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席插花
㈠ 哪些日本東西是中國文化
1.相撲
相撲尊為日本的國技,是日本人非常喜歡的一項傳統運動,每年都有多次相撲大賽,吸引大量觀眾觀看。這項在日本流行在中國鮮有人為的運動,實則起源中國。相撲在秦漢時期叫角抵,南北朝到南宋時期才叫相撲,大約在唐朝時傳入日本。日本《相撲之始》一書中也有說明,相撲產於中國,唐朝時傳到日本,後成為日本國技。
2.榻榻米
榻榻米為日語音譯,日本名為疊敷。榻榻米起源於中國,但起源時間無可考證。跡象表明 ,堯舜之後皆是以席居(榻榻米)為主要生活方式。兩漢時期是席居(榻榻米)發展的巔峰。榻榻米起源於中國漢代,是從中國盛唐時期傳入的日本,至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西安皇室古墓里就有榻榻米系列產品的使用。漢至唐400年間,凳子及高腳床盛行,榻榻米逐漸在中國衰落。具體傳入日韓等地的時期已不可考,但考古辯證認為在殷商時期時期就已傳播至日韓等地。隨時代變遷,席居也由筵(竹製)上鋪席變化成日本現今的榻榻米,由日本傳承發揚。
現代榻榻米多為藺草編織而成,一年四季都鋪在地上供人坐或卧的一種傢具。而日本的榻榻米則十分傳統,在日本甚至形成榻榻米文化,與茶道、宗教儀式精密相連。
3.木屐
木屐由漢族人發明,木屐是漢人在隋唐以前,特別是漢朝時期的常見服飾。其名來自中古音「屐屜」,常稱作木屐,使用於室外。後傳入日本。
在漢代,漢女出嫁的時候會穿上彩色系帶的木屐。南朝梁的貴族也常著高齒屐,南朝宋之時,貴族為了節儉也著木屐。唐代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亦有「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
4.和服
眾所周知,和服是日本的傳統服飾,在江戶時代以前稱為吳服,源於三國時東吳通過商貿活動將紡織品和縫紉技藝傳入日本。日本人在吳服的基礎上有所改良形成了現在的和服,並當做傳統服飾。而現在中國古代的傳統服裝早已退出了平常人的生活舞台,好不容易有人提倡穿漢服還要被當做是穿的和服被人打,這簡直就是本末倒置。
而在日本,日本人將他們對藝術的感覺淋漓盡致地表現在和服上。出席冠禮(成人式)、婚禮、葬禮、祭禮、劍道、弓道、棋道、茶道、花道、卒業式、宴會、雅樂、文藝演出以及慶祝傳統節日的時候,日本人都會穿上端莊的和服去參加。和服的穿著文化及禮法甚至被稱為裝道。
5.抹茶
說到抹茶,普遍認為日本的最有名,抹茶產業在日本非常龐大。不少人認為抹茶起源於日本,實則抹茶是由漢族人發明,用天然石磨碾磨成超微粉狀的、覆蓋的、蒸青的綠茶,在唐朝年間成為人們不可或缺的日常飲料。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來,卻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葉,沖泡喝湯,棄置茶渣。
6.花道
花道是日本的插花藝術,經蓬勃發展,形成許多流派,現在已成為女子教育的一個重要課程。其實日本花道也是從中國傳入。宋人特別熱愛插花,歐陽修《洛陽牡丹記》說,「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大抵洛人家家有花。」「好花」不僅是「洛陽之俗」,宋人都愛在家中插花,以增生活情趣。
其他:
日本本土的民間傳說神話故事有很多都是來源於中國神話故事的
像農歷新年 除夕 元宵節 清明節 寒食節 端午節 中秋節 重陽節 鬼節(盂蘭盆會) 七夕節等中國傳統節日在日本也過舉行 像餃子 湯圓 粽子 月餅 年糕等中國傳統節日小吃日本人也都食用
用毛筆寫漢字練書法 國畫 用筷子吃飯 食用米飯 都是受中國文化影響
日本的京都 奈良兩大古代城市都是仿照中國唐代建築修建的完全是中國長安的翻版
日本的佛教傳統藝術也都是中國傳入的
和服 木屐等衣裝都是來源於傳統中國漢人服裝改造得來的
傳統的民間藝術 能樂 和歌 茶會 插花都是根據中國古代的文學發展演變來的
日本的象徵太刀也是根據傳統的中國刀劍改良製作的
漆器 陶瓷等手工藝品都是中國傳入的
最早日本社會通用中國傳統歷法唐歷 用漢字為官方文字 學說漢語 採用唐代官職禮儀等等。
櫻花,起源於中國,原產於中國喜馬拉雅山脈。被人工栽培後,這一物種逐步傳入中國長江流域、中國西南地區以及台灣島。秦漢時期,宮廷皇族就已種植櫻花,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當時萬國來朝,日本深慕中華文化之璀璨以及櫻花的種植和鑒賞,櫻花隨著建築、服飾、茶道、劍道等一並被日本朝拜者帶回了東瀛。
以〝侍酒筵業歌舞〞為職業的藝伎,在歷史上本來並不是日本所特有。中國的唐宋時代,士大夫攜妓吟唱,是當時普遍的習俗,在中國浩瀚的詩詞曲賦中,留下了不少詠唱歌姬的佳句。當時中國的官妓,以及朝鮮的妓生,和日本的藝伎都有相類之處。隨歷史的發展,只有日本的藝伎一直延續到現代,成為日本傳統文化的載體,成為了日本傳統文化的象徵之一。
生魚片,中國最古老的傳統食物之一,有文字記錄的歷史可上溯到周宣王五年,即公元前823年,叫「鱠」或「膾」,先秦之時的生魚膾當用加蔥、芥的醬來調味,膾炙人口也是來源於此,後傳至日本、朝鮮半島等地,在日本是很受歡迎的食物。
早在漢代的時候中國人就用襻(pan)膊來綁住袖子方便作業,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宋白馬圖中馬夫》:「宋人記廚娘事,就提及當時見過大場面的廚娘,用銀索襻(pan)膊進行烹調。」這種用一根繩子就能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是中國人的原創!在日本的動畫和影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它的身影,所以很多人以為是日本自生自產的產物。
日本的武士道起源於日本鐮倉幕府,後經江戶時代吸收儒家和佛家的思想而形成,中國文化以「仁」為核心,日本文化以「忠」為核心。日本取了「義禮智信,忠誠孝悌」,唯獨忽略中國人奉之為首的「仁」。所以中國的武道和日本的武士道是有本質區別的。
㈡ 各族婚俗——晉南婚嫁民俗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地處山西南部汾河兩岸的晉南一帶,其婚姻嫁娶基本上以古老的"六禮"為藍本,歷朝有所變更,至明清初步定型,延續至今。晉南各地婚俗雖略有差異,但基本上大同小異,形成一套約定俗成的程序,具有鮮明的區域民俗特徵。
一、說媒定親
傳統婚俗要求格守封建禮教,依從父母之命,媒的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男女成親必須請托媒人,雙方不得私定終身。在曲沃、侯馬一帶,男女雙方同意了,還要請媒人吃"允親面",先到女家吃,吃過喜面,即為女方肯定。再到男家吃,除面之外,有的男家還讓吃雙層蒸餅中間夾菜的"雙合子"。二、換帖、納彩。龍鳳喜帖是男女締結姻緣的憑據。所以,雙方交換庚帖之後,男方還必須下"求婚帖",托媒人向女家求婚。如女家同意也要回"允婚帖",貼上寫明三代名諱及與婚姻有關的情況。到了民國初年,規定男女雙方均需到當地縣衙遵章納稅交款,領取定婚證書,俗稱"龍鳳宮帖",上面同樣寫有雙方姓名、年庚及家長、媒人情況,加蓋官方印章,證明婚姻取得合法手續。
納彩,俗稱過禮,男方要給女方一定的財物,如銀元、綢緞衣服、八副羅裙、鞋面、紅綠手帕等,一般要湊足十件,表示"十全十美"。女方也回奉一些簡單的禮物,如"蓮生貴子"面人一個,面石榴十個,紙包麩、鹽十包,其民俗象徵意義是預祝婚後連生貴子,多子多福。食鹽帶回男方後,要撒在公婆和妯娌身上,表示婆媳、姑嫂之間有"嚴(鹽)法。",全家老少有"福(麩)氣",同時,鹽與緣諧音,包含有緣份的意思,希冀婆媳、妯娌關系親密。這些贈品禮輕意重,寄託著人民的善良願望。
三、請期、親迎
請期,民間俗稱"看日子"。男家先根據《婚娶周堂圖》選一個吉日,把婚期寫在紅貼上,請媒人送給女方徵求意見。女方認為不犯忌諱,婚期即定。
待嫁姑娘在結婚前一、二日要由"全福人"開臉,即用兩條線反復絞合,把臉上及兩鬢的汗毛拔除,新娘子愈加聰俊漂亮,表示處女生活已經結束,新生活即將開始。
結婚那天,新郎帶著樂隊和娶親人馬到岳家迎娶新娘,謂之"親迎"。其情形頗為壯觀:前面是彩旗招展的儀仗隊,旗上繪有"飛虎"、"青龍"圖象,接著是一群吹鼓手鳴鑼開道,有的挑著燈籠,有的舉著"迎避"、"肅靜"的,緊跟著的是為新娘准備的"花轎"和新郎乘坐的"官轎",沿途鼓樂齊鳴,旗旗招展,浩浩盪盪,氣勢非凡。
迎娶的隊伍到了女家,新郎先叩拜神子,再叩拜岳父岳母和親朋好友。然後起轎返回。返回的時間,洪洞、新絳都是傍晚,沿襲古代"婚禮必用昏,以其陽往而陰來也。"(《酉陽雜俎》)其根源可視為搶婚制的遺風。新娘上轎前坐過的凳子,母親要趕快坐上,以防止把娘家的福氣帶走。
新娘從家門到上轎都要在地上鋪席,腳上穿著綉花鞋,鞋底貼著紅紙鞋樣,上轎後才剝掉。新娘上轎時,照例都要號啕大哭,謂之"哭嫁"。這一方面是真情的表露,新娘自幼生長在父母身旁,骨肉情長,猛然分別,女兒將做人妻,出於對未來生活的擔憂與恐懼,想到昔日父母的恩情,自然情意綿綿、難分難舍,不由得涕淚交流,痛哭一場。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心理上的迷信,當地人認為新娘上轎不哭,娘家就不興旺,民諺有:"女兒哭一獎,娘家富一富。"臨走哭嫁被認為是吉利的事情,有的新娘沒哭,娘家人佯裝要打的樣子,讓新娘哭出聲來。哭,成了特定的民俗慣例。
抬轎的隊伍,一路上不許轎子落地,以防不測。據說,這起源於"梁祝"傳說:祝英台出嫁那天,路過梁山伯墓,請求下轎觀看,結果跳入墓穴,梁祝化為雙蝶。民間從反面理解,認為祝英台的死是停轎所致,所以形成了出嫁途中不停轎的習俗。俗話說:"抬轎的管抬轎,不管新娘尿不尿。"意思是新娘再有要緊的事,也不許中途下轎。
三、拜堂、坐帳
迎娶的花轎回來,停放在大門口,新娘先把藏在長袖裡的饅頭投擲給眾人,人們爭相搶奪,以為吃了新娘的饅頭牙不疼。有的小孩牙沒出來,也趁機讓新娘給摸一摸。下轎時,新娘由兩位"全福人"攙扶著,身著鳳冠霞帔,蒙著紅蓋頭。新郎長袍馬褂,披紅插花,用紅綢牽著新娘。
此時,有二人用紅布袋鋪地,前後傳遞,讓新娘在上面走過。還有人手抓五穀雜糧,不時撒在新娘身上,口裡吟誦:"一撒金,二撒銀三撒媳婦進了門。進大門大吉大利,進二門萬事如意。"在大門口放置一盆火和一個馬鞍,讓新娘跳過去。跳火盆,這寓意婚後日子紅紅火火;跨馬鞍,則是祈求夫婦白頭偕老,日子平安,而且讓新娘懂得規矩,做到"好馬不備二鞍,為女不嫁二男"。
等到吉時,舉行結婚典禮,俗稱:"拜天地",由司儀主持,一拜天地,二拜祖先,三拜高堂,最後夫妻交拜。
有趣的是,有的地方典禮完畢,要讓新娘蹲尊子,俗稱"蹲新"。辦法是,用護裙把凳子包上,新娘由伴娘扶著一站一坐,這時調皮的青年在背後趁機把凳子抽掉,如伴娘照呼不周,新娘就會蹲在地上,引起鬨堂大笑。民間流傳著兩句順口溜:"今年蹲尊子,明年見孫子。"所以"蹲新"之後,有人趕快把凳子送給婆婆抱一會,期望早抱孫子。
拜堂完畢,新郎新娘進洞房飲過交杯酒,接著二人手拉手繞炕轉一周,俗稱"拜四角",意在禱告送子娘娘早賜恩典。他倆邊走邊誦:"拜-一拜--拜四角,四角娘娘保護著,兒多著女少看,婆夫兩個常好著。"然後,新郎退出,新娘上炕面對牆角端坐,稱為"坐帳"。這時,新娘手裡拿著秤桿,懷里抱著蔑筘,隱含今後辦事像秤一樣公平,不偏不倚,且心靈手巧,辛勤操勞。
四、鬧洞房、回門
洞房花燭之夜,各地都有鬧洞房的習俗,晉南謂之"討媳婦"。俗話說:"三日之內無大小",意即在新婚三天之內,平輩、長輩、晚輩都可不拘禮節,前來湊熱鬧。不過,鬧洞房以同輩份的人最多,長輩較少。結婚是人生大事,一定要"皆大歡喜",參與鬧洞房的親友,即使有過分之處,也要忍耐,熱情款待。
例如,有的地方,讓新郎新娘說出羞於出口的話,如新郎說:"腳蹬炕沿吃餛飩,先問親人和誰親。"女的必須對答:"呀呀依,憨獃子,不和你親和誰親?"有的是讓新郎新娘做一些親熱的動作。鬧房結束,淘氣的青年還要"聽洞房",竊聽新郎新娘的秘密,做為來日逗趣的笑料。如果沒人聽房,主家就有意在窗檯下放把掃帚避邪。
新娘回門,一般為婚後第三天,新郎也同去岳家認親。回門時有的仍坐轎子,有的改為騎馬。進娘家門時,還要跳火避邪。
㈢ 插花藝術是什麼
插花是一門造型藝術,既為藝術,就必有其自己的風格與特點,必富有民族特性與時代精神。中國傳統插花正是由於具備這種鮮明的獨特的藝術表現而成為世界插花藝壇中獨樹一幟的奇葩,曾對全球特別是東方的插花藝術產生過巨大影響。崇尚自然,師法自然;注重意境創設追求枝情花韻之趣;善用木本花材,強調線條造型等等是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主要風格與特點。那麼,中國現代插花藝術的風格是什麼?特點何在?經過近十年的恢復發展後,今天思考討論這一問題,為時已不過早,應當提到我國當前插花藝術發展的日程上來了。 回顧兩年一度的全國插花大賽與展覽,已經舉辦過4次,每次都有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的代表約百餘人的插花手和數百件作品,每次比賽展覽都出現許多優秀精美的作品,涌現出一批傑出的專業人才,一次比一次有明顯的進步和提高。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也博得了海外同行們的贊揚。這說明我國現代插花藝術終於邁出了可喜的一步,並健康地進入茬壯成長與迅速發展階段。但是通過大賽與展覽,也表露出許多明顯的缺點與問題。根據海內外同行專家和有關藝術界朋友們的意見,歸納有兩點:一是缺乏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不少作品洋味太濃或不洋不中。二是不少作品構圖拘緊造型不活、放不開。我認為這些意見非常正確,中肯,也正中要害,的確如此,造型刻版不活,放不開的主要原因,是與創作思路不豐富,技巧不熟練,缺乏基本理論的指導有關。要克服這一缺點並不難,只要我們多觀摩,多交流學習,多實踐,扎扎實實反反復復地練,「熟能生巧」,定能擁有嫻熟的技巧和過硬的基本功。關於不少作品表現洋味太濃或洋不洋中不中的問題,這是應當引起我們深思,認真對待的重要問題。因為它關系著我國現代插花藝術的發展方向與前途,關系著我們插花創作的根本問題即藝術風格問題。藝術風格是藝術創作和藝術品生命力的表現,是藝術家個性與特色的表現,也是一個民族特性和時代精神的反映。常言道:畫如其人,文如其人,就是對創作者成功的最好評價。插花藝術的創作也應當如此。插花的作品不僅造型美而且內涵要豐富要深遂。用花傳遞出個人的情感,氣志,表現出民族的特色和時代精神。這些都是非常單純地造型,簡單地模仿而為的。因為任何一種藝術風格的形成都脫離不開本地區本民族的地理環境位置,歷史傳統,文化素質,民族性格,風俗習慣的影響和制約。如果創作中失去這些,也就無法或無從發揚民族精神和地方特色,也就自然不易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也不會受到海外社會的重視。因此我們當前的插花創作要形成自己的風格,我們民族的風格,去掉洋味,克服不洋不中的現象,必須首先提高認識,弄懂什麼是模仿,什麼是創新?如何繼承與發揚等問題,第二認識學習民族傳統文化,認真鑽研中國古典插花藝術。模仿不是創新,創新必有本,而本就是本士(本地區本民族),只要紮根於本土之中,在優秀的中華文化哺育下,吸取營養和動力並認真學習外來藝術之長,加以消化,融會貫通,取長補短,真正做到師古不泥反得古,創新有本始為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才能逐漸形成我國現代插花藝術的風格與特色,開拓既有中國民族特色,又有現代時代感的中國插花新體系。
隨著社會的發展,插花這一門古老的藝術不斷涌現出新的設計風格和手法,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逐漸形成了僅把植物材料作為創作元素、構圖自由的現代造型式插花,稱為現代插花。
第一節 現代插花藝術特點
一、主題內容的廣泛性
在傳統插花中,人們往往認為插花這種藝術形式是為了在室內欣賞大自然的美麗而出現的,故插花作品意在表現自然植物景觀,其他方面涉及較少。而現代自由式插花僅把植物材料作為藝術創作的元素,表現內容得到了極大的擴展。生活中的許多東西都可以作為插花的創作主題,如生命情感、空間展現、宇宙萬物等等。這類作品因內涵深刻、新穎倍受人們青睞。
二、傳統和現代、東方和西方的結合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際間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使得各種文化相互滲透、融合。傳統的講究意境美的東方插花藝術和崇尚理性、裝飾美的西方插花藝術相互取長補短,在保留各自優點的基礎上,出現了各個花型的現代應用型,使得傳統花型煥發出新的活力。
三、造型的多樣性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插花藝術和其他藝術一樣,追求自由、抽象的藝術風格,古典插花所認為的不能更改的「花型」被一些前衛插花人士所突破,出現了外型自由的抽象插花,造型種類豐富。
四、形式和手法的發展
在歷史的長河中,各個時期因文化及其它藝術的影響,插花藝術涌現出不同風格的作品,發展到現在,有圓形風格、花園風格、線條風格、歐式風格、日式風格、實驗派風格等等形式。設計的方法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如鋪陳、構架、捆綁、組群、編織等等。
第二節 現代插花藝術表現技巧
現代插花藝術在花材、花器以及配件的選擇與運用方面所受的限制很少;同時,構圖造型的手法靈活多變,強調裝飾性,追求新穎、自由、奇特和趣味性,突出作品的藝術創作美。
一、材料的選擇和利用
1、花材的選擇和處理
現代插花中植物材料的選擇更加廣泛,不僅僅是植物的花,更包括植物的根、莖、葉、果等;另外,植物材料的概念也從鮮活植物拓寬到了乾燥花和人造花。同時,植物材料的處理方法也越來越豐富,如分割、編織、噴漆、鍍漆等等。
2、花器的選擇和利用
傳統的東方插花使用東方式古典花器,西式插花不重視花器。在現代造型插花中,花器是作品的一部分,由於現代插花作品自由、抽象的外型,與之配合的花器一般造型奇特,選材廣泛,色彩豐富。
3、其它材料及配件的選擇和利用
現代自由式插花僅把插花材料當作創作的元素,在設計者眼中,它們僅僅是點、線、面、體。所以大量的非植物材料被起用,如金屬、布、塑料等等;另外,在作品中非常注重配件的作用,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表現手法
為了使現代插花別具一格,形式新穎,其藝術表現手法是關鍵,要創作出出色的現代插花作品,必須掌握以下插花的設計方法:
(一)前衛手法
1、架構 是一種造型手法,又是一種風格的插花類型(圖4-1)。作品中有枝條綁扎而成的架構作基本輪廓,做為處理技巧或起裝飾作用。這類作品往往體量大,表達的內涵也很豐富。
圖4-1 架構式插花
2、綁扎或纏繞 把枝條或莖桿以一點或多點捆綁在一起,起裝飾作用或作為處理技巧,它可以增加花材的量感和力度(圖4-2)。捆綁只捆一道或幾道,而纏繞則需捆若幹道,達到一定的寬度。纏較為緊密,有規則性,干凈利落,而繞則鬆散而無序。
圖4-2 綁扎或纏繞式插花
3、編織式 將柔軟的可以彎折的材料以合適的角度進行交織組合,創造出特別的表面的一種表現手法,有些類似於傳統的竹席、毛衣的編織(圖4-3)。
圖4-3 編織式插花
4、粘貼式 把葉片或花瓣一片一片的粘貼在一起,形成不同肌理的面或體,使原本單調的花藝作品表面產生不同的肌理,在自然之中體現手工美(圖4-4)。一般鮮嫩的花材用冷膠,枝條和乾燥花可用熱膠。
圖4-4 粘貼式插花
5、穿刺、縫合式 指在設計里將材料用鐵線穿刺、縫合,一般指細弱的枝條、花莖或其它異質材料如金屬絲、玻璃棒等,可以起裝飾作用也可以作為處理技巧(圖4-5)。
圖4-5 穿刺、縫合式插花
6、分解式 就是將植物器官分解,讓它的枝、葉、果、花分離或將某一部分解剖開,再以另一種形態重新組合,創造出新的造型素材,產生奇異的效果(圖4-6)。
圖4-6 分解式插花
7、捲曲式 就是將植物器官捲曲的一種手法(圖4-7)。
圖4-7 捲曲式插花
(二)現代手法
1、群聚或組群式 把一樣的材料聚集在一起插作的一種方法(圖4-8)。單個花材失去意義,形成一個大色塊起構圖作用的是群聚,可以清楚地看出花的特性的是組群。群聚根據花材聚集的方法可分為塊狀團聚、螺旋團聚、環狀團聚、平行團聚等;組群有階梯組群、重疊組群等。用相同的材料,以組群的方法群集在一起,形成平台,平台與平台之間,產生錯落的層次感,形成階梯的效果。而層疊是以組群方式創造質感的一種技巧,材料與材料之間的空間可以不相同,創造出三維立體質感。
圖4-8 群聚或組群式插花
2、鑲邊式 在作品的外圍用綠葉或其它材料處理出一圈皺邊,作品完成後露出外圈或全部隱藏的一種設計技巧(圖4-9)。
圖4-9 鑲邊式插花
3、漸序式 設計的技巧或方法,就是將花材按顏色、形狀、大小長短有序排列插入,形成一種漸變的藝術效果(圖4-10)。
圖4-10 漸序式插花
4、反射式 不同的位置插入相同的材料以產生鏡子的反射效果(圖4-11)。
圖4-11 反射式花
5、畫框式 在插花作品的外緣加邊框,起裝飾作用(圖4-12)。
圖4-12 畫框式插花
6、遮蔽式 用各種材料,以層層重疊的方式插作,視覺上較輕的材料在外層,覆蓋主視面,以表現朦朧、輕盈的感覺,透明的覆蓋效果,形成創造空間(圖4-13)。遮蔽手法所用的材料一般選用較細的枝條和細碎葉子。
圖4-13 遮蔽式插花
7、階梯式 用相同的材料,以組群的方法群集在一起,形成平台,平台與平台之間,產生錯落的層次感,形成階梯的效果(圖4-14)。
圖4-14 階梯式插花
8、螺旋式 插入的花材表現一種清晰、單一方向的線條流動,以圓圈方向向上、下、內、外延伸(圖4-15)。
圖4-15 螺旋式插花
(三)傳統手法
為規范的插入方法,可分為朝向式、自然式、平行式等。
1、自然式 按自然界植物的生長情況插作花材的一種表現技巧(圖4-16)。葉材不僅用來遮蓋花泥,還在作品中作陰影、組群、層疊、線條、漸序、體現質感等等。
圖4-16 自然式插花
2、平行式 把花材以平行方式插入的一種方法。可分為垂直平行、水平平行、傾斜平行、曲線平行等(圖4-17)。
圖4-17 平行式插花
3、朝向式 花與花的插入方向,可以是花面朝花面,也可以是花背朝花背,或同一方向,這個插入方法和姿態直接影響到作品的個性。可分為照相式、拒絕式、對等式、強力式、(圖4-18)。
圖4-18 朝向式
以上介紹的是現代花藝設計中常用的表現手法。當然,隨著現代生活模式的改變、人的審美觀念的更新,現代花藝設計的表現手法也越來越豐富,這有待於花藝設計師不斷的探索、創造。唯其如此,花藝設計才會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第三節 現代各個風格的插花
所謂藝術作品的「設計風格」,指的是習慣使用一種或多種設計原理和設計要素的同一類作品或圍繞某主題創作的一系列作品的特徵。在現代花藝發展過程中,時代、文化、地域、歷史、審美習俗等因素直接影響到流行的款式,藝術家往往根據自己的追求、品位,自由使用幾種手法,取捨一些設計要素而創造出特定的風格。我們對現代流行的插花與花藝設計風格進行比較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和設計者或欣賞者、消費者用共同的語言取得交流和溝通,增加花藝設計的靈感和欣賞氛圍,創作出更多有個性、有活力的花藝風格,甚至是前衛派作品。本文從如下幾方面進行概述。
一、東方插花風格
東方插花以中國和日本為代表,它以優美的線條、深邃的意境、簡潔的花材、清新淡雅的配色為特徵;藝術效果清新秀麗、清雅脫俗、富有詩情畫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插花風格1、日式風格
可細分為立華、生花、盛花、投入花四個類型。
(1)立華
立華為池坊流的代表花型,源於佛前供花及祭祀用花,意思是「直立起來的花」。立華以木本植物為主要花材,以7個或9個枝條為骨架,分上、中、下三段插作而成的一種左右對稱、豎立的花型。結構嚴謹、意境抽象,重在表現崇山峻嶺、溪流山村等大自然的景觀(圖4-19)。
圖4-19 立華
(2)生花
生花即「生長著的花」,它的花型為由真、副、體三主枝構成的不等邊三角形,真、副、體分別代表「天、地、人」。生花最大的特點是用較少的花材、優美的線條、精緻的花器來表現花材的自然美和色彩美(圖4-20)。
圖4-20 生花
(3)盛花
盛花由19世紀末小原雲心創建,特點是用水盆表現寫景插花並體現色彩美,使用劍山,放射狀插入法,放射點緊密。盛花按三主枝的角度不同可分為直立型盛花、傾斜型盛花、下垂型盛花、直上型盛花、對稱型盛花(圖4-21)。
圖4-21 盛花
(4)投入花
投入花產生於17世紀中期的江戶時代,是將花材插入高瓶(高的瓷器、玻璃、籃子等)的一種花型。投入花也以三枝為骨幹,也是天、人、地的意思,枝條一般傾斜插入,用枝條自身的支撐或隔小瓶口固定花材,需要較高的技術(圖4-22)。
圖4-22 投入花
2、中式風格
細分為植生風格和造景風格兩類。
(1)植生風格
植生風格是一個單純、自然的古典花型,以最直接的方式表現自然。依花材的自然生長狀態設計,通常以組群技巧來表現,採用放射狀花形或平行式設計,花材重疊交錯如自然的表現,葉材按自然生長狀態插作,水草、石頭、小石用來遮蓋花泥,以保持自然的風格(圖4-23)。
圖4-23 植生風格
(2)造景風格
造景風格是採用放射狀或平行式或兩者並用插法的一種設計。花材依照其生長的自然狀態來使用,裝飾品(如小橋、流水)可以放入設計中,但不可以過分強烈。與植生風格不同,所使用的花材象徵大自然的某些景觀,如高山、流水等,也可以代表某些花園的造景(圖4-24)。
圖4-24 造景風格
二、西方插花風格
西式插花以歐美國家為代表,它受西方建築學、雕塑學以及色彩學、解剖學、透視學的影響,強調理性和色彩,以規則的幾何外型為導向,花繁葉茂,色彩濃艷熱烈,極富裝飾美,藝術風格明顯。
(一)圓形風格
在宗教方面早期使用的插花風格是圓形風格。根據文字記載,當時人們習慣用一束盛開的花獻給神或母親等,這就是圓形花的開始。今天的圓形花在延續古典圓形花的基礎上有著各自的名稱,並能反映相應的民族性。主要花型有圓、橢圓、圓錐等,設計風格有畢德邁爾設計、可樂尼亞、聞香小花束、千朵花等。
1、比德邁爾設計
(1)有關「畢德邁爾藝術」的歷史
「畢德邁爾」一詞源於 1815—1848年間的歐洲,當時人們摒棄巴洛克、洛可可時代的奢華,趨向簡朴、務實的生活方式。圓的、質朴的、簡潔的文化特質,反映於建築、室內裝潢、服飾、繪畫上,蔚然成風,成為「畢德邁爾藝術」。
(2)「畢德邁爾設計」的種類
①環狀設計(圖4-25) 用一朵最美的花插在圓的中心,其餘花材以同心圓的方式環繞排列,成一半球型的花型。環狀設計是同心圓式的設計,同一環必須採用大小不同塊狀的花材,環與環的配色要調和。
圖4-25 環狀設計
②螺旋設計(圖4-26) 由花型頂端,以不同的花材,用螺旋方式插作,整個花型至少要有三層以上的螺旋紋,且每一層都必須延續到花器邊緣,插作時最重要的地方是深色花的兩旁要排入淺色花,突顯螺旋紋的效果。也可變化成放射螺旋(如圖示),或單面設計螺旋(向下的花朵以平行排列)。
圖4-26 螺旋設計
③群聚設計(圖4-27) 花材以不同大小的組群分區插作,組與組間應採用不同型、質的花材,而且要顧及色彩的平衡感,用綠葉做為間隔,則花型更加協調優雅。
圖4-27 群聚設計
④線條設計(圖4-28) 以花型的中心為主軸,用不同色系、質感的花材,將花型表面分隔成大小相同的線條,如柚子、橘子一瓣一瓣的感覺,或不規則的流動感。
圖4-28 線條設計
⑤變化型(圖4-29) 可在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或不規則的容器中,將花朵、果實、蔬菜、葉片或其它異質材料排成花列、圓紋或不規則的色塊,做成扁平、圓弧或是不規則的各種造型。利用美麗協調的色彩和不同的質感變化,以求設計上最大的視覺效果,可運用在趣味的動物造型、花果、商標、蛋糕及會場布置等。
圖4-29 變化型設計
2、可樂尼亞
起源於公元1607—1780年間,一般是採用放射狀插法,聚集、塊狀沒有空間的圓形花束設計,封閉式圓形花型但沒有比德邁爾設計花與花之間那麼緊密,葉材在這里只起到修飾或遮蓋花泥的作用(圖4-30)。
圖4-30 可樂尼亞
3、聞香小花束
以放射狀插法將芳香植物和花材組合起來,一般為花園式圓形的手捧花,葉材在這里只起到修飾或遮蓋花泥的作用(圖4-31)。
圖4-31 聞香小花束
4、千朵花風格
出現於15世紀末,16世紀初。它使用隨意分布的各類小花,取代了塊狀的花材和色彩;採用放射狀插法,一般多色彩,沒有突出的色彩或花朵。封閉式圓形、半圓型花型,但沒有比德邁爾或可樂尼亞稠密(圖4-32)。
圖4-32 千朵花風格
(二)線條風格
分為曲線風格、直線風格及復式線條風格三類。
1、曲線風格
曲線風格一般以焦點為中心,採用放射性插入法,線條表現強烈,材料的選擇必須包括一些自然弧度的材料;選擇的花材大小、形狀必須有漸序的流向,以避免視覺障礙,具體花型有彎月型、瀑布型、S型等。
圖4-33 曲線風格
2、直線風格
直線造型風格一般組群設計,每一個組內的花材必須呈平行狀態,組間花材可平行也可垂直、水平、斜線或混合使用。
圖4-34 直線風格
3、復式線條風格
復式線條風格融合了東方的線條和西方的塊狀花形,一般採用放射狀插法,也有現代花藝設計常用的綁扎、粘貼等手法,以線條建立形狀,以塊狀產生重量、焦點及深度。具體有嚴謹線條風格和西式線條風格兩類。嚴謹線條風格突出表現不同於盆栽組合,一般基部採用鋪陳手法,上部強調自然材料的線條和花的形狀。西式線條風格作品傳統上以三角形為其形狀,現在還有倒T型、L型等,其設計中有視覺路線,常以花的漸序方式來產生線條感(圖4-35)。
圖4-35 復式線條風格
(三)園林風格
各國園藝師經常把當地的植物和當時流行的植物結合起來設計出具有濃郁的時代和地域特色的園林,反映一定的理念和品位;不同地區的園林表現出不同的風格。花藝設計和園林息息相關,花藝設計師往往在花器中表現園林,所以園林風格的花藝作品同樣具有明顯的時代和地區特色,具體包括普通園林風格和特殊園林風格。
1、普通園林風格
普通園林風格又可細分為英國園林式風格、威廉斯堡(美國)風格、普羅旺斯(法國)風格、美國南方風格、荷蘭展覽式風格、熱帶風格。
(1)英國園林式風格 出現於1714—1820年的喬治亞時期,20世紀被一些園藝家、花藝家從新運用。這一風格採用放射性插法、古典漸序的花型、正規優雅的花器(陶瓷、銅器、銀器等)。由放射點射出的有弧度的線條與垂直線、水平線形成對比的效果來表現自然的感覺,是這個風格的特色(圖4-36)。
圖4-36 英國園林式風格
(2)威廉斯堡(美國)風格 特點是混合使用土生植物材料和花材,放射狀插入法插出四方的外型;使用正統及典雅的花器,如銀器、瓷器等,冬天可以使用乾燥的花材(圖4-37)。
圖4-37 威廉斯堡(美國)風格
(3)普羅旺斯(法國)風格 是一個比較田園化、自然、羅曼蒂克的風格,採用放射狀插入法,有多組放射點。花材的安排呈隨意分布而非組群,表現出原汁原味、充滿活力的野趣。花器的選擇必須具有與普羅旺斯這個地方、氣候、年代有關連的特徵。「普羅旺斯」散發出不可磨滅且印象深刻的陽光與蔚藍的天空情調,因此熱情的暖色系(黃色與桔色調)與藍色的寒色系恰好形成對比(圖4-38)。
圖4-38 普羅旺斯(法國)風格
(4)美國南方風格 有一種懷舊和豪華奢侈的感覺。採用放射插入法,有多組明顯的放射點,產生花莖交叉的現象。花材組群表現,故意表現無法控制。設計尺寸必須超大,花器為古典花器,如銀器、銅器或瓷器。使用多量的土生花材,且將花材自然隨意的分布,表現出豐富的南方花園特色(圖4-39)。
圖4-39 美國南方風格
(5)荷蘭展覽式風格 由荷蘭花園直接衍生出來,採用放射或平行插入法,組群的表現強烈,其目的在於表現每種人工培育的花材的完美栽培;設計的表現為大型華麗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圖4-40)。
圖4-40 荷蘭展覽式風格
(6)熱帶風格 意在表現熱帶情調,因熱帶花材一般大型且保鮮時間長,故此類作品一般使用在公共場合。採用放射或平行插入法,每種花材以組群設計且保持足夠的空間,以表現出每種花材的造型與特性,每一設計必須保持其花材的原始特徵,花器的選擇必須穩重且有足夠的容量,以配合花材本身的份量(圖4-41)。
圖4-41 熱帶風格
2、特殊園林風格
特殊園林風格從歐洲園林里對植物的修飾造型中得到啟示,一般採用放射性插法,插成新奇形狀,如圓形、錐形、動物形狀等,或以一個捆綁點捆綁成放射狀花束,材料的選擇不受限制(圖4-42)。
圖4-42 特殊園林風格
(四)時代風格
在歷史的長河上,各個時期的建築和藝術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花藝設計也一樣,在各個時期,有和其他藝術相似的時代特徵。具體類型有德拉維必亞風格、佛蘭德斯風格、維多利亞(英國)風格、威廉斯堡聖誕(美國)風格。
1、德拉維必亞風格
德拉維必亞風格一般為幾個單一作品連成一串,每個單一作品有固定的放射點,對稱、漸序、有規則的排列花材,材料由花材、葉材、水果、緞帶組成,現在多用於聖誕設計(圖4-43)。
圖4-43 德拉維必亞風格
2、佛蘭德斯風格
佛蘭德斯風格由十六、十七世紀的「花」畫延伸而來。一般塊狀設計,放射狀插法,有多個放射點,對稱或不對稱花型,有S形線條含在作品內。比較好的花材插在作品的頂端,花材為花器高度的2-3倍,通常有下垂的線條來襯托花器的高雅。花材除了花以外,還有水果、貝殼,並以四季不同花材表現在一個作品中(圖4-44)。
圖4-44 佛蘭德斯風格
3、維多利亞(英國)風格
維多利亞(英國)風格強烈的塊狀設計,採用放射狀插入法,注重色彩的表現,為封閉式花型。花的高度為花器的1到1.5倍,花器豪華,花的選擇包括綠葉及溫室栽培的花,玫瑰花幾乎是不可缺少的,葉材特別是常春藤、腎蕨的葉材被廣泛的使用,整個設計看上去好象過量(圖4-45)。
圖4-45 維多利亞(英國)風格
4、威廉斯堡聖誕(美國)風格
威廉斯堡聖誕(美國)風格採用放射狀插入法,花材的排列整齊規則。雅緻的花器、沒有漸序的排列(如水果與花的整齊排列、與葉材隨意組合呈現強烈對比),使整個設計表現出可愛的外觀(圖4-46)。
圖4-46 威廉斯堡聖誕(美國)風格
三、自由風格
通常為線條設計,有計劃的選擇花材且清楚的執行,其外形不是肉眼可看出的幾種幾何圖形(圖4-47)。花材是構圖的成分,可以任意人為處理或採用非自然材料,造型靈活,既有自然形,又有意象形、抽象形,主張個性發展,推崇各自的風格。
圖4-47 自由風格
四、前衛風格
這類作品一般表現手法前衛,造型自由。主要有架構、火鳳凰、雕塑、環保、抽象等類型。
1、架構風格
架構風格的作品一般使用有機材料、樹枝、藤、或人造材料做架構,它可以是純技巧的處理或是設計的一部分,設計的外型,決定於架構(圖4-48)。
圖4-48 架構風格
2、火鳳凰風格
火鳳凰風格的作品採用放射性插入法,結合兩個幾何圖形的組合較為普遍,但各種不同的底部形態也可以,緊縮直立的底部使其材料往上沖刺的動力產生最高的極限(圖4-49)。
圖4-49 火鳳凰
3、雕塑風格
雕塑風格的作品則以花材為材料塑造外型,稱為雕塑插花(圖4-50)。
圖4-50 雕塑插花
4、抽象設計
抽象設計沒有特別的特性,但必須要有事實的影響,舍棄慣例的使用方法來做個人的表現,形狀、色彩、質感都是非常重要的,以個人的美感、喜好為根本來表現個人的創作,設計擺脫了靜態觀念的局限,而和時間是互動的(圖4-51)。
圖4-51 抽象設計
時代發展到今天,新生代的花藝設計師正對傳統的插花理念提出挑戰。比如前衛派,他們以有機材料、金屬、玻璃等為材料,採用現代架構、構成技術等,在花材和方法應用上也摒棄了以往花藝設計的常規。在此類花藝設計中,有些只是偶然性的、及時性的,另一些則純粹是實驗性的。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採用了一種令人激動的、充滿活力的新方法,為傳統的花藝設計概念增添了一種新思維、新選擇。它們立於花藝設計的前沿,既令人震驚,又發人深省,這是前衛派風格的獨具魅力之所在。
綜上所述,現代流行的插花與花藝設計風格可謂多姿多彩,變化豐富。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精神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隨著栽培技術、材料技術、信息技術等的不斷發展,隨著現代審美理念的轉變和消費價值觀的重新評判,我們相信傳統或時尚的插花、花藝都將有更美好的未來。
㈣ 急:陝西 延安的定婚習俗是怎樣的都有哪些程序呢
好你了,你說什麼了,還娃娃親,童養媳,我****,你張藝某的電影看多了是不,餓就是延安人雖然餓沒定過親,但我參加過別人定親,其實很簡單,根本沒那麼麻煩,就是在酒店裡擺上一桌飯,把男方女方的父母叫上,在就點親戚朋友也能,男方家給女方家5000-10000(根據家庭條又不是下聘禮1000-2000也行)在就拉拉話,商量下多或結婚等等..很簡單的,千萬別聽1樓那人說的,他粘貼的都是解放前的延安.最後祝賀你一哈,延安的男人都很好。
㈤ 榻榻米是啥
怎麼哭了?因為他們跟榻榻米相見恨晚呀!
榻榻米一般安裝在客廳陽台、書房和卧室,小編找了很多榻榻米美圖,轉發收藏起來,以後會用到哦!
客廳里的榻榻米可大可小,一般用作招待客人,平時也能在上面跟另一半喝喝茶,或者跟小孩玩玩親子游戲。
▲與傳統的椅子擺放模式相比,卡座榻榻米的空間使用率更高,還能增加儲物空間。
▲可以在陽台安裝一個4㎡的榻榻米,增加收納、娛樂、會客功能,客人來了都羨慕。
▲在陽台和客廳之間做個半高的隔斷櫃,能給窗邊的榻榻米一絲私密感。再坐在榻榻米上面邊喝茶邊欣賞美景,太愜意了。
▲小公寓也想擁有榻榻米?抬高地面,一個半開放的榻榻米就造出來啦。
▲工作區在客廳,也可以做一個榻榻米,作為客廳收納的補充。
▲喜歡跟朋友搓麻將?那一定不能錯過榻榻米。把升降台換成麻將桌,不佔地兒。
▲樓梯下的異形空間,也能做一個小榻榻米。
在書房安裝榻榻米,無非是想要有更多的儲物空間。不過像榻榻米功能這么強大的傢具,怎麼能只有這一個用途。
自帶升降台
▲兩個並列的工作位,可以讓兩夫妻一起工作學習,感情也不知不覺升溫。
▲步入式的榻榻米,對家裡有老人和小孩都很友好,降低檯面高度,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創意收納組合
▲開放式與封閉式的收納櫃結合的到頂榻榻米,讓收納更加豐富。
▲榻榻米和書櫃相連,既能做床又能儲物,完美實現你對生活的遐想。
當做次卧來用
▲書房足夠大的話,還是可以打造一個帶衣櫃的榻榻米的,將來幫忙帶孩子的爸媽就在這里暫住一段時間。
▲有親戚朋友來了,這里就是他們的專屬卧房,還能收納一些行李。
兒童房中也能有榻榻米,用得比較多的是榻榻米床,畢竟空間有限。
▲比較常見的定製上下床,下面的床都會做成榻榻米,孩子的舊玩具舊衣物,都可以收納其中。
▲榻榻米床嵌入飄窗,下面可以分類收納玩具,還能給孩子留出更多的玩耍空間,這比什麼都重要。
▲長戶型的空間,榻榻米的床尾銜接書桌,床尾櫃當轉角書桌的側櫃,邊角導圓更安全。
▲床頭巧妙設計成凹位書籍擺放區域,從小培養孩子睡前閱讀的好習慣。
▲用榻榻米與衣櫃組合,在兒童房實現豎直收納,減少佔地面積,為孩子騰出更多玩耍空間。
▲床頭巧妙設計成凹位書籍擺放區域,從小培養孩子睡前閱讀的好習慣。
▲還可以約上小朋友們來家裡玩耍,這里也是一個快樂的游樂園。
榻榻米多種多樣,大家在考慮好自己的生活習慣和使用場景之後,就可以對某些榻榻米下手啦。
㈥ 插花藝術起源於中國還是日本
對此問題的探討當前有兩種看法,即源於佛前供花或民間生活。日本、韓國和我國部分插花界人士認為,插花最早是由佛前的供花發展起來的。其理由是史書、佛經中有明文記載。在佛教傳入這些國家之後,插花才隨之興起,並且首先始於寺廟的祭壇插花,而後傳入宮廷,繼而發展到民間的。我國不少插花學者都引用《南史·晉安王子懋傳》為佐證:「有獻蓮華(古同『花』)供佛者,眾僧以銅罌盛水,漬其莖,欲華不萎。」認為這是我國最早有關插花的記載。又引證北周觀音像(現存英國維多利亞博物館)中的觀音手持瓶花的形象,謂之我國最早的插花標本。故而由此得出結論,我國插花源於佛前的供花,始於南北朝。韓國善良插花藝術研究會會長、國際文化協會國際插花事業委員會委員長朴善良女士在《台灣花藝》(152期)著文《韓國的插花藝術》中明確寫道:「插花起源於印度,由印度傳入中國,再傳入韓國,由韓國傳入日本的……」文中沒有引證,但是根據史書記載來看,這條插花源流的傳播路線恰巧與佛教由印度興起後,向國外發展的北傳路線十分吻合,那麼隨著佛教連同佛教藝術、佛教禮儀一起傳播,也是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因為佛前供花是佛教主要供奉法式這一。又據史書記載:佛教於公元6世紀由中國和朝鮮傳入日本,當時為日本飛鳥時代,推古天皇的太子聖德攝政,指導政治和文化。他對佛教狂熱崇拜,多次向中國隋、唐王朝派遣使者朝貢學習,致力於引進佛教和中國文化。使者小野妹子曾先後三次到中國,將唐代的禮儀、佛教藝術(包括佛前供花以及供花的花瓶、祭壇器皿等)不斷引入日本。當時中國的僧人、工匠也成群地東渡日本。聖德太子網羅大批中、朝工匠帶領日本匠人大興土木,修建許多寺廟,聚集數百名僧人、女尼宣傳佛教,從而奠定了日本早期佛教藝術的發展基礎,同時也促進了祭壇插花的興起,並開始發展為早期的僅在僧侶中流行的祭壇插花。
佛教於公元前6世紀在印度興起並盛行1000多年,傳遍了亞洲各國,並成為世界性的一大宗教或某些國家的國教,對社會生活和文化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有的國家幾乎使社會上的一切無不帶有宗教的色彩,打上宗教的印記。由此看來,插花藝術直接源於佛前供花或在供花催生下發展而來,都是不言而喻的;插花源於佛前供花之說在某些國家確是如此。
但是,並非所有國家的插花都是源於佛前供花,因此還有插花源於民間生活的第二種觀點,比如我國部分插花學者即是該觀點的支持者。其理由是,西漢年間(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佛教傳入我國之前,在民間已經有廣義的原始的插花意念,並流行有多種形式的插花。據史料與考古發現,我國上古時期(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6世紀)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大量的以花傳情、裝飾儀容的歌謠。《鄭風·溱洧》記:「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 (即蘭香草)兮……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即芍葯)。」這是描寫溱河洧水解凍之時男女青年到岸邊採集蘭花去祭祀、嬉戲、雙方相愛,海誓山盟,別離之時互贈一束芍葯花的愛情歌謠。《陳風·東門之扮》曰:「東門之扮,宛丘之栩。子促之子,婆娑其下。……視爾如 ,貽我握椒。」扮即白榆樹的古名; 即錦葵之古名;椒即香草或花椒。這首歌謠是記述陳國的一種風俗,男女青年聚集在樹蔭下,跳舞唱歌、談情說愛的情景,男青年誇贊女青年的美麗像是一朵錦葵花,而女青年則以一束香草贈送給男青年表示愛慕。又如我國戰國時期屈原的經典之作《楚辭》中也有許多類似之記載,《九歌·東皇太一》記:「瑤席兮玉 ,盍將把兮瓊芳……」 即鎮;盍即合。此詩意是指鋪著瑤席,上面壓著玉鎮,合手捧著成束的美麗鮮花。《九歌·山鬼》載:「被石蘭兮帶杜衡,折芳馨兮遺所思。」杜衡即一種野生葯用草本植物。這是記載山鬼出行,車上披掛著紅綠相映的美麗花草,並拿著折下的香花贈其所思者。再如《九歌·少司命》記:「 (秋)蘭兮蘼蕪,羅生兮堂下。綠葉兮素枝,芳菲菲兮襲予。夫人兮自有美子,蓀何以兮愁苦?」這是一首祭迎神巫的歌謠,描述神主男女相愛之情以及用淡雅芳香的蘭花枝供奉的盛況。由上述種種充分說明,遠在公元前11世紀我們的祖先們對花卉就有了多種多樣的審美創作活動,將鮮切花(古稱折枝花)廣泛應用於生活中,並以頭飾花、腰花、胸花、花束和花車等形式出現,這不正是今日禮儀插花中的某些花飾雛形嗎!另據考古發現,在河北望都東漢墓壁畫中繪有一方幾上放一陶制卷沿圓盆,盆內均勻立放著6支幾乎等形等長的紅花枝,酷似人為插做而成(見圖1),由此也說明在1900多年前,在祖先們的生活中已經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進而在切花廣泛應用的基礎上將花枝插貯水養用以祭神、供佛或饋贈親友、美化生活、裝點儀容。這些審美創作活動的出現也是合情合理的。當佛教傳入後,這些審美創作活動與佛前供花相結合,廣為傳播也是自然而然之事。
從史籍中同樣證明,遠在4000-5000年前另一個人類文明發源地的古埃及,已開始了同樣的審美創作活動,將齒葉睡蓮插入花瓶、花缽中作為墓室壁畫,表示對死者的懷念與哀悼,也常將插花器皿作為隨葬器。還有古希臘人遠在3000-4000年前就有了大型的瓶花和花環,作為婚禮中的裝飾物,至今這些古典的傳統的裝飾形式還保留在西方各國的插花之中。這充分證實插花源自民間生活之說也是歷史的事實。
關於世界插花的源頭問題,目前尚無大的爭論,都認定二源論的觀點。即西方插花藝術發源地是古埃及,東方插花藝術發源地是中國。根據考古發現,公元前2500年埃及法老(國王)貝尼哈桑墓壁上的瓶插睡蓮圖案以及公元前2400-公元前1800年隨葬品五口插花容器、工藝美術作坊以及1922年發現的第十八王朝法老圖坦卡蒙王的浮雕(公元前1358-公元前1348年),這些發現都是人類生活中最早的有關插花的最可靠的文物佐證。古埃及人視睡蓮花(實為印度藍睡蓮)為祭祀司育女神的聖花,是神聖幸福的象徵,因此,常把它作為宮廷中的雅卉,插入器皿中,裝飾餐桌或作為饋贈禮品,也常用作喪葬品。古埃及人信仰人死後還會過著另一種與人間類似的生活,應當把人間的一切盡量提供給死者,所以隨葬品很多,並且在墓室壁畫和浮雕中充滿了人間生活氣息與時代感,這些隨葬品就像一部形象的歷史,成為考證研究古埃及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的重要依據。
埃及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就建起了完善的奴隸制國家,在文字、歷法、藝術、科學知識等方面,對西亞和歐洲都曾有相當影響,乃至對整個人類的文明都做出了貢獻。特別是對希臘半島的文化藝術產生的影響更為深遠。希臘、羅馬的文化藝術及用花的習俗緣由都與古埃及相似,插花藝術自然也不例外,很快由古埃及傳至希臘、羅馬,主要用來敬神、崇拜英雄、美化環境。在地中海沿岸的義大利、荷蘭、英國和法國,插花也得以發展,並逐漸形成了一門完整的西方插花藝術。從人們對其風格的研究中發現,那對稱的幾何造型,豐滿充實的構圖以及巨大的體量,都與古埃及的美術和插花的定型格式、對稱均勻的圖形、巨大永恆的風格十分相似,如出一轍。所以,古埃及是西方插花藝術發源地了結論是無可非議的。
東方插花藝術的發源地在中國,但也有人認為是印度,究竟屬誰目前尚無最後定論。從現有史料以及前述的許多佐證來看,中國為發源地是可信的,理由是充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