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花卉史

花卉史

發布時間: 2024-04-09 17:54:58

A. 先秦及漢時期有關花卉部分的著作及詩文主要內容名冊作者年代有哪些

中國花卉文化的歷史大抄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先秦——中國花卉文化的始發期。河南廟底溝橋石器時代陶器上出現的五瓣花朵紋飾,《詩經》中的花卉信息以及《楚辭》「香草美人」的系統話語,反映出我國先民對植物花朵的關注和喜愛,展示了我國花卉觀賞文化源頭的綿遠與活潑。
但這一時期對花卉的觀賞尚屬自發的、分散的,甚至是偶然的,遠未進入普通自覺的階段。遠古先民以狩獵生活為主,舞蹈模仿動物,各類紋飾多以動物為題材,很少顧及植物。商周時期,人們更多關注的是植物的實用價值,《莊子》說「杜可食」,《離騒》言「餐秋菊」,《詩經》詠「參差荇菜,在若采之」,都是著眼於食用。對植物長勢旺盛之美的特別青睞,是《詩經》中的普遍現象,這透露出一種物質利益的審美心態。《楚辭》常說到「蘭」,也是佩蘭、澤蘭之類葯用、香用植物。這是一個植物實用意義仍占絕對地位的時期,可稱其為花卉植物的「物質實用時代」。

B. 牡丹的催花是怎樣發展的

在我國,牡丹春節催花歷史悠久。據史籍記載,牡丹的觀賞栽培史大約為1500餘年,此後大約300年,就出現了用土窯催出的牡丹花。自牡丹春節催花出現之日起,冬日盛開的牡丹花就為人們所喜愛。

1.牡丹春節催花始於唐,成熟於宋:牡丹春節催花源於我國,最早的記載見於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一書,其中有:「常有不時之花,然皆藏土窯中,四周以火逼之,故隆冬時即有牡丹花。」所以,可以認為牡丹春節催花始於唐代,距今約有1200多年的歷史,可謂是世界上最早的花卉促成栽培技術之一。到了北宋,牡丹春節催花技術已較完善,宋人周密在所著《齊東野語》中寫道:「馬塍(在今浙江杭州)藝花如藝粟,槖駞之技名天下。非時之品,真足以侔造化,通仙靈。凡花之早放名曰堂花,其法:以紙飾密室,鑿地作坎,緶竹置花其上,糞土以牛溲硫磺,盡培溉之法。然後置沸湯於坎中,少候湯氣熏蒸,則扇之以微風,盎然勝春融淑之氣,經宿則花放矣。」「此雖揠而助長,然必適其寒溫之性,而後能盡其妙耳。」可見,牡丹春節催花技術在宋代時已初步成熟。

2.明、清及民國時的催花牡丹:唐、宋之後以明、清兩代最盛,北京草橋和山東曹州(今菏澤)最有名。明《帝京景物略》(1635年)載:右安門外南十里草橋,「惟冬花支盡三季之種,坯土窯藏之,蘊火炕晅之,十月中旬,牡丹已進御矣!」《燕京歲時記》載:「京師臘月即賣牡丹。」余鵬年在《曹州牡丹譜附則》中記載:「今曹州花,可以火烘開者三種:曰胡氏紅、曰何白、曰紫衣冠群。」明末清初西湖花隱翁陳淏子在所著《花鏡》一書中,在熏花一部分,仍引用宋代周密的話,故知,清代的牡丹熏花,仍襲用唐宋之法,主要是提高溫度與濕度,注重施肥與通風等。

明清以來,牡丹栽培中心移至山東曹州,曹州花農每年將牡丹苗運往廣州,利用當地的溫暖條件露天催花,至春節前夕開花出售。因為廣州人有個習俗,每逢春節,家家總要擺上幾盆花,而曹州牡丹被奉為上品,象徵著富貴吉祥、平安如意。所以,至廣州催花賣牡丹成為曹州花農的生財之道,在曹州當地稱為「下廣」(第一次「下廣」的時間和人物已無從考證)。花農下廣最早全是水路,由黃河出渤海,經黃海、東海、南海至廣州。後來有了火車,就水陸兼行,由黃河至濟南搭火車,南至上海,再從上海坐輪船至廣州。路上的艱難困苦,是可以想見的。起初,牡丹外運根部帶著土坨子,後來經驗多了,不帶土照常開花。這樣,減少了外運的勞動強度,擴大了銷售量。最盛時,在廣州催花達5萬盆之多。以趙樓為中心,西至劉庄,東至孔樓,南至岳樓,北至黃罡,方圓數千米,每年秋後許多人都下廣催花。翌年春,花農們帶著從廣州賣得的錢財,「厚值以歸」。

進入民國以後,牡丹下廣催花一度仍持興盛態勢。民國初期,每年下廣催花的植株數量達7萬至8萬株。然而好景不長,隨著自然災害的加劇與社會局勢的動盪,催花牡丹也隨之衰落。

3.20世紀70年代後牡丹春節催花的發展: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無論是下廣催花還是牡丹溫室催花,都近於停滯。偶有出現,數量也極少,質量也較差。70年代後,隨著國家形勢的好轉,牡丹春節催花逐漸發展起來,並呈迅猛發展態勢。

C. 花卉發展歷史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發達的文明古國,也是世界上人工栽培花卉最早的國家。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氣候適宜、土壤肥沃。在這美麗土地上,生長著各種各樣的植物,素有「植物王國」之稱。我國人民勤勞智慧、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在長期的生產實踐和社會活動中,對花卉的栽培管理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培育了許多優良的花卉品種。其中一些名貴的品種,早就馳名中外。在我國,花卉究竟在何時開始由人工栽培,一時還難於;考證清楚。但是可以肯定,遠在文字出現之前,就已經有了植物的種植。而花卉植物從野生逐漸變為人工培植,最早大概是出於食用和醫療的需要。因此,歷史上早有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在歷代醫書中記載的葯用植物,有不少就是現在裁培的花卉。


把花卉作為觀賞植物,我國也有幾千年的歷史。據記載,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紀的殷商時代,就已開始了;「林木之留」的營造。到了以後各朝代,更是大規模地修建王苑、園林,收集奇花異草,擴充自然景色,從而在客觀上,把園林建築及花卉栽培的藝術不斷推向新的高潮。在我國古老的《詩經》、《山海經》、《尚書》等名著中,對花卉就已有了生動的描述。據《西京雜記》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漢代,梅花品種就有幾十種之多。到了唐代,詩文中就有了「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的描寫。說明當時就已經有了花市,有了以花謀生的人。


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花卉和人們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宋朝蘇東坡有過這樣的名句:「花落花開不間斷,春去秋來不相關」;明時鄭板橋也寫道:「春蘭去了夏蘭開,幾回拔去幾回栽」。說明當時人們栽花已很普遍。同時,種花謀生的人也越來越多。據清朝詩人屈大鈞《廣東新語》中記載,當時僅廣東一帶,就已有相當數量的花農。即所謂「珠浦之人,以珠為飯;花田之人,以花作衣」。在道光年間,黃子高在一首詩中寫道:「悔不庄頭村內住,一生衣食素馨花」。說明當時一個花農的收入,竟高於其他的農戶。


在唐宋期間,花卉栽培技術也已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當時已經有了栽培花的專著,對花卉植物的生態、習性、土壤等,都作了詳細的研究。我國宋朝的著作中曾有「近時都下菊花至多,人皆以他草接成」的記載。可見,在近一千年以i前,我國人民就已掌握了植物的生育規律,並用人工嫁接的方法來促進花卉的形態變異。我們的祖先在這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不能不引起我們的自豪。自古以來,人們和花就有著密切的關系,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它在人們的精神文化及物質生活中,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讓我們翻開歷史的畫卷,瀏覽那浩如煙海的文化藝術寶庫,從唐詩宋詞,到元曲名畫,以花為題者不計其數。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寫花、畫畫、詠花、種花,花成為文人筆下最廣泛的題材。人們給花寄以最深刻的寓意,用花來描繪人間的悲歡離合,以花來抒發內心的情感。我國著名女詩人李清照「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等名句曾贏得了不少後世人的同情淚;陸游的「驛外斷橋邊,寂莫開無主。冷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也刻畫了窮生潦倒、懷才不遇的形象,發泄了他對當時腐敗政治的憤滋。


陶潛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表現了作者不畏權貴、不入俗流的高尚情操。我國古代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更是以「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豪邁詩句,表現了對腐朽封建王朝的蔑視,並激發廣大群眾推翻反動統治,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熱情。這種種比喻,生動而貼切、自然而形象、深刻而含蓄,使人既憐惜花,又同情人,而如果用其他任何形式的東西來比喻,恐怕都難以達到如此感人的藝術效果。

歷史上不少有骨氣的畫家,也曾借花來表達自己的抱負和思想感情。相傳宋朝畫家鄭思肖,擅長畫蘭,也很有名氣。後來南宋滅亡了,元朝統治者慕其名氣,要他畫蘭,被他斷然拒絕。後來,他所畫的蘭花都是露出蘭根的。原先別人不解其意,以後才領會到他的用心,這是對亡國的憤慨。國土尚無,蘭根豈能著地?!畫家用花來表達自己的愛國主義思想,受到後人的敬仰。


鮮花敘情,也常常是現代人們用以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方式。在丙辰年的清明節,人們用鮮花來悼念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在那詩海、花山、淚雨、人流的廣場,其中有一束鮮花下,曾寫著這樣的一段詩句:「花兒雖小自家栽,清明時節含淚來;一束鮮花全家心,總理在人民心中活萬代。」鮮花一束,廖廖幾語,道出了人民發自內心的深切懷念。可見,長期以來,花卉在人們生活中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其作用遠遠超越葯用和欣賞的范圍。它不僅是我國重要的生物資源之一,而且也是祖先留給我們豐富的精神文化遺產。

D. 我國古代花卉園藝起源於什麼時候

花卉泛指一切可供觀賞的植物。包括它的花、果、葉、莖、根等。通常以花朵為主要觀賞對象。從一般意義上講,花卉也是代表一切草木之花。

我國古代花卉園藝起源很早,先秦時期已經出現了具有觀賞價值的人工園林。我國的花卉資源豐富,經過長時間的引種和國內外交流,積累了很多花卉園藝經驗。

我國的獨立的花卉園藝是從混合的園囿中分化出來的。殷商甲骨文中已有「園」、「圃」、「囿」等字。商周時期的園圃是栽培果蔬的場所,所栽果木如梅、桃等也兼有很好的觀賞價值。當時的囿和苑都是人工圈定的園林,有垣稱囿,無垣為苑。

漢代,漢武帝利用舊時秦的上林苑,加以增廣,「周袤數百里」,南北各方競獻名果異樹,移植其中,多達2000餘種,有名稱記載的約100種,建成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規模的植物園,在我國花卉栽培史上有較大影響。

漢代已經有了盆栽花技術。考古工作者從河北望都一號東漢墓中發現墓室內壁有盆栽花的壁畫,表明盆栽花至遲在東漢時已流行。

從花卉本身的演變看,許多花卉原先本是食用、葯用的植物,人們喜愛其花朵,遂逐漸轉變成專供觀賞的花卉。或者食用、葯用兼顧,如白菊花、芍葯、荷花等。但是,更多的是發展成為專門的觀賞花卉,如我國獨特的牡丹、蘭花、菊、臘梅、月季、茶花等,它們是花卉的主流。

E. 菊花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主要分成哪幾個階段

根據經典的記載,中國栽培菊花歷史已有3000多年。最早的記載見之於《周官》、《埠雅》。《禮記·月令篇》:「季秋之月,鞠有黃華」,說明菊花是秋月開花,當時都是野生種,花是黃色的。從周朝至春秋戰國時代的《詩經》和屈原的《離騷》中都有菊花的記載。《離騷》有「朝飲木蘭之墮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說明菊花與中華民族的文化,早就結下不解之緣,在秦朝的首都咸陽,曾出現過菊花展銷的盛大市場,可見當時栽培菊花之盛了。
漢朝《神農本草經》記載:「菊花久服能輕身延年」。《西京雜記》:「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米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當時帝宮後妃皆稱之為「長壽酒」,把它當作滋補葯品,相互饋贈。這種習俗一直流行到三國時代。「蜀人多種菊,以苗可入萊,花可入葯,園圃悉植之,郊野火采野菊供葯肆」。從這些記載看來,中國栽培菊花最初是以食用和葯用為目的的。
晉朝陶淵明(355-417年)愛菊成癖,曾廣為為流傳。他寫過不少詠菊詩句,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秋菊有佳色,更露攝其英」等名句,至今仍燴炙人口。當時上大夫慕其高風亮節,亦多種菊自賞,並誇贊菊花是「芳熏百草,色艷群英」。
南北朝的陶弘景(452-536年)將菊花分為「真菊」和「苦薏」兩種。莖紫、氣香而味甘,葉可作羹食者為真菊;青紫而大,作蒿艾氣,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這對菊花的認識又進了一步。
唐朝(618-907年)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栽培技術也進一步提高,採用嫁接法繁殖菊花;並且出現了紫色和白色的品種。如李商隱詩:「暗暗淡淡紫,融融冶治黃」。白居易詩:「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等就是明證。這時,菊花從中國傳到日本,得到日本人民的贊賞。之後他們將菊花與日本若干野菊進行雜交,而形成了日本栽培菊系統。
宋朝栽培菊花更盛,隨著培養及選擇技術的提高,菊花品種也大量增加,這是從葯用而轉為園林觀賞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間的菊譜,對所栽的品種即以花色歸類,並對花形也有較詳細的記載。劉蒙的《菊譜》(1104年)是最早記載觀賞菊花的一本專著,記有菊花品種26個。范成大菊譜(1018)記載有35個品種,其中的「合蟬」、「紅二色」是管瓣出現的最早記載。其後,花色又出現了綠色的「綠芙蓉」和黑色的「墨菊」。在栽培上對菊花的整形摘心、養護管理和利用種子繁殖獲得新品種等都有了進一步的經驗。《致富廣集五記》記載:「臨安園子,每至重九,各出奇花比勝,謂之開菊會」。《杭州府志》中記載:「臨安有花市,菊花時制為花塔」。可見南宋時的首都臨安有了花市、花會。流傳至今的菊花會是在南宋時杭州開始的。宋未史鑄的《百菊集譜》記載有131個菊花品種。
明朝栽菊技術又進一步提高,菊花品種又有所增加,菊譜也多了起來。如黃省曾、馬伯州、周履臣、高濂、樂休園等人都著,有《菊話》。在黃省曾的《菊譜》中記載了220個菊花品種。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580年)和王象晉的《群芳譜》(1630年)對菊花都有較多記載。《群芳譜》對菊花品種作了綜合性研究,記有黃色92個品種,白色73個品種,紫色32個品種,紅色35個品種,粉紅22個品種,異品17個品種,共6類、271個品種;至少有16種花型。
清朝的菊花專著更多,有陳昊子《花鏡》、劉灝《廣群芳譜》、許兆熊《東籬中正》、陸延燦《藝菊志》、閩延楷《養菊法》、徐京《藝菊簡易》、顏祿《藝菊須知》、計楠《菊說》、陳謀善《藝菊瑣言》、吳儀一《徐園秋花譜》等等。《花鏡》一書記載當時菊花有黃色的54種,白色的32種,紅色的41種,紫色27種,共計154個品種。計楠的《菊說》載有菊花品種233個,其中新培育的品種有100多個,並提出了菊花育種的方法。清朝菊花品種日益增多,在乾隆年間還有人向清帝獻各色奇菊,乾隆曾召集當時花卉畫家鄒一注進宮作畫,並裝訂成冊。在文人中畫菊題詩,也蔚然成風。中國菊花傳入歐洲,約在明未清初開始,1688年荷蘭商人從中國引種菊花到歐洲栽培,1689年荷蘭作家白里尼曾有《偉大的東方名花——菊花》一書。18世紀中葉,法國路易·比爾塔又將中國的大花菊花品種帶到法國。19世紀英國植物學家福窮(Fortune)曾先後在中國浙江省舟山群島和日本引入菊種,並進行雜交育種,而形成英國菊花各色類型。不久,又由英國傳至美國。從此,這一名花遍植於世界各地。中國的栽培菊花也就成為今天西洋菊花的重要親本。
民國以來,菊花品種大批失散,已無正式文獻可查。解放後,隨著園藝事業的發展,菊花也經歷了曲折歷程而日益發展壯大。菊花的栽培歷史,是中國花卉園藝發展的一部分。近年來,在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高栽培技術,採用雜交育種、輻射誘變、組織培養等新技術,不僅提高了菊花的生產質量,並使品種數量劇增,據不完全統計已經達7000個品種以上。大立菊一株可開花5000朵以上,案頭菊、盆景菊的發展。

F. 牡丹花歷史故事

一、牡丹花的歷史

中華民族是一個愛花的民族。

我們的古代祖先愛花、護花、種花的歷史,幾乎和他們生息繁衍、發展壯大的歷史一樣深厚、悠久。先民們用心血和汗水澆灌的牡丹,是我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原始牡丹群落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

在我國最古老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把牡丹贈給戀人表達愛情的描述。我國人工栽培牡丹有文字記載的歷史,約開始於公元五世紀的南北朝時代,距現在已有1400多年。

牡丹花朵碩大豐滿,鮮艷奪目,品種繁多,芳香濃郁,自古以來,被公認是「花中之王」,雄居於群芳之首。 歷史上武則天貶牡丹的傳說,故事是虛構的,不過武則天寫牡丹詩是真的,這首詩題為《臘月宣詔幸上苑》,此詩收錄在《全唐詩》中,。

但這首詩寫於公元691年,是武則天當上皇帝的第二年,當時她不是在長安久住,而是住在洛陽,不可能把牡丹從長安貶到洛陽。 歷史記載武則天非常喜歡牡丹,史書《牡丹賦》中記載「天後之鄉,西河也,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異,天後上苑只有缺,因命人移栽焉。」

唐朝真正把洛陽牡丹栽培的是李隆基(唐玄宗)。到武則天時洛陽牡丹開始興盛,因為隋代有牡丹,因隋末戰亂已經將牡丹毀之殆盡,唐朝初年政治中心在長安,武則天建周稱帝後並建都洛陽,牡丹進一步的興盛,所以武則天燒牡丹也是不可能的。

唐代,洛陽的宮廷寺院、富豪宅第和民間,栽培、觀賞牡丹已十分普遍。洛陽人愛花,家家移植牡丹也是牡丹繁盛的原因,這也是洛陽以盛產名貴牡丹的原因。

白居易在《買花》這首詩中,生動地描繪了當時洛陽人對牡丹的狂熱迷戀:「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家家習為俗,人人迷不悟。」

到了北宋年間,洛陽種植牡丹規模空前,栽培技術也更加系統完善,出現了許多名貴品種,我們今天看到的華麗高貴的「姚黃」、豐滿鮮艷的「魏紫」、燦若朝霞的「洛陽紅」、冰清玉潔的「玉千葉」等等,都是八百多年前就培育成功的牡丹名品。 宋代的文人墨客還撰寫了一批有關牡丹的重要理論專著,如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洛陽花木記》、張響的《牡丹花譜》、李格非的《洛陽名園記》等等。

這些著作詳細論述了洛陽牡丹的歷史淵源、栽培技術、名貴品種和牡丹園圃興盛以及世人欣賞牡丹留連忘返的情景。所以史書記載「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

1959年秋天,周恩來總理視察洛陽時說:「牡丹是我國的國花,她雍容華貴,富麗堂皇,是我們中華民族興旺發達、美好幸福的象徵。」 周總理的話確立了牡丹在華夏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開辟了牡丹發展史的新紀元。

洛陽人民遵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迅速擴大牡丹種植面積,新建洛陽牡丹園、洛陽牡丹宮和千畝牡丹基因庫,並在王城公園、牡丹公園、西苑、南關花園等處開辟了牡丹觀賞區。每年3月底4月初春風浩盪、牡丹花開的時候,洛陽城數十里長街萬人空巷,看花人摩肩接踵,笑語歡歌陣陣。

萬紫千紅的花光、如醉如痴的人流,匯成歡樂的海洋,使古城春色更添詩情畫意。洛陽牡丹的栽培技術也是越來越先進,外地人不論什麼季節來洛陽都可以欣賞到牡丹花芳姿。

洛陽牡丹的栽培技術也使中國牡丹人工培植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中國的牡丹蜚聲世界,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還以中國牡丹的人工栽培創造新品種為例,作為「自然選擇與人工選擇學說」的論證材料。

世界各國人民也非常珍愛牡丹,在八世紀,中國牡丹傳入日本,1330年傳入法國,1656年傳入荷蘭,1820年進入美國,至今已有20多個國家栽培中國牡丹。牡丹與中國文化密不可分。

【牡丹賦】曰:「其品種繁多,其花色奇麗。或於山坡堤上,或於自家園中,或於栗棣坊里;洛陽牡丹,天香獨步,國色無雙;冠以萬花之首,堪稱百花之爛則王;馳名於四海,螞臘享譽於中外。」

今天洛陽已經成功的舉辦了26屆牡丹花會.牡丹花帶來的經濟效益逐年遞增.洛陽的牡丹也是與中外交流的紐帶,也是促進經濟發展的橋梁.。

二、牡丹的傳說故事39字

牡丹傳說 是河南洛陽的漢族民間傳說之一。

自從洛陽牡丹馳名全國以後,有關的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和趣聞也相繼現。申報的遺產類別屬民間文學。

牡丹,又名「焦骨牡丹」,這個名字的由來與武則天有關。唐時,一個冰封大地的寒冷天氣,武則天到後苑遊玩,只見天寒地凍,悶歷滑百花雕謝,萬物蕭條,心裡十分懊惱:若一夜之間,百花齊放,該多好,以我堂堂武則天之威,想那百花豈敢違旨想到這,她面對百花下詔令道:「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催」。

武則天詔令一出,百花仙子驚慌失措,聚集一堂商量對策。有的說:「這寒冬臘月要我們開花,不合時令,怎辦到?有的說:「武後的聖旨怎麼違背呢?不然,一定會落個悲慘的下場;」眾花仙默然,她們都目睹過武則天「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種種行為,怎麼辦呢?第二天,一場大雪紛紛揚揚從天而降,盡管狂風呼嘯,滴水成冰,但眾花仙還是不敢違命。

只見後苑中,五顏六色的花朵真的頂風冒雪,綻開了花蕊。武則天目睹此情此景,高興極了,突然,一片荒涼的花圃映入眼簾,武則天的臉一下子沉了下來「這是什麼花?怎敢違背朕的聖旨?」大家一看,原來全是牡丹花。

武則天聞聽大怒:「馬上把這些膽大包天的牡丹逐出京城,貶到洛陽去:」誰知,這些牡丹到洛陽,隨便埋入土中,馬上就長出綠葉,開出花朵嬌艷無比。武則天聞訊,氣急敗壞,派人即刻趕赴洛陽,要一把將牡丹花全部燒死。

無情的大火映紅了天空,棵棵牡丹在大火中痛苦地掙扎, *** ,然而,人們卻驚奇發現,牡丹雖枝幹已焦黑,但那盛開的花朵卻更加奪目。牡丹花就這樣獲得了「焦骨牡丹」的稱號,牡丹仙子也以其凜然正氣,被眾花仙擁戴為「百花之王」。

從此以後,牡丹就在洛陽生根開花,名甲天下。徐書信詩《牡丹傳說》:「逐出西京貶洛陽,心高麗質壓群芳。

鏟根焦骨荒唐事,引惹詩人說武皇。

三、中國十大名花牡丹的歷史故事

一年臘月天,武則天同太平公主在暖閣飲酒賞雪,忽覺陣陣清香撲鼻,原來梅花開了。武則天高興,吩咐到群芳圃、上林苑賞花。可到群芳圃,除臘梅、水仙、天竺、迎春之外,盡是一派枯枝,要去上林苑,卻有小太監奏知,與群芳圃相同。於是武則天寫下一首絕句:明朝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寫畢讓太監拿去上林苑張掛以報知花神。次晨,果然兩處百花齊放。武則天大喜,並一一賞花。武則天素愛牡丹,平日尤加愛護,今日惟獨牡丹無花。武則天大怒,遂吩咐將牡丹連根拔起,即刻燒毀,又下旨將4000株牡丹貶去洛陽。自此,天下牡丹惟洛陽最盛。

四、牡丹花的歷史

1、牡丹原產於中國的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諸省山間或丘嶺中,人們發現了它的葯用價值和觀賞價值,而變野生為家養。

2、牡丹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則始於南北朝。

3、隋代,牡丹的栽培數量和范圍開始逐漸擴大,當時的皇家園林和達官顯貴的花園中已開始引種栽培牡丹,並初步形成集中觀賞的場面。

4、唐朝時,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唐都長安的牡丹在引種洛陽牡丹的基礎上,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當時已出現了種植牡丹的花師。

5、作為唐代東京的洛陽,從初唐到五代十國的後唐,牡丹種植業都在不斷的發展,其規模不亞於西京長安。

6、宋代,牡丹栽培中心由長安移至洛陽,栽培技術更加系統、完善,對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現了一批理論專著。這其中有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等等。

7、北宋時,洛陽牡丹的規模是空前的。當時洛陽人不單愛花,種花,更善於培育新品種,牡丹「不接則不佳「,他們用嫁接方法固定芽變及優良品種,這就是北宋時最突出的貢獻。

8、清代熏花已十分普及。

9、1949年共和國成立後,牡丹種植業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尤其在改革開放以來,各地牡丹的栽培數量不斷增加,栽培技術水平逐年提高。洛陽、菏澤等地先後成立了牡丹專業的科研機構——牡丹研究所。

(6)花卉史擴展閱讀:

牡丹花形態特徵:

牡丹是落葉灌木。莖高達2米;分枝短而粗。葉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偶爾近枝頂的葉為3小葉;頂生小葉寬卵形,長7-8厘米,寬5.5-7厘米,3裂至中部,裂片不裂或2-3淺裂,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淡綠色,有時具白粉,沿葉脈疏生短柔毛或近無毛,小葉柄長1.2-3厘米。

側生小葉狹卵形或長圓狀卵形,長4.5-6.5厘米,寬2.5-4厘米,不等2裂至3淺裂或不裂,近無柄;葉柄長5-11厘米,和葉軸均無毛。

花單生枝頂,直徑10-17厘米;花梗長4-6厘米;苞片5,長橢圓形,大小不等;萼片5,綠色,寬卵形,大小不等;花瓣5,或為重瓣,玫瑰色、紅紫色、粉紅色至白色,通常變異很大,倒卵形,長5-8厘米,寬4.2-6厘米。

頂端呈不規則的波狀;雄蕊長1-1.7厘米,花絲紫紅色、粉紅色,上部白色,長約1.3厘米,花葯長圓形,長4毫米;花盤革質,杯狀,紫紅色,頂端有數個銳齒或裂片,完全包住心皮,在心皮成熟時開裂;心皮5,稀更多,密生柔毛。蓇葖長圓形,密生黃褐色硬毛。花期5月;果期6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牡丹花

五、中國十大名花牡丹的歷史故事

一年臘月天,武則天同太平公主在暖閣飲酒賞雪,忽覺陣陣清香撲鼻,原來梅花開了。

武則天高興,吩咐到群芳圃、上林苑賞花。可到群芳圃,除臘梅、水仙、天竺、迎春之外,盡是一派枯枝,要去上林苑,卻有小太監奏知,與群芳圃相同。

於是武則天寫下一首絕句:明朝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寫畢讓太監拿去上林苑張掛以報知花神。次晨,果然兩處百花齊放。

武則天大喜,並一一賞花。武則天素愛牡丹,平日尤加愛護,今日惟獨牡丹無花。

武則天大怒,遂吩咐將牡丹連根拔起,即刻燒毀,又下旨將4000株牡丹貶去洛陽。自此,天下牡丹惟洛陽最盛。

六、牡丹花的傳說

「金黃牡丹」的傳說

在雲南省大理的洱海邊,有座點蒼山。在這深山之中,生長著一種世界著名的金黃牡丹,色如黃金,形似元寶,非常惹人喜歡。據當地的白族兄弟講,它是由金子變成的。

元朝末年,山中常鬧土匪。一位當地的白族老漢以賣柴為生,一天進山砍柴遭土匪綁架,並限其家人三日之內,帶上黃金百兩,進山來贖。

老漢家中只有一個相依為命的獨生女阿青,她聞訊後十分傷心,家中貧寒如洗,哪有金銀?異常聰穎的她轉念一想,有了主意。

第三天,她隻身帶了一袋染了金色的石塊和一把利劍上山。她把金色的石塊拋在地上,地匪們蜂擁來搶,她乘機一劍殺了土匪頭目,其餘人頓作鳥獸散。阿青救出了父親。後來,就在她拋「金「之地,長出了金黃牡丹。

拓展資料:

牡丹(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毛茛科、芍葯屬植物,為多年生落葉灌木。

花色澤艷麗,玉笑珠香,風流瀟灑,富麗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在栽培類型中,主要根據花的顏色,可分成上百個品種。」牡丹品種繁多,色澤亦多,以黃、綠、肉紅、深紅、銀紅為上品,尤其黃、綠為貴。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國色天香」之稱。唐代劉禹錫有詩曰:「庭前芍葯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

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當作中國的國花。1985年5月牡丹被評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在中國栽培甚廣,並早已引種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擁戴為花中之王,有關文化和繪畫作品很豐富。

七、銀屏牡丹的歷史傳說

據說,花開五朵則五穀豐登,花開四朵則四時吉泰。

花開得早,朵數少,必有旱災;花開得遲,朵數多,必有澇災。這些年來通過觀察,牡丹花開的情況對氣候變化的驗證確令人信服。

中國發大水的一九九一年,花開得朵數多,而且花期從四月十五日一直持續到五月五日。這可能是因為牡丹根須扎入岩石深處,將大水之年,地下水氣旺盛,花多期長;將乾旱之年,地下水氣不足,花少期短。

從一九九七年開始,每年花都開得特別早,朵數多,同時凋得也快,而且花盤變小。2006年竟達十四朵,在四月初就已提前開放(4月7日左右),違背了穀雨時節花爭妍的規律,這可能與全球氣候變暖有關。

1976年,銀屏牡丹花含苞未放,這是縣志上有記載,那多難的一年,牡丹花也在致哀。 。

八、有關牡丹的傳說

牡丹,又名「焦骨牡丹」,這個名字的由來與武則天有關。

唐時,一個冰封大地的寒冷天氣,武則天到後苑遊玩,只見天寒地凍,百花雕謝,萬物蕭條,心裡十分懊惱:若一夜之間,百花齊放,該多好,以我堂堂武則天之威,想那百花豈敢違旨想到這,她面對百花下詔令道:「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催」。 武則天詔令一出,百花仙子驚慌失措,聚集一堂商量對策。

有的說:「這寒冬臘月要我們開花,不合時令,怎辦到?有的說:「武後的聖旨怎麼違背呢?不然,一定會落個悲慘的下場;」眾花仙默然,她們都目睹過武則天「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種種行為,怎麼辦呢?第二天,一場大雪紛紛揚揚從天而降,盡管狂風呼嘯,滴水成冰,但眾花仙還是不敢違命。只見後苑中,五顏六色的花朵真的頂風冒雪,綻開了花蕊。

武則天目睹此情此景,高興極了,突然,一片荒涼的花圃映入眼簾,武則天的臉一下子沉了下來「這是什麼花?怎敢違背朕的聖旨?」大家一看,原來全是牡丹花。武則天聞聽大怒:「馬上把這些膽大包天的牡丹逐出京城,貶到洛陽去:」誰知,這些牡丹到洛陽,隨便埋入土中,馬上就長出綠葉,開出花朵嬌艷無比。

武則天聞訊,氣急敗壞,派人即刻趕赴洛陽,要一把將牡丹花全部燒死。無情的大火映紅了天空,棵棵牡丹在大火中痛苦地掙扎, *** ,然而,人們卻驚奇發現,牡丹雖枝幹已焦黑,但那盛開的花朵卻更加奪目。

牡丹花就這樣獲得了「焦骨牡丹」的稱號,牡丹仙子也以其凜然正氣,被眾花仙擁戴為「百花之王」。從此以後,牡丹就在洛陽生根開花,名甲天下。

徐書信詩《牡丹傳說》:「逐出西京貶洛陽,心高麗質壓群芳。鏟根焦骨荒唐事,引惹詩人說武皇。」

牡丹,別名木芍葯、洛陽花、穀雨花、鹿韭等。屬毛莨科多年生落葉灌木。

我國以牡丹為花王,芍葯為花相。在石壁鄉三合村村東,原佛廟的遺址處,長著一簇五尺多高的白牡丹,當地群眾稱之為「神牡丹」。

據考證,這株白牡丹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單株野生牡丹。在古《岳陽縣志》中有這樣記載:「三合佛廟中有白牡丹一株,花葉重復,瓣白如玉,中含金蕊,花開時香飄數里。」

據本村八旬老人們回憶,從他們記事起,每當花開時,周圍鄉里的群眾,成群結隊前來賞花。在賞花人中,有不少人是來求葯還願的。

一簇牡丹花,何以這樣神?當地老百姓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公元690年,唐朝女皇武則天改唐立周,初定天下,躊躇滿志。

臘月初八,召集朝文武大臣,設萬人宴以慶功業。宴會上,酒興正濃之時,開窗賞雪觀景;忽覺一股清香飄來,經眾人仔細察看,發現蠟梅花沖寒開放。

當時有位大臣乘興作詩一首:「上林初就如群臣,黃梅同心各自新,誰見小園春雪裡,破春一萼更驚人。」眾大臣連聲稱贊,並爭先獻媚討好的說:「天助吾皇,萬物皆賀。」

這時武則天已喝得半醉,對大臣們說:「百花齊放,群芳爭艷,不更好么。」當時武則天的侄兒武承嗣,便奏本說:「想必是眾花未見聖旨,若皇上下旨,百花也不敢抗旨不尊。」

武則天便命人筆硯侍候,乘酒意下詔書:「明朝游上苑,火速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晚風吹。」御花園上林苑眾花,接到聖旨後,一夜之間紛紛開放,唯獨牡丹不願向皇上獻媚討好,沒有開放。

第二天早晨,大周朝群臣興致勃勃的同游上林苑,但見百花怒放,不見牡丹花影,這下惹怒了武則天,下令火燒牡丹兩千株,其餘趕出京城,發配洛陽,並改名叫「洛陽花」。在牡丹被發配洛陽的途中,有株白牡丹顯了仙形,變成一個身穿白衣的少女。

她深怕再遭天禍,一心想找個清靜的地方,平平安安的過日子,便中途逃脫,向北而行,一連幾天幾夜的趕路,來到了三合村,見三合村前有河,後靠山,山青水秀,風景迷人。牡丹仙女迷巒這里的美好景色,更愛憐三合村民勤懇度日、安靜生活的美好晨光。

仙女在三合村歇了歇腳,又向東行走了一天的路程,越走越看到人煙稀少,荒山禿嶺,滿目荒涼,便不再走了,就地雇了一個腳驢車重返三合村。趕車的是一個老農夫,在太陽剛要落山的時候,便到了三合村東的佛廟前。

仙女跳下車說:「進佛廟還個願,出來再付車費」,老農左等右等也沒見仙女出來,眼看天就要黑了,就走上前叩開佛廟的大門,走出一位老和尚,老農向老和尚敘說事情經過,可老和尚並未見到有姑娘進廟還願,卻也無可奈何只得替姑娘付馬車費了事。第二年春,佛廟院內長出一株白牡丹,穀雨節後綻開了潔白如玉的花朵,花大如盤,散發出陣陣清香。

白牡丹的四周,還長出四株芍葯,附近的人見了都說它們是牡丹仙子的四個貼身侍女。這株牡丹越長越旺,不幾年,就長成五尺高。

後來,鄰近村裡有個大戶人家,想把牡丹占為己有,就把這株牡丹移到他家院里,牡丹移去後就一天比一天枯萎,這戶人家裡也接連出現凶事,這家主人趕快把已枯死的牡丹,移栽原處。沒想到,牡丹從根部又發出新芽,不幾年又長得和從前一樣高了。

牡丹劫後餘生,傲骨愈剛,亂世不開,盛世滿枝。說來也怪,當地人都說,凡白牡丹枝繁葉茂的時候,三合一帶便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如果三合一帶遇到災年。

G. 誰知道中國古代十二大名花是哪幾個

中國花卉史上有過「四大名花」「十大名花」「十二大名花」

其中「四大名花」「十大名花」提的要多一些,「十二大名花」提得實在不算多了,算是稍偏冷僻的知識了,無意間看到這個問題,發現網路不出來的,忙了一把,總算幫你找到了還算詳細的資料。不要崇拜我(o(∩_∩)o...汗一個……)

幾點說明:第一,至於四大和十大名花在就可以搜出不少了,其實十大就是把下面列的十二大的後2個去掉;

第二,花的排名問題,個人認為這個意義不大,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有所好(下面的資料就有稍有因個人喜好的側重),下面這個就沒有考慮通用的排名,想了解的話舉手之勞,網路一下就有一堆結果

第三,關於桂花的稱號問題,應該是「九里飄香」,可能「十里飄香」的說法更為大眾化吧,古文中以 三 六 九 泛指 多;同時,桂花亦有「九里香」的別稱

中國十二大名花

杜鵑花——花中西施

學名:Rhododendron simsii
英名:Indian Alaiea
別名:映山紅、山石榴、山躑躅、
紅躑躅
科名:杜鵑花科
形態特徵:杜鵑花屬種類繁多,形態各異。由大喬木(高達200cm),主幹直立或呈匍匐狀,枝條互生或輪生。葉革質或紙質,常綠,半落葉或落葉,披針開至卵圓形。花頂生或腋生,單花或多花呈總狀傘形花序,花冠漏狀或鍾狀,有白、黃 粉、紅紫色及復色等。花期3月-7 月,也有一年多次開花的品種。

月季--花中皇後

學名:ROSA CHINENSIS
英名:CHINESE ROSE
別名:長春花、月月紅、斗雪紅
瘦客
科名:薔薇科
形態特徵:落葉灌木。枝幹特徵 因品種而不同。月季的枝幹除個別品種光滑無刺外,一般均具皮 刺,皮刺的大小、形狀、疏密因 品種而異。葉互生,有鋸齒,葉面平滑且光澤,或粗糙無光。花 單生或叢生於枝頂,花型及瓣數 因品種而有很大差異,色彩豐富, 有些品種具有淡香或濃香。

牡丹——花中之王

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英名:Tree peony
別名:鹿韭、木芍葯、花王、洛
陽王、富貴花
科名:芍葯科
形態特徵:落葉小灌木。老枝幹灰褐色,多縱裂駁紋;新枝光滑,綠色,葉互生,大形,2回羽狀復葉;小葉狹卵形至倒卵形,單生枝頂。單瓣、半重瓣或重瓣,有紅、黃、粉、白、紫和綠等色,多具清香,花期4月-6月。果實生短絨毛,種子大形,8月-9月成熟。

梅花——君子(花魁)

學名:prlmus mume
英名:Mtmeplant.Japaneae Aprlcot
別名:春梅、干枝梅、紅綠梅
科名:薔薇科
形態特徵:落葉小喬木。樹冠圓頭形。干紫褐色,有縱駁紋;小枝綠色,常具枝刺。葉互生,卵圓形,邊緣有細鋸齒。花1朵-3 朵簇生,有淡粉、紅、白等,具芳香。花期冬末至初春。喜光,喜溫暖,稍耐寒,喜潮濕,不耐澇,耐瘠薄,稍耐鹼,以排水良好,肥沃的壤圭為最好。抗性較強,為長壽樹種。

荷花--花中仙子

學名:Nelumbo mucifera
英名:Hin Lotus
別名:蓮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蓮
科名:睡蓮科
形態特徵: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莖(藕)肥大多節,橫生於水底泥中。葉盾狀圓
形,表面深綠色,被蠟質白粉,背麵灰綠色,全緣並呈波狀。葉柄圓柱形,密生倒
刺。花單生於花梗頂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單瓣、復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
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或間色等變化;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埋藏於倒圓錐狀海綿質花托內,花托表面具多數散生蜂窩狀孔洞,受精後逐漸膨大稱為為蓮蓬,每一孔洞內生一小堅果(蓮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開暮閉。果熟期9月-10月。荷花栽培品種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為藕蓮、子蓮和花蓮三大系統。荷花作為滋補葯用在中國也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

荷花是聖潔的代表,更是佛教神聖凈潔的象徵。荷花出塵離染,清潔無瑕,故而中國人民和廣大佛教信稈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質作為激勵自已潔身自好的座右銘。荷花是友誼的象徵和使者。中國古代民間就有春天折梅贈遠,秋天采蓮懷人的傳統。自古中國人民就視蓮子為珍貴食品,如今仍然是高級滋補營養品,眾多地方專營蓮子生產。蓮藕是最好的蔬菜和蜜餞果品。蓮葉、蓮花、蓮蕊等也都是中國人民喜愛的葯膳食品。可見荷花食文化的豐富多彩。傳統的蓮子粥、蓮房脯、蓮子粉、藕片夾肉、荷葉蒸肉、荷葉粥等等舉不勝舉。在中國花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詠花詩詞對象和花鳥畫的題材;是最優美多姿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種建築裝飾、雕塑工藝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最美的圖案紋飾和造型。不愧為中國的傳統名花。

菊花--花中四君子之一

學名:Dendranthemamorifolium
英名:Florists Chrysanthemum
別名:菊華、秋菊、九華、
黃花、帝女花
科名:菊科
形態特徵: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莖直立或半蔓性,其高度30cm-150cm不等。莖上有柔毛,多分枝。單葉互生,卵圓形至長圓形,葉緣有鋸齒,因品種不同,葉片有淺裂和深裂之分。花為頭狀花序,著生莖頂,花序外圍為雌性舌狀花,顏色、大小、瓣形變化大,中央為兩性管狀花,密集呈盤狀。

蘭花---天下第一香

學名 Cymbidium spp.
英名 Cymbidium
別名 蘭草
科名 蘭科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肉質肥大,無根毛,有共生菌。具有假鱗莖,俗你蘆頭,外包有葉鞘,常多個假鱗莖連在一起,成排同時存在。葉線形或劍形,革質,直立或下垂,花單生或成總狀花序,花梗上著生多數苞片。花兩性,具芳香。花冠由3枚萼片與3枚花瓣及蕊柱組成。萼片中間1枚稱主瓣。下2枚為副瓣,副瓣伸展情況稱戶。上2枚花瓣直立,肉質較厚,先端向內捲曲,俗稱捧。下面1枚為唇瓣,較大,俗稱蘭蓀。成熟後為褐色,種子細小呈粉末粉。
蘭性喜陰,忌陽光直射,喜濕潤,忌乾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質、排水良好、微酸性的沙質壤土,宜空氣流通的環境。
蘭科共750屬35 000餘種,而蘭屬70餘種。我國常見栽培種有:
春蘭(C.goeringii):又稱草蘭、山蘭、朵朵香。一莖1朵-2朵花,芳香。花期2月-3月。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及西南地區。傳統名貴品種有宋梅、龍字等。變種有線葉春蘭(C.georingii var.serratum),葉較細,花深綠色,無香氣或淡香。
蕙蘭(C.faberi):又稱九子蘭、夏蘭。一莖多花,常6朵-12朵,芳香。花期3月-5月。分布地區與春蘭相似。傳統名種有上海梅、解佩梅、金嶴素等。變種有送春(C.faberi var.szechuanicum)俗稱絲茅腳九子蘭,葉片常排成兩列,花期7月-9月.主要分布在福建、廣東等地。變種有素心建蘭(C.ensifolium var.susin),包括名貴的金絲馬尾、玉沉大貢、龍岩素、大鳳尾素、觀音素、長汀素等。

桂花--九里飄香

學名:Osmanthus fragrans
英名:Sweet Osmanthus
別名:木樨、丹桂、金桂、
岩桂、九里香
科名:木樨科形態特徵:常綠喬木。南方適地栽培,樹高可達10M以上;北方多用盆栽,栽培長久其高也達1.5M-2M,北方也見栽於露地背風向陽處的耐寒品種。樹皮光滑呈灰色。單葉對生,革質光亮,葉形及葉緣因品種而不同,葉形橢圓至橢圓狀披針形,葉緣有全緣或具鋸齒。花腋生呈聚傘花序,花形小而有濃香,花色因品種而異。有生長勢強、枝幹粗壯、葉形較大、葉表粗糙、葉色墨綠、花色橙紅的丹桂;有長勢中等、葉表光滑、葉緣具鋸齒、花呈乳白色的銀桂,且花朵茂密、香味甜郁;生長勢較強、葉表光滑、葉緣稀疏鋸齒或全緣、花呈淡黃色、花朵稀疏、淡香,除秋季9月-10月與上列品種同時開花外,還可每2個-3個月又開一次的四季桂。

山茶花--花中珍品

學名:Camellia japomica
英名:Common Camellia
別名:曼陀羅樹、藪春、山椿、耐冬、山茶、晚山茶、茶花、洋茶
科名:山茶樹
形態特徵:常綠喬木或灌木,株高可達15M。樹干灰褐色。葉互生,卵形至橢圓形,邊緣有鋸齒,革質,有光澤。
當今世界山茶花品種已發展到5000餘個,中國有300餘個。常見的品種有:
亮葉金心、何朗粉、小松子、金盤荔枝、鳳仙、硬枝花芙蓉等.

水仙花——凌波仙子

學名:Narcissus tazeta vai
chimensis
英名:Chinese Narsissus
別名:凌波仙子、玉玲瓏、金
銀台、水仙花、姚女花、
女史花、天蔥、雅蒜
科名:石蒜科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地下部分的鱗莖肥大似洋蔥,卵形至廠卵狀球形,外皮棕褐色皮膜。葉狹長帶狀,二列狀著生,。花葶中空,扁筒狀,通常每球有花葶數支,多者可達10餘支,每葶數支,至10餘朵,組成傘房花序;花被

報春花

學名:Primula spp.
科屬:報春花科報春花屬
俗名:櫻草花
花期:翌年春季
土質:肥沃腐質砂土

我國的傳統花卉。全世界報春花屬植物約580餘種,我國約有400種。
��報春花屬植物多產於我國西部和西南部,雲南尤盛。喜適中日照,土質濕潤處
� 報春花株叢雅緻,花色艷麗,花期正值元旦和春節,宜盆栽,適合裝點客廳、居室及書房。在溫暖地區,還可露地植於花壇、假山、岩石園野趣園、水榭旁。

睡蓮

別名:子午蓮、水浮蓮、水芹
花科:蓮科多年生水生
花期 全年
土質 泥濘水池行性
喜清潔流動池水,日照充足處,原產北非和東南亞熱帶地區,歐洲和亞洲的溫和寒帶地區有少量分布。喜陽光充足,通風良好,肥沃的砂質壤土,水質清潔及溫暖的靜水,適宜水深為25-30cm。耐寒睡蓮在根部泥土不結凍之處,可在露天過冬。春季萌芽生長,夏季開花,花後果實沉沒水中,成熟後裂開,散出種子,先浮於水面,而後沉入水底。冬季地上莖葉枯萎。睡蓮為重要的水生花卉,常用於點綴水面。盆養睡蓮可布置庭院。

H. 我國花卉園藝史有哪些花卉栽培技術

在花卉園藝的發展過程中,人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掌握了栽培、引種、繁殖,以及花卉管理等技術,在我國花卉園藝史上佔有重要一頁,書寫了華美篇章。

我國古代花卉的栽培技術除了部分與大田作物相似外,更富有特殊之處。經過幾千年積累,都散見於各種零星文獻中,直至清初的《花鏡》才有了系統的整理敘述。

《花鏡》卷二的「棵花十八法」可說是集花卉栽培之大成。「十八法」的命名也充分反映花卉栽培的特點。計有辨花性情、種植位置、接換神奇、分栽有時、扦插易生、移花轉垛、過貼巧合、下種及期、收種貯籽、澆灌得宜、培壅可否、治諸蟲蠹、枯樹活樹、變花催花、種盆取景、養花插瓶、整頓刪科及花香耐久等法。

以辨花性情為例,《花鏡》認為,在大自然里,花木是有生命力的,每一種花都有不同的習性。

比如:牡丹花喜陽光充足、乾燥溫涼、夏無高溫,冬不甚寒之地;玫瑰喜陽光充足,耐寒、耐旱,喜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壤土或輕壤土;山茶花喜空氣濕度大,忌乾燥,喜肥沃、疏鬆、微酸性的壤土或腐殖土等。

花卉的栽培、品類的變異和增加,是與異地和異域不斷引種有關。最早的大規模異地引種就是前述的漢武帝上林苑。以後歷代的引種,連綿不斷。

晉代植物學家嵇含編撰的《南方草術狀》,記載了生長在我國廣東、廣西等地以及越南的植物。其中的茉莉、素馨等即從波斯引入。

唐代尚書左僕射李德裕曾將南方的山茶、百葉木鞭蓉、紫桂、簇蝶、海石楠、俱那、四時杜鵑等花木引種在他的洛陽別墅平泉莊內,共有各地奇花異草70餘種。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將蘇州白蓮引種於洛陽、廬山杜鵑引種於四川忠縣。

牡丹原盛於洛陽,宋以後隨著異地引種栽培,安徽亳州、山東曹州崛起成為牡丹著名產地。菊花原產長江流域和中原一帶,從元代起,漸向北方引種,直至邊遠地方也種菊花。

花卉種植中利用無性繁殖較普遍。宋代詞人王觀的《揚州菊葯譜》指出:「凡花,大約三年或二年中一分。不分則舊根老硬,而侵蝕新芽,故花不成就。」但分株不可過於頻繁,「不分與分之太數,皆花之病也」。

《花鏡》指出:「一切草木,分各按其時,栽能及其法,則長成捷於核種多矣。」分株的標准要看根上發起小條。對於大的樹木移植,須剪除部分枝條,以減少水分蒸騰,並防風搖致死。

扦插的要點是「必遇陰天方可動手,如遇連雨,則有十分生機」。插時須「一半入土中,一半出土外。若扦薔薇、木香、月季及諸色藤本花條,必在驚蟄前後」。

有關花木的嫁接技術至宋代才有記述,以後逐漸增加。歐陽修在《洛陽牡丹記》中敘述牡丹的砧木要在春天到山中尋取,先種於畦中,到秋季乃可嫁接。據說洛陽最名貴的品種「姚黃」一個接頭可值錢萬千,接頭是在秋季買下,到春天開花才付錢。

《洛陽牡丹記》

熱點內容
蘭花的原種 發布:2024-11-28 06:32:51 瀏覽:34
山西梅花管 發布:2024-11-28 06:28:29 瀏覽:560
牡丹江保潔 發布:2024-11-28 06:28:22 瀏覽:392
笑對櫻花燦的皇朝秘史 發布:2024-11-28 06:28:16 瀏覽:152
蘭色櫻花鳥 發布:2024-11-28 06:22:47 瀏覽:154
燈籠竹綠植 發布:2024-11-28 05:49:22 瀏覽:313
園藝驛站進綠植社區活動 發布:2024-11-28 05:43:21 瀏覽:235
七夕梗概 發布:2024-11-28 05:32:35 瀏覽:495
長方盆景花盆 發布:2024-11-28 05:31:43 瀏覽:838
茶花水培繁殖 發布:2024-11-28 05:19:14 瀏覽: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