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緙絲花卉掛屏

緙絲花卉掛屏

發布時間: 2023-12-07 07:58:50

1. 慈禧儲秀宮最有女人味兒的十年生活:清朝儲秀宮

儲秀宮是一座十分幽靜的院落,坐落在西六宮的最北端,出宮門往北,就是美麗別致的御花園。

走進這座典雅寧靜的宮院,正殿廊檐下是一對威武的戲珠銅龍和一對鮮活生動的銅鹿。

清室對這座宮院曾作了較大改造:拆除了其西部的長春門,建造了面闊五間的體元殿,殿之北面出抱廈三間為一造型別致的小戲台;拆除了儲秀門,建造了前後帶廊、面闊五間的體和殿;兩殿是倒座式宮殿,有幽深、華麗的游廊通向主殿。

慈禧曾經生活的儲秀宮宮院由兩部分組成:北部是慈禧居住的正殿儲秀宮,南部就是她吃飯的體和殿。

儲秀宮是後宮之中最華麗的宮室之一,作為慈禧的發跡之地,這里到處都體現了她的愛好、欣賞趣味和個人情趣。

宮室的外檐,是她喜愛的明朗、秀麗的蘇式彩畫,彩畫的內容是令人賞心悅目的神話故事、花鳥蟲魚和山水樓閣,線條生動,著色淡雅,清秀中透著超脫紅塵的寧靜。

散發著淡淡清香的楠木窗格,透雕著一幅幅生動的萬福萬壽、蝠鹿同春的圖案。

走進宮門,迎面是紫檀木雕鏤彩繪的屏風、楠木雕福壽紋靠背,屏風前是雕刻著雲龍圖案的寶座和造型精巧的香幾、宮扇。放眼看去,東西兩側深色穩重的碧紗櫥上,鑲滿了大臣們敬繪的字畫,幾乎都是慈禧最喜愛的蘭花、香草、玉蘭和竹子。

東西次間,由精雕的花梨木門隔隔開,室內是華貴的紫檀傢具和奇珍異玩:象牙寶塔、竹黃多寶格、嵌玉石櫥櫃、龍鳳象牙寶船、點翠鳳鳥花卉掛屏、緙絲福祿壽三星圖等等。

面闊五間的正殿儲秀宮,三明兩暗。

三個明間是她生活起居的地方:

正中一間,設有寶座,用於接受朝拜。只是在節日之時稍坐,平常不坐這里;

西一間,與卧室相連,相當於卧室的外間,用於放一些卧室內的用物。叫起回來後,她在這里換衣服,司衣宮女折疊好之後送到西偏殿臨時收存;

東一間,南窗前有一條形炕,明朗豁亮,院子內的景象,一目瞭然。她經常坐在這里的炕東頭,隔窗外望,喝茶、吸煙。

兩個暗間是她修養身心的地方,最西一間,是她的卧室兼化妝室:

北牆西邊是一鋪長炕,比雙人床還大。寢室的硬木雕花床罩上,雕刻著象徵子孫昌盛的子孫萬代葫蘆圖案,床罩上是閃著迷人光澤的五彩蘇綉床帳,床上是精心綉繪著龍鳳、祥鳥、花卉圖案的、江南三織造進貢的名貴稀有的綾羅錦綉絲織品被子;

炕床上放著的睡覺用的被褥,按照四季的不同而更換,如夏天掛紗帳,鋪一層被褥子,冬天則掛灰鼠帳,鋪三層褥子;

南窗東南角,放著一個慈禧一生痴愛的梳妝台,台上是她作為女人一生都極喜愛的心愛之物,就是各種各樣內府精製和自己研製的養顏美容化妝品,琳琅滿目。西面架子上的匣子里,是她最為心愛的首飾珠寶,她時常拿出來賞玩。

她每天都要在這里消磨大量的時光,用於養顏美容,差不多早、中、晚,大約要在三個小時左右。

慈禧是位愛美的女人。她總是從容不迫地生活著,很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儀容。她不僅自己愛美,也讓身邊的女官、宮女們愛美,要求她們嚴格遵循宮中的規矩行事,言行舉止要合乎淑女的風范,要坐有坐姿,睡有睡相,走路如風擺楊柳,姿態優美。

生活在慈禧身邊的女人們,每天都誠惶誠恐,生怕出一點差錯。她們有許多不成文的規矩:許打,不許打臉;許罰,不許罵人;不許高聲說話,不許仰面睡覺,不能吃辛辣之物,不能吃得太飽,忌諱打嗝、出虛恭!

慈禧常說:一個女人,沒有心腸打扮自己,那還活個什麼勁兒!

這里最特別的地方是她睡覺的床頭,靠著更衣間北面的隔扇,是一面清亮透明的大玻璃。這是宮中所特有的,是專門為她設立的:一方面是為了美容美飾,一方面是精明過人的慈禧,要事事洞若觀火,她睡覺是頭朝西面,在這炕床上一歪身子,輕掀帳簾,窗外的一切盡收眼底。

儲秀宮最苦最累的活兒是擦洗,就是把地面、家什打掃得一塵不染,光可照人。

慈禧身邊得寵的女官何榮兒回憶說:

宮里的地面用磚鋪成,俗話叫金磚墁地,其實是澄漿泥的磚。質地非常的細,也非常的硬。鋪的地面非常嚴密,幾乎連條磚縫也看不見。據說,鋪完磚以後,還要用蠟燙幾遍,使磚的縫與縫聯成一片,像一整塊一樣。

夏天這樣的地面是不會起土的,到了冬天,磚的下面一生火,磚就發燥,浮土就會揚起來,這在宮里——尤其在儲秀宮是絕對不許可的。乘老太後叫起的機會,必須把儲秀宮的地面用水過一遍,免得有塵土。

有八個干粗活的宮女,在西偏殿的廊廡下愣著,她們是准備用濕苫布擦地的。她們必須等候宮里把裝飾擺設都擦抹乾凈之後,才能進殿幹活,所以,她們是最後的一批。

先由小太監擔來兩擔水準備著,然後,八個人分成兩組,先擦東西兩個單間,再擦中間的明三間。凡是桌子腿以下的地方,都由她們負責。

兩個單間擦完以後,一組由東向西,一組由西向東,八個人輪流著擦明三間。

擦完之後,退著出來,連腳印都不許留。

她們是趴在地下幹活,鑽在架幾、條案底下,用膝蓋當腳使,用臂肘貼地。她們的膝蓋雖然都有毯子墊著,可是都磨出了紫黑的血印。

老太後叫起回來,整個寢殿像一盆清水似的可以當鏡子,這就是真正的儲秀宮。

寢殿不僅要一塵不染,還要保持清新的氣息,慈禧最愛聞的就是水果的清香。

宮里的桌子、條案、茶幾下和院子里,都放著幾個空缸,那是為慈禧熏殿用的。

慈禧不喜歡熏香的氣味,宮人們就改用南果子熏殿。通常是在太後吃飯、上朝和離開的間隙,宮女們立即手腳利索地倒出舊果子,換上新鮮的果子。所以,儲秀宮里,永遠飄盪著清香爽快的氣味。

女官何榮兒說:如果在夏天,氣味透過竹簾子,滿廊子底下都是香味。深深地吸上一口,感到甜絲絲的,特別舒服。如果是冬天,一掀堂簾子,暖氣帶著香氣撲過來,渾身感到軟酥酥的溫馨。這就是儲秀宮的味兒!

蘭兒在儲秀宮度過了作為蘭貴人、懿嬪、懿妃、懿貴妃的近十年最美好的歲月,直到咸豐十年八月,隨從皇帝前往熱河。第二年七月,咸豐駕崩,九月,懿貴妃與清廷成員從熱河還京時,她的身份已經是皇太後了。

慈禧一生都記著這個儲秀宮,這里是她發跡的地方,也是她養生的福地。

2. 緙絲工藝歷朝歷代的大不同

緙絲,是以生絲作經線、各種熟絲作緯線,用通經回緯方法織造的平紋織物。製作時,先把圖稿描繪在經線上,再用多把小梭子按圖案、色彩分別挖織。這種特殊的織法使得產品的花紋與素地、色與色之間呈現一些斷痕和小孔,猶如刀刻,宋人有「 」承空觀之,如雕鏤之像」之說,故又被稱為「 」刻絲」,有時也寫作克絲、克絲。 發展小史 中國的緙織技藝源於西域,先用於毛織,後移用到絲織。緙毛在漢代已經出現,新疆樓蘭遺址曾出土一塊漢代奔馬緙毛。早期緙毛所用毛紗粗實,至唐代變得較為精細。1973年,頃槐吐魯番阿斯塔那墓發現了幾何菱紋緙絲帶,表明最晚在7世紀中葉中國已有緙絲。 唐代的緙絲少且殘,就早期緙絲研究而言,遼緙絲有其特有的價值。相較北宋,遼距唐更為接近。多個遼墓皆曾出土緙絲,如耶律羽之墓、代欽塔拉墓和法庫葉茂台墓等。除葉茂台墓出土一件長約2米的緙金山龍外,其餘皆為小件。遼代緙絲有以下特徵:一、基本都將彩色絲線和片金線織在一起;二、多以織成的形式出現(圖1)。據研究,遼代緙絲與唐代緙絲之間有不少共同點,例如都用「 」S」強捻合成「 」Z」捻股線作經,而緯絲一般不加捻(注1)。宋人洪皓《松漠紀聞》載:「 」回鶻自唐末浸微,本朝盛時,有入居秦川為熟戶者。女真破陝,悉徒之燕山、甘、涼、瓜、沙,舊皆有族帳,後悉羈縻於西夏。……又以五色線織成袍。名曰克絲,甚華麗。」回鶻織工擅織緙絲,遼上京有回鶻營,緙絲很可能是由回鶻織工引入契丹地區拆稿並在當地進行生產。 1. 緙絲鳳紋靴,遼,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圖片來源/《遼代絲綢》 北宋至南宋初,緙絲技法由旅乎孝北方傳到定州,再由定州傳入內地。官府設立專門機構管理手工業生產,少府監下轄文思院設「 」克絲作」,專門生產緙絲。技術上,在唐代摜、勾、搭梭的基礎上發展出「 」結」的戧色法,即用顏色相近、明度相異的色緯緙織退暈效果。南宋時,緙絲工藝臻於成熟,水平達到歷史高峰,能「 」隨欲作花草禽獸」,遂開始用於摹織名人書畫,緙畫相輔,幾近亂真。明張應文《清秘藏》中贊曰:「 」宋人刻絲不論山水、人物、花鳥,每痕剜斷,所以生意渾成,不為機經掣制。」 元代緙絲的獨特之處,在於被用作織御容。御容本指帝後的肖像,用於供奉和祭祀,但元代御容還包括重要的皇室成員。元代御容的製作有繪畫和織造兩種形式。繪御容是唐宋以來的傳統,織御容為元所獨有。元代御容大量佚失,遺存至今的24幅御容皆為繪作。那麼,織御容究竟採用的是哪種工藝?據《元史》記載,織御容乃「 」織錦為之」。御容尊貴,追求形神兼備,當時的織錦工藝難以達到這種效果,此說不免令人生疑。尚剛先生就此曾作考證,他從文獻記載的織御容工耗、匠師和督工者的籍貫、絲織作坊等方面,推定織御容的工藝當是緙絲,而非織錦。(注2)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元代緙絲《大威德金剛曼荼羅》,作品的主題是藏傳佛教圖像,下方兩端織出了元明宗、文宗(圖2)和其皇後作供養人。人像高度僅在20厘米上下,但相貌逼真,尤其是元文宗圖帖睦爾,與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元代帝後像》冊中的御容畫像(圖3)對比,二者相貌的一致接近今日之攝影。 2. 《大威德金剛曼陀羅》緙絲中的元文宗像,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3. 《元代帝後像》冊,《元文宗像》,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明清時期緙絲技術逐漸專業化,工藝水平進一步提高,尤以蘇州緙絲最為精美。明初尚儉,宮廷一度禁用緙絲,宣德後復又盛行。明緙絲工藝之精妙在於其短梭回緯技術,以極細的生絲作經,未加捻或弱捻的較粗彩色紗線作緯,用若干彩色小緯梭,依據圖案變化色彩,在經紗之間變換穿梭。明代緙絲書畫追隨宋意,加以精湛工藝,造詣頗高。清代緙絲品種日益豐富,緙金發達。清中期流行三色金緙絲,即用赤圓金、淡圓金、銀線,在深地或淺地上作退暈配色,晚期則多見三藍緙絲和水墨緙絲。 用途:實用與觀賞 生活用品 緙絲最初的用途應是作日用品,如衣服、靠墊、台毯等。由於織造技術的限制,緙絲剛出現時,多用來製作一些窄幅的物品。例如唐代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幾何紋緙絲帶,就是舞俑的束腰帶,帶寬1厘米、長9.5厘米。作為服裝用料,緙絲常以織成的形式出現,製成鞋、帽等小物。遼墓中出土有緙絲鳳紋靴、緙金水波地荷花摩羯紋綿帽等。元代服用品上緙絲的用量開始增多,據文獻記載,緙絲整匹生產,裁為衣衾。元代袍服喜用雲肩裝飾,緙絲也是用料之一,在Rossi & Rossi Ltd.的收藏中,有兩件元代緙絲雲肩殘片。另外,元代的緙絲制扇十分流行。明清時期,實用性緙絲的使用范圍進一步擴大,緙絲用來製作被褥、靠墊、荷包、眼鏡袋等。 裝裱材料 緙絲亦可用作與藝術相關的裝飾、裝裱材料,如包首、書籍封面等。宋人周密《齊東野語》「 」紹興御府書畫式」載:「 」出等真跡法書,兩漢、三國、二王、六朝、隋唐君臣墨跡,用克絲作樓台錦裱,青綠簟文錦里,大姜牙雲鸞白綾引首。」又元人陶宗儀《輟耕錄》「 」書畫褾軸」條載:「 」錦裱克絲作樓閣,克絲作龍水,克絲作百花攢龍,克絲作龍鳳。」 即使作為裝裱材料,如若年份好,往往會被當作藝術品而受到重視。故宮博物院的織綉藏品中,有一件明代「 」天鹿錦」(原名《納紗天鹿圖》卷,注3)。卷縱29厘米、橫26厘米,原冠於舊畫冊的引首。清乾隆皇帝認定其為宋代的緙絲,遂拆之,將其作畫心重新裝裱為手卷,並於前後重墨題跋。從跋文中可知乾隆對此件文物年代和品種的認識。手卷題「 」含華蘊古」,前跋《詠天鹿錦》曰:「 」六幣琮惟錦,古哉周禮陳。賦曾聞庾氏,束可見吳人。首貽茲制,具端羞彼彬。香光選佛類,裝卷表精神。」並於「 」香光選佛類」句後自註:「 」內府藏名畫大觀冊,皆元以前名人真跡。而以宋刻絲一幅冠於冊首。後有董其昌跋雲,余於馬夏李唐性所不好,故不令入選佛場,雲雲。茲於舊畫卷首得天鹿錦盈尺,古香璀璨,神采煥然,既裝成卷。復題其前,亦從香光例也。」後跋《再題天鹿錦》中又曰:「 」宋刻絲見亦曾屢,彼皆纂組具畫意。」從引首的陪襯裝飾,到手卷的畫心,可見宋緙絲在清朝之珍貴,其地位足以與繪畫作品相當。 藝術品 由於緙絲惟妙惟肖,因而常常被用來摹織書畫,這類緙絲通常被視為書畫的衍生品類,歸入藝術品的范疇。在明代嚴嵩的抄家清冊《天水冰山錄》和清代內府書畫收藏著錄《秘殿珠林》《石渠寶笈》中,緙絲是與書畫並題的。甚至有認為其精妙已超越繪畫者,元中期的胡助曾作贊譽:「 」皇朝將作匠善織御容,工妙非繪畫所及,前古之未聞也。」按其功用,作為藝術品的緙絲也可分作兩類:一是作為供奉的宗教美術品,二為用作欣賞的書畫摹緙。 宗教美術品大都為緙佛像、經卷等。較早的有遼寧省博物館藏五代緙絲《金剛經》卷,青地,黃色絲線緙字,白色隔欄,字體工整清晰。西夏黑水城遺址也出土了緙絲唐卡和一些小件,最為著名的是俄羅斯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藏緙絲《綠度母像》,另有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藏緙絲《大黑天》唐卡等。宋元也有不少緙絲唐卡存世。 *** 布達拉宮藏南宋緙絲《帕瑪頓月珠巴像》(圖4),緙、畫結合,形象生動,採用搭梭、結、勾等緙織手法,全幅用單線勾邊、平塗施彩及間暈配色處理。 4.《帕瑪頓月珠巴像》,南宋,緙絲, *** *** 布達拉宮藏。圖片來源/《中國織綉服飾全集(1)》 以名人書畫為粉本的緙絲,其價值在織綉品中地位最高,甚至高於顧綉。兩宋宮廷緙絲多以繪畫為藍本製作,當時著名的緙絲名家有朱克柔和沈子蕃,皆以緙絲如畫著稱。遼寧省博物館、台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藏多幅緙絲書畫名品,例如朱克柔的緙絲《牡丹圖》《蓮塘乳鴨圖》和沈子蕃的緙絲《花鳥圖》軸(圖5)等。元緙絲中也不乏精品,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緙絲《通景花卉屏》殘幅(圖6),通景之一角有設色木綉球一樹,娟秀可愛,頗有兩宋之意趣。 5-1. 沈子蕃,《花鳥圖》軸,南宋,緙絲,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圖片來源/《中國織綉服飾全集(1)》 5-2. 沈子蕃,《花鳥圖》軸,局部 6. 《通景花卉屏》殘幅,元,緙絲,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圖片來源/《中國織綉服飾全集(1)》 鑒定與收藏 緙絲在藝術史上雖頗受重視,但於歷代鑒藏家而言,似甄別不易,經常會判斷錯誤。上文中提及的「 」天鹿錦」是為一例。2018年末上海圖書館舉辦「 」縹緗流彩——中國古代書籍裝潢藝術館藏精品文獻展」,展品中有一件《九成宮醴泉銘》(圖7),為宋拓本,宋舊裝,民國龔心釗重裝,翁方綱書寫題簽,冊尾有龔心釗重裝題跋。翁方綱、龔心釗皆認為拓本面板書衣為宋代緙絲所制,但其實為緞紋,與緙絲的組織結構相去甚遠。 7.《九成宮醴泉銘》,宋拓本,民國龔心釗重裝,上海圖書館藏 緙絲的判斷可藉助其獨特的組織結構和外觀特色。緙絲是平紋織物,經絲貫穿織品,緯絲不貫穿全幅,僅於圖案花紋需要處與經絲交織,即文獻所載的「 」通經斷緯」。特殊的織法使得緙絲的圖案和花紋周邊有斷痕和小孔,形成「 」水路」,懸而對光,十分清晰。 當代藏家關注的緙絲主要有兩類:一是以名人書畫為粉本的藝術品;二是年份早的裝飾品,亦佳。但若是喜幛壽屏,以祝壽、慶婚、生子等為主題的作品,懂行的藏家一般避而遠之。 文・圖∣李甍 李甍,東華大學服裝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染織服飾史 注釋 1. 趙豐,《遼代絲綢》,香港:沐文堂美術出版社有限公司,2004年,第94頁。 2. 尚剛,《故事:元朝御容》,《書城》,2017年,第11期,第44—45頁。 3. 更名之緣由見包銘新、李曉君,《「 」天鹿錦」或「 」麒麟補」》,《故宮博物院院刊》,2012年,第5期,第146—150頁。 本文刊載於《典藏·古美術》2019年6月刊。原標題:《織以成像,宛然如生:緙絲的歷史與用途》。

3. 緙絲綉的歷史沿革

北宋的緙絲多用作書畫包首或經卷封面,從宋晚期開始,由於皇帝的喜愛和受宮廷院畫的影響,加速了緙絲從裝飾、實用領域脫窠而出並向欣賞性藝術品轉化的過程。如宋徽宗曾派宦官到江南去搜刮緙絲佳品,還親筆在一幅「碧桃蝶雀圖」上題詩:「雀踏花枝出素紈,曾聞人說刻(緙)絲難。更知應是宣和物,莫作尋常黹綉看。」
到南宋,緙絲超越實用工藝品的范疇,轉向了純粹欣賞性的藝術化的創作,並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達到了中國古代緙絲藝術發展史上,即令後世千年間也難博以逾越的一個高峰。緙品已能靈活運用損、構、結、搭棱、子母經、長短戧、包心戧和參和戧等多種技法,能「隨所欲作花草禽獸」。緙品大都摹緙唐宋名畫家的書畫,表現山水、樓閣、花卉、禽獸和人物,以及正、草、隸、篆等書法。緙絲作品的風格日趨寫實,細致入微,形象生動;緯絲色彩不斷增加,絲絲人扣,紋理勻細。明張應文《清秘藏》評價說:「宋人刻絲不論山水、人物、花鳥每痕剜斷,所以生意渾成,不為機經掣制。」緙絲界出現了一批摹緙名人書畫的大家,朱克柔、沈子蕃便是其中的翹楚。他們的作品,題材悉取院體繪畫,根據不同的物象,選用適宜的絲線,靈活處理緯絲的松緊,表現畫面形狀的轉側起伏,緙技極為精巧,把原作摹緙得維妙維肖,宛若天成,其肌理質感之美,有時更勝於原作。他們所取得的緙絲藝術水平和成就之高,堪稱中國古代緙絲藝術的巔峰之作,縱觀後世緙絲作品,也難見出其右者。 明代緙絲的技術水平在繼承宋元緙絲的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有進一步的發展。緙絲工藝除繼續沿用宋元的損緙、構緙、搭棱、結、刻鱗、長短戧、包心戧、木梳戧和參和戧等之外,創造了裝飾味很濃的鳳尾戧,即由兩種色線交替緙織長短、粗細不同的線條,線條的戧頭一排粗鈍一排尖細,粗者短,細者長,粗細相間排列,因形如鳳尾狀而得名。還創造了雙子母經緙絲法,即用一根緯線在兩根經線上纏繞,其特點是在織造時可以隨作者的意圖安排畫面的粗細疏密,也可以隨題材內容的不同而變換織法,採用這種技法,能使緙絲製品更加層次分明,疏密均勻而富於裝飾性。明代緙絲色綵線的配製尤為別具匠心,常用加織金線、孔雀羽線和雙股強捻絲線等技法,其中緙孔雀羽線的工藝是將孔雀翎毛上的羽絨—根一根地與絲絨拈合而成,如此織出來的花紋金翠耀眼,幾不褪色。定陵出土的明萬曆皇帝的緙絲龍袍即採用了孔雀羽來緙織龍紋,使龍袍更顯華貴。
明代緙絲的藝術風格頗具精麗艷逸之風,與宋代緙絲的典雅莊重之韻,可謂各有千秋,相異其趣。但到嘉靖以後,緙品上過多地使用補色,用絲不細,織造也較粗糙,大有每況愈下之勢。 清代緙絲生產的數量之多前所未有,除有大量袍褂、官服、補子、屏風、掛屏、圍幔、桌圍、椅披、坐褥、靠墊、迎手、荷包、扇套和包首等實用品外,還有大量以書畫、詩文和佛像等為表現對象的欣賞性緙絲製品。
這些欣賞性緙絲藝術品按題材內容可分為以下幾類:花鳥草蟲、山水風景、人物故事、吉祥圖案、詩文法書、佛像梵經等。其中以乾隆時期的緙絲最為豐富和精美,緙織用絲細勻,精巧牢固,緊密整齊,題材豐富,畫面精美,多為中精品之作,是緙絲藝術的無價之寶。 清代緙絲的表現領域更為擴大和多樣,在緙絲技術上創造了雙面緙(又稱透緙),正反兩面紋飾均清楚平整,精細一致,可較多地用於製作雙面屏風和扇面等。
在色線運用上,多採用兩種不同色相或不同明度的色絲合捻而成的合色線,用以增強物象色彩肌理及明暗變化的表現力。例如用純綠色的合股絲緙織花葉的陽面,用深綠與黃綠的合色線緙織陰面,使葉子看起來一半深一半淺,呈現出明暗變化,頗具立體感。清代緙絲的配色上較多使用同一種色由深到淺推移的「三藍緙法」、「水墨緙法」和「三色金緙法」等技法。「三藍緙法」是在淺色地上,用深藍、晶華藍、月白三色退暈,搶緙成各種花紋圖案;「水墨緙法」是在淺色地上用黑色、深灰、淺灰三暈色搶緙法織制花紋;「三色金緙法」是在深色地上用赤圓金、淡圓金和銀色三種捻金銀線,使緙絲作品有花紋閃亮奪目的效果。「三藍緙法」和「水墨緙法」也有的加金線勾邊。 清代中期,宮廷的掛屏和插屏等常有用絲線緙織地紋,用毛線緙織花紋的織品,可稱為「緙毛」,花紋具有凸起毛絨的裝飾效果。清代還新創「緙綉混色法」,即把緙絲工藝、刺綉和彩繪三者結合,在畫面上的主體花紋上用五彩絲線刺綉而成,而背景和陪襯的花紋則用緙絲方法緙織,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織物的裝飾效果,豐富和提高了緙絲藝術的表現力。但另一方面,隨著緙品畫面著筆的增多以至濫用,也成了緙絲織制中偷工取巧者常用的方法,這種狀況在乾隆以後尤為突出,甚至僅僅在物象的花紋輪廓處加以緙織,余皆以筆繪染。這無疑大大削弱和摧殘了緙絲藝術本身獨具的特色,斷送了它的藝術生命。
到晚清,隨著國勢的日薄西山,緙絲粗劣之作充斥於市,即便宮廷用度之物也罕有精品,緙絲藝術步入了江河日下的衰敗之境。

4. 中國有哪些民間藝術品

一、剪紙

又稱刻紙,具有悠久歷史和廣泛民眾基礎的民間藝術,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和寶貴遺產,在民俗活動中佔有重要位置,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流派:蔚縣剪紙、山西剪紙、陝西剪紙、山東剪紙、揚州剪紙、佛山剪紙、福建剪紙。

5. 緙絲的應用范圍是什麼

緙絲帶並的應用范圍也更加廣泛,除傳統的畫軸、書法、冊頁、卷首、巧簡佛像、裱首之外,袍蠢寬跡服、幛幔、椅披、桌圍、掛屏、坐墊、裝裱書畫等也無不採用,並出現了一些前所未見的巨幅製作。如《瑤池集慶》圖高達2.6米,寬2.05米;《趙昌花卉》圖卷也長達2.44米,寬0.44米。

熱點內容
成都租賃綠植 發布:2025-01-23 17:23:02 瀏覽:989
丁香肺炎動態 發布:2025-01-23 17:13:44 瀏覽:50
29荷花 發布:2025-01-23 17:12:17 瀏覽:881
荷花園的游戲 發布:2025-01-23 17:10:38 瀏覽:193
2013浪漫情人節蛋糕 發布:2025-01-23 16:55:20 瀏覽:45
仙花和蘭花 發布:2025-01-23 16:44:23 瀏覽:704
情人節送變色杯怎麼樣 發布:2025-01-23 16:37:47 瀏覽:557
荷花早餐 發布:2025-01-23 16:25:39 瀏覽:952
鮮花擺台圖片 發布:2025-01-23 16:21:13 瀏覽:232
番茄炒西蘭花的做法 發布:2025-01-23 16:20:37 瀏覽: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