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蠟制花卉

蠟制花卉

發布時間: 2024-09-28 08:41:16

⑴ 臘梅小知識

1.臘梅的知識
臘梅別然黃梅、黃梅花

臘梅科臘梅屬。落葉灌木,高3米左右,單葉對生,葉片橢圓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長7-15厘米,全緣,表面粗糙;兩性花,單生於一年生枝葉腋,花梗極短,被黃色,帶蠟質,具芳香,12-3月開花。

栽培變種有磬口臘梅;柴油心臘梅;狗繩臘梅。臘梅原產我國中部,性喜陽光,但亦略耐蔭,較耐寒,耐旱,有「旱不死的臘梅」之說。

對土質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的輕壤土為宜。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蠟梅,釋名黃梅花,此物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

花:辛,溫,無毒。解暑生津。」

清初《花鏡》載:「蠟梅俗稱臘梅,一名黃梅,本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放,其香又近似,色似蜜蠟,且臘月開放,故有其名。」 蠟梅又稱黃梅花、雪裡花、蠟木、蠟花、巴豆花。

屬於蠟梅科蠟梅屬植物,為落葉灌木,高2~4米。枝、莖方形,棕紅色,有橢圓形突出的皮孔。

芽有多數 覆瓦狀的鱗片。葉對生,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或寬楔形,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全緣。

花先葉開放,芳香,直徑約2.5厘米。花被多片,蠟質,半透明;花托橢圓形,長約4厘米,果時半木質化,呈蒴果狀,宿存,外被絹絲狀毛,內含數個瘦果,每果一枚種子。

花期12月到次年2月,果期次年6~9月。 蠟梅主要分布於黃河流域以南地區,各地均有栽培,秦嶺地區及湖北有野生。

栽培品種較多,據趙天榜《中國蠟梅》一書所載:蠟梅有4個品種群,12個品種型 165個品種。它們中間有純黃色、金黃色、淡黃色、伏冊墨黃色、紫黃色,也有銀白色、淡白色、雪白色、黃白色,花蕊有紅、紫、潔白籌。

其中最佳者為河南鄢陵縣所產的鄢陵蠟梅,素有「鄢陵蠟梅冠天下」之譽。代表品種有『素心蠟梅』:《鄢陵文獻志》稱『鄢陵素心蠟梅』,其心潔白,濃香馥郁。

因其花開時不全張開且張口向下,似「金鍾吊掛」,故又名金鍾梅。 蠟梅是我國特產的傳統名貴觀賞花木,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富的蠟梅文化。

唐代詩人李商隱稱蠟梅為寒梅,有「知訪寒梅過野塘」句。《姚氏殘語》又稱蠟梅為寒客。

蠟梅花開春前,為百花之先,特別是虎蹄梅,農歷十月即放花,故人稱早梅。蠟梅先花後葉,花與葉不相見,花開之時枝乾枯瘦,故又名干枝梅。

蠟梅花開之日多是瑞雪飛揚,欲賞蠟梅,待雪後,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 又因蠟梅花入冬初放,冬盡而結實 伴著冬天,故又名冬梅。

由於蠟梅其獨特的個性,是冬季觀花的最佳樹種,也是城市美化、香化、凈化空氣的首選樹種之一。同時,由於蠟梅根系發達,生長適隨性及根部萌櫱力強,也是進行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

它可作為叢生花灌木為街道綠化所用缺純宏,也可以培育成小喬木作為行道樹種,既可在公園的假山、湖畔群植或者片植形成梅山、梅園、梅圃等大型景觀,也可以在視野寬闊的草坪板塊中點綴、孤植形成小品。它不僅可以在庭園中露地栽植,顯得自然灑脫,也可以增育成造型盆景,獲得巧奪天工的意境,還可以折剪一枝作插花

蠟梅除了其觀賞價值外,在古代就有作菜餚或點心的歷史。以花卉入饌,多出於保健去病、益壽延年的目的。

何國珍編著的《花卉入餚菜譜》就列有蠟梅豆腐湯、蠟梅玻璃雞片等花饌品種。其花還可有其它食用方法,如花風干後加入茶葉,可製成蠟梅花茶,或直接用花數朵,沖入開水代茶,有濃郁香氣,並有緩解咳喘之效。

花還可做菜配料,如在燒魚、蝦仁、豆腐時或做湯時放入,味美氣香。 蠟梅花含揮發油,油中有龍腦、桉油精、芳樟醇、洋蠟梅鹼、異洋蠟梅鹼、蠟梅甙、a-胡蘿卜素、亞油酸、油酸等化學成分,葉中含蠟梅鹼、洋蠟梅鹼、異洋蠟梅鹼;鮮葉含氰氫酸。

種子含脂肪油、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等成分。並有較好的葯用價值,如花蕾:性溫,味甘、微苦。

解暑生津,開胃散郁,通乳潤燥,止咳。主治暑熱頭暈,嘔吐,氣郁胃悶,麻疹,百日咳,燙傷褲銷,火傷,中耳炎等。

根及莖,辛,溫。祛風理氣,活血解毒。

主治哮喘,勞傷咳嗽,胃痛,腹痛,風濕癢痛,療瘡腫毒,跌打創傷等。外用適量,研末撒。

以下介紹幾個有關蠟梅的常用便方。 久咳: 蠟梅花9克,泡開水代茶飲。

胃氣痛: 蠟梅花或根9~15克,泡茶或水煎服。 中耳炎:蠟梅花蕾浸麻油或菜籽油內,3~5天後,用油滴耳,每次2~3滴。

風寒感冒:根(干品)15克,生薑3~5片水煎後加紅糖適量服用。 燙火傷:蠟梅花以菜籽油浸後,塗敷患處。

暑熱、心煩頭昏、頭痛: 蠟梅花、扁豆花、鮮荷葉各適量,水煎服。 急性結膜炎: 蠟梅花6克、菊花9克,水煎,調入蜂蜜少許飲服。

【別名】黃梅花、黃臘梅、臘木、鐵筷子 【來源】臘梅科臘梅屬植物臘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 [Calycanthus praecox L.;Meratia praecox Rehd. et Wils; Chimonanthus fragrans Lindl.],以花蕾、根、根皮入葯。冬末春初採收花蕾;根、根皮四季可采;烤乾或曬干。

【性味歸經】 花蕾:辛,涼。 根、根皮:辛,溫。

【功能主治】 花蕾:解暑生津,開胃散郁,止咳。用於暑熱頭暈,嘔吐,氣郁胃悶,麻疹,百日咳;外用治燙火傷,中耳炎。

根:祛風,解毒,止血。用於風寒感冒,腰。
2.臘梅的知識
臘梅別然黃梅、黃梅花。

臘梅科臘梅屬。落葉灌木,高3米左右,單葉對生,葉片橢圓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長7-15厘米,全緣,表面粗糙;兩性花,單生於一年生枝葉腋,花梗極短,被黃色,帶蠟質,具芳香,12-3月開花。

栽培變種有磬口臘梅;柴油心臘梅;狗繩臘梅。臘梅原產我國中部,性喜陽光,但亦略耐蔭,較耐寒,耐旱,有「旱不死的臘梅」之說。

對土質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的輕壤土為宜。 李時珍《本草綱目》載:「蠟梅,釋名黃梅花,此物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

花:辛,溫,無毒。解暑生津。」

清初《花鏡》載:「蠟梅俗稱臘梅,一名黃梅,本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放,其香又近似,色似蜜蠟,且臘月開放,故有其名。」 蠟梅又稱黃梅花、雪裡花、蠟木、蠟花、巴豆花。

屬於蠟梅科蠟梅屬植物,為落葉灌木,高2~4米。枝、莖方形,棕紅色,有橢圓形突出的皮孔。

芽有多數 覆瓦狀的鱗片。葉對生,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或寬楔形,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全緣。

花先葉開放,芳香,直徑約2.5厘米。花被多片,蠟質,半透明;花托橢圓形,長約4厘米,果時半木質化,呈蒴果狀,宿存,外被絹絲狀毛,內含數個瘦果,每果一枚種子。

花期12月到次年2月,果期次年6~9月。 蠟梅主要分布於黃河流域以南地區,各地均有栽培,秦嶺地區及湖北有野生。

栽培品種較多,據趙天榜《中國蠟梅》一書所載:蠟梅有4個品種群,12個品種型 165個品種。它們中間有純黃色、金黃色、淡黃色、墨黃色、紫黃色,也有銀白色、淡白色、雪白色、黃白色,花蕊有紅、紫、潔白籌。

其中最佳者為河南鄢陵縣所產的鄢陵蠟梅,素有「鄢陵蠟梅冠天下」之譽。代表品種有『素心蠟梅』:《鄢陵文獻志》稱『鄢陵素心蠟梅』,其心潔白,濃香馥郁。

因其花開時不全張開且張口向下,似「金鍾吊掛」,故又名金鍾梅。 蠟梅是我國特產的傳統名貴觀賞花木,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富的蠟梅文化。

唐代詩人李商隱稱蠟梅為寒梅,有「知訪寒梅過野塘」句。《姚氏殘語》又稱蠟梅為寒客。

蠟梅花開春前,為百花之先,特別是虎蹄梅,農歷十月即放花,故人稱早梅。蠟梅先花後葉,花與葉不相見,花開之時枝乾枯瘦,故又名干枝梅。

蠟梅花開之日多是瑞雪飛揚,欲賞蠟梅,待雪後,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 又因蠟梅花入冬初放,冬盡而結實 伴著冬天,故又名冬梅。

由於蠟梅其獨特的個性,是冬季觀花的最佳樹種,也是城市美化、香化、凈化空氣的首選樹種之一。同時,由於蠟梅根系發達,生長適隨性及根部萌櫱力強,也是進行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的優良樹種。

它可作為叢生花灌木為街道綠化所用,也可以培育成小喬木作為行道樹種,既可在公園的假山、湖畔群植或者片植形成梅山、梅園、梅圃等大型景觀,也可以在視野寬闊的草坪板塊中點綴、孤植形成小品。它不僅可以在庭園中露地栽植,顯得自然灑脫,也可以增育成造型盆景,獲得巧奪天工的意境,還可以折剪一枝作插花。

蠟梅除了其觀賞價值外,在古代就有作菜餚或點心的歷史。以花卉入饌,多出於保健去病、益壽延年的目的。

何國珍編著的《花卉入餚菜譜》就列有蠟梅豆腐湯、蠟梅玻璃雞片等花饌品種。其花還可有其它食用方法,如花風干後加入茶葉,可製成蠟梅花茶,或直接用花數朵,沖入開水代茶,有濃郁香氣,並有緩解咳喘之效。

花還可做菜配料,如在燒魚、蝦仁、豆腐時或做湯時放入,味美氣香。 蠟梅花含揮發油,油中有龍腦、桉油精、芳樟醇、洋蠟梅鹼、異洋蠟梅鹼、蠟梅甙、a-胡蘿卜素、亞油酸、油酸等化學成分,葉中含蠟梅鹼、洋蠟梅鹼、異洋蠟梅鹼;鮮葉含氰氫酸。

種子含脂肪油、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等成分。並有較好的葯用價值,如花蕾:性溫,味甘、微苦。

解暑生津,開胃散郁,通乳潤燥,止咳。主治暑熱頭暈,嘔吐,氣郁胃悶,麻疹,百日咳,燙傷,火傷,中耳炎等。

根及莖,辛,溫。祛風理氣,活血解毒。

主治哮喘,勞傷咳嗽,胃痛,腹痛,風濕癢痛,療瘡腫毒,跌打創傷等。外用適量,研末撒。

以下介紹幾個有關蠟梅的常用便方。 久咳: 蠟梅花9克,泡開水代茶飲。

胃氣痛: 蠟梅花或根9~15克,泡茶或水煎服。 中耳炎:蠟梅花蕾浸麻油或菜籽油內,3~5天後,用油滴耳,每次2~3滴。

風寒感冒:根(干品)15克,生薑3~5片水煎後加紅糖適量服用。 燙火傷:蠟梅花以菜籽油浸後,塗敷患處。

暑熱、心煩頭昏、頭痛: 蠟梅花、扁豆花、鮮荷葉各適量,水煎服。 急性結膜炎: 蠟梅花6克、菊花9克,水煎,調入蜂蜜少許飲服。

【別名】黃梅花、黃臘梅、臘木、鐵筷子 【來源】臘梅科臘梅屬植物臘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 [Calycanthus praecox L.;Meratia praecox Rehd. et Wils; Chimonanthus fragrans Lindl.],以花蕾、根、根皮入葯。冬末春初採收花蕾;根、根皮四季可采;烤乾或曬干。

【性味歸經】 花蕾:辛,涼。 根、根皮:辛,溫。

【功能主治】 花蕾:解暑生津,開胃散郁,止咳。用於暑熱頭暈,嘔吐,氣郁胃悶,麻疹,百日咳;外用治燙火傷,中耳炎。

根:祛風,解毒,止血。用於風寒感冒,。
3.生活小常識:臘梅花的功效與作用 臘梅花怎麼吃
生活小常識:臘梅花的功效與作用 臘梅花怎麼吃

臘梅花的功效與作用一

臘梅中含有多種物質,其花蕾、根莖等都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臘梅花味甘、性溫、微苦,因此有解暑生津、通乳潤燥、開胃散郁和止咳的作用,適用於暑熱頭暈、燙傷、火傷、嘔吐、麻疹、等病症;而臘梅的根莖性濕、辛,有祛風理氣、活血解毒的作用,主要適用於哮喘、胃痛、風濕癢痛、勞作咳嗽、腹痛、跌打創傷、療瘡腫毒等病症。

臘梅花的功效與作用二

經現代葯理分析,臘梅花中含有龍腦、桉油精、芳樟醇等成分,而在醫學界認為臘梅花味微甘、涼、辛等特點,有解暑、解毒、止咳、開胃的效果,在民間常以臘梅花煎水服用有清熱解毒的功效,除此之外,臘梅花對於治療頭暈、熱病煩渴、胃悶等病症也很有效果。

臘梅花的功效與作用三

除了葯用價值,臘梅花在風水學中同樣有一定的功效與作用,在臘梅花開時節,放一盆臘梅花在室內,能有效除去廚房裡的煙塵,有力於家居風水,同時,臘梅花能讓家人變得更堅強樂觀,排除人內心的憂郁與不安。讓家居生活更加和睦快樂。

臘梅花的禁忌:

臘梅花的食用沒有什麼禁忌,但不管什麼東西食用等都要注意適量,此外要注意擺放在室內陰涼乾燥處,避免兒童自行拿取。

臘梅花的食用方法:

1、臘梅魚頭湯:臘梅花10朵,魚頭750克,各種調料適量,雞清湯1000克。將魚頭洗凈放入鍋中燉,後加入調料,調好口味後再放入臘梅花瓣,即可食用。

2、臘梅燴牛肉條:牛肉500克、臘梅花10朵、豬油50克、蔥頭25克、芹菜25克、胡蘿卜25克、油麵醬15克、精鹽、胡椒粒、胡椒粉各適量。

3、臘梅燉豆腐:臘梅花5朵、豆腐適量、熟豆油250克、蔥絲、香菜、精鹽、胡椒粉各適量。將鍋上火,油燒熱後放入切好的豆腐條,炸成黃色,撈出。把油倒出,放入蔥絲烹一下,加水、鹽,後把豆腐條倒入,燉5分鍾,把胡椒粉放入,出鍋時,加入臘梅花、味精調好味。

4、梅花粥:取白梅花5-7朵,掰下花瓣,用清水洗凈待用。將100克粳米洗凈入鍋煮至粥熟,加入白梅花、適量白糖,略沸即成。此粥能舒肝理氣,健脾開胃,醒腦明目。適用於肝胃氣痛、郁悶不舒、食慾不振、頭目昏痛、神經官能症等,是開胃散郁常用之品。
4.梅花的知識
梅花小喬木,稀灌木,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平滑;小枝綠色,光滑無毛。

葉片卵形或橢圓形,葉邊常具小銳鋸齒,灰綠色。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直徑2-2.5厘米,香味濃,先於葉開放;花萼通常紅褐色,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花瓣倒卵形,白色至粉紅色。

果實近球形,直徑2-3厘米,黃色或綠白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貼;核橢圓形,兩側微扁。花期冬春季,果期5-6月。

梅原產中國南方,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無論作觀賞或果樹均有許多品種。(1)蠟制花卉擴展閱讀:古人認為「梅以形勢為第一」,即形態和姿勢。

形態有俯、仰、側、卧、依、盼等,姿勢分直立、曲屈、歪斜。梅花樹皮漆黑而多糙紋;其枝虯曲蒼勁嶙峋、風韻灑落,有一種飽經滄桑,威武不屈的陽剛之美。

梅花枝條清癯、明晰、色彩和諧,或曲如游龍,或披靡而下,多變而有規律,呈現出一種很強的力度和線的韻律感。探梅賞梅須及時。

過早,含苞未放;遲了落英繽紛。以梅花含苞欲放之時為佳,故名「探梅,。

梅花以「驚蟄」為候,以驚蟄前後10天為春梅探賞的最佳時機。 觀賞梅花的情境也十分講究。
5.臘梅有哪些基本內容
蠟梅原產於我國江蘇、浙江、安徽、湖北、江西、四川和陝西等地。

(1)形態特徵為落葉大灌木,高5m,叢生。根頸部很發達,江南稱作「蠟盤」。

小枝四棱形,老枝近圓柱形。單葉對生,近革質,長橢圓形,全綠,表面綠色而粗糖,背麵灰色而光滑。

花單生於枝條兩側,隆冬臘月陸續開放,花芳香,直徑2。 5cm。

花被多數,外層花被黃色,內層花被較短,有紫紅色條紋,稍有光澤,似蠟質,最外層由細小鱗片組成。瘦果。

在北方花期為1 ~3月份,7〜8月份果熟。蠟梅在我國栽培已久,變種或品種不少,較常見的名種有:①馨口蠟梅花朵大,花色深黃,內花被邊緣有紅紫色條紋。

開花早,香氣濃郁,品質最優。②素心蠟梅又稱荷花蠟梅,內外花瓣都呈黃色,花朵較大,香味濃,較名貴。

③紅心蠟梅花小,花瓣狹長而尖,內層小花瓣有紫紅色紋。香氣淡,花後易結實,多用做砧木。

也稱狗牙蠟梅。④小花蠟梅花朵特小,約0。

9cm左右,外層花被黃白色,內層有紅紫色條紋。 香氣濃,較罕見。
6.臘梅如何養在市面上買的臘梅,是像樹枝那樣的,上面有些小的花骨
您問的好像是怎樣養好臘梅切花吧? 插花剪切後,要延長其觀賞期,一是要維持枝葉水分的平衡,二是殺菌防腐。

主要方法有: 一、插花枝剪取插花要在含苞待放時剪取,開花後剪枝,否則花朵凋謝速度快,花期短。 切花剪取要在早晨進行,邊剪邊插入水中,放在陰涼處,防止暴曬,以減少蒸騰失水。

二、為提高臘梅插枝吸水功能,對枝條下部基端3厘米部位,用鐵錘擊碎或多開裂口,可擴大吸水面。在插花前可將花枝倒立,用清水從基端切口灌注,能排除空氣,提高其吸水機能,延長花期。

三、應用保鮮劑用薄荷油、酒精、醋酸、稀鹽酸等,塗花枝基部切口可防腐。用0。

03%阿斯匹林或0。025%高錳酸鉀溶液作菖蘭的插花培養液,可延長花期3至5天。

在插花水中加入適量的蔗糖、維生素B12、硼酸、硫磺、食鹽、石碳酸等,既防腐滅菌、增加營養,又可提高吸水功能,抑制花朵的衰老速度。 按無菌水98毫升、無水酒精2毫升、蔗糖2克的比例配製成插花保鮮液,加入少量8-羥基喹啉檸檬酸作殺菌劑,用於插花,每隔2至4天換1次,可臘梅插花延長保鮮期2至2。

5倍。
7.如何成功的盆栽種植臘梅我有一棵臘梅,小小的,正准備在室內栽種,
盆栽臘梅,因盆土有限,土壤要選擇合腐殖質高、疏鬆通氣沙質營養土壤。

溫度維持在-2℃左右,花期不得低於-10℃。臘梅怕風,風大會因相互摩擦而葉片造成銹斑。

臘梅耐旱,平時不幹不澆,澆則澆透。但夏季酷熱不可缺水,以免葉片形成枯乾發白的塊斑,影響花芽形成,澆水以澆透為宜。

花前或開花期尤其要注意必須適量澆水,如果澆水過多容易落蕾落花,但水分過少開得也不整齊。 臘梅必須在花謝後及時修剪。

—般宜在花謝後發葉之前適時修剪,剪除枯枝、過密枝、交叉枝、病蟲枝,並將一年生的枝條留基部2對至3對芽,剪除上部枝條促使萌發分枝。 待新枝每長到2對至3對葉片之後,就要進行摘心,促使萌發短壯花枝,使株形勻稱優美。

修剪多在3月至6月進行,7月以後停止修剪。如果不適期修剪,就會抽出許多徒長枝,消耗養分,以致花芽分化不多,影響開花。

臘梅喜肥,每月可施薄肥一次,不可施農肥,以免入秋後「貪青」。 秋季落葉前增施追肥,磷、鉀、氮的比例為2:1:0。

5較宜。臘梅為深根性樹種,須用深盆栽植。

2~3年盆一次,去掉土團上的表土,使其根頸逐漸露出盆土面,懸根露爪,分外別致。 防治病蟲:臘梅的病害較少、蟲害較多,常見有蚜蟲、介殼蟲、刺蛾、卷葉峨等,蚜蟲在嫩梢嫩葉花蕾上吸食汁液,介殼蟲在枝上吸汁為害,刺蛾、卷葉蛾咬食葉片、新芽、花蕾等。

防治方法上要採取預防為主,將花盆放在採光通風好的環境生長,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如發現上述害蟲,可用50%殺螟松1000倍液噴殺,為了減少對養花環境的污染也可用土辦法滅蟲,如介殼蟲可採用酸醋溶液殺滅,蚜蟲可用洗衣粉水殺滅,如果少量的可人工捕殺。
8.小知識:冬天會開花的植物有哪些
有梅花、水仙花、天山雪蓮、山茶花、長壽花、臘梅、菊花、四季海棠、一品紅、佛手掌、月季花等等。

冬天開花的植物一般在南方亞熱帶,真正在北方冰天雪地里開的花是沒有的,那就凍壞了。 冬天開花的,有蟹爪蓮,12月開花,又稱聖誕仙人掌。

茶花有的品種是11月、12月、1月開花的。臘梅是1月開花的,也是南方花。別的花比如我們常說的梅花是早春開花的。早開的鬱金香、玉蘭之類的也是早春,鳶尾、山桃、杏花、梨花更晚一點,基本上是春天了。 水仙本來是早春的花,是地栽的,我們經常在冬天養在室內水培,那是一種促成栽培,就是說不是植物本身的開花期,是人類強迫它在那個時候開。水仙的自然花期在三月。 家裡可以種:水仙,風信子,燕子掌,君子蘭。 商品大花蕙蘭,紅掌,仙客來,蝴蝶蘭,蟹爪蘭,西洋鵑,君子蘭,梅花,杜鵑,牡丹,茶花、臘梅這些花冬天都開放
9.臘梅花怎樣養
梅於冬季開花,清香四溢,又很耐寒,是優良的冬季室內芳香花卉,也可切取花枝於春節期問進行瓶插水養。

臘梅是灌木類樹種,叢生性很強,上盒前首先應保留株叢中央一根較粗的主枝而將其他枝條從基部剪掉;上盆後,再將主枝基部30厘米處萌發出的側枝剪掉,上面保留三根分布均勻的側枝,同時對主枝進行截頂,讓袍枝從三根側枝上生出。 以後每年都會發生大量根櫱條和新的小側枝,除在花謝後及時短截花枝以促使其腋芽萌發而形成更多的花枝外,還應疏剪過密的側枝,同時把根櫱條全部除掉,從而保持小喬木狀的樹形。

臘梅屬於深根性植物,應使用較深較大的花盆來栽植。在庭院中露地栽培以北京為臨界線,但應栽在背風向陽的建築物南側才不會受凍,向北或低於北京氣溫的地區都必須進行盆栽,秋末入室的時間不要過早。

就北京地區而言,落葉後仍應放在竄外養護,這時花苞已經形成,到大雪前(12月)再移人室內。如室溫較高,元旦前即町開花;如果窒溫低,花期町延遲到春節前後。

花後應移人0℃以下的冷室內貯存,防止過早地抽生新梢和葉,否則植株容易徒長,影響花芽分化,對來年開花不利。 在養護中千萬要注意控制澆水量,在庭園中應栽在地勢高燥和排水良好的地方,常年不用人工灌水也能正常生長,故有「旱不死的臘梅」之說。

盆栽時應掌握干透再澆的澆水原則,但應經常追肥,以促其形成大量花苞,否則開花稀少。 臘梅屬於陽性植物,但耐陰性也很強,因此在溫暖地區也可栽在建築物的北側,只要早晚能見到斜射光就能正常生長;冬季落葉後更不需要充足的陽光。

⑵ 你知道蠟染工藝嗎

蠟染的製作方法和工藝過程: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點蠟花。點蠟的方法,把蜂蠟放在陶瓷碗或金屬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殼火使蠟融化,便可以用銅刀蘸蠟作畫。
作畫的第一步是經營位置。有的地區是照著紙剪的花樣確定大輪廓,然後畫出各種圖案花紋。另外一些地區則不用花樣,只用指甲在白布上勾畫出大輪廓,便可以得心應手地畫出各種美麗的圖案;浸染的方法,是把畫好的蠟片放在藍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後取出晾乾,便得淺藍色。再放入浸泡數次,便得深藍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織物上出現深淺兩色的圖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後,在淺藍色上再點繪蠟花浸染,染成以後即現出深淺兩種花紋。當蠟片放進染缸浸染時,有些「蠟封」因折疊而損裂,於是便產生天然的裂紋,一般稱為「冰紋」。有時也根據需要做出「冰紋」 。這種「冰紋」往往會使蠟染圖案更加層次豐富,具有自然別致的風味。

⑶ 澳洲臘梅花語

澳洲臘梅的花朵有粉紅色、白色兩種顏色,它的花朵外層為蠟質,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它的花語是高潔、堅貞。澳洲臘梅生長速度很快,它的植株栽培第一年可以長到1米高,栽培三年可以長到3米高,之後會自然長成大灌叢。

澳洲臘梅的花語

澳洲臘梅對土壤的要求較嚴,適宜在疏鬆、肥沃、排水性好的沙壤土中生長,種植時可以將腐葉土、園土、珍珠岩混合配製土壤。澳洲臘梅在生長過程中對濕度的要求很高,種植時要及時給植株澆水,確保空氣濕度達標。

⑷ 請問下大家,這是個叫什麼名字,應該怎麼養,有什麼要注意的嗎

袖珍椰子[1](學名chamaedorea elegans)又名矮生椰子、袖珍棕、矮棕。棕櫚科袖珍椰子屬,原產於墨西哥和瓜地馬拉。加上它性耐陰,故十分適宜作室內中小型盆栽,裝飾客廳、書房、會議室、賓館服務台等室內環境,可使室內增添熱帶風光的氣氛和韻味。置於房間拐角處或置於茶幾上均可為室內增添生意盎然的氣息,使室內呈現迷人的熱帶風光。[2]為常綠小灌木,盆栽高度一般不超過1米。它莖干直立,不分枝,深綠色,上具不規則花紋。葉一般著生於枝幹頂,羽狀全裂,裂片披針形,互生,深綠色,有光澤。長14~22厘米,寬2~3厘米,頂端兩片羽葉的基部常合生為魚尾狀,嫩葉綠色,老葉墨綠色,表面有光澤,如蠟製品。肉穗花序腋生,花黃色,呈小球狀,雌雄異株,雄花序稍直立,雌花序營養條件好時稍下垂,槳果橙黃色。花期春季。葉片平展,成齡株如傘形。[2]

形態特徵

袖珍椰子

袖珍椰子盆栽時,株高不超過1米,其莖干細長直立,不分枝,深綠色,上有不規則環紋。葉片由莖頂部生出,羽狀復葉,全裂,裂片寬披針形,羽狀小葉20~40枚,鐮刀狀,深綠色,有光澤。 植株為春季開花,肉穗狀花序腋生,雌雄異株,雄花稍直立,雌花序營養條件好時稍下垂,花黃色呈小珠狀;結小漿果多為橙紅色或黃色。[2]

株高4-5m,干細長。葉頂生,羽狀復葉呈弓形,尾部銳尖,先端2裂。肉穗花序下垂,圓錐菜,花單性,雌雄同株。

袖珍椰子生長適溫為20-30℃,13℃進入休眠狀態,越冬溫度為10℃。

袖珍椰子(5張)

袖珍椰子是棕櫚科、墨西哥棕屬的多年生常綠小灌木,莖干直立、單生、深綠色,具有不規則的紋。葉羽狀全裂,裂片披針形、深綠色、有光澤。 同屬植物約120種,主要分布在中美洲熱帶地區。其性喜高溫高濕及半陰環境。它在植物分類學上為棕櫚科常綠矮灌木或小喬木,植株矮小。究其英文種名就是優美的意思。由於其株型酷似熱帶椰子樹,形態小巧玲瓏,美觀別致,故得名袖珍椰子。[2]

袖珍椰子開花圖

袖珍椰子又有矮生椰子、袖珍棕、袖珍葵、幸福棕等多種別稱,為棕桐科袖珍椰子屬,多年生常綠小喬木。株高I 米左右,暖地露地栽培可達2 米以上。根系發達。莖干細長直立,通常為單生,濃綠色且具有葉片脫落後葉鞘基部留下的環痕,環痕間長短不一。葉互生集生於莖干先端,單數羽狀全裂,長30-40厘米,裂片披針形,20-40 枚,深綠色,革質。肉穗花序多分枝,呈圓錐花序狀粉生。雌雄同株,並同一個花序,花黃色。果實近國形,成熟時藍黑色。栽培很少結實。[3]

植物形態

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並參與編輯

袖珍椰子全株(1張)

袖珍椰子枝葉(1張)

袖珍椰子花果(2張)

2習性

袖珍椰子

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的環境。生長適宜的溫度是20~30度,13度時進入休眠期,冬季越冬最低氣溫為3度。袖珍椰子栽培基質以排水良好、濕潤、肥沃壤土為佳,盆栽時一般可用腐葉土泥炭土加1/4河沙和少量基肥培製作為基質。它對肥料要求不高,一般生長季每月施1-2次液肥,秋末及冬季稍施肥或不施肥。每隔2-3年於春季 換盆一次。澆

袖珍椰子

水以寧濕勿干為原則,盆土經常保持濕潤即可。夏秋季空氣乾燥時,要經常向植株噴水 ,以提高環境的空氣濕度,這樣有利其生長,同時可保持葉面深綠且有光澤;冬季適當減少澆水量,以利於越冬。袖珍椰子喜半陰條件,高溫季節忌陽光直射。在烈日下其葉色會變淡或發黃,並會產生焦葉及黑斑,失去觀賞價值。另外,袖珍椰子在高溫高濕下,易發生社褐斑病。如發現褐斑病,應及時用800-1000倍托布津或百菌靈清防治。 在空氣乾燥、通風不良時也易發生介殼蟲。如發現介殼蟲,可用人工刮除外,還可用800-1000倍氧化樂果噴灑防治。[1]

3栽培技術

袖珍椰子

每隔2-3年於春季換盆一次。澆水以寧濕勿干為原則,盆土經常保持濕潤即可。夏秋季空氣乾燥時,要經常向植株噴水,以提高環境的空氣濕度,這樣有利其生長,同時可保持葉面,深綠且有光澤;冬季適當減少澆水量,以利於越冬。袖珍椰子喜半陰條件,怕陽光直射。在烈日下其葉色會變淡或發黃,並會產生焦葉及黑斑,失去觀賞價值。另外,袖珍椰子在高溫高濕下,易發生社褐斑病。如發現褐斑病,應及時用800-1000倍托布津或百菌靈清防治。在空氣乾燥、通風不良時也易發生介殼蟲。如發現介殼蟲,可用人工刮除外,還可用800-1000倍氧化樂果噴灑防治。 播種苗生長到10厘米高時,可以移栽到營養缽內。栽培基質為泥炭土、珍珠岩、陶粒等。栽植後第一次澆營養液要澆透,以盆底托盤內見到滲出液為止。平日補液,每10-15天補1次;根據基質水分情況及時補水,但補液日不補水。每次補水前先將托盤內滲出液倒出,若無病害發生時即可循環使用,否則應倒掉。當托盤內無滲出液時,就應及時澆水。每次補液或補水最好用小噴壺噴灌,大規模栽培可設置噴灌設施,直接噴營養霧。這樣既可起到沖洗基質的作用,同時又可增加植株周圍的空氣濕度,以利於植株正常生長。

冬季10月至翌年2月,為袖珍椰子相對休眠期(夜溫12-14℃),要控制澆水量,以防溫度過低引起爛根、黃葉、壞死等症狀。北方地區冬季供暖期,室溫一般可保持15-20℃或25℃,此時室內空氣乾燥,應注意補水,最好每天向葉面噴水1~2次,且花盆不要靠近火爐、暖氣或空調器,以防葉片急性失水,造成干尖、黃葉,甚至死亡。另外,冬季將花盆放在室內陽光充足處,以利於植株進行光合作用。[1]

無土栽培

袖珍椰子

無土栽培技術培育袖珍椰子,是採用無機化肥溶液,也就是營養液栽培的方法。袖珍椰子喜好陰蔽環境,不宜置於南窗附近,應放在北、東、西窗檯,或與之相當的地方。在較暗處生長葉色濃綠,光照直射時葉色漸變黃綠。過多的強光可產生焦葉及黑斑。生長最適溫度在20~30℃之間,13℃進入休眠,冬天不可低於10℃。

澆水掌握寧濕勿干原則,常年保持盆土濕潤。冬季要適當減少水量,最好用涼開水澆灌。夏季不妨用干凈的雨水。經常噴水於葉片及周圍地面,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1]

管理表

生長溫度:20~30℃之間,13℃進入休眠,冬季不可低於10℃。

日照:喜好陰蔽環境,60%遮光網。

栽培基質:河沙或者1/2蛭石+l/2珍珠岩

施肥:生長期每2~3周澆施一次水培用營養液。如901無土栽培營養液或花寶,稀釋1000~1500倍。

澆水:夏季每天澆水2~3次,冬季要控制澆水量。6~8周清洗固定基質,尤其是夏季。以免有害物質傷害植株。經常檢測營養液的pH值,過鹼會使葉片發黃。袖珍椰子吸水力較強,等水位下降時,及時補充水到規定的位置為止。

掌握無土栽培袖珍椰子的管理方法很重要,應盡量避免陽光直射,防止營養液蒸發過快,可放在明亮的地方。待根長滿後,就要把1/3的根去除,同時去掉枯黃葉子,沖洗基質後,換上大一號的花盆。[1]

營養液

袖珍椰子

l、配置營養液應採用易於溶解的鹽類。

2、礦物質營養元素應控制在4‰以內。控制微量元素的用量。

3、及時測定營養液的pH值,保持植物所需酸鹼度。

4、營養液內各種元素的種類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生長條件而不同。

袖珍椰子被稱為書桌椰子。如果將其配上素凈典雅的容器,更顯得美麗別致。選擇底部無孔或側面開孔的陶瓷或玻璃容器,並且要適合植株的大小。先鋪上干凈的大粒或中粒陶粒做固定基質,約2~3cm厚,再把植株放入花盆中。盡量讓根系向四周展開,然後填滿干凈的陶粒,離盆緣3~5cm。注意生長期一定要把根部洗干凈。除去舊根,使根張開,放置花盆的中心部位。移栽後要注入配製好的稀釋營養液,直到容器高度的1/5即可。

居家作用

能同時凈化空氣中的苯、三氯乙烯和甲醛,是植物中的「高效空氣凈化器」。非常適合擺放在室內或新裝修好的居室中。

植物防治

袖珍椰子常見的病蟲害有褐葉圓蚧和炭疽病。

1.褐葉圓蚧。蟲害症狀:葉色變淺,呈淡色斑點,嚴重時植物衰弱,影響生長並失去觀賞價值。防治方法:⑴利用紅點唇瓢蟲,以蟲治蟲;⑵當幼蟲大量出現時,可用40%氧化樂果1000倍液噴霧,每周噴1次;

2.炭疽病。病害症狀:病初葉尖為黑褐色,病斑慢慢擴展,後期葉片病斑連成一片。防治方法:⑴加強養護,不要碰傷葉片,多噴水,使葉片保持清潔;⑵夏季每隔10天需噴1次1%等量波爾多溶液;

另外,高溫季節袖珍椰子也會發生葉斑病和根腐病,因此要注意其生長環境通風和土壤透氣。必要時,可噴灑托布津和百菌清防治。

播種繁殖

挑選:播種前首先要對種子進行挑選,種子選得好不好,直接關繫到播種能否成功。

1、最好是選用當年採收的種子。種子保存的時間越長,其發芽率越低。

2、選用籽粒飽滿、沒有殘缺或畸形的種子。

3、選用沒有病蟲害的種子。消毒:消毒包含兩個概念,一個是指對種子進行消毒,另一個是指對播種用基質進行消毒。家庭對種子消毒常用60℃左右的熱水浸種一刻鍾,然後再用溫熱水催芽12~24小時。對播種用的基質進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鍋里炒熱,什麼病蟲都能燙死。

催芽:用溫熱水把種子浸泡12~24個小時,直到種子吸水並膨脹起來。對於很常見的容易發芽的種子,這項工作可以不做。

播種:對於用手或其它工具難以夾起來的細小的種子,可以把牙簽的一端用水沾濕,把種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質的表面上,覆蓋基質1公分厚,然後把播種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為花盆高度的1/2~2/3,讓水慢慢地浸上來(這個方法稱為「盆浸法」);對於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夾起來的種粒較大的種子,直接把種子放到基質中,按3×5公分的間距點播。播後覆蓋基質,覆蓋厚度為種粒的2~3倍。播後可用噴霧器、細孔花灑把播種基質質淋濕,以後當盆土略干時再淋水,仍要注意澆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種子沖起來;

播種後的管理:在深秋、早春季或冬季播種後,遇到寒潮低溫時,可以用塑料薄膜把花盆包起來,以利保溫保濕;幼苗出土後,要及時把薄膜揭開,並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後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否則幼苗會生長得非常柔弱;大多數的種子出齊後,需要適當地間苗:把有病的、生長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當大部分的幼苗長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葉子後就可以移栽。

生長健壯的植株3~4年可開花,開花時經人工授粉可結子,果實需6~7個月才成熟。播種宜即采即播,以春季播種為宜,選擇飽滿大粒新鮮種子,洗凈漿果,擦種後,直接播在河沙苗床上,用塑料薄膜保溫育苗。土壤應保持濕潤為宜,溫度應控制在24~26℃,一般經3~6個月才發芽出苗,幼苗3~4片葉時可薄施腐熟人糞尿水或0.3%尿素溶液,加少量硫酸鉀混勻淋施,促使生長健壯。次年春天可間苗,幼苗可上盆培育養護。[4]

分株繁殖

選用草炭、珍珠岩混合基質,用口徑為15厘米至20厘米的塑料花盆,盆底加陶沙粒作為排水層。將一年生以上的無土盆栽袖珍椰子,在春季結合換盆進行分株,定植於上述混合基質的花盆裡,每盆栽3株至4株。

10月份至第二年2月份,為袖珍椰子相對休眠期,北方地區,冬季把它放在室內陽光充足處,溫度保持在15℃至25℃。如空氣乾燥,應每天葉面噴水保濕,室內低溫時,要少澆水,表層見干再澆,因低溫水多易爛根。北方夏季室內的散射光適合袖珍椰子生長,但應注意經常進行葉面噴水保濕。

定植後第一次澆綜合營養液要澆透,待托盤內見到滲出液為止,平時按常規補液、補水,但補液時不補水,保持基質濕潤。

袖珍椰子喜溫濕環境,喜肥沃、疏鬆、團粒結構良好的土壤生長。生長適溫為20~30℃,13℃進入休眠狀態,越冬溫度為10℃。死亡。

濕度: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插穗生根的基本要求是,在插穗未生根之前,一定要保證插穗鮮嫩能進行光合作用以製造生根物質。但沒有生根的插穗是無法吸收足夠的水分來維持其體內的水分平衡的,因此,必須通過噴霧來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在有遮蔭的條件下,給插穗進行噴霧,每天3~5次,晴天溫度越高噴的次數越多,陰雨天溫度越低噴的次數則少或不噴。但過度地噴霧,插穗容易被病菌侵染而腐爛,因為很多種類的病菌就存在於水中。

光照:離不開陽光的照射,因為插穗還要繼續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養分和生根的物質來供給其生根的需要。但是,光照越強,則插穗體內的溫度越高,插穗的蒸騰作用越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不利於插穗的成活。因此,在扦插後必須把陽光遮掉50~80%,待根系長出後,再逐步移去遮光網:晴天時每天下午4:00除下遮光網,第二天上午9:00前蓋上遮光網。

袖珍椰子在高溫高濕半陰環境中生長較快,怕陽光直射,在烈日下其葉色會變淡或變黃,並產生焦葉及黑斑,失去觀賞價值。它較耐陰,幼苗培育期或生長期,尤其夏、秋季一般遮蔭度為60%,但冬、春季要給予較明亮的散射光為宜。在室內擺設1~2個月對植株生長和觀賞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擺放期應注意葉面噴水,以清潔葉片,使葉色濃綠,有光澤、亮麗。定期見散射光,注重肥水管理,以提高觀賞效果。

高溫、多濕及通風不良易發生黑斑病,尤其在4~11月生長旺盛期,必須注意防病,一旦發現葉尖枯焦,要及時噴50%托布津或50%百菌清800~1000倍液防治,同時保證室內通風涼爽、透氣,適當增施磷、鉀肥,如草木灰,促進植株生長健壯。土壤要排水良好,不可過干,不可過濕,生長期盆土應保持濕潤,以利於植株生長,提高抗病性。空氣乾燥、通風不良易引起介殼蟲危害,可噴40%氧化樂果1000倍液或25%撲虱靈可濕粉1500~2000倍液,20%速滅殺丁1500倍液防治,視蟲情隔10~15天再噴1次葯。[5]

更新繁殖

提前環割愈傷。5月下旬以後,莖頂插穗保留高度15厘米至20 厘米,然後將此高度下的老葉剝除干凈,露出莖干。繼之取快刀將莖干某莖節之下環割0.6厘米至1厘米寬,並剝掉莖皮。之後,風干一周,讓傷口在母株上自然癒合。在此期間,可早、晚間向葉面噴霧,適當增加空氣濕度,並置之遮光50%至70%處,以保證其光合作用的有效積累。

及時高空壓條。環割愈傷處理一周以後,取塑料薄膜包住環剝處,環剝的下部用繩扎緊,內填以水濕適度的苔蘚拌土,然後將上口也予扎緊。一般每10天左右補給一次水分,大約補給2次至4次,約一個月左右即可見到生根了。生根後,擇晴好天氣將插穗剪下,去掉薄膜,盡量讓根部多附著些苔蘚拌土,栽植後再在陰涼處蒔養一段時間,即可如原母株一樣進行正常管理了,新植株將帶來新的活力。

4養護要點

要種好袖珍椰子,需注意的問題有:

光照:袖珍椰子喜半蔭,在強烈陽光下葉色會枯黃;如果長期放置在光照不足之處,植株會變得瘦長。所以在室內最好放在窗邊明亮處。

溫度:袖珍椰子喜溫暖,生長適溫為18—24攝氏度,13攝氏度進入休眠。冬季最好不要低於10攝氏度。

澆水:袖珍椰子喜水,在生長期間要保持土壤濕潤,在休眠期要等到三分之二的盆土干後再進行澆水。另外,袖珍椰子喜高的空氣濕度,如果太乾燥,葉尖就會變成棕色。所以在乾燥期間如秋季要採取向葉面經常噴水等措施來提高植株周圍的空氣濕度。

圖冊(5張)

施肥:在生長期每個月可向植株施一次復合肥。

盆土:以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壤土種植最好。

繁殖:袖珍椰子一般都用種子進行繁殖。

水培養護

1、忌陽光直射,否則葉片會變枯黃,但過陰時葉片顏色也會煺淡。

2、袖珍椰子在30~50厘米的株形最美,植株過高時會因為下部空禿而影響降低觀賞價值,栽養時可在下方培植小的植株。 3、水培材料的取得:採用盆栽洗根法。水洗後數天就可長出新根。

大多數的植物都是可以水培的,但是需要精心的護理,否則容易讓花卉因為營養而死掉!可以參看盆栽植物變水培[1]

5管理養護

春季出房後要放在蔭蔽處,避免陽光直射,有較明亮的光線就行。植株較大時,要及時換盆。它對環境濕度要求較高,澆水要掌握寧濕勿乾的原則,以保持盆土濕潤。空氣乾燥時,要經常向植株噴水,以增大環境的空氣濕度。此花草對肥料要求不高,5月-10月,每月施2次餅肥水即可。

種子要隨采隨播,在25℃左右的溫度下,約需3個月萌發。袖珍椰子苗期分櫱較多,應及時分株。株高宜控制在40-60厘米之間,因此施肥不宜多,一般苗期、春秋兩季施3-4次稀薄液肥即可;每隔2-3年於春季換一次盆,以利生長。

6采前管理

擺放密度為每平方米6~18盆,依植株的大小而定。袖珍椰子喜微潮偏於的土壤環境。除在定植時於花盆基部施用少量腐葉作為基肥外,生長旺盛階段還應每隔半月追施一次稀薄液體肥料。袖珍椰子喜疏蔭環境,避免日光直射,特別是長期放於蔭蔽環境中的植株如果突然擺放到強烈的日光直射之處,則導致其葉片被灼傷。保持環境適當通風即可。袖珍椰子喜溫暖環境,其生長適溫為16~28℃,越冬溫度不宜低於5℃。

7冬季養護

在乾燥期間如秋季要採取向葉面經常噴水等保持周圍空氣濕度。需經常向葉面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措施來提高植株周圍的空氣濕度。

盆栽可用腐葉土、泥炭土,或干塘泥、菜園土,加1/4粗河沙或煤渣粒,並加少量腐熟有機肥和少量過磷酸鈣混勻作基肥為培養土。幼苗小盆栽以3株為宜,中盆栽以5株為宜,上盆後淋定根水,並放置半陰蔭棚培植,待新葉抽出後轉入正常管理。4~10月生長期,每月施1~2次液肥或復合肥,肥料以腐熟花生麩水為主,或含氮、磷、鉀復合肥兌水淋施。每15~20天追施復合肥促使速生茂綠,小盆施5~8克,中盆10~12克。盆土以濕潤為宜,見盆土干後才澆水一次。每10~15天噴施0.2%尿素+0.2%磷酸二氫鉀溶液,以促植株生長健壯,葉色濃綠。

秋末、冬季少施肥或不施肥。每隔2~3年春季3月中下旬換盆為宜。生長期澆水寧干勿濕,要通風涼爽,有利於植株生長,可提高抗病性。盆土保持濕潤即可,若遇降雨多或澆水過多,盆土太濕易引起植株下部葉腐爛發病,導致黑斑病發生蔓延,造成葉片枯黃甚至死亡。

8應用價值

袖珍椰子植株小巧玲瓏,株形優美,姿態秀雅,葉色濃綠光亮,耐陰性強,是優良的室內中小型盆栽觀葉植物。葉片平展,成齡株如傘形,端莊凝重,古樸雋秀,葉片瀟灑,玉潤晶瑩,給人以真誠純朴,生機盎然之感。 小株宜用小盆栽植,置案頭桌面,為台上珍品,亦宜懸吊室內,裝飾空間。在株可供廳堂、會議室、候機室等處陳列,為美化室內的重要觀葉植物,已風靡世界各地。

⑸ 蠟染歷史

一、中國蠟染歷史

蠟染,古稱「蠟纈」。傳統民間印染工藝之一。是一種以蠟為防染材料進行防染的傳統手工印染技藝。據考證,「蠟染」一詞在文獻中最早、最確切的記載是唐代慧琳寫的《一切經音義》卷五十之「眾纈」:「今謂西國有淡歰汁,點之成纈,如此方蠟點纈也。」「纈」是以輔染物輔助印染過程而染出的織物,纈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古代絲綢印染技藝的重大進步。蠟染今在布依、苗、瑤、仡佬等族中仍甚流行,衣裙、被毯、包單等多喜用蠟染作裝飾。主要方法是用蠟刀蘸蠟液,在白布上描繪幾何圖案或花、鳥、蟲、魚等紋樣,然後浸入靛缸(以藍色為主),用水煮脫蠟即現花紋。結構嚴謹,線條流暢,裝飾趣味很強,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蠟染的發明以人們對物質特性的重復認識和利用為基礎,並需要具備一定的環境因素和技術條件,因此它是在特定的物質條件和文化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蠟染是基於人們對服飾美化的需要,在人類文明進步到一定程度後產生的,是在多種染織工藝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蠟染產生的時間應在紡織、印色和畫饋工藝成熟之後。從原料上看,蠟染對面料沒有特殊要求,棉、麻、絲、毛織物都能採用;防染材料也不拘於特定品種,動植物蠟均可使用,通常是用樹脂和蜂蠟;染色只能用冷染工藝,一般是植物染色,以靛藍為主。從范圍來看,蠟染技術存在與世界上很多地方,風格和使用方式也多種多樣。由於受地理和氣候的影響,北方寒冷地區不宜進行蠟染,因此蠟染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二、蠟染的起源發展歷程

蠟染的起源中國的染織工藝早在西周時期(公元前ll世紀——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較大的發展。

根據《禮記》等文獻記載,絲、染色當時都設有專官主管,楚國還設有主持生產靛青的「藍尹」工官。足見當時的絲織、染色工藝已頗具規模。

蠟染古時候稱為蠟纈,是用蠟把花紋點繪在麻、絲、棉、毛等織物上,然後放入染料缸中浸染,有蠟的地方染不上顏色,除去蠟即現出美麗的花紋。這是我國古老的防染工藝,歷史已很悠久。

蠟染是我國苗族古老而獨特的手工繪染藝術,起源於秦漢,盛行於隋唐(公元581--907年)。這里有著取之不盡的藝術源泉,一代傳一代,可以說,從我國的染織技術開創時,蠟染就作為最古老的手工藝,稱之為中華民族古文明的一部分。

我國古代發現的蠟染文物,有新疆於田屋於來克古城遺址出土的北朝(公元396—581年)藍色蠟纈毛織物藍色蠟纈棉織品及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北區墓葬出土的西涼(公元400—421年)藍色纈絹和唐代(公元618—907年)的幾種蠟纈絹、蠟纈紗;還有敦煌莫高窟130窟第一層壁畫下發現的唐代廢置的大量蠟纈殘幡。這批遺存的蠟染實物中,北朝的和西涼的蠟纈織品都是深藍色地現白花,紋樣光潔清晰,古樸典雅;唐代的蠟纈絹和蠟纈紗的地子,有棕、繹、黃、赭等色,大部分是白色花紋。

蠟染工藝在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世代相傳,尤其是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繼承和發揚了傳統的蠟染工藝,而且流行很廣,已成為少數民族婦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藝術。這里的少數民族以蠟染作主要裝飾的有黃平、重安江一帶和丹寨縣的苗族婦女,她們的頭巾、圍腰、衣服、裙子、綁腿,綁腿,都是蠟染製成,其它如傘套、枕巾,飯籃蓋帕、包袱、書包、背帶等也都使用蠟染;安順、普定一帶的苗族婦女把蠟染花紋裝飾在衣袖、衣襟和衣服前後擺的邊緣,她們背孩子的蠟染背帶,點染得精巧細致,除藍白二色外,有的還加染上紅、黃、綠等色,成為明快富麗的多色蠟染。

貴州各少數民族的蠟染各有特色,例如苗族的蠟染圖案有的還沿用古代銅鼓的花紋和民間傳說中的題材,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花、鳥、蟲、魚;而布依族則喜用幾何圖案。各民族的蠟染都有獨特的風格。

蠟染之鄉蠟染之鄉是中國貴州安順。安順是中國著名的旅遊城市,境內有黃果樹瀑布、龍宮、屯堡文化(天龍鎮、雲峰八寨等)、天星橋、花江大峽谷等眾多著名景點。

安順有「滇之喉、黔之腹,粵蜀之唇齒」的贊譽,地理位置重要,交通方便,更是「商業甲於全省」。安順於1992年成功舉辦了首屆蠟染藝術節,吸引了來自國內外的眾多賓客,自此蠟染藝術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安順有大量的蠟染作坊、工廠,涌現出洪福遠等一批知名的蠟染藝人。安順的蠟染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也在不斷創新。

蠟染的發展 傳統的蠟染作為服飾的裝飾,日用生活用品的裝飾,從唐代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和「搗練圖」中的蠟染服飾,到現代苗族姑娘繪制的蠟染花紋,有著悠久的歷史,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遺產。但作為純觀賞型的藝術品——蠟染壁掛,也就是「蠟染畫」,是年輕的藝術,它從七十年代誕生,八十年代作為現代裝飾畫,走進賓館,走向畫廊,正一步一步地走進千家萬戶尋常百姓家。

有人斷言,繼「雲南重彩畫」之後,「蠟染畫」將風行全球,將出現一個新的藝術高峰。不管這個預言正確與否,但作為一種新的畫種,要想得到社會的承認,必須涌現出一批藝術大師,創作出一批高質量,有份量的藝術作品。

這才是最根本的。 目前的蠟染,大體可以分三大類:—類是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民間藝人和農村婦女自給白繪自用的蠟染製品,這一類產品應屬於民間工藝的范疇。

另—類是工廠、作坊面向市場生產的蠟染產品,這一類產品應屬於工藝美術的范疇。第三類是以藝術家為中心製作的純觀賞型的藝術品,也就是「蠟染畫」這三大類蠟染同時並存,互相影響,呈現出一個百花齊放的局面,這種復雜的,多元化的現象,在藝術界是少見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蠟染面對市場經濟的大潮,也在發生新的變化。青年一代已不滿足於古老的傳統紋樣,而千方百計地從充滿變革的新生活里吸取素材,加以改造,而使用在蠟染上,隨著「蠟染熱」的興起,一些民間的「蠟染大師」紛紛到國外搞展覽,作現場表演,他們憑空用蠟刀在布上畫的直線,可以用直足來衡量,他們畫的圓圈,可以用圓規來檢驗。

他們在藝術上力求突破程式化的造型,他們認為傳統花樣太呆板,而力求把花畫得逼真,'畫得「笑」起來;把鳥畫活,畫得飛起來。結果失去了蠟染的裝飾趣味,失去了蠟染的藝術特點,變成了用蠟染製作的床單花樣,機綉枕頭的花樣。

傳統的蠟染正在變異,而作為藝術作品的蠟染正在興起,蓬勃發展。在台灣,「藝術的培柒」和「工藝的蠟染早已分道揚鑣,工藝的蠟染是作坊生產的蠟染紗籠;而藝術的蠟染是藝術家創作的蠟染畫。

老一輩蠟染藝術家的作品,明顯帶有中國山水畫的神韻,而年青藝術家的作品,更多地帶有現代色彩。在英國,作為造型藝術的獨立畫種,藝術家自己創作的蠟染畫,通過展覽,畫廊出售,價格十分昂貴。

在日本,以藝術家為中。

三、:《蠟染的來歷》

染即採用蠟防染的染色工藝,古稱蠟纈①,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並稱為我過古代三大印花技藝。《貴州通志》中曾有如下記載:「用蠟繪制花於布而染之,既去蠟,則花紋如繪。」《辭海》關於蠟染一項的解釋如下:「古代稱蠟纈①,起源於漢以前,為我國傳統印染工藝之一。今在布依、苗、瑤、仡佬等族中仍在流行。製法:用蠟刀蘸臘液,在白布上繪幾何圖案或花鳥蟲魚等,再浸入靛缸(以蘭色為主),後用水煮脫蠟,即現花紋。」

蠟染用「蠟防染色」,即用蠟把花紋點繪在麻、絲、棉、毛等天然纖維織物上,利用蠟與水不相融的原理,把織物放入適宜在低溫條件下染色的靛藍染料缸中浸染,由於蠟的阻隔作用,染液浸入不了描蠟或受蠟部位的織物纖維,從而起到防染效果。除去蠟,此處即現出因蠟保護而產生的美麗的白色花紋,與布底染成藍色的部位形成鮮明的色彩差異。關於蠟染工藝的製作方法在宋代已有詳細記述。南宋時任桂林通判的周去非在其《嶺外問答》中記有「瑤人以藍染布為斑,其紋極細,其法以木板兩片,鏤成細花,用以夾布,而灌蠟於鏤中,而後乃積布取布,投諸藍中,布既受藍,則煮布以去蠟,顧能製成極細斑花,炳然可觀。」這是最早關於蠟染工藝的記錄,此種方法現今我國已很少見到。另外在《貴州通志》記述的「用蠟繪制花於布而染之」的手繪蠟防染印花的方法至今存續於我國西南地區。

四、苗族蠟染技術歷史悠久的原因是什麼

蠟染技術:

古時候稱蠟纈,與絞纈(扎染)、夾纈(鏤空印花)並稱為我國古代三大印花技藝。我國的染織工藝早在西周時期(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1年)已得到較大的發展。

根據歷史文獻《禮記》記載,織物的染色當時設有一種叫"染人"的專官主管,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還設有專門主持生產靛藍的"藍尹"工官。足見當時的絲織、染色工藝已頗具規模。

蠟染在宋代五溪地區已很盛行。明、清時代,黔中一帶苗族也多用蠟染衣料。民國年間,蠟染盛行於湘西、貴州、雲南、川南的大部分苗族中,而以貴州的丹寨、安順、郎岱(今六枝)、普定、惠水等地技藝最高。大多數地區都將蠟染成品作衣飾,湘西地區則用作床單、帳沿、枕巾等。

不知道回答的對不對··希望可以幫到你!

五、中國蠟染歷史

蠟染,古稱「蠟纈」。

傳統民間印染工藝之一。是一種以蠟為防染材料進行防染的傳統手工印染技藝。

據考證,「蠟染」一詞在文獻中最早、最確切的記載是唐代慧琳寫的《一切經音義》卷五十之「眾纈」:「今謂西國有淡歰汁,點之成纈,如此方蠟點纈也。」「纈」是以輔染物輔助印染過程而染出的織物,纈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古代絲綢印染技藝的重大進步。

蠟染今在布依、苗、瑤、仡佬等族中仍甚流行,衣裙、被毯、包單等多喜用蠟染作裝飾。主要方法是用蠟刀蘸蠟液,在白布上描繪幾何圖案或花、鳥、蟲、魚等紋樣,然後浸入靛缸(以藍色為主),用水煮脫蠟即現花紋。

結構嚴謹,線條流暢,裝飾趣味很強,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 蠟染的發明以人們對物質特性的重復認識和利用為基礎,並需要具備一定的環境因素和技術條件,因此它是在特定的物質條件和文化背景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蠟染是基於人們對服飾美化的需要,在人類文明進步到一定程度後產生的,是在多種染織工藝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蠟染產生的時間應在紡織、印色和畫饋工藝成熟之後。從原料上看,蠟染對面料沒有特殊要求,棉、麻、絲、毛織物都能採用;防染材料也不拘於特定品種,動植物蠟均可使用,通常是用樹脂和蜂蠟;染色只能用冷染工藝,一般是植物染色,以靛藍為主。

從范圍來看,蠟染技術存在與世界上很多地方,風格和使用方式也多種多樣。由於受地理和氣候的影響,北方寒冷地區不宜進行蠟染,因此蠟染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六、貴州蠟染的歷史

蠟染的起源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秦、漢時期,甚至更早。

蠟染古稱「蠟纈」,「纈」的意思是染彩,它與「絞纈」(扎染)、「夾纈」(印花藍布)一起被稱為中國古代的三大紡染工藝。在歷史文獻中有關蠟染的記載很少。

《後漢書》、《臨海水土志》、《新唐書》等雖有「染彩」、「斑文布」、「卉服鳥章」等記述,但都沒有確指蠟染,到了宋代的文獻中才對蠟染有明確的說法。如南宋周去非的《嶺外問答》說:「以木板二片,鏤成細花,用以夾布,而灌蠟於鏤中,而後乃積布取布,投諸藍中,布既受藍,則煮布以去蠟,故能製成極細斑花,炳然可觀。」

其中敘述的蠟染工序,顯然並非從南宋開始。後來的《貴州通忐》載:「用蠟繪於布而染之,既去蠟,則花紋如繪。」

可見蠟染已由以蠟灌刻板印布發展到直接用蠟在布上描繪了。學界比較一致的意見是,宋代由於印花藍布等成本低、工藝簡單而大為盛行,蠟染在中原逐漸消失,而在西南的少數民族地區卻代代傳承,至今不衰。

從傳世的和出土的蠟染實物看,蠟染在唐代是盛行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三色蠟染、日本正倉院所藏的「對樹象羊蠟纈屏風」,都是唐代遺物。

在貴州省平壩縣下壩的棺材洞里,前些年出十了宋代苗族點蠟幔及鷺鳥紋彩色蠟染衣裙。這些都是蠟染流傳悠久的歷史見證。

蠟染的研究者根據史料和民間傳說,對蠟染最早的起源和發展有一些推測,意見不盡一致。無論如何說,蠟染在中國西南地區,特別在貴州一枝獨秀卻是事實。

形成這種狀況主要有三個放面的原因:一是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文化心理的原因,他們遷徙到貴州後懷念故土,懷念祖先,固守從故土帶來的文化形態,並在其中寄寓本民族歷史和文化的意義,逐漸成為民族自尊自愛的標志:二是地理環境的原因,貴州地處偏僻,山川阻隔,受外來文化影響較少,易於保持傳統的文化形態;三是製作原料的原因,貴州氣候濕潤,草木繁茂,盛產蜂蠟和製作藍靛染料的藍草,這為製作蠟染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的「藝術」,貴州民間蠟染是貴州少數民族民俗文化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不管是歲時節日住房的裝飾還是婚喪嫁娶人生儀禮,也不管是民間宗教信仰祭祖敬神還是服飾佩帶織綉花樣,各式各樣的蠟染工藝織染活動,都與貴州山地少數民族特定的文化背景與生活環境密切相關。

也正是因為這樣一種息息相關,使得蠟染工藝和貴州少數民族的音樂、舞蹈、儺戲等活動一樣,具有某種「全文化」的功能,在以漢文化為主體的強大的中心文化輻射擠壓的邊緣,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和符號形式。這里的少數民族以蠟染作主要裝飾的有黃平、重安江一帶和丹寨縣的苗族婦女,她們頭巾、圍腰、衣服、裙子、綁腿,綁腿,都是蠟染製成,其它如傘套、枕巾,飯籃蓋帕、包袱、書包、背帶等也都使用蠟染;安順、普定一帶的苗族婦女把蠟染花紋裝飾在衣袖、衣襟和衣服前後擺的邊緣,她們背孩子的蠟染背帶,點染得精巧細致,除藍白二色外,有的還加染上紅、黃、綠等色,成為明快富麗的多色蠟染。

貴州各少數民族的蠟染各有特色,例如苗族的蠟染圖案有的還沿用古代銅鼓的花紋和民間傳說中的題材,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花、鳥、蟲、魚;而布依族則喜用幾何圖案。各民族的蠟染都有獨特的風格。

蠟染藝術在少數民族地區世代相傳,經過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是中國極富特色的民族藝術之花。

還應提到一種叫做「蠟片」的工藝品。在一些民族地區,把未經浸染的蠟花當作裝飾品。

她們把這種「蠟片」裝飾在頭上或服裝上。這種工藝品是白色和黃褐色花紋,色彩諧調,別具一格。

「蠟片」的缺點是蠟花容易脫落,所以在服裝上只能局部採用。

七、蠟染是什麼

蠟染,是一種古老的防染工藝,古稱「蠟纈」,與絞纈、夾結一起被稱為我國古代染纈工藝的三種基本類型。

蠟染工藝品的魅力除了圖案精美外,還在於蠟冷卻後在織物上產生龜裂,色料滲入裂縫,得到變化多樣的色紋,俗稱「冰紋」。同一圖案設計,做成蠟染後可得到不同的「冰紋」。

蠟染工藝,在我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繼承和發揚了傳統的蠟染工藝,而且流行很廣,已成為少數民族婦女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藝術 。這里的少數民族以蠟染作主要裝飾的有黃平、重安江一帶和丹寨縣的苗族婦女,她們頭巾、圍腰、衣服、裙子、綁腿,都是蠟染製成,其它如傘套、枕巾,飯籃蓋帕、包袱、書包、背帶等也都使用蠟染;安順、普定一帶的苗族婦女把蠟染花紋裝飾在衣袖、衣襟和衣服前後擺的邊緣,她們背孩子的蠟染背帶,點染得精巧細致,除藍白二色外,有的還加染上紅、黃、綠等色,成為明快富麗的多色蠟染。

貴州各少數民族的蠟染各有特色,例如苗族的蠟染圖案有的還沿用古代銅鼓的花紋和民間傳說中的題材,有的是日常生活中接觸的花、鳥、蟲、魚;而布依族則喜用幾何圖案。各民族的蠟染都有獨特的風格。

蠟染藝術在少數民族地區世代相傳,經過悠久的歷史發展過程,積累了豐富的創作經驗,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 是中國極富特色的民族藝術之花。

八、蠟染畫的蠟染起源的故事

在苗族和侗族地區的很多地方都流行有《蠟染歌》(古歌),代代傳唱敘述著蠟染的起源的故事:有一個聰明美麗的苗族姑娘並不滿足於衣服的均一色彩,總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種各樣的花卉圖案來,可是一件一件的手工繪制實在太麻煩,但她一時又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來,終日為此悶悶不樂。一天,姑娘又看著一簇簇一叢叢的鮮花久久發楞,辦法沒想出來卻在沉思中昏昏入睡。朦朧中有一個衣著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帶到了一個百花園中,園里有無數的奇花異草,鳥語花香、蝶舞蜂忙。姑娘在花園中看呀看呀,看得入了迷,連蜜蜂爬滿了她的衣裙也渾然不知。等她醒來一看,才知道剛才是睡著了,可是低頭再看:花叢中的蜜蜂真的剛剛飛走,而且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點點的蜜汁和蜂蠟,很不好看。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著靛藍的染桶中去,想重新把衣裙染一次,試圖覆蓋掉蠟跡。染完之後,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當姑娘從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時候,奇跡出現了:深藍色的衣裙上被蜂蠟沾過的地方出現了美麗的白花!姑娘心頭一動,

立即找來蜂蠟,加熱熬化後用樹枝在白布上畫出了蠟花圖案,然後放到靛藍染液中去染色,最後用沸水熔掉蜂蠟,布面上就現出了各種各樣的白花,哦!染缸中居然染出了印花布,姑娘高興地唱起了山歌。人們聽到了姑娘的歌聲,紛紛來到她家聽她講百花園里的夢境、觀看她染出的花裙、學習她描花繪圖的技藝,大家回到自己家裡之後,照著姑娘教給的方法,也都染出了花樣繁多的花布。從此,蠟染技術就在苗族及與之雜居的布依、瑤族等兄弟民族之間流傳開來了。

九、貴州安順蠟染的來歷、工藝、特色

安順蠟染文化 蠟染 古稱蠟擷。

是貴州各少數民族共有民間傳統印染工藝。「用蠟繪花於布而染之,欲去蠟,則花紋如繪」(《貴州通志》)。

蠟染源於春秋戰國時代,流行於漢唐,興盛於宋元。1987年在安順市平壩縣桃花村苗族劉姓的一座洞葬群棺中,不但發掘了漢唐時代的陶釜和酒具,而且首次發掘了宋代彩色蠟染褶裙,燦然如新,圖案為「鷺絲鳥紋」,款式與現代苗族褶裙相差無幾。

安順素有「蠟染之鄉」的美譽,今北京故宮博物院就陳列有清代皇家宮廷珍藏的一幅安順市郊苗族蠟染背扇扇面。 黃果樹地區民間蠟染源遠流長,以石頭寨為例,這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家設有染缸。

布依族姑娘從十二三歲起,便開始學習蠟染技術,婦女人人能畫蠟,故名「蠟染之鄉」。 蠟染實際上分為蠟畫和蠟染兩種形式。

蠟畫是用銅刀(蠟畫工具)醮上高溫加溶的蜂蠟,在白布上信手畫出,花鳥魚蟲,江河湖泊,唯妙唯哨,栩栩如生,然後繪畫者可根據自己的喜好,填以各種顏色即成。蠟染是將畫好的作品通過防染,煮沸、去蠟、漂洗、花現。

加之,神秘莫測的冰紋,使蠟染更具抽象畫派的韻味。蠟染在安順苗族布依族婦女中,頗為盛行。

苗族圖案帶有史書性質,似鎧甲,象文字,或寫意、或抽象,任隨馳騁;布依族大多是圖騰圖案,有太陽紋,有雲雷紋、有回紋、有銅鼓紋,連續對稱,古樸典雅。蠟染布料常用作衣裙、圍腰、床單、背扇、帳檐、挎包、帽子、時裝。

目前各種蠟染工藝品已是中外遊客追求的時尚。

熱點內容
球蘭花多少錢一顆 發布:2024-09-28 11:01:45 瀏覽:271
插花和扎花 發布:2024-09-28 10:45:12 瀏覽:335
情人節美女圖上 發布:2024-09-28 10:44:25 瀏覽:314
大白牆綠植 發布:2024-09-28 10:33:36 瀏覽:860
蘭花草有過嗎 發布:2024-09-28 10:31:01 瀏覽:152
荷花邊包包 發布:2024-09-28 10:15:04 瀏覽:770
種玫瑰花致富 發布:2024-09-28 09:55:56 瀏覽:77
漯河晨曦花卉 發布:2024-09-28 09:51:26 瀏覽:577
韓雪荷花 發布:2024-09-28 09:49:09 瀏覽:965
適合室內綠植的植物都有哪些 發布:2024-09-28 09:45:10 瀏覽: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