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機械化
⑴ 機械化種植棉花
棉花的生育期長,栽培過程復雜,田間管理技術要求高, 械化。行間中耕(鬆土、除草、滅茬等)、追肥、培土多使用鋤鏟式或旋耕式中耕機,苗期株旁鬆土除草,多使用旋耕鋤、彈齒除草耙;中耕機架上裝置除蠟劑噴灑裝置,也可消滅株旁幼草。為了保證和提高機械中耕作業質量,並為以後機器收花創造良好條件,棉田應有相當的長度,而且地面平坦,無寬、深的橫壟溝和積水窪坑等障礙;作業時,棉行兩旁應留有適當寬度的護苗帶,使用單翼鏟。圓盤或板式護苗器、護罩,操作時應掌握適宜的耕深和行講諫度。 機械化施葯作業工效高,可在短期內控制害蟲的發生和 蔓延,並改善勞動條件。棉田噴葯,可採用常規噴霧、噴粉、彌霧、聯合噴粉噴霧等方式,分地面噴葯和飛機噴葯兩大類。
地面噴葯機械又有用人力(背負或擔架等)、機動、拖拉機或自走機器配帶等類型。為使葯劑能均勻地噴附於棉株的相關部位,拖拉機或自走機器配帶的常規噴霧機,常配用由幾個噴頭圍噴一行棉株的吊桿式噴霧裝置。噴葯時,需視所使用的葯劑、地塊大小和連片程度,以及當時的氣象、植株等情況,選用適當類型的機具。同時要選擇在三四級風以下天氣進行作業,注意安全,嚴格掌握葯液配製濃度與施葯量,防止漏噴、重噴和滴漏。 機械化收獲大面積棉田在棉花吐絮成熟時,可利用收花機進行採收。 用工多,且易遭病、蟲、草和不利氣候條件的襲擾,通過機械化栽培,可提高勞動生產率,保證農時和作業質量,減輕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 .實現棉田機械化種植的途徑 棉田機械作業要有適於棉花播種(或栽植),尤其是中、後期田間管理和收花作業的機械。棉花的機械化種植管理主要包括棉田機械化耕地和整地、機械化播種、機械化田間管理、機械化施葯作業以及機械化收獲等幾個方面。 棉田機械化耕地和整地可達到人力、畜力難以達到的質量(如耕地深度等),並可多工序聯合作業,大大提高工效和作業質量,做到不誤農時。使用的機具有犁、深鬆土犁、耙、*mb;W,鎮壓器開溝機、起壟機、築畦機等,中國南方棉區間套綠肥的棉田,還有翻壓綠肥的埋青機等。 機械化播種具有下子均勻、播深一致、覆土良好、鎮壓適度等優點。各道工序能一次完成,不僅工效高,且能較好地保蓄土壤水分,因而出苗率顯著高於人力、畜力農具播種。棉花採用機械化播種技術,除節省種子外,還可減少出苗後間、定苗的工作量。有的播種機還配有施種肥、殺蟲劑、噴除草劑、覆蓋地膜以及下子情況和播種進程監視系統裝置,可聯合進行多種作業,並進一步保證和提高棉花播種質量。為便於以後的田間管理和收花機械化作業,播種時要求播行端直,行距一致,地頭整齊。 機械化田間管理主要是中耕除草、施肥、施葯等作業機械。
⑵ 來自一位高中女生的悲憤
回答
1:低溫冷凍保證花卉新鮮
2:知道,這種產業起始於歐洲的中世紀的皇室花卉培植,具體是那個國家記不清了,大概是英國為了種植玫瑰吧,興起於近代工業革命後,因為那時有許多美洲的植物需要溫室如可可.
3:鬱金香
4:也高不了多少,主要是我不知道那些是進口的!
5:奶粉
6:工業化的農業是中國人的惡夢,那會造成中國許多農民下崗,城市流動人口增大,競爭惡劣化,然後就是戰爭
⑶ 花卉在實際中的運用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4-2018年 中國花卉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前瞻》顯示專,我國發展花卉業的優勢屬表現在種質資源、氣候資源、勞動力資源、市場優勢、花文化優勢等幾個方面。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大花卉產業中心:以雲南、廣東為主的鮮切花生產中心,兩省的鮮切花供給量佔全國鮮切花供給量的一半以上;以廣東、江蘇、四川、上海為主的盆花生產中心;以上海、江蘇、浙江、四川、雲南為主的花卉種苗生產中心。
中國種植花卉的優勢表現在種質資源、氣候資源、勞動力資源、市場優勢、花文化優勢等幾個方面。
種植面積5萬公頃以上的省有河南、江蘇、浙江、廣東四省,2萬公頃以上的有河北、山東、湖南、甘肅等省。中國花卉面積已佔世界花卉生產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⑷ 花卉發展機會簡述
行業主要企業:花禮網、花集網、花點時間、Flowerplus花加、虹越花卉(430566)、伊甸園花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花卉種植規模、中國花卉銷售規模、花卉企業數量
行業概況
1、定義
花卉是具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的統稱。根據植物特性、用途等方面的不同,中國主要的花卉產品可分為觀賞苗木、盆花(景)及庭院植物、鮮切花(枝、葉)、種苗及種球、草坪、苔蘚地衣六類。
2、產業鏈剖析
中國花卉行業產業鏈分為三個環節,產業鏈上游參與主體為花材供應企業,產業鏈中游參與主體是花藝產品製作與花卉產品零售商和而下游則是花卉消費者。由於花卉行業對時效性具有較高的要求,因而中游的渠道商是花卉行業的關鍵環節,此外,消費者花卉消費意識的提升對於產業鏈發展的拉動作用明顯。
行業發展歷程:正處於調整轉型期
我國花卉業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應運而生,並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而不斷發展壯大。30多年來,我國花卉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持續快速發展。回顧花卉產業的發展歷程,大體可以劃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加碼,花卉種植被列入優勢特色種養業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花卉生產大國,花卉業既是美麗的公益事業,又是新興的綠色朝陽產業。發展花卉產業對於綠化美化環境、建設美好家園,調整產業結構、促進城鄉人均收入翻番,擴大社會就業、提高人民生活質量都具有重要作用。據此,我國多次發布花卉產業相關政策以實現花卉行業良好發展。
行業發展現狀
1、種植規模近年有所下降
我國花卉產業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呈現快速發展的態勢,至2010年花卉種植面積已達到76.4萬公頃。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數據,2010-2018年我國花卉種植面積總體呈上升趨勢,2018年我國花卉種植面積達163.28萬公頃,花卉及觀賞苗木產業產值達到2614億元;觀賞苗木產量117億株,切花切葉177億支,盆栽植物56億盆;花卉市場數量達4162個,花卉企業5萬家。花卉產業從業人員523萬人。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在第十屆中國花博會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底,全國花卉種植面積達150餘萬公頃,種植面積的下降與2020年新冠疫情影響、智能化種植普及以及花卉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等有關。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產基地。
2、銷售規模逐年增大
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在第十屆中國花博會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2020年全國花卉銷售額達2500多億元。2020年,花卉零售業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加速了花卉產品營銷模式的重建,眾多生產企業和經銷商紛紛開拓線上銷售渠道,不斷升級促銷手段和豐富線上銷售方式,促進產品線上線下同步銷售。根據中國花卉協會發布的《2021年全國花卉產銷形式分析報告》,2020年中國花卉零售市場規模為1876.6億元,同比增加13.3%。
3、花卉企業數量與從業人員數量均有所下降
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數據,2015-2017年,我國花卉企業數量呈上升趨勢,2018年有所下降,2017年我國花卉企業數量達到峰值,為59989個;到2018年,我國花卉企業數量為53926個。前瞻初步統計2020年我國花卉企業數量略微下降,約為49540個。
2015-2017年,隨著我國花卉市場規模的擴張,花卉行業從業人員也穩步增加,2017年達到567.52萬人,2018年,花卉行業從業人員下降為523.45萬人。初步統計2020年我國花卉行業從業人員數量下降至481萬人。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區域布局劃分明顯
窩溝花卉行業的區域專業化生產布局雛形顯現。區域特色形成了「西南有鮮切花、東南有苗木和盆花、西北冷涼地區有種球、東北有加工花卉」的生產布局。雲南省是世界公認的鮮切花生產3大適宜區之一,是全國規模最大的鮮切花生產基地,在全國15個鮮切花出口省份中,雲南省花卉出口總額位居第一,出口市場包括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等國家和地區。以昆明為中心的滇中地區成為我國最具影響力的鮮切花集散中心及價格指導中心。
我國花卉業區域布局明顯優化,基本形成了以雲南、北京、上海、廣東、四川、河北為主的切花生產區域;以山東、江蘇、浙江、四川、廣東、福建、海南為主的苗木和觀葉植物生產區域;以江蘇、廣東、浙江、福建、四川為主的盆景生產區域;以四川、雲南、上海、遼寧、陝西、甘肅為主的種球(種苗)生產區域。一些我國特有的傳統花卉產區和產品--如洛陽、菏澤的牡丹,大理、金華的茶花,漳州的水仙花,鄢陵的臘梅,天津的菊花等,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2、企業競爭:行業集中度較低
中國鮮花行業整體市場集中度低。現階段中國鮮花行業領先企業可分為三個梯隊:以森禾、錦苑花卉等為代表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勢鮮花品種,年產值突破億元;以花加、野獸派等為代表的品牌形象良好的鮮花電商品牌;以東方園林、嶺南股份為代表的鮮花產值較小的園林企業。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種植端:結合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的智能溫室種植技術
近年來花卉溫室呈現向大型化、智能化發展的趨勢。大型化是由於大型溫室內溫濕度較穩定,便於機械化操作,且造價較低等。智能化則是受到「互聯網+」發展的推動。
溫室智能化的基礎是設施的現代化,主要表現在溫室結構標准化,栽培管理機械化,栽培技術科學化和溫室環境調節自動化等方面。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設計標准型溫室;掌握花卉生長的特點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運用機械操作實現自動化和科學管理。在現代化的基礎上,智能化溫室通過智能控制系統協調控制各種環境因子,包括溫度、濕度、光照、二氧化碳濃度等,還可以對灌溉及施肥過程進行控制。同時通過通信網路將溫室環控系統與信息採集設備、環境調控設備聯接在一起,信息採集設備採集溫度、濕度、光照等信息後發送到控制系統中,控制系統經過記錄、存儲、分析等過程後,以聲光電方式報警,指導管理人員或者直接調節環境調控設備,達到實時監控、調節溫室內溫、光、濕、水、肥的效果。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花卉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⑸ 花卉播種常用哪幾種方法
(1)撒播法:常用於較細小的種子,如翠菊、金魚草、瓜葉菊、蒲包花等。播種前,先將土壤整細壓平,澆透水後1~2小時,再將種子均勻撒在畦地或花盆中,播後覆蓋細土以不見種子為度。播種極細小的種子,如蒲包花、四季櫻草、大岩桐、杜鵑花等,為了防止撒播不勻,可將種子拌少量細土後撒播,播後用木板輕輕鎮壓,不用覆蓋。畦播的,春季最好蓋上塑料薄膜或葦簾,以保持苗床濕潤。盆播的蓋玻璃和報紙保濕、保溫,必要時浸盆泅水,盡量不直接從上面澆水。待幼苗出土後,逐漸撤去覆蓋物。這種方法,稱為小粒種子播種法。
(2)條播法:將苗床或盆土間隔一定距離開出淺溝,將種子播入溝中壓平,其他管理與撒播相同。條播多用於不宜移植的直根性花卉或露地秋播花卉,如虞美人、牽牛花、花菱草、鳳仙花、蔦蘿、麥稈菊等。
(3)點播法:大粒種子可一粒粒點播,以節約種子,如紫茉莉、旱金蓮、香豌豆等,覆土厚度相當於種子直徑的3倍左右。
此外,機械化生產常用穴盤播種,播種時一穴一粒,成苗時一室一株。可分種子處理,苗盤選擇、裝盤及播種4道工序。
不論採用哪種播種方法,播後均應保持適當濕度、溫度和新鮮空氣。種子發芽後,應適當減少澆水量,逐漸增加光照,過密的應及時間苗,保持通氣透光。當幼苗長到2~3片真葉時分植,耐移植的花可移1~2次,如翠菊、鳳仙花、一串紅等,然後定植在花盆或花壇等地。有些花卉不耐移植,如虞美人、香豌豆等最好採用直播法或營養缽育苗。
⑹ 當前世界主要花卉生產國的花卉生產狀況及特點
最大的花卉生產出口國是荷蘭
目前,荷蘭生產的花卉至少有70%用於出口,其花卉插條和種苗遍及世界所有花卉生產國家,並且成為世界花卉交易中心和花卉生產原始材料中心。縱觀荷蘭花卉產業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專業化 荷蘭的花卉和觀賞植物多由家庭農場生產,農場主起主導作用。一般說來,種植者自己並不直接銷售他們的產品,他們都參加這家或那家花卉拍賣市場,並成為成員。這就使種植者完全解脫出來,集中精力從事生產。這種專業化的生產,細化到專業種植某一種作物或是某一種作物的一個品種。這種專業化生產使生產達到最大優化,個性品種、技術也得到不斷的發展。而另一方面,專業的原始材料及育種公司、玻璃溫室公司、運輸公司、栽培用土公司,為這些農場主提供非常個性化的服務。
現代化 盡管荷蘭的花卉和觀賞植物多由家庭農場生產,但生產規模很大,特別是生產花卉的玻璃溫室,用以保證作物不受外界天氣影響,並有可能對氣候進行控制。這些玻璃溫室的現代化程度,不僅使氣候和光照因素達到最合理的組合,還可實現供熱和冷卻系統、灌溉系統和氣候控制系統自動工作。花卉生產的廣泛專業化使生產過程中的很多方面實行機械化。溫室內部運輸和切花加工在很大程度上已由計算機控制實行機械操作。荷蘭的溫室系統和設備的開發及生產,領導著世界潮流,如園藝計算機系統、上盆系統、栽種機器人、移動式培育苗床、冷庫和分級捆束機等。
市場化 每天都有成噸的鮮花和觀賞植物從亞洲、非洲和南美洲運往荷蘭的拍賣市場,而由荷蘭本地出產的花卉和各種觀賞植物也是通過拍賣市場,由荷蘭發往世界各地。也就是說世界園藝產品有很大一部分是經荷蘭的花卉拍賣市場才到達消費者手中的。良好的市場機制和銷售體系,墊定了荷蘭作為世界園藝交易、中轉樞紐的地位,並使荷蘭花卉業在國際花卉市場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事實上,拍賣市場是種植者的合作社,種植者是拍賣市場的所有人。參加某一拍賣市場意味著種植者必須將其全部產品經拍實市場銷售。
⑺ 花卉設施栽培的設施有哪些
設施栽培是花卉生產的發展方向,發達國家花卉設施栽培比例逐年擴大。如荷蘭,花卉設施栽內培面積占總容面積的73.4%,除了繁殖球根花卉種球在露地生產外,所有切花和盆栽觀賞植物幾乎全部在溫室生產。溫室結構標准化、環境調節自動化、栽培管理機械化、栽培技術科學化、生產專業化已成為國際花卉生產的主流。我國花卉栽培設施趨向現代,設施栽培水平有很大提高,引進先進的設施,奠定了我國設施花卉生產的基礎,引進無土栽培、花期調控等主要栽培管理技術。花卉的生產設施有溫室、日光溫室、塑料大棚、冷室、溫床、地窖、蔭棚和冷庫。
⑻ 綠化的養護的工具是什麼
1、園藝工具
包括園林剪刀、花卉工具(園林花具,小套花具)等。
園林剪刀主要產品有高枝剪、整籬剪(籬笆剪)、剪枝剪(整枝剪、修枝剪)、多用剪、摘果剪、剪花剪、剪草剪等;田園組套花卉工具(園林花具,小套花具)包括花鍬、花鏟、花耙、花鋤、花叉等等,
具體有兩頭鋤(兩頭花鋤)、平鋤、平耙、三齒花鋤、三齒花耙、鋤耙、鋤鎬、大花鏟、小花鏟、三字花鏟、一字花叉、六齒花耙等。
2、園林機具
主要有草坪修剪機、割灌割草機、綠籬修剪機、油鋸、水泵、打孔機、起草皮機、打葯機及各款園林工具。
隨著國內這幾年城市建設的發展,城市綠化已經形成很大一個產業,日常的養護便依賴這些工具來完成。日常看見的大多是汽油機動力的園林工具,如割草機、修枝剪、打草機、修邊機、割灌機等。家用工具在國內市場並不常見,雖然大多在國內生產,但是基本都是銷往歐美市場。
(8)花卉機械化擴展閱讀
養護工作沒做好會使花很大成本建造的園林景觀不能很好的保持,有的很快出現草地退化、樹木死亡,雜草叢生。因此景觀維護要實行科學化、規范化的科學養護管理。
所謂綠化養護就是指綠地、植被等植物的管理與養護,是新型行業,由於行業的特殊性正在被社會認可,養護管理標准設立三個等級。綠化養護的主要內容包括:澆水,施肥,修剪,除草、綠地清潔衛生、病蟲害防治,防澇防旱等。
⑼ 台灣花卉深加工,花卉旅遊,花卉配套產業的發展現狀,模式。
根據前瞻產研究院《中國花卉種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
一、台灣省花卉生產簡況
就單位種植面積來說,花卉已成為利潤最高的作物。台灣省現有花卉生產面積1萬公頃,其中綠化苗木和鮮盆花各佔一半,產值80多億新台幣。生產栽培種類40餘種。生產花卉10%外銷,90%內銷,人均年鮮花消費15美元。外銷市場主要是日本(菊花、蘭花)、香港(枝葉類)、美國(乾花、苗木)、荷蘭、義大利(盆景、苗木)及中國大陸(觀葉植物)。現在花農1.5萬戶,從業人員15萬人。花卉產區以彰化縣最多,其次為台中、嘉義、台北等地。台灣把花卉業視為「朝陽產業」,計劃在10年內建成世界「熱帶花卉王國」,向「企業化、精緻化國際化」方向發展。
二、台灣省花卉產業特點
1. 重視花卉品種開發利用
(1)育種
台灣省育出的蝴蝶蘭、一葉蘭、拖鞋蘭、金花石蒜等名牌品種獨具特色,聞名世界。我們考察台灣省農試所、農友公司都開展育種研究,已育出耐熱的康乃馨品種,農友公司在一、二年生草花育種方面已見成效,產生了顯著效益。
(2)品種改良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引進國外新品種,進行篩選、選育後直接推廣應用,效果顯著。如切花類香水百合、切花玫瑰、菊花、唐菖蒲、康乃馨、鶴望蘭、火鶴花;觀葉植物,如天南星科、棕櫚科;現代小盆花,如觀賞鳳梨、西洋杜鵑、微型玫瑰、矮種一品紅等。
(3)本省花卉資源的挖掘與利用
台灣省氣候優越,花卉資源豐富,如一、二年生花卉、蕨類植物、切葉類、乾花類合理開發利用。由於重視開拓新品種市場,品種更新快,花樣多,提高了市場競爭力。
2.重視栽培技術提高
(1)產期調節
花期調節技術在菊花和蝴蝶蘭上已大規模生產應用。如菊花,台灣省70年代採用每日4小時以上連續燈照,電耗較大;80年代研究採用分區間歇電照每日2.5小時,降低了生產成本;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目前正在研究採用化學葯劑(激素)替代燈照處理技術,以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蝴蝶蘭、唐菖蒲、百合、滿天星等花卉在彰化縣已做到周年生產供花。
(2)修剪技術
玫瑰以春季摘蕾控制夏季切花生產量,以提高品質。現研究採用折枝處理技術,提高切花品質,使每年每株出口支數由一般栽培的8支提高到14支。
(3)無土栽培 目前採用袋栽方式,可以在不增加設施投入前提下,提高品質,防止污染。
(4)外銷切花保鮮貯運技術 如農試所、嘉義技術學院都進行蝴蝶蘭、菊花、唐菖蒲、非洲菊、百合、康乃馨等切花保鮮貯運技術研究。
(5)病蟲害防治 除了推廣無病毒苗,無土栽培外,目前致力於生物防治研究。
(6)設施化機械化程度較高
80年代發展單純遮陽設施栽培,現有大面積裝配有噴霧、自動拉簾、滴灌的玻璃溫室栽培。花卉種苗生產採用穴盤機械化育苗,鮮切花分級包裝、唐菖蒲種球採收均採用機械化操作。
3.花卉種苗生產手段先進
組培技術在花卉種苗生產應用方面已進入實用階段。如蘭花、非洲菊、滿天星、火鶴花工廠化育苗花卉組培應用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組培苗廣泛應用於生產。
4.重視花卉藝術商品開發
重視開發園藝系列產品,如花盆、花瓶、器具、介質、包裝裝飾品等,並重視花卉包裝,提高附加價值。藝術插花水準較高,盆藝栽培較為普遍。
5.運銷體系完善,資訊系統先進
建立了比較健全的產銷咨詢服務系統,能迅速提供國際市場營銷情況,全省現有4個花卉電腦拍賣市場,台北市花卉拍賣市場,設備現代化、電腦化、管理制度化,實行「公平、公開、公正」價格競爭機制。
三、台灣省花卉業成功經驗
1.能充分利用本省地理及自然條件,發展自己獨特的花卉拳頭產品 重視品種改良及育種工作,育苗手段先進。
2.花卉生產規模化、專業化、區域化、現代化 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品質,在國際花卉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3.花卉科研、生產、銷售、教學結合緊密,形成良性循環
大學、研究所、改良場、鄉鎮農會組織的產銷班,層次分明、任務明確、重點突出,科研及教學切實解決了生產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4.建立了比較健全的流通管理體系 保證了花農的最大利益,是台灣省花卉業進步的根本保證。
⑽ 園林綠地花卉、樹木的養護管理的主要措施。怎樣評價措施
養護管抄理機械化是提高養護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證。使用方便、功能齊全的園林機械,如起苗機、挖坑機、綠籬修剪機、割草機、自動噴灌設備等,省時省力,效率高。因此要推廣使用園林機械,實現機械化管理。
推行目標管理,實行班組承包或個人崗位承包責任制,建立完善園林養護管理質量檢查、考評制度、獎懲分明,提高職工積極性。馬鞍山市園林處根據下屬各單位負責養護管理的綠地性質,統一劃分等級進行養護管理,並與各單位負責人簽訂園林養護衛生保潔目標管理責任書,嚴格實行"三定"即(定人、定崗、定任務),二查(周查、月查),一評比(年終總評)的管理制度,全面提高養護質量和衛生保潔水平,實現園容長效管理。另外,可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成立專業養護公司,採取招標方式,將綠地委託給專業單位養護管理。
重視園林科學研究,加強職工培訓,提高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