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藍插花
Ⅰ 七夕的別稱有哪些
七夕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下面我為大家介紹關於七夕的別稱,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七夕的別稱有哪些
1.雙七:
此日月、日皆為七,故稱,也稱重七。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2.星期:
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為星期。
3.巧夕:
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4.女節:
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為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5.蘭夜:
農歷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6.小兒節:
因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為之,故稱之。
7.穿針節:
因為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拓展:關於七夕節的民間習俗
1.香橋會
在江蘇宜興,有七夕香橋會習俗。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的。
2.接露水
浙江農村,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3.拜七姐
七月七的'七娘會,廣東多稱「拜七姐」,閩台即稱為「拜七娘媽」。在新中國成立前,「七夕」是靚女們的盛大節日。舊時代靚女們向七姐「乞巧」,乞求她傳授心靈手巧的手藝,其實所謂「乞巧」不過是「鬥巧」。廣東舊時過七巧節是非常熱鬧的。宋代劉克庄曾有詩詠道:「瓜果跽拳祝,喉羅朴賣聲。粵人重巧夕,燈光到天明。」在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各種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製成各種花果、仕女、器物、宮室模型等物。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浸,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或組織大家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傳統「七姐誕」慶祝儀式由農歷七月初六晚開始,為期一至二晚。不同地方慶祝「七姐誕」的儀式各有不同特色。「七姐誕」乞巧習俗在東南亞地區也很流行。
在廣州,無論貧富之家,姑娘們都會梳妝打扮,點上香燭,「先期備辦種種奇巧玩品,並用通草、色紙、芝麻、米粒等,製成各種花果仕女器物宮室等(見《廣州歲時記》)。廣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參加,但新婚後的新娘在過第一個七夕時,要舉行一次「辭仙」儀式。據《廣州市志》卷十七所載,初七日,舊俗還有女子泛舟游石門沉香浦的活動。遊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裝飾,稱為花艇。她們信此日為「仙女淋浴日」。東莞七夕拜七姐」,民間傳統的乞巧拜七姐祈福儀式,儀式包括上貢品、凈手、上香、拜祭等環節。有的地方在七夕之夜,靚女們在月光下擺上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里,花前置一個小香爐。圍坐在桌前默念自己的心事,向織女星許願。「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准時都到主辦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廣州天河區、番禺區、黃埔區一帶把七夕節稱為「七姐誕」,又叫「七娘誕」、「擺七娘」、「拜七娘」,是嶺南古老乞巧民俗的存續。七夕之日,由社區組織「拜七娘」儀式,祭拜對象除了牛郎、織女二星,還有織女的6個姐妹。社區女性展示手工藝製品,是「擺巧」活動的主要內容。
在福建閩南、浙江溫嶺和台灣等地即稱為拜「七娘媽」,七娘媽又稱七星媽、七星娘娘、七星夫人、七娘夫人等,為織女星化身。七夕是「七娘媽」的誕辰日,民間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媽這一被奉為保護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每年這天,人們三五成群到七娘媽廟供奉花果、脂粉、牲禮等。這天,台灣民間還流行一種「成人禮」,即孩子長到滿15歲時,父母領著他帶著供品到七娘媽廟酬謝,答謝「七娘媽」保護孩子度過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時代。在這一天,台南地區要為16歲的孩子「做十六歲」,行成人禮。有的家長除了在七夕節這天祭謝「七娘媽」之外,還專門為孩子舉行成人禮的事而宴請親友,慶賀一番。閩南、台灣民間七夕雖不很重乞巧,但很看重保健食俗。每到七夕之際,幾乎家家戶戶要買來中葯使君子和石榴。石塘七夕習俗流行於浙江溫嶺沿海的石塘、箬山一帶,為16歲以下兒童於七夕節之日向七娘媽祈福的傳統民間活動。石塘先民於三百多年前從閩南遷入,此習俗隨之而來,存續至今。主祭者為女性長輩。
3.乞求姻緣
祭拜織女乞巧祈福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銀河橫貫南北,銀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婺女星後來衍化成神話中的女神,民間即稱為七姐、天仙娘娘、七娘媽等,是編織雲彩、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七夕夜晚對著星空向織女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按照民間傳說,「七夕節」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一種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牛郎和織女的愛情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他們對愛情的堅貞和信守令人感動,所以七夕節充滿了浪漫的氣息。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女子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得到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此外還祈求賜給自己美滿的姻緣。
4.游七姐水
民間傳說七夕節天上的七位仙女會下凡到河流中洗澡,這時的河水因沾了仙氣,人們洗了不但會帶來桃花運,還可以預防疾病。在廣西百色、靖西等民間認為,農歷七月初七這一天的水是非常聖潔干凈的,七夕的水既可以驅邪避病,又能使其愛情美滿、生活幸福。這個習俗和當地七仙女下凡洗澡的傳說有關。
5.種生求子
漢族節日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 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漢族民間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 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在節日前利用若干種植物,如小麥、綠豆、小豆、豌豆等,放在器皿浸水,生芽數寸後,於七夕即日用紅藍綵線束紮起來,作為一種得子得福的象徵。還用蠟塑各種形象,放在水上浮游。
6.儲七夕水
「七夕水」亦稱「七月七水」,據說「七夕水」有神奇的功能,久儲不變、可以治療燙傷、去除瘡毒等。廣東、廣西一帶都有儲存「七夕水」的風俗,就是在初七早晨頭遍雞鳴之後,各家到井邊或者河邊汲水儲藏。民間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用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所以,人們在七夕這天早晨都要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據說在七夕夜,用米蘭花、茉莉花、玫瑰花等7種鮮花泡的七色花水來洗臉,能讓女人更美。
7.為牛慶生
舊時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後,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為了紀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8.七巧貢案
惠州惠東縣平海古城過去盛行「七巧貢案」。到了七夕前後,平海城內多個家族中的小女孩、大姑娘、新媳婦和老太太們,她們通過親手製作的各式各樣「貢品」,拜祭「七姐」,相互賽巧,展示心靈手巧、蕙質蘭心,祈求家庭幸福,祝願國泰民安。平海七巧貢案的手工藝品有花燈、宮燈、花果、仕女、器物、宮廷、塔樓、插花、圖案、刺綉、糖藝、文房四寶以及成套的歷史故事人物。七巧貢案從農歷七月初六日晚擺設至初八日晚,一般都在家中的前院擺設,便於供人欣賞、點評。
9.迎仙
廣東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10.拜神
粵西部分鄉村有在七月七日做籺拜神的習俗。根據傳統習俗,人們先拜廟里的「老爺」(菩薩),再拜土地公。拜神的貢品一般有籺、三茶五酒、水果等。
Ⅱ 丹頂鶴與心心相印蘭花的區別
仙鶴蘭花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充足的養分,在春秋季節養殖仙鶴蘭花時,需要將其放置在能夠照射到陽光的地方,讓仙鶴蘭花接受全天候的光照,促進植株進行光合作用,但是在夏季時期,需要為仙鶴蘭花做好遮陰措施。
仙鶴蘭花不耐嚴寒,它在溫度低於0度的環境中會生長不良,想要仙鶴蘭花順利過冬,可以在每年的11月至12月時,將仙鶴蘭花移到溫暖的室內進行養護,並且要將室內的溫度控制在10度以上,促進其旺盛生長。
2. 蓮瓣蘭丹頂鶴
蘭花喜歡潮濕的環境,並且不耐寒冷,所以基本上都集中在我國南方,而我國的一些稀有蘭花主要生長在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區。
下面為大家介紹幾種稀有的蘭花品種及它們的生長地區:
鶴頂蘭
鶴頂蘭生產自福建、台灣一帶,鶴頂蘭因為它的花朵形狀像一隻亭亭玉立的仙鶴,所以有了鶴頂蘭的稱呼。
鬼蘭
鬼蘭多生長在林地沼澤,喜歡生長在山毛櫸腐葉之上。鬼蘭的生長地本就荒涼,加上花形奇特,花色慘白,像極了一隻飄盪的幽靈,所以它有了「鬼蘭」的稱呼。
兜蘭
兜蘭主要生產自我國西南和華南各省區。兜蘭的外形非常奇特,有一個口袋型的唇瓣,背萼有各種艷麗的花紋,花瓣較厚,壽命也比較長。野生的兜蘭越來越珍稀,被我國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蓮瓣蘭
蓮瓣蘭主產於雲南省滇西北地區,是中國的傳統名花,具有花色豐富,株型優美,枝葉秀美的外形特點,深受中國人的喜愛。蓮瓣蘭的花朵像荷花,由於蓮瓣蘭的野生資源瀕臨滅絕,蓮瓣蘭也因此變得非常珍稀,名貴。一株蓮瓣蘭的價值目前已經將近兩百多萬。
3. 蓮瓣蘭丹頂鶴圖片
壺身為扁方體,壺的腹部裝飾著蟠龍紋,龍角豎立。 壺體四面還各裝飾有一隻神獸,獸角彎曲,肩生雙翼,長尾上卷。圈足下有兩條卷尾獸,身作鱗紋,頭轉向外側,有枝形角。承托壺身的卷尾獸和壺體上裝飾的龍、獸向上攀援的動勢,互相呼應。
壺蓋被鑄造成蓮花瓣的形狀,一圈肥碩的雙層花瓣向四周張開,花瓣上布滿鏤空的小孔。
蓮瓣的中央有一個可以活動的小蓋,上面有一隻仙鶴站在花瓣中央,仙鶴似乎在昂首振翅,正在翹首望著遠方,造型靈動。
4. 蘭花丹頂鶴的特點
是鶴望蘭。
鶴望蘭,別名為天堂鳥、極樂鳥,是名貴切花,屬於旅人蕉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地為非洲南部以及拉丁美洲。植株的葉片終年長青,花朵艷麗、花姿優雅、端莊大方,花色紅藍相間、艷麗多采。當鶴望蘭花盛開的時候,花形酷似仙鶴翅首佇立,引頸遠眺。花索有鮮切花之王的美譽,在國內外很受歡迎,是一種極具觀賞價值的花卉植物。
5. 丹頂鶴是花嗎
丹頂鶴(學名:Grus japonensis):是鶴類中的一種,大型涉禽,體長120-160厘米。頸、腳較長,通體大多白色,頭頂鮮紅色,喉和頸黑色,耳至頭枕白色,腳黑色,站立時頸、尾部飛羽和腳黑色,頭頂紅色,其餘全為白色;飛翔時僅次級和三級飛羽以及頸、腳黑色,其餘全白色,特徵極明顯,極易識別。幼鳥頭、頸棕褐色,體羽白色而綴栗色。
常成對或成家族群和小群活動。遷徙季節和冬季,常由數個或數十個家族群結成較大的群體。有時集群多達40-50隻,甚至100多隻。但活動時仍在一定區域內分散成小群或家族群活動。夜間多棲息於四周環水的淺灘上或葦塘邊,主要以魚、蝦、水生昆蟲、軟體動物、蝌蚪、沙蠶、蛤蜊、釘螺以及水生植物的莖、葉、塊根、球莖和果實為食。分布於中國東北,蒙古東部,俄羅斯烏蘇里江東岸,朝鮮,韓國和日本北海道。
6. 鶴頂蘭花期多久
在品種繁雜的蘭科植物當中,鶴頂蘭是比較獨特的一種,以前在市場較為少見,最近幾年開始栽培,因為其碩大的葉片和亭亭玉立的花朵,受到越來越多的花友們的喜愛。
鶴頂蘭和鶴望蘭,有的花友一看之下會以為是同一品種,事實上,一字之差,區別卻很大。鶴望蘭雖然原產非洲,然而卻是比較大眾的插花品種,不少人都可以很容易的分辨出鶴望蘭,然而,鶴頂蘭卻不同,從花色花形都和鶴望蘭有非常明顯的區別。
鶴望蘭,又叫天堂鳥,屬於旅人蕉科、鶴望蘭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片長圓狀披針形,長25-45厘米,寬約10厘米,頂端急尖,基部圓形或楔形,下部邊緣波狀;葉柄細長;最明顯的是花苞呈佛焰苞舟狀,猶如彩鶴飛翔,形狀非常奇特。是著名的鮮切花品種,現在國內不少地方多有栽培。
而鶴頂蘭,學名:Phaiustankervilleae (Banks ex L'Herit. ) Bl.,則是蘭科、鶴頂蘭屬多年生常綠地生草本植物。植株大型,高70~80厘米;假鱗莖圓錐狀,粗短肥厚、肉質,被鞘;葉2~6枚,互生,闊長圓狀披針形,長30~80厘米,寬6~12厘米,紙質,具縱向摺扇狀脈。總狀花序由假鱗莖基部或葉腋抽出,粗壯直立,高達60~110cm,著花10朵~30餘朵,花大,美麗,直徑7~10cm,花朵外面白色,內面暗赭色或棕紅色;唇瓣管狀,背面白色帶茄紫色的先端,內面茄紫色帶白色條紋。唇瓣與5個花被片巧妙組合,宛如仙鶴展翅飛翔,故名。花被片的背面為白色,唇瓣為紅色,因此又被稱為「花白心紅」,極富特色。花期3-6月。
7. 鶴頂蘭開花時間
4月份發芽。鶴望蘭的種子在收集之後,就要馬上播種,放的時間越久,出芽率越低,這也是很多種子不能久放存在的通病。
在播種之前,需要將種子上的毛絨去掉,之後放在30℃的溫水裡,浸泡24小時~48小時,並且在浸泡的過程中,經常更換溫水,增加出芽率。鶴頂蘭一般都是4月份發芽,每年的開花都是在冬季,也就是每年的9月份,到來年的4月份是開花的時候。
8. 蘭花丹頂鶴的介紹和特點
1.鬼蘭
鬼蘭是世界最稀有的花卉之一,也被很多人認為是世界上售價最貴的蘭花品種,是非常值錢的,一株鬼蘭就能賣出上百萬的價格。鬼蘭多棲息於林地沼澤,數量非常稀少,全球最多也就2000多株。微風輕輕吹過,它的花瓣隨風擺動,酷似漂浮的幽靈。且野生的鬼蘭很難再找到了,以後如果有幸見到它只能遠遠的觀賞。
2.素冠荷鼎
素冠荷鼎是一種比較名貴的蘭花品種,且素冠荷鼎是雲南大理盪山州蘭園的鎮園之寶。它的花有一荷、二素、三奇的特點,也就是它集合了蓮瓣、素心和葉型草三大精品蘭的特點於一身。由四株連瓣蘭苗木組成的「素冠荷鼎」,市面上極其少見,屬蘭花品種中的「稀世珍寶」,它的之前程度可想而知了。 一株「素冠荷鼎」的售價在比較火熱的時候高達400萬人民幣,目前價格有所回落在1萬左右一株。
3.荷之冠
荷之冠生長狀態好的時候葉子的邊緣有一道金邊,另外花朵也特別的迷人,淡黃色的花瓣上有一道一道的紅色的斑紋,斑紋的形狀並不規則。近些年來該蘭花品種受到青睞,特別是在2002年後,荷之冠逐漸成為市場頂級瓣型花之一,價格一路飆升至幾十萬一苗。
4.醉紅素
醉紅素是春蘭的品種之一,這款蘭花它出身名門,被譽為是十大紅素之首。該蘭花品種火了30餘年,至今熱度不減,算是非常值錢的蘭花品種了。它是一款由豆瓣蘭與春蘭的自然串種,擁有最頂級的花色跟香味,曾多次獲得蘭花展的特金獎。據記載,它下山於雲南的紅河地區,是性狀最穩定的紅素品種。醉紅素在此前最熱門的時間,價格一度被炒到很高,達到3000元到7000元一苗。隨著種植的人也越來越多,加上市場的沉澱,現在的價格非常親民。
5.蝴蝶蘭
蝴蝶蘭開出花朵的時候,花朵的形態和蝴蝶有一些相似。它們整齊有序的排列在枝條之上,蝴蝶蘭的花朵顏色比其它的蘭花品種顏色更深一些。 正式因為蝴蝶蘭的花姿優美,顏色華麗,為熱帶蘭中的珍品,有「蘭中皇後」之美譽。
6.翡翠蘭
翡翠蘭的葉片翠綠,有著像翡翠一樣的晶瑩剔透之美,其花紅如火耀眼,花葉交相輝映。如同一尊精美的翡翠飾品,秀麗而奪目。其價錢多為在5萬元左右,其中最便宜的幼苗也要3000元以上。
7.石斛蘭
石斛花姿優雅,玲瓏可愛,花色鮮艷,氣味芳香,被喻為「四大觀賞洋花」之一。石斛蘭渾身是寶,枝條生長成熟之後可以剪下來熬湯,裡面所含有的營養對人的身體有調節的作用。另外,它的花朵也可以採摘下來曬干,製作成菜餚和餡餅。
8.鶴頂蘭
鶴頂蘭生產自福建、台灣一帶,廣泛分布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以及大洋洲。鶴頂蘭因為它的花朵形狀像一隻亭亭玉立的仙鶴,所以有了鶴頂蘭的稱呼。
9.兜蘭
兜蘭又叫拖鞋蘭,全世界的兜蘭大概有66種,我國有18種,主要生產自我國西南和華南各省區。兜蘭的外形非常奇特,有一個口袋型的唇瓣,背萼有各種艷麗的花紋,花瓣較厚,壽命也比較長。
10.蓮瓣蘭
蓮瓣蘭是蘭科、蘭屬植物,地生蘭。它的植株形態優美,花型多變,花色豐富,花瓣呈橢條形,酷似盛開的蓮藕花瓣。 蓮瓣蘭主產於雲南省滇西北地區,是中國的傳統名花。該蘭花品種具有花色豐富,株型優美,枝葉秀美的外形特點,深受中國人的喜愛。
9. 鶴頂蘭開花圖片
中國蘭花種類簡介
蘭花泛指蘭科植物。蘭科是高等植物中最大的科之一。全世界約有700個屬20000餘種。其中產於我國的有174屬1200種以上(有的資料說是1700種),可分為四大類:
一、地生蘭類
地生的國蘭有春蘭、墨蘭、建蘭(四季蘭)、蕙蘭、蓮瓣蘭、春劍蘭、寒蘭、落葉蘭、套葉蘭、珍珠矮、邱北冬蕙蘭、果香蘭等。
二、附生蘭類
國蘭中的附生蘭有台蘭、虎頭蘭、碧玉蘭、黃蟬蘭、大雪蘭、長葉蘭、多花蘭、硬葉到蘭、文山紅柱蘭、貢山鳳蘭、莎草蘭、紋瓣蘭還有蝴蝶蘭屬、萬帶蘭屬、文心蘭屬、杓蘭屬、石斛蘭屬、石豆蘭屬、蝦脊蘭屬、白芨蘭屬、卡特蘭屬、蕾麗蘭屬、貝母蘭屬等。
三、半附生類
半附生是指根既可以依附岩壁、樹幹上,也可以嵌入土中生長的蘭科植物。主要有冬鳳蘭、獨占春、鶴頂蘭、兔耳蘭、美花蘭、篼蘭、獨蒜蘭等。
四、腐生類
此類蘭花無綠葉,不能自製營養,是靠與真菌共生而吸取養分的,我國僅見大根蘭一種,未見栽培。
綠寶石嘛`商店有賣``嘎嘎`
10. 鶴頂蘭花的特徵
鶴望蘭的花型很像是一隻飛舞的小鳥,寓意著自由,象徵著自由自在,自由灑脫。
它開花後像極了展翅欲飛的五彩仙鶴,還有一個名字叫天堂鳥,寓意著幸福、吉祥,能帶來福氣。它本身很像是小鳥,枝頭能開兩個花苞,寓意著比翼雙飛。鶴望蘭在開花時有和睦、靜謐的感覺,寓意著家庭和睦
Ⅲ 七夕節的民俗活動
【七夕節習俗】
穿針乞巧
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於漢,流於後世。《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綵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愉石為針。」《輿地誌》說:「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儀《元氏掖庭錄》說:「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台以五彩絲穿九尾針,先完者為得巧,遲完者謂之輸巧,各出資以贈得巧者焉。」
喜蛛應巧
這也是較早的一種乞巧方式,其俗稍晚於穿針乞巧,大致起於南北朝之時。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說; 「是夕,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網於瓜上則以為符應。」
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月七日,各捉蜘蛛於小盒中,至曉開;視蛛網稀密以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間亦效之」宋朝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內,次日看之,若網圓正謂之得巧。」宋周密《乾淳歲時記》說;「以小蜘蛛貯合內,以候結網之疏密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樂事》說,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觀其結網疏密以為得巧多寡。」由此可見,歷代驗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視網之有無、唐視網之稀密,宋視網之圓正,後世多遵唐俗。
投針驗巧
這是七夕穿針乞巧風俗的變體,源於穿針,又不同於穿針,是明清兩代的盛行的七夕節俗。明劉侗、於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說:「」七月七日之午丟巧針。婦女曝盎水日中,頃之,水膜生面,綉針投之則浮,看水底針影。有成雲物花頭鳥獸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謂乞得巧;其影粗如錘、細如絲、直如軸蠟,此拙征矣。」《直隸志書》也說,良鄉縣(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婦女乞巧,投針於水,借日影以驗工拙,至夜仍乞巧於織女」請於敏中《日下舊聞考》引《宛署雜記》說:「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針浮之水面,徐視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動如雲,細如線,粗租如錐,因以卜女之巧。」
種生求子
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再擺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樣,稱為「殼板」,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為「種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稱為「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為「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為宜子之祥,稱為「化生」。
供奉「磨喝樂」
磨喝樂是舊時民間七夕節的兒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為傳荷葉半臂衣裙,手持荷葉。每年七月七日,在開封的「潘樓街東宋門外瓦子、州西梁門外瓦子、北門外、南朱雀門外街及馬行街內,皆賣磨喝樂,乃小塑土偶耳」。其實宋朝稍晚以後的磨喝樂,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緻。磨喝樂的大小、姿態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與真的小孩於相上下。製作的材料則有以象牙雕鏤或用龍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樂的裝扮,更是極盡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繪木雕為欄座,或用紅砂碧籠當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寶石來裝飾,一對磨喝樂的造價往往高達數千錢。
拜織女
「拜織女」純是少女、少婦們的事。她們大都是預先和自己朋友或鄰里們約好五六人,多至十來人,聯合舉辦。舉行的儀式,是於月光下擺一張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鮮花幾朵,束紅紙,插瓶子里,花前置一個小香爐。那麼,約好參加拜織女的少婦、少女們,齋戒一天,沐浴停當,准時都到主辦的家裡來,於案前焚香禮拜後,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著織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們希望長得漂亮或嫁個如意郎、少婦們希望早生貴子等,都可以向織女星默禱。玩到半夜始散。
拜魁星
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魁星爺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根據民間傳說,魁星爺生前長相奇醜,臉上長滿斑點,又是個跛腳。有人便寫了一首打油詩來取笑他: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須眉以下鴻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款款行時身欲舞,飄飄度處乎如口。只緣世路皆傾險,累得芳蹤盡側奇。莫笑腰枝常半折,臨時搖曳亦多姿。
然而這位魁星爺志氣奇高,發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試時,問他何臉上全是斑點,他答道:「麻面滿天星」;問他的腳為何跛了,他答道:「獨腳跳龍門」。皇帝很滿意,就錄取了他。
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傳說,說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鱉魚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
曬書·曬衣
據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有鑒於當時政治的黑暗,為求自保,他邊裝瘋病躲在家裡。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個親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中的郁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人家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我曬書」。這一方面是蔑視曬書的習俗,另一方面也是誇耀自己腹中的才學。曬肚皮也就是曬書。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製造了誇耀財富的機會。名列「竹林七賢」的阮咸就瞧不起這種作風。七月七日,當他的鄰居曬衣時,只見架上全是陵羅綢緞,光彩奪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舊的衣服,有人問他在干什麼,他說:「未能免俗,聊復爾耳!」由這幾則小故事看來,就知道當時七夕曬書、曬衣的風俗有多盛了。
賀牛生日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吃巧果
七夕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麵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購買一斤巧果,其中還會有一對身披戰甲,如門神的人偶,號稱「果食將軍」。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罪尤折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可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稱為「花瓜」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歷史上各朝代則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於七月七日設湯餅。唐朝的節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進斫餅,並訂七月七日為曬書節,三省六部以下,各賜金若干,以備宴席之用,稱為「曬書會」。七夕同時也是適宜配葯的日子。據說一種以松柏為葯材的秘方,這種神奇的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調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長十年的壽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還有餌松實、服柏子、折荷葉等,均號稱為長生不老的仙葯。比較實用的葯方有曬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試過的人才知道了。
【各地異俗】
廣東——七娘會
在廣東,最重視七夕節的是清代、民國年間,並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國年間,並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間多稱「拜七姐」。據參加過民國年間的「拜七姐」活動的老人回憶,廣州西關一帶,尤為盛行「拜七姐」。活動一般是在少女少婦中進行(男子與老年婦女只能在一旁觀看,並行禮祭拜而已),預先由要好的十數名姐妹組織起來准備「拜七姐」,在六月份便要將一些稻穀、麥粒、綠豆等浸在瓷碗里,讓它們發芽。臨近七夕就更加忙碌,要湊起一些錢,請家裡人幫忙,用竹篾紙扎糊起一座鵲橋並且製作各種各樣的精美手工藝品。到七夕之夜,便在廳堂中擺設八仙桌,繫上刺綉台圍(桌裙),擺上各種精彩紛呈的花果製品及女紅巧物,大顯女兒們的巧藝。有用剪紙紅花帶圍著的谷秧、豆芽盤,盤中點著油燈,燈光透出彩畫薄紙燈罩,艷彩奪目;有精心布置的插花,幽香四溢的白蘭、茉莉、素馨及其他鮮花插在銅瓷花瓶里;有茶匙般大的荷、玫瑰、夜合、山茶插在小盆中,一朵真的配一朵假的,真假難辯;還有把蘋果桃柿等生果切削拼疊成各種鳥獸等形狀的果盤;寸許長的綉花衣裙鞋襪及花木屐;用金銀綵線織綉的小羅帳、被單、簾幔、桌裙;指甲大小的扇子、手帕;用小木板敷土種豆粟苗配細木砌的亭台樓閣,總之是越細致越顯得巧。又用米粒、芝麻、燈草芯、彩紙製成各種形式的塔樓、桌椅、瓶爐、花果、文房四寶及各種花紋和文字的麻豆砌成的供品;還掛一盞盞的玻璃或彩紙的花燈、宮燈及柚皮、蛋殼燈(上雕山水花鳥圖案),動物形燈。最惹人愛的,是女兒們用綵綢扎制的精美的雛偶,即布娃娃。雛偶有牛郎、織女及一對小兒女的形象,一般放於上層,下邊是吹蕭彈琴舞蹈的小兒形象,慶賀雙星相會之意。還有「西廂」、「紅樓」、「楊門女將」等成套的戲劇人物形象(也與瓷塑雛偶,是家長買給小兒女作節日禮物的)。另外,當然也少不了陳列化妝用品,如小胭脂盒、鏡、彩梳、絨花、脂粉等,既供織 女使用,也供女兒們自用。還有蠟制瓜果、小動物等。此外就是甜咸點心、茶、酒、瓜子、花生等食物,必不可少的是燭台、香爐、插上香燭,並用最好的檀香點燃。
女兒們在七夕夜要盡情梳妝打扮,用天河水沐浴、洗頭發,然後換上錦綢裙襖、旗袍,頭上梳發髻,戴上白蘭、素馨等花飾;再畫眉、抹脂粉、點絳唇、額上印花;用鳳仙花汁染指甲。經過這番打扮,女兒們一個個如同仙子下凡,圍坐於八仙桌旁,鵲橋邊上,進行各 種游戲:或自娛自樂,吟詩作對,行令猜謎,並穿針祭拜乞巧;並指點天上北斗七星(相傳織女是七星姐妹中的一員)及雙星,講述牛女故事、詩文典故;或請來歌姬,演唱粵曲,奏八音樂等,女兒們也自奏琴蕭等樂器。這時人們可往各處人家參觀乞巧桌陳設,到的人雖多,主人也仍高興招待。歡慶至半夜十二點鍾,為織女下凡之吉時,此時所有的燈彩、香燭都點燃,五光十色,一片輝煌;姑娘們興高采烈,穿針引線,喜迎七姐,到處歡聲鼎 沸。最後歡宴一番,這才散去。誠如清詩人汪侖(傳說中的魚名)《羊城七夕竹枝詞》聽說:「綉闥瑤扉取次開,花為屏障玉為台。青溪小女藍橋妹,有約會宵乞巧來。」
台灣——拜「床母」
台灣七夕拜七娘媽之外,往往也另備小碗油飯到房中拜「床母」,二者應有類似含意。生產、育兒,這都是女性無可替代的職責,因此這類神只也都是女性神;在女性神與女性信徒之間,遂構成密切的聯系,化解了女性在承擔母職時的焦慮與恐懼。「床母」,是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兒童的家庭,在當天傍晚時,在兒童睡的床邊拜床母;供品包括:油飯、雞酒(或麻油雞),焚燒「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時不宜太長,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約供品擺好,香點了以後,就可以准備燒「四方金」和「床母衣」,燒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長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會寵孩子賴床等。
江蘇——七夕香橋會
在江蘇嘉興塘匯鄉古竇涇村,有七夕香橋會。每年七夕,人們都趕來參與,搭制香橋。所謂香橋,是用各種粗長的裹頭香(以紙包著的線香)搭成的長約四五米、寬約半米的橋梁, 裝上欄桿,於欄桿上紮上五色線製成的花裝飾。入夜,人們祭祀雙星,乞求福祥,然後將 香橋焚化,象徵著雙星已走過香橋,歡喜地相會。這香橋,是由傳說中的鵲橋傳說衍化而來。
湖南、浙江——婦女洗發、接露水
婦女七夕洗發,也是特別的習俗。在湖南、江浙一帶都有此記載。例如湖南湘潭地區《攸縣志》:「七月七日,婦女采柏葉、桃枝,煎湯沐發。」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與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發。這項習俗,大約和七夕「聖水」的信仰有關。人們認為,七夕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銀河水一樣,具有潔凈的神聖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孫(即織女)聖水」。因此女性在這天沐發,也就有了特殊意義,代表用銀河裡的聖水凈發,必可獲得織女神的護佑。
還流行用臉盆接露水的習俗。傳說七夕節時的露水是牛郎織女相會時的眼淚,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膠東——拜七姐神
在膠東地區,多於七夕拜七姐神。年輕婦女穿上新裝,歡聚一堂,於庭中盟結七姐妹,口 唱歌謠:「天皇皇,地皇皇,俺請七姐姐下天堂。不圖你針,不圖你線,光學你七十二樣好 手段。」不少地方還製作「巧花」,少女們用麵粉制牡丹、蓮、梅、蘭、菊等帶花的餅饃食 品(或稱巧果),還有巧菜,即於酒盅中培育麥芽(此即宋代的「種生」),用巧果、巧菜來 祭祀織女。
中國西南——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四川省諸多縣志以及貴州、廣東兩地,也有此風。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發,傳說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還可以盡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系。
廣州——迎仙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陝西——結扎巧姑
陝西黃土高原地區,在七夕節的夜晚也有舉行各種乞巧活動的風俗,婦女們往往要結扎穿花衣的草人,謂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還栽種豆苗、青蔥,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蔥,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來占卜巧拙之命,還穿針走線,競爭高低。同時還舉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動。
廣西——七夕儲水
廣西某些地區有七夕儲水的習俗,認為雙七水洗浴能消災除病,體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將紅頭繩結七個結,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山東——種巧菜作巧花
山東榮城有兩種活動,一種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麥芽,一種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麵粉塑制各種帶花的食品。
紹興——南瓜棚下聽悄悄話
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Ⅳ 請說出幾種花的資料
園藝>>>杜鵑花>>>杜鵑花品種
皇冠杜鵑
主要特徵是體形矮壯,樹冠緊密,習性嬌嫩,怕曬怕凍。葉片厚實,深綠色,毛少,葉形有光葉、尖葉、扭葉、長葉與闊葉之分。花期4-5月,花色多樣,有單色、飛白、鑲邊、點紅、亮斑、噴沙、灑錦等,多數為重瓣、復瓣,少有單瓣。花瓣有狹長、圓闊、平直、後翻、波浪、飛舞、皺邊、卷邊等,徑6-8厘米,最大可超過10厘米,近年出現大量雜交新品種。
羊踟躅
屬羊踟躅亞屬。落葉灌木,高o.5—2米。小枝柔弱稀疏.被柔毛和剛毛。葉紙質,嫩綠色,長橢圓披針形,長5—12厘米,寬2—4.5厘米,先端鈍,有凸尖頭,基部楔形,邊緣有纖毛,葉柄、葉面、葉背均被柔毛。頂生總狀傘形花序,有花5—9朵,5月上旬開花,比映山紅晚l o天左右,先花後葉或花葉同放,花冠寬鍾形,5裂,口徑5一6厘米,金黃色至橙黃色,尾部點淡綠,鮮艷奪目。雄蕊5枚,基部有柔毛,花柱光滑;子房5室,有柔毛。蒴果圓柱形,9—10月成熟。
本種產於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廣東、貴州等省2000米以下山坡灌叢中。因全株有毒,對牲畜構成威脅,在華東地區很少栽培,但其金黃鮮亮的花朵和蔥翠嫩綠的葉片,在映山紅群落中十分特殊.適當的搭配,可為園林風景增色。美國產18種,但它的雜交親和率、結實率、發芽率以及耐寒性、抗逆性均不如中國種。羊踟躅的黃花遺傳性在雜種一代為隱性,育種上很有價值,故美國至今仍喜歡用此種作雜交親本。目前世界上已育成許多羊踟躅同類的黃花杜鵑。我國雲南至今尚未發現此種野生種,但卻有悠久而廣泛的栽培種分布,其植株較大,先葉後花,花朵大而密集。色金黃,具赤紅暈,是本種最美麗的園藝品種,以大理、保山、騰沖、麗江一帶栽培最多。
馬櫻花杜鵑
常綠灌木至喬木,樹高2-15米,胸徑達40厘米,樹皮灰棕色,粗厚,成不規則片狀剝落。葉革質,長圓狀披針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至淡褐色海綿狀薄絨毛。花期2-5月,頂生球形傘花序,有花10-20朵,花冠鍾形,長3.5-5厘米,肉質,深玫瑰紅色,雄蕊10枚,子房10室。10-11月果熟。產滇、黔、桂等省區,緬甸也有分布。
大白杜鵑
屬常綠無鱗杜鵑組中的雲錦杜鵑亞組。常綠灌木至小喬木。幼枝粗壯,綠色,初被白粉。葉厚革質,簇生枝頂;長圓或長橢圓形,長7—17厘米,寬3—6厘米;先端鈍圓,具小尖頭;葉面綠色,背面淡綠色。4—6月開花;頂生總狀傘房花序,總軸長約3厘米.有腺體;有花8—10朵,集成球狀,直徑達20厘米;花冠漏斗狀鍾形,6—8裂,長3—5厘米,瓣頭近圓有微缺,筒內基部有毛;花白色、粉紅色或薔薇色,有時帶有淡綠或粉紅色點,有香氣;花柄和花冠均有腺體。雄蕊12—16枚,子房10室,花柱及子房密生腺體。蒴果長圓形,長4厘米,9月成熟。
本種產於四川、雲南、貴州海拔1000-3000米的山坡灌木叢中。大白杜鵑又稱大白花、白花樹,是雲南、四川少數民族地區傳統的食用蔬菜,鮮花摘去花蕊後,放入沸水中撈起,用清水漂洗後即可炒食或作湯料。也可曬干後貯藏,食用時用水泡軟。據測定,乾花含17種氨基酸,營養價值極高。1988年大理市曾向日本出口乾花200噸。
回答者:shiguoping - 舉人 四級 3-4 20:15
紫藤
花性:花序大而下垂,花色清麗淡雅,
藤條長而自然彎曲,易造型。
花為藍紫色或淡紫色。
應用:翔,紫藤花園,月影,山林人家。
蘭花
學名 Cymbidium spp.
英名 Cymbidium
別名 蘭草
科名 蘭科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質肥大,無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鱗莖,俗你蘆頭,外包有葉鞘,常多個假鱗莖連在一起,成排同時存在。葉線形或劍形,革質,直立或下垂,花單生或成總狀花序,花梗上著生多數苞片。花兩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與3枚花瓣及蕊柱組成。萼片中間1枚稱主瓣。下2枚為副瓣,副瓣伸展情況稱戶。上2枚花瓣直立,肉質較厚,先端向內捲曲,俗稱捧。下面1枚為唇瓣,較大,俗稱蘭蓀。成熟後為褐色,種子細小呈粉末粉。
春蘭、蕙蘭按其主瓣、副瓣、捧及唇的形狀、質地等的不同變化分為梅瓣、水仙瓣、荷瓣、蝴蝶瓣、奇種與素心等。梅瓣為萼片短圓,肉質較厚,稍向內曲,基部狹窄,捧瓣肉質肥厚,先端內曲成兜,唇瓣短而硬,花初開時微向上,名種有宋梅、西神梅等品種。水仙瓣為萼片稍長於梅瓣,先端漸尖,捧瓣質地厚,先端也成兜,唇瓣微垂或反卷,名種有汪字、翠一品等。茶瓣為萼片寬大,質厚,基部窄,先端寬而突尖,捧瓣不成兜,唇瓣較潤,微反卷,名種有大富貴、翠蓋花等。蝴蝶瓣為向下的兩枚萼片的內側,質地變厚,成波狀縐,並有紅色塊斑,有時整個萼片或花瓣數量突然增多(如綠雲,花冠常在8枚左右),或花朵形狀有特殊變化。素心為花被、花莖、苞片同一顏色,純綠、黃綠等,沒有雜色的斑綠、黃綠等,沒有雜色的斑紋,名貴品種有張荷素、老文團素等。
蘭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質、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質壤土,宜空氣流通的環境。
蘭科共750屬35 000餘種,而蘭屬70餘種。我國常見栽培種有:
春蘭(C.goeringii):
又稱草蘭、山蘭、朵朵香。一莖1朵-2朵花,芳香。花期2月-3月。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傳統名貴品種有宋梅、龍字等。變種有線葉春蘭(C.georingii var.serratum),葉較細,花深綠色,無香氣或淡香。
蕙蘭(C.faberi):
又稱九子蘭、夏蘭。一莖多花,常6朵-12朵,芳香。花期3月-5月。分布地區與春蘭相似。傳統名種有上海梅、解佩梅、金嶴素等。
變種有送春(C.faberi var.szechuanicum)
俗稱絲茅腳九子蘭,葉片常排成兩列,花期7月-9月.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等地。變種有素心建蘭(C.ensifolium var.susin),包括名貴的金絲馬尾、玉沉大貢、龍岩素、大鳳尾素、觀音素、長汀素等。
馬蹄蓮
學名:Zantedeschia aetiopica
產地及分布:原產非洲南部。
習性:喜溫暖、潮濕,不耐寒和乾旱。夜間溫度在15℃以上,好陽光,也能耐蔭。冬季陽光充足,開花多。喜肥。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盛花期在3~4月。
繁殖:常用分株和播種繁殖。分株繁殖於9月上旬換盆時將母株周圍小塊莖剝下盆栽。播種繁殖,春季盆播,播後15天發芽,實生苗3~4年後可開花。
栽培:地栽,選擇肥沃的水稻田,於4月上旬將健壯塊莖作畦栽植,生長期施肥2次,5月中旬至6月底開花。盆栽,6月開花後,剪去枯黃葉片,8月進入休眠期,適當遮蔭,停止施肥,控制澆水。當塊莖萌發新葉時,選用肥大、健壯塊莖上盆,每盆種7~8個,供水供肥,春節前後即能開花。
病蟲害:主要蟲害有薊馬、介殼蟲、紅蜘蛛、卷葉蟲和夜蛾。病害有干腐病和軟腐病。薊馬用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噴霧防治。干腐病用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灑。
應用:馬蹄蓮花、葉俱佳,佛焰苞白色,是重要的切花品種,用作插花、花束和花籃的好材料,也適應花壇和花境布置或盆栽作室內裝飾。
報春花
學名:Primula spp.
科屬:報春花科報春花屬
俗名:櫻草花
是我國的傳統花卉。
全世界報春花屬植物約580餘種,我國約有400種。
報春花屬植物多產於我國西部和西南部,雲南尤盛。喜適中日照,土質濕潤處
報春花株叢雅緻,花色艷麗,花期正值元旦和春節,宜盆栽,適合裝點客廳、居室及書房。在溫暖地區,還可露地植於花壇、假山、岩石園野趣園、水榭旁。a
繁殖 秋季一年生用播腫法,多年生用分株法
花期 翌年春季
土質 肥沃腐質砂土。
桂花
芳香四溢——桂花!
桂花分為兩種,一種是「金桂」,而另一種是「銀桂」,「金桂」是金黃色的,「銀桂」是淡黃色的。
「金桂」總是比「銀桂」香一些,但是,「金桂」的開花期總是比「銀桂」的開花期要短一些。
桂花一般都是在八月分開,「金桂」一年只可以開一次,可是,「銀桂」一年可以2到3次,「金桂」和「銀桂』一次開花,那可就是繁星點點。
梅花——花中君子
學名:Prunus mume
英名:Mumeplant Japanese Apricot
別名:春梅、干枝梅、紅綠梅
科名:薔薇科
形態特徵:株高約10m,干呈褐紫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於早春先葉而開。 梅花可分為系、類、型。如真梅系、杏梅系、櫻 李梅系等。系下分類,類下分型
產地與習性:梅花原產中國,野梅首先演化成果梅觀賞梅系果梅的一個分支。野梅在中國分布的次中心有4個,即川東、鄂西山區;鄂東南、贛東北、皖浙山區;兩廣、贛南山區和閩、台北區。為落葉喬木。梅喜溫暖氣候,花期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梅喜空氣濕度較大,但花期忌暴雨。梅在年雨量1000mm或稍多地區可生長良好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瘠薄。陽性樹種,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為長壽樹種。長江流域花期12月至翌年3月。
繁殖與栽培:常用嫁接法繁殖,砧木多用梅、桃、杏、山杏和山桃。梅花露地栽培,應於陽坡或半陽坡地段,株距3~5m。通常在生長期間施3次肥,即在秋季至初冬施肥,如餅肥堆肥、廄肥等;在含苞前施速效性肥;在新梢停止生長後(6月底至7月初),適當控制水分並施肥,促進花芽分化。
梅花適作盆景栽培。將地栽培數年後的植株上盆。盆土宜軟松肥沃,栽前栽後均要整形和修剪。
常見病害有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膠病、干腐流膠病等。
蝴蝶蘭 Phalaenopsis
又稱蝶蘭,為蘭科多年生附生草本。
全屬約20個原生種。主要分布在亞洲熱帶地區,菲律賓最多。由於花大、花期長,花色艷麗色澤豐富,花形美麗別致,深受人們喜愛,是十分貴重的室內花卉,也是栽培最普及的洋蘭之一。莖短;有肥厚多肉的葉片,綠色或帶有紅褐色斑塊,花莖從靠近上部的葉腋間抽出,長從10餘厘米至100厘米以上,有花數朵至多朵,不同種有較大的差異。花色有白、黃、粉紅、紅、紫紅及各種復色。目前栽培的多為優良的雜交品種。蝴蝶蘭喜溫暖、潮濕和半陰的環境。通常用苔蘚、蕨根、樹皮塊栽植在透氣和排水十分好的多孔花盆中。要求較高的空氣濕度。最適的生長溫度白天25℃~28℃,夜間18℃~20℃;15℃以下根部停止吸收水分;32℃以上對生長不利。
展毛翠雀花
英名 Delphinium kamaonense var. glabresens
科屬 毛茛科翠雀花屬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
高 30-45cm。葉片心狀圓形,3全裂。花序圓錐狀;花深藍色,具1.2-1.6cm長的距。花期7-10月。
喜溫涼。喜肥。中國特有植物。產西藏東部,生於海拔2600-4200m的林緣草地。
四川西北部、甘肅西南部、青海東南部也產。
本變種在蕾期已表現出較高的觀賞價值(猶如許多小蝌蚪棲枝頭);盛花時更加一群藍色小鳥從天而降,十分動人。
櫻花
別名山櫻花。
屬薔薇科,落葉喬木。
樹皮紫褐色,平滑有光澤,有橫紋。葉互生,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邊緣有芒齒,先端尖而有腺體,表面深綠色,有光澤,背面稍淡。托葉披針狀線形,邊緣細裂呈鋸齒狀,裂端有腺。花每支三五朵,成傘狀花序,萼片水平開展,花瓣先端有缺刻,白色、紅色。花於3月與葉同放或葉後開花。核球形,初呈紅色,後變紫褐色,7月成熟。
櫻花原產我國長江流域和日本。性喜陽光,亦喜濕潤,根系淺,對煙及風抗力弱。
櫻花花朵極其美麗,盛開時節,滿樹爛漫,如雲似霞,是早春開花的著名觀賞花木
玉簪花
學名:Hosta plantaginea 類別:觀花 別名:白鶴仙
屬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花卉。葉叢生,卵狀心臟形,有光澤。花莖從葉中抽出,總狀花序,秋季開花,花白色,具芳香。
原產我國和日本,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喜半陰天氣,耐寒、耐旱。分株或種子繁殖。
玉簪花是一種常見的花卉,其花娟秀,花白葉綠,分外雅緻,花開時香氣襲人,是有名的芳香花。
玉簪的鮮花可提取芳香油。全草可入葯,有毒,忌內服,花果主治癬疾;葉治蛇咬螫傷。
虎眼萬年青
虎眼萬年青原產非洲南部。喜陽光,亦耐半陰,耐寒,夏季怕陽光直射,好濕潤環境,冬季重霜後葉叢仍保蒼綠。鱗莖有夏季休眠習性,鱗莖分生力強,繁殖系數高。
繁殖
常用分球和播種繁殖。自然分球繁殖,8-9月掘起鱗莖,按大小分級栽種,一次栽種後經數年待鱗莖擁擠時再行分球。播種繁殖,實生苗需培育3-4年才能開花。
栽培
生長健壯,耐粗放管理,每半月施肥1次,土壤要疏鬆、濕潤和排水好。花後應去掉殘花梗,翌年開花更成。鱗莖貯藏溫度為25℃,需乾燥通風。
病蟲害
病害有花葉病危害,病毒由蚜蟲傳播,可用2.5%魚藤精800倍液噴殺防治。
應用
虎眼萬年青4月中旬至5月上旬開花,花有白色、橙色和重瓣種。春季星狀白花閃爍,幽雅樸素,是布置自然式園林和岩石園和優良材料,也適用於切花和盆栽觀賞。
荷花--花中仙子
學名:Nelumbo mucifera
英名:Hin Lotus
別名:蓮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蓮
科名:睡蓮科
形態特徵: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莖(藕)肥大多節,橫生於水底泥中。葉盾狀圓 形,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背麵灰綠色,全緣並呈波狀。葉柄圓柱形,密生倒 刺。花單生於花梗頂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單瓣、復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 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或間色等變化;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埋藏於倒圓錐狀海綿質花托內,花托表面具多數散生蜂窩狀孔洞,受精後逐漸膨大稱為為蓮蓬,每一孔洞內生一小堅果(蓮子)。
花期6月-9月,每日晨開暮閉。果熟期9月-10月。
荷花栽培品種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大系統。荷花作為滋補葯用在中國也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荷花是聖潔的代表,更是佛教神聖凈潔的象徵。
荷花出塵離染,清潔無瑕,故而中國人民和廣大佛教信稈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質作為激勵自已潔身自好的座右銘。荷花是友誼的象徵和使者。
中國古代民間就有春天折梅贈遠,秋天采蓮懷人的傳統。自古中國人民就視蓮子為珍貴食品,如今仍然是高級滋補營養品,眾多地方專營蓮子生產。蓮藕是最好的蔬菜和蜜餞果品。蓮葉、蓮花、蓮蕊等也都是中國人民喜愛的葯膳食品。可見荷花食文化的豐富多彩。
傳統的蓮子粥、蓮房脯、蓮子粉、藕片夾肉、荷葉蒸肉、荷葉粥等等舉不勝舉。在中國花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詠花詩詞對象和花鳥畫的題材;是最優美多姿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種建築裝飾、雕塑工藝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最美的圖案紋飾和造型。荷花不愧為中國的傳統名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