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宋代插花

宋代插花

發布時間: 2020-12-30 00:40:59

『壹』 宋朝的「插食」:宋朝人是怎麼裝飾食物的

宋朝的插食其實是來經過裝飾的食物自。原來,早在宋朝就有給食物作裝飾的例子了?冰王子又長知識了呢!
據《武林舊事》記載,南宋有一員大將,名叫張俊,跟岳飛是同僚,岳飛死後,此人被封為郡王,很受宋高宗寵幸。有一年,高宗帶著皇親國戚和文武百官去他家做客,他受寵若驚,大擺筵宴,上了很多很多菜。
那天的宴席上就出現了「插食」,有:炒白腰子、炙肚肫(烤羊肚)、炙鶉子脯(烤鵪鶉)、炙炊餅(烤饅頭)、不炙炊餅(蒸饅頭)……乍一看都是些尋常食物,但張俊讓工匠紮成假山和盆景,再把這些俗不拉嘰的吃食往上一掛,效果立馬就不一樣了。
那麼除了上述記載,宋朝人還有什麼幫美食扮靚的方法呢?
其實非要歸類的話,大體分兩種:一種方法是直接在食物上面插花、插彩旗;還有一種方法是用竹子或者鐵絲紮成某種造型,把食物掛上去。
比如說宋朝人過重陽節,要互相饋送重陽糕,這重陽糕就是一種插食:把米粉用糖水和勻,做成米糕,上籠蒸熟,出籠後,在頂上插一面小旗幟,端著給鄰居家送過去(參見《夢梁錄》卷5《九月》)。

『貳』 宋代瓶花藝術和現代有什麼不同

至宋代,插復花已遍及應用於宮殿制和平時生活,其藝術性有了進一步進步,方式已具有規律性,變成一種時髦精緻,非常昌盛。
其時,民間已有插花盛會的風俗,有了專業製造插花用的花瓶,也有了插花維護方面的理論。因為宋代「理學」的鼓起,將儒、道、佛三者結合,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大家熱心於將花人格化,以花的品質涵義人倫教化變成風氣,故有「理念花」的花型。
理念花以品質理念為主要內容,用貴重素雅並賦有象徵性的花卉,表達作者對人生、對胡歌的希望和志向。受適意山水畫、適意花鳥畫的影響,插花從構圖到技法上多以我國繪畫藝術理論為學習,特別是文人插花,已從寫實的技法發展到適意的技法。

『叄』 中國插花最早又稱什麼

中國插花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國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深遠的民族文化傳統和豐富的文化底蘊。大約在5000多年以前的原始社會後期,我們的祖先就把美麗的花卉紋飾燒制在陶器上。進入奴隸制社會的夏商西周時期,花卉紋飾不僅可以從陶器上看到,在青銅器上也可以看到。到了西周至春秋中期有了文字記載。成書於春秋時代的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記載「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葯(即芍葯)。」這是描寫男女青年為表達相互愛慕之情;臨別時折下芍葯花枝相贈的詩句。他們折下的花枝就是今天所說的切花。
中國最早的大詩人戰國時期楚國的三閶大夫屈原所作《離騷》中有「紉秋蘭以為佩」的句子,說明當時有採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時尚。以花傳情,以花、朋志,賦予花卉以某種寓意,可見花卉進入文化領域自:春秋戰國時代開始。
秦漢時期,文化藝術有了極大發展,插花藝術也不例外,記載,西漢惠帝時,孝惠皇後將四時植花羅致室內,並安排於寢榻、幾案上。可想而知,這些「四時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河北望都東漢古墓墓道壁畫中繪有一個陶質圓盆,盆內均勻地插著6支小紅花並置於方形幾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幾架三位一體的形象,這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唯一的早期中圍插花。
《南史·晉安王子懋傳》記載;子懋」年七歲時,母阮淑媛嘗病危罵,請僧行道。有獻蓮華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以花獻佛,祈求醫病,:霍然痊癒。這是史書中關於用容器描花水養的文字記載。當時佛前供花以荷花與柳枝為主要花材,表現善男信女對佛的崇拜與虔誠,不講究插花藝術造型。公:元6世紀北周時的觀音像(現存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手持一瓶花,枝葉與容器比例協調,這也是有關插花藝術的最早標本。《南齊書》載:「沙門於殿戶前誦經,世祖為:感,夢見優曇缽華,……宣旨使御府以銅為華,插御床四角。」以銅為花,富麗堂皇,永不凋謝。這是我國人造花出現的最早記錄。
隋唐時代,是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史上的興旺時期。每年農歷二月十五日定為「花朝」,即百花生日,舉行大規模的賞花盛會。牡丹在唐代處於國花的地位,每當牡丹花期,人們爭相賞花、買花。宮廷中舉行牡丹插花會,有嚴格的程序和非常講究的排場。如羅虯的《花九錫》中說:「重頂幃(障風)、金錯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貯)、雕文台座(安置)、畫圖、翻曲、美醑(欣賞)、新詩(詠)。」「九錫」就是九個程序。對插花所用工具、放置場所、養護水質、幾架形狀以及掛畫都有嚴格規定,還要譜曲、詠詩謳歌,再飲美酒方能盡興。從而達到視覺、聽覺多方面欣賞的效果。在此時期,人造花的應用也日漸廣泛。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出土的文物中發現一束人造絹花(圖1),以萱草、石竹等花卉組合,製作精細,花色艷麗,模擬程度很高。
五代十國時期,由於政局動盪不穩,許多文人雅士避亂隱居,吟詩潑墨,插花藝術也變成他們表達思想情感的工具。插花藝術風格也從莊重講排場變成不拘一格,就地取材,名花佳卉、山花野草都可使用。插花器具也不僅是瓷或銅的瓶、盤,而且擴展到竹筒、漆器,還有吊掛和壁掛。總之,追求自然情趣,朴實簡潔,清新活潑,隨意灑脫。南唐後主李煜對插花藝術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錦洞天」是李後主的獨創。每年春盛時節,梁棟窗壁,柱拱階砌,並作隔筒,密插雜花,掛上橫幅「錦洞天」。猶如大型插花展覽會,千姿百態,琳琅滿目。當時還出現了能固定花材的新型容器「占景盤」,既做容器,又當花插。
進入宋代,插花藝術發展到極盛時期。當時受理學思想的影響,插花藝術不只追求怡情娛樂,還特別注重構思的理性意念,內涵重於形式,以表現作者的理性意趣或人生哲理、品德節操等。花材多選用有深度寓意的松、柏、竹、梅、蘭、桂、山茶、水仙等上品花木。構圖突破了唐代的富麗堂皇,以「清」、「疏」的風格追求線條美。所以有人把當時的插花作品叫做「理念花」。從此形成以花品、花得寓意人倫教化的插花形式,對後世影響頗大。
宋代籃花注意保持花材本身的自然美,富有蓬勃的生命力和韻律感。如南宋李嵩的花籃圖,花籃造型製作精緻美觀,有優美的花紋、萱草、石榴、牡丹、蜀葵等半開或盛開,色彩艷麗,錯落有致,姿態飄逸,生機勃勃。
元代插花風格逐漸擺脫宋代理學的影響,常用花材的寓意和諧音來表達作品的主題,也就產生了有人所說的「心象花」。錢選繪的吊籃式插花,在吊籃上放兩個瓷罐,罐里分別裝滿金桂和銀桂,上飄一枝三折形似如意的桂花枝條,暗示金貴、銀貴,不如自在如意貴。反映人們祈求安定、平和、自由的願望。
明代是插花藝術復興、繁榮、昌盛和成熟時期,在技藝上、理論上都形成了完備的系統的體系。初期受宋代理學影響,以中立式廳堂插花為主,庄嚴富麗,造型豐滿,構圖嚴謹,寓意深邃。如邊文進《十全廳堂瓶花》 (圖3),十種花材,十全十美,又各有含意。中期插花追求簡潔清新新,色彩淡雅,疏枝散點,朴實生動,不喜豪華富貴,常用如意、靈芝、珊瑚等裝點插花。晚期插花追求參差不倫,意態天然。講究俯仰高下,疏密斜正,各具意態,得畫家寫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構圖嚴謹,注意花材同容器的比例關系。這一時期中國插花理論日臻完善、成熟,有許多插花藝術專著相繼問世。其中以袁宏道的《瓶史》影響最大,書中對構圖、採花、保養、品第、花器、配置、環境、修養、欣賞、花性等諸多方面,在理論上和技術上作了系統的全面的論述。還有張謙德的《瓶花譜》、高濂的《遵生八盞.燕閑清賞》、何仙郎的《花案》等,對花材的選擇、處理藝術,保養方法,插花風格,花性認識,構圖技巧,色彩和體量的協調,品賞情趣等均有深入的論述。
清代初期的插花仍沿襲明代傳統風格。受益盆景術的影響,人們崇尚自然、欣賞自然美,將優美的大自然景觀微縮在室內幾案上。清帶還流行寫景式插花、組合插花和諧音式插花。如鄒一桂的寫景式盤花,花材有竹、棕櫚,配以太湖石,高低錯落,疏密有致,頗富自然之趣。諧音式插花如馬詒所繪作品《前程萬里》,以銅錢、佛塵、萬年青、李子為花材取其諧音為主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特別是到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和花卉園藝事業的發展,插花這門古老的藝術,得到了迅速復甦和發展,北京、廣州、上海等地先後成立了插花組織。1987年4月,在北京農業展覽館召開了第一屆全國花卉博覽會,同時舉辦了全國插花展覽。1990年5月19日,中國插花花藝協會在北京成立。此後,許多大、中城市相繼成立了地方性的插花花藝協會,初步形成了遍布全國的插花花藝系統網路。至今,結合全國花卉博覽會舉辦的全國插花展覽和評比已有4次,大大推動了我國插花事業的發展。為普及和提高插花藝術水平,各地紛紛舉辦了各種類型的插花培訓班,一些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還開設了插花課程。

『肆』 宋朝男人為什麼都喜歡在頭上插花

戴花在宋朝是文來人最為時尚的裝飾。自
在宋朝,男女都愛花,男的戴花更是蔚然成風。宋朝文官穿便服、戴官帽出門會友時,常會在帽後面的折角處插一朵花。宋朝大文豪蘇軾也愛戴花。宋詞中常有花被風吹掉之類的詩句。甚至每逢重大節慶,皇帝都要賜花給臣僚。歷史記載,宋徽宗不僅崇尚戴花,還制定規則,他賜給衛兵每人衣襖一領,翠葉金花一枝。有宮花錦襖者,才能自由出入大內。
細讀《水滸傳》會發現梁山好漢也是「花團錦簇」:浪子燕青,「鬢邊長插四季花」;阮小五「鬢邊插朵石榴花」。

『伍』 哪個朝代是中國插花藝術史上關鍵性轉折時期,其歷史評價是什麼

中國插花藝術從先秦的原始階段到漢魏南北朝漸趨成熟,隋唐開始昌盛,宋代轉入精雅,明朝達到高峰,清代開始漸微,至今日再度復甦,大致可分為七個階段。
一、先秦的原始階段
約於公元前200多年,中國民間早已有用花祭掃、惜花傳情和插花裝飾儀容的習俗。
二、漢魏南北朝的初級階段
約從公元前200年至公元500多年期間,中國插花步入初級階段,漸趨成熟。
三、隋唐五代的昌盛期
隋唐時代(581-907年),是中國插花藝術發展史上的興盛時期。政局穩定,國泰民安,經濟繁榮,文化藝術成就輝煌,插花藝術也進入了黃金時代。
四、宋元的精雅期
公元960-1368年。宋代是中國又一次從封建割據到統一的時期,賞花插花的習俗雖仍沿襲唐代,但不象唐代那樣富麗堂皇。
五、明代的完善期
公元1368—1644年。明代插花在宋代精雅得麗的基礎上,更加成熟,插花的理論更系統完善。
六、清代的衰微期
公元1644-1911年,清代初期和中期,花市仍十分興旺,對花的鑒賞不遜於明代,插花技藝也有很大提高。但後期日漸沉淪。
七、20世紀80年代的復甦和發展
中國插花藝術經歷了清末的蕭條,又沉寂了幾十年,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和我國園藝事業的發展,才得以復甦並迅速發展起來。
二次大戰後,日本插花走問世界。1946年,草月流和小原流合作,在東京的廢墟上開辦了戰後第一次展覽會,恰好給當時精神處於極度虛脫的日本人帶來精神食糧,有如打了一劑強心劑。展覽會盛況空前,從此,插花開始了新的轉折。
1952-1953年各流派都掀起了大改革風潮,失散的又重新組合,插花又活躍起來。這時,人民生活也開始穩定,插花教室的招牌四處林立,插花成了生活藝術,更是女子必修的科目。乍時欣欣向榮。
在人類文化發展的歷史長河中,插花藝術雖然源遠流長,但由於它的創作和欣賞都屬即時性的,在攝影和錄像等技術發明之前,只是短暫的藝術表現,所以傳世作品極少,對其始源的考證,只能藉助於地下出土文物或各類史料只言片語的記載,加之過去極少有人進行考證,故今天要得出確切的結論是有困難的。以上供參考。

『陸』 古代女子為了好看會在頭上戴花,宋代也有男子戴花的習俗嗎

腦袋瓜上插花,是宋代男人最時興的打扮,在宋代,不但女人愛花,男人也愛花,通常男人盡管愛花,可是礙於面子依然會含蓄的把花帶在身上。而宋代的男人就不同了,宋代的大官們在戴官帽外出會友時,都是在帽子後面別朵花,究竟是什麼緣故,竟會促使男人往腦袋瓜上插花?

我覺得在宋代早期,男人對往腦袋瓜上插花還是不能接納的,可是官府卻非常喜愛賜花給臣子們,還要求臣子們務必感激恩德似的接住,並高高興興的戴上,這才促使臣子們無法低調,甚為逼人太甚。

在宋代,不但大官們喜愛在腦袋瓜上插花,就連犯人被釋放出來的時,獄卒也要給他們腦袋瓜上插朵花,才能夠離去,這類男人戴花的風氣。不但在宋代,據說還影響了北方部分的子民。

『柒』 古詩詞中,有什麼關於宋朝人民熱愛花的描寫和體現

《清平樂》是一部展現宋仁宗時期的歷史大劇。從朝堂之事,到帝王、後妃的兒女情長、喜怒哀樂,將北宋皇帝趙禎的人生刻畫的淋漓盡致。這部歷史古裝劇,在豆瓣也收獲了8.7的評分,除了強大的製作團隊與演技兼備的演員以外,《清平樂》最出彩的地方還在於對於大宋美學的體現,這也是這部歷史古裝劇最大的亮點之一。古樸典雅的畫面,服飾、禮儀的高度還原,無一不體現宋人的雅緻生活,劇中播出的一段“四美插花”劇情,就是宋代“文人四藝”焚香、點茶、掛畫、插花的其中之一。

從這三個方面可以看出,宋代士大夫其實是在通過對於插花花瓶的選擇,對於賞花之人的規定,對於插花花材的選擇,借插花等級來區分自己士大夫階層與市民階層的不同等級。在文人士大夫眼裡,那些商人、小販、農民等人,與進入朝廷圍觀的士人和官吏相比,是存在巨大的文化、審美差距的。插花藝術可以讓士大夫階層的身份得到認同,他們對於插花藝術的審美,可以區分出雅人與俗人的區別,比如他們借清雅的瓷瓶插梅花,來彰顯自己,如梅花一般,“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凌霜傲雪的不屈精神;他們追求淡薄素雅的高雅賞花方式,是為了彰顯自己超凡脫俗的品味。插花等級的區分,實際上是士大夫階層為了區別自己與市民階層不一樣的身份等級。所以《清平樂》這部劇中,隨處可見的插花,既是為了體現宋代士大夫階層的審美情趣,其實也在彰顯著那個年代裡,不同階層的不同趣味。然而,愛花卻是所有宋人的摯愛——“雖貧者亦戴花飲酒相樂”。

『捌』 為什麼到了元朝後宋朝人優雅的生活方式如熏香、煎茶、插花等就無緣了

統治者不一樣了其他都會有變化,比如蒙古好摔跤崇尚武力並不喜好,這些熏香、煎茶、插花也不懂。所以後面的宋朝人慢慢也淡忘了

『玖』 中國古代插花做什麼

在古時的中國,插花是用來禮佛的,其後經僧侶傳至日本後更被發揚光大,應用到不同階層的不同角落。遠在日本的江戶時代,花藝已經十分流行,在當時的社會里,花藝的工作者,幾乎全部都是男性。時移世易,今時今日的香港社會里,女性的工作者比較多,不過花藝工作者當中,男女老少比比皆是,在國際舞台上,不少有名的花藝設計師更是男性。如果你到日本觀光,遇到一個穿著傳統禮服的年邁老伯,不吸煙,不喝酒,他說他是研究花道的;一般日本人一定會想到,他可能是一位大有來頭的花道老前輩。如果視花藝為一種學問或藝術,花藝的作品視為一件作品,的確是適合任何人士的。

插花

插花,也叫花藝,和茶道一樣,也是沒落於本土,興盛於他鄉的傳統藝術之一。中國插花藝術萌芽於先秦,於魏晉南北朝小有氣象,此時,這項藝術還多是「借花獻佛」——在六朝的南史中:「有獻蓮花供佛者,眾僧以銅窯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唐宋以後,插花漸盛。唐人羅虯在《花九錫》中,較詳細地記述了當時插花的容器、剪刀、浸水、和花台等。唐朝李後主(李煜)每到春天,便將宮中的梁棟窗壁、柱拱階砌,都密布插花作品,稱其為「錦洞天」。如果說唐代插花還僅僅是宮廷和寺廟的高雅藝術,到了宋代,插花藝術在民間已經蔚然成風。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寫道:「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至明朝,已有插花專著問世,張謙德著有《瓶花譜》,袁宏道著有《瓶史》,此書曾1696年被譯為日文,對日本插花藝術的發展有重要影響,被日本插花藝術家們奉若圭臬,被推崇為「宏道流」。袁宏道在一首《戲題黃道元瓶花齋》詩中雲,「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雖淺淡,幸可托貧家。一枝兩枝正,三支四支斜;宜直不宜曲.斗清不鬥奢。傍拂楊技水,入碗酪奴茶。以此顏君齋.一倍添妍華。」僅用了寥寥數筆,就把插花描繪得淋漓盡致。清朝關於插花的記載有:鄺璠著的《便民國纂》中的「養花法」,陳淏子著的《花鏡》中的「養花插瓶法」和「香壚花瓶」.沈復著的《浮生六記》中的「閑情記趣」.以及汪灝著的《廣群勞譜》,《紅樓夢》中對插花的描述也不少。到了近代,戰亂頻仍,民生凋敝,花藝自然就荒蕪了。

中國傳統的插花藝術與西方花藝最大的區別在於:西方重造型,中國重意態。中國花藝強調:自然之真——保持花木的自然生態,依據季節造型;人文之善——重視其敦睦人倫的社會效益;宗教之聖——花是有助悟道的聖物,常以花供佛、以花修道;藝術之美——從選材到搭配,講究和諧、清雅、明秀。

日本的插花藝術已有一千多年歷史,6世紀時,一位名為小野妹子的遣唐史將很多中國傳統技藝帶回日本:字畫、雕刻、文學、戲劇、園藝……還有就是供佛的「瓶花」。從中國回來後,小野妹子開辦了日本的插花學校。日本最古老原始的插花學校「池坊」現在已經傳到了第四十五代。

熱點內容
aj1情人節怎麼鑒定真假 發布:2024-10-19 09:07:41 瀏覽:793
玉蘭花名畫 發布:2024-10-19 08:39:34 瀏覽:237
七夕女生的禮物怎麼送 發布:2024-10-19 08:37:19 瀏覽:450
裝飾圖案花卉變形 發布:2024-10-19 08:37:17 瀏覽:616
開紫色的小花的盆栽 發布:2024-10-19 08:32:16 瀏覽:368
送一朵花表情包 發布:2024-10-19 08:27:03 瀏覽:798
16束康乃馨多少錢 發布:2024-10-19 08:20:45 瀏覽:32
七夕小青蛙服務 發布:2024-10-19 08:20:36 瀏覽:418
葉好看蘭花 發布:2024-10-19 08:10:48 瀏覽:237
櫻花的世界吧水冰月 發布:2024-10-19 07:58:05 瀏覽: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