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盛榮花藝
㈠ 梅山詩社楊林詩組茶鄉花海釆風聯誼活動
作者簡介:
楊建湘,筆名,唐風,男,漢族,湖南安化人,大專學歷,安化縣第一屆青聯委員,中國詩歌網會員,中華詩歌網會員,中文詩歌網會員,湖南詩人,湖南省網路作家協會會員,梅山詩社會員,五台山文藝特邀創作員,大湖詩詞協會會長,從小就喜歡美術,音樂,特別喜愛的是傳統文化,被詩詞大賽網評選2018影響力詩人作家20強!2019年2月第三屆「當代杯」書畫攝影大賽獲優秀獎!在同年2月第四屆「當代杯」中華詩詞大賽獲優秀獎!4月第一屆「神州杯」中華詩詞大賽獲優秀獎,第一屆"神州杯"書畫攝影大賽獲優秀獎,在隴右網世界漢語文學全國三行詩大賽獲優秀獎!在一些詩社或網路平台上發表作品若干,所以敬請各位老師多多指教!讀者朋友們指正!我真誠向您學習,致敬!不勝感謝!
詩組茶鄉花海采風
七絕:文/唐風
楊林詩組步茶鄉,一路交流意境詳。
花海釆風開視野 ,拈來佳句點秋香。
鷓鴣天:茶鄉釆風
文/唐風
茶鄉花海遍地紅,文豪翰墨畫圖中。
一灣碧水蓮池冷,四季花田蝶影重。
幽林谷,竹亭峰,人生幾度樂相逢。
金秋漫步雀橋涌,雅客偷閑約釆風。
七絕:夏園有感
文/唐風
夏園碧水掩池塘,且見殘荷葉亂張。
莫怪蓮花姿態萎 ,只因露寒夜含霜。
七絕:秋園感懷
文/唐風
特色秋園著彩妝,殘陽淺笑照愁腸。
酬勤雅客山坡上 ,傲菊迷人遍地香。
七絕:春園踏秋
文/唐風
春園失色櫻花谷,賞景徒悲碧葉愁。
無意詩心君莫笑 ,有情共勉話三秋。
七絕:冬園即景
文/唐風
冬園即景透幽香,踏雪無痕賦幾章。
二度花開迎客賞 ,一支獨秀誘情郎。
臨江仙:茶鄉花海拾趣
文/唐風
石景櫻溪誰懂,荷塘月色迎仙,梯田花影蝶飛翩,釋懷楊子意,夢醒不知年。
動態懸天樹下,飛紅秋韻籬邊,觀光湖碧適修閑,林園爭相涌,有感一詩編。
七絕:四季花田
文/唐風
四季花田生感慨 ,東籬傲菊忍重埋。
穿梭遊客爭相涌 ,拍照留頻釋遠懷。
七絕:花海園門
文/唐風
彩石園門迎客至 ,茶鄉瑞氣誘賓來。
遨遊此地花田漫 ,指點江山笑我呆。
七絕:踏秋感懷
文/唐風
茶鄉即景釋人愁,花海怡情倩影留。
喜獲清風裝滿袖 ,歸來釀酒醉金秋。
羅順祥:共產黨員,老基層村黨支部書記,梅山詩社會員。
花海釆風:古風
文/羅順祥
一
琴奏伯牙遇子期,文聯詩組會知己。
才疏方寫笨心句,蟲子欣聞香墨奇。
二
櫻谷花開映晚霞,山間視野獨奇葩。
鶯聲婉轉依依戀,潔白無暇僅有她。
三
此時葉落競消容,來歲春歸又笑風。
滄海桑田誰忘我,唐詩漢墨物相同。
四
梅蕊含苞暫且羞,寒風侵染任天酬。
小陽綻放江山秀,花海茶鄉獨占頭。
五
時值深秋九月天,楊林詩組聚文賢。
釆風花海茶鄉地,個個歡心帶笑顏。
六
嶺上迎賓樹盛榮,山間梯級花成春。
形尤枝葉頻招手,意欲熱情邀請您。
七
觀看夏園綠葉叢,荷花映日滿塘紅。
賞心悅目怡然樂,人造方成鬼斧功。
八
花海茶鄉黃朗雲,運籌帷幄數精明。
荒山開墾三千畝,游覽休閑偉業興。
春夏秋冬景色美,東南西北眾人欽。
地靈人傑千年秀,月滿星輝萬載春。
九:浪淘沙
秋菊花金黃,遍地留香,風寒無畏競熬霜,精氣有神倒惹蝶,格外芬芳。
粉黛草尋常,灰色生長,蔥蔥鬱郁滿山崗,往返流連皆止步,別致風光。
十:對聯
楊林聚文賢,賦呤祖國輝煌句。
詩組連漢墨,描繪江山美麗圖。
羅若安簡介:
(草根詩人),由於從小酷愛文,一直堅持創作,可說是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朝成名天下知。2006年榮獲中華詩詞藝術全能獎;2010年榮獲共和國傑出貢獻人才獎;毛澤東誕辰120周年榮獲紅色經典藝術成就一等獎;首屆「炎黃杯」中華國學文化大賽榮獲國學成就金獎;世界教科組織聯合協會特評選為「世界藝術大使」。中華網路詩詞家會員,梅山詩社會員,現任梅山詩社楊林詩組顧問。
七律:多彩迎賓
文/羅若安
彩石交輝生瑞氣,向陽花木幾層嬌。
迎賓一笑千般韻,旅客三呼萬里朝。
聚散廣場欣地利,懸天大樹傲雲宵。
門樓倚水連山脈,生態停車擁鵲橋。
楊林詩組金秋釆風短歌行
文/羅若安
楊林詩組,沃土新生,梅山文化,學術淵深。
清雲組長,漫步詩林,唐風主編,韻海航行。
吉老金魁,德藝雙馨,羅老桂秋,才藝超群。
夕陽小草,欣遇知音,會員捧手,眾志成城。
踏秋花海,溢彩繽紛,愚公鳴志,偉業驚人。
茗香卉美,觸景生情,激發靈感,雅興豪吟。
高山流水,下里巴人,興觀群恕,敲韻求精。
書家潑墨,筆走龍騰,人文尉啟,振興楊林。
註:清雲:楊華良、唐風:楊建湘、小草:羅若安。
花海:春園
文/羅若安
櫻花似雪映驕陽,水塔凌雲氣宇昂。
石景假山是雅韻,桃花仙女舞霓裳。
杜鵑啼血相思久,瑞草爭芳戀意長。
綠浪和風春送暖,小橋溢彩好乘涼。
花海:夏園
文/羅若安
荷塘月色復驕陽,雙鼓朱亭音樂牆。
天籟高聲回盪遠,芝櫻伴奏韻柔長。
千梯綠茗凌雲志,半嶺紅楓傲日狂。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湖碧水賦詩章。
花海:秋園
文/羅若安
白龍昂首舞茶鄉,節水漂流設計良。
娛樂兒童鳴壯志,梨家少女換新裝。
向陽橘艷輝霞彩,沐雨桃馨映曙光。
游泳歡欣人涌躍,紫薇怒放鳥飛翔。
花海:冬園
文/羅若安
傲雪飛紅香滿苑,金芽紫鵲萬千行。
懸崖賓館驚天業,竹景涼亭鎮嶺樟。
漫舞佳人圍烈火,溫柔玫瑰約情郎。
花馨四季迎君放,水盪小船追夢狂。
詠梅
文/羅若安
傲雪紅妝艷,從容幾許香。
情貞春戀早,何苦好爭強。
詠蘭
文/羅若安
幽靜芳心悅,纏綿戀谷深。
情開年少女,試問為誰馨。
詠竹
文/羅若安
亮節虛心貴,蛇篂脫紫裳。
龍頭欣入土,鳳尾總朝陽。
詠菊
文/羅若安
霧潤黃花燦,霜凌瘦影鳴。
陶令鍾情種,詩人覓句評。
吉金魁:中學校長,退休教師,梅山詩社會員。一生執教36年,桃李滿天下,為教育事業做出了很突出的貢獻。退休後居住楊林「亦可小軒」。
偕老伴採茶
文/吉金魁
斜背竹簍霧中行,踏碎林間布穀聲。
老伴仍愛撲蝶舞,喜摘嶺上一片春。
臨江仙:獻給育花人
文/吉金魁
萬里山河如畫展,花叢忙煞園丁,朝鋤夕灌盼繁榮,終年無倦意,俯首苦耕耘。
汗灑春秋花錦綉,神州滿目清新,贊歌獻給育花人,清平長自樂,白發任繽紛。
五絕:詠梅
文/吉金魁
鐵骨熬冰雪,凌寒呼東風。
經年香且秀,陋室永春濃。
七絕
文/吉金魁
終身執教樂清平,瀝血嘔心已忘名。
喜看英才成輩出,拈詩一首向天吟。
喜迎國慶
文/吉金魁
九州溢喜氣,揮筆寫春秋。
情激笑聲朗,神怡祝語稠。
國強民亦富,徑曲景更幽。
放眼心潮湧,揚眉立浪頭。
喪偶後端午節有感
文/吉金魁
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小舍無言已獨身。
且讓情流傷瘦影,姑留老淚伴殘燈。
二
孤燈伴淚枕邊流,誰解心中無限愁。
雀躍童孫當有樂,粽香夢里憶同舟。
三
為謀生計奔前程,兒女離鄉萬里行。
難奈倚門常滯眼,愁添報點夜鍾鳴。
擬聯:
一僧一廟伴一佛
半昏半醒度半生
廖建國:中共黨員,老地方基層幹部,梅山詩社會員,喜歡看書,愛好:詩詞歌賦、音樂、民族樂器等。
花海釆風:古風
文/廖建國
一
古樹蔭涼下,琴歌茉莉花。
別的收益少,靜帶香回家。
二
園門久未開,遊客涌潮拜。
鐵網關不住,如花引蝶來。
結伴到荷塘,秋傷傘葉黃。
尚有餘光在,揮毫畫幾張。
賒詩:古風
文/廖建國
現今事務忙,詩賦不成章。
五首賒一章,年終倍還償。
西江月:觀花海感悟
今是茶鄉花海,昔為亂草毛樁,
謀求發展黨領航,舊貌改頭換像,
田變荷塘月色,土堆玉女雙房,
奇花異木柳溪旁,誰識人間天上。
再游安化楊林茶香花海
文/廖昭文
攜來三五子,策馬下楊林。
濤響一川白,草萌四野青。
春深耕與讀,腳硬路成形。
所幸偏隅地,人和盛世興。
五律:茶香花海
文/廖昭文
一隅開寶地,紅浪涌千丘。
嬌草隨風戲,清泉抱石游。
徑邊栽美樹,山腳蓋新樓。
花海茶香里,不思九寨溝。
秋寒偶感
文/廖昭文
青絲漸少不成容,露到寒涼眼到空。
人事空虛塵復土,江湖險惡雨兼風。
誰教夢短隨波逝,自覺詩難與古同。
玉漏聲聲年欲近,倚欄莫敢憶江東。
文/廖昭文
暫寄微身資水南,鈍才庸貌更何堪。
元知陋習豈千百,幸遇知交只二三。
褒貶也曾循對策,濁清怎奈嘆空談。
行囊檢點無長物,得見詩朋愈自慚。
春日攜內於安化楊林茶香花海野遊
文/廖昭文
閑來無別恙,攜內野荒中。
時沐清明雨,人迎盛世風。
茶香千嶺似,情趣幾家同?
此際花間卧,何妨萬念空。
昨夜無眠
文/廖昭文
月掛紗窗知夜晚,目圓仍對天花板。
臉皮尤有少年痕,世道已無金飯碗。
粗布難尋顯貴穿,良材只待青山管。
婦隨夫唱路同行,何懼腿酸聲又喘。
自嘲
文/廖昭文
元非化外身,恨未種靈根。
片月呼為玉,孤星幻作燈。
塵寰惟黑白,夢鏡亂晨昏。
難入官家眼,平生認此門。
友人去岳陽,臨別有贈:
文/廖昭文
懶問花余幾,和春下洞庭。
空山千樹碧,曲水一舟輕。
鍾響催詩夢,愁來負酒名。
自茲揮手去,靜待海潮生。
五律:國慶寄語嶺南師院師生
文/廖昭文
衣缽從容繼,曲吟魚水情。
山河藍底色,旗幟赤基因。
能做一方土,不為兩面人。
清泉流北去,直向海之濱。
五律:五一陪友人登安化雲台山
文/廖昭文
五一登高圃,山風暢我懷。
新篁初亮節,速客已成災。
石抱雲為服,峰含剪作裁。
仙家歸隱處?未必有人猜!
賀楊林詩組成立
文/羅桂秋
鶯飛草長浴朝陽,詩友歡聚在錦堂。
意洽情投多大志,老謙少讓好賢良。
思鄉山水出佳計,造福鄰居著詩章。
昀翰農業成就日,和諧村裡慶小康。
沁園春:游茶鄉花海
文/羅桂秋
悅目賞心,風光別致,花海茶鄉。眺群山環抱,翠凃峧嶺;溪流圍繞,水垁園庄,玻璃漂流,人工瀑布,恰似銀河亮四方。高石壁,且綿延數里,天造城牆。
匠心獨運名揚,建賓館掛懸崖脊樑。仰崖高百尺,名馳遠近;壁紅一色,譽滿瀟湘。水引源頭,池如明鏡,映出笑臉伴海棠。真愜意,願滿園春色,萬古留芳。
註:羅桂秋:退休老師,桃李滿天下,梅山詩社會員。
冠頂詩:茶鄉花海
文/羅介安
茶果飄香遊客醉,鄉愁美景戲人生。
花馨四季如詩畫,海闊天高任點評。
志攀九龍池
文/羅介安
夫妻攀上九龍池,撥草步行三小時。
九洞泉干龍失水,安化絕頂我吟詩。
游梅山文化園
文/羅介安
宮殿古香多壯麗,梅山文化更風騷。
五郎石像真雄偉,吊腳樓房倚鵲橋。
註:羅介安,退休幹部,喜歡自駕游,梅山詩社會員。
無題
文/歐陽剛岩
神廟山中迎客松,九龍飛瀑觀長虹。
伴著人類千般好,流落泉水入壇中。
二
度遇風雨走歷程,後繼男女順孝心。
山中只有千年樹,黃府也出百歲人。
期頤難免西天路,傷痛淚流落官廳。
夏季枯萎修來福,九天之靈保兒孫。
註:歐陽剛岩,個體工商戶,村幹部,喜歡書畫詩賦,梅山詩社會員。
楊華良簡歷:
1976年出生,男,用名:楊昀翰,筆名:清雲。湖南省安化縣東坪鎮大湖村人,職業學校畢業。
1997年成為五台山雜志社的特邀創作員;
2011至2014年在東莞開工廠,產品外銷奧大利亞;
2015年涉及建築工程業務(高鐵、高速公路、水利水電、房建、市政公路、亮化工程、綠化、土石方等),
2016年由朋友推薦加入吉林市東方文學社會員;
2018年受邀進入梅山詩社會員,中華詩歌會員,同年5月受評選為安化毛協會會長,9月受選為楊氏家族理事會常務。11月同朋友一起創立湖南省昀翰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
2019年梅山詩社楊林詩組成立,任楊林詩組組長。
題詩組釆風
文/清雲
茶香招墨客,花海競風流。
吟賦成佳韻,揮豪寫暮秋。
夏園感懷
文/清雲
夏園深處荷凋謝,恰似人心世故涼。
滿面激情依舊在,獨嘗孤寂笛聲揚。
題花海睡蓮
文/清雲
三萬叢林隨眷睞,一番激意任鄉評。
大凡諸色惟神喜,尊坐蓮台護眾生。
題花海:冬園
文/清雲
玫瑰冬嶺情初韻,步入花叢屬像隨。
千里姻緣長眷戀,一生守候百年痴。
冠頂詩:茶香花海
文/清雲
茶韻飄然金葉熟,香園嬌嫚慰情愁。
花開富貴迎詩客,海納百川梅逸游。
仲秋觀荷
文/清雲
漫步鄉間觀荷盪,文人墨客繪秋妝。
葉殘枝敗殊無盡,即興吟詩抒景長。
懸壁花園
文/清雲
四十八梯成絕壁,百花爭艷蝶蜂藏。
千家遊客留身影,振興鄉村美譽揚。
桃花谷
文/清雲
十里桃花求夙願,一生等待在心田。
鄉園風月曾無限,耕讀漁樵伴侶邊。
詠梅
文/清雲
舉目蒼穹馳蠟像,放看大地半枯黃。
枝頭新蕊迎風笑,萬里冰霜扮靚妝。
詠菊
文/清雲
十月金秋霜將至,眾花早已盡飄零。
山坡菊蕊含香放,惹得遊人幾許靈。
冠頂詩:楊林小學
文/羅建輝
楊歡柳悅滿園馨,林茂枝繁貴日新。
小樹攀高風雨歷,學成志遠煥青春。
註:羅建輝,基層村幹部,愛好書法詩賦,國家一級書法家,梅山詩社會員。
顧問:吉金魁 羅若安
組長:楊華良
主編:楊建湘
審稿:廖昭文
編委:羅若安 楊建湘 廖昭文 楊華良 吉金魁
㈡ 淺談古代女子的花鈿
花鈿是古代的一種裝飾品,古代女性將金、銀等製作成花的樣子並貼在臉上,讓自己看起來更加漂亮。以下是我整理的淺談古代女子的花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花鈿是我國古代女子面部妝容的一種特殊飾品,也是我國服飾、美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在諸多化妝品中,花鈿有著悠久歷史,又最為女性所喜愛。所謂花鈿,是古代女子貼在兩鬢、眉間或面頰上的一種花朵形的裝飾物,它的源頭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在唐朝發展到鼎盛,宋元時漸趨沒落。如今,在女人的臉上早已看不到花鈿的妝面,但有關花鈿的美好傳說仍然存在於我們的想像當中。
話歷史 秦始皇曾讓宮人貼花子
關於花鈿的起源,民間流行著許多傳說,有人說源於漢代,有人說源於六朝,也有人說源於唐代。曹麗芳介紹說,如果追溯我國女子在面部描繪或粘貼裝飾圖案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興起了,比如,長沙戰國楚墓出土的彩繪女俑的臉上,就點有呈梯形狀的三排圓點,河南信陽出土的楚墓彩繪木俑的眼皮之上也點有圓點,這應該是花鈿的雛形,所以花鈿的起源要遠遠早於民間所傳說的那樣,至少能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有文獻記載的花鈿出現在秦始皇時期。唐末馬縞《中華古今注》載:秦始皇好神仙,常令宮人梳仙髻,貼五色花子,畫為雲鳳虎飛升。 曹麗芳介紹說,貼五色花子指的就是粘貼花子面飾,花子即為後來的花鈿。漢承秦俗,並受楚文化的影響,花子應該相當流行。三國時開始流行 靨鈿,這種特定位置的妝飾一直到唐朝還很盛行,晚唐文學家段成式在《酉陽雜俎》中記載:近代妝尚靨,如射月,曰黃星靨。靨鈿之名,蓋自吳孫和誤傷鄧夫人頰,醫以白獺髓合膏,琥珀太多,痕不滅,有赤點,更益其妍以丹青點頰,此其始也。 南北朝時,南朝興起了梅花妝,這是一種形狀特別的花鈿。而北朝樂府民歌《木蘭詩》里寫到的對鏡貼花黃的花黃,也是當時流行的一種女子額飾,應該是花鈿的一個類型。這種妝飾又稱額黃、鵝黃、鴨黃、約黃等,方法是把金黃色的紙剪成各式裝飾圖樣貼於額頭,或在額間塗上黃色。除了《木蘭詩》外,南朝梁簡文帝蕭綱在《美女篇》里也有約黃能效月,裁金巧作星的描寫。
說發展 花鈿妝在元代淡出歷史
唐朝時,額黃依然流行,初唐盧照鄰就有片片行雲著蟬鬢,纖纖初月上鴨黃的詩句,晚唐的皮日休也有詩寫道:半垂金粉如何似,靜婉臨溪照額黃。 唐代已是花鈿使用的鼎盛時期,女子面部的妝飾有了多種顏色和形狀。五代十國的服飾承襲唐代並且有所發展,花鈿繼續盛行。曹麗芳介紹,成書於後蜀的《花間集》中,在描寫女子的日常生活和妝飾容貌時,有很多以花鈿寫意的詞句,如顧夐《荷葉杯》里寫道:小髻簇花鈿,腰如細柳臉如蓮。 甚至有女子把各種花鈿貼滿面頰,如歐陽炯《女冠子》詞里寫到的情形:薄妝桃臉,滿面縱橫花靨。 到了宋代,隨著崇尚淡雅之美風氣的興起,濃艷風格的花鈿逐漸失寵;至元代,花鈿終於淡出了女子的妝台。從此以後,唯有在一些傳世的書畫作品和考古發掘中,人們才能找到這種在古代曾經流行了一千年的時尚飾品的影蹤。
典故傳說
壽陽公主額上印下梅花
有關花鈿的起源有好幾個傳說,盡管產生的時間不同,與歷史事實也不相符,但傳說本身是美麗的,都反映了古代女子對於美的理解和追求,其中流傳最廣的是梅花妝的傳說。
據北宋初年所編撰的大型類書《太平御覽》記載,南朝宋武帝劉裕的女兒壽陽公主,在某一年的.正月初七仰卧於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樹被微風一吹,落下來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好粘在公主的額上,而且怎麼都揭不下來。於是,皇後就把公主留在自己身邊,觀察了好長時間。三天之後,梅花被清洗了下來,但公主額上卻留下了五個花瓣的印記。宮中女子見公主額上的梅花印非常美麗,都想效仿,於是就剪梅花貼於額頭,一種新的美容術從此誕生,當時被稱梅花妝。
這種梅花妝很快流傳到民間,成為民間女子、官宦小姐及歌伎舞女們爭相效仿的時尚妝容,一直到唐五代都非常流行,如五代前蜀時期詩人牛嶠在《紅薔薇》中寫道:若綴壽陽公主額,六宮爭肯學梅妝。 說的便是這個典故。至宋朝時,還在流行梅花妝,南宋汪藻舟行汴中,無意中看見了水中畫舫上的美人額妝,於是作《醉花魄》,在詞中他以陶醉的心情吟詠道: 小舟簾隙,佳人半露梅妝額,綠雲低映花如刻。恰似秋宵,一半銀蟾白。 曹麗芳感嘆說:我們可以想見,那印著梅妝的美麗容顏給詞人留下了多麼深刻的印象。
上官婉兒眉間被刺紅梅
花鈿在唐朝達到了它風行的鼎盛時期,唐代詩文里隨處可見它的芳蹤。大約是出於對本朝文化的極度情深,晚唐有一種傳說,認為花鈿起源於唐朝,而且與著名才女上官婉兒有關。
段成式在《酉陽雜俎》里有這樣一段記載:今婦人面飾用花子,起自上官昭容,所制以掩黥跡。 上官昭容即上官婉兒。段成式之子(或其侄)段公路在《北戶錄》里敘述得比較詳細:天後每對宰臣,令昭容卧於案裙下,記所奏事。一日宰相對事,昭容竊窺,上覺。退朝,怒甚,取甲刀札於面上,不許拔。昭容遽為乞拔刀子詩。後為花子,以掩痕也。 曹麗芳介紹,他們的記載後來在民間演變成了一個首尾完整的故事。
有一次,武則天粉碎了一起宮廷政變,不料在策劃政變的人員名單中,竟有她最重用的上官婉兒!武則天大怒,令將婉兒黥面,她喝道:昔日你祖父(上官儀)有罪被誅,我念你才華出眾,才重用你為御前女官。不料你恩將仇報,竟欲謀殺我。真是氣死我了! 婉兒聽了坦然一笑,道:陛下可曾記得奴婢三次擋駕之事嗎? 武則天細想一下,是有幾次傳旨到御花園擺宴,臨起駕都被婉兒勸回宮的事情,便點頭說確有此事。上官婉兒道:陛下可知那御花園中,已經危機四伏?若不是我表面參與謀反,和他們攪和在一起,如何暗中保護您呀? 武則天似有所悟,點頭稱是。但皇帝是金口玉言,黥刑還是要執行的。不過,行刑時改用硃砂點額,僅刺了紅梅花一朵。上官婉兒本來就面容姣好,恰在眉間刺上一朵小巧玲瓏的紅梅花,猶如二龍戲珠,又好似印度美女,煞是好看。以致於後來宮中的年輕女子紛紛效仿,都在額頭配以花鈿,一個個顯得更加楚楚動人。
花鈿用以掩飾面部瑕疵
花鈿還載入了唐代的志怪傳奇中,成為表達作品思想的一種道具。李復言著有《續玄怪錄》一書,書中記述了這樣一件事情:有一名叫韋固的男子,因不相信月老的婚姻命定說,就派人去刺殺那個所謂命中註定的年僅三歲的妻子,但刺客的匕首刺偏了,只刺中了女孩的眉心。後來,那小女孩長到十七歲的時候,機緣湊巧,果真嫁給了韋固做妻子,不過,她眉心總是貼著一片花鈿,從不脫去。韋固問其原因,她便講述了三歲時的經歷,韋固大驚,頓時想起月老的婚姻命定說,明白自己還是沒有逃脫命運的安排。
李復言在描寫韋固妻時,說她眉間常貼一鈿花,雖沐浴、閑處,未嘗暫去。說的是韋固妻為了掩飾被刺傷的疤痕,連洗澡和非正式場合也從不將花鈿摘下來。曹麗芳說: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花鈿的作用除了裝飾外,在唐朝民間,在那些聰明女孩子的巧妙妝飾之下,它還可以成為一種對面部不完美的修飾。同上官婉兒一樣,這種以貼花鈿來掩飾面上疤痕的妝飾,真可謂古代女性化腐朽為神奇的偉大創舉。
詩人話花鈿
對唐代文學頗有研究的曹麗芳老師發現,花鈿曾是唐代女子的心愛之物,它緊貼女子肌膚,如同閨中密友般伴隨和見證了她們的情感與生活。相應地,花鈿意象也頻繁出現在文學作品裡,唐代詩歌中,可以說隨處閃耀著花鈿那迷人的光輝。在詩人的筆下,它也被賦予了或富貴或貧窮的出身、或歡樂或哀傷的情感、或順暢或坎坷的命運、或溫婉或潑辣的性格。走進唐詩的意境里,去追尋那一枚枚富於深情和巧思的花鈿的倩影,我們彷彿穿越了時空,進入了唐代女子們所精心營構的那個情意款款的絢麗世界。
花鈿為詩中女子平添嬌媚
當詩中的女子心情愉快的時候,一枚精緻小巧的花鈿會更增加她的嬌媚明秀。詩人李端筆下的女子是:楊柳入樓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鈿。 (《贈郭駙馬》)意為:她在花鈿的妝飾下是那樣的美艷,以至於連水中的芙蓉都會嫉妒。章孝標則在《柘枝》詩中描寫了一位風姿綽約的舞姬形象:柘枝初出鼓聲招,花鈿羅衫聳細腰。移步錦靴空綽約,迎風綉帽動飄搖。 這位舞姬身著羅衫,面點花鈿,腳踏錦靴,細腰款擺,在歡快的鼓聲中碎步輕移而出,跳著一曲柘枝舞,頭上那錦綉成團的帽子隨風搖動,尤顯得她風姿飄逸。
花鈿的作用不僅僅是妝飾,它還可以為生活增添幾許情趣。盧綸《古艷詩》中寫道:殘妝色淺髻鬟開,笑映珠簾覷客來。推醉惟知弄花鈿,潘郎不敢使人催。 這位神態慵懶嬌憨的絕色歌女,憑借著手中擺弄的一枚小小花鈿,為她在香艷氣質之外,平添了幾分狡黠的情趣。
貴妃殞命花鈿散落無人收
當詩中女子惆悵失意時,陪伴她的花鈿也和她一起默默承受著不易言傳的寂寞哀傷。溫庭筠在《彈箏人》中寫道:鈿蟬金雁今零落,一曲伊州淚萬行。 該詩用描敘的筆法哀嘆一位彈箏藝人的遭遇。詩人巧妙地以物喻人,借花鈿、箏柱的黯然頹敗,暗示絕代藝人的飄零凄涼。唯其老境悲涼,故而格外眷戀昔日的盛榮,一旦舊曲重彈,即勾起滿腹的愁緒怨意,不禁淚下滂沱。
借花鈿來傳達女子命運的悲涼,最動人心魄的當屬白居易的《長恨歌》: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被當作紅顏禍水的楊貴妃被迫賜死在馬嵬坡下。死時,她面上所貼的花鈿、頭上所戴的金釵散落了一地,死後也沒有人為她收起。而那曾經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唐玄宗,此時眼看著心愛的人就這樣死去,卻救她不得,只能掩面而泣,步步回頭。只此一句花鈿委地無人收便道盡了楊貴妃死時的無比慘烈與死後的無盡凄涼。
白居易借花鈿表淡泊心跡
唐詩中,作為意象的花鈿,有時候表達的不是真正的女子情狀,而是作者的一種生活情態或雅趣情懷。如白居易《東都冬日會諸同年宴鄭家林亭得先字》中寫道:盛世陪上第,暇日會群賢賓階紛組佩,妓席儼花鈿。 詩中飾有花鈿的爭芬斗艷的歌妓並不是作者刻意要描寫的對象,她們只是作為文人墨客閑暇生活的一種點綴而存在,詩人要傳達的是他們對這種愜意生活的享受心情。與白居易有同感的還有杜牧,他在《早春贈軍事薛判官》詩中寫道:弦管開雙調,花鈿坐兩行。唯君莫惜醉,認取少年場。 這里用花鈿作為彈弦奏樂的女子的代稱,描繪出一幅把酒高歌的場景,勸那位薛判官要珍惜可以盡情享樂的時光。然而,一味地飲酒作樂,不免令人空虛厭倦,白居易在《酒筵上答張居士》詩中,就借花鈿意象表達了對生活的反思和感慨,弦管聲非實,花鈿色是空。何人知此義?唯有凈名翁。 花鈿美色、絲竹美音,都不過是過眼煙雲罷了,可有誰能真正知道這個道理呢?或許只有那些早就看透了人生本質,拋棄了功名利祿的人吧。白居易在此表達的是想要遠離世俗、淡泊名利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