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摹花卉
『壹』 【花怎麼畫】如何畫出漂亮的花
相信大家小的時候都畫過花,花的畫法有很多,不同的花兒有不同的畫法。那麼大家知道怎樣才能畫出漂亮的花兒嗎?小時候我們喜歡畫一些簡單的花朵,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開始追求花兒的形狀感和色彩感。花兒的畫法有很多,有些人喜歡簡筆畫的花兒,有些人喜歡油畫的花兒,有些人喜歡水墨畫的花兒。那麼花怎麼畫?我們一起看看如何畫出漂亮的花。
一、准備工作
不管是畫什麼風格的花兒,都需要准備好材料。繪畫使用的材料包括鉛筆、繪畫本、橡皮擦和所需要的上色工具、顏料等。同時也要准備好想要進行繪畫的花兒。今天我們以出具為例,講解一下花怎麼畫。
二、花怎麼畫的方法和步驟
1、我們首先要觀察花朵的形狀,將花兒放在一個自己能看得到的,適合的位置。去觀察花兒的角度和輪廓,找到自己的視覺出發點。同時要在自己的腦海里有一個印象,構思好自己要怎麼下筆。
2、花朵一般可以採用圓形、橢圓形、三角形和長方形進行組合,可以用這些形狀將花朵的基本構圖畫出來,如果是玫瑰花的話可以先畫一個橢圓形,然後將花瓣順著這個橢圓形一片片的畫上去,最後畫上樹乾和葉子。如果是菊花,可以鮮花一個圓形,然後沿著圓形畫一些細長的橢圓形,將花瓣填充完整。如果是百合花,可以畫一個倒三角形,然後將花瓣沿著倒三角形畫四片。以此類推,不同的花兒構圖不同,但是都大同小異。
3、基本構架和細節畫出來這話,可以將一些多餘的線條擦除。喜歡素描的人可以加深花兒的明亮對比,喜歡水粉的人可以進行簡單的上色。在這個過程中,一點點的去細化花朵的細節,花瓣和花蕾都一點點的勾勒出來。讓花朵看起來更加的完善和精細,細節畫好了,花朵也就完成了。
怎樣畫牡丹
一、牡丹的結構名稱
整株牡丹,由花、蕾、莖、葉、干、芽等組成。每年春季花後,芽胚即在乾和嫩莖之間形成,到秋冬季節,芽苞漸大。到第二年初春芽衣張開,葉芽長出,到四月初,花苞從葉芽中抽出,花莖漸高,莖上分枝生葉,花莖高約一尺許,莖頂肢蘆只生一花。葉柄長而互生,從下往上生出三至五批葉,每批為三叉九葉(因品種不同,多者一莖生十餘批葉),到上端一叉三片,近花部分是單葉。花苞又分小蕾和大蕾。花蒂由上下兩層萼片組成。上有大萼三片,下有小萼(復萼)六片。花頭中心有雄蕊和雌蕊,雌蕊在花心正中,狀如小石榴,雄蕊由蕊頭和蕊絲兩部分組成
二、牡丹花頭的畫法
花朵的概形和花瓣的排列
牡丹花頭,因品種不同而有單瓣、重瓣、和起樓之分,色彩也因品種而異,五彩繽紛,十分豐富。初學時,不管是臨摹還是寫生,都不能只盯著一瓣一葉,而要學會把握整體輪廓,做到「整體著眼,局部入手」,而且要在復雜多變的花形中,找出基本的結構特徵,即找出花朵的概形。如正面俯視或背面仰視,花朵的概形近乎圓形,半側或全側,則成隋圓形。單瓣花似碟形,重瓣則像幾個大小不等的碗碟重疊。初學畫花頭,可用鉛筆或木炭條,以輔助線輕輕勾出大概外形,也可安排一下花瓣的大體層數,再用毛筆以色或墨點簇。
花瓣的排列不宜上下左右大整齊,把花瓣點簇成「田」字形,就不好看,而應將上下層之間花瓣,作參差排列較有變化,三個瓣猶如「品」字結構
三、花瓣的用筆和用色(或墨)
花瓣的基本形狀為下緣狹而呈圓弧形,上緣寬而多皺褶,因此可用較大的羊毫筆,先蘸白粉摻少量牡丹紅(毛筆需先浸水濕透),在盤子上調成淡紅,使筆尖、筆肚、筆根均含適量淡紅,再以筆尖蘸少許較濃的牡丹紅,在盤子上稍加整理(不宜過分調和,過之則平)就可以畫了。若花瓣向上,則將筆尖朝下,筆根朝上,以側鋒橫卧,一筆或兩筆畫成,畫小瓣時,用筆尖筆肚著紙即可。畫大花瓣時,筆要一撳到底,利用筆肚筆根的動作,使筆根上的淡紅體現在瓣端,自然形成花瓣的濃淡效果。畫多瓣時,運用蘸色的深淺,按花的結構層層點出,自然生動。因花朵姿態各異,要作上下左右多方位點簇練習,使運腕靈活,才能得心應手
四、花蒂的結構與畫法
花蒂是花瓣的外衣。牡丹花蒂由大萼與復萼兩層構成。大萼位於花瓣之外層,緊貼花瓣,形如扣盅,共三片,初開萼片為嫩綠或嫩紅。復萼環生大萼之下,如帶狀,呈綠色。花萼是承上啟下的結構關鍵,不可忽視。如畫墨牡丹,萼片用較深的墨色(比花瓣略深)。畫色牡丹,可用汁綠蘸少許胭脂畫,或在汁綠中略摻三綠也可。畫時運筆要輕鬆快捷,流暢緩飢運自然,不可反復描摹
五、花蕊的結構與畫法
花蕊在花朵中占重要地位,猶如人的眼睛。在顏色上起對比擾梁、提神作用。畫好花瓣、花萼後,再點以花蕊,才能組成完整的花冠。
花蕊分雌蕊與雄蕊。雌蕊位於花心中央,形狀如小石榴,愈長愈裂,開謝時已形成大料瓣形。雄蕊位於雌蕊四周,初開時花蕊豐滿、排列整齊,呈中黃色。盛開時蕊露於外,較初開靈活,色為淡黃。將謝時,蕊漸干而捲曲,蕊色乳黃。雄蕊由蕊頭和蕊絲(須)組成。蕊絲上按蕊頭下接花心。蕊頭形似米粒,畫色彩牡丹時,用飽和的黃色點出,畫時要有聚散,不要拘於一蕊一絲
六、畫牡丹花頭的要點
牡丹花瓣依託花蒂,環花心而發,形成內緊外松、里小外大、內聚外翻的特點。因此,點簇花瓣時,首先要對花冠的朝向和正側,做到心中有數。點簇時要掌握以下要點。
1.花心、花萼、花莖長勢的一致性。即心、萼、莖應在一條直線或弧線上,不可偏心脫離。花瓣從花心長出,要有「歸蒂連心」的效果。
2.注意花瓣的透視關系。從花冠概形中可以看出,花瓣排列分縱向和橫向。從橫向看,位於中間部位的一兩瓣較寬,左右兩側漸狹,這就是透視變化。從縱向看,上下兩層花瓣較長,而中間一層卻較扁,這也是透視緣故。
3.點簇第一組(或第一層)花瓣時,要緊湊些,且成弧形排列。切忌一字排開,鬆散而難以成形
七、點簇牡丹花頭的步驟
牡丹花頭的點簇練習,可分別用墨或色彩。畫粉紅色牡丹,用較大羊毫筆,先在白粉中調入少量曙紅(牡丹紅)或胭脂,用筆蘸飽後,再在筆尖上蘸適量曙紅或胭脂,筆尖向內,先畫里層淡瓣,再畫中心深處,依次層層畫出,濃淡相間方見精神。但要注意塊面的統一集中,不要紅一塊、白一塊,使畫面過分散亂。花頭點好後畫花萼,待稍干再用藤黃點花蕊
八、側面花朵畫法
側面花朵的概形呈扁圓,扁的程度隨半側或正側而異。全側面花一般看不到花蕊。畫時只點瓣和萼片。畫花莖時仍要注意和花頭中心部位的自然連貫趨勢,花莖扭曲或陡折都不美。點簇花瓣
九、背面花朵畫法
畫背面牡丹,花的概形較圓,能見其大萼與復萼的全貌,看不到花蕊,花瓣層數變化也少些。但兩層花萼的濃淡變化要認真對待,不可大意。花莖的添加也要和花頭順勢,否則視覺上會很別扭
十、小蕾的畫法
小蕾的形狀似桃,三片大萼相包很緊,花瓣未露或將露出。小花蕾出現在群花之中,顯得很有生氣,既是盛開花朵的未來,又可在形體和色彩上起到豐富多變的作用,所以不可忽視。畫時,用毛筆先調成汁綠,再在筆尖上蘸少許曙紅或胭脂,筆尖向上,筆肚向下,畫出大萼。繼而畫出下垂的復萼和花莖
十一、大蕾的畫法
大花蕾,已見花瓣或見到花瓣的大部分以至全部,但不見花蕊或初見花蕊。大萼、復萼皆向後背,花瓣內緊外松,形成方形、梯形等不同的形象,非常生動。大花蕾形小色艷,與盛開花頭形成對照與呼應。大花蕾生機勃勃,更加旺盛,是牡丹畫面中不可缺少的。畫時應昂首向上,切忌下垂倒掛。用筆、用色和畫花瓣及小蕾萼片相仿,只是大蕾的花瓣與盛開花頭相比,其花瓣外弧線應更緊湊些,卷褶少些
十二、初開花朵畫法
初開花朵是大花蕾的繼續和發展,花瓣已全露於外,排列整齊,花蕊初露,色艷欲滴,美麗動人。畫初開花朵要注意外緣瓣的處理,卷褶變化比大花蕾更多,使其不要過圓過板,既表現出旺盛的生命力,又婀娜多姿
十三、盛開花朵畫法
牡丹花是晝開夜合。第一天合的較緊,第二天合的較松,三天後更松且開合無定,因此,花瓣開合重迭無定,形象非常生動。一幅牡丹花,總是將盛開的花頭作為主體,一朵或兩朵,一組或兩組,再配以大小花蕾或初開花朵,形成主輔、起伏,在綠葉扶持下,便可構成很有節奏感的畫面。盛開花朵瓣形變化靈活、豐富,特別是外層花瓣,面積大而變化多,是畫好盛開花頭的關鍵。花蕊的表現也有別於初開花朵,初開時蕊頭未放開,很少見其蕊絲。盛開時,蕊頭松開能見其蕊絲。勾點蕊頭蕊絲時,要有疏密變化,切忌機械刻板
十四、勾勒牡丹花的畫法步驟
畫牡丹,除點花點葉畫法,還有勾花點葉法。
第一步,先用墨線分濃淡勾出花的形態。勾勒時依花瓣的大小聚散、正反轉側,運用粗細、疏密不同的線條,做到有虛有實。特別是里層和外層花瓣交接部,外緣線不要全部勾死,要有筆斷意聯之感,才顯生動自然。
第二步,用墨或色點葉。勾花一般以表現淺色花為主,如白、黃等。因此,可在花頭旁邊點葉襯托,使淺色花朵更醒目。
第三步,上色。畫白花時,待墨線稍干,用羊毫蘸薄白粉,自花瓣的稍端向基部暈染,越靠近基部白粉越薄,直至用盡。然後用灰綠色自花瓣基部向外烘染,越向外越淡,消失在白粉里。畫黃花,用赭墨勾花,暈染赭黃後,趁濕略點少量淡胭脂,色彩更顯豐富沉著。
第四步,勾葉筋、點花蕊。勾葉用花青蘸墨或純墨。花蕊,可以不拘於黃色,而用赭墨、硃砂、胭脂等色點出,使其提神醒目
十五、花葉的結構
牡丹花葉發自花莖四周,為互生的二回三出羽狀復葉,即在大葉柄上分生三個小葉柄,每個小葉柄又分生三張小葉片。一個生長完全的牡丹葉子稱為「三叉九頂」(或「三叉九葉」),大葉柄長一尺許,呈十字形。春季開花時,牡丹上部葉子生長不完全,花頭以下,每節有一張葉片或三張葉片,再下為五或七張葉片
十六、葉片組合的名稱
葉片因組合的數量不同而分單葉、組葉和批葉。一組生長完全的葉,由三張單葉組成。三組成為一批葉,共九張。每批葉經大葉柄與花莖相聯
十七、葉片的畫法
牡丹單葉可由三筆畫成。用墨或色彩均可以,視需要而定。畫色葉,用較大羊毫筆調汁綠,再以筆尖蘸適量花青,稍加整理,即可作畫。中間一筆較長,兩側稍短小。用筆略側,行筆宜輕松塊捷。葉筋分主脈和側脈。主脈發自葉柄,伸向葉尖。要在葉片墨色未乾時用濃墨(或花青加墨)勾出。側脈由主脈生發,伸向葉尖。勾勒時線條要細於主脈,側脈不宜太密,畫兩、三組就足夠了
十八、葉脈的幾種勾法
葉脈的勾法,因風格和各人習慣而異。可分三種勾法:一是較為嚴謹的勾法,主脈、側脈都伸向葉尖;二是側脈伸向葉緣,較鬆散隨意;三是側脈有聚散,作變形誇張,富有裝飾味。不論何種勾法,均以中鋒運筆
十九、牡丹葉的透視和姿式
花有正側偃仰背之分,葉子同樣有俯仰正側之別。寫意畫牡丹葉子,表現正反卷褶,不必像工筆畫那樣詳盡,只側重態勢、氣氛。由於葉片聯葉柄,葉柄發自花莖,並向前後左右四面分布,葉與葉,葉與莖干之間,自然就會出現互相遮掩的現象,如前葉遮花莖,花莖遮後葉等。且由於遠近的空間位置不同,在形象上還會產生透視變化,形成俯視、仰視、平視等不同姿式。猶如雨傘的不同角度變化
二十、嫩葉的畫法
初生嫩葉、莖和花苞都呈暗紅色。畫嫩葉可用黃綠色蘸少許赭色或曙紅點出(根據畫面色調不同,也可用胭脂蘸少許墨畫)。用胭脂或朱紅勾葉筋。芽軒和花苞近處的嫩葉,多朝上,形體雖小,但很有生氣。同一畫面上,嫩葉勾色筋,老葉勾墨筋,兩者之間要自然過渡,不要截然分開
二十一、花莖的結構與畫法
花莖在畫面上,很少全部顯露,它往往被葉子或花蕾等遮掩,但它起著氣勢貫穿的橋梁作用,因此不可忽視。花莖位於花萼之下,老梗花芽之上,嫩莖長尺許,莖身生有批葉,少者一莖四、五批,多者一莖生十四、十五批不等。花莖顏色為嫩綠、嫩紅。花莖有長短、粗細、壯弱之別,因品種而異。畫花莖要用中鋒,以流暢的線條畫出圓潤的質感和挺撥秀麗的姿態。用色先調嫩綠,再蘸適量胭脂一筆畫出,要粗細得宜。不宜頓挫或陡折
二十二、花莖、葉柄的穿插
花莖頂端是蕾和花頭,一般呈上發態勢。牡丹花葉柄較長(一尺許,呈十字形)向左右前後伸展,因此和花莖縱橫交錯。畫時,要注意穿插聚散。畫面上往往大部分花莖和葉柄為花和葉片所遮擋,但仍需理解相互關系,以便在畫好花頭、葉片之後添加好花莖和葉柄做到既符合生長結構,又達到疏密有致的藝術效果
二十三、老乾的結構與畫法
牡丹枝幹為灌木,無主枝常作分叉狀。百年老乾仍粗不過腕,高不過人。干赭褐色,多是清瘦、蒼老、斑駁,往往干下部已脫皮層,而近光滑。因此畫老乾宜用枯筆,用筆要偏鋒中鋒結合,要實中有虛,線條不要太光,運筆宜稍慢而有轉動,也可用逆鋒挫出。可用赭墨也可用純墨畫。嫩芽可用黃綠蘸上曙紅或胭脂點在枝幹頂端
二十四、老乾的穿插與姿式
老乾經多年生長代謝,形成了曲折多變的姿式,其蒼老、斑駁的表皮和圓潤光滑的嫩莖形成了明顯的對比。老乾又是支撐整株牡丹的基礎部分。因此,盡管老乾是作畫程序中的後一步,其態勢必須和花、莖、葉等協調統一且要有變化。當兩株以上老乾組合時,更要注意聚散和穿插。在構圖上,老乾只宜在畫面底邊和兩側邊線出枝。即只宜上發和橫倚的姿式,而沒有下垂式的老乾
二十五、畫整株牡丹步驟
第一步:用鉛筆或木炭條輕輕地畫出花、葉等概形,再用色或墨點簇花頭、花蕾。待以後技法熟練時,可用「腹移」經營位置(即「胸有成竹」,而不用鉛筆打稿子)
第二步:根據花頭的透視角度,點出相應的葉子。點時既要考慮生態結構,更要安排好葉片的聚散,要留好畫面空白(虛處)和候款處
第三步:畫花萼、花莖、葉柄、老乾和嫩芽。使花、莖、葉、乾等成為有態勢的有機整體
第四步:趁葉子未乾時,用中鋒勾出葉筋,勾筋是決定葉子正側反轉的關鍵一環,不可忽視。花朵色彩將干未乾時勾點花蕊
第五步:到此,牡丹已基本畫好,以懸起來審視一下,不足之處作些加整理。再題款鈐印,作品完成
二十六、大紅牡丹畫法
用筆蘸飽大紅,再以筆尖端適量曙紅或胭脂,在色碟上稍加整理,即可點簇花頭。(所謂「稍加整理」是以深淺色彩既有自然過渡,又不至渾為一團為度)。也可用朱摻少量曙紅(牡丹紅)調和後蘸飽,再蘸少量胭脂點成花頭。用滕黃點花蕊。畫葉可用色,也可用墨
二十七、深紅牡丹畫法
先用筆飽蘸胭脂,再用筆尖蘸少許花青,梢加整理點簇而成。用滕黃點花蕊。畫深紅牡丹,花頭周圍不宜用葉襯托,因兩者明度接近而效果不好
二十八、黃牡丹畫法
先用白粉摻少量滕黃,調成淡黃,蘸飽後用筆尖蘸滕黃點簇而成。也可調成較濃的淡黃,然後蘸少許赭石或汁綠點花頭。花蕊可用深黃、赭石或胭脂點出。使花蕊和花瓣色彩有明度對比。黃牡丹花頭旁邊可用深葉襯托
二十九、綠牡丹畫法
可用石綠加白粉調和,蘸飽後再蘸汁綠,稍加整理後點簇而成。用滕黃點花蕊。葉子可用汁綠花青略蘸墨畫。也可純墨作濃淡葉
三十、紫牡丹畫法
用石青加少許曙紅(或牡丹紅)調和蘸飽,再蘸少許花青點簇而成。滕黃點蕊。
三十一、白牡丹畫法
先用白粉點出花瓣,待稍干後,用汁綠或紫灰色在花朵背面襯染。用胭脂點蕊。畫白牡丹可在花頭周邊畫些葉子襯托,使花形醒目。
三十二、牡丹的畫面布局
把現實中艷麗動人的牡丹,反映到大小不同的畫幅中,產生優美而有節奏感的形式,要靠畫家的巧妙安排,這就是布局。在中國畫論《六法》中稱謂「經營位置」,也就是構圖。一幅上乖之作,必須是高超的筆墨技巧和優美布局的統一體,兩者缺一不可。
畫牡丹,布局時應注意的要點如下:
一、主體突出:畫牡丹,一般以花冠為主體,布局時應將花冠安排在畫面的主要部位,輔以綠葉扶持,在色彩上產生冷暖、明暗對比,就能產生畫面集中,花頭醒目的效果。
二、賓主呼應:畫面只有主體花頭,顯得孤立單調,必須有體形較小的花苞或初放花頭相襯托。布局上要顧盼呼應,才能體現牡丹的勃勃生機。
三、疏密虛實:畫面上花、葉稀疏而均勻,則感鬆散無中心。布局過密,滿紙花葉,不留空白,又顯窒息逼人。所以只有疏密相間,做到「疏可走馬、密不通風」才能恰到好處。畫面的虛實處理同樣重要,筆墨形色處為實,畫面空白處為虛。近者墨色濃重處為實,遠者墨色清淡處為虛。這樣既可使畫面有空靈感,虛處又能留給觀賞者以無限的遐想。
四、氣勢貫穿:牡丹和梅花不同之處在於,前者以表現花、葉為主。梅花以表現枝幹為主,氣勢的貫穿較容易。所以畫牡丹,不論畫面的大小和構圖的簡繁,都要理順花、葉、莖、乾的來籠去脈,注意整個畫面氣勢的貫穿。
五、以少勝多:畫面雖小,但筆墨精練,觀後意猶未盡。這便是成功的作品了。達到此種境界,除畫家的筆墨素養外,主要靠布局的巧妙。如畫一花一蕾的同時,可在主體花的後側畫些枝葉等伸向畫外,或在色彩處理上,把後側枝乾等畫得淡些,形成第二層次,以至消失為空白,產生筆墨形色雖盡,而畫外仍有花的效果。
六、變化統一:畫面是筆墨形色組成的視覺「交響樂」。花有大小開合,莖有長短多少,葉有正側聚散,墨色有濃淡冷暖,線條有粗細剛柔。一切繪畫要素都處在矛盾對立之中。從而產生無窮的變化和蓬勃的生機。但萬物都有極限,過之則反。畫面布局也一樣,只求變化,不講統一,則雜亂無章,不可能產生美的韻律。因此變化中求統一,才顯得調和。統一中有變化,才會給人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感受。
七、穩定均衡: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是一件好作品的重要因素。牡丹以花碩色艷、雍容華貴、富麗端莊為其特徵。因此在布局講究變化的同時,還要給人以穩定均衡之感。一般不作下垂式布局,橫倚時不宜頭重腳輕,也要避免左右對稱。在布局時,除了注意干枝和花葉的均衡外,還可利用墨色的濃淡或配以石塊造型,達到均衡畫面重心的目的。
八、花葉互襯:紅花雖好,還需綠葉扶持。作畫時利用這一道理很重要。因此布局時,不僅要考慮形態,也要考慮色彩關系。如果淺色花頭(白、黃、粉綠等)不以深色葉子襯托,則花形輪廓不清楚。反之,深色花頭周圍襯葉過多,因色彩明度接近,同樣效果不好。所以布局時必須注意花和葉的色彩關系。
根據上述要領,具體入手時,以「一長一短,一大一小,一多一少,一縱一橫」這十六個字的矛盾統一法則進行構圖。如畫兩株花莖,應一高一矮,一壯一弱,不要平行等長,才有參差變化。兩朵花的構圖,花頭不要一般大,應一大一小,以盛開花頭為主體,另以花苞或初開花朵為陪襯。兩花也不要平列或對稱,要注意主賓和呼應(圖38)。三朵花的構圖,不要平均分散,要有聚有散(即一多一少),也不要平均、對稱或形成一直線。以兩朵緊靠,一朵散開,形成斜三角形布局為宜。在布局有聚散的同時,仍要注意花形的大小主次(圖39)。多品種花的構圖,即一幅畫面有深淺不同或色相不同的花冠。可運用縱橫交錯布局,分兩至三個層次,深淺花頭互相襯托。
花怎麼畫,大家學會了嗎?花的繪畫手法有很多,不同的花有不同的畫法,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去繪畫。花的畫法其實是很簡單的,要注意觀察花朵的形狀,不同形狀的花朵需要採取不用的形狀去進行勾勒輪廓。繪畫花朵的最基本步驟就是要將大致的輪廓繪畫出來,所有的繪畫也是一樣,從整體到細節,一點點的進行勾勒,才能完成一幅好的作品。
土巴兔在線免費為大家提供「各家裝修報價、1-4家本地裝修公司、3套裝修設計方案」,還有裝修避坑攻略!點擊此鏈接:【https://www.to8to.com/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_m_jiare&wb】,就能免費領取哦~
『貳』 水粉 風景 花卉 的畫法
花的畫法示例
不同花有不同的畫法。為了初學者便於理解,現將各種畫法與表現效果的關系舉例說明如下:
陽光下的白玫瑰。白花雖不像紅花、黃花那樣艷麗,然而她有最豐富的色彩變化,光照、投影、反光、透光交熾輝映,色彩淡雅明麗,在暗色背景的襯托之下更顯得艷麗無瑕——這就是這張畫的表現意圖。其畫法步驟是這樣進行
①起好大體輪廓後,首先塗上暗色的背景,留出花的部位。這時白花不畫自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色彩關系。
②根據半球體結構受光、背光的色彩轉化規律,概括地區分出總的體面關系。一方面是為了表現花的基本體積與結構,同時也藉此在強烈的黑白對比中尋求中間色調的變化,加強主體與背景之間的聯系,使之融為一體。要注意的問題,一是要敢於把白花的暗部畫重,與背景相接應;同時又要充分體現花的透明感。二是抓住幾個對表現體積與動態有決定性作用的典型花瓣,准確、肯定的畫出其基本形,而對一般花瓣暫不必一一描繪。
③調整一下整體關系,進一步充實亮部、灰部、暗部的形體結構和色彩變化,描繪重點花瓣的細節,使畫面臻於完善。
含苞的牡丹花開始同前。此花的球體特徵更加明顯,所以先按圓球體畫出主要部分,然後再在圓球的上部由外及里或由里及外依次畫出各層之間重疊花瓣。
姚黃牡丹。這種牡丹是由多瓣聚集而成,根部的大瓣如同托盤,頂部的許多小瓣聚成球體。由於花瓣薄而透明,花瓣的深層輝映著暖色的透光效果,色彩艷度超過受光部位。表現這種繁多的花瓣時,不必一一細描,強調總體感覺。把握基本的色彩關系和虛實變化,除了幾個大瓣和處於明暗交界處的幾個小瓣作具體處理外,大部分的花瓣都不太強調它們的邊沿輪廓,只要依據花瓣的形狀和方向在調色和用筆上略加變化就足夠了。這樣由於花瓣明暗變化減弱反而增強了透明感。在處理暗部的花瓣時,先用底子的暗色畫入,然後再用比此底子亮些的粉質灰色壓出邊緣,有意識地讓底色部分透出,這樣更顯得飽含水分、輕薄透明。
球形的菊花花瓣細碎繁多,一一勾畫必顯瑣碎,只塗大色塊、缺乏必要的細節又不像菊花,其關鍵是把握好整體與局部的統一。此畫的方法是:先從整體關系入手,畫出球體的基本體積,然後在大面的亮面上加上一些花瓣突起後暗部長投影的小暗面;在大面的暗部——主要是明暗交替或反光部位畫出若干受到光照的亮色花瓣。當然要注意區別各個細節的明暗虛實,可隨著體積的轉化改變用筆的方法,使小瓣的感覺似有若無,在重點地方仔細畫一下結構變化,以實帶虛、虛實相宜,各種點之間呼應起來,使畫面豐富、充實、和諧、統一。
逆光的月季花。強光照射下的花朵固然明快、鮮亮,然而背光處或陰影中的花朵也另有一番情趣:柔和、素雅,在中等明度的含灰色調中,有著含蓄、微妙的冷暖對比。為了襯托花的嫵媚、潔凈,在背景上運用了粗糙的肌理變化。畫花時,則用筆輕柔,色中飽含水分,中心部分一氣呵成,趁濕點上花蕊,使之融為一體,然後,再重點修飾一下花瓣邊緣的轉折與前後層次,使之豐富起來。
3.花卉寫生的構圖
花卉之美不僅在於花朵有艷麗的色彩、誘人的芳香,而且花與枝、葉的自然和諧更有天然之趣,處理好枝、葉及整個情勢、動態,也是花卉寫生的一個課題。有些花卉實際開花很一般或不常開花,如竹子、文竹、松樹盆景等,在花卉中屬於觀葉植物,足見畫好枝葉的重要性,描繪庭院花卉一角,這是極普通的一角,粗壯的仙人球開出潔白秀麗的小花,旁邊的蘭葉以婀娜多姿的曲線與仙人球垂直的花莖相映成趣,構成了輕音樂般的詩情畫趣。畫幅採用了中性灰調,在低純度的色彩烘托下,白花蕊部的淡淡的黃綠色才顯得鮮嫩清秀,富有生機。整個畫面的情調與構圖中的點、線、面的配置,光影、色調的處理是分不開的。環境襯託了花的艷美,花朵也點綴了環境的幽雅。
在花圃寫生,重要的在於選擇和組織。不僅要選擇典型的花朵,還要盡可能有相應理想的背景。花朵的向背、聚散,枝葉的動勢,都是構圖中的重要因素。在自然生長的花叢間很難找到一個現成而又完美的構圖,大多數情況下,還要根據畫面的需求進行再加工,或選取這—株上的葉,那一株上的花;或加強某一部分削弱某一部分,只要安排合理,是有助於畫面表現的。
有條件時也可以進行插花寫生,將採集好的花朵進行選擇搭配,置於瓶中,對花形大小、光照、顏色、疏密集散等都可進行人工調配,這樣將更有利於對花型的結構及表現方法作認真的研究。插花是一種藝術,也是繪畫中人們喜聞樂見的描繪題材。
作品欣賞:
關於繪畫風景的一些總結
1晨,早晨在太陽未出之前,大地剛從黑暗中醒來,由於露水和霧氣較重,整個對象顯得較為偏冷,朦朧。太陽出來以後,景物的受光部分偏淺的玫瑰色、淡黃一類的暖色,背光部分相對偏紫,藍綠一類冷色。
2傍晚,夕陽西下,全部的山川河流被抹上一層金黃,景物的受光部分為淡的橘紅,橘黃色,天空則常呈現亮的黃紫灰、黃綠灰一類的補色,落日後,所有景物逐漸變成紫青色,藍黑色,直至夜幕降臨。
3晴天,陽光的映射下,景物的形體和輪廓變的清楚、明確。光線越強,物體的反光越明顯。早、中、晚的陽光是有差別的,清晨的陽光在上午10點左右,與下午4點以後的陽光偏暖,中午呈亮白色,反光強烈。影子偏藍紫色,色調主要傾向是黃白色或亮黃色。
4陰天,由於陰天沒有陽光的照射,光源呈散射光,景物的受光面偏銀灰、藍灰一類的冷色,而背光與立面色度較重,多呈紫褐、褐綠、赭綠等一類暖色,反光不明顯。
5雪景,地面,樹林,山嶺上的雪色彩特別亮,天空往往處於中間色階,如有陽光時雪的受光亮而暖,投影由於受天光影響帶一點蘭色,畫雪時,盡量畫出它的體積感和松軟性。
其他地方色彩注意事項:
山,遠山要畫的概括,簡練,中,近要依據山的起伏,形態等特點畫。畫山時要注意符合自然規律,注意裁減和取捨。有陽光照射時山一般是受光暖,背光冷。
石,要注意表現體積的感覺,受光面呈亮的冷色,背光成赭褐,紫褐等一類的暖色。
樹,樹的色彩主要以普藍、群青、橘黃、淡黃調出各異的綠。受光面以粉綠,紫羅蘭,鈷藍。湖藍與其他顏色調和後所組成。
水,一般要表現靜態水和動態水,可以依靠筆觸的不同來區別。水往往受天光的影響,波浪暗部色彩偏暖,上午或下午陽光側射時,水面傾向較深的藍紫色,中午偏藍灰色。
天,天空不要畫的平塗一樣,應該有變化,要表現出高深的空間感,有時上部顏色深,下部顏色淺,有時上部顏色淺,下部顏色深,不能平塗成一樣,但差別不是太大。
雲,畫雲時要注意表現雲與天空的關系,雲有厚、薄、大、小、虛、實之分。
房,在畫房屋時,要注意房屋的比例結構和透視關系,以及整體的協調關系。
總之,在畫景物時盡量顏色不要太單一,不如樹是綠的,不要平塗成一樣,樹有受光和背光,受光面可能是黃綠,背光可能是綠里有藍紫的深色,還有介於受光和背光的固有色,是樹的本色,從這些再細分,樹的枝杈呀,有的地方的葉子稀少有的繁茂,色彩盡量在不脫離主色調綠的基礎上豐富一些,比如粉綠,淡綠,黃綠,青色,土黃,翠綠,藍紫色,等等。
最後,還有關鍵的一點就是事物的投影,就是影子,在一副畫面里是非常重要的,有時畫面有些飄的感覺,加上深色的投影就可以增強畫面的空間感和縱深感。
我再介紹一點我上學時學的,任何事物都有亮部,暗部,明暗交界線,反光和投影。抓住這這幾點再注意色彩的運用就可以畫出好的風景畫了。
物體在光線照射下的規律:
亮部色=光源色+固有色+環境色
中間色=固有色+光源色
暗部色=固有色+環境色
『叄』 你覺得臨摹花卉線描畫,最難掌握的是什麼
勾線,色不掩墨,有瀟灑雋永的線描,即使不設色也是好畫。反之墨骨(線描)差,即使是再漂亮的設色也是一塌糊塗。可見線描之重,沒有別的辦法,只有多練勾線了。
『肆』 白描花卉臨摹步驟圖例(芭蕉白描步驟圖示)
白描花卉臨摹步驟圖例(芭蕉白描步驟圖示)
將臨本拓好以後,要遵循由前往後、由中間向四周的順序勾線。有的同學習慣由上往下畫,結果常常是先畫後面的線以後,再畫前面的線,容易造成線的交叉,這是不對的。
步驟一 :這是一幅《芭蕉》的白描,左上角的小芭蕉位於芭蕉花的前面,要先從小芭蕉畫起。
步驟二 :依次畫後面的小芭蕉和芭蕉花。
步驟三 :再畫上面的花苞,中間的托葉、下垂的和右上角的芭蕉葉。
步驟四 :最後畫位於後面的葉柄和莖。
『伍』 有關臨摹油畫花卉的具體步驟
1、准備好油畫的工具:油畫顏料,鉛筆,橡皮泥,油,畫架,畫布,圍裙,背景大筆刷,中筆版刷,細筆刷。權
『陸』 彩鉛欣賞|彩鉛花卉臨摹素材
1.鬱金香,花單朵頂生,大型而艷麗,花被片紅色或雜有白色和黃色,花絲無毛,無花柱,柱頭增大呈雞冠狀,成為代表時尚和國際化的一個符號;花語:博愛.體貼.高雅.富貴.能幹.聰穎,善良和永恆的祝福;
以上是關於“彩鉛欣賞|彩鉛花卉臨摹素材”的相關內容,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想了解更多資訊內容,請多多關注環球青藤。
『柒』 彼岸花怎麼畫素描
首先可以找張彼岸花來臨摹,准備好鉛筆和素描紙,畫板等工具。注意構圖、黑白虛實對比。示例如下圖:
素描簡介:素描,廣義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單色的繪畫,起源於西洋造型能力的培養。狹義上的素描,專指用於學習美術技巧、探索造型規律、培養專業習慣的繪畫訓練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