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小萱愛插花

小萱愛插花

發布時間: 2024-11-12 07:54:54

⑴ 幼兒教師論文咋寫

幼兒教育最終的目標是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水平,逐漸提高和改變幼兒的認知和行為水平。下文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關於幼兒教育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幼兒教育論文篇1
試論幼兒教育生活化的意義與實施

隨著社會對教育民主化、回歸生活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等的強調,現代課程發展的基本觀念呈現出許多新特點,回歸生活課程的教育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向生活世界回歸"已成為教育界許多專家、學者及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心聲,而這種心聲又通過課程得以反映,成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個核心理念。因此,幼兒園的課程要生活化,使幼兒在一日活動中獲得身體、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和諧發展。

1.幼兒教育生活化與幼兒發展的關系

幼兒教育內容的選擇和組織,要充分的顧及幼兒的學習特點與幼兒認識規律,所選擇的內容要相互聯系 ,重視所選教育內容的趣味性和活動性,將幼兒教育貫穿到生活和幼兒的游戲中所以,我們在實施幼兒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從實際生活中采擷教育資源,從幼兒每天的生活中進行德育智育美育等教育滲透,將對幼兒實施的教育同幼兒的生活緊密地聯系起來,幫助幼兒在豐富 多樣的生活情景中,獲得和體驗更多的教育,促進幼兒智慧的不斷發展在幼兒生活化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通過生活實踐體現教育價值,幫助孩子從活 動中獲得發展 幼兒生活化教育,之所以能夠激發孩子的興趣,是因為生活中多變的事物和各種有趣的行為等,能夠引導幼兒參與進來,使幼兒在不知不覺的活動中領略生活中的各種知識與技能在幼兒教育活動實施的過程中,要重視幼兒興趣的激發,這是因為在幼兒接受知識特點發展變化的時候,要創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使幼兒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知識和技能得到擴展和提高幼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地准

2.幼兒教育生活化的實施策略

2.1 幼兒園課程內容選擇的生活化 。

在陶行知先生看來,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這明確告訴我們,在組織、實施幼兒園課程時,五大領域的教育內容一定要從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出發,要與幼兒的生長發展相一致,因為幼兒的生長發展是從生活中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獲得多方面的經驗,尤其是直接經驗,從而不斷提高能力的。例如,大班一些家長經常抱怨孩子做事動作很慢,穿件衣服要半天,刷牙不催幾遍不去,或是磨磨蹭蹭,邊玩邊干。

為此,在開學9月的主題課程《我是大班哥哥姐姐》中,我們特別設計了一個社會活動《有魔法的一分鍾》。活動中有這樣一個環節:給孩子們一分鍾時間,讓他們自由選擇搭積木、插花片、玩球、折紙、畫圖,試一試每個人在一分鍾里能做些什麼?令人驚奇的是:一分鍾下來,孩子們的完成狀況出奇的好,許多幼兒用積木、花片構建了房子、花朵等,一些幼兒快速畫好了一幅圖、折出了衣服,另有一些幼兒拍了近20~30下皮球,就連平時動作奇慢的小萱、錚錚、小嘯和小建也各自完成了一項作品。

在接下來的交流活動中,孩子們紛紛舉手驕傲地講述一分鍾里自己奇妙的發現,充滿驚奇與驚喜:我在一分鍾能做這么多事啊。在接下來的幾天中,我們有意識地強化一些關於時間的訓練,如,閉上眼睛感受一分鍾有多長,一分鍾可以做些什麼事,通過翻日歷、月歷,告訴幼兒月份或星期所要完成的任務。平時教學中,給幼兒交代整個上午或下午的活動內容。這些做法讓幼兒在心理上形成按時有序做事的概念,學習在有限的時間內集中完成一項任務,增強幼兒的責任心,讓幼兒由被動聽從適應變為積極主動行事,保證自己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使幼兒在養成守時好習慣的同時獲得一種成功體會。

2.2 幼兒園課程資源利用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主張"社會即學校",認為學前教育機構的教育不能局限於狹小的教室,應讓幼兒回歸大自然、大社會的懷抱。我們在開發課程時通過發掘、拓展、整合,帶幼兒走向大自然,融入大社會,實現課程的資源來源於幼兒周圍的現實生活,與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關,同時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特點,隨著幼兒生活情境的變化而變化,隨著幼兒興趣的變化而變化,讓教育課程跨越幼兒園的圍牆。

在開展大班主題活動"金色的秋天"時,我組織孩子一起採集種子,活動中,孩子們驚奇地發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原來有那麼多形態、顏色、大小各異的種子。他們手拿種子愛不釋手、交頭接耳、竊竊私語,有的孩子甚至提出"我想用種子做項鏈","我想用種子做玩具"等。順應孩子的想法,我立即提出:"孩子們,我們用種子來畫畫吧!"就這樣,"有趣的種子畫"美工活動得到了孩子們的熱烈響應,成功開展了。整個活動結合幼兒對種子的濃厚興趣,運用秋天豐收的各類種子這一鄉土材料作為美工活動的原材料,耐心引導幼兒通過比較、觀察、討論與製作,發現種子畫的製作流程和方法,幼兒在活動中根據種子的不同特點進行貼畫,從中體驗自然材料創作的美,在美工技能提高的同時獲得新知,進而積極投入到新的美工創作活動中。

2.3 幼兒園課程教學實施的生活化。

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了幼兒必須通過自己與周圍世界相互作用發展自己。因此,在幼兒園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一貫提倡為幼兒創設多種多樣的生活化學習情境,提供豐富的材料與玩具,幼兒通過與同伴、老師之間的互動及與玩具的相互作用,在操作探索中獲得各種經驗。例如,在中班的"我找到了春天"主題活動中,我和搭班在連續下雨一周後,帶領孩子到幼兒園場地上散步,讓孩子找找"雨後的春天會有怎樣的變化呢?孩子們在草地上和操場的低窪處發現了一些小水塘,走過時低頭看裡面會有自己或植物的影子,這一下子激發了他們的探索興趣。

孩子們的熱情感染了我,也啟發了我:何不把孩子們的興趣變成一個美術活動呢?讓他們在感知、體驗、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創作表現,他們一定會喜歡的。於是,我們結合中班幼兒對正面直立動物造型的經驗,創編趣味化的故事,設計組織了中班情景美術教學"奇妙的小土坑,引導幼兒使用炫彩棒在宣紙上大膽繪畫,並運用水彩印畫的方式印出不同動物的水中倒影,讓幼兒在愉快的創作過程中提高美術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通過實踐研究,我們知道生活是"活"的,是不斷變化的、不斷更新的一個過程;生活,並不就是呼吸,而是活動,就是要使用我們的器官、我們的感覺、我們的才能,以及一切使我們感到我們的存在的本身的各部分。幼兒教育不能離開實際生活,正如魚兒離不開養育它的水一般。幼兒園的課程必須從幼兒生活出發,利用幼兒身邊的人和事,利用幼兒熟悉的環境,以適合幼兒的方式,抓住各種時機,通過條理化、生活化的教育活動,幫助幼兒梳理已有的、零碎的、片段的生活經驗,努力使幼兒園的課程系統化、整體化、生活化。這樣,幼兒教育才有意義,幼兒才能獲得人生的真實體驗,才能發揮自己的價值。

3.結語

結合上文研究可以發現,幼兒生活化的實施不但屬於一個簡單化的教育過程,而且幼兒知識和技能積累的動態過程。幼兒興趣和知識接受能力是不斷發展的,教師應積極引導幼兒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體驗知識積累快樂。所以,幼兒教師在實施幼兒教育的過程中,要注重教育的動態化和教育對象的發展性,全面推行幼兒的生活化教育。
幼兒教育論文篇2
淺析幼兒教育中幼師與兒童的關系

在幼兒教育中,師幼關系是教育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系,幼兒園的教育活動都是在師幼關系中展開、完成的。對話哲學認為,良好的師幼關系應當基於教師和幼兒雙方對彼此人格、地位以及權力的尊重,相互敞開、接納、傾聽對方的意見和想法。這種良好的師幼關系有利於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和教師的專業成長。然而,傳統的師幼關系往往傾向於教師是幼兒生活的照料者,是活動的決策者、制定者和執行者,幼兒只是被動的接受者,因而師幼之間常常出現諸多問題。

一、幼兒教育中幼師與兒童互動中存在的問題

師幼關系體現的是一種良好狀態下的教師與兒童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兒童融洽、美好地相處,教師與兒童都以一種積極的、向上的狀態面對彼此盡管這種狀態的師幼關系是各種教學活動順利開展所必須的,教師與兒童也會因此在身心上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但是在日常的師幼關系中更多的出現了一些不和諧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對和諧師幼關系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差認為兒童服從教師,課堂秩序良好,能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就是和諧對和諧的定義過於狹隘,無法達到理論意義上的和諧這主要是受長久以來存在的不平等的師幼關系的誤導,認為教師是師幼關系中的主導者、權成者,兒童應該服從教師的權成教師只有樹立了權威才能很好地駕馭課堂、駕馭兒童。

其次,職業倦怠的存在由於受教育對象、福利待遇、成就感等方面的因素,幼兒教師相對於其他職業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職業倦怠在老教師的身上體現尤為明顯,所以很多兒童更多的是喜歡新來的年輕教師他們剛從事這一行業充滿激情,對於兒童也是呵護有加,對於幼兒的各種要求也是盡力滿足,更多的是通過言語去評判幼兒的某些不恰當的行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約束,縱容了兒童。因此兒童更喜歡與年輕教師和諧相處,但這種關系並不能在教學中達到幼師想要的效果。

再次,兒童家長育兒觀念存在一定的誤區計劃生育的普及和競爭壓力的加大,更多的家庭選擇養育一個孩子,為其提供最好的條件和教育現在家庭通常是兩代人六個大人照顧一個孩子,不可避免的出現了一些寵溺行為,更多的用自己孩子的行為去評判其他孩子的行為.過分祖護自己的孩子這種一個孩子的養育觀念與幼兒園中很多孩子的養育觀念發生沖哭時,任何一種觀念占據上風都會導致教師與家長關系的不和諧,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教師與兒童關系的不和諧。

二、維護幼師與兒童和諧關系的對策

(一)建立平等互動

拉夫爾%泰勒曾經說過:“學習是通過學生的主動行為發生,學生的學習取向取決於他自己做了些什麼,而不是教師做了些什麼。”泰勒的這一說法說明真正的教學是讓學生主動去學,讓學生有機會去學。幼兒是學習的主體,幼兒能動的主體作用是教育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沒有幼兒主動的加工消化,沒有幼兒的同化、順應過程,單憑教師的灌注,是無法實現教育的目的的。因此,讓孩子從心裡喜歡老師,願意同教師說心裡話,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支架著幼兒的學習,不斷地觀察自己的行為與幼兒的反應之間的動態關系,藉助於幼兒的表現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行為,並通過幼兒的反應進一步驗證自己的行為,構建教師與孩子之間信任、互動的關系,並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激發幼兒的求知慾望和探索精神,要使幼兒充分認識到教師是我學習中的“同伴”並始終處於積極的活動狀態。

(二)不用成人的角度觀察幼兒

一提到觀察,很多教師會覺得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的確教師經常談要觀察幼兒,可是提得多,說得多,並不等於在實踐中做得好,教師往往是從成人的角度而不是從幼兒的角度去觀察幼兒,因此,常常是“我想他是在干什麼”,而不是“我看到他在干什麼”。舉個例子,有一個孩子喝完牛奶拿著杯子去洗,當水珠流下來時,他用手按住水珠,但水還是從間縫中流下來。從成人的角度來看幼兒老師,可能的反應是這是在浪費水,不好好洗牛奶杯而是在玩水,接下來的行為可能是批評指責。而從幼兒角度來看幼兒老師,她的反應可能是“他為什麼這么做”,接著與這個孩子交流,原來孩子想通過手試試能不能按住水。孩子的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從孩子的角度去觀察他們,你會發現其中的奧妙。

(三)轉變教師的教育行為

多數情況下,教師是以指揮者、要求者也是主動者出現,他們的教育行為使幼兒的學習更多處於被驅使、被命令,缺少主動性、自覺性。教師的教育行為應利於幼兒積極、主動、有效地發展,不僅要求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注意教育方法、方式,更應該研究幼兒動態的學習過程和身心發展的特點,從觀察幼兒入手,從幼兒的各種反饋中,了解幼兒的所思所慮和心理需要,自身分析自身教育行為的適宜程度,從而及時調整教育措施,達到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積極主動發展的最終目的。為了說明問題我舉一實例。

在小班主題活動“甜甜的水果”中我組織了一次塗色活動,根據自己看到過的水果塗上相應的顏色。這一活動的要求集中明確,教師交代很清晰,幼兒也有過塗色的經驗,然而圖畫時雖然興致勃勃,卻沒有按要求去做,即使一再提醒也收獲不大,這時教師要轉變教育行為。我體會到主動學習不是機械操作,而應是在自主意願支配下的學習,幼兒是以他們的方式來理解事物的,教師應主動轉變自己行為,充分理解幼兒,使學習任務與幼兒的意願和諧共鳴。

三、小結

師幼關系的和諧與否關系著教學質量的好壞,也關系著教師與幼兒的共同成長學前教育作為教育的啟蒙階段,對幼兒多方面的成長都起著基拙性作用J幣幼關系作為親子關系之外的主要關系對幼兒將來人際關系的發展和社會化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需要在幼兒教育中積極創建和諧師幼關系。
猜你喜歡:
1. 幼兒教育論文2000字範文3篇

2. 淺談幼兒禮儀教育論文3篇

3. 關於幼兒教育的論文範文

4. 優秀幼兒教育論文範文3篇

5. 淺談幼兒教育論文範文3篇

6. 淺談幼兒教育相關論文

熱點內容
枕芯紫羅蘭 發布:2024-11-23 04:23:26 瀏覽:173
花店養花知識 發布:2024-11-23 04:23:20 瀏覽:141
櫻花節什麼 發布:2024-11-23 04:15:22 瀏覽:375
看荷花在 發布:2024-11-23 04:15:22 瀏覽:251
廣東山松盆景 發布:2024-11-23 04:15:19 瀏覽:712
珠海花店花藍 發布:2024-11-23 04:12:51 瀏覽:82
青島黃島哪裡有花店 發布:2024-11-23 04:03:28 瀏覽:723
貴陽三橋花店 發布:2024-11-23 03:53:54 瀏覽:798
花卉林蔭道 發布:2024-11-23 03:37:38 瀏覽:622
花卉萬能粉 發布:2024-11-23 03:27:05 瀏覽: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