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燭插花
① 水生花卉香蒲(水燭、尊黃、鬼蠟燭)的培育方法是什麼
1.形態特徵為香蒲科落葉縮根挺水草本植物。地下具粗壯的橫生根莖;地上莖直立,細棒狀,高1.5~2.5米。葉著生在莖稈基部,長條帶形,細長如劍,光潔淡雅,長0.8~1.5米,寬7~12厘米,基部抱莖。雌雄同株異花,穗狀花序蠟燭狀,淺褐色,雄花著生在花葶上部,雌花在下部,中間間隔一小段空擋,花序曬干後可做插花使用。以觀葉為主,花期5~7月。
2.種類和品種
(1)寬葉香蒲 株高1米,葉寬1~1.5厘米;雌雄花序在花葶上無間隔。
(2)小香蒲 植株低矮,莖細弱,葉線形,不明顯,具細長的大型葉鞘。
3.習性原產於我國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適應性強,耐寒不耐陰。喜充足的陽光和深厚肥沃的土壤,適宜在淺水和沼澤地中生長。
4.繁殖方法均採用分株繁殖。春季取出地下根莖,將它切成10厘米長的小段另行栽種。
5.栽培和養護應當用25厘米口徑的無底孔瓷盆栽種,上面留出5厘米的沿口以便汪水。每盆可栽1~2段根莖,栽後根莖上的芽在土中水平延伸,伸長30~60厘米時頂芽才向上伸展並抽生莖葉。地下根莖則不斷延伸,不斷抽生莖葉,使植叢擴大。2~3年後根系和地下莖布滿全盆,長勢衰退,應淘汰老株進行更新。養護時應放在陽光充足的地方,盆內不能缺水,不必追肥。
② 花束中常用的綠葉植物有那些
滿天星、長春藤、一葉蘭、蘇鐵、花葉芋、天東草等等
③ 如果製作一幅表現春景的插花作品,應選擇什麼花材比較好用什麼顏色的花瓶呢
我覺得可不可以用一個藤製的籃子,要我用花材的話我希望製作一個田專園的,用平行的屬技法,以黃色為主色,用水燭和紫色的鳶尾做一個背景也做一個顏色的對比,做得應該高一些,在背景前用黃色的鬱金香和油菜花也用一些還有金葉女貞和金邊大葉黃楊,以路邊的一些野花做點綴如五朵雲,紫花地丁,阿拉伯婆婆納,繁縷,等等。再垂幾條花葉蔓長春。不喜勿噴
④ 蒲草韌如絲,磐石是不是無轉移
壹
「我娘跟我說,如果有一天,我能見著我爹,要我問一句: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還有一句小燕子不知道的話:『蒲葦韌如絲,磐石是不是無轉移?」
關於蒲草,這大概我最初的印象了。
應該是受網路文章的影響,我現在想起來還珠格格總是覺得好笑,不是小時候的那種覺得小燕子可愛的好笑,而是過度解讀後的一種娛樂性的好笑。
我們都知道這句「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是出自《孔雀東南飛》。
翻一翻這些流傳千古的愛情故事,大都是決絕的,起承轉合間都是大喜大悲,說要在一起就要在一起,死也要在一起。
人們都喜歡這樣的故事,但是人們往往都不會這么做,大概是因為堅持很美,但是不堅持是真的很爽吧。
貳
後來我才知道,那種長得像烤腸一樣的東西就是蒲草。
詩經里出現蒲草的地方有好幾處,比如
《王風·揚之水》
不過這里的「束蒲」也有解釋說是「蒲柳」的,我們這里暫時不做考證
還有《陳風·澤陂》
反正這幾句就是反反復復的說,美人太美啦,想的睡不著
這里的「蒲」就妥妥的指蒲草了
東漢末年的學者鄭玄為這幾句做注時說:蒲以喻所說男之性,荷以喻所說女之容體也
也就是說蒲草用來比喻男子,荷花用來比如女子。
這跟《孔雀東南飛》里就不一樣了,那裡邊蒲草是劉蘭芝用來自比的。
不過我覺得都沒錯,男女之別在於形象,跟磐石比起來,蒲草自然要柔和許多,但是跟荷花比起來,蒲草就多了一絲男子氣度了,還更清新些,不然我們不說「校草」說「校石」,那些小帥哥們可就不同意了。
叄
蒲草的正名叫:水燭。
漢字真的很神奇,「燭」這個字跟「蠟」放在一起我認識,跟「水」放在一起我就不認識了,老是看成「侵蝕」的「蝕」。
我們且顧名思義一下:長在水中的蠟燭,這名字一看就是南方人起的,溫柔形象,如果我來取名大概會叫它「草棒子」。
蒲菜的嫩芽是能吃的,白色,一尺長短,味道像筍,並且「清爽可口」,說是當年梁紅玉抗金被圍困在淮安城中,沒有糧食,就吃蒲菜,最後堅持著打敗了金兵,所以淮安人將它稱為「抗金菜」。
我沒吃過,只是聽說淮安菜風格雅麗、製作精細,想去嘗一嘗。
其他的關於它的吃法只在汪曾祺的小說里見過一回「蒲包肉」,用蒲葉將拌了調料的碎肉包起來紮成葫蘆狀,要扎得緊實,切出來的肉才不散,煮熟後,一切開滿室肉和蒲草的清香,這個我是信的。
劉蘭芝已經告訴我們「蒲葦韌如絲」,所以蒲草可以用來編生活用品,比如蒲團,草鞋啥的,不過劉皇叔當年賣的應該是稻草編的,畢竟稻草比蒲草常見多了。
我見過用蒲草來給插花做填充和鋪底的,線條流暢且不會塌,好看。
用它的花序來做枕頭我倒是想試一試,香香軟軟的,聞一聞好像睡在天地自然之間。
不過這東西在城市裡是難見到的,疏於管理的話倒一片不好看而且招蚊子,城市裡的一切都得在條條框框里,一切以整潔干凈為上,這種植物自然就不是種植的上品
還是得跟蘆葦似的,長在郊外的水塘邊,肆意的長,大膽的長,開心就隨風搖晃,不開心就倒下去壓倒一片風,正所謂「風蒲獵獵弄輕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肆
看《詩經》總讓我覺得人很奇怪的,一邊說草木無情,一邊又執著於從植物中找出性情。
什麼梅花孤傲、松柏清高,什麼花中十友、歲寒三友,《詩經》《楚辭》更是句句不離花和草,連蒲葦這種野外生長遠離喧囂的植物也不放過,分分鍾寄託上滿滿的情思
我看吶,梅花不孤傲,松柏不清高,蒲草也不是什麼性格溫和的君子,它們就是活自己的罷了,倒是人踽踽獨行在天地間
活得 太孤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