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和風車
A. 荷蘭的三大象徵是什麼
荷蘭的三大象徵是:風車、鬱金香和木鞋。
1. 風車:荷蘭的風車是荷蘭的國家象徵之一,也是荷蘭最著名的標志性建築。17世紀到19世紀,荷蘭風車廣泛用於抽水、磨粉和製造紙漿。如今,大多數荷蘭風車都成為旅遊景點。荷蘭各地保留有上千座不同風格的風車,其中有不少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2. 鬱金香:鬱金香是荷蘭的國花,也是荷蘭最知名的花卉。每年4-5月是鬱金香花季,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前來荷蘭欣賞鬱金香花海的美景。特別是北荷蘭花卉種植區的鬱金香花田,素有「花的海洋」之稱。鬱金香已成為荷蘭文化和旅遊業的象徵。
3. 木鞋:荷蘭木鞋是典型的荷蘭民俗工藝品,它舒適方便游告、美觀耐用,深受荷蘭人喜愛,也成為荷蘭傳統文化的重要象徵。荷蘭各地,特別是鄉村地區,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經常穿戴木鞋。它不僅保護足部,也顯示出荷蘭人節儉朴實、親近自然的民族性格。做臘
除此之外,荷蘭還有其他重要的象徵,如鹿特丹港、阿姆斯特丹運河、乳酪、鑽石等。但風車、鬱金香和木鞋無疑是荷蘭最為典型和著名的三大象徵,它們代表了荷蘭悠久的歷史、美麗的自然風神胡明光和朴實無華的民族精神。
B. 荷蘭為什麼風車之國和花之國(簡介)
知道新秀
風車之國:
風車原為荷蘭人首創,適應著水力利用和磨坊工業的需要。如今雖然仍為荷蘭的「國家商標」,實際運用上卻不多見了。我們當然無法帶回荷蘭的大風車,但是小型的風車模型紀念品是可以的,權當是你來到荷蘭的留念。
人們常把荷蘭稱為「風車之國」,荷蘭是歐洲西部一個只有一千多萬人口的國家。它的真正國名叫「尼德蘭」。「尼德」是低的意思,「蘭」是土地,合起來稱為「低窪之國」。荷蘭全國三分之一的面積只高出北海海面l米,近四分之一低於海平面,真是名符其實的「尼德蘭」。
荷蘭坐落在地球的盛行西風帶,一年四季盛吹西風。同時它瀕臨大西洋,又是典型的海洋性氣候國家,海陸風長年不息。這就給缺乏水力、動力資源的荷蘭,提供了利用風力的優厚補償。
荷蘭的風車,最早從德國引進。開始時,風車僅用於磨粉之類。到了十六、七世紀,風車對荷蘭的經濟有著特別重大的意義。有:造紙等作用,被譽為「風車之國」。荷蘭向來以風車聞名。而保存風車較多的地方,則是「小孩堤坊」。
小時候,你讀過這個故事吧?一個小男孩眼見堤坊上出現裂縫,海水滲入,他擔心村子將被海水淹沒,便用手指頭塞住堤坊,救了全村人…
如今,在這個地方還保留了19部風車,並且還能見到穿著傳統服飾的荷蘭婦女。
直到8月26日為止,是今年荷蘭的「風車之日」。每逢星期六,小孩堤坊的風車將一起轉動,有的還開放內部,讓遊人參觀。
當時,荷蘭在世界的商業中,占首要地位的各種原料,從各路水道運往風車加工,其中包括:北歐各國和波羅的海沿岸各國的木材,德國的大麻子和亞麻子,印度和東南亞的肉桂和胡椒。在荷蘭的大港——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的近郊,有很多風車的磨坊、鋸木廠和造紙廠。
隨著荷蘭人民圍海造陸工程的大規模開展,風車在這項艱巨的工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根據當地的濕潤多雨、風向多變的氣候特點,他們對風車進行了改革。首先是給風車配上活動的頂篷。此外,為了能四面迎風,他們又把風車的頂篷安裝在滾輪上。這種風車,被稱為荷蘭式風車。
荷蘭風車,最大的有好幾層樓高,風翼長達20米。有的風車,由整塊大柞木做成。十八世紀末,荷蘭全國的風車約有一萬二千架,每台擁有6000匹馬力。這些風車用來碾穀物、粗鹽、煙葉、榨油,壓滾毛呢、毛氈、造紙,以及排除沼澤地的積水。正是這些風車不停地吸水、排水,保障了全國三分之二的土地免受沉淪和人為魚鱉的威脅。
二十世紀以來,由於蒸汽機、內燃機、渦輪機的發展,依靠風力的古老風車曾一度變得暗淡無光,幾乎被人遺忘了。但是,因為風車利用的是自然風力,沒有污染、耗盡之虞,所以它不僅被荷蘭人民一直沿用至今,而且也成為今日新能源的一種,深深地吸引著人們。
目前,荷蘭大約有兩千多架各式各樣的風車。荷蘭人很喜愛他們的風車,在民歌和諺語中常常贊美風車。風車的建築物,總是盡量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每逢盛大節日,風車上圍上花環,懸掛著國旗和硬紙板做的太陽和星星。
花之國:
每當春夏之交,荷蘭的大地便披上了五彩繽紛的「花衣」,到處是花團錦簇。尤其從海牙到阿姆斯特丹沿海一帶,更是花水相映,風景如畫,紅的、黃的、橙的、紫的各色鮮花競相怒放。人們稱荷蘭為「鮮花之國」,可以說毫不誇張。
荷蘭人特別愛花,在他們的經濟活動和家庭生活中,鮮花已成為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荷蘭,無論是鄉村還是城市,可以說是鮮花遍地,四處飄香。
花的品種很多,最為出名的是鬱金香、風信子和茨菇花。荷蘭人尤愛鬱金香,把它視為花中之王,如今鬱金香已成為荷蘭的象徵,被尊為「國花」。所以,荷蘭又有「鬱金香之國」的美稱。
以前,荷蘭流傳著這么一句話:沒有鬱金香就算不上富有。17世紀初,荷蘭有位商人為了得到一株罕見的鬱金香花種,付出的代價竟是8000磅麥子、1600磅黑麥、8頭肥豬、4頭壯牛、12隻肥羊、1000磅乳酪、兩大桶酒、1張床和1隻銀酒杯。在我們看來,這似乎是天方夜譚,可當時確有許多人為了花傾家盪產。
300多年前,鬱金香從土耳其傳入歐洲,很快風靡整個西歐,尤其在荷蘭更以其名貴而身價百倍。當時一個鬱金香的球莖相當於相同重量的金子,阿姆斯特丹街上一幢漂亮的房屋,只用3株鬱金香就可以買到。經過幾代人的精心培育,現在荷蘭的鬱金香已有2000多個品種。
在荷蘭,家家戶戶的庭院窗檯都種滿了鮮花,許多名貴的鬱金香還有好聽而有趣的名字。有一種橙色鬱金香,因花朵碩大而壓彎了花梗,形似沉思的英國首相丘吉爾,被尊稱為「丘吉爾」;一種鬱金香,似月光般皎潔,被稱為「明月」;一種白色典雅的鬱金香,被譽為「中國女性」,真是十分貼切而富有情趣。
平時朋友見面,總是互送一束鬱金香,表示美好的祝願。每逢迎賓送客,荷蘭朋友也總要送上幾束鮮艷奪目的鬱金香。每年4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荷蘭都要舉行大型的「花節」,有鮮花展覽和花車遊行,吸引了無數的遊客來此游覽觀光。
荷蘭人愛花,種花,也賣花。荷蘭有1萬多公頃土地種植花卉,年產鮮花60億株,每年都有大量鮮花出口,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花卉生產國和出口國。阿姆斯特丹附近的阿斯麥爾花市是世界最大的花卉市場,每天平均約賣出600多萬份盆花和剪花,其中80%銷往國外。每年4~6月份,每天都有裝載鬱金香等鮮花的飛機和冷藏車,直抵倫敦、巴黎、柏林等大城市,遠銷125個國家和地區。鮮花給荷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