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花卉生長發育

花卉生長發育

發布時間: 2024-09-30 13:28:20

❶ 花的生長過程

花生的生長過程:

生根——抽葉——長苗——幼年植株——成年植株——開花——結果——產生種子。

花生開花授粉後,子房基部子房柄的分生組織細胞迅速分裂,使子房柄不斷伸長,從枯萎的花萼管內長出一條果針,果針迅速縱向伸長,它先向上生長,幾天後,子房柄下垂於地面。

在延伸過程中,子房柄表皮細胞木質化,逐漸形成一頂硬幅,保護幼嫩的果針入土。

靠近子房柄的第一顆種子首先形成,相繼形成第二、第三顆。表皮逐漸皺縮,莢果逐漸成熟。

下面是圖解:

(1)花卉生長發育擴展閱讀:

花,具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是用來欣賞的植物的統稱,喜陽且耐寒,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許多種類。典型的花,在一個有限生長的短軸上,著生花萼、花瓣和產生生殖細胞的雄蕊與雌蕊。花由花冠、花萼、花托、花蕊組成,有各種各樣顏色,有的長得很艷麗,有香味。

有些學者認為裸子植物的孢子葉球也是「花」,而多數人則認為被子植物才有真正的花,所以被子植物也稱為有花植物。

花卉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意義:狹義的花卉是指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如鳳仙、菊花、一串紅、雞冠花等;廣義的花卉除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外,還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開花喬木以及盆景等,如麥冬類、景天類、叢生福祿考等地被植物,梅花、桃花、月季、山茶等喬木及花灌木等等。



❷ 花器官的發育過程是怎麼樣的

植物達到花前成熟狀態,又經過低溫春化或光周期成花誘導階段以後,接著便是花芽分化,這時頂端分生組織分化成花原基繼而從花原基發育成花的各個器官(圖2—20),並且在適當的條件下花芽開放,稱「開花」。又經過一定天數的花期,花朵最後敗落,以後便轉入果實和種子的發育。

成花誘導以後,花器官的發育,花朵的開放和落花等過程的進展,對於觀賞花朵為主的園藝花卉植物,更顯得重要。

關於花器官的發育,這里著重討論花器官發育的條件、發育過程的生理變化以及花朵的性別分化。

1.花器官發育的條件

花器官形成和發育的條件,是與誘導花芽分化的條件,有些相似。

(1)光照

花器官開始分化後,強光照和長日照條件,能促進花器官的形成,這可能與光合產物的積累有關。從大豆的遮光試驗中證明,在花器發育期內,光照越強,成花數也越多。又如水稻的栽植密度越大時,小花的退化就明顯增多。栽種在蔭蔽地段的月季、碧桃,根本就不開花。

不同植物花器發育對光照強度要求不同,陰生植物比陽生植物要求低一些,如茶花和桂花,就比較耐陰。但是多數栽培植物屬於陽生植物。

許多植物花器的形成過程,對光周期也有一定的要求。如矮雪輪(Silene penla)在長日照條件下,花瓣和花葯的生長能同時減弱。也說明促進花瓣發育的因素,通常也影響花葯的發育。

一些日中性植物花器的發育,也要求適當的光周期。如馬鞭草科蕕屬的一個木本雜種,成花雖與光周期無關,但至少要經過暗期在8小時以上的11個短日照周期,才能開花。茄果類蔬菜,屬於短日性植物,由於長期人工栽培,對日照要求已接近中性,因此春播和秋播均能開花,但是當在花朵發育期間能適當延長光照時數和增強光照強度,也能促進花器的形成。

在花器官發育期間,那些對光周期有要求而得不到滿足的植物,就會產生畸形花。如短日性植物平頂鳳仙,即使經過90個短日周期的光周期誘導,如果再轉入到長日照條件下,那些已經轉為成花的組織仍然會轉回到營養生長狀態,可以見到花朵內層有一至數輪的結構,又會恢復成營養頂端,已形成的花萼和花冠也會增大並帶有葉的形狀。短日性植物黃花波斯菊,在成花過程中當一經轉入長日照條件後,也會產生同上所指的「營養花」。在蒼耳誘導成花的試驗中,也發現當誘導暗期不足時,花器官的發育也會減慢。在蔬菜植物中也有類似情況,如白菜類在通過低溫春化後,要求長日照條件,如仍處於短日照條件下,植株就會產生畸形花,或者是花而不實。

(2)溫度

花器官的發育,要求有一定的溫度。不同植物花器發育對溫度的要求不同。

短日性植物矮牽牛在得到一次15小時的暗期後,需培養在28℃溫度下經過10小時,頂端分生組織轉向成花的過程就完成了,但如繼續保持此溫度,花器形成又會受到抑制,而且能恢復到營養生長狀態。又如在夏季對秋菊進行短日照處理,植株如仍然處於較高的氣溫下,正發育的花芽又會轉成營養芽。

荷蘭Blaauw等人,認為鬱金香花朵的發育時期不同,對溫度要求也不同。可以分成20℃、8—9℃和23℃三個不同適溫階段。

水稻花朵的發育也是這樣,在高溫下幼穗分化過程明顯縮短,而遇低溫則發育延緩或中途停止,當在17—20℃以下的低溫,就會影響性細胞的正常發育。

一些要求低溫春化的二年生蔬菜,如大白菜、甘藍等,在花芽分化開始以後,長日照及偏高的溫度(15—20℃以上),能加速花器官的形成,表現為促進抽薹;而如溫度條件不適,就會使花器發育不良或中途停止發育,也可能轉變成營養生長狀態。有人觀察到,甜椒和番茄花原基的形成,要求溫度在17℃以上,當遇到10—15℃溫度時,花原基的出現就延遲12—15天。據認為,茄果類蔬菜植物,花芽分化和開花結實的適宜溫度都要求日溫在20—25℃,夜溫在5—10℃,夜溫比日溫略偏低。如遇到高於或是低於這個溫度范圍,就表現出花芽分化延遲,花數減少,花朵變小並且脫落。

圖2—21所示,當日溫與夜溫均偏高,番茄花序的著花數量大大下降。當日溫15℃和夜溫10℃,花序著花數較多。

圖2—21溫度(晝溫—夜溫)對番茄每一花序著花數的影響

(引自李曙軒,蔬菜栽培生理)

某些植物的早熟類型,花的發育對溫度和光照的要求,就不如上述這些植物那樣嚴格。因此在控制植物開花期或是在進行植物引種馴化栽培時,就要選用早花型和早熟型品種,較為適宜。(3)栽培條件栽培管理條件,能影響花器的發育,往往當土壤中氮肥供應不足時,花的發育緩慢,並且成花數減少;而氮肥過多時,又會引起枝葉徒長,使花器發育受到限制。因此,在成花過程中,要求土壤中氮肥適量,並含有適當的磷、鉀肥,才可保證花器發育正常進行。

由圖2—22看出,氮,磷、鉀的含量增高,對葉芽作用不明顯,而磷、鉀肥含量增高,尤其是磷肥,能促進花芽的發生。

圖2—22N、P、K三要素濃度對桃形成花芽和葉芽的影響

(福田、近藤,1959)

圖2—23為不同時期施用氮肥對蘋果花朵與幼果發育的影響。試驗證明,施用氮肥能增加花朵與幼果的數量,而且在夏季施用,要比秋季和春季施用效果更好。

圖2—23不同時間施氮肥對Lord Lamboutne品種蘋果樹開花和落果的影響

(引自Hill-Cottingham和Williams,1967)

土壤含水量也能影響花器的發育,土壤水分過多,枝葉生長就會過於旺盛,花芽分化量相對減少。土壤乾旱,植株生長也較纖弱,花器的發育延緩,成花量減少。因此在栽培管理中,須經常保持土壤中適當的含水量。

油橄欖自花原基出現至盛花期間,此階段內任何時期嚴重缺水,都會減少花序的數目(Hartmann和Panetsos,1961)。因此,在國外,許多種子園是在當樹木進入花芽分化以後進行灌溉(Sweet,1975)。

某些植物,在花器發生前與發生初期,適量的控制水分,造成短期的乾旱,有助於花芽的發生與發育。例如荔枝,成花前與成花初期的乾旱,能促進花芽的形成(Nahata和Suehisa,1969)。(4)植物體內營養狀況與激素水平影響花器發育的內因,應該是植物體內的營養狀況和激素水平。

花器發育,需要一定數量有機養分的供應,可見植物體內的營養條件及營養物質的積累是很重要的。可是,在花器發育期間植物體內,往往存在枝、葉生長與花器發育間在養分競爭上的矛盾,是很突出的,尤其是木本植物。因此,在生產上人們非常重視調節這二者的平衡。而多數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由於成花以後營養生長已基本結束,不存在這種情況,只要盡量保持植株原有的綠葉面積,防止葉片過早衰老枯萎,使光合產物仍能不斷供應花的發育,便可維持正常生長和發育的關系。

日本江口等人(1958)在茄果類蔬菜上進行的試驗,證明了當植物體內含有較高的碳水化合物時,特別是全糖及含氮化合物,含量增高,則能形成較多的花芽。

植物的花芽分化與體內激素水平有密切關系。據實驗,花芽分化前植物體內生長素含量較低,當花芽分化開始,從花器形成直至開花,植物體內生長素水平顯著提高。如有人將石竹科某屬的一種植物,取其發育早期的花芽,並在具有一系列生長調節劑的綜合培養基上進行培養,發現這種植物花萼的生長需要GA。

人們還發現,麝香石竹花朵的提取液中含有GA,而當人工對麝香石竹施用GA後,又可以使花瓣增大。有人還在柑桔花瓣中發現生長素,並且看到柑桔花瓣的生長是決定於生長素的含量。從菊花的提取液中,也發現有GA類物質,但是對菊花進行人工使用生長素後,卻能抑制菊花花器的形成。這說明不同的激素種類,在各種植物上的反應不同。

Hackett和Sacha(1968)在葉子花中使用GA,阻止了花序的發育;而使用生長抑制劑CCC,卻促進花序的發育。

從圖2—24看出,各種激素對花芽形成和新梢生長作用的試驗中,B9和:HM有促進花芽形成的作用,而GA對新梢生長略有作用。

圖2—24各種生長調節物質的不同濃度處理對二年生Stark Earliest蘋果的新梢伸長和花芽形成的影響(濃度ppm)

(Luckwill,1970)

2.花器官發育的生理變化

在花芽分化期間,芽內生長錐是由營養分生組織轉為生殖分生組織,並且在很短的時間內構成雄性和雌性的生理狀態,此過程內生理上的變化應該是非常顯著的。

關於花器組織內各部分細胞代謝的復雜性和其特殊性,以及雄性和雌性之間在生理上的差異等,目前了解得很少。但是可以知道,在此期間,花器的代謝活動非常活躍,而養料、水分、礦質元素和激素是在連續不斷地集中運往發育中的花朵。作者從桂花的環剝試驗中看出,當在花芽分化初期中斷植物有機養分的供應,便能阻止花芽的形成。

據多數報道,認為花芽形成是依賴於和DNA→RNA→蛋白質,這個代謝程序有關的信息傳遞。3.花性別分化大部分植物的花都有花萼和花冠。而花內真正生殖下一代的重要部分則是雄蕊和雌蕊。多數植物是兩性花,如多數薔薇科植物和一些花卉植物。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植物是單性花,它們著生在同一植株上,如四季海棠、球根海棠、黃瓜、山毛櫸等植物。而另一些植物雖然具有雄花和雌花但不長在同一植株上,而出現「雌株」和「雄株」,如柳、楊梅、冬青等。

自然界植物的這種多樣性,為人類充分利用植物資源提供了廣泛的前途。如大麻,有雄株和雌株,為了提高纖維的質量,就要選擇雄株。又如生產上要提高黃瓜的產量,就要通過措施減少雄花數量,增多雌花數量。在花卉植物中,一些花朵大而鮮艷的類型,多數是兩性花。

基於在生產栽培中的不同要求,就需要人們能在植物生長的早期鑒別出植株的雌、雄性別,以及如何人工控制性別,就十分重要,這是性別生理的探討內容。

從廣泛研究結果看,在植株成花過程中,性別的轉變也是有一定規律的。

(1)花朵性別出現程序

人們注意到,在雌雄同株植物中,花朵性別的出現,是按一定的先後程序。常常最初出現的是雄花,隨後是雄花和兩性花都有,最後只出現雌花。

在各級分枝上,性別的出現程序是隨分枝級數增高,雌花的比例也隨之增加。這些情況似乎表明,雌花是在植株開花階段較高時才出現。

(2)成花過程的環境條件對花性別的影響。

①光照

法國圖爾努瓦(Tournois)在1911年就注意到日照長度可以引起花的性別分化。如長日性植物矮雪輪,用長日照處理,可以增加其雌花數。

有人認為,一般情況下,短日照能促進短日性植物多開雌花(如大麻),而使長日性植物多開雄花。長日照能促進長日性植物多開雌花(如菠菜),使短日性植物多開雄花。在短日性的瓜類植物性別形成中,也有這種情況,當瓜類植株成花以前處於短日照和低溫的條件下,能增加雌花數,而在長日照和高溫的條件下,雌花出現較遲,數量減少,雌花的發生節位比原來增高。

但是也有相反的情況,如短日性植物秋海棠的某雜交種,在長日照和高溫下,雌花比例增加(表2—5)。又如短日性植物菊花,其雌花和兩性花在同一花序上,外圍是雌花,而長日照卻能使雌花數增多。因此每當菊花開花時節過晚,由於日照變短,常形成周緣小花數較少的花盤,影響外形,可通過人工補充長日照來滿足需要。

另外一種情況是,某些植物在增加光周期誘導次數時,往往增加了雌花數量,而在光周期誘導不足時,雄花數量增加。

雖然,光照長短對花朵性別形成的機理還不十分清楚,但是決定花性別形成的因素是由植物本身的遺傳特性所決定的,光周期的影響只佔次要地位,這與光周期誘導成花的要求不相同。②溫度成花過程的溫度條件,也能影響花性別的形成。

光照長短能決定花芽的產生,而溫度則認為能決定花芽的性別趨勢,特別是夜間的低溫,很有作用。由瓜類植物的試驗證明,形成雌花對低溫的要求,要比對短日照的要求更為迫切,尤其是當時的夜溫,影響最大。當夜溫偏低時,更有利於雌花的分化。

表2—5溫度和日照長度對秋海棠花性別表現的影響

(引自北京林學院,植物生理學,1981)

作者對荔枝花芽分化的觀察,看到分化期適溫是在0—10℃,處於氣溫偏低的1、2月間進行,而且最初是形成雄花,在氣溫降到最低時形成雌花。

不過,在其他一些雌雄異花同株的植物中,情況又有不同,溫暖的條件有利於雌花形成,而低溫卻有利於雄花形成。③控制花朵性別的其他因素栽培條件和氣體成分,以及植物生長調節劑等,都能控制花性別,其中某些因素對性別的影響,還表現得非常靈敏。

一些不飽和氣體,如乙烯、乙炔及一氧化碳用來處理植株,可增加某些植物雌花數。用一氧化碳處理黃瓜,能明顯提高雌花比例(圖2—25)。

由圖中可見,在對照植株中很晚才出現雌花,而且雌花數目很少;CO處理使雌花提早出現,而且數目大大增加。

還發現,某些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生長調節物質,也對植物性別的分化有明顯作用。如使用IAA和NAA等生長素,能增加黃瓜雌花數量並能降低雌花著生的節位。CCC能促進雌性化,而TIBA(三碘苯甲酸)和MH卻抑制雌花的出現,GA也同樣有抑制雌花分化的作用。

圖2—25CO處理對於黃瓜雌、雄花出現順序的影響

橫坐標為日期 縱坐標為檢查日期雌、雄花數(♂雄花,♀雌花)

(引自曹宗巽、吳相鈺,植物生理學)

這里也可以推測,在性別分化中,應當有分別主管雌花和雄花的基因。這些基因能在特定的條件下被開放或是被關閉。也可能是,植物體內某些激素成分或其間比例的改變,能通過內部某些途徑,從而左右性別基因的表現。

此外,土壤肥力和水分的狀況,也能影響花朵的性別。通常,當土壤中氮肥和水分供應充足時,可以促進雌花的發育。

此外,磷、硼、鉀等元素,也都能提高瓜類的雌花率。

根據С.И.Алешина、М.Т.Ястребова等人(1953)研究,認為花朵的性別與土壤酸鹼度有關。例如黃瓜,栽植在中性土壤中,雌花比例為0.3—1.9;當在鹼性土壤中,雌花比例提高為1.8—4.4;而在酸性土壤中,雌花比例更高,可達1.4—7.0,而且花期最遲。

❸ 花的結構有哪些,會發育成什麼

1、花柱:位於子房及柱頭之間的,雌蕊之通常較細的部分。

2、子房:雌蕊中含有胚珠的較底的部分,成熟為果實。

3、胚珠:種子植物的一個小的結構,含有胚囊並被珠心所包圍,施肥後長成種子。

4、萼片:形成花萼的一片獨立的、常為綠色的部分。

5、花萼:萼片的總稱。

6、雄蕊群:一朵花內所有雄蕊的總稱,有多種類型,但每個雄蕊的結構如下:柱頭、花葯、花柱、花絲、花瓣、萼片、胚珠、子房、花托、花柄。

7、雌蕊群:一朵花內所有雌蕊的總稱。可由一個或多個雌蕊組成。組成雌蕊的繁殖器官稱為心皮,包含有子房,而子房室內有胚珠(內含雌配子)。

一個雌蕊可能由多個心皮組成,在這種情況下,若每個心皮分離形成離生的單雌蕊,即稱為離心皮雌蕊,反之若心皮合生,則稱為復雌蕊。雌蕊的黏性頂端稱為柱頭,是花粉的受體。花柱連接柱頭和子房,是花粉粒萌發後花粉管進入子房的通道。

(3)花卉生長發育擴展閱讀:

花卉結構:

自然中各植物的實際構造具有很大的差異性。這些差異對於被子植物的進化具有重大意義,並被植物學家廣泛用於確立各植物的種間關系。例如,被子植物的兩個亞綱可以通過其花瓣數加以區分:雙子葉植物通常有4或5(或者4或5的倍數)片花瓣,而單子葉植物多為3或3的倍數。

大多數植物的花都如上所述,同時具有雌蕊和雄蕊,這在植物學上稱為「完全花」、「兩性花」或者「雌雄同花」。不過,也有一些植物的花是「不完全花」或「單性花」,即只有雄蕊或雌蕊的花。

此種情況下,如果雌花與雄花分別生長在不同的植株上,則稱為「雌雄異株」。相反,如果單性的雄花和雌花同生於一植株,則稱為「雌雄同株」。

有些植物的花單生於植株上,而有些植物的花則簇生於植株,對於後者而言,這些花若按照一定規律排列於花軸上,便形成了「花序」。在這一點上,必須要注意「花」的實際概念。

從植物學角度看,一朵菊花或向日葵並不是一朵花,而是一頭狀花序,即由許多小花組成的花序,而且其中的所有小花都具有前文提及的結構。

有些花具有輻射對稱性,亦即如果其花被以任何角度通過中央軸線一分為二,所得的兩半都是對稱相等的,稱為輻射對稱花或整齊花,例如月季和桃花。還有些花只能按一個角度切得兩個對稱面,則稱左右對稱花或不整齊花,例如金魚草和大部分蘭花

❹ 花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花是種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可以為植物繁殖後代,一般典型的花都生長著花萼、花瓣和產生生殖細胞的雄蕊與雌蕊,各種顏色的花艷麗清香用以吸引昆蟲。

絕大多數人認為被子植物是真正的花,但是也有些學者認為裸子植物的孢子葉球也屬於「花」,只是一般只有被子植物才被稱為是有花植物。

罌粟屬的植物又被稱為是「年生植物」,因為盡管他們生長得非常快,但是開花和死亡都在一年之內。但是更多的植物都能存活很長的時間,這樣的植物叫做「多年生植物。」花的芽體是一種被塞滿了的「小提箱」。它由一層堅韌的外皮覆蓋著,能防止它受到傷害。在裡面,花的不同部分被緊緊地裹起來,因此它們僅占據很小的空間。當芽體生長時,花在裡面展開。很快,花開始變大,以至於芽體不能再容納它們,然後它們開始綻放出花朵。一般的花朵都可以用它們的色彩和香味來吸引昆蟲,蜜蜂們會根據花的顏色來找自己喜歡的花蜜。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昆蟲在花間飛舞不停,它們是在忙著傳播花粉。它們在各類花朵中忙採集自己想要的花蜜時也就幫花朵傳播了花粉。一種植物直到兩種花粉囊結合起來時才發育種子。一種花粉囊叫胚珠,胚珠是在花的底部形成的,它們由子房保護著;另一種花粉囊叫做花粉粒,花粉粒需要和來自其他花的胚珠相結合,因此,花粉必須要從一朵花上轉移到另一朵花上。大王花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因為一朵大王花的直徑有一米左右,不過和其他的花味道不同,大王花很臭,所以給大王花傳粉的使者也不同,它們不再是可愛的小蜜蜂,而是很多人都討厭的蒼蠅。夏天的空氣中含有大量的花粉,所以很多對花粉過敏的人聞到後就會不停地打噴嚏。

花的結構

一般的觀點都認為花的結構本質是一個節間縮短的變態短枝,花的形態、結構等和葉的一般性質相似。首先提出這一觀點的是德國的詩人、劇作家與博物學家歌德,他認為花是適合於繁殖作用的變態枝。這一觀點得到眾多證據的支持,而且對於多數被子植物花的結構也可以給出合理的解釋,因而這一觀念至今還在延用。

一朵完整的花一般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六個部分組成。其中花梗與花托相當於枝的部分,其餘四部分相當於枝上的變態葉,常合稱為花部。一朵四部俱全的花稱為完全花,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則稱為不完全花。花的各部分及花序為了適應長期的進化而產生了各式各樣的適應性變異,所以花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基本上有多少類型的種子,就有多少種花的樣式。

花的種類

一般常用的木本花卉:桃、梅花、牡丹、海棠、玉蘭、木筆、紫荊、連翹、金鍾、丁香、紫藤、杜鵑花、石榴花、含笑花、白蘭花、茉莉花梔子花、桂花、木芙蓉、臘梅、免牙紅、銀芽柳、山茶花、迎春等。

一般常用的草本花卉:春蘭、香堇、慈菇花、風信子、鬱金香、紫羅蘭、金魚草、長春菊、瓜葉菊、香豌豆、夏蘭、石竹、石蒜、荷花、翠菊、睡蓮、芍葯、福祿考、晚香玉、萬壽菊、千日紅、建蘭、晚香玉、鈴蘭報歲蘭、慈茹花、大岩桐、水仙、小草蘭、瓜葉菊、蒲包花、免子花、入臘紅、三色堇、百日草、雞冠花、一串紅、孔雀草、大波斯菊、金盞菊、非洲鳳仙花、菊花、非洲菊、觀賞鳳梨類、射干、非洲紫羅蘭、天堂鳥、炮竹紅、菊花、康乃馨、花燭、滿天星、非洲菊、星辰花等。

花的生長過程

植物內在的遺傳基因決定了花芽分化形成的時期和方式。植物花的形成,不僅需要營養生長的完成,並需要生殖階段的完成。植物生長到一定階段後能否成花,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由光照和溫度等環境因素所決定,許多植物進入生殖時期之前會受到晝夜相對長度的變化和溫度的影響。

在頂端誘發成花時,營養莖端的分生組織細胞會明顯變得濃厚,原來的大液泡會分散成許多小液泡。其他細胞器,特別是線粒體數目大為增加,細胞的呼吸作用增強。以後,小液泡又明顯增多變大,並伴有細胞核的增大,核仁的體積也顯著增加。在這種增大的細胞核內,分散的染色體和濃縮的染色質的比率,在誘發的分生組織要比營養莖端上的高。這時頂端分生組織的細胞內,RNA合成加速,隨著新的核糖體的形成,總蛋白質數量也增加。另外,頂端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會隨著成花因素的刺激而迅速向上攀升。

誘發期後,就會發生DNA的合成和分裂活動的繼續。等到細胞的數量增多到一定的數量時就會發生出花原基。上述這一發生過程,也就是通常指的花形態發生時期。成花的分生組織的發生頂端分生組織在進入到生殖時期後,有相當明顯的形態改變。這些變化與營養階段無限生長的停止和各種方式產生側生附屬器有密切關系。在營養生長時期,頂端分生組織在新的葉間隔期開始以前,向上生長和增寬。相反,在花發育時,花器官的連續發生會造成頂端分生組織面積的逐漸減少。有些花在心皮發生以後,還存留一些數量的頂端分生組織,但是停止了活動,而有的植物,則是由頂端分生組織的頂端部分產生心皮。根據花的不同類型,花器官可成螺旋順序向上形成或者是在同一水平上分輪的形成。

熱點內容
北湖區杜鵑花 發布:2024-11-24 17:53:06 瀏覽:775
在北京插花 發布:2024-11-24 17:42:14 瀏覽:933
銀耳百合綠豆湯的做法 發布:2024-11-24 17:39:20 瀏覽:24
組織老年人看鬱金香 發布:2024-11-24 17:39:20 瀏覽:148
櫻花樹蔭下 發布:2024-11-24 17:38:31 瀏覽:481
鮮花一路盛放到結痂 發布:2024-11-24 17:34:10 瀏覽:306
東西方插花藝術的應用 發布:2024-11-24 17:22:57 瀏覽:467
火鍋丁香 發布:2024-11-24 17:22:04 瀏覽:114
藏花閣鬱金香 發布:2024-11-24 17:21:25 瀏覽:385
七夕節的青蛙 發布:2024-11-24 17:16:11 瀏覽: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