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圍裙
A. 插花,「插」出來的人生道理
習慣了忙碌的生活,多會人們也可以停下腳步,欣賞沿途的風景。
女朋友小魚,有一種天生的對新鮮事物的探索。有一天,她對我說,我們去學習花藝課吧?突然的思維跳躍,讓我感覺到了靈魂出竅。
暗想:「大小姐,你饒了我吧,我可是個男生,要我去學插花,那你殺了我吧」。
但是看到她期待的小眼神,我知道這是非去不可的「死命令」。那就欣然接受吧。對於花藝,我可是真的是一竅不通。
大概明白的就是玫瑰花代表愛情,康乃馨要送給媽媽。
花藝老師很熱情,潔白的襯衣。外面帶著一個棕色的圍裙,乍一看,真是一個園丁的形象。
老師很親近,桌子上擺著各種各樣我沒見過叫不上名字的花花草草。
老師一一介紹著:「這白色的是百合花,是我們今天的主花,她的寓意心想事成。」
「藍色的是雛菊,她的花語是希望,幸福。」
「紫色的是薰衣草,她的花語是等待愛情。」
「黃色的玫瑰,她的花語是代表純潔的友情和美好的祝福。」
還有忘記了名字的粉色花,和有鮮花還必須配的靈魂伴侶綠葉。當然,大老粗的我綠葉更不可能記住名字和寓意。
老師很細心,告訴我們插花的技巧,要有高有低,要凸出主花的位置,也要兼顧配角的心情。
插花還有一個小小的技巧,那就是花枝底部要用剪刀斜剪過去,這不僅僅可以讓截面積更大,吸收養分更充足,如果你要插到花泥上(花泥就是和花瓶作用一樣,花泥裡面有養分)斜切的更容易插進去。
這樣一來一回,我們每個人都在完成自己精緻的藝術品。人的理解不同,插花的位置,角度也不大相同。
有的人把花插的筆直,像一個士兵,讓她沒有了嬌羞,多了幾分傲骨。
有的人把花斜插入花泥,沒有用綠葉點綴,而是用視覺上顏色的沖撞,來博取人們的眼球。
還有的人,像做像做柵欄,從外面到裡面,里三圈,外三圈,圍了個水泄不通。最後把主花放到最中間,那保護欲,表現的明明白白。
很完美的一次經歷,每個人臉上都洋溢的笑容,每個人也都有了不一樣的收貨。
帶走小魚兒想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只有你去經歷,你才能明白,花的芬芳,你才能明白插花的藝術。
人生有時候就和插花一樣,你想給人表現你最棒的一面,那它一定是你的「主花」,當然你還有五顏六色的配花,還有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兒。如何修剪你的花?如何把自己的花都插好?再如何把他們都開成「主花」?我想這是我們一生都應該為之奮斗的東西。
B. 去花店面試應該穿什麼
這個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干凈整潔就好,女生嗎本來就招人喜歡的~再加上花兒一樣的微笑肯定就更受歡迎了。預祝成功!
C. 小班培養幼兒獨立性的培養有哪些方面
獨立性是人作為一個特殊的個體存在的基本條件,也是人類得到繁衍生息的基礎。人們常嘆:現在的孩子獨立性差。其實,不是他們學不會獨立,而是他們無法獨立。細心觀察一下孩子的周圍,就會發現孩子被緊緊地包圍在長輩的呵護之中。父母那濃郁的親情之愛、關懷之心,無不時時處處體現,「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比比皆是。學齡前的幼兒應該具備生活的必備能力呢?獨立進餐、喝水、穿簡單的衣服和鞋、大小便,等等。但如果在幼兒入園前或在家中家長沒有給孩子提供鍛煉的機會,沒有進行這方面的教育,那麼幼兒往往不會具備這些能力。通過和家長溝通,我們了解到自理能力較差,對成人依賴性較強的幼兒,他們的家庭教育都是家長包辦代替的較多。 那究竟怎樣培養小班幼兒的獨立性呢?結合小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和自己在日常活動中的嘗試,我覺得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 一、鼓勵幼兒自己事情自己做,提高自理能力。 孩子本來就是獨立的個體,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注意的中心會逐漸從父母轉向外界事物,對成人做的事常常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無論什麼都想親自看一看、摸一摸,嘗試一下。明明自己不會還偏偏要自己來,好奇心促進了獨立意識的增強。但由於孩子骨骼、肌肉等發育尚不完善,動作不協調,因此常常會弄臟衣服或損壞了東西,對此我們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多理解、寬容孩子的「錯誤」,順應孩子的發展變化,滿足孩子的獨立需求,鼓勵孩子積極探索,自己動手,讓孩子獲得活動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 比如吃飯,看似十分簡單易學,但要幼兒真正獨立去做,卻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根據調查,大部分孩子在家吃飯是大人喂的,且有許多不良習慣,如吃一口跑兩圈,把飯含在嘴裡,挑食,等等。到了幼兒園,沒有了大人,孩子們往往就不知所措,有的不會拿勺子,用手抓飯;有的看見飯就哭;有的拿著碗滿教室地跑,不知如何吃飯,怎樣拿勺子,怎樣正確地吃飯。為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先通過講故事激發幼兒獨立吃飯的願望,了解正確使用勺子的方法,從而提高幼兒學習自己吃飯的興趣。我們又通過游戲,教給幼兒正確拿勺子、端碗的方法等,並指導幼兒操作,讓幼兒在操作練習中學會正確拿勺子、端碗的技能。除了幼兒在課堂上的學習練習,我們還在幼兒進餐、吃點心時隨時進行觀察,不斷提醒,不斷糾正。最後,我們在活動區角中提供勺子、碗、蠶豆等物品讓幼兒練習鞏固。另外我們請家長配合,在家讓孩子自己吃飯,並督促其改掉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習慣。通過我們一學期的不斷努力,幼兒已經養成了一定的習慣。 除了教孩子各種方法外,我們也要為孩子提供各種各樣的實踐機會,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做些應該做或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穿脫衣服、自己系鞋帶、自己大小便、自己洗手洗臉、自己收拾玩具,只要孩子想做、願意做,就要大膽放手,使孩子產生「自己事情自己做」的獨立意識,從簡單到復雜、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提出要求並進行引導,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沒關系。如果從小不作要求,孩子就會逐漸形成依賴性,從而缺乏獨立能力。 對孩子來說,所有的事情都是從不會到會的,孩子第一次自己吃飯,第一次獨立入睡,這些看來微不足道的事,卻對孩子獨立意識和能力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孩子的獨立性培養是一個長期的、不斷內化的過程,我們需要對孩子進行反復的強化和持之以恆的引導。為了使幼兒熟練地掌握生活技能,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時時處處有意識地創造條件,讓幼兒進行反復練習,在不斷的失敗和成功中,培養自理意識,樹立自信。 二、尊重幼兒,給幼兒創造獨立自主的機會。 3歲以後的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存在,由此強烈的獨立願望便在心中油然而生。隨著活動空間的擴大,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什麼都想自己試試。家長首先應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採取科學的教育方法,為培養其獨立自主的能力創造機會。比如:怎樣把被子疊整齊,怎樣穿衣服,吃飯前做些什麼,怎樣使用筷子。這樣既能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又能促進孩子在生活能力方面得到很大的發展。其次,讓孩子自己處理一些簡單的事情。在日常生活實踐中,成人要根據孩子的能力,要求孩子對一些簡單的事情進行判斷、做出選擇,這有助於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對於一些事,孩子不是不願意或不能去做,而是成人沒有給他們鍛煉和實踐的機會。孩子通過這些事情的鍛煉會逐漸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最後,注意保護孩子的自主意識。孩子到了3歲左右,由於對周圍世界充滿好奇,什麼事都想去做,甚至希望自己也能跟大人一樣從事各種活動。對於孩子的好奇和探索心理,成人應該給予關注和尊重,積極鼓勵孩子探索、實踐,使孩子的自主意識不斷增強。 日常生活中,我們以游戲的方式鼓勵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們發現小班幼兒特別喜歡指點畫,針對他們的這個特點開展藝術活動「誰的家裡美」。全班小朋友有一個大房子,每個小朋友有一扇漂亮的小窗。每個小朋友用手指蘸上顏料將小窗裝飾一新,點得滿滿的。小小的指點畫激發了孩子們獨立做事的主動性。經過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提高了,獨立意識增強了,不但能夠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能夠主動幫助他人做事,社會性品質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另外我們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注意以游戲的形式貫穿幼兒一日生活,調動幼兒的主動性。而且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我們進行了「好吃的水果」、「秋天的樹葉」、「冬天的顏色」等主題活動。在活動中注意激發孩子的興趣,與幼兒一起搜集各種材料進行動手製作活動,在活動中幫助幼兒獲得成功,使孩子們在各種動手活動中感受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幹,增強了幼兒的自信心和動手的興趣及願望。如在「元宵節」,孩子們洗好小手,戴上袖套、圍裙親手搓一搓小元宵,廚房阿姨還將它們精心地烹飪,小朋友就吃上了自己親手製作的元宵,真是意義非凡。在重陽節,小朋友們也自己設計、製作送給爺爺奶奶的重陽卡片,有畫滿愛心的,有塗上彩虹的,他們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送給爺爺奶奶健康和平安。 我們在各個活動區中也會經常主動和幼兒聊天、與幼兒交朋友,以大姐姐的口吻和態度照顧幼兒,增進師生間的感情。在活動區中,我們不僅投放了幼兒感興趣的、適宜的操作材料,而且用紙碗、廢舊的泡沫棉、彩色花布等材料自製了「喂娃娃吃果果」、「扣扣子」、「插花」等玩具材料,孩子們通過游戲,學會了用勺子、系扣子等本領,動手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 自我選擇能力是獨立性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在幼兒園,我們要讓孩子一起參與班級管理,比如物品的擺放、游戲區角的劃分、主題牆飾的設計,等等,在社會交往方面盡可能讓孩子嘗試自己解決與小朋友之間的矛盾,對於孩子自發生成的游戲、意願給予大力支持,並引導孩子關心朋友、關心父母、關心身邊所發生的一切,大膽地發表感想……總之,我們要盡可能地創造機會,培養孩子自我選擇、自己決定、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 三、幫助家長確立正確的教育觀,家園共育 有的家長認為,什麼都替孩子幹了就是愛孩子,有的家長認為孩子還小,從小就被包辦慣了的他們,將如何面對競爭,如何立足於社會?我們著手更新家長的育兒觀,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讓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這是一個教育原則。與家長在育兒觀上達成共識後,指導家長用理性的愛對待孩子,在家中讓孩子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褲,自己如廁,自己整理玩具等。而在幼兒園也以激勵的方式做同樣的要求,剛開始
D.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
(2)3-6歲蒙台梭利CASA班環境實錄_土豆視喚拿此頻
上面這段視頻是日本十幾年前的一個蒙台梭利Casa班環境的實錄。
視頻中,教室里沒有既定課表,孩子們互幫互助。他們養小兔子,去雞舍里抓雞,在有的學校,孩子們還種蘿卜,蘿卜成熟後敏碧拔下來,拿和迅回來孩子自己洗干凈,切片,蘿卜葉子可以喂雞,雞會生蛋,孩子們自己從雞籠里拿出雞蛋,觀察它煮熟變成可以吃的雞蛋,而蛋殼,晾乾2天,搗碎後蛋殼還可以給花作肥料。
蒙台梭利的教學分五大領域,分別是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數學教育、語言教育、科學文化教育,在這五個教育中,日常生活教育是基礎,它為後面的教育奠定基石,日常生活教育做不好出現不了蒙台梭利現象,而往後的感官,數學等領域的教育就做不好,無法達到最大的開發效果。
在這里我們說一說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教育。
蒙台梭利日常生活練習的內容
一,教室常規
二,優雅禮儀
三,手眼協調
四,照顧自己
五,照顧環境
六,食物製作
一 教室常規
教室常規是大肌肉動作,包括:走蒙氏線,卷鋪工作毯,坐下起立,開門關門,搬桌椅,拿放物品,牢固物歸原處的規則,認識自己用具的位置,認識生活設施及使用方法,輪流使用戶外游戲器材,寂靜游戲。
二,優雅禮儀
優雅禮儀沒有教具,成人就是教具。 成人不要只關注基本動作練習,要關注社會禮儀的演示。
如何邀請小朋友,餐桌服務,如何打噴嚏(用手肘,假設正吃著飯,或者感冒了,不宜用手掌),如何觀看他們的工作(你可以看,但如果他沒有邀請你一起做,你只能看),如何參與他人的工作,如何打斷他人說話。
它包括:
日常生活教育,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它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榮譽感。從生物學的角度,活動,神經,腦,肌肉都是聯合工作的,運動能使智能得到發展。
擦拭樹葉,照顧環境,和環境鏈接,增強責任感。
獨立性好的孩子,適應性也會比較強。
食物制備,這是家裡也會做的工作,孩子覺得熟悉,就有安全感。這類工作簡單一些,適合剛入園的孩子。
凡是屬於日常生活的一切活動,都可以納入日常生活教育當中。
沒有完全一樣的兩個教室,不是完全,而是按照孩子來設計。
日常生活練習分兩類:
前導性工作
程序性工作
前導性工作是單一動作,而 程序性工作是由有先後順序的若干個前導性工作組成 。如: 泡茶,擦桌子,包餃子。成人要重視發展孩子的程序性工作。我國幼兒園的日常生活練習大部分只停留在單一動作—前導性工作,但 我們要培養的孩子應該會做連續復雜工作,也能拉長他的工作周期,專注力 。
日常生活教育的教具設計原則:
針,注意安全性,這份工作的難點在哪兒,如 取水罐,取多少?老師可標記取水刻度,幫助他了解。
食物制備等教具適量投放。
同一份工作里的內容常換常新,激發孩子再去做這個工作,不能一成不變。
教師應注意的示範要點:
這個工作的興趣點在哪裡,難點再哪裡 示範工作前想好。
說的時候不做,做的時候不說,孩子的思維是單線的。
不要太強調教具及動作,真正的重點在於幼兒內在的秩序與紀律。如擦桌子,不用摳動作。衣飾框上有打蝴蝶結的工作,方法有很多種,教具操作不是唯一的,只做到全班一致性就好。走線是為了安靜下來,鍛煉走姿和掌握平衡,不用糾結蒙氏線的形狀,也可以繞著地毯,繞著課桌走。
蒙台梭利:「太多的人關注的是我的教具,而你真正應該關注的是孩子」
有的工作在地上在桌上都可以,有的只能在桌上,有的只能在地上。
老師一般坐在孩子的右側示範, 如果孩子用左手,老師需要練習左手,最有挑戰的是用剪刀時。
錯誤控制,即怎樣確定沒有錯。帶插座圓柱體,嵌板等讓孩子去觸摸一下邊緣。
示範前說:請你跟我來,今天我來給你示範......或:昨天我看你觀察…的工作很久,今天我們來做......的工作。
蒙台梭利現象就是一個正常化的兒童,CCIO指的是秩序感,專注力,協調性,獨立性。
倒的工作,先倒穀物,再倒液體,容器,先用有嘴的,再用圓口的,變換水的顏色讓孩子有新鮮感,願意做這份工作。倒水工作,可以根據兒童情況調整難易程度,如:全部倒完改成平均倒,准備三個一樣大小的杯子,倒出一樣的量。增加一個漏斗,降低難度。
從帶嘴的倒不帶嘴的,從透明的到不透明的,從干物到濕物,改變容器數量,一對一到一對多。
單一工作區域就是手眼協調區
烹飪區是食物制備區,用水的工作都要配圍裙和防水墊。圍裙的顏色與教具顏色配套。認字也是從他最熟悉的物品食物開始。
插花,泡茶,梳妝這類工作不是從教具架上拿下來的,是直接佔一張桌子,這三份工作的桌布也要選不一樣的,桌布顏色與坐墊配套。插花這份工作,IC班只可設計到 倒水,插的動作。Casa班孩子可以自己剪,自己取長枝,比較,然後剪。
學齡前兒童應少看電視,看電視是被動接受的過程,腦電波和睡眠時差不多,因此舒適感和睡覺也差不多。
教案書寫格式及內容:
1工作名稱
2教具構成
3教學目的
直接目的:學會......的動作
間接目的,手眼協調,專注力......
4適用年齡:
5示範步驟(過程盡量詳細)
如脫衣服,步驟20條
6該工作的興趣點
7錯誤控制
8適用年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