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插花步驟
❶ 插花藝術分哪幾類插花的步驟是什麼有什麼造型
大概分東方插花,西式插花,現代插花。
東方插花大概分為中國式古典插花,中國現內代插花,日本花道容(很多流派,可以問網路)。
西式插花大概分為西式古典插花,西式現代插花。
一般插花造型大概分為直立式/傾斜式不等邊三角形,S形,塔形,放射形,水平行,L形等基本造型,學會這些然後綜合運用,千變萬化的插花造型就有了~
插花一般步驟,立意(想造型構思),選花器,選花材,切花泥,整理花材,插主枝構架,插焦點花,插配花,插配葉遮蓋花泥,灌水,打掃衛生,完事~
PS:一般注意比例,第一主枝為花器高和直徑和的1.5~2倍。
再PS:網路圖片找到自己喜歡的造型,准備好花照著插就是了,注意比例,熟能生巧~
全手打~記得給分哦親~o~
❷ 怎樣做絲襪花
你說的絲襪花學名是日本插花.
http://my.diy8.cn/html/03/21803-2553.html
上面是圖片
下面是文字分解
1.買到材料:特製彩色絲襪,細鐵絲,圓形葯瓶,縫衣線,剪刀,鉗子,特製綠色膠紙,棉花
2.花瓣做法:用鐵絲纏繞在圓形小葯瓶上,形成圓形鐵絲圈後把鐵絲末端相互纏繞,別好.再用鉗子把鐵絲圈從長長的鐵絲上掰下來,依此類推,做6-7個
3.花瓣做法:把絲襪剪開成長方形,用鐵絲圈抵住絲襪一角,把絲襪的一角拉到鐵 絲圈纏繞處,慢慢包裹住鐵絲圈,最後用線系好,依此類推,把剩下的6-7個鐵絲圈裹住,形成花瓣
4.花瓣花莖花芯:用一小塊絲襪包裹住一個小小的棉花團,做"花芯",綁在用於做"花莖"的較粗鐵絲頂端,再以棉團做中心,把"花瓣"按照玫瑰花的花瓣順序依次綁在鐵絲中心,用綠色膠紙裹住花瓣與花莖的交接處
5.花朵整形:現在一切完畢做最終整形.隨你的想法把插花整理漂亮吧!也可以在"花莖"中部用膠紙粘一朵用剩的"花瓣"做葉子哦!
以上僅供參考,可以隨意改變做法.
也許我的回答不夠明白,請原諒哦...
❸ 日本花道常用花以及流派
日本花道常用花:櫻花、薔薇、百合、梅花、蘭花、桃花、杜鵑花、牡丹花、荷花等。花道中使用的材料也包括樹枝、葡萄藤、樹葉、草、漿果、水果、種子和花,當然也包括乾枯的植物。
日本室町時期的掛花、吊花瓶插花法以及使用日常生活用具插花的技法在立花師傅中風行一時。在這個基礎上,日本元祿時代又推出了一種新的插花法「投入花」。「投入花」是一種花道流派。提倡盡量保存花的自然樣式。隨著花道藝術的興起,茶室內也講究用鮮花裝飾。多裝飾茶室服務的投入花強調花枝彎折,向外伸展的插花格式。由於投入花較立花省工、省錢,所以很快在中、下層町民中間普及開來,並很快從茶道中分離出來,自成一體。
日本明和、安永年間以投入花為基礎,相繼涌現不少插花流派。其中比較有名的是一種流儀花。根據它的流儀和理論,起名為生花(把帶枝的花藝術地插在瓶里或盤里的一種插花藝術),亦稱正花、活花。生花技術講究保持草木的自然姿態,強調體、用、留、真、褲斗副、體的調和,體現了儒教道德求天、地、人三材調和的思想。由於以上原因,插花時花形整體必須呈^形即三角形。加之生花流儀是日本花道界最古老、最正統的流派。
十五世紀由立花名家專慶創造的池坊花是當今花道界最古老的流派。池坊之名取自京都六角堂(頂法寺),當年六角堂內的許多僧人都擅長專慶的立花。所以池坊又是花道的代名詞。
日本寬政三年(1462)池坊插花術的開山祖專慶應邀為武將佐佐木高秀插花。幾十枝鮮花插入金瓶內,綺麗無比,頃刻專慶的池坊插花術在立花界獲得很高的聲譽。十六世紀專應創作了《池坊專應口傳》、專榮創作了《池坊專榮傳書》。通過專應、專榮的努力,池坊立花成為花道界的主流派。直到今天,池坊立花仍是日本國內規模最大的花道流派。特別是戰後建立了池坊學園。使用新的教授方法培養花道人材。與此同時,也開展對花道理論、技藝的研究。
未生流派是日本江戶初期由未生齋一莆(1761-1824)創立的另一個花道流派。今天,未生流派已發展成為比較有代表性的流派之一,致力於花道知識的普及工作。如今未生流派內又相繼出現了齋家未生派、庵家未生派、院家未生派、嵯峨未生派、未生派中山文莆會、真養未生派、平安未生派、本能寺未生派、未生箢、大坂未生派、未生方雲派、都未生派、洛陽未生派等等。未生派將儒家的悉核天地人合作為插花的原理。基本花形為體現天圓、地方統一體的兩個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內,未生流派進行多種多樣的創造發揮。其作品的特點是明快、簡潔。
日本明治末年由小原雲心(1861-1916)創立的小原流至今仍是日本有代表性的花道流派之一。雲心自幼隨父學習池坊的插花技術。後來雲心發現池坊派插花術重心過高,不夠安穩。便創立了有重量感、重心偏低的插花術。接受自然影響的小原插花術以新穎的花型,為插花技藝增添了時代感。小原插花術的誕生是日本人學習西方文學的反映。但是,小原的插花試一直受到正統派的指責。雲心不同於其他流派逐個收弟子學藝,而是招收弟子在睜純掘自己家進行集體教授。這種教學法在當時可謂劃時代的創舉。至今小原流派的自然主義插花術仍受到不少日本人的喜愛。
由使節河原蒼風(1900- )創立的草月流派是戰後興起的新流派。今天它同未生流派、小原流派一樣。使節河原蒼生批判了形式固定化的傳統流派,提出自由地使用花器,自由處理素材的新理論。草月流派著眼於現實生活,組織造形,將西方的藝術觀點糅合於插花藝術之中。鐵絲、塑料、玻璃、石膏等均成為草月流派使用的插花輔助材料。今天盡管日本人對草月流派的評價各不相同,但它仍然是有實力的花道流派之一。
❹ 插花的學問,基礎和注意事項
插花基本技巧 插花是一種藝術。明代的花藝專著《瓶史》里提到:「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過兩三種,高低疏密要如畫境布置方妙。」家庭插花的確是頗有一番講究的。主體插花——選一支最壯最美麗的花枝作主枝,突出中心,兩側各插一支不同花卉陪襯,要避免花枝排列整齊,主體花要突出,三支不要交叉,更不能將所有花枝束縛一起一次插入。如菊花配劍蘭,會顯得跌宕錯落,疏密有致,顏色和諧,相得益彰。縱使同一種花,也最好同時兼有花蕾、半開、盛開的花朵,以表現花開放程度的變化。所以采購鮮花前,就應有所考慮,有目的地去選購。剪取花枝時要在枝上留有一部分葉片,並將葉面污物清理干凈。枝條長短應根據花瓶高度而定,一般要遵循黃金分割的比例規律。
弧形插法——以三枝不同長短和不同方向的花支為基礎來插花。一般多用弧線凸形的插法,也有使弧線開成凹形的插法。
三角形插法——以主體花枝為中軸,左右對稱、角度平衡,顯出莊重整齊。這種插花富有禮節性。
盆景式插法——多根據花枝、花朵、花色的變化,在構思畫面的基礎上,加以安排,花枝不同,亦應「因材定型」,如單插梅花,花枝不要過多,枝條宜橫斜交錯,忌筆直,若配以松枝,紅綠相間則更具情趣。無論哪一種插法,都要使插花作品達到和諧、平衡和富於韻律。
插花常用容器一般有花瓶和水盆兩類。其中陶瓷和玻璃花瓶色彩素雅,樣式新穎,長久盛水不易腐臭;塑料花瓶雖然質輕耐用,但畢竟缺少自然美,而且瓶水易腐。使用花瓶最好在瓶口設置井字架,以利花枝的固定。矮小的花枝宜用水盆,並應准備插花座。至於碗、碟、瓶、罐等生活器具,若精心選配花枝、巧妙利用,也一樣平添情趣。
此外,花瓶的顏色以雅淡為好,如果家裡只有深色的花瓶,就要插淺色的或是花朵細小的鮮花。 請看以下這兩個網址: http://ke..com/view/562793.htm(插花藝術) http://ke..com/view/38927.htm(插花)
❺ 日本插花日本插花藝術發展簡史
日本和中國作為「一衣帶水」的鄰邦,自隋唐時代起,隨著佛教的傳播,插花藝術也逐漸在日 本生根、發芽並發展。這股文化潮流不僅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也與日本的歷史和國策緊密相關。在17世紀,日本頒布了「鎖國令」,這一舉措導致了日本長期的封閉狀態,使日本文化中融入了濃重的中國元素,其中也包括插花藝術。
在15世紀以前,日本的插花藝術主要在佛教寺廟中流傳,由僧侶們傳承。相傳,日皇派遣使者小野妹子來中國考察佛教,看到了中國佛教禮儀中的供花儀式,深受啟發,回國後推動了插花藝術的發展。這一時期,池坊流派的「立華」逐步完善,許多插花書籍和著作相繼問世,但其豪華風格使得普通百姓難以接受。
進入16至19世紀,日本迎來了插花藝術的黃金時期。隨著經濟的繁榮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插花藝術從上層貴族進入民間,普及至百姓家中。池坊流派的「立華」和「生花」形式在這一時期得到完善和推廣,出現了適合民家壁龕的「生花」。池坊流派在此基礎上開始分出不同的流派,形成了多元化的插花藝術。
進入20世紀,日本插花藝術迎來了變革與高潮。門戶開放後,西洋花卉大量輸入日本,插花藝術的色彩和形式得到極大的豐富。面對傳統派的保守,一些流派如小原流在1911年創立,吸收了中國盆景和清代插花手法,以及西洋花卉的色彩,創新了插花形式,如「盛花」。小原流派的插花教學方法也進行了改革,注重培養女性教授者,採用實際接觸大自然植物的教學方法,使得插花藝術更加普及和多元化。
二戰後,日本雖然遭受戰敗,但插花藝術卻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美國駐軍的進駐為插花藝術提供了轉機,特別是草月流派在這一時期得到了發展。戰後第一次展覽會的成功,為日本插花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人民生活逐漸穩定,插花藝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女性成為了插花的主力軍,使得插花藝術更加繁榮。
隨著日本插花藝術的國際化,日本開始與外國進行花藝設計的交流,從1950年代開始,引入世界各地的技術和資料,推動了花藝設計在日本的盛行。日本對歐式的桌上花、頭飾、胸花、桌面花等設計手法產生了濃厚興趣,開始加強花材的引進和西洋花藝技法的學習。這使得日本插花藝術不僅在本土得到發展,也走向了世界,成為了全球范圍內廣受歡迎的藝術形式。