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嫁接痕
A. 花卉名稱
九里香(學名:Murraya exotica),又稱:石辣椒、九秋香、九樹香、七里香、千里香、萬里香、過山香、黃金桂、山黃皮、千隻眼、月橘。拉丁文名:Murraya exotica L.芸香科、九里香屬常綠灌木,有時可長成小喬木樣,株姿優美,枝葉秀麗,花香濃郁。根、莖、葉所含化學成分與千里香類同,產台灣、福建、廣東、海南、廣西五省區南部。常見於離海岸不遠的平地、緩坡、小丘的灌木叢中。喜生於砂質土、向陽地方。南部地區多用作圍籬材料,或作花圃及賓館的點綴品,亦作盆景材料。
中文學名
九里香
拉丁學名
Murraya exotica L.
別 稱
石辣椒、九秋香、九樹香、七里香、千里香、萬里香、過山香等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目
芸香目
亞 目
芸香亞目
科
芸香科
亞 科
柑橘亞科
屬
九里香屬
種
九里香
分布區域
中國雲南、貴州、湖南、廣東、廣西、福建、台灣 海南等地。
目錄
1形態特徵
2生長環境
3分布范圍
4繁殖方法
5栽培技術
▪ 選地整地
▪ 養護管理
▪ 養護特點
▪ 盆景製作
▪ 病蟲防治
6性狀鑒別
7化學成份
8主要價值
▪ 葯用價值
▪ 各家論述
▪ 觀賞價值
1形態特徵編輯
小喬木,高可達8米。枝白灰或淡黃灰色,但當年生枝綠色。
九里香[1]
葉有小葉3—5—7片,小葉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兩側常不對稱,長1—6厘米,寬0.5—3厘米,頂端圓或鈍,有時微凹,基部短尖,一側略偏斜,邊全緣,平展;小葉柄甚短。
花序通常頂生,或頂生兼腋生,花多朵聚成傘狀,為短縮的圓錐狀聚傘花序;花白色,芳香;萼片卵形,長約1.5毫米;花瓣5片,長橢圓形,長10—15毫米,盛花時反折;雄蕊10枚,長短不等,比花瓣略短,花絲白色,花葯背部有細油點2顆;花柱稍較子房纖細,與子房之間無明顯界限,均為淡綠色,柱頭黃色,粗大。果橙黃至朱紅色,闊卵形或橢圓形,頂部短尖,略歪斜,有時圓球形,長8—12毫米,橫徑6—10毫米,果肉有粘膠質液,種子有短的棉質毛。花期4—8月,也有秋後開花,果期9—12月。[2]
2生長環境編輯
開了花的九里香
九里香喜溫暖,最適宜生長的溫度為20~32℃,不耐寒。是陽性樹種,宜置於陽光充足、空氣流通的地方才能葉茂花繁而香。開花時可移至窗檯上,滿室芳香,花謝後仍需置於日照充足處,在半陰處生長不如向陽處健壯,花的香味也淡,過於蔭蔽則枝細軟、葉色淺、花少或無花。常見於離海岸不遠的平地、緩坡、小丘的灌木叢中。喜生於砂質土、向陽地方。[2]
冬季當最低氣溫降至5℃左右時,移入低溫(5~10℃)室內越冬,過早不利於鍛煉其耐寒性。室溫過低易掉葉,影響翌年生長,低於0℃就可能凍死,而室溫過高,植株不能很好休眠,甚至在室內萌芽,出室時冷風一吹,芽又縮回,待再次發新芽,則影響當年的生長。冬季室溫過高,消耗植株營養,對翌年生長開花不利。生長期間切忌陽光直射,應放在疏蔭下培養,這樣才能使九里香花繁味濃。
九里香對土壤要求不嚴,宜選用含腐殖質豐富、疏鬆、肥沃的沙質土壤。剛栽種或翻盆的九里香,要澆透水,先置於蔽蔭處10天左右,然後再放置陽光充足、通風良好處養植。
3分布范圍編輯
九里香產於:雲南、貴州、湖南、廣東、廣西、福建、海南、中國台灣等地,以及亞洲其他一些熱帶及亞熱帶地區。[2]
4繁殖方法編輯
1、種子繁殖,採摘飽滿成熟的朱紅色的鮮果,在清水中揉搓,去掉果皮以及浮在水面上的雜質和癟粒、晾乾備用。春、秋均可播種。一般多採用春播,春播為3~4月,5月亦可,氣溫16~22℃時,播後25~35天發芽;秋播以9~10月上旬為宜。播種前,選擇水肥條件較好的地塊做苗圃,深翻,碎土,耙平作畦,畦寬1~1.2米。條播或撒播均可。條播按行距30厘米,撒播則將種子與細沙混勻,均勻地撒在苗床上,播後覆土1.2厘米厚,上面蓋草,灌水。出苗後及時揭去蓋草,當出現2~3片真葉時間苗,保留株距10~15厘米。並結合除草,追施人畜糞,苗高15~20厘米時定植。
2、壓條繁殖,在5-6月生長期中,採用環狀剝皮,包白色薄膜,50天左右生根,即可下樹假植。壓條生根容易,須根發達,效果很好。
3、嫁接繁殖,用九里香實生苗作砧木,在生長期中用腹接、切接、小芽接均可。嫁接時應注意:因九里香的皮層特別厚,一定要剝離皮層,現出黃白色的形成層,否則不易成活。[3]
5栽培技術編輯
選地整地
選擇地勢平坦肥沃或向陽丘陵坡地,定植前需經整地、作畦和挖定植穴,也可利用宅旁、房前屋後,結合綠化栽植成綠籬。
定植
有灌溉條件的地區可在春季進行定植,沒有條件的應在雨季進行定植。作為香料植物,為採花方便,宜集中栽培在土壤水肥條件好的地區。以來花為主時,可適當稀植,株行距為50厘米×50厘米;以收葉為目的並結合綠籬栽培時,則可密植,株行距25厘米x 30厘米。
養護管理
九里香的圖片(20張)
栽種時,盆底應放幾塊動物蹄角片為基肥。除栽種時施放基肥外,上盆或翻盆換土時,宜在培養土中摻些骨粉或氮磷鉀復合肥,在生長期,每月要施一次腐熟有機液肥。不可單施氮肥,否則枝葉徒長而不孕蕾,4~6月為促其花芽分化,每月可向葉面噴一次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噴剩的可淋根部。因九里香原產南方,喜微酸性土壤,一年之中最好間隔施兩次「礬肥水」。但在冬季休眠期內不要施肥。如果培育幼樹,肥水可適當大些,以促其加快生長發育;盡早達到造型所需要的高度和粗度。
九里香耐旱,澆水要見干見濕,盆內不要積水,遇連續降雨天氣時,應把盆放倒或放置在避雨的地方。如澆水過多,常造成爛根,如樹葉卷縮,失去光澤,這就是爛根的信號,要引起注意,盡早採取補救措施。首先要控制澆水,觀察其變化,如2~3天後,不僅仍無好轉,反而更加嚴重,則應把植株從盆中扣出,用水沖去根部泥土,將其晾乾,再浸入1:5000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然後放到1:2000的萘乙酸生根素溶液中浸泡8小時再重新上盆。生長期間澆水不宜過多,只要能經常保持土壤稍濕潤即可。夏季高溫季節澆水不宜過多,但盆(桶)內不能積水,這時還需經常線枝葉上噴水,這樣既能起到降溫增濕作用,又有利於使枝葉油綠。冬季入室內後,應少澆水,只要保持盆土濕潤即可。
在春季應結合栽種或翻盆,進行一次修剪。對過密枝、陡長枝,應隨時進行短剪或疏剪。大的修剪應在10月下旬或11月份進行。花期不要強剪,以免影響觀賞。[4]
養護特點
九里香不宜放室內,宜放在半蔭處,夏季必須注意防曝曬;冬季需放進溫室,溫度不可低於5℃。放置處宜經常噴水,保持空氣濕度。澆水九里香喜濕潤,但生長在盆缽里的九里香,因為盆土有限,很易乾燥,如不及時澆水,就會缺水而枯死。樹木盆景固然需要不斷澆水,但也不宜過多,水分過多會引起徒長,
九里香[1]
長期盆土過濕樹根呼吸不良,易引起爛根導致死亡。
所以澆水要掌握「不幹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一般夏季高溫期要早晚各澆一次水,春秋季可每天或隔日澆一次水,冬季可數日澆一次水,梅雨季節或雨天可不澆水。
澆水可與施肥結合進行,施追肥後要及時澆水。自來水要貯放在水缸里一天後再用,澆水工具最好用帶蓮蓬頭的噴壺。施肥盆土的養分有限,為了供應盆景樹木生長的必須養分,應注意補充適當的肥料。但樹木盆景生長緩慢,不須施太多肥,以致徒長,影響其美觀。
施肥要適量,並掌握施肥的種類和養分的含量。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養分主要有肥可促進枝葉生長,可促進花果生長,可促進莖乾和根部生長,所以選用肥料可根據九里香盆景的生長情況和不同生長期的需要而定。
修剪成型後的九里香還在不斷生長,樹木盆景為抑制其高生長,促進側枝發育平展,可摘去其枝捎嫩頭。[2]
盆景製作
加工:九里香適宜用修剪方法造型。從山野採掘的老樹樁,可適當進行雕鑿加工,使樹干與枝葉勻稱,但要注意不留人工切削的痕跡。自幼培養的苗木,也可對其主幹稍作攀扎造型,然後再作修剪。修剪時期以在春季4~5月進行為好。一般採用"蓄枝截干法",即將樹乾的主枝培養到適合的粗度時,每一根枝幹上剪掉一段,如將這些剪過的枝幹稱作"第一節枝",則以後在其上面生出的次枝就稱為"第二節枝"。當"第二節枝"長到適合的粗度時,再將其剪掉一段,使生出"第三節枝",以此類推,進行造型加工。通常每一節枝上僅留1~3個分枝,有長短之差。這樣經過多年修剪後,枝幹即能達到自然曲折蒼勁的效果。當然在修剪加工時還要根據造型的需要,作一些靈活處理,達到疏密有致,富有畫意。
B. 古人是怎麼嫁接花卉的
嫁接的技術性很強,並非人人會接。北宋的周師厚在《洛陽花木記》中指出,在接花法中,砧木與接穗皮須相對,使其津脈相通。北宋水利學家沈立《海棠記》提到當時洛陽的接花工以海棠接於梨樹可以提前開花。
清代有人以艾蒿為砧木,根接牡丹,使牡丹越接越佳,百種幻化,名冠一時。
對於花卉種子繁殖,宋時已注意到長期進行無性繁殖的花木要改用有性的種子繁殖,因為自然雜交所結的種子,後代容易產生變異,再從中選擇,便可獲得新的品種。南宋詩人陸游在《天彭牡丹譜》中提到當時花戶大抵多種花子,以觀其變。
對種子繁殖的土壤肥料要求,正如《花鏡》所說:「地不厭高,土肥為上。鋤不厭數,土松為良。」下種的時間因花卉而異。下種的天氣宜晴,雨天下種不易出芽,但晴天下種後三五日內最好有雨,不雨要澆水。果核排種時必以尖朝上,肥土蓋之。細子下種,則要蓋灰。
宋時蘇州一帶花農已知道識別梅的果枝和徒長枝,採取整枝、摘心、疏蕾、剪除幼果等方法,使花朵開多開大。
《花鏡》認為,對整枝的修剪方法要看花木的長相:枝向下垂者,當剪去之。枝向里去者,當斷去之。有駢枝兩相交者,當留一去一。枯朽的枝條,最能引蛀,當速去之。冗雜的枝條,最能礙花,當擇細弱者去之。粗枝用鋸,細枝用剪,截痕向下,才能防雨水沁入木心等。這些修剪方法,俱切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