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玩花卉
① 另一個人美文摘抄
當代著名詩人,滿族,自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從事文學創作,至今發表文學作品400萬字。著有詩集《悲愴四重奏》《龍的紀年》、油畫散文合集《藝術是歷史的鄉愁》、小說集《鼠年月光》等多部。國家一級作家。
另一個人
巴音博羅
解釋虛無,並把它放在這里:說它,離去!
——卡內蒂
一
老那是個作家。確切地說,他是一個詩人兼畫家。他的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詩壇上,還是很有影響的。後來他又玩起水墨,他畫的壺和貓很有特點,當地藝術圈的許多人都知道他,也有許多人登門求畫。一般情況下,老那對那些登門拜訪的人總是很客氣的,雖說他的畫並不怎麼太值錢,但求畫的人也總是不空手,拎兩瓶燒酒,揣兩盒茶葉,也能如願以償。老那並不計較得失,也不視禮物輕重去敷衍。總之,他在某個小圈子裡口碑一向不錯,他是一個謙遜而和氣的好人。
在這里,「那」姓是滿族的一個老姓氏,是滿族宗族在遼東滿族氏族中八大姓氏里的第七個,出自於多音節滿族姓氏那拉氏,而那拉氏是以歷史上氏族的居住地那拉河冠用的。音讀Na,平聲。好多人讀錯了,讀為去聲。老那剛開始時,還給予糾正,但讀錯的人多了,他也就聽之任之了。
有什麼辦法呢?許多事情的發生,就是這么錯誤地進行著的,譬如今天,老那去一家新開張的花鳥魚市場時,就遇上了一件奇異的事兒。
說起來也不能怪老那,因為這種情況,在生活中總是隨時隨地會發生的,只是我們沒留意罷了。
那一天,老那本無意逛花鳥魚市,只是恰巧路過而已,他每天的日程安排都是有固定規劃的,他是一個守規矩的人。偶然發現,在新興市場幾家茶室邊新開張了一家花鳥魚市場,這讓本來就對盆景花卉喜歡的老那停住了腳步,他決定先睹為快,先進去巡視一圈,看看是否有自己喜歡的東西,於是便特意拐了個彎兒,慢條斯理踅了進去。
那是一幢摩天大樓的底層,被管理者隔成一間一間的商鋪。一樓呢,大部分都是賣花卉盆景的。二樓有一部分賣魚,一部分賣鳥的。老那去的就是一樓,一進門左側一家鋪面文雅的盆景店。
他前腳剛一踏進門檻,店主人便放下手裡的活計,三步並作兩步急迎出來,一把握住老那的手,連連招呼:「哎呀,你今兒怎麼有空閑過來,快坐快坐。」說著不由分說,簇擁著把老那按坐在一處茶台前。
「看茶看茶!」坐在案幾後的另一人,也連忙招呼,「真是好久未見了,老兄一切都好吧?」
「哎,哎哎……」老那以為遇到了熟人,一邊坐一邊打量對面那人,卻見是已四十開外的瘦漢,堆滿笑的臉上稀稀拉拉留著一抹唇上胡須,單眼皮的眼睛此時早已眯成一條線,一口黃牙顯然也是個煙齡極長的「癮君子」。
老那覺得似曾相識,又不知到底在哪見過。也許隨著年齡增長,經歷的人與事日益雜多,老那經常會有遇見熟人卻叫不上名字的尷尬事兒。有幾回,甚至是對方在街上遇見他,熱情地打招呼,過後,老那卻無論如何也想不起對方是誰的難堪事。看來自己真的是老了,他在心裡暗暗感嘆。
也許今天又遇上這樣難為情的事情了。
想到這兒,老那也極力擠出笑意,親熱地向對方問候:「您一向可好?」
「都好都好。」那人連連回答,又殷勤地為老那清洗茶盞。
不一會兒,新沏的一壺熱茶就裊裊奉了上來。老那小心地啜了一口,連連贊揚:「好茶好茶。」那人也頻頻為老那續杯。直到這時老那才倒出工夫打量迎他進門的另一位。那是個年逾五十、白凈麵皮的微胖漢子,此時也恭敬地遞過香煙,老那見狀連連擺手,說:「不會不會。」那人笑道:「我記得你原來也好鼓搗幾口的。」老那說:「真不會。」那人見老那堅持,也就不再相勸了。
唇上一抹小胡須的這時插話說:「感謝你當年對我的照顧。」說著連連作揖,老那一時也想不起什麼事,只是一邊在腦子里搜索著,一邊嘴上應付:「不必客氣,不足掛齒。」
那人又說:「當年一塊兒玩盆景的老陳還好吧?」
老那恍惚記得,他確是認識一個賣盆景的玩家,至於姓甚名誰,也記不太清楚了,估計就是老陳吧,但他與那個老陳也有許多年不曾見過了,老那這時只是敷衍一下,說也有一陣子沒遇見了,具體情況他也不知,就這樣搪塞著,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妥。
「那麼老王呢?」
忽然,白凈麵皮的胖子又問,老那一時不知他說的是哪個老王,見老那遲疑,白凈麵皮的胖子有些嗔怪地又說:「你看你那記性,咱一個車間的老王唄,還能有哪個?」這一下,老那隱約覺得有些不對勁,因為他從未在工廠待過,怎麼會成了「咱一個車間的」?!
「他……他……你是說……」他支吾一會兒,正考慮怎麼回答,小鬍子又說:「你可能忘了,咱們幾個當年可是最好的哥們。」他一邊說還一邊拍了拍老那的肩膀,一雙眼睛也亮晶晶地盯著老那。
老那本想再問,可白凈麵皮的胖子早就不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他熱情地拉著老那的手,非得讓他選一盆盆景送他。
老那怎肯平白無故要人東西,何況還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呢,但架不住那二人的熱情,最後捧著一盆很是精緻的雀梅回家了。
臨走時那人還說,過幾天約一些老同事一起吃個飯,敘敘舊。
老那胡亂應承一下,逃也似的離開了那間過分熱情的盆景店。
二
老那那天離開那兩個莫名其妙的人之後,本以為事情就這樣過去了,就好像一條小河上泛起的一圈漣漪,本就沒有什麼稀奇的,誰還能不在生活中錯認過人呢?
然而不久後的某一天黃昏,老那正在家裡給雜志社趕一篇稿子,電話鈴驟然響起,誰呀?這時候?老那心裡想。
電話那頭傳來一個陌生的聲音:「老畢老畢,我是老伍啊,盆景店的那位!」老那這才分辨出,是那個白凈麵皮的胖子。「咱們哥幾個小聚一下,就這周末,不見不散啊,待會兒我把酒店地址發給你。」話筒那邊不由分說,很快就掛了電話,剩下老那一個人在這邊發呆。真是糟糕,他們肯定認錯人了。那一天,老那自打從盆景店回來就一直犯嘀咕。在一個車間共同工作過肯定不對,可是與另一個玩盆景的老陳相識,又似乎說得過去,這就是讓他一直困惑的所在。此外還有吸煙的事兒。老那自然知道自己從不吸煙,可是那個姓伍的白凈麵皮的胖子,認定自己原先是吸煙的,這怎麼可能?一定是有另一個人與自己長得很相像。那個人是工人出身,喜歡盆景,也喜歡書畫,但世上真有完全長得一樣的人嗎?老那也不敢妄猜。
找個機會我得向他們說明,我不能再騙人家了,那成了什麼?可是怎麼樣張口說呢?他一直覺得這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兒,拂了人家的美意,掃了大家的興致,他老那真是開不了這個口。
還是不去赴宴了吧,去了多尷尬呀。他想。
但那個被他們確認的老畢,到底是個什麼人呢?他又想。
到了約定的日子,老那也沒想好拒絕的理由,可決定拒絕赴宴倒是板上釘釘的事兒。就在他忐忑不安時,電話又響了,這回是那個迎他入門的黑瘦漢子打來的,說是要打車過來接他,老那一急,脫口說出「你千萬不要過來,我老伴病了,今兒個肯定去不了」這樣的謊話。那邊聽見他說老伴兒,忽然呵呵大笑起來說:「老兄啊,你不是一直一個人嗎?怎麼忽然有了女人?」
老那支支吾吾,只好說剛剛又結婚了。那邊又責怪起來,說你獨身這么多年,現在找到女人結婚了,這么大的事兒,怎麼不通知親朋好友參加婚禮,真是不夠哥們意思。
老那連忙解釋,說對方也是二婚,不想操辦雲雲。總之,與那個唇上一抹小胡須的黑瘦漢子足足費了半天口舌,這才口乾舌燥掛了電話。
而現在的情形恰恰應了一句古語:你撒了一個謊,就要用一百個謊言來遮掩。老那覺得事情正在向一個更加難堪的方向發展,彷彿一個泥淖,一開始只是陷進一隻腳,現在是半條腿全都被淹沒了,今後呢,他有些不敢猜測。唉,真是的!
他覺得他必須從這困境中盡快脫身出來,他不想再見到那兩個奇奇怪怪的人了。
三
這段時間,老那一門心思只管寫詩畫畫,他覺得擺脫那一幹人干擾的最好辦法,就是沉浸在詩書畫的境界中,而不聞不問俗世間的煙火氣,他成功了。
但是閑暇時,偶爾也會想起一個喚作老畢的人,那是個怎樣的人呢?人世間真有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人嗎?他嘆口氣,搖搖頭,索性不去胡思亂想,只管在宣紙上筆走龍蛇,橫塗豎抹,於是一幅幅充滿文韻雅興的《煮壺圖》以及《病貓圖》,就在他筆下誕生了。
近來,老那的畫藝真是大有長進了呢。
有一天,因為想去街上買一瓶朵雲軒的墨,老那順路想去一家專賣書畫的畫店轉轉,還未到時,迎面在街角碰上一人。待倆人都停下定睛一看,忍不住同時驚叫起來。
「老畢!」
「是你……」
那人正是頭些日子在盆景店遇見的黑瘦漢子,唇上養一撇小胡須的那位。
真是怕什麼來什麼,老那本想寒暄一下就走開,可那位老兄熱情得讓人難以辭離,他一把拉住老那的袖子,非得到路邊小店喝兩杯不可。
老那說他不善飲酒,可那人聽後,反倒抓住了理由一般,說:「你老畢的酒量我還不知,怎麼說出個不會喝酒了,看不起誰呢?」說罷不由分說,硬是把老那推至一小酒館里,二人落座後,那人熟練地點了四道菜,半斤本地產的老窖酒,咋咋呼呼就給老那倒了滿盅。
老那其實也是能喝二兩的,只是平日很少喝,見今日這番架勢,若不順應一下,恐一時也難以脫身,就沉下心,也擺出一副老友相見的熱乎勁兒,和那人推杯換盞起來。
二兩五十度的老窖熱乎乎下肚,話兒也自然多了起來,老張說那年家裡遇上了困難,一時錢倒騰不開,無奈之下他找老畢借兩千元錢,老畢二話不說就答應了。
「我到現在還欠你二百元錢沒還呢。」老張說。
「朋友之間不要提錢的事兒了。」老那這才知道,敢情老畢還是個樂善好施的好人,二人你來我往,不一會兒就把那半斤燒酒喝了個底朝天。「再來一壺。」老張臉紅脖子粗,沖櫃台上又叫。
「我不能再喝了,再喝就醉了……醉了……」老那舌頭也大了。
「不行,咱哥倆當年可喝過二斤67度的衡水老白乾兒呢。」老張不依不饒地又叫,伙計一溜煙地小跑,早又端上一壺燙過的,二人勻了,恰好又各自一玻璃杯。待到日暮西山時,這頓吵吵鬧鬧的酒局才散夥。
回到家老那頭重腳輕,眼皮滯重,一會兒便倒頭呼呼大睡起來。第二天上午十點才起床,他老婆一邊遞給他一杯熱水一邊埋怨:「怎麼忽然喝起酒來了,忘了自己血壓高呀!」老那覺得頭疼得厲害,渾身沉甸甸不舒服,也就懶得申辯,胡亂喝了半碗粥,就又沉沉睡去。
四
自上一次醉酒之後,老那下定決心,堅決不再與那兩個熟悉的陌生人交往了,即便他不能立刻承認他不是好心腸的老畢,但也不打算替另一個毫不相乾的人生活了。
真奇怪,這世上還有這等事。老那不止一次地想,也替自己生氣,唉,怪只怪自己是個遇事唯唯諾諾的人,一直以來總是一個軟柿子,現在可倒好,莫名其妙地成了另一個人,真是荒唐透頂!
他對自己的可悲境況又恨又氣,他覺得自己一直活得像個窩囊廢,替罪羊,他不是氣惱那兩個熱情過分的人,而是恨自己面子矮,一副遇事不善明辯的柔性子。
有什麼辦法呢?一想到這兒他就嘆口氣。
可是事情似乎還沒算完,隔了兩個星期,他老婆給他洗衣服時,從他衣兜里,竟發現了一個紙條和五百元錢,那紙條上寫道,為了感謝當年老畢借他的兩千元錢,特將剩下的二百元欠款還清,並多加三百,以表謝意。老那看到錢和紙條時,一屁股坐在書房裡,足足呆怔了小半天,看來,與那兩個莫名其妙的「工友」的關系,還真是一時半會兒撇不清了。
不行,得找個機會把錢送回去,再怎樣也不能拿人家的錢呀,這可是道德問題。他想,他必須得把一切說清楚了。
而他老婆一直問這紙條的緣由,但老那一時半會兒也解釋不清楚,好在他老婆知道他不是個任意胡來的人,也就不再追問下去了。
他決定再去一次盆景店,無論如何,也得還了那紙條和錢。
那是個再平常不過的日子了,天藍得彷彿一潭深淵,虛幻得人一走上去就能憑空消失一般。有那麼幾朵浮雲,也就僅僅是浮雲的樣子。沒有什麼風,所以也就不會有更加虛幻的雲影干擾人的視線。老那走進盆景店時,白凈麵皮的胖子老伍和黑瘦漢子老張正坐在那兒熱火朝天聊著什麼。見是老那,倆人連忙站起來,一邊忙不迭地讓座,一邊張羅著泡茶。為了避免節外生枝,老那趕緊掏出紙條和錢塞給老張說:「錯了錯了,完全弄錯了,我不是老畢,我真不是老畢,這錢我還你了。」說完站起身欲往外走。他其實來的路上就合計好了,決不能在那裡糾纏,把意思說明白立即就走。但老張哪裡能容忍這個,他似乎有些生氣地一把抓住老那的胳膊,說:「老畢,你這是幹啥呢?怎麼這么外道?我又怎麼能弄錯事情?你這么著也太小看我了,我難道是個忘恩負義的人嗎?」
「不是不是。」老那一邊掙扎,一邊極力想往外走,但老張一直死攔著老那的去路不撒手。這時白凈麵皮的胖子老伍也上前阻攔,說:「老畢你這是何苦呢?不要就不要,也不能說自己不是老畢啊,不是老畢,難道你是老張不成?!」
「剝了皮我也認得你骨頭!」老張恨恨地說。
「不是不是……」老那忽然覺得有口難辯,自己似乎又陷入了某種怪圈,他越聲明他們認錯人了,自己不是老畢,這二位越氣哼哼地叫板,眼前站著的人必須是老畢!因為大多數人都相信一句老話——眼見為實,你總不能有一天對你的父母、兄弟姐妹、同事同學說你不是某某,這多可怕,除非你瘋了,或者大家都瘋了,癔症了。世界是混賬的,就你自己清醒。但若是如此,則這世上也就沒有真實和虛幻可言了。
所以這件事情弄到最後,還是老那妥協的,他不得不承認自己就是老畢。也許到了這個地方,他自己也糊塗了,認為自己一定與老畢十分相像,甚至自己可能就是那個從未謀面卻一直活在這世間某個角落的人。
五
看來,若想擺脫某個人的影子也是極其困難的,如果你擔任了某一角色,或者如果大家因為約定俗成,已認定了你日常所擁有的角色,你就是那個角色了。
有一篇小說的名字叫《你不可改變我》,現在看來,說的既是也不是,因為老天如果分配了一個角色給你,你當然不可變更,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確實變成了另一個人,一定是老天使你不得不變成另一個人,老那遇到的情況大致就是如此。
那天他本欲前去還錢,卻不想末了不僅沒還上那錢,臨走時還被又送了一盆價值不菲的九里香盆景,他覺得他陷得越來越深了,他不知道該如何收場,如果有一天那倆人醒悟過來,知道他們錯了,而他竟然還一直拿了他們的東西和錢,他該受何羞辱?
唉,就由他們吧。近來老那一直愁眉不展,茶飯無思,他這是真正進入了兩難境地,彷彿有人給他下了一個套索,他越掙扎反而套得越緊。
他不斷地想起小時候玩的游戲——用一張蜘蛛網套蜻蜓,不管那美麗的小東西如何扇動翅膀,只要被那黏稠的絲網粘住,就不用想脫身了,那簡直是一場噩夢。
老那這人是一個在旗的滿族人,祖上本是書香門第,他祖父還讀過國高,會俄語,在老奉天城也是一個遠近聞名的才子,只是後來家道敗落,才幸運地成為工人階級。老那似乎繼承了祖父性格中的貴族成分,也喜歡架鳥籠子吟詩賞花的雅事,偏偏時運不濟,各種「運動」一個接著一個,早已把這八旗破落子弟嚇破了膽,所以遇到任何事,都遵從一個「忍」字,以為忍一忍,一切就會過去了,可這世間有些事偏偏就不會輕易躲過的。
這不,隔了不幾天,盆景店的老張和老伍就約他一塊去海邊旅遊。這地方離海邊開車也就一個半小時的樣子,所以許多人閑暇時都願結伴去海邊吃海鮮,洗海澡,也算是放鬆一下身心。但老那哪有這份閑心,自然找了理由拒絕了。不久老伍和老張又來電話,說是城郊風景區新開了一家酒店,都是河魚野味,又約老那一同前去嘗鮮兒,老那又拚命找理由拒絕。如此三番五次,搞得老那不厭其煩,那邊的兩位也有些不高興了,覺得老那彷彿故意躲他們,是瞧不起他們底層人,這叫老那叫苦不迭,一時又不知該怎麼去解釋。
罷罷罷,任由他們去吧。有時老那想。
但是不久,一個老那特別看重的朋友遇見老那說:「你這傢伙怎麼搞的?大家可都傳開你不近人情的事兒了。」「什麼?」老那大吃一驚,覺得事情愈發嚴重了,要知道在小縣城裡,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很微妙的,搞不好就會遺臭萬年,沒人近前了。難道是盆景店的那兩位散發的流言蜚語?可他們又怎麼和這位朋友扯上關系的?老那這時只有無限哀嘆的份兒了。
他覺得他必須解決這個問題。隔了幾天,他叫上一個在派出所工作的同學,一同去了那家盆景店,他把自己的身份證給老張和老伍看了,說自己確實不是老畢,他們真的是認錯人了,末了又把之前的錢及那兩盆盆景的錢,一並塞給老張和老伍,說「誤會解除了,但大家還可以當朋友處」雲雲。當著警察的面,老張與老伍一時有些摸不著頭腦,臉上紅一陣白一陣,最後也連連點頭,說些「認錯啦認錯啦,哥倆給您賠禮道歉」的話,說完還真給老那行了大禮,這一整反倒把老那弄得下不了台了。總之,那天的事情有些詭異,從頭到尾都像是演戲,最後是老那受不了了,逃也似的從那盆景店出來,覺得自己把事兒做得真騷!因為很明顯的,老張和老伍最後的神情是一種受盡傷害的無辜表情,好像一個人做了好事,反被人家冤枉了一樣。
這件事情過去不久,他妻子原來單位的領導找到他妻子,說你家老那是不是最近帶了警察去過盆景店,人家一直反映你丈夫仗勢欺人,不夠義氣,瞧不起底層老百姓,對老同事忘恩負義等等。反正那話說得很難聽,讓老那的老伴兒無地自容。不久他兒子的一個同學也找到他兒子說起此事,他兒子那天回家氣哼哼地質問父親,是不是做了什麼虧心事,否則不會不願承認一下老同事,更不必彼此交惡。一時間老那似乎陷入了四面楚歌的絕境。
看來必須找到一個徹底解決的辦法。老那冥思苦想半個月,終於一拍大腿,有了主意。
……
全文請閱讀《長城》2021年第6期
② 解密:慈禧太後晚年意外懷孕到底是誰的孩子
慈禧太後執晚清政權五十年,其間發生的許多大事可謂路人皆知,慈禧在我們的印象中不外一個賣國者、陰謀家,狠毒而冰冷。但作為一個凡人來說,慈禧也有她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有與平常人一樣的喜怒哀樂、七情六慾,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不可思議。慈禧太後15歲被選入宮中成為秀女,號懿貴人,後得咸豐皇帝寵幸,被封為懿貴嬪。咸豐病死熱河時,慈禧才26歲,正是女人生理需求性慾旺盛的年紀,尤其到了她垂簾聽政總攬清朝大權的時候,她究竟是如何滿足自己的性飢渴的呢?
北京琉璃廠有個叫張春圃的琴師,以為人彈琴糊口。他為人戇直且樸野,琴技出神入化,在士大夫中口碑極好。慈禧閑來無事想學琴,聽到張春圃的名聲,就把他召入宮里彈琴。據說彈琴的地方在寢殿的西廂房,正屋有七大間,慈禧坐在最西邊一間,距離西廂房很近。張春圃在宣召時就與太監約好,不能跪著彈,必須坐著才可以彈好,太監一口許諾,所以不讓他對著慈禧的面。
西廂房擺著七八具琴,都是金弦玉軸,極其華貴,張春圃試彈都不合節拍。接著聽到慈禧說:「可將我平日所用的琴取來讓他彈。」太監奉命取來給張春圃。張春圃一落指,覺得聲音十分清越,連聲稱贊:「好琴好琴。」張春圃彈了一首,稍作休息。忽然見有幾個穿乳母衣服的人攜一個十歲左右的幼童過來,衣服極華美。幼童見了琴就用手指玩。張春圃阻止說:「這是老佛爺的東西,動不得。」幼童瞪目看著他。旁邊一個婦女即責備張春圃:「你知他是誰,老佛爺事事都依他,你敢攔他,你不打算要腦袋了!」張春圃不再說話。這天張春圃出宮後,後來慈禧又宣召,他寧死也不敢去了。張春圃為人狷介有志節,因為貧窮在廠肆為佣,而其琴法馳名於公卿間。慈禧那天曾命太監傳語說:
「你好好用心供奉,將來為你納一官,在內務府差遣,不怕不富貴。」但張春圃自見那個幼童後,絕跡不入宮。同輩問他,張春圃說:「此等齷齪富貴,我不羨慕。」肅王聽說張春圃的名聲,召他至府邸彈琴,給他月俸三十金,早來晚歸習以為常。張春圃覺得束縛不自由,欲擺脫卻沒有好辦法。一天黃昏下雨,肅王說:「你別回去了,就住在這里罷。」張春圃不肯,肅王再三挽留,張春圃說:「肆主不知我在此留宿,還以為我嫖娼呢。」肅王大怒,將他驅逐出去,再也沒有召他進府。張春圃欣欣然以為得計。
有一個世家小姐曾請張春圃教琴,張春圃午後來,彈完一曲就走,連一口水都不沾唇。後來張春圃因狷介而貧困死。其實晚清容納了許多特立獨行的奇人,張春圃並不因為不奉慈禧詔或惹怒肅王而招來殺身之禍,擱到別的朝代是不可想像的。光緒中葉以後,慈禧忽然怡情於翰墨,學畫花卉,又學寫書法,常寫福壽等字賜嬖倖大臣。但自己的字寫得不太好,就想找個代筆的婦人,於是降旨各省督撫留心尋覓。四川有官眷繆氏,其夫在蜀地做官死在任上。繆氏工花鳥,會彈琴,小楷字寫得楚楚清秀,於是被送入京里。慈禧召見面試後大喜,讓她隨在左右,朝夕不離,並免其跪拜。月俸二百金,又為她的兒子捐內閣中書職位。繆氏有時也做應酬筆墨賣於廠肆,其書畫頗有風韻。自是之後,凡大臣家有慈禧所賞的花卉扇軸等物,都出自繆氏的手筆。
慈禧六十大壽的前幾天,她忽然問繆氏:「滿洲婦女的婚妝,你也見過了;我卻沒見過你們漢女結婚時穿的是什麼?」繆氏說:「是鳳冠霞帔。」慈禧說:「慶祝那天,你要穿鳳冠霞帔做我的陪賓。」第二天繆氏買了鳳冠霞帔穿上,慈禧大笑不可抑止,說像戲劇中的某人。到了慈禧大壽那天,眾滿族婦女入宮,看見繆氏的服裝無不大笑失聲。慈禧當天十分高興,而繆氏被束縛在鳳冠霞帔里整整站了一天,苦不堪言。估計她下輩子再也不想穿什麼倒霉的鳳冠霞帔了。
慈禧太後出身卑微,十七歲時選秀入宮,賜號「蘭貴人」,因此一生愛蘭花;二十歲時得到咸豐皇帝的寵幸,賜懿嬪;從此抱得大樹;二十一歲生下後來的同治皇帝,確立了在後宮中的地位,也開始了她在深宮大院裡面錯綜復雜的斗爭。接下來,慈禧先後經歷了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咸豐皇帝病逝,辛酉政變等等的事情,最終得以垂簾聽政,獨掌大清的政權。
慈禧26歲守寡,爬上人生權力頂峰的時候也只有27歲。垂簾聽政,獨攬大權,平日里經常打交道就是一班大臣們,太乏味的時候有幾個情人,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畢竟都是肉身長的人,都有七情六慾。
野史裡面為人津津樂道的慈禧的情人竟然是一個賣豆腐的。說來話長,庚子戰亂的時候,北京城被八國聯軍緊緊圍著,危在旦夕。慈禧太後帶著小光緒皇帝倉皇出逃,還隨身帶著一班親信大臣,混在逃難的人群里,想要一路向西,逃到當時的西安去。
為了在逃亡的路上不被人識破,慈禧太後和一班人化妝成農夫和村姑,加緊趕路逃亡。不料途中碰到八國聯軍沿路燒殺搶劫,一行人被沖散了,慈禧太後落了單。
慈禧隨身帶的包袱里滿是些金銀細軟,不小心漏了富,被拉車的打起了主意,想要殺人劫財。眼看著曾經權傾朝野的慈禧太後就要命喪這個拉車的之手,說時遲那時快,有個賣豆腐的男子路過,吆喝著賣豆腐,直接把那個拉車的給嚇跑了。
賣豆腐的男子救下了慈禧太後,並且帶回家裡去悉心照料。所謂患難之際見真情,賣豆腐老王白天外出賣豆腐,晚上回來就細心照顧慈禧太後,日久生情,兩個人竟然做了名義上的「夫妻」(不過也不知豆腐老王究竟有沒有吃慈禧太後的豆腐)。
日後慈禧太後回到北京,心裡還時時惦念著那個落難流離的時候的大眾情人。如果野史裡面的記載是真的,慈禧太後之風流一至於此,也只能讓後世人哈哈哈了。
③ 墨梅這又詠物詩 表現了詩人什麽什麽 堅持自己什麼的精神.作者是什麼朝的誰.
元·王冕《墨梅》
【名稱】墨梅 【年代】元朝 【作者】王冕 【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吾家洗硯池頭樹, 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 只留清氣滿乾坤。 根據不同的書記載有不同的版本。 而「留」是不正確的,並且,有些語文書上寫的是顏色好,也可以算對,就算上面講的版本不同,所以朋友們不必質疑。
注釋譯文
【注釋】 (1)墨梅:顏色艷麗的梅花。 (2)吾家:因王羲之與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認為王姓自是一家,有句話叫「三百年前是一家」。 (3)洗硯池:寫字、畫畫後洗筆洗硯的池子。王羲之有「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傳說。這里化用這個典故。 (4)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里是說那朵朵盛開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跡點化成的。 (5)清氣:清香的氣味。 (6) 乾坤:天地。 【譯文】 我家洗硯池邊的梅花樹, 花開朵朵,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點染而成。 它不需要別人誇獎顏色是多麼的好, 只要讓梅花的香氣彌漫在天地間。
作品中心
這首詩表現了作者鄙視流俗、堅貞自守的高尚情操。
作品鑒賞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顏色艷麗的梅花。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開頭兩句「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 三、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並不嬌艷,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只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不求功勛的品格。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這首詩中,一「淡」一「滿」盡顯個性,一方面,墨梅的豐姿與詩人傲岸的形象躍然紙上;另一方面令人覺得翰墨之香與梅花的清香彷彿撲面而來。從而使「詩格」、「畫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宋·張臬《墨梅》
作品信息
【名稱】墨梅 【年代】宋朝 【作者】張嵲〔niè〕 【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墨梅 山邊幽谷水邊村, 曾被疏花斷客魂。 猶恨東風無意思, 更吹煙雨暗黃昏。
作者簡介
張臬(1096--1148),字巨山,約生於哲宗紹聖初,卒於高宗紹興中,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上舍中第,調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參軍,辟利州路安撫司干辦公事。高宗紹興五年(1135年)召試,除秘書省正字。七年,遷校書郎、著作郎(《南宋館閣錄》卷七)。擇儒臣為川、荊、襄帥,除司動員外郎。八年,出為福建路轉運判官(同上書)。十年,兼實錄院檢討、守起居舍人、兼侍講、試中書舍人(《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三五、一三七)。升實錄院同修撰,十一年,罷。起知衢州。十八年,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獻《紹興中興復古詩》以希進用,尋卒(同上書卷一三九、一五八),年五十三。。有《紫微集》(《宋史·藝文志》,《直齋書錄解題》卷一八作《張巨山集》)三十卷,久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三十六卷。
作品簡析
這首詩開頭兩句描繪了畫面上梅花生長環境的清幽,突出梅花的高雅;結尾兩句運用擬人手法,寫出梅花的不甘流俗的精神。王冕(公元1287-1359年),元代著名畫家、詩人。字元章,號煮石山農、飯牛翁、會稽外史、梅花屋主等。他出生在浙江諸暨一戶貧苦農民家庭,自幼好學如痴。《明史》記載: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到附近佛寺長明燈下讀書。有一天,王冕把牛放到野地吃草,自己跑到私塾里去聽老師講課,天黑了,想起牛,結果牛不見了,回家被父親責打一頓。他的好學精神感動了會稽一位叫韓性的讀書人,韓性收王冕為徒,教他讀書作畫。王冕青年時代曾一度熱衷於功名,但參加科舉屢試不中,於是他焚毀文章,永絕仕途,浪跡江湖。他游杭州、逛金陵,然後渡長江,跨淮河,經徐州、濟南到達大都,長途跋涉,使他的視野和胸襟大大開擴,使他對社會現實和統治階級的認識更加深刻、清楚。由於王冕的詩畫風格特異,不同凡響,名聲鵲起,在大都期間,士大夫都爭走館下,向他求詩索畫,一時縑素山積,而他經常援筆揮灑,傾刻而就。據記載,他不願意為達官貴人服務,曾畫一幅梅花懸掛在牆壁上,並題詩雲:「冰花個個圓如玉,羌笛吹它不下來。」他經常譏諷元朝統治者,險些入獄。後來,他被迫隱姓埋名在家鄉九里山蟄居,白天種粟鋤豆,灌園養魚,晚上讀書作畫,過著自食其力的清貧生活。他在居室周圍種植了上千株梅樹,數百棵桃樹和杏樹,自題為「梅花屋」。 畫墨梅,始於北宋華光法師。據說他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紙上,從梅影中得到啟示,創造出用濃淡相間的水墨暈染方法畫梅花。華光法師之後,南宋另一位畫梅高手楊補之創造出兩種畫梅方法:一種是以墨筆圈出梅的花瓣,即所謂圈花法;另一種是用墨塗於絹上,烘托出梅花的白葩。王冕繼承了傳統畫梅的方法,又有所創造。在圈花方法上,楊補之一筆三頓挫,而王冕改為一筆兩頓挫,即所謂「鉤圈略異楊家法」。他畫出的梅花如鐵線圈成,雖不著顏色,卻能生動地表現出千朵萬蕊,含笑盈枝的姿態。另外,用胭脂畫沒骨梅花是王冕的獨創,對後世影響很大。在繪枝幹方法上,王冕注重質感的表現,用筆流暢頓挫適宜,瀟灑遒勁。他在畫新枝時,一筆拉幾尺長,引枝斷而復連,停而不滯,一氣呵成,梢頭露出筆的尖鋒,顯得靈氣飛動,生機勃勃;畫老乾時,筆鋒頓挫,能將老乾的蒼勁表現得淋漓盡致。清朝何瑗王作詩稱贊說:「山農筆力勁如鐵,中有窈窕姿傾城。清標信有煙霞骨,補之而後存典型。」 文人畫注重抒發個人情感、追求筆墨趣味、崇尚水墨寫意,技法精益求精。王冕畫梅花,只畫「野梅」,不繪「官梅」。山野梅花枝幹挺拔勁直,不似官梅經人工造作,枝幹盤曲媚俗。這自然跟王冕自己的身世、經歷分不開。「畫梅須具梅骨氣,人與梅花一樣清」。王冕筆下的梅花就是他個人精神世界的體現。王冕的《墨梅圖》傳世不只一幅。課本選用的這幅《墨梅圖》畫的是橫出一枝梅花,枝幹挺秀,穿插有致;枝幹與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當,層次清晰;花用淡墨點染,花瓣和花蕊用濃墨勾點,顯得格外清新秀麗。畫上題詩:「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詩畫相配,表露出畫家淡泊名利,不願與統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墨梅圖》是王冕畫梅的代表作。此圖寫一干倒掛嫩梅,枝條生長茂盛,枝頭綴滿繁密的花朵,千姿百態,猶如萬斛玉珠,晶瑩透徹,滲出一股清氣。枝條繁密,交錯穿插,幾乎密不透風,然而發枝用筆挺勁有力,梅樹的清剛氣格油然而出。花朵分布富有韻律感,長枝處疏,短枝處密,密而有序,亂中有法。勾瓣法改前人的一筆三頓挫為一筆兩頓挫,簡潔暢利。花須花英,隨意點簇,筆法灑脫。潔白的花朵與鐵骨錚錚的干枝相映照,清氣襲人,深得梅花清韻。這種以繁梅形式表現出清貞孤傲氣概的藝術手法,較之疏梅更為不易。此圖是王冕晚年畫梅藝術臻於化境的精心之作,深為後世文人所珍貴。 [注釋] 墨梅:只用墨而不著顏色畫出來的黑色的梅花。 洗硯(yàn)池頭:洗硯台的池塘邊。硯台是研墨的文具,每次用完後要洗干凈。 洗硯池:相傳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臨池學書,頻洗筆硯,池水竟為之黝黑。浙江會稽山下與江西臨川均有洗硯池遺跡,傳說均曾為王羲之洗硯處。作者是著名畫家,以淡墨清雅寫梅,因與王羲之同姓,故稱「我家」,並暗喻其功底。 淡墨痕:淡淡的黑色。用洗硯的池水澆灌梅花,花朵上顯出淡淡的墨痕。 清氣:指清香,也指清高的氣節。 乾坤(qián kūn):天地。詩中指人間。[譯詩] 長在我家洗硯池邊的梅花樹,花兒朵朵都染上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別人誇獎它顏色美好,只求得讓清香之氣充滿乾坤。[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就是水墨畫的梅花。詩人贊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 開頭兩句「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直接描寫墨梅。畫中小池邊的梅樹,花朵盛開,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點染而成的。「洗硯池」,化用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黑」的典故。詩人與晉代書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說「我家」。 三、四兩句盛贊墨梅的高風亮節。它由淡墨畫成,外表雖然並不嬌妍,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的內在氣質;它不想用鮮艷的色彩去吸引人,討好人,求得人們的誇獎,只願散發一股清香,讓它留在天地之間。這兩句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王冕自幼家貧,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長明燈下苦讀,終於學得滿腹經綸,而且能詩善畫,多才多藝。但他屢試不第,又不願巴結權貴,於是絕意功名利祿,歸隱浙東九里山,作畫易米為生。「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兩句,表現了詩人鄙薄流俗,獨善其身,孤芳自賞的品格。 這首詩題為「墨梅」,意在述志。詩人將畫格、詩格、人格有機地融為一體。字面上在贊譽梅花,實際上是贊賞自己的立身之德。王冕的墨梅 (一)墨梅流派和他的風格。 墨梅的創始,和文學有密切關系,先是北宋林和靖、蘇東坡等詩人熱情地歌頌梅花的豐神和風骨,使人們對梅花產生了無限珍愛的感情,「無聲之詩」的畫繼之而起,梅花也就成為畫壇上盛極一時的題材了。當時對畫梅最有創造和貢獻的當推釋仲仁和揚補之。仲仁又名華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於窗紙上而得到啟發,創作了用濃濃淡淡的墨水暈染而成的所謂墨梅。大詩人黃庭堅見了大加贊揚說:「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但欠香耳。」一時華光的墨梅便成了畫壇上一個新的品種。趙孟頫墨梅題跋也曾說:「世之論墨梅者,皆以華光為稱首。」 揚補之接受了華光的衣缽,在此基礎上發展,把自己寫的墨梅,送給宋徽宗趙佶看。趙佶說他寫的是「村梅」,因而他自稱為「奉敕村梅」。他創造了兩種畫梅的方法:一種用水墨塗於絹上烘托出梅的點點白葩,另一種是以墨筆圈出梅花潔白芳馨的特色。金冬心(農)說:「揚補之為華光和尚入室子弟,其瘦處如鷺立寒汀,不欲為人作近玩也。」(《冬心畫梅題記》)後來揚的兩個外甥湯叔雅、湯叔用也擅長此道。《冬心畫梅題記》:「揚補之甥湯叔雅,宋開禧間與弟叔用皆工墨梅,各出新意,謂之倒暈花枝。時有茅進士汝元亦擅名當世。叔雅畫梅,曾見於吾鄉梁少師鄉林家,不愧逃禪叟(揚補之)。而叔用及汝元之疏枝瘦萼未嘗睹者。」 發展到元代,據說元四家的吳鎮(仲圭),以及王冕,都是畫梅能手。范成大雲:「近世始畫墨梅,江西揚補之者尤有名,其徒仿之者實繁,蓋吳仲圭、王元章皆用其法。」(《范村梅菊譜》)由此看來,王冕正是這派的嫡系。 元末蒲庵禪師有《梅花歌》:「會稽王冕高頰顴,愛梅自號梅花仙。豪來寫遍羅浮雪千樹,脫巾大叫成花顛。有時百金閑買東山屐,有時一壺獨釣西湖船。暮校梅花譜,朝誦梅花篇。水邊籬落見孤韻,恍然悟得華光禪。我昔識公蓬萊古城下,卧雲草閣秋瀟灑。短衣迎客懶梳頭,只把梅花索高價。……」(郎瑛《七修類稿·山農刺時》) 從《梅花歌》來看,王冕正是接受了華光、揚、湯一派的傳統,孜孜不倦地學習梅花譜和梅花篇,在這基礎上,發揮了他的藝術才能。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開的。正如清朝朱方靄說的:「畫梅須高人,非人梅則俗,會稽煮石農,妙筆繪寒玉。」(《畫梅題記》)這種意識在王冕的題畫中表現得很突出,有的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有的顯示了孤傲正直的性格,有的表達了與統治階級不合作的精神,有的流露了愛國主義的熱忱,有的表現出自己的不凡抱負和樂觀的感情,他想把自己的情感激流灌注在繪畫創作的園地上。王冕愛畫的梅花,據清代宜興吳仲倫在題鄭小僬(淳)梅冊上說:「王元章喜寫野梅,不畫官梅。」(《竹波軒梅冊》)何謂野梅?凡生長在山野清絕的地方,梅干勁直,盡自然之本性,都叫野梅,有時也叫村梅。何謂官梅?凡由人工造作,失卻天真,干多盤曲,叫做官梅,也稱宮梅。有人往往以野梅比為「疏曠平遠」,以官梅比為「金碧庄嚴」,藉以隱喻不同環境中的不同人格。明朝孫長真往往摹仿王冕此種畫法,所以他題詩說:「梅花取直不取曲,此理世人多未推。詩人獨得梅清性,不畫官梅畫野梅。」(《畫梅辨難》) 且看王冕墨梅(圖1)。一枝梅花,橫斜在畫幅的中間,枝幹一拉數尺長,顯出很有勁,枝的梢頭,露出了筆的尖鋒,更突出了它的清高拔俗,十數朵梅花,含苞欲放地洋溢著蓬勃的生氣,令人感到醒目清新。這是他抓住最典型的一枝,表達了集中凝聚的效果,從他內心的感情來渲染花枝的景色,又以花枝的景色來反映自己的胸襟。題詩曰:「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按《竹齋詩集》,「流」字作「留」) 他的「墨梅」風格,可用「神韻秀逸」四字來概括。試從構圖、枝幹、花等方面來分析。畫梅構圖以枝幹為主。王冕畫梅花的成功,與他構圖是分不開的。構圖可分疏的、密的、不疏不密三種。疏的如疏影橫斜,以疏淡有致,雅淡出塵為妙。不疏不密的,如俯仰得直,照應有情,要密中見疏,疏中仍有聚散謂之得直。密的如繁花密蕊。第三法,首開其宗的就是王冕。朱方靄說:「宋人畫梅,大都疏枝淺蕊,至元煮石山農始易以繁花,千叢萬簇,倍覺風神綽約,珠胎隱現,為此花別開生面。明時陳憲章常師其意,吾友汪巢林、金吉金繼之。」(《畫梅題記》)王冕這種構圖就是以密取勝,同時做到密而不亂,繁而有韻。在枝乾的構圖上,能疏疏密密,做到長處疏,短處密,疏散處疏,交錯處密,疏可走馬,密不容針;他能把握虛虛實實,而且層次分明,應有盡有。他在華光和尚的「多而不繁,少而不虧」,揚補之的「交枝而花繁累累,分梢而萼蕊疏疏」的理論基礎上更有所發揮。在枝乾的質感上,運用了湯叔雅的「其為梢也,有如斗柄者,有如鐵鞭者,有如鶴膝者,有如龍角者,有如鹿角者,有如弓梢者,有如釣竿者」的理論,加以具體實踐,因此他立干如龍,勁似鐵;發梢如箭,短如戟。梅干如龍不容易,畫時必須彎曲有力,用筆多轉折,或以飛白出之。要勁也不易做到,畫時筆須頓挫得直,使轉有方。畫梅梢貴直,但要直中仍有韻致,絕非如尺。他的枝梢一筆拉到幾尺長,枝的梢頭,露出了筆的尖鋒,突出了梅的清高拔俗。因此令人感到風神綽約,美奕有致。畫花,他也不是只畫一朵花的形似,而能在形似以外求神態,表現出或嬌艷,或清雅,或燦爛,或蕭疏等等姿態;在開花的形態上,也運用了湯叔雅的「其為花也,有椒子,有蟹眼,有含笑,有開謝,有落英」的理論,畫出了老樹枝怪花疏,嫩樹枝密花繁。總之對於行校、布干、點萼、生花都是在認真觀察的基礎上,掌握了筆墨洗練功夫,集中表現了他的新風貌。明魯宗賢說:「古今畫梅誰者高,前有補之後王老。」(《雪湖梅譜》)清趙蘭舟說:「揚補之、王元章為癯仙,盡洗鉛華,別開生面,華光老人又為寫影傳神,畫梅之能事畢矣。」(《竹波軒梅冊》)前人對他評價極高。 (二)冰花個個圓如玉,羌笛吹它不下來。 墨梅自華光和尚創造以來,經過揚補之、湯叔雅等人的努力,已取得顯著成績。但它能繼承下來,還是與王冕的努力分不開的。他曾作了種種水墨畫的嘗試。筆墨的洗練功夫,使墨梅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邁進了一大步。下面是幾位名人對他的評語。明朝畫梅高手姚淛有詩曰:「畫梅用墨不用色,華光從來有筆力。紛紛作者俱不同,貌得仙葩似荊棘。補之叔雅師此老,各占花枝互有得。前元博士柯九思,愛將脂粉染梅枝。王家元章傳墨法,雪月風煙種種奇。」(《雪湖梅譜》)劉基有詩曰:「會稽老王拙且痴,能畫梅花稱絕奇。春窗走筆生古怪,中有窈窕傾城姿。人生得閑真是好,得閑不閑惟此老。布袍闒茸發不梳,一生只被梅花惱。天生梅實可知羹,爾梅有花結不成。世間花實總尤物,不如畫圖終古無枯榮。」(《誠意伯文集》) 從姚淛、劉基等詩句看來,可以知道王冕水墨作畫的才能和畫出雪、月、風、煙種種奇絕的形態。明代吳興沈堯龍甚至直接稱王冕為「墨王」:「君身前是林處士,人間空復數墨王。」可見明代對王冕墨梅成就的敬佩。可惜他的遺作很少。我們雖然無法欣賞他那各種絕奇的精彩作品,但從後人的詩作中,可知他畫過雪梅,如《南湖集》卷四:「王郎胸次亦情奇,畫寫孤山雪後枝。老我江南無俗事,為渠日日賦新詩。」他畫過月梅,如高士奇題王元章絕句雲:「不分村野與溪橋,亂寫橫枝一二條。酒醒只疑疏影落,朦朧煙月伴寒宵。」難怪劉基說他梅花奇絕,落筆分晴曦,花如露後珠玉一般,枝如水影中龍蛇游舞一樣,水墨畫的效果達到呼寒呼冷、解暑解寒的程度。 王冕的筆墨洗練的功力,也值得注意。他發枝筆力遒勁,形神兼備,這是他從勤學苦練,千錘百煉中得來。執筆挺直,才能筆筆堅挺,而無蛇腹鼠尾的毛病。中鋒、偏鋒用得好,行枝接續,氣力頓挫處才能斷而復連,交接處停而勿滯。手弗偏重偏輕,故能一氣呵成。這是他煉氣於骨的手法。清朝何璦王詩:「山農筆力勁如鐵,中有窈窕姿傾城。清標信有煙霞骨,補之而後存典型。」(《題王元章墨梅》) 在圈花法上,他也有所發揮。揚補之以「筆分三趯攢成瓣」圈花。即花瓣要如鐵線圈成,一筆三頓挫畫之。王冕把這種畫法稍加改變,改成為一筆二頓挫,這就是乾隆所說的「鉤圈略異揚家法」。這也是他從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有人稱之為「白花頭畫法」。這個創造對後世的影響很大,明代的陳憲章、盛行之、劉世儒、清代的羅兩峰等人都學二筆圈花。後來到金冬心、童二樹等人出,更簡單地改為一筆圈花。雖然,元明以三筆二筆成瓣,但其側瓣及小苞還是一筆。王冕圈花的畫法是用筆不飄浮,嚴謹逼真。明魏成憲詩雲:「山農作畫同作書,花瓣圈來鐵線如。真個匆匆不潦草,墨痕濃淡點椒除。」(《百梅集·墨梅題跋》) 另外王冕又發揮了「破蕊之法」。什麼叫破蕊之法?梅花原來有花須,須上有小點叫英,他畫花須不點英,看去很零亂,不像須,也不像英,這叫「破蕊之法」。揚補之也有此畫法,這是野梅的畫法,與官梅的畫法不同。有人稱「亂圈花瓣亂拈須,野梅花與官梅殊」,就是這個意思。 總之,畫梅之難不在枝幹,而在花。王冕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花,他的「萬玉圖」真是千蕊萬朵,含笑盈枝,香度凌風,占滿在畫幅上,顯示了樂觀主義精神。就是後來的羅兩峰、童二樹也是莫及的。清代方祖詩雲:「美人高士超絕處,不在搓椏枝幹間。破蕊圈花真法在,兩峰二樹費尋攀。」難怪他要自傲地說:「冰花朵朵圓似玉,羌笛吹它不下來。」 (三)王冕墨梅的影響 王冕的墨梅對明代影響深遠。特別通過徐渭、陳淳等人的發展與豐富,逐漸出現了大寫意與沒骨花卉繁榮並峙的局面。 徐渭對元章的畫推崇備至,他學元章的墨梅,下了相當功夫。他認為圈花最難,說:「吾圈花少讓元章筆,發干元章不若吾。」徐文長天才縱逸,睥睨一世,他認為發干元章不及他,而圈花則不及元章。從這句話里可知他對元章的佩服程度。凡是畫過梅花的人都知道,畫梅之難,不在干,而在花;畫花則難在須與蒂。清朝懶園居士說:「青藤(即徐渭)畫梅,圈不成圈,枝不成枝,一片神行,其用筆如生龍活虎,不可捉摸,其潑墨也如空中雲霧,舒捲自然。」(《畫梅辨難》)這說明徐的畫風是大寫意。徐、王二人風格是不相同的。從功夫上看,自然元章要比青藤深得多了。 徐渭不但學王冕畫梅,且學他為人,學他畫梅花換米。徐渭曾憑吊王冕墓,並對當時一些有錢有勢的人家予以嘲笑。其詩說:「君畫梅花來換米,予今換米亦梅花。安能喚起王居士,一笑花家與米家。」(《徐文長集》)徐還同情王冕的艱苦生活,猜測他究竟多少斗米,換一幅梅花:「想見元章愁米日,不知幾斗換冰枝。」徐看了王冕的墨梅,想臨摹它,又感到無從下手,便在題王元章倒枝梅畫中寫道:「皓態孤芳壓俗姿,不堪復寫拂雲枝。從來萬事嫌高格,莫怪梅花著地垂。」 明代幾位畫梅高手,劉世儒、陳憲章、王謙、盛行之都是王冕的衣缽繼承人。劉世儒少時於故鄉的石壁上,看見元章的梅花,大為鼓舞,從此特別愛好,就深思力學,畫起梅花來了。據說,他很喜愛王元章的雪梅,曾想盡辦法,搞過試驗:其中有種畫法,是當他礬絹時,先剪好碎片的油紙,畫就搞成,這樣看去好像雪點紛紛,與花爭勝,效果很好。當時畫家謝時臣贊為「神品」。王冕畫枝條,畫得很勁秀,據說先從畫竹入手,因此劉雪湖畫梅也從畫竹開始。徐文長題其墨梅詩說:「雪湖劉子故不俗,未畫梅花先寫竹。花梅筱竹兩相於,直干橫梢鐵不如。」朱多煃題詩有「陳淳已死沈士老,晚得山陰劉世儒」句。文徵明也贊揚說:「雪湖發干遒勁,有天然之處,花亦雅稱,異日當為第一流雲。」(《雪湖梅譜》)其實,劉世儒的成就,比不上王冕、徐渭。徐文長題雪湖墨梅詩說:「我客金陵訪畫梅,畫梅莫妙盛行之。劉君放逸不可羈,一劉一盛無雄雌。」(《畫梅辨難》)明代畫家學王冕的尚有周昊、孫從吉、王人佐、袁子初、林宏顯等人。可見摹仿王冕的筆法是風靡一時的。 清代的揚州八怪,如羅聘、金農、李方膺、汪士慎等人都深受他的影響。如羅聘學他的圈白頭花,金農、汪士慎學他的千花萬蕊,李方膺學他的水墨淋漓。雖然各家風格不同,但還是從他那裡蛻化出來。其他如以畫梅稱世的童二樹也是學元章的筆法,蔣子延稱童二樹在洛陽所畫的梅花懸之能引蜂蝶。《碧溪詩》記載:「二樹生時,其母李太夫人夢一髯翁,驅一牛,負梅花而至,越日乃生。其髯翁即煮石山農王冕也,其畫蓋有所授也。」當然是無稽之談,但可見王冕的畫在人民群眾中也很有影響。 對明清畫家畫梅的特色,清朝懶園居士說:「吾人當師王元章之秀逸,劉雪湖之蒼老,徐青藤之神化,童二樹雄偉有餘,神化不足,金冬心則細枝堅挺,粗根庸弱。」這話確有道理。 王冕的畫,對明清畫壇,影響深遠。他為水墨畫打下了穩固基礎,引導了徐文長輩從摹古的一套清規戒律中跳出來,創造了新生命。他以自己的詩文畫來反抗元蒙貴族的統治,同情人民的疾苦,深刻地暴露當時的社會黑暗面,有它的積極意義。正因為此,他才受到廣大人民的熱愛和尊敬,被贊為「人奇志奇胸磊落,是花千古無枯榮」。(摘自《中國書畫名家精品大典》作者:洪 瑞 )金農的《墨梅圖》 墨梅圖,作者金農是「揚州八怪」之一,為清代著名的文人畫家。他的生活年代是公元1687—1764年,字壽門,號冬心先生、背耶居士、稽留山民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揚州賣書畫。《墨梅圖》,體現了他畫梅藝術中的特色。這幅墨梅,是他取「不簡不繁」之妙,來為「梅兄」寫照的。枝幹敢斜,著花稀疏,用筆簡朴,氣韻清逸。
宋·居簡《墨梅》
作品信息
【名稱】墨梅 【年代】宋朝 【作者】居簡 【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墨梅 莫恨丹青廢畫工, 不須求異只須同。 玉容不及寒鴉色, 故托緇塵異漢宮。
作者簡介
居簡(約公元1225年前後在世) 宋朝人,俗姓王氏,字敬叟潼川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理宗寶慶初前後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敕住凈慈光孝寺。寓北礀甚久。居簡著有《北礀集》十卷,《四庫總目》傳於世。
作品簡析
這首詩主要從畫面顏色入手,贊美了梅花的花格,也寫出了人格。
④ 什麼盆景最值錢
大部分的花友都會在室內養護花卉盆栽,而想在室內養護花卉,對於花卉的選擇還是很重要的.
我們應該選擇一些適合在室內生長的花卉,比如綠蘿、虎皮蘭、龜背竹、文竹、吊蘭等植物就比較適合在室內養護了,它們喜歡陰涼的環境,而且很好養。但還有2種盆景也是值得養的,它們很值錢,放在家裡養護4年,一盆賣出「1萬」是有可能的,想想太值了,下面一起來看看這兩種盆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