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宏花藝師學校
A. 開婚慶公司需要准備什麼
1、找一個好門面。
婚慶公司的門面也挺重要,我們需要讓需要婚慶公司的新人能夠看得到。一般可以開在婚紗攝影店、婚紗店、酒店等的旁邊。但是如果你有非常豐富的人脈,靠客戶及朋友引薦都可以維持生意的話,自然可以選擇偏僻一點的地方,降低成本。
2、和婚紗攝影店談妥合作。
很多新人在婚紗攝影店拍婚紗照的時候,會一起將婚慶細節一起談妥。因此我們可以和婚紗攝影店談合作,在他們那邊留下婚慶公司的宣傳頁,並且和幾個優秀的銷售談妥提成,讓她們幫忙促成生意。
3、和各大酒店談妥合作。
很多酒店自己有舞台,但是因為婚慶公司和酒店沒有合作,在婚禮需要用舞台的時候,需要再額外出錢。我們可以和各大酒店談妥,哪些東西可以直接使用酒店的,每一場給他們小額的費用。如果他們幫忙介紹了客戶,也給予獎勵。
4、招攬各種風格的婚禮主持人。
每對新人喜歡的主持人風格不同,有些人希望自己的婚禮現場氛圍喜慶,有些人則喜歡溫馨的氛圍。我們在尋找合作的主持人的時候,各種風格的都要找一些,滿足多種需求。
5、租用或者購買布置婚禮現場的裝飾品。
婚禮現場布置的裝飾品更新換代非常快,一般花錢購買的婚慶公司都是比較有實力的。如果想要節省成本,可以和其他婚慶公司合買或者合租。
6、招兵買馬開業
一個婚慶公司要有好的策劃、優秀的銷售、扎實做事的場外,在招聘的時候,為了節約成本,可以適當用高工資招募一些優秀的全才,讓他們一條龍為客戶服務。當然,作為老闆,你必須以身作則,隨時沖在前面。等到公司業務上了軌道,有了規模以後,就可以再另行分工了。
B. 江蘇省揚州市4A、5A級旅遊景區名錄,喜歡的收藏
揚州市瘦西湖風景區: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城西北郊,總面積2000畝,水上面積700畝,游覽區面積100公頃。
「瘦西湖」之名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為清初吳綺《揚州鼓吹詞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吳綺(1619—1694),揚州人,字園茨,號聽翁。生於明末,為清初詞人。由書中記載可見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大概意思是因為其水道彎曲狹長,並地處揚州城的西北,故稱為「瘦西湖」。
乾隆元年(1736),錢塘(杭州)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在飽覽了這里的美景後,與家鄉的西湖作比較,賦詩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詩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帶的景緻與繁華,在詩人眼中,揚州和杭州一樣,市井繁榮,故稱「銷金鍋子」,並通過與杭州西湖的對比,認為瘦西湖之名確實形象而貼切。
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時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譽。瘦西湖主要分為14大景點,包括五亭橋、二十四橋、荷花池、釣魚台等。
1988年瘦西湖被國務院列為「具有重要 歷史 文化遺產和揚州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名勝區」。2010年被授予國家AAAAA級 旅遊 景區 。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揚州市東關 歷史 文化 旅遊 區:東關街是揚州城裡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條 歷史 老街。它東至古運河邊,西至國慶路,全長1122米,原街道路面為長條板石鋪設。以前不僅是揚州水陸交通要沖,而且是商業、手工業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華、商家林立,行當俱全,生意興隆。陸陳行、油米坊、鮮魚行、八鮮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
東關街上的「老字型大小」商家就有開業於1817年的四美醬園、1830年的謝馥春香粉店、1862年的潘廣和五金店、1901年的夏廣盛豆腐店、1909年的陳同興鞋子店、1912年的乾大昌紙店、1923年的震泰昌香粉店、1936年的張洪興當鋪、1938年的慶豐茶食店、1940年的四流春茶社1941年的協豐南貨店、1945年的凌大興茶食店、1946年的富記當鋪,此外還有周廣興帽子店、恆茂油麻店、順泰南貨店、恆泰祥顏色店,朱德記麵粉店等。東關街是揚州手工業的集中地,前店後坊的連家店遍及全街,如樊順興傘店、曹順興籮匾老鋪、孫鑄臣漆器作坊、源泰祥糖坊、孫記玉器作坊、董厚和襪廠等。
和東關街緊緊相連的是東圈門古街區。兩條街現已結合起來共同規劃、整治、開發,更能凸現揚州文化名城的非凡品位。這里除有老字型大小店鋪外,還集中了眾多古跡文物有個園、逸圃、汪氏小苑,還有揚州較早創辦的廣陵書院、安定書院、儀董學堂,和明代的武當行宮、明代的准提寺、馬監巷內有建於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的清真寺,在東關街西頭有香火很旺的財神廟和廣儲門街口的磚砌圈門,拱門上還鑲嵌有「盛世岩關」四個大字。
東關 歷史 文化陳列館位於東關城樓內,2013年2月建成開放。從城樓南翼入口走進展館,首先看到的是磚砌門樓,門樓上額為「盛世岩關」,背景為東關街道。展館分千年東關街、城門遺址與水系、衙署與會館、寺觀與祠堂、名人故居、老字型大小與工藝、書院與學校、傳奇故事等部分。「衙署與會館」介紹了兩淮鹽運司與東關街繁華的千絲萬縷的聯系,重點介紹了林則徐、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兼管兩淮鹽政的史實。「寺觀與祠堂」底色為寺廟常見的暗紅色,裡面有東關街區內不同宗教的雕塑,體現了揚州明清建築的特色。老字型大小商鋪則展示了東關街上的四美醬園、謝馥春等史料。「書院與學校」用雕像展示的是「儀董學堂」教學的場景;「名人故居」展廳,用幻影成像的手法,再現了曾國藩作客壺園看戲的場景,戲台兩邊是是何蓮舫為補祝曾國藩六十大壽的楹聯:「後舞前歌,此邦三至;出將入相,當代一人」。由200多個表情各異的彩俑組成的「田秀英出閣」的送親隊伍,蔚為壯觀,其陣容之大、技藝之精湛,十分罕見。展館最後在東關街區的平面圖上,用「西洋鏡」的手法,觀眾可以從圓孔里看到各景點的風光片。此外還有居住在東關街上「聯聖」方地山揮毫作楹聯的塑像。
揚州市大明寺:大明寺位於揚州瘦西湖西北角的蜀岡中峰上,因始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公元457-464年)而得名,現在看到的寺是清同治年間建的。唐代名僧鑒真東渡日本前,即在大明寺傳經授戒,該寺因此出名。
整個大明寺分三個部分,中部是主體寺廟建築,東部是棲靈塔,西部是園林式的後花園——西園。按中部-東部-西部的順序即可游覽全大明寺。
景區中部的主體寺廟建築沿南北走向分三路。中軸線上從南到北依次是牌樓、同時扮演著天王殿角色的山門、大雄寶殿。西路上主要看歐陽修,南邊是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建的平山堂,後來蘇東坡任揚州太守時,為紀念歐陽修在平山堂後建造了谷林堂,北邊是歐陽祠。東路南邊是方丈室平遠樓,北邊是鑒真紀念堂,鑒真紀念堂東還有藏經樓。
其中鑒真紀念堂是大明寺重要的建築。鑒真曾六次東渡,為日本帶去了中國的佛教與文化,在日本奈良主持建造唐招提寺並圓寂於此寺,鑒真紀念堂於20世紀6、70年代建造時即模仿唐招提寺的樣子。紀念堂前碑亭里立著刻有「唐鑒真大和尚紀念碑」漢白玉碑。院子的正當中有一個石燈籠,為日本唐招提寺長老所送,與唐招提寺中的另一個石燈籠是一對。紀念堂內供奉著楠木做的鑒真坐像,仿唐招提寺里鑒真像,是他圓寂時的模樣。紀念堂對面原來的晴空閣現為鑒真史料館,可以從圖文介紹中了解到鑒真的事跡。
景區東部的棲靈塔,原是隋朝皇帝楊堅為慶賀生日而建,現在看到的塔是按照隋朝的塔復原重建的。塔高9層,裡面供奉著舍利子和一尊楠木佛塔。爬到塔頂則可俯瞰整個大明寺,遠眺瘦西湖與揚州城景色。棲靈塔的東、西兩側分別為鍾樓和鼓樓,塔北的卧佛殿能看到來自緬甸的玉佛。
景區西部的後花園西園,因與乾隆下江南有關,又叫御園,園中和所有江南園林一樣,假山、亭台樓閣林立,正中一片湖水是放生池。湖東有乾隆御碑亭,立著三塊乾隆御碑。湖中有天下第五泉,這個「第五」是唐代《煎茶水記》的作者張又新評的。乾隆御碑往南走一點,即能看到「第五泉」石碑和一口古井。
揚州市茱萸灣風景名勝區:茱萸灣公園位於揚州城區東北郊灣頭鎮。灣頭鎮因盛長茱萸樹,故古時曾名茱萸村、茱萸灣;又因古運河至此轉彎,故又名灣口、灣頭。
不論在四時哪個季節,或攜友或舉家作客茱萸灣公園,您都會親自感受到「生命的常青樹——植物」帶給您的天賜美景:春季桃花笑靨、夏季芙蕖朵朵、秋季金桂飄香、冬季臘梅傲雪。四時季相的相序變化,似一幅幅合著天時良辰綻開的水墨畫景,如此美妙和諧地定格在茱萸灣這塊充滿綠意的土地上。
茱萸灣公園千頃綠地由諸多綠色植物自身作圍合元素,構成了一幅幅巧奪天工令人心醉的植物美景。諸如「荷風曲橋」、「梅山春深」、「芍葯嬋娟」、「寒梅傲雪」、「茱萸古韻」等。這些典型植物美景獨特的體量不同於傳統的私家花園佔地較小的局限性,其意境的開放性已經能夠接待合乎現代 旅遊 理念的大型團隊游覽觀賞。這些典型植物美景構成的水墨畫般的整體效果,雖由植物自身圍合的局部空間相加構成,卻又大於整體的空間效果,使您在游覽茱萸灣公園「植物王國」時真正能夠親自體驗到那種綠楊城郭的如夢意境。
揚州京華城休閑 旅遊 區:揚州京華城休閑 旅遊 區是一座生態、親水型,集 旅遊 、商務、商業、休閑、住宿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全新概念的現代休閑 旅遊 業示範點(城)。
景區主體建築京華城Living Mall全生活廣場總建築面積19萬M2,其外形以揚州市的市花瓊花為創意,室內流線型的設計讓遊客有置身豪華游輪之感。它以靚麗的外觀、「 娛樂 帶動零售」的經營理念、「12+1」功能、以及高品質、國際化 「24小時無時差」的服務於一體,讓遊客隨處可以感受到京華城的溫馨、便捷、舒適,是一座集吃、住、行、游、購、娛於一體的新型休閑度假區。自2007年4月15日對外開放以來,每年接待遊客2000萬人,是長三角地區自駕游的首選之地,被譽為「世界最漂亮、功能最全、未來面積最大的Living Mall全生活廣場」、「全省人民的大客廳」。
揚州市何園:何園,又名寄嘯山莊,位於揚州古運河風光帶東南段以北的徐凝門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級 旅遊 景區。 園主何芷舟刀,其家族為與北洋大臣李鴻章、光緒帝師孫家鼐進退與共的姻親三大家族,他從湖北漢黃德道台任上壯年致仕,歸隱揚州,於光緒九年巨資良材建造大型私家住宅園林。 該園建築布局由園居、東西花園、片石山房組成環環相扣、內外有別、中西合璧、居游兩便的人居環境,中國私家園林的建築審美和居游功能在此達到高度和諧與極至完美。
這里還有冠蓋中國造園藝術的四個「天下第一」,其中特色建築之冠――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譽的1500米復道迴廊,構成園林建築四通八達之利與回環變化之美,在中國園林中絕無僅有,被業內專家稱為中國立交橋的雛形;片石山房「天下第一山」,是畫壇巨匠石濤和尚疊石的「人間孤本」。
何園還是國內著名的影視取景的天然基地,《紅樓夢》、《還珠格格》續集、《蒼天有淚》等近百部影視劇在此取景。 走進何園,宛如走進一幅自然 歷史 人文的旖旎畫卷:天人合一中西合璧的中 國近代造園藝術的孤本特例在此集珍匯粹;一位集官僚、鹽商、隱者、教育家多重身份的傳奇人物曲折隱秘的心階歷程在此淋漓披露;一個由封建走向開明的世家大族興衰榮辱的生存活劇在此栩栩上演,一部風雲變幻的中國近代史豐富多彩的外傳故事在此生動展現。
揚州市個園:代揚州的鹽商開始營造園林,至今還保留著許多優秀的古典園林,其中 歷史 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藝術價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個園」了。個園由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建於清嘉慶23年(公元1818年)。1988年個園被國務院授予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個園是以竹石取勝,連園名中的「個」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邊,應合了庭園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裡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為竹子頂部的每三片竹葉都可以形成「個」字,在白牆上的影子也是「個」字。
個字園門,門外兩邊修竹勁挺,竹叢中,插植著石綠班駁的石筍,以「寸石生情」之態,狀出「雨後春筍」之意。同時還巧妙地傳達了傳統文化中的「惜春」理念,提醒游園的人們,春景雖好,短暫易逝,需要用心品賞加倍珍惜,才能獲得大自然的妙理真趣。春山宜游,原不在流程長短,而在游有所得,游有所樂。
夏景位於園之西北,東與抱山樓相接。夏景疊石以青灰色太湖石為主,疊石似雲翻霧卷之態,造園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皺的特性,疊石多而不亂。山上古柏,山下有池塘,北陰處有一涓細流直落池塘,池中游魚嬉戲穿梭於睡蓮之間。池塘右側有一曲橋直達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頗具寒意,即使炎熱的夏天,人們步入洞中,頓覺清爽。夏山宜看,遠近高低都是景,讓人左顧右盼,目不暇接。
經過抱山樓的「一」字長廊,園之東部便是氣勢雄偉的秋景,相傳出自清代大畫家石濤之手筆。秋景用黃山石堆疊而成,山勢較高,面積也較大。整個山體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園林之最」的美譽。整座山體峻峭凌雲,顯得壯麗雄偉。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頂拂雲亭,滿園佳境盡收眼底。秋山宜登,遊走騰挪於尺幅之間,如歷千山萬壑,盡得攀登險趣。
造園者將冬景安排在南牆之下,背靠高牆幾乎終年不見陽光,遠遠望去似積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鋪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疊,石質晶瑩雪白,每塊石頭幾乎看不到稜角,給人渾然而有起伏之感。冬山宜居,不過,最好的當然是仨倆知己,聚在這座面山而築的透風漏月廳里,圍爐賞雪、夜話。
揚州博物館:揚州博物館,位於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文昌西路,由揚州中國雕版印刷博物館、揚州博物館新館組成(簡稱「揚州雙博館」),是國家AAAA級 旅遊 景區。
揚州雙博館佔地總面積5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0平方米,展區面積10000平方米,文物庫房面積5000平方米,辦公區3000平方米,公共服務區7000平方米。館內設有廣陵潮—揚州城市故事廳、揚州八怪書畫廳、館藏明清書畫廳、國寶廳、揚州古代雕刻廳、中國雕版印刷展廳、揚州雕版印刷展廳和一個臨展廳計八個展廳。
揚州雙博館定位為揚州地區最大的文物收藏中心、文博學術研究中心、市民文化休閑中心、青少年文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放後的揚州雙博館已經成為揚州文化建設的標志性建築,成為展示揚州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最重要的窗口之一。
揚州宋夾城:宋代揚州城池依據戰爭需要,建有三城,即宋保祐城、宋夾城、宋大城。夾城在保祐城和大城之間,至今已有近800多年 歷史 。雖經歷戰亂等 歷史 因素影響,但宋夾城城池地貌特徵依稀可見,城垣、城濠及道路形制保存良好。
2009年,作為當年度文化博覽城建設重點項目之一,宋夾城考古遺址公園在原址復建。項目用地被宋夾城護城河環繞,總佔地近1000畝,項目內容包括恢復西面、北面和東面城牆城門,十字街,環城道,宋文化遺址陳列館、遺址展示解讀等。西入口為宋夾城考古遺址公園主入口,3座城門中,西瓮城門和東瓮城門建有城樓,北城門進深50-60米、開間80米、高15米。
宋夾城城門以宋代形制為參考,以雙瓮城形式展現,其本身可作為景點出現,同時也是制高點,遊人可登臨感受古城情懷。城樓的建構均採用可逆鋼架,內部空間可利用。
隨後兩年,對宋夾城護城河南段兩岸集中整治,修建了南城門,復建了四個景點:邗上農桑、杏花村舍、平崗艷雪、臨水紅霞。
揚州馬可波羅花世界:「馬可波羅花世界」樂園坐落於世界探險家馬可波羅停駐過三年的名城揚州,樂園以馬可波羅魔幻東游奇旅為主線,由奧斯卡兩屆金像獎提名動漫團隊愛爾蘭Cartoon Saloon、《小王子》電影團隊法國Amiko、荷蘭國寶級花藝大師Niek Roozen和德國兒童游樂教育專家精心設計、聯袂打造。
馬可波羅花世界以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傳奇旅程為靈感,以「花卉+文化」為主題,再現馬可·波羅的旅行路線,構建夢幻般的花之國度。
景區主要景點有威尼斯主題花園、地中海主題花園、海底世界花園、波斯主題花園、精靈花園、東方主題樂園和東方繁花仙境。每個景點都用花卉、植物構築了獨特的主題。
揚州高郵市盂城驛景區:盂城驛開設於明洪武八年(1375年),位於高郵南門外,是明代遺留下來的一處驛傳建築。盂城驛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驛站。盂城,高郵的別稱,盂城驛故而得名。
盂城驛原規模宏大,有正廳五間、後廳五間、送禮房五間、庫房三間、廚房十間、馬神廟一間、馬房十二間、前鼓樓三間、照壁牌樓一座。驛北為驛丞宅,驛旁秦郵公館,堤上有迎賓房的皇華廳,東南有馬飲塘……
明代驛站功能有二:一是供過往使臣投宿,相當於現代的招呼待所或賓館。凡持有「驛關」的-,可按官階高低及仆從多寡免費享受驛站提供的住宿、膳食、舟車、夫馬;二是郵送過境公文。明制:在主要郵路上一般是每隔10里設一郵鋪,次要郵路則是20-30里不等。盂城驛是我國古代南北大動脈——京杭大運河上的一處重要驛站。
揚州市漢陵苑:揚州漢陵苑,又名漢廣陵王墓博物館,是瘦西湖蜀岡風景名勝區內的重要 旅遊 景點之一,是一座融文物與園林為一體,反映揚州漢文化的展示中心,為國家AAAA級景區。
漢陵苑的仿古建築氣勢恢宏,素有「小中山陵」之稱,拾階而上,高大的中央展廳,給人以博大精深之感。苑內主要展示了西漢第一代廣陵王劉胥及王後的木槨墓。兩座墓同屬於帝王級的「黃腸題湊」式木槨墓,規模宏大,結構嚴謹,是全國罕見的大型漢代墓葬之一,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 歷史 。該墓共用「題湊」八百多根。由於木頭皆向內,「頭」者,「題」也;「湊」者,聚也,即頭部集中內向為「題湊」,由於黃柏木皆取內芯,故名「黃腸」,這就是「黃腸題湊」,是西漢帝王諸候享用的特殊的墓葬制。「黃腸題湊」的槨內是一個個裝擺隨葬品的耳室,一個個相連又相隔,每室皆有門,步入其中,如進迷宮。該墓雖被人大規模的盜掘,但仍出土大批文物,如銀器、銅器、鐵器、玉器、漆器、陶器、木俑、等約有千件之多。其中的全套銅玉器、兵器帶鉤盾,皆為罕見之物。另外還展出了「興盛的漢代揚州」陳列和「揚州第一美女——劉細君」的故事介紹,以及新開發的漢代 娛樂 活動。
揚州市運河三灣風景區
揚州市運河三灣風景區:揚州運河三灣風景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國家水利風景區。位於揚州古運河三灣段,以運河三灣及周邊濕地風光為依託,因地制宜的配置人文景觀及休閑設施而形成的大型生態人文景區。總佔地面積3800畝,其中核心區佔地面積約1520畝。景區規劃建設以揚州的高旻寺和文峰寺為端點、以古運河為軸線、以運河三灣風景區為核心,充分彰顯水工技藝和運河文化,打造與瘦西湖相呼應的城市南部風景名勝區、 體育 休閑區和 旅遊 度假區。2018年12月20日被評定為AAAA級景區。
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挖下邗溝的第一鍬土,隋煬帝楊廣在邗溝的基礎上開挖南北大運河。如今的大運河,在2014年6月22日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揚州境內的運河與2000多年前的邗溝,1400多年前的南北運河大部分吻合,揚州市區的運河段從瓜洲至灣頭全長約30公里。三灣蜿蜒狹長的水道是歷代文人墨客、富商高僧進入揚州的主要水路。明萬曆25年(公元1597年),揚州知府郭光為解決漕運交通的問題,把原有的100多米長河道,改彎後變成了1.7公里,形成運河三灣。
揚州市邵伯古鎮:全國千座 歷史 文化名鎮之一,至今已有1600多年 歷史 。2008年邵伯列入第四批中國 歷史 文化名鎮名錄。2014年邵伯明清運河古道、邵伯碼頭群、邵伯古堤、邵伯老船閘、淮揚運河主線(邵伯段)等列入中國大運河世界遺產保護名錄,邵伯古鎮是大運河沿線遺產點最多的古鎮。
邵伯老街建於清康熙年間,古街道路面由近萬青條石鋪成,綿延三里多,這條石街原是泥土路面,雨天行走甚是不便,後經過民間集資,鋪設這條雨不積水、晴不揚塵、平整光滑的石路面。1958年的大躍進時期,巷道條石移作他用,但這條大街的條石路面幸運的保存下來。到邵伯老街,您不妨走一走這老街古道,與唐代古石頭、宋代古井或明代古宅亦或是清代老店鋪來一次邂逅。
古甘棠樹植於公元385年,當地居民為紀念謝安解東澇西旱所植。幾百年來,鬱郁蔥蔥,生機盎然。相傳這珠甘棠樹有三奇:一奇無風自動,二奇華而不實,三奇先開後合。品種極其名貴罕見。
揚州儀征市捺山地質公園
揚州儀征市捺山地質公園:位於月塘鎮的捺山海拔為146米,是蘇中地區第二高峰,迎面斷崖如壁,一根一根長方形的立體石柱,井然地矗立著,甚是壯觀。目前外露處主要在山的西南坡、東北坡的山腰處,呈不規則環帶狀分布。
捺山地質公園最大的特色是玄武石柱林和木骨化石,圍繞這個特色打造了一個融觀光、賞奇、探勝、休閑、拓展運動為一體的地質公園,一期二期預計3年內全部建成後,捺山地質公園將成為中國頂級的玄武岩地質公園,世界一流的礦坑花園。公園的大部分項目打造都別具匠心,比如:大石柱、天籟谷、白龍潭、雨花石溪、黑沙谷,它們的功能定位各有不同。天籟谷將打造成一個大舞台,未來可以進行演藝活動,空曠的坑洞本來就帶有自然的音響效果。雨花溪石則是建立一個索橋,在橋下面擺放很多雨花石,屆時,遊客可以從橋上走下來採集雨花石。黑沙谷分為三部分,東側是砂礦,西側是石礦,中間是一條隧道。
此外,後期還將打造地心之旅、蟲洞探秘和時間簡史等「重磅級」的景點,帶遊客穿越時間隧道,進行一場更加震撼的地質探秘之旅。由於工程時間比較緊,目前具備開放條件的只有五個,分別是:大石柱、白龍潭、天籟谷、雨花石溪以及飛來石。
揚州高郵市抗日戰爭最後一役文化園:抗日戰爭最後一役文化園位於熙和巷70號,由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高郵革命斗爭史館、高郵烈士紀念館等三個紀念館,以及人民廣場、勝利廣場、英雄廣場等三個廣場組成,佔地面積5萬多平方米。其中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以照片、實物、油畫、場景、微電影等形式,展示了高郵戰役全過程。
抗日戰爭最後一役文化園,在原人民公園、烈士陵園的基礎上進行景觀提升改造,以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為核心,打造了抗日戰爭最後一役文化園,並於2014年12月正式重新對遊客開放。截至目前,抗日戰爭最後一役文化園共接待國內外遊客約200餘萬人次,成為揚州地區乃至省內外一處獨具特色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及紅色 旅遊 景點。
抗日戰爭最後一役紀念館(高郵戰役紀念館):紀念館分為6個部分,第一部分:戰前形勢;第二部分:運籌帷幄;第三部分:戰役過程;第四部分:受降儀式;第五部分:制勝法寶;第六部分:戰役意義。其中,照片和圖片76張、板塊17張、場景4個、新四軍戰士群雕1組、沙盤模型1個、視頻2個。紀念館陳展面積近500平方米,以照片、實物、油畫、場景、微電影等形式,展示了高郵戰役全過程。
C. 鏄嗘槑涓囧畯鍥介檯灝忓尯鍛ㄨ竟閰嶅楁庝箞鏍鳳紵
涓囧畯鍥介檯灝忓尯鍦板潃錛氱洏榫欏尯鏃楄惀宸,榪戜竾瀹忚礬銆鍛ㄨ竟鐩寸嚎1KM鑼冨洿鍐呬氦閫氶厤濂楄祫婧愭湁錛堢伀杞﹀寳絝欙紝鐧戒簯璺錛岃仈鐩熻礬錛岃仈鐩熻礬鍙(涓囧畯璺)錛屼竾瀹忚礬錛岀┛閲戣礬鍙(鑱旂洘璺)錛岀┛閲戣礬涓孌碉紝鐜嬫棗钀(涓囧畯璺)錛屽嚖鍑版柊鏉(濂ユ柉榪璐鐗╁箍鍦)錛屽皬鍧(鐧戒簯璺)錛屽寳浜璺鍙o紙鑱旂洘璺錛夛紝絀塊噾璺鍙(鐧戒簯璺)錛夌瓑銆
鐩寸嚎2KM鑼冨洿鍐呮暀鑲茶祫婧愭湁10涓錛堟槅鏄庡皯騫村効絝ュ浘涔﹂嗗浘涔︽祦閫氱偣錛屾槅鏄庡競鐩橀緳鍖哄煿鏅哄︽牎錛岃姳鑹鴻姳璇鎻掕姳鍩硅瀛︽牎(鑱旂洘璺)錛屽跺朵箰瀛︽牎(閲戦嗗湴鏍″尯)錛屽悕鐫挎暀鑲詫紝鏄熺伀鏁欒偛(鐧戒簯璺鏍″尯)錛岄噾鑹茶礉搴風壒孌婃暀鑲插︽牎錛屼簯鍗楃渷鏀挎硶騫查儴瀹f暀涓蹇冿紝浜戝崡欏鴻揪鑱屼笟鍩硅瀛︽牎錛岀幆浜氬浗闄呮暀鑲蹭腑蹇冿級絳夈
鍛ㄨ竟2KM鍖葷枟璧勬簮鏈8涓錛屽叾涓鍖楀ぇ鍖婚櫌璺濈誨皬鍖556綾籌紝鏄嗘槑甯傜洏榫欏尯涓鍖婚櫌璺濈誨皬鍖557綾籌紝鏄嗘槑甯傚歡瀹夊尰闄(鍖楀尯鍒嗛櫌)璺濈誨皬鍖1126綾籌紝浜戝崡鐪佷腑瑗垮尰緇撳悎鍖婚櫌璺濈誨皬鍖1301綾籌紝浜戝崡鏂版柊鍗庡尰闄㈣窛紱誨皬鍖1403綾籌紝浜戝崡鐪佺浜屼漢姘戝尰闄㈣窛紱誨皬鍖1783綾籌紝鏄嗘槑甯傚歡瀹夊尰闄㈣窛紱誨皬鍖1821綾籌紝鏄嗘槑鍙嬭皧鍖婚櫌璺濈誨皬鍖1848綾籌紝涓哄尰鐤楅渶奼傛彁渚涗繚闅溿
涓囧畯鍥介檯鍛ㄨ竟鍟嗕笟閰嶅楁湁錛氾紙浜戞垘鑼朵笟錛岀埍榪涓(涓囧畯搴)錛屽疇瀹犲ぇ涓嶅悓鍟嗗煄錛岀櫨鏋滃洯(涓囧畯鍥介檯搴)錛屽ゥ鏂榪璐鐗╁箍鍦猴紝鍚夐殕瓚呭競錛屾矁灝旂帥璐鐗╁箍鍦烘嫑鍟嗕腑蹇冿紝浜戝崡鍥介檯鐝犲疂鍩庯紝娌冨皵鐜涜喘鐗╁箍鍦(涓囧畯鍥介檯搴)錛屽ゥ鏂榪鑱旂洘灝氫箟鑺卞競錛夌瓑銆
鐐瑰嚮鏌ョ湅鏇村氾細涓囧畯鍥介檯灝忓尯璇︾粏淇℃伅
D. 插花有哪些推薦的書籍
1、「插花藝術基礎」黎佩霞,范燕萍著 中國農業出版社
2、「快速插花圖解」吉恩·帕克 著 中國農業出版社
3、「從一枝花開始:零基礎變身花藝大師」 小松泓典 著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4、「實用花藝色彩」 萬宏 著 中國林業出版社
5、「切花圖鑒」孫光聞,徐曄春 著 汕頭大學出版社
更詳細可點擊網頁鏈接
歡迎來公眾號:花花世界徐姑娘 來找我玩哦~
E. 插花怎麼做
(1)我國梅花插花的歷史 我國梅花插花的最早記載,至少應在魏、晉之際。據《荊州記》載:「陸凱與范曄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詣長安與曄,並贈詩雲:『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宋代,梅花插花之風甚盛。李嵩畫有《花籃圖》,在此畫中,一個精緻的藤籃中插有梅花、蠟梅、山茶、水仙、瑞香等花卉,技法豐滿、細膩。張道洽的《瓶梅》詩雲:「寒水一瓶春數枝,清香不減小溪時。橫斜竹底無人見,莫與微雲淡月知。」陸游作有「瓶里梅花夜來香」的詩句,戴復古作有「古瓶斜插數枝春,此即吾家勸酒人」的詩句,楊萬里作有「膽樣銀瓶玉樣梅,北枝折得未全開。為憐落寞空山裡,喚入詩人幾案來」的詩句。明、清梅插花及藝梅均步入鼎盛期。明代出現插花的專著,如張謙德《瓶花譜》、袁宏道《瓶史》等。《瓶史》中「花目」一節雲:「余之諸花,取其迎而易致者,入春為梅為海棠」;「品第」一節雲:「梅以重葉、綠萼、玉蝶、百葉緗梅為上」;「使令」一節雲:「梅花以迎春、瑞香、山茶為婢」。《瓶史》很快傳入日本,並形成日本插花的流派之一——宏道流。清代以瓶供為主,如陳書繪制《瓶供》圖,梅花與牡丹交輝,更顯得梅花插花的清麗高潔。清代涉及梅花插花的著作也更豐碩,如《芥子園畫傳·梅菊譜序》就有「出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之句。其他還有陳淏子的《花鏡》、沈復的《浮生六記》等也涉及有梅花插花。近代,梅花插花應用在規模、風格上均有新的提高。如1949年在上海舉辦的梅展,據考證,可能是我國有史以來的第一屆包括梅花插花的正式梅展。1989年中國花協梅花、蠟梅分會成立後舉辦過九屆全國梅展,均設有梅花插花展區。
(2)插梅的構圖與立意 牡丹重姿、重彩,插牡丹必須顯出富麗堂皇;玉蘭潔白、清麗,插玉蘭要突出亭亭玉立之姿;桃杏嬌艷、繽紛,插桃杏可烘托熱鬧的氣氛……梅花,不以華麗取寵,而以韻格為勝,具有自己獨特的氣質及風格。所以插梅的構圖與立意與眾花不同。
人們愛梅,不只是欣賞梅的外在風姿,更在於梅的「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的品格,人們視梅為堅貞、頑強、幸福及友情的象徵。因此,我們插花之前應先立意:或以冰中孕蕾、雪裡開花的梅花為主體,配以蒼松、翠竹,構成松、竹、梅「歲寒三友」圖;或以「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宋·陳亮)為題來歌頌威武不屈的精神;或以「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晉·陸凱)以寄予友人之情誼;或以「賞梅倍思親」來抒發親人團聚的願望;或以「喜迎佳節春意鬧」,象徵欣欣向榮的景象。關於梅花的插花藝術,《瓶史》中談到:十一月插紅梅,正月插梅花。花木搭配以梅花為主,再配迎春、瑞香、山茶。
(3)插梅的主要方式 插梅的主要方式可分花瓶式插梅、盆景式插梅和壁掛式插梅3種:
花瓶式插梅:花瓶深色、素凈者均可,銅質和陶瓷的古樸花瓶更能顯示梅花的高雅。切勿用華麗的花瓶,以免喧賓奪主。如瓶口太大而花枝擺動,可剪幾根短枝架設瓶口,也可將花枝基部的中間切開,使它能夾住瓶內的小橫木,以固定花枝。如花瓶較輕不易立穩,瓶中可投鉛、石等,以防倒伏。梅花有紅、白、綠等色,可一色單插,也可幾色合插,但必須以一色為主,以免紛雜。插梅時也可適當配些南天竹、文竹等,以調和色彩與層次。
盆景式插梅:一種插器是淺身闊口的水盆器皿,一種是用以製作小型寫意盆景的各種觀賞淺盆。用水盆器皿插梅,必須藉助於花插座(也稱劍山),這是由金屬鑄制而成的,圓形、三角形或方形平底,向上一面有較多針刺,用來固定花枝之用。根據自己的立意要求進行構圖,在插「歲寒三友」圖時,由於竹枝易乾枯,必須將它盡量低插,近於水面為好。若松枝過於笨重粗大,不能平穩放置,可先將其基部釘在方塊木板上。置於盤中後用卵石蓋壓木板,這樣就可固定松枝。如梅枝較粗,可在花枝下中間處,用刀切成十字形,切隙深度應比劍山的針約長兩倍,切好後再插。挑選好橫斜疏瘦的小梅枝,借古人詠梅的佳句名言為意境,創作寓意深刻的寫意盆景,置於書房幾案,以假亂真,同樣可收到極好的觀賞效果。其製作方法為:用濕棉花或濕紗布將梅枝基部纏繞,用塑料布包好後,根據立意要求,或直或斜栽於盆中,並適當點綴一些蕨類、小草等小植物和玩石、朽木之類的小配件,再用土鋪成起伏不定的山巒起伏,也可留些空白做水體,最後用苔蘚將土體全部鋪蓋;這樣,一盆梅花寫意盆景就製成了,只要經常在苔蘚上噴些水就可欣賞數日之久,花謝後可再換梅枝。
壁掛式插梅:採用竹器、陶瓷等懸掛式的花器。斜垂的梅枝,配以文竹或常春藤的長蔓,這樣剛毅的梅枝與搖曳的長藤在合適的背景前交相輝映,一剛一柔,別有風味。若梅枝不斜垂,可在適宜彎曲處,鋸1~2個缺口,用三角形硬木填塞鞏固其隙以符所需角度。
(4)插梅的保鮮技術 花瓶口小身高,水應盛至瓶身最寬闊處,使水與空氣有較大的接觸面。以雨水為佳,河塘水亦可,渾濁者須澄清方可使用。自來水中因有氯氣,須貯放數日再用。唯井水鹼性大,切勿使用。水溫應與氣溫相一致。為使瓶水不腐,可在水中加入0.1%的食鹽或1/4000的高錳酸鉀或適量的硫磺,並注意經常換水。
花枝浸入水中剪切,避免剪切時空氣侵入枝莖導管中,利於吸收水分。切口斜度越大越好,以擴大吸水面積,增大吸水量。在切口處多開裂縫,也可達到此目的。用厚報紙將梅枝上部包裹好,把切口浸入加了少許食鹽或明礬的沸水中10秒鍾左右,這既可排除切口細菌,又能將導管中所存空氣排出。或者將梅枝切口用火燒焦,使它局部炭化。
我國古代也有一些插梅保鮮措施,如宋代范成大雲:「花下不易焚香……至若濁氣煤煙,皆時殺花。」明代王象晉《群芳譜》載:「煮鯽魚湯可插梅。」清代陳淏子《花鏡》載:「梅宜用豬肉汁去油俟冷插花,且瓶不結凍,雖細蕊皆開。」明代《瓶花譜》載:「古銅壺龍泉均州瓶,有極大高三二尺者,別無可用,冬日投以硫磺,斫大枝梅花插供……梅花初折,宜火燒折處,固滲以泥。」又雲:「日置南窗下,夜卧置榻旁,俾近人氣,可不凍。」大家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