穎東插花鎮
⑴ 阜陽火車站離插花鎮有多遠
17.3公里。
阜陽火車站離插逗豎花鎮有17.3公里。
「插花鎮」屬於安徽省阜陽橋指正市潁東區,距離阜陽市區17.5公里,位於京九鐵路阜陽鐵敏悔路樞紐(阜陽北站)東側。
⑵ 阜陽潁東區哪個鎮最窮
插花。2017年時阜陽市潁東區人民政府,插花鎮由於市民人均工資達不到一千,小鎮村民生活只能靠政府扶持,所以在2017年被納入深度貧困村是阜陽市政府建檔立卡的貧困村,是最窮的小鎮。
⑶ 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插花鎮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插花鎮下轄村委會包括人民居委會、中心居委會、成功居委會、新園居委會、楊橋居委會、曾橋居委會、前於居委會、趙店村委會、閘南村委會、蘭樓村委會、毛橋村委會、板橋村委會、東黃村委會、朱樓村委會、郭營村委會。
⑷ 安徽插花鎮
[編輯本段]1.基本概況插花鎮是皖西北中心城市——阜陽的東大門,曾被譽為淮北一支花。距離阜陽市區17.5公里,距離合肥250公里,位於京九鐵路編組站東側。徐{州}阜{陽}鐵路、在建的阜六高速公路、阜蚌公路穿境而過。主要水系有:茨淮新河、阜蒙河、總乾渠、蘇溝等,橫貫全鎮,茨淮新河可常年通航,水陸交通便利。 [編輯本段]2.歷史沿革插花鎮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鎮,原名叫呂家鋪子。後來為何改叫插花廟,這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東漢的創建者劉秀,當年在一次戰斗中失利,被敵軍追趕路過此地,人困馬乏,口渴難忍,遂向井邊汲水的一位頭插鮮花的姑娘討水喝,請求避難,這位姑娘就讓劉秀進屋藏了起來,劉秀才躲過敵軍的追捕。這件事不知如何被村裡人傳了出去,大家在姑娘背後風言風語,認為她未出嫁就與陌生男人來往,敗壞了風氣。在當時的封建禮教下,姑娘不堪忍受譏諷,投井自盡了。
後來劉秀當了皇帝,想感謝這位姑娘,派人來尋訪姑娘,屬下人匯報了姑娘已死的消息,劉秀心中甚感內疚,乃下詔在此地建座廟宇。廟里塑一位頭插金花的村姑像,人們就改稱此地為插花廟,建鎮後叫插花鎮。 [編輯本段]3.經濟概況插花集鎮現已由單純的商業消費集鎮變為農業服務的生產性集鎮,是方圓百里農副產品集散地,曾舉辦過全國長毛兔交易會,集市貿易活躍、日趨繁榮。古鎮插花區域優勢日益顯現,日俱影響力、吸引力和輻射力。
幾年來,插花鎮黨委政府把營造寬松外部環境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鄉鎮企業穩步發展,主要有水泥廠、磷肥廠、潁東建安公司、麵粉加工廠、電力標准件廠、汽車修配廠等。2003年,實現產值12892萬元。
農業生產,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種植高產、優質等多種經濟作物,鼓勵群眾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積極提供小額農業貸款,定期舉行農業講座,搞好服務。以期全面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成就。2003年引進項目5個,實施項目4個,簽約合同資金2216萬元,到位資金1258萬元。我們要用活省級示範鎮的政策,為外來投資人以豐厚回報。 [編輯本段]4.插花總況插花鎮鎮域面積110.18平方公里,轄5個居委會。24村委會。總人口79200人。插花集鎮面積3.1平方公里,集鎮人口21900人。年財政收入790萬元,人均GDP289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5870元。2003年由於自然災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708元。耕地面積8.3萬畝,是傳統優質小麥的主產區、商品糧基地。有5萬噸省級地方糧食儲備庫一座。
全鎮現有完中一所,初級中學三所,初級職業中學一所,小學25所,幼兒園3所。插花小學為省級農村實驗示範學校。初中入學率達98.7%,小學入學率100%。
集鎮設有文化站、廣播站、影劇院、有線電視台和地面衛星接收站。插花醫院醫療科室齊全,為一級四等醫院。鎮直部門齊全,設有派出所、法庭、刑警中隊、交警中隊、稅務分局、工商所、交管站、交通稽查站、石油公司、銀行、信用社、變電所、電信支局、郵電支局、國家糧食儲備庫等單位,新建成三峽電廠華東輸變站。去年成功引進江蘇鹽城客商對老自來水廠改造,實現全天24小時供水。集鎮建成區面積達3.1平方公里,工業園區配套設施齊全,初具小城鎮規模。
該鎮於1994年12月被國家確立為全國500家小城市試點鎮。省委、省政府及省體改委皖發[1997]11號文件批准為綜合改革試點鎮。同時,被阜陽市政府確立為副縣級加強鎮、市級重點中心鎮。2000年被省建設廳授予全省村鎮建設先進單位。
⑸ 安徽阜陽臨泉哪個村姓朱的多
在安徽阜陽潁東區插花鎮趙店地區,姓朱的家族分布廣泛,其中尤以朱寨、大朱寨、小朱寨、前朱寨、後朱寨等地最為集中。這些村莊的名字中都帶有「朱」字,表明了朱姓在這里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除了上述的朱姓聚居地之外,該區域還有朱樓村,同樣也存在大朱樓、小朱樓、前朱樓、後朱樓等多種稱呼。這種命名方式反映了當地居民對家族歷史的尊重以及對土地的深厚感情。
朱姓在該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從古至今,這里一直是朱姓家族繁衍生息的地方。這些村莊不僅保留了傳統文化,也見證了當地社會的發展變遷。村民們世代相傳,共同守護著這片土地上的文化遺產。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村莊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色。每年的節慶活動中,朱姓家族會舉辦各種活動,慶祝豐收、紀念祖先,以此來傳承家族記憶和傳統習俗。
如今,盡管時代的變遷讓許多傳統習俗逐漸淡出人們的日常生活,但在這些朱姓聚居地,人們依然能夠感受到那份來自祖先的祝福和傳承的力量。朱姓家族的故事和傳說,就像一條永不幹涸的河流,滋養著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
這些村莊的居民不僅保留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還積極參與到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他們以勤勞和智慧為家鄉的發展貢獻力量,使得這片土地變得更加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