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插花女騎士

插花女騎士

發布時間: 2024-07-12 06:08:24

㈠ 可不可以告訴我高老頭,堂吉柯德,四代同堂,《茶花女》《紅與黑》《呼嘯山莊》的簡介

高老頭是巴爾扎克塑造的一系列富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形象之一,它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資產階級金錢至上的道德原則所戰勝的歷史悲劇的一個縮影。 小說主人公高老頭向讀者展示了一份特別的父愛。他把女兒當作天使,樂於犧牲自己來滿足她們的種種奢望。為了女兒的體面,他歇了生意,隻身搬進伏蓋公寓;為了替女兒還債,他當賣了金銀器皿和亡妻的遺物,出讓了養老金,弄得身無一文;最後,仍然是為了給女兒弄錢,他竟想去「偷」去「搶」去代替人家服兵役,去「賣命」、「殺人放火」。 對這樣一個「慈父」,巴爾扎克贊嘆「他無異於一個基督教神聖的殉道者」。有人也曾贊賞他「表現了人類崇高的至性」。其實,這都是把高老頭的父愛抽象化,神聖化了。事實上,高老頭的父愛並不單純,而帶著階級的復雜性,他的父愛是交織著封建宗法觀念和資產階級的金錢法則的。從封建宗法倫理道德觀出發,他認為父女之愛天經地義,「父道」是家庭、社會的軸心;但他又懷著往上爬的虛榮心,把對女兒的「愛」作為攀援名貴、抬高地位的手段,結果,原本高尚的感情變得庸俗、猥瑣。 高老頭
高老頭的父愛的悲劇,既是個性發展必然結果,也是時代的必然產物。一方面是由於他心理偏執的近乎瘋狂的父愛,使他成為父愛的犧牲品;另一方面又由於社會的發展,使他與社會行為准則脫節,從而使他成為社會的犧牲品。在道德上,高老頭並沒有完全接受資產階級一套,還拖著一條「宗法道德的尾巴」。從內容到形式,高老頭的父愛都是基於這種宗法道德觀念,因受到資本主義金錢關系的無情沖擊,而呈病態、畸形的。它是兩種社會交替時期的產物。他的父愛交織著封建宗法觀念和資產階級的金錢法則。因而具有自我抹殺性,正如高老頭自己所說:「一切都是我的錯,是我縱容她們把我踩在腳下的。」 作者有意識把高老頭的父愛誇張到「荒謬的程度」,「任何東西都不足以破壞這種感情」。然而,這種「偉大的父愛」卻為世道所不容,為女兒所拋棄。高老頭的父愛是巴爾扎克的理想家庭形式,又藉以批判了「猥瑣、狹小、淺薄的社會」,高老頭的父愛並不偉大,但從客觀效果而言,他真實揭示了病態「父愛」產生、發展和終結的社會原因,這一點倒是偉大的。

《堂吉訶德》作品主人公堂·吉訶德是一個不朽的典型人物。書中寫道,這個瘦削的、面帶愁容的小貴族,由於愛讀騎士文學,入了迷,竟然騎上一匹瘦弱的老馬「駑騂難得」,找到了一柄生了銹的長矛,戴著破了洞的頭盔,要去游俠,鋤強扶弱,為人民打抱不平。他雇了附近的農民桑丘·潘沙做侍從,騎了驢兒跟在後面。堂吉訶德又把鄰村的一個擠奶姑娘想像為他的女主人,給她取了名字叫杜爾西內亞。於是他以一個未受正式封號的騎士身份出去找尋冒險事業,他完全失掉對現實的感覺而沉入了漫無邊際的幻想中,唯心地對待一切,處理一切,因此一路闖了許多禍,吃了許多虧,鬧了許多笑話,然而一直執迷不悟。他把鄉村客店當做城堡,把老闆當做城堡的主人,硬要老闆封他為騎士。店老闆樂得捉弄他一番,拿記馬料賬的本子當《聖經》,用堂吉訶德的刀背在他肩膀上著實打了兩下,然後叫一個補鞋匠的女兒替他掛刀。受了封的騎士堂·吉訶德走出客店把旋轉的風車當做巨人,沖上去和它大戰一場,弄得遍體鱗傷。他把羊群當做軍隊,沖上去廝殺,被牧童用石子打腫了臉面,打落了牙齒。桑丘·潘沙一再糾正他,他總不信。他又把一個理發匠當做武士,給予迎頭痛擊,把勝利取得的銅盆當做有名的曼布里諾頭盔。他把一群罪犯當做受迫害的紳士,殺散了押役救了他們,要他們到村子裡找女恩主去道謝,結果反被他們打成重傷。他的朋友想了許多辦法才把他弄回家去。在第二卷中,他繼續去冒險,又吃了許多苦頭,弄得一身病。他的一位朋友參孫·卡拉斯科假裝成騎士把他打翻了,罰他停止游俠一年。堂吉訶德到死前才悔悟。 這個人物的性格具有兩重性:一方面他是神智不清的,瘋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著高度的道德原則、無畏的精神、英雄的行為、對正義的堅信以及對愛情的忠貞等等。他越瘋瘋癲癲,造成的災難也越大,幾乎誰碰上他都會遭到一場災難,但他的優秀品德也越鮮明。桑丘·潘沙本來為當「總督」而追隨堂吉訶德,後看無望,仍不舍離去也正為此。堂吉訶德是可笑的,但又始終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化身。他對於被壓迫者和弱小者寄予無限的同情。從許多章節中,我們都可以找到他以熱情的語言歌頌自由,反對人壓迫人、人奴役人。也正是通過這一典型,塞萬提斯懷著悲哀的心情宣告了信仰主義的終結。這一點恰恰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舊的信仰解體、新的信仰(資產階級的)尚未提出的信仰斷裂時期的社會心態。 堂吉訶德的侍從桑丘·潘沙也是一個典型形象。他是作為反襯堂吉訶德先生的形象而創造出來的。他的形象從反面烘託了信仰主義的衰落這一主題。堂吉訶德充滿幻想,桑丘·潘沙則事事從實際出發;堂吉訶德是禁慾主義的苦行僧,而桑丘·潘沙則是伊壁鳩魯式的享樂派;堂吉訶德有豐富的學識,而桑丘·潘沙是文盲;堂吉訶德瘦而高,桑丘·潘沙胖而矮。他,桑丘·潘沙是一個農民,有小私有者的缺點,然而到真正把他放在治理海島(實際上是一個村)的位置上時,他又能夠秉公辦事,不徇私情,不貪污受賄。後來由於受不了貴族們的捉弄離了職。他說:「我赤條條來,又赤條條去,既沒有吃虧,也沒有佔便宜,這是我同其他總督不同的地方。」朱光潛先生在評價堂吉訶德與桑丘·潘沙這兩個人物時說:「一個是滿腦子虛幻理想、持長矛來和風車搏鬥,以顯出騎士威風的堂吉訶德本人,另一個是要從美酒佳餚和高官厚祿中享受人生滋味的桑丘·潘沙。他們一個是可笑的理想主義者,一個是可笑的實用主義者。但是堂吉訶德屬於過去,桑丘·潘沙卻屬於未來。隨著資產階級勢力的日漸上升,理想的人就不是堂吉訶德,而是桑丘·潘沙了。」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經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 小說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形象、真切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戶為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記敘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中,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那一派古老、寧靜生活被打破後的不安、惶惑與震撼,狠狠地鞭撻了附敵作惡者的丑惡靈魂,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憤而反抗的英勇無畏,謳歌、弘揚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高尚的民族氣節,史詩般地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的傑出貢獻,氣度恢弘,可歌可泣。 老舍先生以深厚精湛的藝術功力和爐火純青的小說技藝刻畫了祁老人、瑞宣、大赤包、冠曉荷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展現了風味濃郁的北平生活畫卷,至今傳讀不衰,歷久彌新……

《茶花女》就是根據他親身經歷所寫的一部力作。是發生在小仲馬身邊的一個故事。在19世紀40年代,一個叫阿爾豐西娜·普萊西的貧苦鄉下姑娘來到巴黎,走進了名利場,成了上流社會的一個社交明星,開始了賣笑生涯;並改名為瑪麗·杜普萊西。她愛好文學,音樂,談吐不俗。一次在劇院門口咳血時被阿爾芒看見,阿爾芒甚是心痛。瑪麗也非常感動,於是兩人開始了一段交往。後來阿爾芒和瑪麗的感情出現了問題。一次阿爾芒回到巴黎時聽說了瑪麗的離去,異常後悔,愧疚,於是寫出了這部文學史上的經典。在一些版本里,您會看到這本書的第一頁就是小仲馬為瑪麗·杜普萊西寫的一首詩,名叫《獻給瑪麗·杜普萊西》。此外,由於小仲馬的母親並不是大仲馬的妻子,大仲馬曾不肯相認。小仲馬也藉此為當時所有母親這樣的女人說話。 值得一提的是,《茶花女》是第一本流傳到我國的外國小說,由著名的翻譯家林琴南先生用文言譯就。現在也有很多翻譯家譯出的不錯的譯本,其中以王振孫的譯本(人民文學出版社與上海譯文出版社都出版這個版本)、鄭克魯的譯本(譯林出版社出版)流傳較廣。
劇情介紹
簡介 一個出生在法國巴黎的美麗少女瑪格麗特被誘成為交際花,人稱茶花女。她由於環境而墮落得了肺病。她曾三次立志要把病治好,重新做人,但最終都失敗而且離開了人世。 詳介 瑪格麗特原來是個貧苦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後,開始了賣笑生涯。由於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貴族公子爭相追逐,成了紅極一時的「社交明星」。她隨身的裝扮總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稱「茶花女」。 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礦泉治療時,療養院里有位貴族小姐,身材、長相和瑪格麗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小姐的父親摩里阿龍公爵在偶然發現瑪格麗特很像他女兒,便收她做了乾女兒。瑪格麗特說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答應只要她能改變自己過去的生活,便負擔她的全部日常費用。但瑪格麗特不能完全做到,公爵便將錢減少了一半,瑪格麗特入不敷出,到現在已欠下幾萬法郎的債務。 一天晚上10點多,瑪格麗特回來後,一群客人來訪。鄰居普呂當絲帶來兩個青年,其中一個是稅務局長迪瓦爾先生的兒子阿爾芒·迪瓦爾,他瘋狂地愛著茶花女。 一年前,瑪格麗特生病期間,阿爾芒每天跑來打聽病情,卻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普呂當絲向瑪格麗特講了阿爾芒的一片痴情,她很感動。瑪格麗特和朋友們跳舞時,病情突然發作,阿爾芒非常關切地勸她不要這樣殘害自己,並向瑪格麗特表白自己的愛情。他告訴茶花女,他現在還珍藏著她六個月前丟掉的紐扣。瑪格麗特原已淡薄的心靈再次動了真情,她送給阿爾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許 阿爾芒真摯的愛情激發了瑪格麗特對生活的熱望,她決心擺脫百無聊賴的巴黎生活,和阿爾芒到鄉下住一段時間。她准備獨自一人籌劃一筆錢,就請阿爾芒離開她一晚上。阿爾芒出去找瑪格麗特時,恰巧碰上瑪格麗特過去的情人,頓生嫉妒。他給瑪格麗特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信,說他不願意成為別人取笑的對象,他將離開巴黎。 但他並沒有走,瑪格麗特是他整個希望和生命,他跪著請瑪格麗特原諒他,瑪格麗特對阿爾芒傾述「你是我在煩亂的孤寂生活中所呼喚的一個人」。 經過努力,瑪格麗特和阿爾芒在巴黎郊外租把一間房子。公爵知道後,斷絕了瑪格麗特的經濟來源。她背著阿爾芒,典當了自己的金銀首飾、披巾和車馬來支付生活費用。阿爾芒了解後,決定把母親留給他的一筆遺產轉讓,以還清瑪格麗特所欠下的債務。經紀人要他去簽字,他離開瑪格麗特去巴黎。 那封信原來是阿爾芒的父親迪瓦爾先生寫的,他想騙阿爾芒離開,然後去找瑪格麗特。告訴瑪格麗特,他的女兒愛上一個體面的少年,那家打聽到阿爾芒和瑪格麗特的關系後表示:如果阿爾芒不和瑪格麗特斷絕關系,就要退婚。瑪格麗特痛苦地哀求迪瓦爾先生,如果要讓她與阿爾芒斷絕關系,就等於要她的命,可迪瓦爾先生毫不退讓。為阿爾芒和他的家庭,她只好作出犧牲,發誓與阿爾芒絕交。 瑪格麗特非常悲傷地給阿爾芒寫了封絕交信,然後回到巴黎,又開始了昔日的荒唐的生活。她接受了瓦爾維勒男爵的追求,他幫助她還清了一切債務,又贖回了首飾、開司米披巾和馬車。阿爾芒也懷著痛苦的心情和父親回到家鄉。 阿爾芒禁仍深深地懷念著瑪格麗特,他又失魂落魄地來到巴黎。他決心報復瑪格麗特的「背叛」。他找到了瑪格麗特,處處給她難堪,甚至找了另一個「情婦」。罵她是沒有良心、無情無義的娼婦,把愛情作為商品出賣。瑪格麗特面對阿爾芒的誤會,傷心地勸他忘了自己,永遠不要再見面。阿爾芒卻要她與自己一同逃離巴黎,逃到沒人認識他們的地方,緊緊守著他們的愛情。瑪格麗特說她不能那樣,因為她已經起過誓,阿爾芒誤以為她和男爵有過海誓山盟,便氣憤地給瑪格麗特寫信侮辱她,並寄去了一張五百法郎的紙幣,作為「過夜費」。 瑪格麗特受了這場刺激,一病不起。新年快到了,瑪格麗特的病情更嚴重了,臉色蒼白,沒有一個人來探望她,她感到格外孤寂。迪瓦爾先生來信告訴她,他感謝瑪格麗特信守諾言,已寫信把事情的真象告訴了阿爾芒,現在瑪格麗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次見到阿爾芒。 臨死前,債主們都來了,帶著借據,逼她還債。執行官奉命來執行判決,查封了她的全部財產,只等她死後就進行拍賣。彌留之際,她不斷地呼喊著阿爾芒的名字,「從她的眼睛裡流出了無聲的眼淚」。她始終沒有再見到她心愛的人。 死後只有一個好心的鄰居朱莉為她入殮。當阿爾芒重回到巴黎時,她把瑪格麗特的一本日記交給了她。從日記中,阿爾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靈。「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 阿爾芒懷著無限的悔恨與惆悵,專門為瑪格麗特遷墳安葬,並在她的墳前擺滿了白色的茶花。

《紅與黑》
太長了 鏈接在此http://ke..com/view/39066.htm

呼嘯山莊
1801年,洛克伍德先生來到山莊拜訪希斯克利夫先生,要租下他的畫眉田莊,希斯克利夫先生對他很粗暴,還有一群惡狗向他發起進攻。但他還是又一次造訪希斯克利夫生,他遇到了行為粗俗,不修邊幅的英俊少年哈里頓·歐肖,和貌美的希斯克利夫先生之子的遺孀。由於天黑又下雪希斯克利夫先生不得不留他住了下來,夜裡他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樹枝打在窗齒打碎玻璃,想折斷外頭的樹枝,可手指卻觸到一雙冰涼的小手,一個幽靈似的啜泣聲乞求他放她進來。她說她叫凱瑟琳·恩肖,已經在這游盪了20年了,她想闖進來,嚇得洛克伍德失聲大叫。希斯克利夫先生聞聲趕來,讓洛克伍德出去,他自己撲倒在床上,哭著叫起來:「凱茜(即凱瑟琳),來吧!啊,來呀,再來一次!啊,我心中最親愛的!凱茜,最後一次!」可窗外毫無聲息,一陣冷風吹滅了蠟燭。 第二天,洛克伍德先生來到畫眉田莊,向女管家艾倫·迪恩問起此事,女管家便講了發生在呼嘯山莊的事情。 呼嘯山莊已有300年的歷史,以前的主人老歐肖先生從街頭撿來一個吉普賽人的棄兒,收他做養子,這就是希斯克利夫。希斯克利夫一到這家就受到老歐肖先生的兒子亨德雷(即辛德雷)欺負和虐待(其實是希斯克利夫先倚仗恩肖先生的寵愛欺負辛德雷,以至於將辛德雷惹怒),可辛德雷的妹妹凱瑟琳卻與希斯克利夫瘋狂地相愛了(但當時都沒有吐露心扉)。 老主人死了之後,已婚的亨德雷成了呼嘯山莊的主人。他開始阻止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的交往,並把希克厲趕到田裡去幹活,不斷地羞辱他,折磨他,他變得不近人情,近乎痴呆,凱瑟琳也變得野性十足。 一次,他們到畫眉田莊去玩,凱瑟琳被狗咬傷,主人林頓夫婦知道她是歐肖家的孩子,就熱情地留她養傷,而把希斯克利夫當成壞小子趕跑了。凱瑟琳和林頓的兒子埃德加、女兒伊莎貝拉成了好朋友。凱瑟琳住了五個長星期回來後,變成溫文爾雅,儀態萬方的富家小姐。當他再次見到希斯克利夫時,生怕他弄臟了自己的衣服。希斯克利夫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他說:「我願意怎麼臟,就怎麼臟。」他發誓要對亨德雷進行報復,他心中的野性和憤恨全部對准辛德雷。 1778年6月,亨德雷的妻子生下哈里頓·歐肖後因肺病死去,亨德雷受了很大的打擊,從此變得更加殘忍,更加冷酷無情。凱瑟琳徘徊於希斯克利夫和埃德加的愛情之間,她真心愛希斯克利夫,但又覺得與一個僕人結婚,有失身份。當埃德加向她求婚時,想到他的漂亮和富有,便答應了。但在她靈魂深處,非常明白自己錯了,便向女僕艾倫·迪恩吐露真情:「我對埃德加的愛像樹林中的葉子,當冬季改變樹木的時候,隨之就會改變葉子。我對希斯克利夫的愛卻像地下永久不變的岩石……我愛的就是希斯克利夫!他無時無刻不在我心中,並不是作為一種樂趣,而是作為我的一部分。」 希斯克利夫不巧聽到了她們對話的前半部分,痛苦萬分,當夜離開了呼嘯山莊,凱瑟琳因希斯克利夫的離去而大病一場。後來林頓夫婦相繼得熱病而死,在他們死後三年,凱瑟琳同埃德加結婚了。 數年後,希斯克利夫突然出現在畫眉田莊,這時他已經長成了一個瀟灑英俊而又很有錢的青年。凱瑟琳見到他時欣喜若狂,他意味深長地說:「我只是為了你才奮斗的」。他經常出入於畫眉田莊,這使伊莎貝拉發瘋似的愛上了他。他為了報復整夜整夜地和亨德雷打牌、喝酒,慢慢地使他破了產,最後把整個庄園抵押給希斯克利夫。盡管凱瑟琳想盡辦法想挽回希斯克利夫的感情,但他還是和伊莎貝拉結婚了,婚後以虐待伊莎貝拉來發泄自己的仇恨。 此時凱瑟琳正值臨產,希斯克利夫趁埃德加不在,進入了畫眉田莊,他死命地抱住凱瑟琳,悲切地叫道:「啊,凱茜,啊,我的命!我怎能受得了哇!……」凱瑟琳著說:「如果我做錯了,我會因此而死,你也離開過我,但我寬恕了你,你也寬恕我吧!」希斯克利夫答道:「這是難以辦到的,但我饒恕你對我做的事。我可以愛害了我的人,可是害了你的人,我又怎麼能夠饒恕他呢?」他們就這樣瘋狂地擁抱著,互相不知是深愛還是怨恨。 直到埃德加回來後,他們才分開,凱瑟琳再也沒有醒來。當天夜裡,她昏迷中生下一個女孩便死去了。希斯克利夫整夜守在庄園里,當得知凱瑟琳死了,他用力地把頭撞在樹幹上,「天啊!沒有我的命根子,我不能活下去呀!」幾個月後亨德雷死了,希斯克利夫成了呼嘯山莊的主人。他把亨德雷的兒子哈里頓培養成一個粗野無禮,沒有教養的野小子。伊莎貝拉忍受不了丈夫的虐待,逃到倫敦附近,在那兒生了一個兒子取名林頓。 12年後林頓已長成一個少年,但病弱不堪,凱瑟琳的小女兒也已長成一個美麗的少女,希斯克利夫雖不喜歡林頓,他還是趁小凱瑟琳的父親病危之際,把小凱瑟琳接到呼嘯山莊,逼迫她和林頓結婚,因為他要「勝利地看見我的後代堂皇地作為他們產業的主人,我的孩子用工錢雇他們的孩子種他們的土地」。 幾個月後,埃德加也死了,希斯克利夫作為小凱瑟琳的父親搬進了畫眉田莊。不久林頓也死了,小凱瑟琳成了年輕的寡婦。 小凱瑟琳和哈里頓就像當年的希斯克利夫和凱瑟琳一樣,希斯克利夫瘋狂地阻止他們的來往,當他抓住小凱瑟琳想打她時,他從她的眼睛裡看到了凱瑟琳的影子,而此時的哈里頓不正是當年的自己嗎!他變得更孤獨了,他渴望著和凱瑟琳的孤魂在一起。連續幾天他不吃不喝,在沼地里游盪,回來後把自己關在凱瑟琳住過的房間里,第二天,人們發現他死了。 他死後被埋在凱瑟琳的墓旁,小凱瑟琳終於和哈里頓結婚了。

㈡ 《茶花女》和《基度山伯爵》的作家是誰

小仲馬成名作《茶花女》閱讀地址:http://www.yifan.net/yihe/novels/foreign/chahua/chahua.html
大仲馬成名作《基度山伯爵》閱讀地址:http://www.pku.e.cn/study/novel/jds/cindex.html
2人是父子關系,都是法國大作家。

小仲馬(1824~1895),19 世紀法國著名小說家、戲劇家。他的父親是以多產聞名於世的傑出作家大仲馬。在大仲馬奢侈豪華而又飄浮不定的生活影響下,小仲馬最初「覺得用功和游戲都索然寡味」。20歲時,他就結識了一些有夫之婦,過著紙醉金邊的生活。另一方面,小仲馬就熱切地期望著自己也能像父親一樣,揚名於文壇。於是,他也開始從現實中取材,從婦女、婚姻等問題中尋找創作的靈感。《茶花女》就是根據他親身經歷所寫的一部力作。

瑪格麗特原來是個貧苦的鄉下姑娘,來到巴黎後,開始了賣笑生涯。由於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貴族公子爭相追逐,成了紅極一時的「社交明星」。她隨身的裝扮總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稱「茶花女」。

茶花女得了肺病,在接受礦泉治療時,療養院里有位貴族小姐,身材、長相和瑪格麗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小姐的父親摩里阿龍公爵在偶然發現瑪格麗特很像他女兒,便收她做了乾女兒。瑪格麗特說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答應只要她能改變自己過去的生活,便負擔她的全部日常費用。但瑪格麗特不能完全做到,公爵便將錢減少了一半,瑪格麗特入不敷出,到現在已欠下幾萬法郎的債務。

一天晚上10多鍾,瑪格麗特回來後,一群客人來訪。鄰居勃呂當司帶來兩個青年,其中一個是稅務局長杜瓦先生的兒子阿芒·杜瓦,他風狂地愛著茶花女。

一年前,瑪格麗特生病期間,阿芒每天跑來打聽病情,卻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勃呂當司向瑪格麗特講了阿芒的一片痴情,她很感動。瑪格麗特和朋友們跳舞時,病情突然發作,阿芒非常關切地勸她不要這樣殘害自己,並向瑪格麗特表白自己的愛情。他告訴茶花女,他現在還珍藏著她六個月前丟掉的紐扣。瑪格麗特原已淡薄的心靈再次動了真情,她送給阿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許。

阿芒真摯的愛情激發了瑪格麗特對生活的熱望,她決心擺脫百無聊賴的巴黎生活,和阿芒到鄉下住一段時間。她准備獨自一人籌劃一筆錢,就請阿芒離開她一晚上。阿芒出去時,恰巧碰上瑪格麗特過去的情人,頓生嫉妒。他給瑪格麗特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信,說他不願意成為別人取笑的對象,他將離開巴黎。

但他並沒有走,瑪格麗特是他整個希望和生命,他跪著請瑪格麗特原諒他,瑪格麗特對阿芒傾述「你是我在煩亂的孤寂生活中所呼喚的一個人」。

經過努力,瑪格麗特和阿芒在巴黎效外租把一間房子。公爵知道後,斷絕了瑪格麗特的經濟來源。她背著阿芒,典當了自己的金銀首飾和車馬來支付生活費用。阿芒了解後,決定把母親留給他的一筆遺產轉讓,以還清瑪格麗特所欠下的債務。經紀人要他去簽字,他離開瑪格麗特去巴黎。

那封信原來是阿芒的父親杜瓦先生寫的,他想騙阿芒離開,然後去找瑪格麗特。告訴瑪格麗特他的女兒,愛上一個體面的少年,那家打聽到阿芒和瑪格麗特的關系後表示:如果阿芒不和瑪格麗特斷絕關系,是要退婚。瑪格麗特痛苦地哀求杜瓦先生,如果要讓她與阿芒斷絕關系,就等於要她的命,可杜瓦先生毫不退讓。為阿芒和他的家庭,她只好作出犧牲,發誓與阿芒絕交。

瑪格麗特非常悲傷地給阿芒寫了封絕交信,然後回到巴黎,又開始了昔日的荒唐的生活。她接受了瓦爾維勒男爵的追求,他幫助她還清了一切債務,又贖回了首飾和馬車。阿芒也懷著痛苦的心情和父親回到家鄉。

阿芒禁仍深深地懷念著瑪格麗特,他又失魂落魄地來到巴黎。他決心報復瑪格麗特的「背叛」。他找到了瑪格麗特,處處給她難堪。罵她是沒有良心、無情無義的娼婦,把愛情作為商品出賣。瑪格麗面對阿芒的誤會,傷心地勸他忘了自己,永遠不要再見面。阿芒卻要她與自己一同逃離巴黎,逃到沒人認識他們的地方,緊緊守著他們的愛情。瑪格麗特說她不能那樣,因為她已經起過誓,阿芒誤以為她和男爵有過海誓山盟,便氣憤地把瑪格麗特推倒,把一疊鈔票扔在她身上,轉身離去。瑪格麗特大叫一聲,昏倒在地。

瑪格麗特受了這場刺激,一病不起。男爵與阿芒決斗受了傷,阿芒出國了。新年快到了,瑪格麗特的病情更嚴重了,臉色蒼白,沒有一個人來探望她,她感到格外孤寂。杜瓦先生來信告訴她,他感謝瑪格麗特信守諾言,已寫信把事情的真象告訴了阿芒,現在瑪格麗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次見到阿芒。

臨死前,債主們都來了,帶著借據,逼她還債。執行官奉命來執行判決,查封了她的全部財產,只等她死後就進行拍賣。彌留之際,她不斷地呼喊著阿芒的名字,「從她的睛里流出了無聲的眼淚」。她始終沒有再見到她心愛的人。

死後只有一個好心的鄰居米利為她入殮。當阿芒重回到巴黎時,她把瑪格麗特的一本日記交給了她。從日記中,阿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靈。「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

阿芒懷著無限的悔恨與惆悵,專門為瑪格麗特遷墳安葬,並在她的墳前擺滿了白色的茶花。

《茶花女》描寫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取材於當時巴黎一名妓的真實故事。據考證,這個妓女名叫阿爾豐西娜·普萊西。因家境貧困,十五歲出走巴黎,由於她天資聰穎關稅,便開始出入巴黎各大舞場,成了有錢的闊佬、公子哥們獵艷的口肉,以後便靠容貌和肉體換取奢侈的生活享受。終國過度的暴飲、狂歡和不分晝夜的肉慾縱橫而染身肺癆,吐血而死,二十三歲就過早地離開了人世。 小說的主人公瑪格麗特本是一位貧窮的鄉下姑娘,為謀生來到巴黎,不幸落入風塵,做了妓女,染上了揮霍錢財的惡習;她瘋狂地尋歡作樂麻痹自己,但內心卻討厭這種空虛的生活。這個依舊保持有純潔心靈的淪落女子,嚮往真正的愛情生活,後來被阿爾芒的一片赤誠之心所感動,彼此深深地相愛,在遠離巴黎市區的鄉間過起美滿的田園生活。瑪格麗特受到創傷的心靈也開始癒合,並決心徹底改掉過去的習慣,永遠和阿爾芒在一起,享受一個正常女人的真正生活。不幸阿爾芒父親的出現粉碎了她的美夢,他的虛偽、自私再一次把瑪格麗特推入災難之中。她被迫離開了阿爾芒,事後遭到阿爾芒不明真相的種種侮辱和傷害,終因心力交瘁,飲恨黃泉。

大仲馬,(Alexandre Dumas l802~1870) 法國19世紀積極浪漫主義作家。其祖父是候爵德·拉·巴那特里,與黑奴結合生下其父,名亞歷山大,受洗時用母姓仲馬。法 國大革命爆發後,亞歷山大·仲馬屢建奇功,當上共和政府將軍。大仲馬終生信守共和政見,一貫反對君主專政,憎恨復辟王朝, 不滿七月王朝,反對第二帝國。他飽嘗種族歧視,心中受到創傷。家庭出身和經歷使大仲馬形成了反對不平、追求正義的叛逆性 格。大仲馬自學成才,一生寫的各種類型作品達300卷之多,主要以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大仲馬的劇本《享利第三及其宮廷》 (1829)比雨果的《歐那尼》還早問世一年。這出浪漫主義戲劇,完全破除了古典主義「三一律」。大仲馬小說多達百部,大都以 真實的歷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為內容,情節曲折生動,處處出人意外,堪稱歷史驚險小說。異乎尋常的理想英雄,急劇發展 的故事情節,緊張的打鬥動作,清晰明朗的完整結構,生動有力的語言,靈活機智的對話等構成了大仲馬小說的特色。最著名的是 《三個火槍手》舊譯《三劍客》,(1844)、《基督山伯爵》。大仲馬被別林斯基稱為「一名天才的小說家」,他也是馬克思 「最喜歡」的作家之一。

去年初,巴黎麥松納沃•羅斯出版社的社長保爾•努瓦羅說,將在秋天舉行一個大仲馬國際研討會。之後,龔古爾文學院院士、大仲馬之友協會的會長迪迪耶•德古安倡議,在大仲馬誕辰200周年之際,將大仲馬的遺骨從其故鄉維勒科特萊遷入葬有維克多•雨果的先賢祠。屆時,法國歷史學家阿蘭•德果致辭申明:法國學界歷來貶斥大仲馬的做法是不公正的;而今,在先賢祠中立一個牌位,重塑大仲馬形象,應是法蘭西文壇的榮耀。但是,始終拒絕大仲馬的法蘭西文學院的院士們則認為大仲馬的作品「粗製濫造」,只適合庶民消遣,不能登大雅之堂,將其存於先賢祠更是荒唐之舉。而大仲馬故鄉的居民對德古安的提議相當抵制。因為,他們每年因大仲馬的墓所帶來的旅遊收益相當可觀,在專門為此舉行的投票中,公民一致反對。為平息這一爭端,法國文化部承諾,出資復制一尊大仲馬銅像,重新豎立在其家鄉。至於原銅像,已於1942年被納粹佔領軍搗毀熔化了。

雖然對大仲馬作品的文學性,法國文學界一向存有諸多質疑,但這位法國作家小說的魅力,是任何人均無法否認的。他的三部曲《三個火槍手》、《二十年後》、《勃拉熱洛納子爵》和《基督山伯爵》,迄今已被翻譯成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語言,一次又一次地被搬上銀幕和熒屏,為各國受眾熟知,作為對歷史的回顧,繼續留在當代的文化與娛樂之中,豐富著人們的文化精神生活。其中,尤以《基督山伯爵》作為流傳極廣的故事與《勃拉熱洛納子爵》——大仲馬最動人的小說,雙舉其名。

《基督山伯爵》創作於1844年,於1848年改編成劇本,被譽為法蘭西的「奧德修紀」。這個引人入勝、情節跌宕的傳奇故事,最早是由經濟學教授蔣學模從英文轉譯成中文的,取名《基督山恩仇記》。爾後,又有幾位譯者從法文原著直譯為《基督山伯爵》,總印數已逾百萬冊,是中國發行量最大的歐洲文學作品之一,至今暢銷不衰。阿蘭•德果回憶他11歲切除盲腸後,發現這部小說的情形:「我父親送給我全書六卷,我每天吞咽一卷,終生留下深刻印象。」這部小說的情節主線取材於巴黎警察局檔案保管員邦舍的《回憶錄》,而作品中的「基督山伯爵」形象,早在與年輕的波拿巴親王一同漫遊義大利時,便浮現在大仲馬腦海中了。後來,大仲馬與馬蓋合作寫成這部不朽之作。

在邦舍的《回憶錄》中,我們可以找到《基督山伯爵》的事實輪廓:巴黎1807年的一天,一個名叫弗朗索瓦•比果的年輕鞋匠,穿著節日盛裝前往其尼姆同鄉——馬蒂厄•盧比昂的咖啡館,在那裡遇見另外3個尼姆同鄉。比果向其宣布,自己將要結婚,新娘叫瑪格麗特•維戈魯,是個有10萬法郎的孤女。盧比昂對此心懷忌妒,為阻止比果的婚禮,他與其他3人商量,編造比果是英國間諜的謊言而告密當局。其中一個叫安東尼•阿呂的同鄉,認為這是一場惡作劇;而其他兩人,則要在嘉年華會上藉此取樂,所以願同盧比昂配合。此時,正值旺代保王黨人暴動,拿破崙非常關注敵方活動。一位探長接到盧比昂的報案,覺得這是立功領賞的好機會,便立即報告了警察局總長薩瓦里,趁夜將比果逮捕。7年後的1814年,第一帝國崩潰,未老先衰的比果受盡折磨,從菲奈司特萊爾古堡出獄。在獄中,他傾心照顧一個因政治原因被囚禁的義大利教士,在其臨死前將自己藏在米蘭的倫巴第、威尼斯和英國造的大宗金幣、法國金路易和西班牙鑄幣,均遺贈給了比果。比果脫離牢籠,尋到財寶,成為富豪。他化名約瑟夫•呂歇,返回巴黎,才得知自己的未婚妻嫁給了盧比昂。鄰居向他講述了7年前那場惡作劇的全部過程,說安東尼•阿呂住在呂姆市。他喬裝成巴爾迪尼神甫,用一顆鑽石從阿呂處換取了另外幾個惡作劇者的姓名,開始執行其復仇計劃。

幾天後,盧比昂的咖啡館里僱傭了一名侍者,他特別關注前來盧比昂咖啡店的尼姆老鄉尚巴爾和索拉里,摸清其來蹤去跡。一日,人們發現尚巴爾被人用匕首刺死在「藝術橋」,刀柄上寫著「一號」兩個大字。咖啡店老闆盧比昂有一兒一女,女兒貌似天仙,16歲時被一個自稱有百萬家產的紈絝子弟誘奸懷孕。男方雖答應娶其為妻,但婚宴時卻不見蹤影。不久,傳出他是個刑滿釋放犯。盧比昂一家萬分驚愕。禍不單行,一個禮拜後,咖啡館毀於一場神秘大火,徹底破產。同時,索拉里突然中毒身亡,棺材上釘著的紙片上,醒目地寫著「二號」。盧比昂的兒子歐仁受一夥惡棍慫恿,撬鎖盜竊,獲罪被判處20年徒刑。接二連三的厄運使美麗的少婦瑪格麗特•維戈魯在痛苦中死去。此時,咖啡店新來的侍者普羅斯佩,以娶盧比昂的女兒黛萊絲為條件而從經濟上幫助盧比昂。為了父親,黛萊絲只得屈從這位不速之客,以身相許。盧比昂霎時失去了家產、榮譽和幸福。一天傍晚,一個蒙面人從土伊勒里花園一條黑暗的草徑中躥出,攔住盧比昂去路,當面揭穿了1807年的那樁陷害案後,將他殺死,並照例標出血腥大字「三號」。當復仇者走出土伊勒里花園時,安東尼•阿呂抓住他,將其扔進地窖並殺死。安東尼•阿呂犯案後,逃到英國躲藏,後於1828年病危時,向一名天主教士陳述了那段可怕的經歷,要求在他死後,轉告法國司法當局。

大仲馬在這個故事的基礎上,與馬蓋創作了《基督山伯爵》,但小說出版時未署馬蓋的名字,據艾米爾•德熱拉丹解釋:「一部長篇連載小說署名大仲馬,其稿酬高達每行3法郎,但若與馬蓋聯名,每行就會降低到30個蘇。」馬蓋自1839年與大仲馬合作,二人同游西班牙、阿爾及利亞,一起寫出《阿赫芒塔爾騎士》、《希勒旺迪爾》、《三個火槍手》、《基督山伯爵》等多部長篇小說,直至1851年兩人分手。爾後,馬蓋聲明放棄他應有的一切版權,並致函大仲馬:「能當法國最傑出小說家的合作者,我感到十分榮幸。」

大仲馬以基督山伯爵自居,在聖日耳曼的瑪爾里港買下一片坡地,請建築師伊波利特•杜郎為他修築《基督山伯爵》里夢想的「地上天堂」,小說里描繪的那座天方夜譚式的宮殿在此得以重現,這就是今天的「基督山古堡」。這組由一座奇特的文藝復興風格的城堡和一幢哥特式樓閣組成的建築,耗資20萬法郎,費時18個月,竣工之日以「千人盛宴」慶祝。自此,大仲馬樂居其中,了卻其畢生宿願。大仲馬終日沉迷於醇酒美女,揮霍無度,1849年,在累累負債的無奈中,被迫以31000法郎的低價將古堡出賣。一個世紀後,一些房地產商擬將其全部拆毀,幸有阿蘭•德果等著名人士強烈干預,古堡終得倖存。後,由大仲馬之友協會出資贖回,修葺一新,其中的「摩爾沙龍」由崇拜「基督山樓主」的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捐資整修,重放異彩,以供遊客重溫大仲馬生前舊夢。

熱點內容
野玫瑰多肉 發布:2025-01-16 17:00:17 瀏覽:159
七夕畫油畫 發布:2025-01-16 16:42:27 瀏覽:667
月牡丹茶花 發布:2025-01-16 16:38:42 瀏覽:901
軟體畫櫻花 發布:2025-01-16 16:03:53 瀏覽:990
我要開花店 發布:2025-01-16 16:02:21 瀏覽:880
蘭州西站附近花店 發布:2025-01-16 16:02:14 瀏覽:232
戶口插花地 發布:2025-01-16 16:00:53 瀏覽:45
夢見一朵花很香 發布:2025-01-16 15:57:54 瀏覽:203
小盆茶花價 發布:2025-01-16 15:39:37 瀏覽:660
如何鑒別紫羅蘭手鐲 發布:2025-01-16 15:39:30 瀏覽: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