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插花地現象

插花地現象

發布時間: 2024-07-05 15:38:18

『壹』 重慶市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2005年是重慶市國土部門管理體制改革後正式運行的第一年,在國土資源部的領導下,我市國土資源系統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和「完善體制、提高素質」活動為動力,開拓創新,攻堅克難,在保護資源、保障發展、維護權益、服務社會等各個方面取得了新的成績,較好地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獲得多項表彰。

●全國試點單位江津市的規劃修編大綱已經國土資源部評審通過。

●《重慶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通過實施中期評估,獲全國礦產資源規劃優秀成果一等獎。

●重慶市被國土資源部確定為全國4個重要礦區礦產資源潛力評價試點單位之一。

●合川、永川等地處置低效利用土地效果明顯,萬州區積極造地和盤活低效利用土地的做法得到國土資源部、市領導的表揚,《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在頭版進行了專題報道。

●加強優質基本農田建設,重點實施了三峽庫區周邊綠化帶1.47萬公頃基本農田綜合整理項目。

一、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狀況

重慶市土地總面積822.69萬公頃,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0.85%。2005年末,重慶市農用地694.50萬公頃,較2005年增加0.01%;建設用地56.91萬公頃,較2005年增加1.83%;未利用地71.28萬公頃,比2005年減少1.53%。如圖1、表1所示。

圖4 2005年重慶市頒發勘查許可證(按專業性質分)情況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基本情況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重慶市的礦業逐步形成了地質勘查、礦山設計、開發、科研、教育基本配套的礦業體系。全市開發利用礦產54種,各類生產礦山5 466個,其中能源礦山1 549個,金屬礦山88個,非金屬礦山3 780個,其他礦山49個。

全市礦山企業從業人數23萬人,礦業工業總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6%左右,礦業及以礦產資源為原料的加工業產值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25%左右,礦產品進出口佔全市進出口總額的5%左右,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在全市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005年重慶市主要開發利用礦種包含能源礦產中的煤、地熱,以及黑色金屬礦產、有色金屬礦產、貴金屬礦產、稀有、稀散稀土礦產、非金屬礦產和水氣礦產。

三、國土資源市場

(一)土地市場

1.土地市場治理整頓

2005年重慶市合理制定農用地轉用、土地供應年度計劃,嚴格建設用地預審,加強經營性土地出讓計劃管理,保持適度的土地投放量和投放節奏,優化土地供應結構,重點保障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和社會公益項目的用地需要。加強土地儲備、整治計劃管理,支持和指導土地儲備機構科學合理開展儲備和整治工作,建立建設用地「蓄水池」,提高政府土地調控能力。加強對園區工業項目土地投入產出率的審查和考評。嚴格執行工業項目建設用地供應控制指標,對超過控制指標要求的項目,核減用地面積。把城鎮土地集約利用率納入對區縣(自治縣、市)政府的綜合目標考核。認真開展存量土地清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城鎮存量建設用地的家底。合川、永川等地處置低效利用土地效果明顯,萬州區積極造地和盤活低效利用土地的做法得到部、市領導的表揚,《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在頭版進行了專題報道。

2.土地一級市場

2005年重慶市繼續嚴格執行經營性土地招拍掛出讓制度,加大土地市場化配置力度。全年共計出讓土地2 645宗,面積4 036.07公頃,土地純收益70.95億元;以「招拍掛」方式出讓土地 966宗,面積 2 222.26公頃,佔全年出讓土地的 55.06%(2004年為38.38%,提高了16.38個百分點),土地純收益54.61億元,佔全年出讓土地純收益的76.96%(2004年為56.94%,提高了20.02個百分點);從土地用途分類來看:以「招拍掛」方式出讓的土地中,以住宅用地為主,面積為1 973.96公頃,佔88.83%;純收益為47.69億元,佔87.33%(圖5~圖6)。

圖5 2005年土地出讓面積比例(按出讓方式分類)情況

圖6 2005年土地出讓面積比例(按土地用途分)情況

3.土地二級市場

2005年重慶市國有土地使用權交易35 764宗,面積11 122.17公頃,金額608.68億元。從土地用途來看:住宅用地面積 2 921.14公頃,占國有土地使用權交易面積的26.26%(2004年為32.25%,比重下降了5.98個百分點),金額333.53億元,占國有土地使用權交易的54.80%(2004年為31.58%,比重增長了23.22個百分點)。

2005年重慶市轉讓土地20 010宗,轉讓土地面積520.68公頃,轉讓金額19.75億元。轉讓以住宅用地為主,面積341.11公頃,轉讓金額14.02億元。

(二)探礦權采礦權市場

1.礦業權市場建設

2005年重慶市扎實開展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整頓工作,按照國家要求,制訂實施方案,迅速啟動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加大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力度,建立礦業權有形交易市場和出讓公示制度,規范出讓程序。

2.探礦權采礦權一級市場

2005年重慶市出讓探礦權1宗,出讓方式為申請審批,合同金額43.28萬元。出讓采礦權1 547宗,合同金額1.96億元,其中以「招拍掛」方式出讓580宗,占出讓采礦權總宗數的37.49%(2004年為8.3%,比重提高了29.19個百分點),合同金額1.85億元,佔全市出讓采礦權合同金額的94.59%(2004年為16.86%,比重提高了77.73個百分點);從礦種分類看:采礦權出讓主要集中在煤(504宗)和建築石料用灰岩(520宗)。

3.探礦權采礦權二級市場

在礦業權轉讓中,采礦權轉讓共76宗,轉讓價款1.62億元,其中出售54宗,出售價款0.36億元,其他22宗,價款1.26億元。從礦種分類看:采礦權轉讓主要集中在煤(68宗),轉讓價款1.61億元。其他還有鉛鋅礦、水泥用灰岩等(圖7)。

圖7 2005年采礦權轉讓(按礦種分類)情況

四、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一)土地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5年重慶市結轉上年土地違法未結案件86件,涉及土地面積18.17公頃,其中耕地12.42公頃。

2005年發現土地違法案件2 663件,比2004年增長11.89%,其原因是全市對違法用地繼續保持高壓態勢,清查處理「以租代征」擅自將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違反土地用途管制等行為,嚴肅查處了一批土地違法大要案,有效地制止了非法佔地行為。2005年發現土地違法案件中,主要是個人違法案件,共2 474件,佔92.9%,本年違法涉及土地面積224.56公頃,其中耕地100.63公頃。

2005年土地違法立案1 993件,主要是個人違法案件,為1 825件;土地違法案件立案涉及土地171.46公頃,其中耕地69.14公頃;本年結案2 008件,結案涉及土地面積186.97公頃,其中耕地80.69公頃。

2005年查處土地違法案件拆除構建物90 364平方米,沒收構建物125 922.5平方米,收回土地17.41公頃,其中耕地13.73公頃,收取罰沒款957.18萬元。

(二)地礦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5年,全市認真開展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以生產礦山全面排查、勘查項目全面檢查、行政執法行為全面清查為主要內容的「三查」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市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得到國家聯合督察組的充分肯定。

2005年結轉上年地礦違法未結案件11件,本年立案695件,本年結案686件,其中,無證開采611件,占結案總數的89.07%;越界開采43件,占結案總數的6.47%;非法轉讓采礦權8件,其他3件。年末未結案件20件。

2005年當年立案案件中,按違法主體劃分,個人673件,占立案總數的96.83%。

五、國土資源行政復議情況

2005年全市圓滿完成「四五」普法工作,進一步加強立法、行政復議與應訴工作,促進了依法行政。按照我市建設領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試點工作要求,制定用地環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實施辦法。

2005年結轉2004年未審結行政復議36件。申請行政復議332件,其中行政處罰13件,行政強制措施39件,行政不作為3件,其他277件;本年受理173件,本年審結296件,其中維持原行政決定257件,責令履行1件,撤銷3件,撤回申請35件,本年未審結行政復議39件。

六、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和人員培訓情況

2005年重慶市國土資源系統共有行政機構45個,其中省級1個,年末從業人員2 517人,其中行政編制人員1 000人。在行政人員中,有研究生73人,大本及大專1 814人。直屬事業單位303家,從業人員5 735人。

2005年全市國土資源系統收入總額3.65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撥款2.49億元,其他收入1.16億元。全年共完成基本建設投資150萬,其中國家資金100萬。

2005年全市國土資源系統參加幹部培訓592人次,其中黨校學習255人次,行政學院培訓43人次,其他294人次;參加學歷教育126人次,其中參加博士生教育5人。

七、問題與建議

當前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有以下三點:①土地資源供給與需求的矛盾比較突出;②傳統用地方式與節約集約用地的矛盾比較突出;③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比較突出。

(一)加強國土資源管理的建議

1.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保障發展與保護資源並重

堅持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切實保護土地資源;落實國家產業政策,優先支持保障重點建設項目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用地需求;建立高標准基本農田和監管體系,切實抓好保護示範區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2.增強參與宏觀調控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嚴格執行用地預審、用途管制、指標調控、定額管理和批後檢查等規定,加強部門聯動,落實產業政策;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經營性用地供應、儲備土地整治和出讓的計劃管理,確保土地供應總量適度、結構優化、區域均衡、價格合理。

3.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大力開展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工作

嚴格執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嚴控劃撥用地范圍和程序,嚴卡協議出讓最低價;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建立激勵約束機制,鼓勵使用存量土地;建立節約集約用地情況與用地計劃掛鉤制度,完善建設項目土地利用情況跟蹤管理制度。

4.科學編制新一輪規劃,發揮規劃的引導和控製作用

加強同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其他專項規劃的銜接和協調,注重理論和方法創新,堅持開門規劃和公眾參與原則,加強基礎研究,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強制性,加強保障規劃實施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研究,確保規劃得到有效落實。

5.切實加強地質工作,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

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要求,制定實施意見和工作方案,切實加強地質工作;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重點查處越層越界開采及非法轉讓礦業權行為,嚴格執行審批許可權和審批程序,建立健全統一、競爭、開放、有序的礦業權市場,加強市場監管。

(二)加強國土資源管理的建議

(1)加強綜合統計和專項統計,建立統計責任追究制度。

(2)完善季度形勢分析制度,不斷增強分析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3)加快建立國土資源科技創新體系,推進行業信息化工作。

(4)完善征地補償安置爭議裁決制度,加強行政復議和行政應訴工作。

『貳』 深圳龍崗區金稻田路1088號二線插花地棚戶改造項目,這個地方是不是白天限行

關於金稻田路1088號是否白天限行的說明

我司承建羅湖「二線插花地」棚戶區改造項目主體IV標工程,工程位於羅湖龍崗交界處金稻田路1088號附近,從設計圖紙可以看出由金稻田路至1088號路段部分在我項目施工紅線內,且該路段後期要修建該項目消防通道。

此道路南方電建居民通行較多,社會車輛出入頻繁,且只有這一條出入通道及消防通道,我司在不影響居民的情況下,合理利用施工道路,並沒有將屬於施工紅線內的建築用地全部佔用。

但該道路上有大量社會車輛違停佔道,且有收廢品人員及車輛在此佔道違規經營。造成了交通擁堵的現象。我司並沒有對此道路做任何影響居民通行的行為。

『叄』 這種現象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

中國傳統文化將流失

來源:新華社

好萊塢來了,留給我們最大的懸念就是:這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經典題材會被美國人演繹成什麼樣子?他們將會「戲說」還是「正說」我們的歷史和文化記憶?

其實,慾望也好,想像也好,說到底好萊塢是一個文化工廠,他們挖掘新題材的沖動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對利潤的追求和攫取,是為了分食世界電影市場的大蛋糕,並不是在從事文化保護計劃,他們是好萊塢,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他們將會用西方的價值觀念和文化標准來打量和改造傳統的民族題材,並按照他們嫻熟的商業邏輯來進行運作,推向世界。首先,他們不會「正說」,其次他們也不會「戲說」——這是中國人的文化想像,不符合他們的文化理解——但他們會「西說」,將一個東方的、中國的、民族的、傳統的文化題材處理成一個西方的、美國的、好萊塢的和後現代的電影文本。這其中,最大的可能是,傳統文化元素的流失和故事邏輯的更改。

以此前運作的《花木蘭》(見圖)為例,動畫片《花木蘭》並不是一個充分尊重中國人印象中那個傳統「替父從軍」的民間傳說的模式和版本,而是進行了大膽的符合西方人接受心理和習慣的藝術誇張和改編,片中花木蘭成了一個典型言談舉止大膽率直、情感表露直白主動的西方女子,而全然沒有中國傳統封建社會里女子的矜持和謹慎。這樣的花木蘭是典型的西化的花木蘭,而非傳說中的花木蘭。是用自己的文化想像和演繹裝進了這個名叫「花木蘭」的瓶子里,然後大聲吆喝著,出口到中國來大賺其錢。這將對中國人、尤其是中國孩子們對這一中國歷史上經典的女性形象的認同和接受起到什麼樣的作用?而當好萊塢陸續對《楊家將》、《西遊記》、《孫子兵法》等一系列中國經典完成「西說」時,中國的孩子心目中的文化版圖將會是怎樣的圖景?

與好萊塢咄咄逼人的文化擴張相比,國內影視人還沉迷在「戲說」版的宮廷戲、模式化的「警匪劇」等的製作中,被票房和效益的重負擠壓得喘不過氣來,藝術想像力蒼白無力,進取心和創造力也大大削弱。面對這些已經融入我們民族血脈深處的文化資源,我們守著金山過窮日子,與國外藝術家們對中國傳說題材的熱衷的態度相比,著實令我們的藝術家們汗顏。

此外,與國外同類的藝術作品相比,國內的歷史傳說影視作品,大多流於機械和呆板,在思想深度和創意力度方面明顯有缺失。如《孫子兵法與三十六計》,孫臏與龐涓之間的鬥智並沒有很濃的「兵法」味,倒是在其中穿插了不少香艷的愛情故事,波瀾壯闊、波譎雲詭的智勇謀略淹沒在濃厚現代味的情感糾葛中,令人失望。創作思維的落後和想像力的缺失,以及對待歷史題材的創作態度,這些應該是好萊塢搶拍中國題材影視劇帶給國內同行們的一個重要警示和啟迪。

好萊塢挖掘的雖然是中國的歷史題材,但著意的卻是未來的市場和文化傳播。明白了好萊塢的真相,我們才能把握現在,為自己贏得可能和希望。

全球化的浪潮風起雲涌,這是時代的現實圖景,但是如何讓延續了五千年燦爛輝煌的中華傳統文化推陳出新,煥發生機,如何接續傳統文化傳承的這根千年文脈,增進一個有著56個民族的大國國民的文化認同,讓中華民族向世界亮出自己獨特的民族旗幟,這將是我們面對的一個永恆的話題。
中國傳統文化在學生中的缺失

在一份關於傳統文化的問卷調查中,對「傳統文化對於當前中國社會的影響」一題,50%的大學生認為「很重要」,有40%的同學認為「有作用」。對「世界華人對中國的認同」中,58.5%的同學選擇了「文化」。由此可以看出,對於傳統文化的重要,很多大學生都能認識得到,可以對於傳統文化,又有多少真正的了解呢?
對於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京劇或者其他地方劇種」,居然有51.2%的「不感興趣」,39.7%的人認為可以去看看,還有2.1%的人「非常討厭」,只有8%的人表示喜歡。
對於古典的文學書籍,75.4%的大學生「偶爾翻閱」,16.4%的學生「敬而遠之」,5.8%的同學表示「深惡痛絕」,只有0.4%的同學「愛不釋手」。
雖然絕大部分同學對傳統文化持認同態度,自身卻對它知之甚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很低,認識也很膚淺,傳統文化意識淡薄。
與此同時,一份題為「還有多少中國味的」調查問卷到小學生的手中,結果更是讓人擔憂。
在關於節日的調查中,除了兒童節,孩子們最喜歡過的是聖誕節,只有33%的孩子喜歡過春節,14%的孩子喜歡過中秋節,12%的孩子喜歡過國慶節。
在對「最喜歡的一首歌」的選擇上,37%的人選了英文歌曲,占的人數最多,只有20%的人選擇大陸老歌,只有28%的人知道國歌的原名是什麼。38%的人不知道什麼叫「座右銘」,31%的人沒有座右銘。僅25%的人知道文房四寶是什麼,只有39%的人會寫毛筆字。
小學生的文化品位如此西洋化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關注。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享譽海外,使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熱愛了解的知識。 教師們要教育小學生關注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愛好,更多的了解傳統文化知識。
大學生們應該有意識的多看傳統文化書籍,吸取優秀的傳統文化的營養。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在學生的知識結構中不再缺失。
1、傳統是由歷史沿襲而來的思想、道德、風俗、藝術、制度等,它是相對於現代而言的。但是,不少人錯誤地把傳統在時間上等同於「過去」甚至「陳舊」,在形式上視作「靜態」甚至「僵化」,割裂了歷史、現實與未來的邏輯聯系。他們無法正確把握傳統的歷史承襲性,更難以找到它與時代精神的契合點,強調傳統與現代的沖突,割裂了傳統內涵與當代風採的有機統一性。
傳統是過去的現代,現代是將來的傳統。德國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卡爾·雅斯貝斯指出:「在繼承中,人擁有一點實際能力,那是不可摧毀的東西;在傳統中,則擁有一點絕對的東西,那是不會遺失的」。傳統並不是靜止不動的死寂的歷史沉積物,而是一道生命洋溢的、永遠流動的、離開它的源頭愈遠就膨脹得愈大的洪流。
「君不見傳統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傳統之河源遠流長,亘古綿延,於九曲回環中浩然盪進,不斷豐富其形式,充實其內容,拓展其領域,使每一時代的人們所創獲的成果,都作為傳統的神聖鏈子中的一環保存下來,並作為遺產傳給下一代。
因此,傳統的運演與時代俱進,每一時代的人們都必須促進歷史意識與當代精神的融合,繼承、創造和發展優秀的傳統。

2、傳統,是現代人的雙刃劍。一方面,它是人類文明的標志,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因而是滋養現代人精神的源頭,是培育現代人格的養料,是走向未來的依託。
另一方面,正如恩格斯所說:「傳統是一種巨大的阻力,是歷史的惰性力」,它無處不在地制約和阻礙著現代化的進程,使投身於創造新生活的人們無不感到這負荷的沉重。
因此,在傳統的洪流中,總是不可避免地有泥沙和珠玉齊沉、糟粕和精華共存;它既包含著促進現代化的契機,又滋長著影響現代化建設的毒瘤。因此,既不能把傳統當作神聖的偶像供奉起來,也不能把傳統當作歷史的垃圾,簡單地予以拋棄。
遺憾的是,面對當代生活泥沙俱下的紊亂現象,不少人表現出茫然失措的價值尺度,他們難以分清究竟什麼是精華,什麼是糟粕,更難以分清精華中混雜的糟粕、糟粕中包裹的精華,找不到「白玉之瑕」,也淘不出「沙里之金」,真正做到取之有度,舍之有節,分寸適宜,恰如其份,而顯得良莠不辯,囫圇吞棗,或人雲亦雲,盲目反叛。

3、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是文化發展演變所圍繞的中心。文化的發展是為民族的生存和發展服務的。每一個偉大的民族都有其一定的文化傳統。一個民族通過本民族的語言、文字、藝術、風尚、習俗、宗教信仰以及對國土、同胞的熱愛,對鄉土的眷戀、對褻讀民族感情行為的厭惡、仇視等,表現出自己的傳統以及民族的自毫感、尊嚴感。
我們不應借口更新傳統,借口繼承西方社會的文化成果而否認、喪失傳統的民族性。更新傳統,必須強調民族的主體性。任何個人都不能迴避民族的利益和命運,侈談自我的觀念更新。
只有充分發揮民族傳統的獨立性(肯定自己的獨立存在)、自覺性(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主動性(積極改造環境的能動力量),社會文化才有勃發的活力和堅固的凝聚力。
因此,深入傳統肥沃的底層,淘金般獲得許許多多閃光的金沙,並熔鑄成閃耀著時代光彩的金塔。

4、超越是對傳統的一種否定和不滿足,它追求並實現著向未來挺進的嶄新層次和境界。「回復故道的事是沒有的,一定有遷移;維持現狀的事是沒有的,一定有改變」。正是由於在繼承中超越,在超越中繼承,才形成了無法遏制的人類歷史長河,既不可能斷裂,也不可能乾涸。
但超越又是艱難的。美國社會學家英格爾斯指出:「許多致力於實現現代化的發展中國家,正是在經歷了長久的現代化陣痛的艱辛之後,才逐漸意識到國民的心靈和精神還被牢固地鎖在傳統意識之中,構成了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嚴重障礙」。同樣,當代人的骨髓和血液中也頑固地浸入了歷史因襲的沉重,雖然身著髦得合時的現代服裝卻並沒有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現代人。
超越不是超脫。超越是立足大地而又直插霄漢般昂然挺起,是繼承傳統又從傳統中脫穎而出,是在繼承中追求發展;超脫則是雙腳懸空如浮雲飄移,是拋棄傳統建構虛幻的海市蜃樓,是在虛無中滑向毀滅。超越,這是客觀的規律;超脫,則是幻想的花朵。

5、創造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它是迷人的呼喚,前進的動力、精神不竭的支撐點。完整的人是為傳統所創造並創造傳統的人。人總是站在雙重的歷史意識中,一方面,他是過去文化的產物;另一方面,又是未來文化的創造者,他總是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下,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濡染、鏤刻,同時又主動地選擇、吸收、激濁揚清,並注入新的時代精神,賦於新的特徵、意義和功能,使其得到發育、成長、拓展。
用伽達默爾的話來說就是:「傳統並不是我們繼承得來的一宗現成之物,而是我們自己把它生產出來的,因為我們理解著傳統的進展並且參與在傳統的進展之中,從而也就靠我們自己進一步規定了傳統」。
要在揚棄地繼承先輩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在更為復雜的社會實踐中,不斷以新的成果來充實其內容、豐富其內涵、增加其要素,甚至重組傳統的功能結構,使之成為具有嶄新形態的、與我們的時代相適應並反映歷史走向的新傳統,從而把傳世之寶與現代新觀念聚合,並轉化、升華為現實的巨大凝聚力和內驅力,使深厚的歷史底蘊揮發出濃郁的時代氣息。

6、馬克思指出:「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並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並不是在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沒有對傳統的繼承,個體就不會擁有創造的智慧,社會也就失去了前進的基礎,人類永遠只能滯留在茹毛飲血的洪荒之中。因此,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家蘭德曼認為:「只有在文化包裹的氣氛中,人才能呼吸」。所以,「個體必須吸取文化傳統,必須登上他所出生時代的文化頂峰」。離開對傳統文化中優秀思想、智慧、品質、作風的繼承,是不可能健全發展的。
科學的求異精神是舊思想的「爆破手」,是新思想的「助燃氣」,是新傳統的「設計師」。但必須是在繼承傳統精髓基礎上的標新立異,而不是一味盲目地貪新騖奇。
因為,新奇之物並非都有生命力,淺薄無聊的東西也常有新奇的面孔。但有些人甚至熱衷於「反其道而行之」,把過去否定的傳統一概肯定,把過去肯定的傳統一概否定,今日倒過來,明日顛過去,結果未獲現代化,已患現代病。

7、必須堅持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既植根於濃厚的民族土壤上,又置身於宏大的世界背景;既富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與時代特徵,又具備氣度恢弘、厚德載物的寬容精神。
也就是說,首先必須立足於五千年的中國傳統,以鮮明的時代責任感,以深厚真摯的民族情感和品質,為創造更合理的文化模型而對傳統文化推陳出新,「古為今用」,這樣,也才能獲得洞悉現實和預見未來的透視力,否則,只能在「一無所有」之中「跟著感覺」做無根的、失去精神家園的漂泊者。
同時,應使這種深沉的民族歷史感與開放的世界眼光相結合,在使中國走向世界,也使世界走向中國的交相輝映中,最大限度地吸收外來傳統的營養成分以滋補自身。
要最大限度地汲取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汲取現代社會的一切科學文明,「洋為中用」,即采外來文化之長,固民族文化之根。在繼承中吸收,在開放中篩選,在批判中提高,不斷摒棄保守、封閉、落後,高擎起民族傳統的旗幟,綻放出一簇簇古今貫通、中西合壁的絢麗火花。

8、在歷史的漸進時期,人們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按照傳統的習慣方式來思維、生活、活動,並不覺傳統有一種異己的壓迫感。
但在歷史劇烈變動的社會轉變時期,人們就強烈地感到傳統負荷的沉重,也強烈地渴望從無形的糾纏中解脫,因而,使得個人情感的偶發性、不穩定性加劇,極易被不可名狀的下意識所驅使,為感情所沖動,導致破壞性思維的泛濫。這是我們這個過渡時代的突出心態。
因此,剔除情緒化的思想和情緒化的行為,具備科學的理性精神和建設性意識,這對於發展和創新傳統文化,也是至關重要的。

9、每一個偉大的民族都有其可貴的民族文化,而每一種民族文化都旗幟鮮明地張揚著本民族的精神。這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和基本的民族精神,無疑是一個民族生命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民族蓬勃生長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
因為獨特,所以存在;因為獨特,所以不可替代。民族文化與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長期發展過程中積淀下來的文化智慧和精神奇葩,是一束承載傳統、映照現代並昭示未來的人類文明的鮮花。它既為本民族代代傳承,並為其它民族所欣賞。
欣賞是一種由衷的贊美,不是低下的恭維;欣賞是一種理性的深刻審視,不是一種觀光式膚淺的瀏覽;欣賞更是一種洋溢著科學精神和民族氣節的批判性借鑒,而不是奉若神明般的頂禮膜拜。所以,對外來文化的欣賞或稱之為「賞花」,體現著一個民族海納百川的博大胸襟和厚德載物的寬廣胸懷,是一個自強不息的民族自信的開放與坦然的抉擇,也是一個民族永葆發展活力之必需。
但吸收外來民族文化是一個辯證揚棄和自覺內化的過程,是其它民族文化的絢爛火花與本民族璀璨文化交相輝映、融為一體的過程。因此,博採外來民族文化不能採取「插花」的方式,不能生吞活剝地折下一枝插進花瓶,並擺在文化的花架上供奉禮贊。如果這樣,那枯萎的不僅是外來文化的精華,還有本民族的精神。
外來的文化成果只有和固有的深層基礎結合起來,才能重新開出鮮艷的花朵。還是象「栽花」一樣對待外來文化吧,把外來文化的花枝深深地植入本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才能使民族文化的家園鮮花竟放。

10、雖然新事物不全是有生命力的,但當我們不分青紅皂白就熱衷於求新獵奇時,那就叫「過激」;我們對新事物不感興趣,也不研究、不分析的時候,那就叫「落伍」;當我們對新事物看不慣的時候,那就叫「失衡」;而當我們對有生命力的新事物冷嘲熱諷甚至阻礙的時候,那就叫「頑固」。
過激」可以矯正,「落伍」可以趕上,「失衡」也可以求得平衡,「頑固」卻是一種必須排除的阻力。

11、雖然新的不一定有生命力,但追求新事物始終是人類進步的永恆動力。

12、傳統是過去的時尚,時尚是將來的傳統。
傳統是流傳的,時尚是流行的。
傳統在流傳中更新為時尚,時尚在流行中沉澱為傳統。

13、開拓者的可貴之處,不僅在於沒有抄襲別人,更在於沒有抄襲自己。
第二,傳播已有文化成果與文化創新重構相統一規律。
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說:「個人生活史的主軸是對社會遺留下來的傳統模式和准則的順適。」祖輩改造環境的文化創造,以符號或物化形式遺存下來,後輩則掌握前輩創造的文化成果,並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行新的文化創造。人類創造的文化成果通過層層積淀而不斷積累,這種垂直式的文化傳遞積累,形成民族或區域的文化傳統,對現存文化保持長期的影響力。除此之外,還有水平式的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系統通過接觸交流,可以互相滲透、吸收和融合,引起文化變遷與重構。要使文化正常、健康地發展,既需要垂直式的文化傳遞積累,又需要水平式的文化交流融合。傳播已有文化成果與文化創新重構相統一的編輯規律,正是文化正常、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
� 傳播已有文化成果,是文化傳遞積累的要求。其中有經過長期積淀、成為傳統文化精華的部分,如歷代整理出版的文化典籍;也有當代人新的文化創造,包括新的理論,新的知識,新的科學技術,新的文藝作品等。有些重大的文化創造會引起文化變遷,即文化內容和結構的重大變化。文化變遷的原因除了本民族的重大文化創造外,還有外來文化的影響。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部分,以豐富和發展本民族的文化,也是編輯活動的一項基本任務。
� 這樣,在文化傳播中就會出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沖突碰撞,需要發揮編輯活動的策劃組織和選擇優化功能,進行文化整合與重構,以實現文化的整體創新。在整合重構中,傳統文化的優秀部分被保留下來,並得到新的解讀和意義,在現代文化中體現著傳統文化的特質。外來文化的精華部分也被民族文化所攝取,成為民族文化新的特質。這種文化體系既是傳統的,也是現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各種具有鮮明特色的民族文化,構成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 有的論者提出,創造性是編輯活動的規律。這種論點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不過創造性的規律適用於人類的許多活動,因此需要揭示編輯活動的創造性的特點。編輯活動的創造性不僅指具體文化產品的創造(准確地說,是再創造),尤其是指通過文化整合與重構所發揮的文化整體建構作用。編輯活動的產品,也不僅是具體的文化產品,還有由各種文化產品建構的出版文化體系,以及其中反映的理想信念、社會風尚、道德規范和價值觀念。
� 傳播已有文化成果與文化創新重構相統一規律,反映編輯活動與文化的關系。文化的傳承積累和創新重構,都是文化發展的要求。沒有文化的傳承積累,文化就沒有基礎和靈魂;沒有文化的創新重構,文化就沒有活力和生命。而文化的發展又與社會經濟、政治、科技的發展有密切關系,它受經濟、政治、科技諸因素的推動和制約。因此,這條編輯規律不僅反映編輯活動與文化的關系,也反映編輯活動與經濟、政治、科技的關系。編輯活動不僅要適應文化發展的要求,還要適應經濟、政治、科技發展的要求,推動社會的全面發展和文明進步。
第三,保證文化產品質量與掌握最佳傳播時機相統一規律。
在編輯活動中,產品質量與最佳傳播時機既是統一的,又是對立的。這種對立統一關系制約文化傳播的效果。徐柏容提出的質量與社會效益同步規律,是就質量與傳播效果的一致性說的。逸士提出的最佳運行規律,則在質量之外,增加了時效性和編輯周期的因素,認為在最短的編輯周期內,完成高質量的定稿品,並不失時機地向社會傳播,才能取得最佳的傳播效果。本文綜合他們的意見,將文化產品質量、傳播時機與傳播效果作為編輯活動的基本目標,分析它們的對立統一關系。

『肆』 征地制度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

土地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是一切基本建設的源頭。因此,依法徵得土地,工作的快慢直接影響到經濟建設的全程,由此可見,征地工作在土地管理和經濟建設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嚴格的征地制度和繁多的征地材料也的確使征地工作步履艱難。

本文結合土地管理工作實踐,就征地范圍、征地工作程序、征地補償制度、征地安置制度等四方面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進行闡述,並提出相應對策。

1 征地范圍方面

1.1 征地權使用范圍過寬的問題

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行使征地權,這是國家和政府的—項特殊權利,是國家強制力的體現。這在現代世界各國法律中都有相應的規定,但在對「公共利益」概念的理解上,各國之間有所不同,也就導致行使征地權的范圍也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公共利益」就是廣泛性的大眾的利益。就是說這種建設應是帶有「公益性的」,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的建設事業,如國防建設、環境保護、市政建設、交通運輸、水利事業、公共衛生事業、科教文化等社會福利事業以及國家機關、安居工程等以公共利益為目的的建設。

但從我國現行法律條款中可以看出,在我國實行的土地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不論是「公共利益的需要」,還是「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都可以通過國家徵用「原屬於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而取得土地使用權,都可以將集體土地(特別是耕地)轉為國有土地(建設用地)。因此,徵用土地就成為將農民集體土地轉為國有土地,將耕地轉為建設用地,為各項建設提供國有土地的唯—途徑。這就從法律上模糊了「公共利益」與「非公共利益」的概念,把征地范圍擴大到了所有經濟建設用地,使得國家征地權使用范圍過寬。

征地權使用范圍寬,就不同程度地侵犯了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權益的享有。由於國傢具有至高的強制力,徵用土地是國家行政機關基於本身單方面的意志表示,不需要被征地方的同意。在征地實踐中,國家徵用土地是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比如城市綠化用地、公路道路、建設水庫、建設校舍、醫院等城市基礎設施,這些造福於人民大眾,有利於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和民族整體素質提高的工程,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也包括當地農民的利益,這時群眾對征地比較認同,一般都能服從國家需要。但是,如果政府徵用集體土地是為了出讓給投資者進行盈利性建設,並從徵用土地中獲取巨大利潤,而國家的征地補償仍使用與「公共利益」征地相同的標准和范圍,實際上是剝奪了農民能夠從集體土地中獲得利益的一部分,同時把它轉讓給了某些單位和個人,無形中侵犯了農民的集體土地所有者權益,形成了新的社會分配不公平。從一定意義上說明,在征地過程中,由於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始終處於弱勢地位,造成農民利益遭受嚴重侵犯的現象普遍存在。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權益遭到嚴重侵犯,這也是造成部分地區征地難的直接原因。例如,滑縣縣城開拓的四條大道佔用耕地800多畝,每畝補償均不超過1萬元,但沒有因為征地發生一起糾紛,時間僅用三個月便全部落實。同時,滑縣2000 年度第一批次城市建設用地徵用耕地180多畝,每畝土地補償費為4.6~6.5 萬元,安排項目為人民保險公司職工住宅、電信公司辦公樓、商業住宅小區和一個別墅區,由於群眾對征地用途不認可,不接受國家征地補償,在落實中遇到很大阻力,尤其別墅區用地至今無法進地施工。

1.2 豐富制度,健全機制

從長遠看,在征地制度改革過程中,應對國家征地權行使的范圍進行調整,將其限制在狹義的公共利益用地范圍內,並按集體土地被徵用後土地利用和經營行為的性質,將征地分為兩類:一是公益性非贏利類徵用,即公益非贏利性用地;二是經營類征購,即公益性經營用地和非公益性經營用地。

需要說明的是,劃分征地類型的主要依據是看用地單位使用土地是否以盈利為目的,若屬非贏利性的,則劃為徵用類;若屬贏利性的,則劃為征購類。而建設項目的投資來源,則不作為劃分征地類型的主要依據。其原因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及投融資體制的改革,投資主體呈現多元化趨勢,投資主體與經營性質(用地性質)之間的相關性日趨減弱,因此從發展的趨勢看,建設項目投資來源不應作為劃分征(購)用土地類型的主要依據。

1.2.1 征購

征購是指: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的前提下,在城市規劃區范圍內又符合城市規劃,任何單位和個人以贏利為目的的建設用地需要經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市場評估價格收購集體土地的行為。

征購范圍:從土地用途上講包括工業用地,商業、旅遊、餐飲娛樂、住宅、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經營性行業用地。從分布地域上講包括城鎮規劃區內零星布置、拋荒、閑置或具有其他更高開發價值的集體農用地和集體建設用地,允許實施征購,這樣既有利於土地國有化,又避免城市市區中長期存在「都市村莊」的不正常現象。但必須嚴格遵守「佔一補一,占補平衡」的耕地保護政策,基本農田保護區的耕地禁止佔用。

1.2.2 徵用

徵用是指: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的前提下,在城市規劃區內又符合城市規劃各級人民政府為非贏利性項目建設的需要,向農民集體徵收土地的一種強制性行為,同時應對被征地集體和個人進行公平合理的補償。

徵用范圍:①國家機關和軍事用地;②城市基礎設施和非贏利性公益事業用地;③國家重點扶持和為公眾服務的能源、交通、水利、環境保護、文物遺跡保護等用地;④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非經營性的劃撥用地。徵用土地的目的必須為非贏利性的公共利益服務,公共利益的概念應是狹義的,徵用土地的范圍應是嚴格的。

徵用的強制性:政府在征地之前應先發布預征地公告,舉行聽證會聽取公眾及被征地單位意見,由公眾認定征地的非贏利性和公共利益性。一旦認定征地是為公眾服務,經政府批准後,徵用土地就具有了強制性,法定征地機構可以行使土地徵用權,要求個人服從公眾利益,必要時征地機構可以請求法院強制執行。征地權的強制行使必須是法定征地機構,只能用於公共目的且給予被征者合理補償,三者缺一不可。

2 征地補償制度方面

2.1 征地補償范圍窄、標准不合理的問題

縱觀日、英、德等各國的立法和實踐,征地補償的原則隨著權利觀念從權利私有化向權利社會化的轉變,不同時期也有不同的規定,大致經歷了完全補償——不完全補償——相當補償的過程。土地補償范圍和補償標准雖然都存在差異,但大體都包含以下幾項:土地補償、殘餘地、連接地損害補償、地上物補償、經營損失補償、遷移費補償等,基本上把能夠舉證的具體損失和可以預見的利益都列入補償范圍。從世界的整體發展趨勢看,對於國家合法行為造成的損失,其補償范圍與標准均呈日漸放寬之勢,對農民所遭受的損失給予更充分、更完全的補償。而我國征地現採用的補償原則只能算是不完全補償原則,征地補償范圍僅限於土地補償、農業人口安置補助、青苗和地上物補償。也就是說我國征地補償范圍僅限於與被征地客體直接相關的經濟損失。而對與被征地客體間接關聯以及因此延伸的其他附帶損失未規定予以補償,如殘餘地、連接地損害補償,經營損失、租金損失等內容都沒有列入補償范圍。與世界各國相比,我國的征地補償不僅范圍窄,而且標准也不合理。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土地補償費都是以公開市場的土地市價為標准,而我國的土地補償費,僅以土地的原用途給予—定補償,即以被徵用前三年的平均年產值乘以一定倍數計算,年產值大小的確定在實際操作中難度很大,往往使補償結果與實際情況不相適應,很多地方無法從根本上保證被征地農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下降,這是征地制度改革必須正視的現實。

由於我國規定的征地補償標準是採用征地前三年耕地年產值的若干倍,就不可避免出現征地方和被征地方在年產值、倍數等問題上存在爭議,從而加劇了征地雙方矛盾,這樣一方面給上級部門增加了協調工作難度,另一方面為雙方以後的長期相處埋下了不安定的隱患,產生社會不穩定因素。如2001年安陽市政府徵用郊區東郊鄉土地時,蔬菜辦統計的前三年菜地年產值為每畝1800~3700多元,郊區統計部門統計的前三年菜地年產值為每畝4491元,前三年糧地年產值每畝820~880元,農民上報的前三年土地年產值為每畝3000~5000元,使征地部門難以確定標准,也為征地雙方製造了矛盾,妨礙了正常征地工作的進行。

從土地資源經濟學上講,我國目前實行的土地補償最多達到對被征地方生存權的補償,而沒有考慮土地作為重要生產資料,土地所有權(包括農用土地使用權)也是一種財產權,應該按客觀評估的市價進行補償,這也從又一個方面說明在征地過程中,農民集體土地所有權始終處於弱勢地位,權能得不到完全顯化。

2.2 區別兩種方式,遵循市場原則,力求科學合理

考慮到我國實行土地徵用制度時間尚短,尤其是在征地補償方面還不夠科學,因此,應該積極的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合理經驗,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並充分利用農用土地定級評估理論和實踐成果,確定科學完善的征地補償標准。同時,要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在征地過程中應該逐步引入市場機制,遵循市場原則,區別徵用和征購土地兩種方式,使征地補償做到公平合理。

2.2.1 征購價格標准

地價應由具有土地資產評估資格獨立的評估機構來評估。應根據當時的市場價格,按該地塊城市規劃的最高和最佳用途評估。即該地塊土地利用現狀是村辦企業,但確定城市總體規劃的最高最佳用途是商業用地,則按商業用地評估補償,補償金的價值內涵是「農地級差地租Ⅰ+農地級差地租Ⅱ+絕對地租(農用)+絕對地租(非農)」的資本化。同時,在城市(鎮)規劃區內,要進一步完善區域的功能分類,確保規劃的嚴肅性和實施的連續性,不能隨意變動,避免因功能劃分隨意變化,造成征地的困難,尤其影響地價評估的科學性和准確性,致使征地補償價格不合理,引起被征地單位的強烈不滿。

2.2.2 徵用補償標准

徵用土地費是國家為獲得公益性非贏利類用地而徵用集體土地時付給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補償費,以保障被征地農民生活水平不降低為基本標准,由徵用地價款、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構成。其中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如實補償;建議改革徵用地價款測算標准,取消倍數及年產值。徵用地價款以農地地價為標准測算,其中農地地價(農用土地定級評估理論評估確定)是在農地本身的自然條件(如光、溫、水、熱及土壤肥力等)、社會條件(如土地制度、農地政策、人口狀況等)、經濟條件(如經濟發展水平、經濟政策、經濟發展規劃等)下,農地所有權(使用權)在未來年期收益的資本化區域平均價格,其價值內涵是「農地級差地租Ⅰ+農地級差地租Ⅱ+絕對地租(農用)」的資本化。

地、市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定期對農地地價進行調整和向社會公布,使之在一段時期內相對穩定,但在較長的時期內具有動態性。

2.2.3 征購(用)土地費按下列原則在被征購(用)土地的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之間分配

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屬被征購(用)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所有者。

征購(用)土地費中屬於被征購(用)土地農民的數額應包括:被征購(用)土地的承包經營權(或使用權)的價值、被征地者在使用土地過程中的對土地的投入以及被征購土地的所有權價值中應分攤的部分(徵用土地情況下不含這部分)等。

征購(用)土地費中支付給被征購(用)土地農民個人用於安置就業,其數額應至少能夠保證其生活水平與被征購(用)土地前生活水平相當。

剩餘部分屬被征購(用)土地的所有者即土地所屬各鄉(鎮)、村、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3 征地工作程序方面

3.1 征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實踐證明,新的土地管理法規是當前依法管地、依法用地的正確選擇,它所確立的各項制度和措施是切實可行的,符合我國土地管理事業發展的實際需要。

但與此同時,現行的征地制度的確存在不少問題,這些問題可用6句話24個字來概括:程序繁瑣,報件復雜,資料臃腫,耗時過長,工作量大,成本太高。無論是批次用地還是項目用地,均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些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3.1.1 征地程序透明度不高

征地是社會城市化過程中的必然,隨著城市化進程推進,征地現象也將不斷發生。目前征地程序的不透明主要表現在:一是征地行為的透明度不高,由於土地行政部門征地對象針對農村村委會,因此,被徵用者中僅有個別人了解情況,如村委會主任,支部書記等,而廣大的共有人——農民對此了解很少或不了解;二是土地徵用是政府行為,批准征地方案之前基本沒有考慮被征地者的意見,被征地者也無法通過正規渠道知道土地將被徵用,沒有形成一定的制衡機制;三是兩公開制度,村一級組織往往由於某種利害關系,在許多地方沒有很好地落實執行。不少地區征地補償沒有依法進行,低於或高於法定補償標准,公告怕群眾意見大,索性不公開。

3.1.2 預征土地,完善程序,均衡權利

筆者建議:當用地單位向土地管理部門提出征地申請後,土地管理部門應在當地報紙上連續三周通告有關征地內容及事項。任何與徵用有關的土地所有者可以在接到正式通知或第一次通告30日內,向土地管理部門提出書面申請,要求舉行預征地聽證會,土地管理部門根據申請人多少情況,決定是否舉行預征地聽證會。如果舉行聽證會,由土地管理部門負責從社會上特邀一些與這次征地無切身利害沖突並具有良好品質和社會信譽的調查人員,成立調查委員會。在舉行聽證會前,調查委員會要准備有關資料並到現場查看做出必要記錄作為正式清點時的參考依據。調查委員會就採用哪種征地方式,征地的公平、正確、合理必要性等,綜合雙方的證據、意見,向土地管理部門提交報告。在土地管理部門收到調查委員會報告之後的30日內向爭議雙方(用地單位和被徵用土地涉及到的所有者)和當地人民政府以書面形式提交會議紀要,由同級人民政府根據會議紀要和調查委員會的報告決定是否批准征地或修改徵地計劃。

法定征地機構必須在批准征地後的30日內在被征地所在的鄉(鎮)、村予以第一次征地公告(或以書面形式向被征地所有者下達征地通知書),土地所有者可以在通知下達的15日內,持土地權證書到公告指定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征地補償登記,並以書面申請補償事宜,選定補償評估日期。征地機構徵得土地所有者同意後,可以進入現場進行補償評估,擬訂征地補償標准和方案實施第二次公告。被征購土地者對補償標准有爭議的,由用地戶和被征地者(單位)自行協商解決。被徵用土地者對補償標准有爭議的,由本級地方人民政府協調;協調不成的,由批准徵用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定,並由相關部門協助強制執行此裁定。然後依次辦理其他相關手續。

3.2 征地審批制度、征地報件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2.1 征地過程太復雜

新《土地管理法》頒布後,各地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認真學習和貫徹,普遍加強了耕地保護工作,農用地轉用、土地徵用等建設用地審批秩序明顯改觀。但與此同時,征地工作出現了新的特點,第一是征地批准權上收,報批過程加長。新《土地管理法》規定,征地制度將征地批准權上收到中央和省級人民政府。即縣級政府新征任何一宗土地,都至少要經縣、市、省三級人民政府審查。這一程序繁瑣、報件復雜、耗時過長的馬拉松式報批過程對急於開工建設的項目顯然是不適應的。同時,到國務院、省政府、市政府報件所需的交通費用、招待費用及活動費用等都增加了征地成本。第二是技術要求過高。上級有關部門對征地勘測和圖件繪制都做了規范性要求。安陽市所轄各縣目前的測繪力量尚沒有一家能達到所要求的資質條件,大都邀請的是外地市的測量隊伍,這就導致一旦測量有誤或《勘測定界報告書》格式不符或內容不詳、用章有錯等小問題就需要外地的測量人員重新來測或到外地測量機構所在地進行修改。

3.2.2 抓大放小,新舊結合,加強監督

新《土地管理法》將土地管理方式由以往的分級限額審批制度改為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上收審批權,雖然防止了分級限額審批制度「化整為零」的漏洞,改變了追求短期效益和局部利益的土地利用方式,強化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的效力,加強了對農用地、特別是耕地的保護,但同時也產生了諸如程序繁瑣等多種弊端。因此,建議國務院或省政府要嚴抓各地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落實和加強「佔一補一,占補平衡」執法監察力度,建立類似土地年度計劃實施備案制度的農用地轉用備案制度,在年度計劃范圍內,由市、縣人民政府具體實施,即對規劃區內用地,尤其是近郊區的農用地和市區內的零星農用地、插花地建設用地等,市、縣(市)政府應具有一定限額的農用地轉用、徵用審批權,這樣也有利於「都市村莊」土地的「國有土地所有權」實現,還可以降低征地工作成本。轉用後土地利用現狀圖報有法定批准許可權的部門備案,檢查是否符合規劃、是否占補平衡。這些部門將主要精力放在抓基本農田保護和重點項目上,以此精簡審批層次,降低征地成本。同時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門要健全執法網路,加大執法力度,查處各類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違反用途管制制度的土地違法行為,重點查處亂占濫用耕地、擅自改變原審批用途、私下轉讓炒賣土地等違法行為,為合法征地提供強有力的法律監督保障。

4 征地安置制度方面

4.1 對被征地農民安置補助辦法不適用的問題

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前,對被征地單位的農民通過安置轉為城市戶口,享受商品糧,並由勞動部門安置,改變職業當了工人,有了新的收入途徑,從而保證了他們的生活水平不會降低。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和戶籍制度、勞動用工制度的改革,原有的勞動力安置辦法和農轉非的辦法,在實踐中已失去意義。因為以上辦法會使被安置農民的生活面臨許多危機:一是用工企業效益不好,甚至倒閉,農民可能重新失去工作,失去生活來源;二是由於農民的自身文化素質、勞動技能等方面的劣勢,在市場競爭中容易被淘汰等等。鑒於以上問題,近幾年又採用了直接補償的辦法,即把安置補助費直接以現金形式一次性補償給失去土地的農民。這種補助形式的出發點是不錯的,但是,新的問題又隨之出現:一是補償標准低,並且常常難以及時到位;二是受農民長期習慣和本身素質的制約,其理財辦法、投資風險性預測以及長遠計劃能力等等方面往往會出現偏差,致使安置補助費用得不到很好利用,甚至有的會很快消費掉,這樣農民以後的生活將重新陷入困境。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耕地作為農民的基本生活來源和保障是任何形式的補償都難以相比的,農民一旦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其生活將面臨許多不穩定因素的困擾。這就需要探討一種穩定性好且能最大限度地補償的安置補償辦法,以確保農民基本生活水平不因征地而下降。

4.2 建立農村社會保障機制和地產基金,對征地資金實現有效監督和管理,為征地工作提供寬松的社會環境

當前農村土地除擔負產出農產品的經濟功能以外,還擔負著農民的社會保障功能。近年來,市區醫療、勞保、喪葬、撫恤、退休金等社會保證制度正逐步建立完善,而農村社會保障機制建設卻顯得相對落後。這就決定了農民不能輕易放棄土地。這已成為土地徵用的顯著障礙。要解除農民的後顧之憂,使廣大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就必須改革和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將農村社會保障納入社會保障的大范圍之內,擴大農村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完備農村社會保障項目,加強農村社會保障管理,從而推進農業生產力的提高、農村經濟發展和徵用土地的順利進行。

政府可以利用宏觀調控的手段,由政府相關機構出面協調提留部分安置費用投入保險,不僅可以解決被安置人員的後顧之憂,更體現黨和政府對被安置人員的關心和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真正做到老有所養,病有所醫,頤養天年,保險是社會的穩定器,要充分發揮其作用,為征地工作上一份保險。

建立地產基金,利用金融工具為征地工作服務。地產基金在融資過程中可以吸納部分農民的征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農民可以隨時將地產基金證券到指定金融機構將其兌現或到年底進行分紅,這樣使被征地後的農民能取得經常性的土地收益,避免一次性徵地的短期行為。它也是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獲取穩定土地收益的基本手段,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地征購、徵用、整理、儲備和供應體系的有效途徑。在實施城市規劃、調控房地產市場和提高土地資源配置效率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伍』 貴州興仁縣風土人情、地理位置等

興仁縣位於貴州省黔西南 州中部,東鄰貞豐縣,南接安龍縣、興義市,西界普安縣,北接晴隆縣,東北與關嶺隔山江相望。地形西高東低,境內地形起伏較大。興仁縣轄16個鄉鎮、286個行政村,居住著漢、布、依、苗、回、彝、仡佬等16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23%,農村人口占人口的94%,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

地理氣候
概況
興仁縣氣候屬暖溫冬干型,因受各種因素影響,表現為高原型北亞熱帶溫和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

興仁縣
無酷暑,無霜期長,雨熱同季。一般情況下,春季冷暖氣團交替出現,天氣很不穩定,常出現大風和倒春寒。夏季受東南面海洋濕空氣環流影響,南風多、濕度大、雨水較多,但熱量強度低。當西太平洋高壓西伸和海洋台風在兩廣登陸時,會給縣境帶來降水。秋季持續時間短、降溫快,北方冷空氣較強時,南下形成秋風。當冷暖氣團勢均力敵時,常產生秋綿雨。冬季受西北和北方冷空氣環流南下控制,多北風,較冷的乾燥大陸性氣團濕度低、降水少,常出現「干冬」現象。冷氣團南下路徑長,達縣境已趨於變性,影響不嚴重,但也有降雪、冰凍等現象。天氣波動形成的災害性天氣有乾旱、冰雹、倒春寒、暴雨、秋風、大風等。
氣溫
全縣常年平均氣溫15.2℃。7月最熱,平均氣溫22.1℃。元月最冷,平均氣溫6.1℃。極端最高氣溫34.6℃,最低氣溫-7.8℃。全年大於lO℃的日數243天,大於10℃的年積溫4588℃。
東北部的梭江、波秧河、麻沙河、岔普河等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帶年均氣溫在16℃以上,6至8月平均溫度高於22℃, 其中7月份在24℃以上。
西部斷頭山、大丫口至馬古地山脈等海拔1600米以上的山脊地帶年均氣溫在14℃以下。其餘大部分地區年均氣溫在14-15℃之間。巴鈴、城關、屯腳等地年均氣溫在15—16℃左右。
氣壓
1954年1月1日起,氣象站開始測定氣壓。1954至1985年間,其氣壓值在844.3毫巴至878.9毫巴之間變化,常年平均值為861.3毫巴,極高值為878.9毫巴,出現於1961年1月16日;極低值為844.3毫巴,出現在1981年5月9日。
濕度
1947年1月1日始測定空氣濕度。1947至1985年,年均相對濕度為80%。最小值為2%,出現於1954年4月29日、1955年2月9日和1969年2月14日。歷年月均相對濕度最小在3月,最大在8月。
日照
1954年1月1日始測定日照時數。 1954至1985年,年均日照實數是1564.7小時,佔大陽可照時數(日照百分率)的35%。日照最少年(1954年))為1268.4小時,最多年(1978年)為1889.6小時。縣年均總輻射量每平方厘米為103.00千卡。各鄉所在地年總輻射量每平方厘米在97至103千卡之間。總輻射量最高值在縣城,每平方厘米103千卡。
降水
1942年11月5日始測定降水量,至1985年底止,降水總量為56555.8毫米,年均降水1315.3毫米。年均降水日數190天,年均降水日數的降水量為6.9毫米。年均降水總量最多是1965年(1887.6毫米);最少為1960年(960.4

衛星地圖——興仁縣
毫米)。 日降水量大於或等於25毫米的日數561天,年均13天;大於或等於50毫米的日數164天,年均4天;大於或等於100毫米的13天。一日最大降水量為207.6毫米,發生於1971年9月14日。歷年中最長連續降水日數達28天,降水量為247.8毫米,時間是1971年。最長連續無降水日數達29天,時間是1949年。
全縣降水量的分布是由西向東北逐漸減少。多雨區在斷頭山、大丫口至馬古地山脈一帶;典母、高武、潘家莊、龍場一線以西和雨樟區;城關、皇腳區西部邊沿,年均降水量在1400毫米以上。縣內多雨中心在下山、王家寨一帶和孔白、魯礎營、雨樟、交樂一帶,年均降水量在1500至1540毫米之間;少雨區在大山,年均降水量在1180至1250毫米之間;其它地區均在1250至1400毫米之間。
風能

興仁縣——竹蓀
1942年11月5日始觀測風。1952年以前風力以級別計算,資料遺失不全。1952年9月始以秒米計算風力大小。1953到1985年,年均風速為每秒1.9米。最多風向是東風和靜風。10分種平均最大風速是每秒19米,為西南偏西風,發生於1967年5月24日。1966年始使用達因風向風速器測定瞬間風速。截至1985年底止,瞬間最大風速值是每秒38.2米(12級),發生於1984年9月16日。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興仁是高原型北亞熱帶溫和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無霜期長,雨熱同季。獨特的氣候不僅

興仁縣
適宜發展畜牧業,也適宜各種植物和農作物的生長。 興仁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金、銻、汞、鉈、硫磺、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等。其中煤的遠景儲量超過45億噸,是國家地質儲量機構認定的「興仁煤田」;黃金探明氧化礦可采儲量6.25噸,原生礦遠景儲量超過100噸;鉈儲量約10萬噸,是目前世界上第一個富鉈中型礦床;水能理論儲量9.7萬千瓦。
興仁是一塊富饒的寶地,物產資源極其豐富,有著廣闊物產開發前景。
編輯本段名優特產

興仁縣
興仁縣山珍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的山珍及圖案商標經評審,被認定為貴州省著名商標。 貴州省著名商標的評審認定單位為貴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興仁縣山珍保健食品有限公司自1993年創建並生產山珍牌竹蓀、雞棕醬油以來,產品質量穩定,成為黔西南富有市場競爭力的重點綠色食品,深受消費者歡迎,暢銷州內外。企業及產品先後獲得省政府評定頒發的科技新產品二等獎、黔西南州委州政府評定頒發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州級龍頭企業等榮譽。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興仁縣境春秋時屬牂牁國,戰國、秦漢時屬夜郎國。唐貞觀八年(634年),設盤水縣治,屬盤州;唐天寶至南宋屬於矢部、於矢萬戶府。元朝時屬普安路總管府。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築興仁所城;永樂

興仁縣
元年(1404年)屬普安安撫司,隸四川布政司;萬曆三十年(1602年),裁興仁城所。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設普安縣治於今縣城,屬安順府轄;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遷縣治於今普安縣城;乾隆十九年(1754年)設巡檢於今縣城,稱新城;嘉慶三年(1798年)設新城縣丞於今縣城,與普安分地而治,屬興義府轄;宣統三年(1911年),宣告脫離普安縣,暫設新城縣。民國元年(1912年)復設新城縣丞,10月,又廢新城縣丞,撥普安、安南、安龍、興義部分插花地設新城縣;民國三年(1914年)1月改新城縣為新縣,7月,定名興仁縣,設縣公署,屬黔西道轄;民國十七年(1928年),縣公署改稱縣政府。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省第三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駐縣城;二十七年移駐安順;二十八年復駐縣城。1949年12月19日興仁專署和平起義,縣境解放。 建國後,1950至1952年屬興仁專區轄,1953至1956年屬興義專區轄,1956至1965年屬安順專區轄。1958年12月貞豐與興仁合並,稱興仁縣,縣治設縣城,1961年7月恢復兩縣原建制。1965至1981年9月復屬興義專區轄。1982年5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立,興仁屬其管轄。
編輯本段基礎設施
1998年以來,興仁縣抓住南昆鐵路通車和頂興路建設的良好機遇,按照省政府批准實施的《興仁縣縣城總

興仁縣
體規劃修編》,依託老城區建設城東新區。目前,城東新區的建設已初具規模,顯示出新城的雛形,城東新區主骨架工程「六路一小區一市場」(即:振興路、文化路、市府南北路、黃金路、市府東路、美食一條街等六條道路和桃園住宅小區,工業品貿易批發市場已經建成),供水、供電、通訊、噴泉、雕塑、路燈、綠化美化等設施一並一次性配套建成,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其中振興大道為黔西南州一流的大道,全長1650米,寬40米,6車道,電力、供水、通訊等管網全部地下埋設,大道兩端各設置一個噴泉和雕塑,並配置綠化和氣派的華燈,振興大道兩側一批城市標志性建築正在籌建或建設中,一個嶄新的、基礎設施完善的新城正在崛起。興仁縣位於貴州省黔西南 州中部,東鄰貞豐縣,南接安龍縣、興義市,西界普安縣,北接晴隆縣,東北與關嶺隔山江相望。地形西高東低,境內地形起伏較[4]
編輯本段旅遊資源
興仁以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成為貴州實施西線旅遊戰略的黃金通道和黔西南北上南下西進東出的交通樞紐,其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奇特的地貌,形成了絢麗多彩、氣象萬千的人文、自然風景名勝資

興仁縣
源。 在自然風景名勝資源方面,由於興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區,屬低緯度高原性中亞熱帶溫和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垂直差異明顯,表現為「谷地乾熱、高山涼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的氣候特徵。
縣境內山川秀麗,風景怡人。以放馬坪風景名勝區為中心綿延119平方公里的風景名勝資源,星羅棋布,數不勝數;有巍峨綿延的「百里青龍」、廣袤遼闊的放馬坪草場;有奇、絕、秀、幽的高原玉帶「麻沙河」,雄、險、奇、峻絕天下的「清水河景區」;還有鯉魚湖的風情萬種,真武山的空靈俊秀,大野場的古樸神秘以及那神奇夢幻般的溶岩洞群風光等,讓人嘆為大自然之「觀止」。它們集原始古樸、濃郁深厚、驚險秀麗、幽深奇峻為一體,但又各具特色,各顯奇異,引人入勝。
放馬坪草場景區
位於興仁南面,距縣城24公里,風光旖旎,是以喀斯特地貌為主的貴州高原上少有的高原台地,素有"高原塞外"之稱。放馬坪總面積28490畝,其中天然草場21000畝,天然林7490畝。放馬坪草場目前已養有上千隻羊、牛,呈現出"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緻,透露著無盡的生命與活力,讓人領略詩的意境、畫的絢爛。 東湖生態觀光旅遊園景區:位於興仁縣城東郊,在省道214線與頂興公路之間,距城東新區振興大道1公里。東湖湖區由4個大小湖泊組成,呈七星狀,總積水面積3平方公里,總蓄水量80萬立方,平均水深4米,深水區達12米。湖水四季清澈,水量均衡。湖區四周青山環抱,林木蔥郁,山水相映成趣。
鯉魚湖景區
位於興仁縣屯腳鎮境內,距縣城15公里,景區主體大壩系蓄水工程,集雨面積10.07平方公里。湖面面積為777畝,總庫容408萬立方米。湖中魚類繁多,蓮藻豐茂,湖水湛藍深邃,湖區丘陵緩平,松杉挺拔,林深葉茂,蔥蘢蒼郁,四周群山環抱,山環水、水映山可謂盡得山水之妙,使湖區靜謐而恬淡。若盪舟湖上,湖光山色讓人沉醉。
真武山公園
位於縣城西南隅。據《興仁縣志》記載,真武山又名翠屏山,民國時期就是縣城八景之一,有"紅葉聳翠"之稱。1997年興仁縣委、縣政府為健全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把重建真武山公園列上議事

興仁縣
日程。1999年完成了真武樓、登山石階、公園門廳、游泳池、獐戲水池、疊泉、壁泉、盆景園、荷楓水榭、榕蔭小憩、百鳥園、金蟾護井、大雄寶殿等,使一座玲瓏奇巧、生趣盎然的仿古園林在黔西南大地上俏然兀立,獨領風騷。三家寨道堂:地外縣境內"百里青龍"至"馬堡樹峽谷"景區的必經道上,坐落在林木蔥郁、環境清幽的三家寨回族村寨之中,是統領十二萬伊斯蘭教徒的聖地。
媾庄嚴、肅穆的古典建築群和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吸引了眾多省內外觀光人士和海外遊客,許多人曾為之題詩題詞,有中國科學院楊冠雄教授題的"黔西南一勝境"和省政協常委、省文史研究館館長、省九三學社顧問馮沛題的"道傳三家寨、國愛一中華"等。
人文景觀
在人文景觀資源方面,完整地保留著我國各個歷史發展階段光輝燦爛,韻味雋永的文化遺產。我縣是少

興仁縣
數民族聚居地,各個民族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有記錄我國古代先民們在新、舊石器時代的活動,又為我們探究古夜朗文化提供寶貴線索的交樂漢墓群;有始建於清光緒年間,為我們研究伊斯蘭教的傳入,發展及變遷提供依據的三家寨道堂;還有金碧輝煌的佛教聖地——大雄寶殿;明代遺址馬乃兵營和安逸土司,古建奇觀東岳廟、陳氏庄園、省級文保單位壽福寺等都顯示了興仁悠久的文化積淀和深厚的歷史底蘊。
現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僳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

『陸』 劃分縣的時候地圖界限是怎麼劃分的

行政區劃的就是為了國家管理而設置的,其原則有三:

一、對統治者有利為原則;

二、農業經濟的發展又是維持封建政權的基礎,政區邊界的劃分注意使政區與地理環境相一致。

三、基本原則是「縣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則減,稀則曠」以面積為基數,根據人口作調整,適當調整縣的大小。

影響行政區劃變遷的因素有:政治主導、自然環境、經濟因素、文化因素

一、秦代以前的,縣的劃分由於戰爭頻繁,國界變動,疆域的伸縮,通常國與國、縣與縣多以山川為界。但是也有所變化,漢代的郡縣比秦的小,是因為後來分割了王國領域,結果使得與山川界限不符。後世基本沿襲。

二、政治主導,統治者為了提升該地區的地位,會重新分舊縣置新縣,進而影響縣邊界的變化。

三、自然環境,黃河流域多是平原,故縣的面積較小,而山區多是以山川作為邊界。圖為明朝時期,圖中的德安府與承天府的邊界多以山川與河流為界。


歷代的行政區劃設置,不是憑空想像的,都是憑借前代的設置經驗,總結利弊,結合風俗,文化,結合朝代的情況,稍微變化。變化的是幅員面積,行政中心,以及行政地位。縣的設置劃分原則較多,具體的還是要參照各縣縣志相關記載。

熱點內容
崑山花卉租擺 發布:2025-01-16 21:13:03 瀏覽:327
藝花吧珉豪打泰民文 發布:2025-01-16 20:52:14 瀏覽:223
通勢盆景 發布:2025-01-16 20:14:46 瀏覽:775
義烏花店訂花 發布:2025-01-16 20:14:46 瀏覽:976
茶花干長根 發布:2025-01-16 20:14:06 瀏覽:167
旱生花卉的 發布:2025-01-16 20:05:30 瀏覽:278
一朵小雲 發布:2025-01-16 20:02:10 瀏覽:993
皖曰盆景 發布:2025-01-16 19:58:06 瀏覽:817
櫻花姬資源 發布:2025-01-16 19:30:46 瀏覽:700
情人節醫院電話 發布:2025-01-16 19:30:32 瀏覽: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