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插花傳承

插花傳承

發布時間: 2024-06-11 06:40:53

A. 如何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插花藝術

我國傳統的插花藝術新近入選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對於繼承和發展這一優秀的傳統藝術,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這個項目是由北京林業大學與北京插花藝術研究會聯合申報的。傳統插花藝術入選市級文化遺產,專家們的心情十分復雜。在他們看來,保護這一瀕危的優秀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據現有資料考證,傳統插花藝術萌芽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它經過了漢代的初始期、南北朝的發展階段、隋唐的興盛期、宋代的極盛期、元明的成熟期、清後期的衰落期等各個階段發展至今。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七大價值顯著
極高的史學價值傳統插花藝術在3000多年的發展中,見證了中國歷代王朝的興衰、傳統文化藝術發展的進程、歷代風土民情的變遷,具有極高的史學與民俗研究價值。
重要的文化價值 它幾乎涵蓋了我國所有民族、人群和時代。它受儒、釋、道以及詩、書、繪畫、文學等傳統文化與藝術的滋養,具有深厚的藝術底蘊、獨特的表現形式和審美情趣。
突出的藝術價值 它吸取了園林、盆景、雕塑、書法、繪畫等姐妹藝術的精華,與花材和容器完美融合,不僅僅是手工藝作品,而且是一種既有形式美,又有思想美和意境美的藝術創作和藝術欣賞活動,是一種自娛娛人的高雅藝術,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 很好的社會價值 它不但對古代東方插花藝術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注重意境創設、簡約環保的創作技法等,還被西方現代插花所借鑒。
除此之外,傳統插花藝術的實用價值、經濟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也十分顯著。
傳統插花藝術 -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特色鮮明 專家告訴我們,中國傳統插花藝術不同於現代西方插花。與現代西方插花相比,它具有獨特的風格和鮮明的特徵。這主要表現在7個方面:
一是追求花材的自然之美,不刻意改變其天然姿態,而是順乎花枝的自然之勢,「雖由人作,宛自天開」;二是追求花材的意趣美,講求以花傳情;三是善用木本花材,以線造型;四是採用不對稱式構圖形式;五是賦予花材豐富的內涵與象徵性,寄託情思;六是注重將花材與花器、幾架、配件以及作品環境的統一,體現整體和諧美;七是兼顧中國人的獨特賞花方式,分曲賞、酒賞、香賞、譚賞、琴賞和茗賞等。
傳統插花藝術 -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臨近瀕危 中國是東方式插花藝術的起源國,但如今說到東方式插花,世人只知道日本花道。實際上日本插花緣於我國隋唐時期,在各個發展階段受到中國插花藝術的不同影響。自20世紀以來,日本將插花作為國粹極力提倡,其文化影響力遍及世界各地。西方以及日、韓等憑借經濟強勢搶佔了插花藝術的話語權,甚至操縱了世俗的審美觀。相形之下,我國作為東方式插花藝術的起源國,傳統插花藝術卻幾近斷流。
由於國人對傳統插花藝術缺乏了解,專業研究人員匱乏,研究資金短缺以及深入資源普查、挖掘難度大等原因,使得傳統插花藝術還未真正進入大眾生活之中。大陸研究發展傳統插花藝術的學術組織只有北京插花藝術研究會一家。系統梳理與傳承、保護傳統插花藝術這一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遺產,尚有許多工作要做。
據了解,1987年北京林業大學王蓮英教授、秦魁傑教授牽頭成立了北京插花藝術研究會,一直致力於傳統插花藝術的研究、保護和傳承。20年來,在挽救中國傳統插花藝術這一瑰寶上做出了重大貢獻。專家們編輯出版了<中國插花>、《傳統插花藝術》和《中國古典插花名著名品賞析》等書籍;挖掘、整理了歷代插花藝術圖片百餘幅;培訓了兩期中國傳統插花藝術學員共40餘人;3次在全國插花大賽上專門設立傳統插花藝術形式的作品展覽,並以圖片展的形式展示了3000多年的歷史進程;連續4年舉辦牡丹專題的傳統插花藝術展覽;多次舉辦傳統插花藝術專題報告會,還在港澳地區和日韓等國進行專題講座和插花表演。
資深插花藝術家王蓮英教授、秦魁傑教授是我國傳統插花藝術研究、保護和傳承的帶頭人。他們發表了大量論著,王教授作為北京插花藝術研究會會長,在對傳統插花歷史、理論與技藝進行挖掘與整理的同時,極力弘揚與傳承,並帶領多名研究生對傳統插花藝術理論與技藝進行研究。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入選北京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奠定了基礎。據悉,北京林業大學已提交了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論證報告,詳細制定了從2008年到2012保護的五年計劃。領軍人物王教授等寄希望於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報,得到國人的關注與政府的支持。

B. 中國傳統插花是哪一年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2008年
中國是東方插花藝術的起源國之一,中國插花藝術插花自起源發展至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它萌芽於先秦時期,經過了漢、六朝的初始期,隋、唐、五代的興盛發展期,宋代的全盛期,元、明、清中期的成熟與完善期,清末的衰落期等各個階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傳統插花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民間插花、寺觀插花、宮廷插花、文人插花四大人群插花;瓶花、盤花、碗花、籃花、缸花、筒花等類型容器插花。其中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蘊、系統的插花理論、精湛的插花技藝與獨特的賞花方式。

傳統插花自改革開放之後得以逐漸恢復,在代表性傳承人王蓮英、秦魁傑教授的帶領下,我們本著「繼承傳統,開拓創新」的宗旨,幾十年來對歷史遺存不斷地挖掘、梳理與研發,使傳統插花得以傳承與發展,於2008年進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

C. 茶席插花技法

茶席插花技法

插花的歷史在我國十分悠久,早在漢代就在佛教的活動中出現。在宋代,插花已經和茶、畫、香一起,被人們作為生活的「四藝」同時擺於茶席之中。以後日本出現的「花道」也源於我國。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茶席插花技法,希望大家喜歡!

茶席中的插花,不同於一般的宮廷插花、宗教插花、文人插花和民間生活插花。而是為體現茶的精神,追求崇尚自然、朴實秀雅的風格,並富含深刻的寓意。其基本特徵是:簡潔、淡雅、小巧、精緻。鮮花不求繁多,只插一兩枝便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並追求線條,構圖的美和變化,以達到樸素大方、清雅絕俗的藝術效果。

茶席插花的形式,一般可分為直立式、傾斜式、懸掛式和平卧式四種。直立式是指鮮花的主枝幹基本呈直立狀,其它插入的花卉,也都呈自然向上的勢頭;懸崖式是指第一主枝在花器上懸掛而下為造型特徵的插花;平卧式是指全部的花卉在一個平面上的插花樣式。茶席插花中,平卧式雖不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茶席布局中,如移向式結構及部分地鋪中,用平卧式插花可使整體茶席的點線結構得到較為鮮明的體現。

茶席插花的意境創造,一般有具象表現和抽象表現兩種表現方法。具象表現一般不作十分誇張的設計,而是實實在在,不留矯揉造作的痕跡,使營造的意境清晰明了;抽象表現就是運用誇張和虛擬的手法來表現插花的主題。可以擬人,也可以擬物。把握抽象表現的尺度在似是而非之間。

茶席插花的花器,是茶席插花的基礎和依託。插花造型的結構和變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花器的型與色。就花器的造型來說,它既限制了花體,也村託了花體。相反,茶席中的`插花,要求花體簡約、精巧,同時,也決定了花器的大小。在花器的質地上,一般以竹、木、草編、藤編和陶瓷為主,以體現原始、自然、朴實之美。

茶室插花的花器有其特定要求,首先要便於懸掛和擺放,同時花器的色調和質感要與茶室氛圍相協調,常選用竹木和陶瓷花器,分為瓶、盆、缸、筒、碗、籃和自由式花器。

茶室插花傳承東方式插花的風格採用劍山固定和支撐花材。用於剪取花材的剪刀分板剪和小剪等各種規格。粗細鉛絲用於固定和彎曲花材。還有用於綁扎固定草本等較弱的花材的膠帶和為花材噴水的工具等等。

茶室插花常採用中國傳統插花藝術,作品強調其自然美、線條美和意境美的同時色彩不過於華麗。常選用松、竹、梅、蠟梅、銀柳、桃花、南天竹、紅葉、菊花、百合荷花、紫藤等傳統花材和枯枝、根材、藤條等。選擇花材應注意掌握如下幾點:

多選用木本花材,少選用嬌嫩的草本花材,以延長使用期。根據茶會主題選擇花材,如告別會選用勿忘我,新年會選用松竹梅。選擇季節感強的花材,例如春天—桃,夏天—荷,秋天—菊花、紅葉,冬天—梅、山茶。在花材特性上為和茶室環境相協調,注意選擇東方風格的花材,盡量少用西洋風格花材(如蔥花、鬱金香、紅黃色月季 )。一般較少選用色彩過於華麗的花材(如紅掌、紅月季)。

避免選用有濃重氣味花材(香水百合、夜來香)和有毒花材(變葉木、虎刺梅、夾竹桃等)。 ;

D. 中國插花的保護

2008年6月14日是我國第三個文化遺產日。國務院在這一天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北京林業大學申報的傳統插花榜上有名。這也是我國林業系統本次申報的惟一的項目。
我國作為東方式插花藝術的起源國,傳統插花藝術卻幾近斷流。由於國人對傳統插花藝術缺乏了解、專業研究人員的匱乏、研究資金短缺以及深入資源普查、挖掘難度大等原因,使得傳統插花藝術還未真正進入大眾生活之中。
1987年北京林業大學王蓮英教授、秦魁傑教授牽頭成立了北京插花藝術研究會,一直致力於傳統插花藝術的研究、保護和傳承。他們發表了大量論著,在對傳統插花歷史、理論與技藝進行挖掘與整理的同時,極力弘揚與傳承,並帶領多名研究生對傳統插花藝術理論與技藝進行研究。
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後,插花藝術保護工作任重道遠。據了解,北林大將啟動普查工作,從考古文物及現存史籍中進行搶救性挖掘、整理歷代插花資料與圖片、系統梳理;將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納入大、中、小學素質教育體系,在有關大專院校開辦插花藝術專業;利用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和推廣力度;在繼承的基礎上,創作符合國情和大眾的插花藝術形式;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與合作,讓中國傳統插花藝術在世界插花領域重現輝煌。

E.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定義

中國傳統插花藝術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東方插花藝術的代表。內具備有端莊典雅的造容型、富有詩意的畫面、形神兼備的意境、師法自然的手法等特點。
這種古老的藝術以群體傳承的方式,見證著中國歷代王朝的興衰、傳統文化藝術發展的進程以及歷代風土民情的變遷。
2008年6月7日,傳統插花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F. 84歲的老人蔡仲娟,一生只做一件事,把插花做到極致

這段時間火遍外網的阿木爺爺,向世界人民展示了手上中國功夫—傳統木藝,創下了1178萬次的點擊量,讓無數外國人嘆為觀止。

持一事,終一生,阿木爺爺用他的堅持,把木藝做到了極致。

如今社會,無數年輕人把工作辭了又找,找了又換。他們到底為什麼如此浮躁,堅持真有如此困難嗎?是時代改變了他們,還是他們無法適應當下的時代?

來看另一個老人的故事,和阿木爺爺一樣,她堅持把一件事做到了極致。

她是蔡仲娟,中國插花花藝終身成就大師,被人們尊稱為蔡先生,她用她60年的堅持,帶動中國花藝走向美麗新世界。

意境美、自然美、線條美,靈動自然,不拘一格就是中國插花藝術的特點。

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璀璨的中國文化之一。

當我們回溯歷史,我們會發現,在中國文明剛剛發芽的時候,花就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在漢魏南北朝時,中國插花步入了初級階段。

隋唐五代時期,佛前供花廣為流行,當時,日本使者來中國考察佛教時,對中國插花印象極深,從此傳入日本。

由於唐宋朝時期,朝野繁榮,人民安居樂業,文人雅士眾多,插花在此時,廣為推崇,成為了一種生活藝術。


清朝隨著朝代的的衰退,中國插花也一步步走向沒落。在改革開放初期,幾近斷流。

在世界舞台上來說,中國插花源於中國,卻興於日本,中國傳統插花藝術3000多年歷史,卻在經歷多年曲折後,在今天的影響力不如550多年一脈相承的日本花道。

難道,我們中國自己的文化,自己卻做不到發揚光大嗎?

1983年,她和同事參加了南斯拉夫的國際花展,簡單的幾枝黑松、白菊、紅楓,完成一幅名為《松菊圖》的作品,贏得了特別獎。

問道為什麼會請中國時,主辦方回復道:因為上一屆的日本花藝師在表演時說,日本插花是從中國傳入的,所以我們自然邀請你們中國花藝師來獻藝。


在回家的飛機上,蔡先生認識到,這是我們中國的藝術,我們炎黃子孫,有責任要繼承發展,於是,這份愛好和工作,從此變成了一份使命和事業。

當蔡先生下定決心投入到這份事業中的時候,沒有教材,她就自己從史料中,從花鳥畫中一步步去查找,去摸索,去總結,去創新。

1987年她創辦了上海插花花藝協會,聚集大家共同研究和實踐,初期的研究會只有10人,工作艱辛。

1)設壇授藝

當時還沒有什麼師資力量,為了把中國插花傳承下去,在1988年,她舉辦了師資培訓班,把自己的技能和知識傳授出去,讓老師們帶回各地去發展。

除上海之外,蔡先生也經常受邀請在各地培訓教學,例如山東、蘭州、浙江等。從2006年在乃夫插花學校設壇授藝以來,僅山東一處就培養了500多名學員。

她的學生,有的成為了花藝大師,有的成為花藝教授,有的成為花店業領軍人物。


2)展出美麗

為了把插花藝術推廣到生活中,從1996年開始就已和國際友好基金會合作,主辦《上海國際插花藝術展「花之韻」》,至今已舉辦了6屆,成為國際上知名的花藝展覽。

她和她的學生,多年來,在台灣、揚州、上海、武漢、廣東、蘭州、深圳等地均舉辦過中國傳統插花花藝展覽,參觀的民眾絡繹不絕,更多的人,開始關注和了解這一項我們自己的民族藝術。

3)比賽競技

不僅是培訓和展覽,花藝比賽能總結經驗,快速成長

她想把這種中國文化變成學校文化、社區文化、企業文化。

於是中小學生插花比賽、海派市民插花大賽、專業比賽開始一場一場舉行,更多人感受了花藝的樂趣。

國內很多專業人士開始進入國際賽事,進入國際舞台。


4)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the art of chinese flower arrengemant》中國插花藝術英文版,是蔡先生2017年發布於美國及全球的一本書。

內容有中國插花藝術簡史,風格特點,構圖原理,造型法則,色彩配置,立意命題,在材取及加工,器皿和工具,插花類別,基本形態,製作技巧等。

非常全面、系統、詳實介紹了中國插花,同時把中國文化推向了世界。

在這之前,蔡先生已在國內發布了多本插花專注,例如:《藝術插花指南》《中外藝術插花作品選》《中國插花薈萃》等,讓很多人獲得了知識,也受到了啟發。

沒有一條路是好走的,從決定的那一刻,就開始了終身的道路,一步一步的堅持,終會迎接黎明的曙光。

這月21日,上海植物園舉辦了「璀璨非遺 匠心傳承」蔡仲娟師生插花藝術作品展,以及 「德藝雙馨 傳道授藝」蔡仲娟插花藝術60周年研討會。

在2017年在阿聯酋阿布扎比拉,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 ,在國家花藝教練組組長項一鳴的指導下,中國的花藝項目獲得金牌,中國最年輕的18歲選手潘沈涵站上了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的最高領獎台。


走一段艱辛之路,完成一個青年匠人攀登技能巔峰的夢想。

在今年的俄羅斯喀山,中國再次在世賽花藝項目取得金牌,值得驕傲。要知道,就在一年前,陸亦煒還是一名花粉過敏者。這個今年才18歲的少年,靠著他的堅韌與熱忱,頂著過敏紅疹、蕁麻疹,靠著不斷吃葯、塗葯膏,慢慢調整,逐步適應、堅守所愛,最終站上了世界花藝技能的巔峰!

中國已不再是那個受人欺壓的中國。


結語:

蔡先生今年84歲,仍然活躍在花藝行業的各個重要場合。

在各種花藝賽事上,她是評委。在各地花藝課堂里,她是老師。在各種花藝展覽中,她是大師。

她腿腳不便 ,卻常常在講課時一站就是幾個小時。

一次,中國花卉報記者去學校采訪,蔡老師一下課就立刻轉戰備課教室繼續忙碌。工作人員都知道,這個時候絕對不能打擾她。記者采訪都「碰了釘子」,聽到說「課程結束後再采訪」,她高興地說:太好了,你太理解我了!

找到一份自己喜愛並願意付諸一生的事業實屬不易,但阿木爺爺做到了,蔡仲娟做到了,希望你也能做到。

只要努力,時光不會辜負你。


G. 中國傳統插花有哪4種形式

傳統插花分為民間插花、寺觀插花、宮廷插花、文人插花等四大類型。

主要容器為瓶、盤、碗、籃、缸、筒等六大類,由花材、容器、花插、幾架和墊板、配件等構成。主要流程為構思、構圖、花材與容器的選擇、花材修剪、固定、調整、陳設、賞析。其間包涵豐富的文化內涵、系統的插花理論、精湛的插花技藝與獨特的賞花方式。

中國傳統插花的顯著特點是花枝較少,選材時重視花枝的美妙姿態和精神風韻,喜用素雅高潔的花材,卻並不像西方插花那樣講究花朵一定要豐滿、碩大、色彩鮮艷。

造型時講究線條飄逸自然,構圖多為不對稱均衡,利用不多的花枝,通過賓主、虛實、剛柔、疏密的對比與配合,輕描淡寫,清雅絕俗,以體現大自然中固有的和諧美,悉心追求詩情畫意。

(7)插花傳承擴展閱讀

中國的傳統插花藝術萌芽於春秋戰國時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期間,經歷了漢代初始期、南北朝發展期、隋唐興盛期、宋代極盛期、元明成熟期、清後代衰落期等階段。

這種古老的藝術以群體傳承的方式,見證著中國歷代王朝的興衰、傳統文化藝術發展的進程以及歷代風土民情的變遷。它早已成為民眾寄情花木、以花傳情、借花明志、裝點生活的重要載體。

中國是東方式插花藝術的起源國,自隋唐時期始,中國傳統插花傳入日本,對日本花道的發展影響巨大。而其追求線條美、崇尚自然、注重意境美的創設、簡約環保的創作技法等,對近現代西方插花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H. 插花藝術|各個時期的主流花型

花道的歷史其實就是「型」的歷史,以室町時代的「直立花」為起點,花型的改變經歷了江戶時代前半期的「立花」,後半期的「生花」,明治時代的「盛花」,昭和時代的「自由花」,二戰後的「造型花」……每個時代都創造了各種新的花型。


雖然順應時代的要求誕生了多種嶄新的花型,但是花道家們並沒有拋棄舊的花型,都完整地保存並傳承下來。那麼,讓我們沿著時間的長河,追溯一下各個時代主流的花型。


▲ 直立花:迄今為止最古老的花型

▲ 時間:室町時代

▲ 主要用途:和式會客間裝飾物

▲ 表現特點:中心位置垂直豎立一根枝條,稱為「真」,然後在其周圍添加應季的花草作為輔助,這些輔助稱為「下草」

『仙伝抄』中的直立插花


背景: 在直立花之前,插花的風格偏重於自然風。保持植物原本的自然形態,隨意投入花器之中,自然隨性是當時的主流。進入室町時代後,在和式風格室內裝飾的擔當者中,出現了專門對花藝設計表現出特殊才能的群體,他們確立了花的構成論,最大限度表現自然花卉的個性,在選定的花器中將自然之美重新組合構架,形成了系統的理論。插花由無規則的自由表現演變為按照統一規定設計組合的形式。


代表人物: 建構了東山文化的將軍足利義政,作為強大的後援支持了當時的文化發展。當時活躍的花道家,有池坊專應(1482-1543)和擁有阿彌稱號的文阿彌。這兩位名人一直作為競爭對手被人們比較評論。池坊專應偏重於對達官顯貴展示花藝,並且將自己獨特的花藝理論宣傳推廣,著有《池坊專應口傳》等影響深遠的著作。而文阿彌的花作偏重於當時的世俗風氣,表現出的意境是將自然完整地再現於花器之中。



▲ 立花:大名官邸與書院插花

▲ 時間:江戶時代

▲ 主要特點:豪華、繁復、華麗

立花図屏風(江戸時代)


背景: 室町時代的直立花雖然只是和式房間裝飾的一個構成要素,但在當時,插花已經作為獨立的藝術形式受到大眾的鑒賞品評。通過增加花材的數量和種類,逐步形成了大型花作的創作,於是誕生了與大名官邸書院相得益彰的富麗花型「立花」。發展:起初僅僅在直立花中起輔助作用的「下草」,花材種類逐漸多樣化,形成了立花「心、副、請、正心、見越、流枝、前置」這七個特有的構成要素,也成為「七道具」。因為每根枝條都有各自的含義作用,於是形成了「役枝」這個概念。之後,在江戶時代後半期,誕生了在大型的枝幹上嵌入枝條的手法,稱為「胴作」。原有的七種基本部分之上加入「控」和「胴」的製作手法,發展成為表現形式更加充實豐富的「九道具」。


大致而言,立花是一個圓形的設計。在中心位置固定好「心」,然後從中心向前後左右分化出分枝,向周圍延伸擴展。但是,花材伸入水面之下的根部到顯露於水面之上的特定高度的枝條都要求筆直挺立,需要去掉多餘的枝葉,保持在一條直線上。雖然立花通常使用體型較高的瓶狀花器,但也會使用廣口、上端為水盤設計的特殊花器。在水盤中鋪滿砂礫之後創作的立花成為「砂物」,砂物也屬於立花的一種表現形式。

池坊550年祭復原的《前田邸大砂物》


代表人物: 為了支持立花的創作,後水尾天皇(1596-1680)在皇宮中頻繁舉辦立花展會。這一時期令人矚目的花道家有立花高手二代池坊專好(1570-1658),創作了當時堪稱巨型「砂物」的大住院以信(1607-1696),以及不拘泥於固定形式,追求立花自由創作的富春軒仙溪等。代表書籍:在元祿期(1688-1704),立花逐漸在富裕的市民階層流行開來。民間出版的以《立花大全》(1683)為代表的含有大量圖片的書籍,促進了立花的普及。立花在當時還成為成年男子的必修品味課程。



▲ 生花

▲ 時間:江戶時代後半期

▲ 特點:簡潔、以儒學思想為理論基礎,發展出「天、地、人」為基本元素的花型

『古代生花図巻』


生花図屏風江戸時代初期の作品蒼風のコレクションの一つ


背景: 到了江戶時代後半期,引領時代進步的不再是特權階級而是富裕的市民階層,他們成為新興文化的重要推手。復雜的立花難以為大眾所廣泛接受,為了順應市民階層的審美,誕生了僅由三根役枝構成了簡潔花型。生花的特點:在當時,這種新的花型被稱為「生花」(讀作IKEBANA),而之後「IKEBANA」這個詞演變為日本插花藝術的總稱。由此可見,這種「生花」得到了空前的推廣和普及。為了區別於日本插花藝術總稱,江戶時代後半期,在特指花型的場合中,雖然仍寫作「生花」,但一般讀為「SEIKA」或「SYOUKA」。與「立花」一般製作成圓形不同,生花一般製作成豎著分割的半圓形。與「立花」相同,三根枝條的根部要除去多餘的枝葉,將它們固定在一起,立於水際之上。但是,與立花筆直向上的插法不同,生花的主枝向左或右傾斜30°,這是生花的一大特徵。


生花的組成: 雖然生花的重要構成要素都是三根高度不同的役枝,但是因為各流派的手法相異,三根枝條的具體叫法是不同的。以高低為序,池坊稱為「真、副、體」,古流稱為「真、流、受」,未生流稱為「體、用、留」,遠州流稱為「真、行、留」等等。然而,這里只是單純的稱呼上的不同,在它們的含義中都能捕捉到與「天、地、人」相對應的意味。三根枝條的長度比例,在各個流派的具體實踐中也是有差別的。

左:池坊生花,右:龍生派生花



▲ 盛花:新興植物的運用

▲ 時間:明治時代(1868年–1912年)

▲ 特點:扁平的廣口水盤中製作,如在水中盛放,花腳在水平方向平鋪開


背景: 隨著明治時代的文化開放,西洋的科學技術、政治制度以及文化風俗大量傳入日本,花藝設計也受到西方的影響,西洋的園藝植物逐漸流入日本,得到了廣泛的栽培。以往日本的花道作品都是把枝當做中心的,所以花型多用綿長、彎曲的枝條。而西洋的園藝植物相比長度較短,過於筆直、缺乏變化,顯得較為單調。如何將外來的植物更有效地運用於花道作品中成為一個課題。於是利用西洋花材在廣口水盤中創作鮮花的嶄新花型---盛花應運而生。



▲ 自由花:運用植物的藝術

▲ 時間:昭和初期(1926年昭和元年)

▲ 特點:抽象、自由、以強調創作思想為核心


背景: 與大正民主運動相呼應,美術界也掀起了追求自由、個性的風潮。在這一歷史洪流中,從大正時代開始一直到昭和初期,強調創作思想的「自由花」出現並開始流行。發展:當時的花道家們從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彼埃•蒙德里安(1872-1944)等抽象派畫家、藝術大師們的理論和抽象繪畫手法中汲取精華,確立了如點、線、面三要素的構成設計理論。也就是從這個時代起,乾燥花素材,經過人工加工過的特殊素材,植物以外的各種奇異素材開始大量使用在花藝創作上。


左為插花作品,右為美國抽象派畫家Jackson Pollock作品


自由花是以抽象、自由的造型設計為特徵,是使用植物素材的另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不同於立花、生花,需要役枝來決定花型的方向;自由花更注重的是創作者本人的個性。

「自由花」,不是任意而為、毫無章法的無流派產物,它是一種新的花型,需要從專門的花藝教室習得。



▲ 造型花:前衛插花

▲ 時間:大正時代末期

▲ 特點:雕塑藝術,使用金屬、石頭、玻璃等大膽元素

敕使河原蒼風 「古事記連作鳥髪(とりかみ)」


背景: 大正時代末期在美術界興起的前衛美術運動也同樣席捲了花道界,對過度囿於古典型式、缺乏獨創性、陷入形式主義、定格化的花道提出了質疑。昭和五年(1930),由庭園設計師、評論家重森三玲,刺史河原蒼風(草月流初代家元)等提出了「新型花道宣言」,倡導傳統花道的解體。花道藝術近代化的這股洪流與戰後前衛插花藝術相交融,積極地使用金屬、石頭等大膽的元素,並且能看到不使用花器的空間造型作品。其中不乏一些不使用鮮花僅使用石膏塗抹枯枝為素材的作品,甚至有拋棄植物素材,利用鐵製品構架的作品登場。「這還能稱之為花道嗎?」引起了廣泛的爭議。(日本前衛插花藝術家中川幸夫以及作品,請點擊鏈接)發展:前衛插花藝術運動結束於超越現實的「造型花」。「造型花」雖然處於「自由花」延長線的位置上,但更准確地說,「自由花」是抽象的繪畫,「造型花」是雕塑藝術。現在,前衛插花運動已經告一段落,更傾向於對古典進行重新評價和繼承。


2019年6月草月流宮城県支部展「花迴廊」(家元出品)


花道的舞台藝術:家元いけばなLIVE IN 高崎(2014年)


花道作品的「型」,經歷了直立的「立花」,傾斜的「生花」,水平方向發展的「盛花」,以及重視創作者個性的「自由花」以及前衛插花運動中的雕塑藝術「造型花」這一發展過程。綜上所述,各個時代產生的花道之型,無不是當時的主流文化思想及世界觀的體現。

未生流作品


時代的變遷,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以及人們思想及審美的變化等,都在促進花道的不斷發展與前進,我們希望在之後的分享之路上,向大家介紹花道及其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希望更多喜愛花道的朋友與我們互動,提供斑斕的想法,攜手相勉。


熱點內容
重慶盆栽土 發布:2024-11-27 02:18:38 瀏覽:84
花店生意好 發布:2024-11-27 02:15:45 瀏覽:188
自製酒瓶插花 發布:2024-11-27 02:15:41 瀏覽:561
粉雪山玫瑰 發布:2024-11-27 02:14:55 瀏覽:293
櫻花針管筆怎麼加墨水 發布:2024-11-27 02:14:10 瀏覽:724
盆景刺玫瑰 發布:2024-11-27 01:59:15 瀏覽:483
櫻花下的交響 發布:2024-11-27 01:57:16 瀏覽:1000
牡丹江學校排名 發布:2024-11-27 01:53:06 瀏覽:64
梅花王787 發布:2024-11-27 01:51:11 瀏覽:813
有名的花店北京 發布:2024-11-27 01:32:38 瀏覽: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