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黑枯病
❶ 月季黑桿了怎麼辦呀
1、隨時清掃落葉,摘去病葉,以減少侵染來源。冬季對重病株進行重度修剪,清除病莖上的越冬病原。
2、盆栽時不要放置過密,最好不直接放在地面,以免地面積水時盆土過濕,最好的是放在階梯形的植台上。改進澆水方式和時間,應從盆沿澆入,避免噴澆。不在晚間澆水,以免葉片上有水時不能很快乾燥,有利病菌入侵。
3、秋季徹底清除月季園內的帶病落葉、病枝一並集中銷毀,以減少越冬。生長期應及時修剪,避免徒長,創造良好的通風、透光條件,盡量從根部灌水為好,減少濕度。施足底肥,盆栽要及時更換新土。
月季黑桿又叫月季枝枯病又名月季普通莖潰瘍病或梢枯病等,是由薔薇小殼霉引起的植物疾病。
(1)花卉黑枯病擴展閱讀:
月季枝枯病限於在莖桿上發生潰瘍斑,初在莖上發生小而紫紅色的斑點,小點擴大,顏色加深,邊緣更加明顯。斑點的中心變為淺褐色至灰白色。圍繞病斑周圍,紅褐色和紫色的邊緣與莖的綠色對比十分明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呈微小的突起出現。
隨著分生的增大,其上的表皮出現了縱向裂縫,潮濕時湧出黑色的孢子堆,此為該病特有的症狀。發病嚴重時,病斑迅速環繞枝條,病部以上部分萎縮枯死,變黑向下蔓延並下陷。
為放線孢屬的真菌[Actinonema rosae (Lib.)Fr.]分生孢子盤著生於寄主角質層下,以後突出表皮。大小為108~198微米,分生孢子梗短,不明顯。分生孢子長橢圓形或魚鰾狀,大小為18~25*5~6微米,雙細胞,上小下大,分隔處略有縊束。頂端如喙狀,常偏向一側。
傳染途徑:以菌絲在病枝、病葉或病落葉上越冬,翌年早春,形成分生孢子盤,產生分生孢子傳播危害。分生孢子也是初侵染來源之。分生孢子借風雨、飛濺水滴傳播危害,因而多雨、多霧、2多露時易於發病。據試驗,葉上有滯留水分時,孢子6小時內即可萌芽侵入。
萌發侵入的適宜溫度為20~25℃pH值為7~8,潛育期10~11天,老葉潛育期略長,為13天,病菌可多次重復侵染,整個生長季節均可發病。一般梅雨季節和台風季節發病重,炎夏高溫乾旱季節病害擴展緩慢。植株衰弱時容易感病。品種間抗病性存在關差異,但無免疫品種。
❷ 養花:春蘭花的葉子尖端枯萎變黑,是什麼病
這是「蘭花炭疽病」。
症狀
蘭花炭疽病是受炭疽病菌侵染而發生的,以葉片受害最重,其他各部器官也能受害。病害的前期在葉片的中部出現紅褐色或黑褐色圓形或橢圓形的斑點,葉緣病斑呈半圓形。隨著病斑的擴展,許多小病斑會癒合形成波紋狀或條狀的黑褐色大病斑。若葉尖發病,則病斑向下蔓延,造成葉片成段枯死;若葉片基部發病,嚴重時會造成整張頁片枯死。病害發展到後期,病斑看上去有輪紋狀,這時病斑的中心顏色變淺呈灰白色,有的病斑上還會出現縱向裂紋。
發病規律
炭疽病病原菌在4月初開始侵染蘭花老葉,5—6月擴展較快,梅雨季節病害加重,7月以後病害漸漸中止。蘭花新葉在7月底開始發病,8月份發展迅速。若這時遇台風侵襲,會造成葉片和植株受傷而使病害加重。蘭花炭疽病病原菌在葉面上能存活9個月,在植株中能生存一年以上,即使病菌散落在種植蘭花的盆土表土上.也可活一年左右。所以一旦得病,若不進行治療,病害會年復一年地發生。
防治方法
防治蘭花炭疽病首先要加強對蘭花的栽培管理,養在室內的蘭花要做到通風透光,以降低環境濕度,室外露地栽培的要搭建陰棚,避免曝曬和急風暴雨的襲擊。蘭花種植不宜過密,盆與盆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澆水應緩慢澆於盆土,避免整株淋澆而使病菌向下擴散。在冬季和翌年早春,要特別注意做好保暖工作,不使其遭受凍害和霜害,以增強其抗禦病害的能力。發病初期。可剪除病葉,以抑制病害的擴散蔓延。葯劑防治可在梅雨季節和7—9月台風季節,搶晴天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0天左右噴灑一次,連續噴灑3—4次。
❸ 蘭花葉尖發黑乾枯丶老葉發黃是什麼原因
葉子發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澆水。水澆得過多過勤會使盆土長期過濕,甚至積水,土中缺氧,致使部分須根腐爛,阻礙正常呼吸和吸收養分,引起葉片逐漸變黃脫落。
(二)施肥。長久脫肥,或久未換盆換土,土中氮素等營養缺乏,導致枝葉瘦弱,葉薄而黃。另外施肥過量也會出現新葉肥厚、凹凸不平,老葉干尖焦黃脫落。遇此現象應立即停止施肥,增加澆水量,並去掉部分陳土,換入新的培養土,進行正常管理。
(三)溫度。夏季炎熱高溫,如將性喜涼爽的花卉,如君子蘭、仙客來、四季海棠等放置在高溫處讓陽光直曬,極易引起幼葉葉尖或葉緣枯焦,或葉片脫落。而到了冬季室溫溫度過低,對從南方引進的常綠花木,受到輕微凍害,葉子就會發黃,如果室溫過高,植株蒸騰過盛,根部水分養分供應不足,也會使葉片變黃。
(四)土壤。北方多數地區土壤及水中含鹽鹼較多,喜酸性土壤的花卉,如山茶、杜鵑、蘭花、含笑、梔子、桂花、株蘭、白蘭、廣玉蘭等,由於土中缺乏植株所需吸收的可溶性鐵元素,葉片就會逐漸失綠變黃。由於南方土壤偏酸,鎂元素易流失,植株缺鎂也常表現出老葉葉脈之間失綠發黃。
(五)空氣乾燥。冬季室內養花空氣過分乾燥時,—些喜濕潤的花卉,如蘭花、巴西鐵、白蘭、桂花、含笑等,往往會出現葉尖乾枯發黃,或葉緣枯焦,或葉片上發生焦斑、邊緣捲曲等現象。特別是在冬季室內生煤爐取暖的地區這種現象較為嚴重。這時應經常使用與室內溫度相近的水噴洗枝葉,對於一些名貴的花卉最好用塑料簿膜罩上,並在罩內放置一小盆清水。
(六)蔽蔭過度。大多數花卉性喜陽光,若長期將其放置在蔽蔭處或光線不足的地方,則會導致生長衰弱,葉薄而黃,不開花或很少開花。 (七)病蟲為害。受到真菌等病菌侵害引起的葉斑病,易使葉片局部壞死。受花葉病毒侵染後,葉片上會出現黃綠色鑲嵌的斑駁。遭受介殼蟲、紅蜘蛛等害蟲危害,葉片也會變成枯黃或整葉萎黃脫落。發現病蟲害時應及時噴灑托布津或樂果等農葯防治。
❹ 大葉梔子花葉子變黑乾枯怎麼回事
梔子花在生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葉片發黃,其原因多是由於栽培管理失調引回起。水分過多答過少,陽光過強過弱,肥料過多過少都會引起葉片發黃,但發黃的情況不一樣,應仔細觀察分析原因,加以糾治。
水黃:嫩葉暗黃且無光澤,老葉無明顯變化,枝幹細小黃綠,新梢萎縮不長,表明澆水過多。將花卉脫盆置於通風陰涼自吹乾土團後再裝回盆中。
旱黃:缺水的黃與水多的黃不一樣,缺水之黃為葉梢或邊緣發枯、發干, 老葉自下而上枯黃脫落,但新葉生長比較正常。注意澆水時澆足、澆透即可。
灼黃:強烈陽光直射到一些喜陰的花卉(如吊蘭、玉簪等)上,易引起花卉葉梢、葉緣發枯,葉片朝陽部分出現黃斑。移到陰處即可。
缺光黃:長時間置蔭蔽環境,葉片得不到足夠陽光,不能形成葉綠素,整株葉片變黃繼而脫落,補充光照可避免此病。
肥黃:施肥過多或濃度過大引起的花卉發黃,表現在新葉頂尖出現干褐色,一般葉面肥厚而無光澤,且凹凸不舒展,老葉片焦黃脫落。應立即停止施肥,嚴重的用大量清洗沖洗部分肥料。
缺肥黃:表現在嫩葉顏色變淡,呈黃或淡綠色,而老葉比較正常或逐漸由綠轉黃。檢查盆土,如有干結現象應換土,平時薄肥勤施並適時澆一些礬水。
❺ 花卉疫病、枯萎病怎麼防治
疫病:此病寄主范圍較廣,能為害一串紅、菊花、鳳仙花、長春花、矢車菊、芍葯、牡丹、百合、鬱金香、香石竹、人參、常春藤、丁香等多種花卉。主要為害花卉的莖部,條件適宜時病害發展迅速,能造成花卉大量死亡。
疫病的病菌多從莖基部和根部侵入。受害初期感病部位出現水漬狀暗綠色斑點,並逐漸擴大往上蔓延,後期發展為黑褐色斑塊,嚴重時整枝整株莖部變黑並腐爛。病菌破壞莖部皮層的輸導功能,導致上部葉片先黃後枯,進而全株枯死。在潮濕的環境下,腐敗部分產生稀散的白黴。此病是由疫霉屬中的一種真菌侵染引起的。病菌常隨病株殘體落入土中越冬,並能存活多年。來年條件適宜時通過雨水和灌溉水等傳播蔓延。植株上的病菌靠風雨傳播。在高溫多濕、地勢低窪、栽種過密、通風透水差和連作地發病嚴重。植株一旦發病就會很快傳播和蔓延,引起大片發病。如遇大雨,此病就會大量流行。
防治方法:一是選擇排水良好,地勢高、燥地段栽種。栽植不能過密,並注意通風透光。澆水不宜過多,澆水時避免泥土飛濺到莖葉上。地栽避免連作,盆栽每年換1次新的培養土;二是發現病株應及時拔除銷毀,每平方米用5~10克70%五氯硝基苯粉劑消毒土壤,防止病菌擴大蔓延;三是發病初期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700倍液,或用8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噴霧。
枯萎病:此病系維管束病害,主要為害香石竹、菊花、翠菊、唐菖蒲、石竹、紫羅蘭等花卉。病菌侵染根系,進而侵入維管束系統,引起地上部出現症狀。初期植株一側葉片失綠,黃化,最後全株葉片變褐,萎蔫枯死。受害組織切面,可見維管束組織變成褐色。此病是由鐮刀菌屬中幾種真菌侵染造成的,是一種土傳病害,以無性繁殖材料擴大傳播。發病適溫為27~32℃,夏季氣溫高,雨水多最易發病。受到根結線蟲為害時,會加重病害發生。
防治方法:一是選用抗病品種;二是繁殖時要從無病植株上採取插條,移栽時注意避免傷根,使用的基肥要充分腐熟;三是發現病株應立即拔除銷毀,並用25%苯來特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400倍液淋灌病株穴土;四是發病嚴重的花圃要進行土壤消毒。盆栽每年換1次新的無菌培養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