼兒爨金鼎,餘馥延幽遐。滌慮發真照,還源盪昏邪。
猶同甘露飯,佛事薰毗耶。咄此蓬瀛侶,無乃貴流霞。
譯文:芳香的茶樹叢掩隱在青翠的湘妃竹林里,葉上那滴滴神露凝聚著純潔的光華。更有這山寺的得道高僧深知茶道,在清晨採回了這珍奇的細嫩茶芽。晨霧緊貼著石澗奔湍的山泉蒸騰而上,採茶之處離山崖之頂也不過咫尺之差。
盛茶的器具有圓有方,色澤絕非一般,茶葉品質如圭如璧,真是美玉無瑕。我吩咐家人用華貴的茶具去煎這難得的奇茶,淡淡的余香彌漫到遠處的人家。這純和的茶香讓我的靈魂得以凈化,並以自然的本真盪去內心的昏邪。
它如同佛祖如來那甘露一般的齋飯,一下子熏香了毗耶城和整個天下。這香茶是蓬瀛仙客的友伴,誰不驚嘆,恐怕更珍貴於天上神奇的仙酒流霞。
㈡ 蠟梅和臘梅,哪個稱呼是對的
有一種花,黃色,有著獨特的香味,而且是在寒冷的臘月開放。
這種花,腳蠟梅。也叫臘梅。
關於臘梅與蠟梅,雖然名字不同,這兩種稱呼其實都是對的。
臘梅,蠟梅科蠟梅屬植物。別名金梅、蠟梅、蠟花、黃梅花。
關於臘梅與蠟梅這兩個名字,分別有著各自的緣由。
臘梅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其開花季節在臘月的緣故。……因為臘月開花,所以被稱之為臘梅。
至於蠟梅,則是因為其花朵的外觀特徵。……蠟梅的花朵顏色,如同蜜蠟一般,因此得名蠟梅。
事實上,臘梅本來並不屬於梅科植物,所以其名字當中本來不應該有「梅」字。……但是,因為其花香似梅,因此而獲得「梅」之名。
因此,蠟梅(臘梅)花香似梅,花朵外觀普通蜜蠟,又在臘月開放,所以才獲得了「蠟梅」與「臘梅」的稱號。……而從本質上說,這兩個名字都非常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蠟梅(臘梅)的特徵,因此無論怎麼稱呼,都能代表這種植物的特徵。
當然了,對於這種植物,還有很多具有地域性的名字。……比如蠟花、黃梅花等……這類名字雖然不具有蠟梅與臘梅那麼廣的代表性,但是也能生動形象地表達出蠟梅(臘梅)這種植物的獨特氣質,因此在地方上,這些稱呼也非常流行。
㈢ 插花技巧
關於實用插花技巧
許多插花人士對多肉植物的花盆挑選都各有看法,到底是陶瓷花盆好,還是塑料花盆好呢?尺寸大小又該怎麼把握呢?插花達人下面詳解。
top1:養成收藏花盆的習慣
實用插花技巧 多肉植物的花盆如何挑選
不一樣的植物,要配不一樣的盆。但講究點的玩家,遇上心愛的植物,通常一時半會兒找不到適合的花盆。假如平時留意收藏漂亮、藝術的花盆,一有啥新貨,就可稱心如意,立馬配上適合的精巧花盆了。大家能夠收藏瓷花瓶用來插花,收藏紫砂壺用來泡茶,為啥不能夠收藏花盆,用來培養各色各樣的花卉呢?況且它們更價廉物美,更有用普遍,就算不栽花,陳設起來也自有一番藝術情味。除了花盆,生活中一些格外的盆罐器皿也能夠加以使用,誰讓各種萌的多肉植物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才能呢。
top2:一些多肉宜用小花盆
實用插花技巧 多肉植物的花盆如何挑選
一些多肉植物生長緩慢,根系少,盆小不會發生漬水,有利於根系呼吸,有益於它們成活和堅持新鮮的狀況。並且,細巧的植物用精巧的小花盆,才更能體現出「寶物」的心愛。比如龍玉,能夠選擇跟它球徑通常大的花盆,這類植物不需要長大,而要「長久」堅持嬌小袖珍的狀況,供大家賞玩。小花盆可限制它們生長。
top3:不一樣的株形配不一樣形狀的盆
實用插花技巧 多肉植物的花盆如何挑選
圓形花盆適合配球形種類,配方盆亦可,但上部球仔又大又圓,圓形特徵顯著,故配圓花盆為好。方形盆適合群生以及鋒芒清楚的種類,如圓柱麒麟、夢境樂等群生種類;金麒麟鋒芒清楚,配以方形盆,頗有傳統樹樁盆景的神韻。奇特的梅花瓣形紫砂小花盆,配上朝霞的綴化種類,相輔相成,相得益彰。還有些株形格外的植物,只能換一種思路去調配。噴炎龍有著小樹一樣的「樹冠」和布滿強刺的「樹干」,配上顯著小於樹冠的很內斂的圓花盆,就讓樹的霸氣酣暢淋漓地張揚出來。
上面說的是啥樣的植株配啥樣的盆。假如先有了精美好盆,也可依照盆的特色去尋覓相諧的植物。如帶有青松仙鶴心愛圖畫的小方盆,古色古香,將一株分枝多的白角麒麟栽進去,便可變成了一盆人見人愛的寶物盆栽。三足圓形小紫砂盆,做工非常講究,古風古韻,栽上綠色球體、金黃色柔刺的群生錦翁玉,一會兒錦上添花,金燦燦的,耀眼無比。
top4:盆底打孔很主要
實用插花技巧 多肉植物的花盆如何挑選
一切植物要養活、養好、養精神,都少不了根系的透氣,除了盆不宜大、土要疏鬆、放在通風環境中外,還要格外留意盆底透氣孔的大小。不管是卡通盆、塑料盆、陶盆、紫砂盆、瓷盆,底部通氣孔通常都太小或太少。應該毫不猶豫地用電鑽、通常鑽頭或玻璃鑽頭號,將底孔盡量擴展或盡量多打幾個孔,假如手頭上沒有這些東西,也能夠參照超簡略瓷器打孔法。上盆時底部再墊上格外透氣的軟塑料泡沫,這樣盆栽就非常透氣了,利於多肉植物的生長。
好馬配好鞍,好花配好盆。
好馬配好鞍,好花配好盆。不是么,奇特多姿的多肉植物,如果隨隨便便找個泥盆栽上,也能長得非常好,但植物本身的風采卻大打折扣 ,換個精緻相諧的盆,立刻就容光煥發了。下面一起來看看如何選擇適合多肉植物的花盆。
選擇適合多肉植物的花盆
養成收藏花盆的習慣
不同的植物,要配不同的盆。但講究點的玩家,遇上心愛的植物,往往一時半會兒找不到合適的花盆。如果平時注意收藏美觀、藝術的花盆,一有什麼新貨,就可得心應手,立馬配上適宜的精美花盆了。人們可以收藏瓷花瓶用來插花,收藏紫砂壺用來泡茶,為什麼不可以收藏花盆,用來栽培各色各樣的花卉呢?何況它們更價廉物美,更實用普遍,就算不栽花,陳列起來也自有一番藝術情趣。除了花盆,生活中一些別致的盆罐器皿也可以加以利用,誰讓各種萌的多肉植物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呢。
一些多肉宜用小盆
一些多肉植物生長緩慢,根系少,盆小不會產生漬水,有利於根系呼吸,有益於它們成活和保持新鮮的狀態。而且,小巧的植物用精美的小盆,才更能體現出「寶貝」的可愛。譬如龍玉,可以選擇跟它球徑一般大的花盆,這類植物不需要長大,而要「長久」保持嬌小袖珍的狀態,供人們賞玩。小盆可限制它們生長。
不同的株形配不同形狀的盆
圓形盆適宜配球形品種,,配方盆亦可,但上部球仔又大又圓,圓形特徵顯著,故配圓盆為好。方形盆適宜群生以及稜角分明的種類,如圓柱麒麟、夢幻樂等群生品種;金麒麟稜角分明,配以方形盆,頗有傳統樹樁盆景的神韻。奇異的梅花瓣形紫砂小盆,配上朝霞的綴化品種,相得益彰,珠聯璧合。還有些株形特殊的植物,只能換一種思路去搭配。噴炎龍有著小樹一樣的「樹冠」和布滿強刺的「樹干」,配上明顯小於樹冠的很內斂的圓盆,就讓樹的霸氣淋漓盡致地張揚出來。
上面說的`是什麼樣的植株配什麼樣的盆。如果先有了精緻好盆,也可按照盆的特點去尋找相諧的植物。如帶有青松仙鶴可愛圖案的小方盆,古色古香,將一株分枝多的白角麒麟栽進去,便可變成了一盆人見人愛的寶貝盆栽。三足圓形小紫砂盆,做工十分考究,古風古韻,栽上綠色球體、金黃色柔刺的群生錦翁玉,一下子錦上添花,金燦燦的,耀眼無比。
反差原理和三原色的運用
室內傢具講究色調一致,而花盆與花卉的搭配則講求反差,即花卉色深用淺色盆,色淡用深色盆。目的是突出花卉這個主體,避免盆具喧賓奪主。如春風錦、採用了淡黃色的塑料盆,這樣花卉主體春風錦紅綠白三色水彩畫般的奇異色彩,才能凸顯出來。又如夢幻樂、白焰柱,因為它們的毛、刺均為白色,故都用了咖啡色的深色盆,使得獨具特色的灰白刺和白絲毛被襯得十分醒目。
紅、黃、藍三原色是三種最基本的色源,由它們可以幻化出萬紫千紅的色彩。因此搭配花盆時,盡量將盆花配成三種顏色(紅黃藍或紅黃綠或紅白綠等等),會有十分艷麗的效果。如金邊虎尾蘭,植株本身有綠色的葉和金黃色的邊,按三原色的原理配上紅艷艷的盆,整個盆栽顯得鮮艷奪目,平凡變神奇了。
盆底打孔很重要
所有植物要養活、養好、養精神,都少不了根系的透氣,除了盆不宜大、土要疏鬆、放在通風環境中外,還要特別注意盆底透氣孔的大小。不管是卡通盆、塑料盆、陶盆、紫砂盆、瓷盆,底部通氣孔一般都太小或太少。應該毫不猶豫地用電鑽、一般鑽頭或玻璃鑽頭等,將底孔盡量擴大或盡量多打幾個孔,如果手頭上沒有這些工具,也可以參照超簡單瓷器打孔法。上盆時底部再墊上特別透氣的軟塑料泡沫,這樣盆栽就十分透氣了,利於多肉植物的成長。
;㈣ 論插花藝術與盆景藝術是否有相通之處
插花藝術淺談
近幾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許多城市一年四季都有品種繁多的鮮花供人們選擇,滿足家庭和單位各種慶典、迎客、結婚和裝點家居的需要。
插花就是把花卉包括枝、葉、花、果作為素材,插在花瓶、花盤、花盆等容器里,不需泥土栽培,以達到給家庭帶來一種情趣和溫馨,使人觀賞後起到修身養性、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的作用。 插花與盆景有共同之處,但也有自己獨特的一面。主要表現在花卉不帶根,沒有泥土,插在瓶里所吸收的水分和養分受到限制,花期多則十餘日,半個月,少則一至兩天。因此,瓶插花卉作品,要求做到根據不同季節,掌握好花期,才能按時欣賞和品味到插花藝術之美。
學會插花並不難,但要學得精並不容易。初學者要掌握好花卉素材的選擇和處理,造型和搭配,先從簡單易學開始,不妨可找些彩色插花圖片作參考。與此同時,還應學些有關花卉、繪畫、文學等方面有關知識,提高和豐富藝術修養。在熟練技巧的基礎上,深入生活,再去學習高難度的插花藝術。
插花的種類,可根據自己的愛好進行選擇。1.鮮花插花,具有自然之美,色彩艷麗,清新真實,適用於家庭客廳、卧室、書房等,其缺點是保養時間短。2.乾花插花,所選用的花材是經過脫水,加工後的自然植物材料,既不失去花形自然美,還可修飾染色,經久耐用,管理方便。其缺點是怕潮濕環境。3.人造插花,即各種絹花、絛綸花、水晶花、塑料花等,模擬性很強,品種較多齊全,使用時間較長,還可清洗掃塵,缺點是生命力的真實感差。
淺談插花藝術的魅力
插花藝術的起源應歸於人們對花卉的熱愛,通過對花卉的定格,表達一種意境來體驗生命的真實與燦爛。
我國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雛形。插花到唐朝時已盛行起來,並在宮廷中流行,在寺廟中則作為祭壇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時期插花藝術已在民間得到普及,並且受到文人的喜愛,各朝關於插花及欣賞的詩詞很多。至明朝,我國插花藝術不僅廣泛普及,並有插花專著問世,如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到明朝,已達鼎盛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相當成熟和完善;在風格上,強調自然的抒情,優美朴實的表現,淡雅明秀的色彩,簡潔的造型。清朝插花藝術在民間卻得不到重視、發展和普及。中國的近代由於戰亂等諸多因素,插花藝術在民間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幾年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鮮花才逐步回到了人們的生活當中。
我們的民族素以風雅著稱,以花贊人、以花喻人、賦予花人格魅力是我們的傳統,如「松、竹、梅」被譽為「歲寒三友」,「梅、蘭、竹、菊」譽為「四君子」等等可謂家喻戶曉。我國插花在風格上崇尚自然,朴實秀雅,寓意含蓄;在形式上注重線條、構圖的完整和變化,講究優美的線條和自然的姿態。其構圖布局高低錯落,俯仰呼應,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暢。按植物生長的自然形態,有直立,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用色淡雅脫俗,樸素大方;在意境營造方面,插花表現題材廣泛,多賦予作品深刻的寓意,觀之耐人尋味,回味悠長。插花藝術是生活在水泥叢林中的現代人尋找精神家園,親近大自然的最好方式。
插花藝術是多種藝術形式的融合。插花藝術品是凝固的音樂。音樂的美感富於流動性,音符的跳動旋律或纏綿、或高亢,給人以無限遐思和聯想。插花作品中那飄揚的絲帶,斜逸的枝葉,優雅的造型和深邃的意境使人彷彿聆聽到了美妙的音樂。繪畫是以形象和色彩來表現主題的,插花作品也具有這種特性,而且插花的立體感和觀賞性比繪畫更強烈,插花的製作更便捷,取材更廣泛,可操作性更強。作品完成以後仍可依據作者的構思不斷地進行修改和調整,以表達變動的情緒和內心感受。詩歌是一種文學表現形式,抒發的是一種強烈的內心感受。詩歌的意境千變萬化,韻味無窮,激發出了人們豐富的想像力。插花作品也具有這種功能,它所營造的意境或模擬植物的自然生態美,或以誇張手法表現景物或園林景觀,或以事件、人物為題材進行抽象概括,在似與不似之間給人留下無盡的想像空間。雕塑是以固定的造型,或直觀或抽象地表現人的思維靈感火花,插花也與之有相似之處是一種造型藝術。但是插花是一種鮮活的藝術,充滿了盎然的生機,這又是雕塑所無法比擬的。因此說,插花藝術同其他藝術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插花以其簡潔的表現形式,廣泛的取材與表現題材的多樣化,使得這種藝術表現形式還具有雅俗共賞的特點。比如時裝展示會展示的服裝,有些可以演變為日常著裝,而有的則純粹是藝術性展示。但是這些純藝術性的時裝也可以起到引導潮流或拓寬人們視野和思路的作用,所以同樣是不可或缺的。插花也有相似的屬性,插花有藝術插花和禮儀插花之分,前者思想性較強,製作難度很大,起著引導潮流的作用;而後者的普及性更強一些,非專業人員不具備系統理論和實際經驗,但采擷一些鮮花,准備一些普通材料,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創作出一些插花作品來裝點居室,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因而插花也具有廣泛的公眾特性,這是插花藝術普及與推廣的社會基礎,也是插花藝術品進入市場,形成規模效益的依據之一。
插花藝術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插花作品多姿多彩,製作過程中作者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多以鮮花為主要製作材料。盡管保鮮技術已有相當程度的發展,但插花作品的壽命仍然是短暫的。通過鮮花這小巧生靈的凋零易逝,使人在更深層的意義上感悟到人生的短暫與光陰的無情流逝,從而萌生憐花、惜花更護花的情懷,也激發和培養了人們珍惜生活,熱愛生命,善待大自然和人類自身生存環境的高尚情操。
淺談盆景藝術
盆景為我國獨創,歷史悠久。它主要是應用各種深淺不同、形態別致的花盆,栽種經過藝術加工的植物材料或模仿大自然的山水景色,配製盆石而成的藝術觀賞品。我國因各地造型不同而風格各異,形成了許多流派,如嶺南派、蘇派、川派等。
盆景是大自然的縮影。仿效大自然的風姿神彩、秀山麗水,於方寸盆間,盡顯大自然物氣變換,樹木榮枯的四時景觀,讓人從中感悟無窮。歷代文人雅士喜愛以盆景點綴生活,陶治情操。中國盆景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濫觴於六朝,起源初唐,發展於宋代,興感於明清。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盆景和花卉業又進入了新的興旺時期,我市曾舉行過多次盆景展,檔次一次比一次高,讓參觀者賞心悅目,親身體會到不是自然勝自然的景地。現代生活使更多人渴望親近自然,於屋中置一盆景,既古雅而又顯得富有生機。
盆景依其材料和製作不同可分為樹樁盆景和山水盆景兩大類。樹樁盆景簡稱樁景,泛指觀賞植物根、干、葉、花、果的神態,色澤和風韻的盆景,一般選取姿態優美,株短葉小,壽命長,抗性強,易造型的植物,根據其生態特點和藝術要求,通過修剪、整枝、吊扎或嫁接等技術加工和精心培育,長期控制其生長發育,使其形成獨特的藝術造型,有的蒼勁古樸,老乾扎枝;有的枝葉扶疏,橫條斜影;有的亭亭玉立,高聳挺拔。樁景的類型有直乾式、蟠曲式、橫枝式、懸崖式、垂枝式、提根式、叢林式、寄植式等。採用的手法不同,其造型特點和藝術風格各有千秋。廣州和本地地區常用九里香、福建茶、雀梅、榕樹、榆樹、六月雪等為樁景材料修剪成型,自然流暢。其手法稱「嶺南盆景」。而楊州一帶多用黃楊、檜柏、五針松、雪松、榔榆等經人工剪扎,寸枝三彎,層次分明,稱「蘇派盆景」。四川的金彈子、銀杏、紫薇、紅果等植物,懸根露爪,古奇雅緻,稱「川派盆景」。廣西的「雲盆樹樁」等野趣橫生別有一格。
山水盆景亦稱水石盆景,是將山石經過雕琢、腐蝕、拼接等藝術和技術處理,布設於雅緻的淺盆之中,綴以亭榭、舟橋、配植小樹、苔蘚,構成美麗的自然山水景觀。山石材料一類是質地堅硬、不吸水分、難長苔蘚的硬石,如英石、太湖石、鍾乳石、斧劈石、木化石、九龍璧石。另一類是質地較為疏鬆易吸水分,能長苔蘚的軟石,如雞骨石、蘆管石、浮石、砂積石等。山水盆景的造型,有孤峰式、重疊式、疏密式等。山石材料的質、紋、形、色不同,運用的藝術手法和技術方法各異。因此其表現的主題和所具的風格各有所長。鍾乳石盆景著重表現岫岩幽洞,奇峰突起的桂林山水之美,砂積石盆景再現「峨眉天下秀」「三峽天下險」的壯麗奇觀。山水盆景,小巧精緻,意境深遠。
盆景藝術運用「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藝術手法,給人以「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的藝術感染,是自然風景縮影。它源於自然,高於自然,順於自然之理。巧奪自然之工。盆景藝術以詩情畫意見勝。人們把盆景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有生命的藝雕」。如果我們工作之餘培養製作一、二盆樹樁盆景或山水盆景,將會給你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處。
淺談盆景意境
「詩情畫意凝佳境,巧奪天工勝自然。」詩情畫意凝聚在小小盆景的佳境之中,比起自然的客觀景物,更美、更雅,真是巧奪天工,這是對盆景「美」的贊譽。美在何處?唯一的表現是指意境的深邃。 盆景的意境又從何來?盆景的意境是來自大自然豐富秀麗的美景的感性世界,通過藝術加工,更加超越自然,勝過自然,升華為比自然更高更美的精神境界,這就是「意境」之美,也是審美鑒賞的中心。無論是山水盆景、樹樁盆景、水旱盆景、微型盆景都要追求意境,以求「千里錦秀盆間吃,古樸丘壑望中存。」如大家熟悉的著名作家和園藝家周瘦鵑先生,涵養自然,他所作的盆景,追求詩情畫意,充分表現自己的藝術性,常借鑒古人和近人的名畫,取其意境,曾有唐寅的「蕉石圖」、沈石田的「鶴聽琴圖」、夏仲昭的「竹趣圖」、張大千的「松岩高士圖」、齊白石的「獨樹庵圖」等,以及他自己的創作「歸樵圖」、「聽松圖」、「散牧圖」、「楓林雅集圖」、「觀瀑圖」等。如唐寅的「焦石圖」盆景,反以兩棵抑制生長的小芭蕉合栽,配以拳石,淺盆栽植,布景簡潔,意蘊豐富,給人以清涼幽境。又如沈石田的「鶴聽琴圖」盆景,在古木之下配一老叟撫琴,旁邊配一小件仙鶴及點石,「使人聯想到詩人林和清的梅妻鶴子,又或許撫琴者正彈著一首梅花三弄。這些盆景的製作,取材以植物為主體,配以石料、人物、亭榭等小件,巧妙的結合,頗富詩情畫意,就能充分體現出意境之美。 意境是感情、認識、意象等主觀因素與客觀自然的和諧統一;是盆景藝術和盆景創作者的藝術構思和藝術加工的表現。絕非主觀「營造」,而是以景結情的結果。「以景結情」也是創造意境的最重要的過程。僅此樹樁盆景而論,取材於老乾虯枝,蠅根露爪,是利用自然形態,而栽植的形成,也是以客觀自然與主觀意象的結合統一。如單株式、叢林式、懸岩式、附石式等都是「以景結情」的創造意境。如在92年一次江蘇盆展中見到南京的一盆「石城古貌」以疊石為主的山水盆景,山上配以比例得當的茂密小樹,氣勢恢宏,能在一小小的盆盎里,再現祖國的錦秀山河,該多偉大、美麗!油然而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之感。第六屆江蘇盆展,所見一盆老乾虯枝的雀梅樹樁盆景,主幹老氣橫秋,橫卧盆中,枝繁葉茂,翠蓋蔥蔥。景名為「靜卧芳園不再武」。「靜」與「武」取其園主夫婦的名字,園主人畢生精力追求盆景,當到退休之年,專心致志於盆景藝術,不再為瑣事爭衡,以娛晚年,寓意言志,頗有意境。 樹樁盆景枝乾的處理也大有講究,江蘇盆景多以剪扎結合,雲片造型為主,而雲片的由來,歷史悠久,又以揚派為主,在發展的過程中,流派紛呈而各具特色,在追求美的精神享受,不得不追求高格調意境。在技藝的要求方面,雲片的造型,以揚派來說,要求平穩、嚴整,精扎細剪「一寸三彎」的技法,要求較嚴,在這方面,南通的盆景大師朱保強和已故盆景大師揚州的萬觀堂、泰州的王壽山,他們的作品都有較高的意境,絕非一日之功,能不令人嘆為觀心。但也有人認為雲片造型,似乎太為呆板,以我個人管見,雲片造型之所以有悠久的歷史和旺盛的生命力,就如同中國山水畫宗出「四王」的傳統,雲片造型也是符合自然神韻的,如雲片的分布,高低錯落,有顯有藏,雲片的造型有平、有垂、有偏、有空,這也就是根據山水樹石的畫理,「晴樹平整」、「雨樹下垂」、「風樹偏斜」、「雪樹空白」的原理,表現盆景的動勢,能從雲林深渺中領略千姿百態之風采,這就是追求意境。這里並非否定其它流派盆景的特色,我國盆景的流派,豐富多采,兼容並蓄。如嶺南樹樁盆景,以蓄干截枝的手法造型,追求意境,非常自然,以自然古木為借鑒,可謂是大自然的縮影。近年來蘇州的盆景藝術除傳統風格外,更有所創新,以抽象的手法,製作盆景,給人以遐想。如戲曲盆景「魂斷牡丹亭」的處理,僅以一個草亭(牡丹亭)亭旁植以兩棵古木,略配點石,能呈現出一座大花園的荒涼境界,從杜麗娘的傷春,到夢境幽會,化情思為景物。真可謂「則見風月暗消磨,倚逗著斷垣低垛」表現出幻境中虛實相映的情趣。 總之,盆景的製作,既要有充分的藝術修養、思考、功力等綜合能力,進行藝術加工,又要有靈巧的手法,能夠入畫,才有意境,方為上品。
㈤ 過年為什麼要插花
應該是 喜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