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杏樹花語
A. 杏樹的花語是什麼呢
結實。
杏樹在八月左右結黃色果實,樣子有點像李子,味道很不錯,做成果醬也很好吃。因此它的花語是-結實。
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人品落落大方。如果遇到能欣賞你的優點的人,相信可以建立幸福的家庭。
B. 杏樹在植物界代表什麼含義
杏樹在植物界的文化含義,代表著「風流」,杏花的花語和象徵代表意義為:少女的慕情、嬌羞、疑惑。
明末清初文學家、戲曲家李漁在《閑情偶記》中稱杏為「樹性淫者,莫過於杏」,稱它為「風流樹」,這種說法成為杏樹的基本文化形象定義。
最早,在《莊子》的記載中,杏本是具有神聖氣息的。唐以前文人的詠杏詩,北周庾信(513-581)有「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依稀映村塢,爛漫開山城。好折待賓客,金盤襯紅瓊」。其承載的信息,一是「依稀」與「爛漫」的對比,疏與密,構成了兩樣不同的意境美。
杏花之美,本來其實有幾個階段的,所謂「杏花看紅不看白」,先是飽蕾未放時之蓄紅,稱「紅蠟半含萼」,誇張一些,就是「蓓蕾枝梢血點干」,很有待放的張力。然後初放時,剛一綻放就變淺而成淡粉,但粉薄紅輕掩斂羞,含蕊中仍保護著胭脂色,這就是「似嫌風日緊,護此胭脂點」。而杏花雨嫩,花開一定會伴隨著春雨,所謂「杏花消息雨聲中」,雨細才杏花香。剛開始它是暗香,在雨中,疏離之花,含蕊漸漸舒展成變成胭脂淚,暗香越顯清高。再然後,雨過天青,晴空日熏,花色殘白了,盈盈當雪杏,其實已再無含蓄了。此時團枝雪繁,香氣不再暗,已密聚為緋香;而殘芳爛漫,已無風恐自零落。再再之後,便是風吹狼藉,半落春風半在枝了。
晚唐詩人薛能(817),在他筆下,杏花成了借春機賣笑的娼妓:「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樓。誰知艷性終相負,亂向春風笑不休。」太赤裸裸了。隨後,吳融才含蓄地用「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人行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而「粉薄紅輕掩斂羞」其實也是吳融的形容,他的這一首杏花詩是,「粉薄紅輕掩斂羞,花中占斷得風流。軟非因醉都無力,凝不成歌亦自愁。獨照影時臨水畔,最含情處出牆頭。徘徊盡日難成別,更待黃昏對酒樓」,更有味道。吳融不滿的應是,大多數後人都記住了南宋葉紹翁的「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而並不知道「一枝紅杏出牆頭」本是他在晚唐的原創。
南宋的范成大(1126-1193)相對厚道,他寫過好幾首杏花詩,其中有一首吟道:「紅粉團枝一萬重,常年獨自費東風。若為報答春無賴,付與笙歌鼎沸中。」將一切歸為「報答春無賴」,深有意境。
杏花有變色的特點,含苞待放時,朵朵艷紅,隨著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濃漸漸轉淡,到謝落時就成雪白一片。「道白非真白,言紅不若紅。請君紅白外,別眼看天工。」這是宋代詩人楊萬里的詠杏五絕,他對杏花的觀察十分細致。杏花因春而發,春盡而逝,既有絢麗燦爛的無限風光,也有凋零空寂的凄楚悲愴,不同的詩人因不同的人生際遇,對杏花的聯想感慨也千姿百態:有人在羈旅飄泊中感受到杏花盛開的熱烈溫馨,有人在惆悵莫名中發現杏花綻放的朦朧灰暗,有人在歷盡坎坷後感嘆杏花飄飛的落寞凄涼,也有人在相思離別時哀怨杏花凋謝的蒼涼無情……凡此種種,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