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岩花卉市場
① 花卉網路營銷形式
龍岩花卉產業優勢初顯 花卉業是朝陽產業,我市確定花卉業為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八大主導產業之一,加快了花卉產業化進程。「十五」期間,我市花卉面積從1萬畝發展到2.5萬畝,花卉銷售額增加到2.3億元,花卉企業1261個,花農 1416戶,從事花卉業的人數達7682人。 目前,我市基本形成四條花卉產業帶:以漳平永福為中心的杜鵑花產業帶,杜鵑花年產值可達1.2億元左右,佔了全國杜鵑花市場份額的70%;以連城朋口和上杭古田為中心的蘭花產業帶,我市蘭花每年的產值可達 0.6億元;以武平城關為中心的富貴籽、虎舌紅產業帶,重點突出野生花卉的優勢,每年產值可達0.3億元;以新羅區為中心的觀葉植物和鮮切花產業帶,每年產值可達0.8億元。 2001年6月1日,漳平市和永福鎮分別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為「中國花木之鄉」和「中國杜鵑花之鄉」。2001年上杭古田建蘭樣品園被命名為「中國蘭協建蘭樣品園」。1999年12月,連城蘭花有限公司被國家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為「全國花卉生產示範基地」。永福花卉研究所、上杭古田花卉有限公司被列為省級花卉生產示範基地。 縱觀「十五」期間,我市花卉產業在調整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區域化布局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已成為農民增收、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市花卉辦副主任廖柏林說:「就花卉產業的規模來看,福建佔全國的第6位;龍岩是省里確定的盆花優勢生產區。省里確定6個花卉生產優勢品種,我市佔2個,即杜鵑和建蘭。」 產業發展困難不少 我市花卉產業由於起步晚、基礎差,在走向市場的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困難,主要是表現在: 花卉生產規模較小,品種檔次不高,除杜鵑花外,仍以小面積生產和提籃小賣、坐等客商的交易手段為主,花卉—般為中低檔次的觀花、觀葉小盆花,沒有形成規模效應。栽培技術參差不齊,產品質量良莠不齊。 花卉生產品種單—,新品種引種少。我市花卉的商品率較高,但銷售額較大的花卉品種僅杜鵑花—種,而建蘭作為我市的另一個特色花卉,栽培面積卻不足300畝,年銷售額僅511萬元。其他新品種的引進出較少。 花卉產業人才短缺,科技水平滯後。沒有制定相關的花卉培育技術規程和產品質量標准。花農技術水平低,缺乏系統的技術培訓。 花卉市場競爭無序,行業協會作用較差。我市花卉生產以分散的個體花農為主,多為「小而全」的家庭式經營。由廠沿襲傳統栽培方式,低檔產品過剩、達標產品不足。市場營銷各自為戰。 花卉產品開發滯後,科技投入不足。我市的花卉產品缺乏競爭力或後勁,盲目投資、重復建設現象嚴重,導致產品不對路、市場定位不準確,無法取得預期效果;產品質量差,經濟效益低的狀況還未得到根本改變,特別是圍繞市場搞經營,引導消費促生產的觀念和機制尚未形成。 花卉信息網路不健全,花卉有市無場。此外,政府和有關部門對花卉產業的服務扶持力度不夠,對花卉行業的管理相對放任。 需努力推動產業升級 花卉產業屬於高投入、高效益、高技術、高風險,如何才能把我市的花卉產業做強做大?對此,市林業局副局長吳學靜認為:「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以質量為核心,以效益為目標,突出產品特色,打造閩西花卉品牌,逐步實現花卉生產專業化,經營集約化,流通集團化,管理科學化,服務社會化,加快發展,提高效益,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應以科技創新為重點,從品種、技術、設施三方面人手,建立示範推廣體系、良種良苗供應體系、產品技術標准體系等,以期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的統一。要充分發揮我市野生花卉資源優勢和地理氣候區位比較優勢,突出地方特色,提高市場競爭力。注重以市場和科技帶動生產轉變,推進花卉產業化發展。增強規劃意識,針對各縣(市、區)的花卉產業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措施,推動花卉產業發展。只有實行多元化、多形式聯合發展和優化組合,實現人才、技術、資金、土地、勞力等要素的資產重組和合理配置,才能提高規模效益和綜合效益。以市場為導向,花卉產品要以拓展外省市的市場為主。以項目為載體,通過重點引進、開發—批前景看好的項目,同時注重示範引路,帶動我市各條花卉產業帶的發展,推動產業升級。各條產業帶要確立 1—2個帶動輻射能力強,集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較大規模的花卉企業進行重點扶持,充分發揮其示範帶頭作用。通過若干年的努力,把龍岩花卉產業建設成為百花齊放、香飄國內外的強勢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