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宋墓花卉壁畫

宋墓花卉壁畫

發布時間: 2025-03-28 10:17:45

1. 宋代繪畫的繪畫發展的階段

馬遠《梅石溪鳧圖》 馬遠極善造境。在此畫中,一角山岩橫空伸出,卻不突兀; 一泓清泉,淡淡水氣,靜顯清晨之態;梅枝兩三,花蕾初綻,盎然生機便呈其中;野鳧戲水,爭知春暖,打破了山澗寧靜,平添了許多生趣。抒畫之意,涵詩之情,境味雋永,是此畫最大特點之所在。「馬一角」之名稱雅號也可以從此畫中觀出一二意味。《梅石溪鳧圖》除此構圖巧思之外,在用筆上也是頗具特色的。如圖中左下角的巨岩用的是小斧劈皴,筆法有力明晰,橫出之石則用暈染之筆,迷迷累累,突兀之感頓然消失,而且還襯托出些許空遠之感。點苔兒筆用在岸邊與巨岩之上,岩之峻因此而含潤,岸之平淡則有幾許濃郁生氣。梅枝如虯龍展體,鐵臂橫伸,筆法勁硬有力卻又不失曲折游動之變化,梅花點綴更豐富了枝乾的動感, 與戲水野鳧相映成趣。構圖之巧與用筆之活,皆成趣味,簡潔明快,雅意橫生。落款也有獨到之處。在此畫中,既未見題辭,也未見作者印章,而且作者的題名落款如不細心觀看尚不易找到。原來作者將自己的姓名以近似點苔的用筆題在巨岩下部空白處,稍不留心就會讓人誤以為是點苔之筆。由此也可見作者構思巧妙,用心獨到。 李唐《萬壑松風圖》款識題於遠峰上:「皇宋宣和甲辰春,河陽李唐筆。」可知作於一一二四年,其時李唐約七十歲左右,是南渡前的作品。畫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懸崖間有飛瀑鳴泉,山腰間白雲繚繞清嵐浮動。從山麓至山巔,松林高密,鬱郁蔥蔥。山腳下亂石珠連,水流奔涌。大自然雄壯之氣撲面而來,給人以氣勢磅礴的感覺。李唐布局中取近景,突出主峰和崖岸,以造成迫在眉睫的視覺感受。山石皴法,融合了李成、范寬、郭熙諸家技巧,用多種皴法表現不同的石質,如主峰,上端用長釘皴刮鐵皴,中部偶爾參以解索皴;在山腰以下使用獨創的馬牙皴。此外還可以看出其後來創造出小斧劈、大斧劈的雛型。對皴法的運用是李唐在此圖中的最大特點,對後世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到現代還在為人們所學習探討。
繪畫各科的發展 宋代繪畫分科更加細致、專門。宋徽宗時期辦畫學,分為佛道、人物、山水、鳥獸、花竹、屋木6科。《宣和畫譜》著錄藏畫,則分為道釋、人物、宮室、番族、龍魚、山水、畜獸、花鳥、墨竹、蔬果10門。孝宗乾道三年(1167)著成的《畫繼》輯錄畫家時,則分為仙佛鬼神、人物傳寫、山水林石、花竹翎毛、畜獸蟲魚、屋木舟車、蔬果葯草、小景雜畫等 8類。這些現象反映了繪畫表現范圍的擴大和題材分工的細致、深入。
人物畫在反映現實生活中有了大幅度的進步。從唐代以畫重大歷史事件和貴族生活為主,擴展到描繪城鄉市井平民生活的各方面:如衛賢(傳)《閘口盤車圖》、王居正《紡車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蘇漢臣《秋庭戲嬰圖》、李嵩《貨郎圖》、朱銳《盤車圖》、閻次平《牧牛圖》和無名氏《耕織圖》、《耕獲圖》、《柳蔭雲碓圖》、《江天樓閣圖》及見於記載的高元亨《從駕兩軍角抵戲場圖》、燕文貴《七夕夜市圖》等,都顯示了畫家視野的擴大和對現實生活的興趣與熱情。宋代城市中描繪民俗題材的節令畫如《歲朝圖》、《五瑞圖》、《大儺圖》、《觀燈圖》也紛紛出現。描繪貴族文人生活的繪畫仍然流行,帶有情節的肖像性繪畫,如李公麟《西園雅集圖》、趙佶(傳)《聽琴圖》也都具有較高藝術成就。歷史故事畫中常糅進民間傳說,曲折地表現了對當時政治的態度。如描繪操守氣節堅貞不屈的人物的《採薇圖》,諍言直諫以及與權□的斗爭的《朱雲折檻圖》、《袁盎卻坐圖》、《陳元達鎖諫圖》,反映以正確策略解決民族問題的《免胄圖》、《便橋會盟圖》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描繪因戰亂和復雜的民族關系而造成的不幸悲戚遭遇的繪畫非常流行,如《文姬歸漢圖》、《明妃出塞圖》,像當時民間的講史一樣,表現了鮮明的愛國主義感情和憂患意識。宋代統治者提倡道教,修建寺觀,道釋壁畫雖缺乏唐代那樣宏偉的氣勢,但仍然保持了相當規模。如東京大相國寺、玉清昭應宮、景靈宮、五嶽觀、寶□宮及南宋臨安的顯應觀、西太一宮、五聖廟等壁畫大都出自畫院名家手筆。真宗時為建玉清昭應宮,招募天下畫工,應試者逾3000人,徽宗時建五嶽觀,大集天下名手,應詔者達數百人,可見其人才之眾。宋代宗教畫中出現更為鮮明的世俗化傾向。以熱鬧的場面、有趣的情節吸引觀眾,道教畫中創造了大量的神□形象,不少是憑借現實人物形象畫成。宋代前期,吳道子畫派在壁畫中佔有絕對地位,從現存壁畫粉本《朝元仙仗圖》可見其藝術風貌。宋代墓室壁畫之數量、質量已不能與漢唐相比。山西高平開化寺壁畫、正定靜志寺塔和凈眾院塔基地宮壁畫、敦煌莫高窟宋代壁畫以及河南等地區發現的宋墓壁畫等,都是考察宋代壁畫的重要遺存。 張瑀《文姬歸漢圖》此畫收藏有序。前端有明萬曆的「皇帝圖書」和「寶玩之記」兩印,後端書款處有「萬曆之璽」。傳至清代為清官內府收藏,卷上有清高宗乾隆親筆題簽:「宋人文姬歸漢圖」,下注「內府鑒定」四字,鈐「神品」、 「乾隆宸翰」兩印。乾隆帝賞畫之餘,意猶未盡,還在卷上題詩記之。詩末押「比德」、「朗潤」兩個小方印。此後,畫面上還蓋有嘉慶、宣統等儲印十枚,前隔水上有「梁清標印」、「蕉林秘玩」;後隔水上有「蕉林玉立藏圖書」,後隔水之外還有「蒼岩子」、「蕉林居士」兩方收藏印。
蔡文姬為漢代蔡邕之女,漢末戰亂中被擄至匈奴,居十二年。後曹操念其父無後,以金璧相贖歸漢。《胡笳十八拍》相傳為她所作。歷代畫「文姬歸漢」的畫家不少,多有象徵,且以《胡笳十八拍》取意,分段描繪。張瑀的畫則不以為然,整幅取勢,略去背景,用飛揚的線條極有韻致地畫出風沙彌漫的漠北大地上,一隊迎風行進的人馬。畫面氣勢開合起伏,高低錯落,以實景和虛景相構和的方式展現主題。人馬是直觀的、實在的,風沙是聯想的、虛幻的。通過實在之物的品味,展開廣大的聯想空間,是中國畫構圖的奧妙所在。畫面的動感很強,細看的地方很多,人物的衣著、動態、表情都很符合人物的身份。
「畫中最妙言山水」,由於社會的重視,山水畫逐漸躍居繪畫的主要地位。許多山水畫家深入自然山川,朝夕觀察和反復體會,因而精確地畫出不同地域、季節、氣候的特徵,追求優美動人的意境。從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及松石,到用筆簡括、章法高度剪裁的邊角之景,顯示了不同時期的卓越創造。山水景物不僅是仙山樓閣、貴族園囿游賞、士大夫幽樓隱居的景色,更多的是南北方山川郊野的自然景色,其間穿插有盤車、水磨、渡船、航運、捕魚、采樵、騾綱行旅、寺觀梵剎、墟市酒肆等平凡生活情節,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而且通過真實的景物描寫,體現優美的想像,塑造詩一般的意境。
繪畫的成就 宋代繪畫是中國繪畫藝術發展的高峰。它所反映的廣泛的現實生活內容,在古代繪畫史上是極為突出的。運用多採的優美的藝術形式,創造了很多的藝術表現手法,和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系,元明清繪畫中的風格樣式及理論大多可在宋代繪畫中找到根據,表現了中國繪畫的成熟與高度繁榮。
宋代繪畫藝術在技巧上有許多重要創造。著重挖掘人物的精神狀貌及動人的情節,注重塑造性格鮮明的藝術形象。花鳥畫、山水畫追求優美動人的意境情趣,注意真實而巧妙的藝術表現,並努力進行形象提煉,有著高度的寫實能力。文人士大夫繪畫對於繪畫藝術的繁榮提高也有促進作用,他們在主觀的表達和筆墨效果的探索上尤有貢獻。宮廷繪畫在整個社會繪畫的繁榮基礎上得到高度發展,其藝術成就也不容忽視。
目前學術界對《雪景寒林圖》是否范寬真跡尚有爭議。長期以來。此圖流傳不明。圖上之印「御書之寶」方璽的印文和印色都具有宋代特點,可見宋代藏於宮中。從此至明代,不知流落何處。明末清初,被收藏家梁清標收藏,圖上有「蕉林」「蕉林收藏」朱文方印兩枚和「觀其大略」白文一枚。其後見錄於《墨綠匯觀》,有「安氏儀周書畫之章」、「思源堂」白文方印兩枚和「麓印」朱文方印一枚。大概與此同時,押有「乾隆御書之寶」,說明此圖曾被清宮收藏。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又流落民間,被收藏家張翼購得。今有「潞河張翼藏書記」朱文方印和「文孚嗣守」白文方印兩印。此圖描繪了北方壯美的雪山景色。畫中雪峰屏立,山勢高聳,白雪皚皚。深谷寒林間,蕭寺掩映,流水無波,峰巒溝壑間雲氣萬千。其山取盤桓向上高遠之勢,其水造平靜冷凝之態,其樹畫深郁寒峭之意。從此圖可以體味到,作者已不拘於刻形著物的風格,脫離真山真水,表達出一種寫胸中塊壘,傳意中山水的傾向。
宋代繪畫其代表人物為李公麟、蘇軾、文同、米芾等人。藝術上力求洗去鉛華而趨於平淡素雅,崇尚天真清新的風格。真正建立宋代書法獨特面貌而最體現高度成就的是北宋中後期出現的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人的書法,在書法史上將此四人稱為宋代四家. 南宋書法大都跳不出黃庭堅,米芾的藩籬,其成就遠不及北宋,缺少領一代風騷具有深遠影響的書法家. 傳南宋楊妹子作。絹本。工筆設色。畫壽春花、長春花、荷花、西施蓮、蘭、望仙花、蜀葵、黃蜀葵、胡蜀葵、玉李花、宮槐、蓮桃、靈芝等各種花卉十四種,另有天空、紅日、祥雲三種,計十七段,每段各有題詠。畫風為南宋院體,設色妍麗,畫法簡練。景物用馬遠法,花卉取馬麟畫法。小楷詩題,字書嚴謹娟秀,嫵媚多姿。畫卷前有作者題詩。卷後明人題跋。清梁清標、清內府,近人張伯駒收藏。《石渠寶笈初編》、《書畫記》、《叢碧書畫錄》著錄。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是中國十二世紀初期一幅傑出的風俗畫,描繪了清明時節,汴京各階層在城郊一帶的種種活動。不僅內容豐富,筆法精煉,更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至於畫面的內容場景,讀者觀圖便可體味,在此不再贅言。就其構圖藝術,作者採用中國古代畫家運用的「鳥瞰法」,表現如此豐富的內容;更重要的是作者對社會生活和一切事物的特徵觀察極精,並有很敏銳深刻的形象記憶力和組織構圖的卓越技巧。至於人物神態的生動,樹木、水紋筆法的健朴流暢,界畫的精煉和諧,都可見於作者在人物、山水、樓閣諸方面的全面修養。它集宋代各畫種的高超技藝於一圖,紛繁多變,於繁雜間游刃有餘。尤其是對人物形態的仔細觀察,並精心刻畫,我們從圖中可逐一欣賞。至於內容的思想性,則更值得重視,它表現了當時的社會風俗和生活風貌,並重點刻畫了作為當時交通命脈的汴河運輸情況和勞動者的艱苦生涯,實為中國古代繪畫之瑰寶。此畫無作者署名,因畫後金代張著之題跋明其作者及生平。《宣和畫譜》亦不載張擇端畫名,疑有別由。如陸完跋曰:「宣和書畫譜之作,專於蔡京」,京以權奸排除異己,因此《畫譜》不載張氏,猶《書譜》之不載蘇黃。此說甚是。 軸 北宋 無款 絹本設色 縱48.5厘米,橫70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畫宮中仕女宴飲奏樂場面。四人在玩笛弄瑟,吹簫彈箏。一名侍女在一旁擊板相合。另外五人飲酒賞樂,姿態各異。色彩鮮麗,線條細整。人物略為豐腴。此幅無款印。是北宋人臨摹唐人的作品。仕女的面貌服飾、器用皆為唐式,但筆力差弱,表情刻板,顯系臨摹所致。 卷 北宋 李公麟 紙本墨筆
李嵩《夜潮圖》 凡讀過南宋周密的散文《觀潮》的人,都會為文中聽描寫錢塘潮的壯觀而感嘆。與周密同時代的南宋畫家李嵩的《夜潮圖》亦是從造型藝術的角度描繪這一壯麗景觀。畫面表現的應是八月十五日的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光如水,透過高閣的脊檐欄桿,但見潮峰奔涌而至,如「玉城雪峰,際天而來」。構圖上作者不取「全景」,僅以宮苑 角入畫面,是典型的南宋山水風格。在月色的處理上亦見作者的用心,作者不以重暗的調子來表現月光傾瀉,而以宮苑內部異乎尋常的靜寂來體現月夜的靜謐。對於浪濤的描繪,尤為精彩,作者將細節的真實和詩意的虛曠相融合,以簡明流暢的筆法和醇潤的墨色,輔以透明的淡色,來勾勒、渲染、烘托出洶涌波濤,在月光的下面,滉滉漾漾。畫面左下方署「臣李嵩」, 畫的上方有坤卦圖書,並題有「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十四字蠅頭小楷。
李公麟(公元1049--1106年),字伯時,舒城(今 安徽)人。熙寧三年(公元 1070年)中進士,擅書畫, 尤工人物又以畫馬著名。精於白描,風格獨特。畫宋朝元右初年天駟監中的的西域 名馬五匹依次為鳳頭驄、錦脯驄、好頭赤、照夜白和滿白花。各有一名奚官或圉人。畫無作者款印,前四馬後各有黃庭堅箋題的馬名、產地、年齡尺寸,卷末又有黃氏總跋,題為李公麟作。因第五匹馬(滿川花)後無-黃庭堅箋題,有人懷疑滿川花一段非李氏親筆,為後人補入。所畫五位馬官。兩位是漢人,余馬外族。形貌、服飾、神情各異。除局部有烘染外,都用單線白描。行筆勁細,富於變化。刻畫出馬的殿背的圓勁與彈性。筆法簡潔蒼勁,所畫名馬又文秀而又神駿,是宋代人馬的傑作。

熱點內容
情人節女朋友約不出來 發布:2025-03-31 09:10:42 瀏覽:625
家樂福花店 發布:2025-03-31 09:07:20 瀏覽:900
一朵梅花花 發布:2025-03-31 09:05:57 瀏覽:468
手持康乃馨的聖母 發布:2025-03-31 08:54:38 瀏覽:341
盆栽麻梨疙瘩 發布:2025-03-31 08:46:59 瀏覽:180
2017黃平大高山杜鵑花 發布:2025-03-31 08:35:49 瀏覽:202
幽谷百合是什麼意思 發布:2025-03-31 08:28:17 瀏覽:686
趙海棠穿睡衣 發布:2025-03-31 08:28:11 瀏覽:105
仙珠花卉 發布:2025-03-31 08:28:08 瀏覽:415
成都青白江鮮花速遞網 發布:2025-03-31 08:20:11 瀏覽: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