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如何給梅瓶插花

如何給梅瓶插花

發布時間: 2024-09-20 20:39:20

⑴ 千般嫵媚看梅瓶,她是用來插花還是裝酒

梅瓶的美,在中國瓷器史上,持續了1000多年。目前較為統一的觀點,梅瓶誕生在唐朝。

就瓷器造型而論,

梅瓶的優美程度可以說天下第一,

所以梅瓶的造型,

算是中國瓷器的第一造型。

陶土和瓷土都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因此,與金屬、石質、木質等相比,陶瓷材料不但取材容易、價格低廉,而且在塑造形體方面更便於操作,因而具有更大的優越性,更易於普及。

由於時代不同、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以及人們的生活習俗和審美趣味不同,致使各時代的陶瓷造型呈現出不同的風貌。

如:

唐代瓷器造型之圓潤飽滿、

宋代瓷器造型之秀麗典雅、

元代瓷器造型之雄渾樸拙、

明永樂宣德瓷器造型之端莊穩重、

明成化瓷器造型之雋秀典雅、

明嘉靖萬曆瓷器造型之復雜多變、

清康熙瓷器造型之剛勁挺拔、

清雍正瓷器造型之文雅精細等。

如果要問,古之瓷器,最有女人味兒的是哪種?

說是梅瓶,有玩家行家們不贊成么?

肯定一個都沒!畢竟說「不」,也等於承認自己玩得不夠深還不懂女人唄~ 哈哈,其實我們也沒這么強人所難,逼你就範啦~ 之所以如此作比,是有歷史根據滴!

說從唐至明清,古之工匠們在設計與製作梅瓶時,將人體美的因素融入抽象造型中,使得這只瓶子氣質一看就與眾不同:身材細高,頸短口小,腹瘦肩豐,當然還有膚如凝脂呢,如此玉立亭亭,不就是窈窕淑女嘛?

而梅瓶之千種風情,絕不止其嬌柔體態,她之功用,也伴隨著朝代更迭而變換萬千,其中就有插花和用作酒器之說,那麼,這些說法靠譜嗎?最初又是因了何?下面,我們不妨以年代為序,說說這只瓶子的來龍去脈。

⑵ 梅瓶就是插花用的瓶子嗎

 梅瓶是一種小口、短頸、豐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隻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體修長,宋時稱為「經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麗,明朝以後被稱為梅瓶。梅瓶最早出現於唐代,宋遼時期較為流行,並且出現了許多新品種。宋元時期各地瓷窯均有燒制,以元代景德鎮青花梅瓶最為精湛。

    近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一書中詳細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徵及名稱由來:

    「梅瓶口細而頸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抵於足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關於梅瓶的用途,磁州窯系有一對為白地黑花梅瓶,瓶身一書「清沽美酒」,一書「醉鄉酒海」,作盛酒的用具是明白無疑的。梅瓶既是酒器,又是一件令人愛不釋手的觀賞品。因此,這類器多製作精美,不但考慮到貯酒容量,還要注意造型優美。 {廣交藏友. 壹叄壹捌 叄零壹肆 貳伍陸}

  一、梅瓶的稱謂與用途

    「梅瓶」這一雅稱,直到清末《陶雅》一書中才出現,其得名有幾種說法,其中民國初年許之衡《飲流齋說瓷》較為可信,該書解釋為:「梅瓶,口小而項短,肩極寬博,至脛稍狹折,於足則微豐。口徑之小僅與梅之瘦骨相稱,故名梅瓶也。」

    最早的梅瓶出現在宋代,最初用途可不是用來插花和欣賞的,上海博物館收藏有兩件金代白地黑花梅瓶,分別在瓶腹寫有「清沽美酒」與「醉香酒海」, 遼寧省博物館收藏有明代唐寅繪制的《飲中八仙圖》,被認為臨摹自北宋趙公麟的作品。畫面描繪了李白、賀之章、張旭等八人坐於松林間暢飲,一名侍童正把梅瓶中的酒倒在酒缸里。這些都說明梅瓶最初的用途是一種儲酒、儲水用具。遼寧葉茂法庫台遼墓中出土有雞腿瓶,江西瑞昌發現的南宋淳佑十年(1251年)墓中,墓主的頭部頂端也放置有一對磁州窯梅瓶,南宋時期的墓葬中也出土有梅瓶,說明遼宋時期的梅瓶主要用途為實用貯酒具,但有時也被用作陪葬品。

    北宋趙令畤《侯鯖錄》記載:「陶人之為器,有酒經焉。晉安人盛酒似瓦壺之制,小頸,環口,修腹,受一斗,可以盛酒。凡饋人牲,兼雲以酒器,書雲就一經或五經焉。他境人有游於是邦,不達其義,聞五經至,束帶迎於門,乃知是酒五瓶為五經焉」。很多學者認為,這種可裝酒一斗、名為「酒經」的小口修腹瓷瓶,很可能就是宋代人對梅瓶的稱謂,因此宋代的梅瓶也可稱作「經瓶」。到了元明時期,從古人的詩文分析,此時的梅瓶可能被稱為酒「樽」、「」酒瓶。

     二、梅瓶的前身——雞腿瓶

    北宋以前的陶瓷器中,並無梅瓶造型,唐代僅有接近梅瓶的白釉瓶(上海博物館和故宮都有收藏,形體較矮,都施有化妝土,應為北方地區燒造),與我們後代所說的帶有S形曲線的梅瓶造型有一定差異。

    梅瓶的出現與遼國契丹族有著重要關系。契丹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中的一支,在唐代就與北方漢族多有交往,《遼史》稱「大漠之間,多寒多風,畜牧畋漁以食,皮毛以衣,轉徙隨時,車馬為家。此天時地利所以限南北也。遼國盡有大漠,浸包長城之境,因宜為治。秋冬違寒,春夏避暑,隨水草就畋漁,歲以為常。四時各有行在之所,謂之「捺缽」。

    為了適應遷移生活,契丹人仿照革囊創燒出便於攜帶的陶瓷提梁壺(俗稱 「馬鐙壺」、「雞冠壺」)。他們還創造出了一種上粗下細、狀如雞腿的長腹瓷瓶,用於運水或儲酒之用,這種雞腿瓶被很多現代學者視為梅瓶的雛形之作。小口是為了避免盛裝的水、酒濺出,減少酒的揮發並方便攜運,遼墓壁畫中還有表現契丹人運輸雞腿瓶的畫面。雞腿瓶口小、脛細、腹長,用繩索捆綁後背運很方便,倒梯形造型使繩扣越勒越緊,確實很適合契丹人游牧射獵、逐水草而居的生活需要。

    張家口市宣化縣曾發掘遼天慶六年(1116)張世卿墓,在後室南壁壁畫中描繪有兩個捧有酒壺、酒杯的男侍者。畫面上畫有三隻平行擺放的青綠色梅瓶, 瓶口附蓋(也有學者認為反映以泥封口),應該表現的是瓷製梅瓶(圖1)。有意思的是,這三隻梅瓶放置在低矮木幾上,木幾上開有三個圓口,梅瓶剛好卡放在木幾上,這幅畫面說明在北宋時期,造型修長、小底的瓷梅瓶由於重心較高,使用中應該是放在這種木架上,由於體積較大,這種長腹大梅瓶還上不了餐桌。1999年,遼寧省博物館徵集入藏了一套遼代彩繪壁畫木槨,也描繪有木桌下置一矮幾,桌上放有帶溫碗的注子、深腹碗等酒具,矮幾描繪有罩布,上面也放有三隻帶蓋的長腹梅瓶,可惜由於年代久遠,壁畫上梅瓶的足部比較模糊,看不出矮幾是否有開口,但這則壁畫與宣化張世卿墓互為佐證,證明了這種矮幾是遼代梅瓶的放置用具。

    1999年3月,宣化下八里村的村民在進行春灌時,在已發掘過的張世卿墓東南約50米處耕地里,發現了奇怪的滲水現象,河北省文物研究接報後展開鑽探,先後探出9座古墓並予以清理,發現這里是張世卿一族的墓地。其中7號墓出土有墓誌,顯示墓主張文藻和張世卿為同宗近支,文藻為長輩,屬叔侄關系,張文藻與妻子合葬於遼道宗大安九年(1093年)。墓中出土物包括了2件綠釉雞腿瓶,口徑6、底徑6.5、高21厘米,造型作小口、短頸、溜肩,長圓腹,小平底,通身施有綠釉,瓶身較一般遼代雞腿瓶矮,應視為梅瓶造型。出土時,瓶口部用石灰封閉,瓶內尚存留有棗紅色的液體。張文藻墓中也保留有題材豐富的壁畫,基本占滿了整個墓壁,主要為反映墓主人生活為內容的風俗畫,包括散樂圖、對弈圖等。前室東壁上描繪有「童嬉圖」,主要為有關茶道的內容,畫面中木桌上放有一隻短腹小口梅瓶,桌下的矮幾上放有腹部修長的雞腿瓶,考慮到墓中出土的兩只綠釉雞腿瓶在造型上與傳統梅瓶已比較接近,瓶中盛有棗紅色液體,墓中壁畫描繪的雞腿瓶也應是用作裝酒,並且從壁畫可知,當時的梅瓶已分長腹、短腹兩種,短腹梅瓶已可擺放在桌上了。

    遼代梅瓶有茶葉沫釉和白釉剔粉、白釉劃花、白釉剔粉填黑等種類,裝飾圖案多為牡丹紋。造型上,有繼承契丹傳統造型的雞腿瓶,如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乾二年田」款茶葉沫釉梅瓶,高64.9、腹徑24.3、口徑8.4厘米,作平底,底足無釉,「乾二」應當是指遼乾統二年(1102),「田」字應為製作工匠的姓氏(圖2);而圖3展示的則是受漢族文化影響而燒造的剔刻花填彩梅瓶。位於內蒙古赤峰市的猴頭溝鄉是遼代缸瓦窯所在地,北京故宮的劉毅先生曾在《關於梅瓶歷史沿革的探討》一文中提及,他在缸瓦窯考察時,見到許多雞腿瓶的殘器,說明赤峰缸瓦窯為是遼代梅瓶的一處重要產地。

  三、宋金時期的梅瓶

    雞腿瓶傳入北宋後,北方漢族地區也開始燒造這種長腹小口瓷瓶,最終使梅瓶造型固定下來,在宋代南、北方民窯中多有生產,而少見於宋代的官、汝等官辦瓷窯,說明梅瓶作為盛裝實用具主要為民間生活所使用。在造型上,北方梅瓶較多保留了契丹雞腿瓶的痕跡,形體修長而秀麗,瓶口為蘑菇形或梯形,便於使用繩索捆紮。而南宋景德鎮生產的影青梅瓶和江西吉州窯等地燒造梅瓶,其高度明顯低於北方梅瓶,容積縮小,腹徑較大,顯得矮而胖,造型上顯得比較小巧,反映了當時大江南北不同窯區的產品有一定地域特點。除了陶瓷器中出現梅瓶外,宋代的金銀器中也存在梅瓶造型,1996年4月,四川彭州市西大街發現過一處宋代金銀器窖藏,出土金銀器多達350多件,其中有10件銀制梅瓶,均為錘揲加工成型,包括素麵梅瓶、如意雲紋梅瓶、鳳鳥紋梅瓶等,有些還附有銀制瓶蓋,從出土金碗上有「紹熙改元」紀年看,這批窖藏金銀器為南宋中期產品,少量為北宋中晚期到南宋早期產品,類似的宋代銀制梅瓶在國內博物館還有收藏,說明了宋代梅瓶的質材已從陶瓷擴大到到金屬製品。

    宋代北方生產的梅瓶以耀州窯刻花梅瓶為代表。這件青瓷刻花梅瓶現藏於上海博物館,口徑7.5、足徑11、通高48.4厘米,造型挺拔修長,瓶腹無接胎痕跡,說明系一次拉坯成型,顯示了耀州窯制瓷匠師的高超技藝。由於長腹小底梅瓶不便於放置,耀州窯在北宋時期還創造出一種吐嚕瓶,造型上看如同將長腹梅瓶截去下半部,這種瓶型在北方名為吐嚕瓶,據說因酒從瓶中倒時發出「吐嚕」響聲而得名。河北定窯、磁州窯和河南扒村窯、鶴壁集、登封窯諸窯都燒造刻花梅瓶。

    1951年,考古部門在河南省禹縣白沙鎮發掘了宋代墓群,其中一號墓年代為北宋元符2年,墓室內壁採用了磚雕與繪畫相結合的技法描繪生活場景,其中墓前室西壁表現了墓主人夫婦飲宴畫面,居中的方桌上擺有注子、帶托盞杯,墓主夫妻二人袖手坐於桌旁,兩邊有三位侍女和一名男侍分別捧著唾壺、果盤,在桌下描繪了一隻梅瓶,放置在束腰方座上(圖6)。從桌上擺放酒具看,這只梅瓶的用途也應是盛酒具,考慮到遼張世卿墓描繪的梅瓶被插放在開孔的木座上,白沙宋墓壁畫表現的梅瓶比北宋梅瓶實物要短一些,是否可解釋為束腰高方座可能也開有圓形開孔,梅瓶足部同樣被插放在圓槽中,這樣一來,放在木座上的梅瓶感覺瓶身矮了一些。

    北宋的梅瓶都為小口、腹修長,底部比較小,到北宋晚期和金代初期,梅瓶的造型有了發展,梅瓶的底徑增大,直接可以放在地上,不必再依賴木製支架了。這在考古資料中也可以找到例證,山西稷山馬村曾發掘金代墓葬,其中一座金代早期墓的北壁磚雕表現了夫妻對飲,南壁設有舞台和雜劇磚雕,說明這些磚雕共同組成了墓主夫婦飲宴並觀看雜劇的場面,畫面居中為方桌,上置注子、盞杯、果盤等,桌下有一梅瓶,底徑較大,已可以平穩的放置在地上了。

    陝西省文物局鑒定組徐濤先生告知筆者,他們在陝北作館藏文物鑒定時,很多市縣都收藏有宋金時期的黑釉梅瓶,說明梅瓶在比較乾燥的北方地區使用量較大。故宮博物院收藏有10多件造型近似的黑釉梅瓶,其中一件黑釉梅瓶肩部刻劃有「天威軍官瓶」,這種粗瓷梅瓶就是北宋北方裝運水、酒之用,水是行軍的必需補給,而酒則可以鼓舞士氣。南宋趙彥衛在《雲麓漫鈔》卷七記載,南宋初年岳飛、韓世忠軍中「別置親隨軍,謂之背峞軍」,「一入背峞,諸軍統制而下,與之亢禮,犒賞異常,勇健無比,凡有堅敵,遣背峞軍,無有不破者」。至於為何酒瓶被稱作「峞」, 趙彥衛考證說「范參政致能說,雁北人呼酒瓶為峞,大將之酒瓶必令親信人負之。范嘗使燕,見道中人有負罍者,則指雲:此背峞也。故韓兵用以名軍。峞即罍,北人語訛故雲,韓軍誤用字耳」,按此記載,峞(wēi)與罍(léi)兩字發音相近,所以產生了訛傳。南宋初期統領抗金主力部隊的將帥大部分為陝北人,韓世忠等陝北籍主將的親信部隊被稱為「背峞軍」(即為主帥背酒瓶的親軍),顯示了北方軍旅中使用陶瓷梅瓶的遺風。

    與南宋同時期的金政權,由北方少數民族女真族建立,同樣表現出喜好豪飲的民族特點,此時的北方梅瓶繼承了粗獷的風格,以磁州窯和扒村窯燒造的白地黑花梅瓶、黑釉梅瓶為代表,同時期的西夏靈武窯也燒制有剔刻花梅瓶。宋金時期河北磁州窯燒制的白地黑花梅瓶以繪畫為特色。金代磁州窯燒制有一種黑瓷弦紋梅瓶,造型上接近遼雞腿瓶的樣式,裝飾簡單,肩部刻有「葡萄酒瓶」字樣,山西省文物部門在懷仁窯調查時,還發現有凸凹弦紋黑釉梅瓶,肩部刻劃有「酒都司使」,說明亦為金代梅瓶,較多保留了遼代雞腿瓶的遺韻。上海博物館收藏有數件金代梅瓶,代表器為金代磁州窯「清沽美酒」款梅瓶和金代扒村窯黑地白龍紋「正八」款梅瓶。黑地白花「正八「款梅瓶在繪畫處填有白色化妝土,瓶身旋修痕比較明顯,瓶腹兩側分別描繪豎向龍紋,並在一條龍下部書寫「正八」兩字,「正八」兩字可能來源自佛教「八正道」、「八部眾」(即天龍八部)觀念。

    南宋梅瓶標准器下面幾件可為代表:是南宋景德鎮窯燒造的青白釉刻花梅瓶,現藏廣東省博物館,口徑4.3、底徑9.4、高31.8厘米,肩部裝飾以流暢的刻花纏枝蓮紋,輔以淺細篦紋模擬水波,如同隨著微風搖曳的滿塘蓮荷,蓮花水波與淡雅的影青釉相互映襯,給人滿目清新之感。1991年9月,四川遂寧金魚村發現過一處南宋窖藏,出土瓷器985件,也包括青白釉梅瓶8件,其中的青白釉刻花梅瓶還帶有淺杯形的瓷蓋。圖12是一件南宋龍泉窯帶蓋青瓷梅瓶,口徑5.9、底徑7.3、,通高28.5厘米,胎色灰白,釉色青雅,釉面潤澤晶瑩,底部露胎,通體裝飾了凹凸弦紋,線條流暢優美。這件梅瓶1979年出土於浙江松陽縣慶元元年墓葬(1195年),現藏於遂昌縣文物管理委員會。圖13則是南宋吉州窯燒造的黑釉刻花梅瓶,通高21.2,口徑4.8、底徑6.6厘米,1972年江西吉州窯出土,現藏於江西省博物館。它的底徑明顯增大,在腹部兩側裝飾以剔刻折枝梅花,刀法細勁流暢,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金代和南宋時,還出現一種口部稍大的新樣式梅瓶。這種大口梅瓶在耀州窯北宋晚期到金代初期曾有燒造,窯址中發掘出土過多件。這種北宋晚期開始出現的大口長腹梅瓶,造型上看應是自小口梅瓶改進而來,其裝酒量有所減少,高度較北宋時降低,口部與底部尺寸均增大,放置時應不必依賴於支架,也便於使用提子一次打出一斤、半斤的酒來,是對梅瓶造型的一種改進。四川廣元大足石刻中保留有南宋石刻地獄圖,雕鑿於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間,其中一幅雕刻為勸飲圖,圖旁鐫刻有《大藏經》文:「世尊告諸比丘飲酒者入地獄」,畫面上一男子手捧帶托盤的酒碗勸飲,身後的女子抱持一大口梅瓶。從大足石刻勸酒圖可知,南宋時這種大口梅瓶在南方地區也有燒造,用途亦是裝酒用具。

⑶ 宋人花事——花器小賞

上次有幸參與了「 活動:宋人的日常花事 」(可戳鏈接了解一下),不如對雅緻的宋人花事中花器進行小賞。

插花作為宋代文人的四般閑事之一,在書房之內,可少不了插花的點綴。書房雖小,書擺放有序,書案之上筆、墨、硯台、鎮尺等,小小的香爐中焚著香餅,一旁精美的花瓶中插著花卉

真是一方雅緻寧靜的小天地。

宋代可謂是插花發展的鼎盛時期。各式各樣的花也陪著各式各樣的花瓶。

從材質上看,陶、瓷、金屬、石、木等皆可作花器。按花瓶的體量來區分,大個的自然是擺在廳堂等空間大的地方,小的置於書桌、案幾上作為點綴。

花瓶和其他用途的瓶有不少相似,曾經用來裝酒、水或者其他物品的容器,有的也用來插花。比如放置在廳堂的大花瓶,可能就是來自於糧嬰食瓶。

小花瓶在宋之前,各種式樣的長頸瓶使用的很廣泛。插花也是它的用途之一,唐墓壁畫中就有手持長頸瓶插花的形象。

宋人所用的體現著雅趣的小花瓶,隨著傢具和室內陳設的發展漸漸興盛。

當時人們稱作「梅瓶」、「膽瓶」、「玉壺春瓶」等名稱的器物中,有一些便是作為花器來使用。(因為稱呼使用的廣泛,每一個稱謂里包括了不同用途的瓶瓶哦!)

膽瓶就有指放在幾案或枕屏旁邊的插花小瓶。

當時的人們很可能將長頸鼓腹、形狀有些像垂膽的瓶都視為膽瓶,可以說是一大類瓶的指代。

膽瓶造型優雅,線條簡單,鼓腹容水,修頸容枝,瓶口小而微侈。正好插置花枝。

本來作為酒具的玉壺春瓶在當時長的與大型膽瓶很像,除了用來盛裝美酒,也可以用來插花。

一般花瓶陳設,為了放置的穩固,還會給它加上一個器座。

宋人花瓶的一個重要來源便是用古器插花和製作仿古器的花瓶。

宋人好古,但卻不是將古物束之高閣,而是讓它們的古意融於自己的生活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花觚了吧。觚作商周銅器為酒器,如今見到的宋至明清的瓷器中的花觚,正是取自「觚」的造型。

插花中花朵保鮮也很重要,當時的人們對銅瓶插花的好處就已經有了認識。古銅器插花能夠「花色鮮明如枝頭,開速而謝遲」。這其中的科學道理呢?轉引如下:

另外,插花之前將花枝進行處理,也是能夠有助於花朵綻放的更久。

瓶花與佛教的香花供養有很深淵源,除了演變出室內陳設擺放的瓶花外,用於禮佛和祭祀的瓶花一直發展延續,明清時期的「五供」就有瓶花一對。

當然啦,也不要以為宋人的花事都是如此的清雅。「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更多的還是文人志趣。平時生活中,花團錦簇式的裝點也是受歡迎的。

ps:奈何知識儲備太少,美圖也找不到,用極簡主義參考講座內容和文章進行一下小賞吧!

⑷ 什麼是梅瓶

梅瓶是瓷器中一種常見的瓶式,它源自於我國唐代,定型於北宋時期的民窯,歷經唐回、宋答、元、明、清及近現代,官民窯競相生產,其基本造型特徵為小口、短頸、豐肩、上腹渾圓肥碩,下腹內斂,器身無耳、環等附加堆物,體態修長,造型優美。而唐、宋代南北方所產的梅瓶各具風韻,北方民窯所產梅瓶形體修長,脛部瘦削;南方景德鎮等窯所產梅瓶則略顯矮胖。其基本造型大體一致,但各窯所產梅瓶在尺寸大小、曲線收放程度、高矮豐碩變化及刻印裝飾風格上不盡相同,單從梅瓶的瓶口來區分,就有直口、唇口、梯形折沿口等,梅瓶在宋代稱為「經瓶」,為盛酒用具,這種功能一直沿續到元、明時期。梅瓶的用途歷經演變已由日用瓷轉向陳設瓷。歷史上它曾出現過如下主要用途:盛裝酒器、插花陳設、觀賞陳設、祭祀器物及墓室中辟邪消災、清平吉祥精神含義上的風水寶瓶,又是歷朝皇親國戚與達官顯貴們生前玩賞的陳設品、死後隨葬的墓中物。

⑸ 茶席生命的豐盈16款茶席插花欣賞

?
插花是一門藝術,將剪切下來的植物之枝、葉、花、果作為素材,經過一定的技術和藝術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緻美麗、富有詩情畫意、能再現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藝術品。
古樸典雅:

花材:天珠、小菊、深山櫻、小林投、茉莉
花器:香爐(冰裂)哥釉
仿官窯哥釉香爐,器型古樸典雅,插以天珠、小菊、小林投、茉莉等花卉於茶藝館柔和溫暖的燈下,自顯風采。此時,適合清飲,茶有真香,茶中不宜再「雜珍果香」。
餘味悅神:

花材:春蘭葉、薔薇
花器:刻花天青雙耳扁壺
齋室插茶花常在遣寂除煩、清心悅神,花器造型常用典雅高古者,仿官窯刻花天青雙耳扁壺中,插以春蘭葉,清標風神,葉不重迭,主花薔薇以單數為之,令人有餘味之感。亦宜擺置重視品茶環境的清茶肆。
超凡脫俗:

花材:蘭花、春蘭葉
花器:白釉瓶
「天子須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盧仝),花人卻可仿古文人雅士吟詠茶詩,取蘭花,在白釉梅瓶里插出「純真」,品茶鑒水,精研茶藝,插四時花。
我形我素:

花材:粉石竹、福祿桐、海芙蓉、靈芝
花器:蓮花碗(白)、茶杯
「簡單而完整的形色透過創作者的意象擴散作用,以觸發美的意識…。」粉石竹、海芙蓉在白釉蓮花碗中呈現無拘無束的形色變化。泡一壺茶,不到「茶花坊」,就在清茶肆,賞花與器。
夜香客:

花材:蔓梅擬、茉莉、狗尾草、海芙蓉
花器:石榴瓶
「樸素而天下莫能與之爭美」(莊子),豆青石榴瓶與綠葉、茉莉花,融成一片淡雅,茶香、花韻在「四宜軒」茶肆中散開來,彈詞說書人獻藝表演,聽書者,圍坐長凳。
日月精華:

花材:星點木、海芋、石竹、小林投、柏
花器:金蓮花碗
茶被稱為「日月之精華」,而花為「天地慧黠」之氣所凝成。士大夫飲茶,重在品,玩味茗、水、器、境、人所構成的意境,金蓮花碗插花,海芋、石竹點色,使茶肆生香並放光輝。
千年之愛:

花材:藝葉蘭、洋桔梗、臘梅、茉莉葉
花器:玉壺春(紫釉)
官窯瓷器在工藝上精益求精,是千中選一,百中選一的成品。以仿古官窯紫釉玉壺春插作茶花,透過花的真味與器的玩賞,用心體會千年前藝術之魅力。
暗花流年:

花材:鬱金香、小菠蘿花、提琴葉、小菊、茉莉葉
花器:綠色小缸
清茶肆中,人聲如雷,不能一刻安寧,「比戶茶寮認市招,晝長人語自喧囂。夕陽未下朝曦上,顧客多於早晚潮。」找一處靜靜角落,看花喝茶趣。
水墨丹青:

花材:藝葉蘭、春蘭葉、福祿桐葉、千日紅
花器:青花渣斗(量米的器物)
官窯非屬商品,僅供宮廷使用,嚴禁流傳民間,故產品稀有,成熟的青花瓷瓶出現後,更為珍貴。青花渣斗釉彩鮮明,造型精美,用為花器插以千日紅及蘭葉,簡約花型得插花之趣,如簡便異常之沸水澆茶,而盡茶之真味。
法華雅韻:

花材:小石觚蘭、茉莉、海芙蓉
花器:黃地綠花法華彩膽瓶
黃底綠花法華彩膽瓶華麗奪目,取它插作茶花,與古之應用造型簡約、紋飾朴實之器有別,用以推敲嘗試、捕捉古代聖人仍不廢五色,「聊以寓意焉爾!」的全性之道。
神清目新:

花材:松、小菊、臘梅、小林投葉、深山櫻、圓荷葉、茉莉葉
花器:葵花碗(哥釉)
專門為宮廷燒造的官窯瓷,在現代取用為插花花器,是傳統藝術的相乘,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哥釉葵花碗中,松枝揚出風雅韻致,小菊、茉莉散發淡淡幽香,令人神目清新。適宜擺置放於有詩情畫意的蕙芳軒。
茶花對話:

花材:小月桃子、菊花、臘梅、春蘭葉、福祿桐葉
花器:冰裂貫耳瓶
在台灣,茶藝文化內涵儒、釋、道思想,因茶藝的發展,使早期崇尚西方文化的社會,逐漸回歸到東方文化的情調,冰裂貫耳瓶插花,大白菊搭配漸漸紅熟的小月桃子,營造「茶與花對話」的氛圍傳開來,讓文化交流在茶館中。
惺惺相惜:

花材:雪柳、石竹、小菊、春蘭葉、黃金葛葉
花器:霽紅玉壺春
配件:念珠
插花得「趣」者在於自然與人之會心處,霽紅玉壺春中插雪柳、小菊與春蘭葉,置於陳設簡朴的寺院茶堂中,是眾僧討論佛理,或招待施主賓客飲茶品茗最適宜的作品。
寄情靜軒:

花材:蔓梅擬、千日紅、柏、綠心中白菊、春蘭葉
花器:綠釉玉壺春
宋明時期文人盛行博古風氣,銅、陶、瓷、玉等名品,常使用於插花,成為插花之風格。仿官窯綠釉玉壺春瓶,皚皚含光,有靜秘之氛圍。蔓梅擬、千日紅、柏、菊等,常用花卉擺飾,如在仿宋時茶肆內設花架,安排奇松異卉之優雅環境,可取名「賞花軒」。
應情適意:

花材:蔓梅擬、石竹、星點木、小菊
花器:粉彩胭脂地爬花高腳碗
粉彩胭脂地爬花高腳碗,它的爬花技巧是用竹刀在胎面上刻劃魚絞草,為官窯所特有的工藝技巧,用於茶肆插花,以平實的技法,取蔓梅擬、小菊、石竹插作,使花草活躍於花器上,主花與器之彩相呼應,達到花與器應情適意的目的。
清寂月夜:

花材:千日紅、金花石蒜、柏、裂葉蔓綠絨
花器:藍釉扁肚瓶
古董文玩或官窯瓷等可資盛水之器,常被用為插花之器,藍釉扁肚瓶釉質溫潤,器型典雅,插以金花石蒜、蔓綠絨葉,純真不矯飾的風格,最宜擺置於精心布置的茶肆中,「插四時花,掛名人畫,裝點門面。嘗茶看花亦不惡。
來源:網路
小編:炎楓

⑹ 梅瓶就是插花用的瓶子嗎

1)儲酒器

關於梅瓶的用途,從文獻記載、傳世實物和古代繪畫均可知,梅瓶從它產內生時起,最初應容為實用器,大多用於盛酒或其他液體物質。它的這種功用一直沿續到元明時期。梅瓶作為酒具的用途,在許多梅瓶的銘文中有所反映。如上海博物館藏有兩件件宋代磁州窯梅瓶白地黑花梅瓶,一件腹部開光書寫「清沽美酒」,另一件腹部書寫「醉鄉酒海」。

此外,還有另外一些銘文則是從側面反映了梅瓶的基本功能。如桂林博物館藏有一件出土於明墓的本地民窯生產的陶梅瓶,其肩部堆雕了「天長地久」四字。「天長地久」本身帶有祈福之意,同時也隱含了「天藏地酒」之諧意,這就表明了其祈福與儲酒的雙重功用。

(2)陳設觀賞

隨著社會的發展,梅瓶逐漸具有了陳設裝飾的功能,甚至梅瓶還常被作為冥器隨葬,桂林明代藩王陵區出土了大量的梅瓶便是明證。這些梅瓶已成為上層統治者等級地位的標志和「風水」寓意的象徵。

明中晚期以後,梅瓶的觀賞陳設作用則越來越明顯。清代梅瓶多為傳世品,這應與梅瓶此時主要用於陳設裝飾有關。

熱點內容
一朵雲一個南瓜是哪個城市 發布:2024-09-20 22:04:28 瀏覽:89
茉莉花搞笑版 發布:2024-09-20 21:57:00 瀏覽:99
盆景三層法 發布:2024-09-20 21:56:16 瀏覽:552
百合部落 發布:2024-09-20 21:31:09 瀏覽:607
梅花瓣白描 發布:2024-09-20 21:22:48 瀏覽:893
海棠區天氣 發布:2024-09-20 21:21:29 瀏覽:471
福氣的花語 發布:2024-09-20 21:21:25 瀏覽:910
插花世界賽 發布:2024-09-20 21:19:50 瀏覽:565
花語雪蓮花 發布:2024-09-20 21:16:16 瀏覽:54
玫瑰皮炎怎樣治療方法 發布:2024-09-20 20:53:57 瀏覽: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